煤炭工业智能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工业智能化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矿井智能化;系统集成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开采技术、开采装备及机电设备等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煤矿生产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实践活动,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正处在一个普遍建设和全面提高的发展阶段。那么对于一个生产矿井,其综合自动化和智能化具体是哪些内容,什么标准、水平,详细功能又是怎样。这些问题,就我们目前使用的规范、标准和手册等均没有给出一个详细的回答,因此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矿井综合自动化

一个矿井的运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其生产系统又可按地理位置分为井下和地面,亦可按工艺流程分为掘、采、运和辅助系统,辅助系统一般有通(压)风、排水、提升、供电、保温、洒水等。当前无论是生产主系统还是辅助系统,一般均配置各自的自动化系统。这些自动化系统都是围绕它们各自生产系统的功能和要求而设置,即大部分的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纵向的控制及管理系统,即它们是以星形的运行方式存在于一个生产矿井中,星的中心是矿井的地面调度中心。这样,对于任何一个自动化系统,就形成了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当前有一些矿井和自动化设备公司正研究和探索各自动化系统间的横向组合与融合,比如通过工业环网,将井下多个自动化系统进行整合,然后集中上传于调度中心,在调度中心各系统的显示、操控和数据储存仍是分别进行,这种方式只解决了井上井下的信息统一传输问题,在信息源和信息终端使用者仍是一种分散的使用方式,即使所有系统都集中到C-S(客户端)服务器)的Web(网页浏览器)模式,但也是多种界面,多台数据服务器形式,因此只是外部的综合,并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内在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通常,在一个生产矿井中,涉及生产安全系统的有:1)电力监控系统:包括地面35 千伏,10千伏变电站;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2)井下主、辅运输监控系统;3)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4)综采工作面监控系统;5)主井运输监控系统;6)副井运输监控系统;7)锅炉房监控系统;8)地面辅助运输系统或选煤厂。

涉及矿井环境安全的系统有: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瓦斯抽放监测系统;3)通风机监控系统;4)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5)大屏幕显示系统;6)工业电视系统;7)通信系统。

以上两种类型的自动化或监测监控系统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相对来说,如果涉及生产安全的自动化系统发生了故障,只是对矿井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影响, 而涉及人身安全和矿井环境安全的监测监控系统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产生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必须从技术措施和行政管理上保证这些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对于涉及生产安全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大都是基于PLC和CAN总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因此在数据源端可以将其进行整合,在数据的终端,可以将数据库,操控软件,使用界面等进行统一,这样就可以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的综合功能。要想实现这样的综合功能,必须考虑:1)各生产自动化系统提供方与研制方必须公开他们各自的内核程序;2)矿井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要有较高的集成能力,当然作为使用方和出资方也必须清楚的提出相应要求。从矿井各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初始,就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努力,最终才能真正实现矿井生产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才能给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决策。对于涉及矿井环境安全的各监测监控系统,其工作原理有基于PLC的,有基于以太网络控制系统的,也有基于CAN总线的,同样将各系统整合到以太网标准的统一平台,实现信息的传输管理和应用。整合到以太网平台的好处是,下级设备层网络还是各自独立运行,这样既可以互不干扰,又可以信息共享,即使一套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使用。对于这种高级平台的系统整合,需要集成商和应用方共同研究制定信息共享方案,共同决定送于网络平台的主要数据、关键数据、触发数据等内容,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衔接,以使网络平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矿井智能化

我国目前为止,矿井智能化对大家来说还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但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已经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建筑智能化的内容来探讨矿井智能化。首先我们来看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图集中对建筑智能化的相关描述:“随着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逐渐增加,监控对象众多,内容广泛。为了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调、互控和联动功能,综合管理需要将各个分离的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这种解决方案就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这就需要解决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问题。”同样在矿井智能化中,各生产、辅助系统、环境安全监测的自动化系统内容亦不少,而且接口形式、通信协议、操作平台、应用软件各种各样,所以在矿井智能化系统集成中,关键也是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从而才能在矿井的调度中心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调度指挥系统。

只有将矿井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协调且可以互联互控,才可以称其为智能化矿井。但在一个大型的井工矿井中,将所有的自动化系统都集成到一个综合系统中是不合理和不可行的,因此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其划分为1个~2个集成系统,如前面所述,可将涉及生产系统各自动化集成到一个综合系统,将涉及环境安全和人员监测的,集成到另外一个综合系统;也可以按照矿井生产工艺流程的关系来划分,比如将综采工作面、主运输(提升)、地面生产系统等集成到一起,将通风、瓦斯监测、供电、排水等集成在一起,将人员定位、无线通信、工业电视等综合集成。当矿井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后,一方面,各系统可以互联互控,自动运行,从而达到减员提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更加简洁、省时省力,对管理者和决策者得到的信息会更全面、更及时,更有利于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正确的去指挥和调度生产活动或救灾行为等。

三、结语

自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目标。没有成熟、先进、可靠的各工况自动化系统,智能化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安全可靠运行。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自动化主要是指各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的独立自动化,综合自动化是指将各自动化系统进行初步的整合,实现统一的传输和管理,而智能化更强调的是各系统间的互联互控,有机协调,统一集成等。

参考文献:

[1] GB 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2

关键词:煤矿井工开采技术探讨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China's coal mines,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and to accelerate the Coal Science Co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al industry to the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coal by underground mining in China is also rising.

Keywords: coal mines,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D8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0%以上, 预计到2050年约占50%左右。

1 煤矿井工开采技术现状

1.1 采煤方法与工艺

采煤方法与工艺的不断完善是采矿发展的主题, 采煤工艺的发展带动了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由于长壁开采是一种最新经济的井工采煤方法,目前壁式采煤法在全球井工开采中普遍应用, 占据了核心地位。

长壁采煤工艺中, 针对缓倾斜、倾斜煤层, 目前采用的采煤方法与工艺有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单一长壁综采、缓倾斜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综采、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长壁综采、缓倾斜厚煤层放顶煤长壁综采等。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水平采煤最早国家之一, 产量占世界前列, 在倾角10°以上、煤层中厚以上,顶底板稳定的低瓦斯矿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的不规则煤层中应用更能发挥其能力。

1.2 技术装备状况

煤炭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趋势是根据煤炭开采条件, 以高产高效、减人增效、安全可靠为目的, 向大型化、集约化、自动控制、无人工作面发展。

液压支架多采用大采高强力两柱掩护式支架,工作阻力达6000kN 以上, 最高达9800kN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要求大运量、长运距、大功率、长寿命、高可靠性, 几乎所有的刮板机都使用双中链, 刮板机功率达1790kW , 小时输送能力可达2500t 以上。

在电压方面, 许多工作面使用高电压(3300V或4160V) 。

可伸缩式胶带输送机要求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 以保证大煤流的运输畅通, 有的工作面可以伸缩带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已达5000m , 运输能力为2000 ~ 3000t/ h , 带速达5m/ s , 装机总功率1125kW。

桥式转载机输送能力达2500t/ h , 长度27m ,电机功率315kW。

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均实现机电一体化, 具有自诊断功能和通讯功能, 为工作面生产自动化, 提高系统的开机率, 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及全矿井的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综采工作面应用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技术, 从旧工作面采通, 挂网, 重型综采设备的回撤、搬迁、到新工作面的设备安装调试并达到试生产条件最快仅需7d 时间, 真正实现了快速、安全、优质、高效。

无人工作面。我国引进德国采矿技术公司(DB T) 全自动化刨煤机综采系统(刨煤机、输送机及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 , 其余配套设备均由国内各生产厂家协助制造。可适应35°以下薄及中厚煤层, 工作面经济长度210m 以上, 生产能力900t/ h , 电机功率630kW , 目前正在国内铁法煤业(集团) 公司等矿山应用。

螺旋钻机无人采煤技术在我国也较为成熟, 在薄煤层开采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一种新型三钻螺旋钻式采煤机已在我国研制成功。 该机的一次采宽为119m , 采深可达85m。适用于煤层厚度为015m~019m , 煤层倾角- 15°~ + 15°,煤层走向倾角小于8°的各种硬度的薄煤层, 其日产量可达250~350t 。

1.3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国内大型煤矿采场多采用重型液压支架支护,巷道支护则以锚杆支护为主。中、小型煤矿回采面多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支柱支护, 巷道支护多以锚杆为主, 砌碹、金属支架为辅。

针对坚硬顶板、破碎顶板、急倾斜、大采高、大采深采场等不同条件的支护技术和材料也将不断推出。耐炮崩、轻型化单体液压支柱和厚煤层巷道锚索和可伸缩锚杆将陆续生产。监测仪表趋于直观、轻便、小型化。

1.4 其它采煤技术现状

“三下”采煤。随着资源利用政策的变化, 适于“三下”采煤的设计、工艺和装备进一步改进。目前一种新型泡沫轻便充填材料已经应用于煤矿,使“三下”采煤更加经济可靠。

2 煤矿井工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采煤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技术装备较差, 煤机制造技术落后。与国外同行业相比, 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技术, 产品可靠性技术, 数字集成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型矿井落煤方式还以炮采为主, 工作面走向长度过短。

在采煤机械化系统, 运输系统、采场围岩控制系统、巷道准备系统和辅助运输系统技术装备较差, 功率及生产能力较小, 机械化程度和工效普遍不高。

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设备方面不够。在井下自救系统, 避灾系统、个人防护装备水平仍然很低, 对瓦斯等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仪器、仪表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对安全事故的防治技术及装备不能充分有效防治灾害或最大限度减轻灾害。

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现, 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目前我国煤矿在“一通三防”, 防治水、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高温害和支护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 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 这些涉及行业技术发展共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工作课题, 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

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后, 受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经济实力限制, 难以开展技术攻关。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和煤炭地下浆化(液化) 技术受经济成本等因素影响未能有效推广应用。

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

3 煤矿井工开采技术发展

加快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建立科技攻关资金渠道, 争取每年从科技部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列支一部分, 作为引导资金,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下, 组织煤炭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单位开展开采技术、安全领域基础性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

加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应通过建立煤炭教育基金, 实施财政补贴及减免相关专业学费等措施, 扩大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增加生源供给。

4. 结语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高产高效矿井应朝着矿井大型化, 提升、运输、采煤、瓦斯监测自动化, 固体污染物排放无害化, 洁净开采、绿色开采等方向发展。实践证明, 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新原理的采煤方法。因此, 发展现代化采煤工艺是重点发展方向。在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监控生产系统, 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同时, 要研究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 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的单产和机械化水平。研究完善现有装备, 提高其生产能力, 增强配套性、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采煤机向大型化、多电机大容量化、整机结构模块化、机电一体化和可靠性自动控制发展; 液压支架以支撑掩护式为主, 架体宽长、调高范围大、功能齐全、工作阻力大, 电液控制; 工作面和矿井运输设备强力、配套, 实现连续化。大力推行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进一步研究低成本、高适应性的煤炭地下气化、浆化(液化) 技术。

参考文献

〔1〕江理全; 地下采煤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 . 矿山压力与顶

板管理, 2003 , 专利.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3

我国的煤炭工业从早期的手工劳作到现在的高科技采煤技术,期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煤矿工业开采技术的进步,对于我国的其他各项事业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历史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求对煤炭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煤炭工业技术也出现了多次大的转折。作为重要能源的煤炭必须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努力提高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作为煤炭工业重要内涵之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尤为突出。

1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国内进口采掘机械的不断引进和部分国产化,煤矿机电一体化水平不断增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高水平发展,对控制水平和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又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煤炭系统中自动化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一定距离。

1.1煤矿设备的一体化和程序化

目前,煤矿的机械设备部分应用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态势。国有新建大中型煤矿应用情况较好,传统的中小煤矿应用则较差。我国的煤机企业在煤矿机械生产中,需要由零散的技术手段向系统化配套方面转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程序化应用,特别是煤炭企业的机械装备上,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程序化是煤矿企业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

1.2我国煤矿的井下智能设备

井下机器人、智能化作业设备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的完整的独立设备,是对采煤行业的一种巨大的贡献。我国大型矿山设备,特别是井下机电设备,由于设备能力、可靠性和检测智能控制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机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生产。为了彻底改变这一落后的局面,在采煤机械方面提出的目标是,实现采煤、掘进、运输和支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

1.3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都安装了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井下安全,虽然国内安全监控系统基本能满足煤矿要求,但由于相应配套的传感器存在种类少、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等不足,导致在许多监控系统工作可靠性不高,系统利用率低。

1.4矿井运输提升设备

带式输送机不仅能满足长距离的连续输送,而且具有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主要的运输装置。所以,其已成为当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我国已自行生产制造了多个品种和多种类型的带式输送机。

2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经艰辛,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现代化成果,与煤炭机电技术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煤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安全技术的高速发展,井下各种监测、监控系统逐渐增多,如果这些监测、监控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各种系统自成体系,各自为政,信息不能互通,势必造成通信线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系统维护量增大,整体可靠性差,维修、维护困难,信息不能综合利用等缺陷,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煤矿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现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可以覆盖到煤矿井下现场、覆盖到单台设备、单个数据测量点,在地面的任一网的计算机经授权均能直接查阅有关的信息,或向井下发送有关的信息,各级管理者可以在车间、区队、矿井、企业乃至世界各地实现统一的调度、控制和管理。这些网络、控制系统都改变着传统煤炭行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给现代化矿井的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等带来革命性变化。煤矿机电技术及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向应当是: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以其高适应性、大型化、大功率化、遥控和自动化占领技术制高点;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将逐步成为现代化煤矿机电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2.1加强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管理

加强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管理首先要抓好设备的技术管理;其次要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发挥机电、安全生产管理的双重职能;再次,搞好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敢于大胆革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具体到实际的生产工作现场,就设备而言,我们应根据生产实际,结合维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使其为我所用,更好地发挥设备的效能。

2.2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采掘作业是在非结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环境不仅难以建模,而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矿井安全及灾害的预测与控制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智能控制在煤炭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潜力。

2.3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电力电子学及电气传动自动化

近年来,我国在煤矿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方面进行了交流调速与数字化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采用现代交流调速的矿井提升机与采煤机,显然,这对提高我国煤矿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的水平,并争取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4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2.4.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

2.4.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结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4

关键词:企业;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兼并重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许多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推动煤炭产业尽快步入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并购重组是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企业谋求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常。从马克思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生产方式重要内容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之发展要求相适应。从简单的协作到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企业发展,再由工厂制向公司制发展,必将通过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并购重组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煤炭企业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煤炭工业也暴露出了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迫在眉睫。

从我国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历史可以看,尤其是2004以来,环保、高耗能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对煤炭工业实施了“上大压小”的政策,加大了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动了煤矿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为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煤炭产业政策,山西、河南、河北等主要产煤大省,分别提出了推进本辖区内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方案和政策,如我省出台了《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确定了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并购重组是煤炭依靠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要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讲,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科技研发,使用新的高科技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集约化生产,获得市场话语权。由此可见,通过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是以科技进步为前提;反过来,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竞争力增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经济保障。因此,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发生。

我国煤炭企业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一直成为发展的主导。从工艺上来讲,由炮采炮掘到综采综掘,再到联合自动化采掘;从装备上来讲,由坑木支护、人工运输到大型化、重型化设备。目前,国内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柱最大工作阻力已达到18000KN,采煤机最大装机功率已达到2550KW,运输机最大功率达到3000KW,最大运量达到4200T/h。同时,在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实现煤矿综采装备大功率、重型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日产达3万吨以上的综采工作面和年产达1000万吨以上的矿井,使煤炭生产不断向集约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兼并重组是实现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必要选择

我国煤炭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矿以井工开采为主,水、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严重,安全压力巨大。分析这些年煤矿安全形势变化,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保障程度与矿井规模、管理水平、装备投入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矿井规模越大,管理水平越高,装备投入越先进,矿井的安全保障程度就越高。单井规模小、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的小煤矿,其产量不足总产量的30%,但其事故死亡人数却占总人数的70%。实质上,这与煤炭产业的特性密不可分。只有当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够有效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力,才有足够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安全的投入。

大型煤炭企业规模大,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各项管理规范,装备较先进,矿井抗灾能力较强,安全保证程度相对较高。而小煤矿一方面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盈利仅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大多数小煤矿所有者受利益驱动和高额利润诱惑,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只想把赚来的钱装入口袋,而不愿意在安全生产上加大投入,使矿井抗灾能力减弱。2000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47。2008年,经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百万吨死亡率降至1.182,下降了3.288个百分点。

因此,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矿井规模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好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善矿井生产条件,提高效率、效益和安全保障程度,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安全发展,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四、兼并重组是煤炭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集约化发展,就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因此,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的供给能力,是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小煤矿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地支撑了地方财政。但毋庸讳言,其总体发展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继续走广种薄收、全面开花式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

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了政府对基础能源的调控力。在2008年初抗击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各大型煤炭企业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不放假、不涨价、顾大局、做奉献,实现了“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煤炭供应”的目标,证明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重要的支撑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由中央管理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只有神华和中煤两大企业,2008年煤炭产量只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2%,由国家直接控制调度的煤炭供应量明显不足。分析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有煤炭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通过积极推进并购重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实现煤炭企业节约化发展,对于增强政府加大基础能源调控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五、兼并重组是煤炭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发展的必要手段

煤炭企业的节约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煤炭资源的节约,尽可能地提高回采率,把地下的煤炭挖出来;另一方面,在开采过程中,尽量地减少其他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实现清洁发展。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可供建井利用精查储量仅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12%左右。因此,在加大勘探力度的同时,节约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刚性目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披露,当前我国煤矿矿井资源回收率普遍偏低,约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这主要和我国煤矿井型规模普遍偏小、不能使用或不能很好地使用先进技术有关。小煤矿的多点建井、边界煤柱、保护煤柱,都浪费了大量的可采资源;每个井的井田面积有限,可采资源有限,没有布局大采面、使用先进技术的可能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并购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建立统一的开发主体,统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上为大型煤炭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回采率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高耗能。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力成本越来越低,能耗占比会越来越大。因此,节约能耗,从而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的任务越来越重。据煤炭工业交给你个利用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煤炭行业耗能总量约为1.31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为1.24吨标准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造成我国煤炭行业总体能耗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煤矿比重过高。一般来讲,小煤矿所用的设备吨煤电耗是新设备的3-4倍。大型煤炭企业具有较先进的技术优势和较强的资金优势,这些都为控制煤炭生产过程过高的能耗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已经把循环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了对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煤矿企业并购重组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场艰苦而又具有积极意义的战役。目前,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我们要讲政治、讲科学,重安全、重效益,顾大局、重实际,充分发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积极推动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5

关键词:煤矿 综合自动化 技术

1、引言

煤矿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国外始于70年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系统是英国的MINOS系统。最初它被应用于胶带运输线的集中控制,进一步发展到井下环境监测。我国的煤矿监控系统是在1973年开始立项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煤炭部决定引进国外的煤矿监控系统。并成立了煤炭部监控技术专家引进设备工作组,负责收集分析国外技术资料并向煤炭部领导汇报,与国外厂商进行技术谈判、考察并写出技术总结报告,参加引进系统的贸易谈判。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次煤矿监控引进工作,分别从英国、德国、美国引进三种共五套煤矿监控系统。这次引进国外煤矿监控系统的工作,不仅仅是用国外先进设备装备了我国部分重点矿井,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煤矿监控技术的发展。在开始引进先进装备的同时,煤炭部启动了自主开发煤矿监控系统的项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研发出KJ12A型煤矿监控,在PC机的DOS系统上实现了实时控制。同时,随着煤矿监控系统的不断推广应用,迫切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1987年煤炭部委托常州自动化研究所,负责起草并于1990年正式了《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该规范统一了煤矿监控系统的信号制式、系统结构、基本功能要求和性能考核项目,是我国煤矿监控系统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文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关键技术领域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煤矿产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煤矿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煤矿工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产业中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也被不断应用到煤矿产业中。本文中,将结合实际,就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发展现状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煤矿综合自动化进程。

2、煤矿综合自动化应用实践

(1)国外率先研制出分布式微处理机为基础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美国MSA公司的DSA~30系统。国内最早实施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基于Con2trolNet工业总线的平台,神华集团大柳塔没矿和兖矿集团三号井分别是平硐和井工开采的例子。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各种监测监控系统的接入,但由于速率和传输机制的原因,不能实现三网合一。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同时也引进了其制造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几十个单位生产煤矿监控系统。其中绝大多数采用多级分布式系统,就其系统结构与计算机管理方面而言已达到了8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煤矿装备了监测监控系统。此外瓦斯遥测、断电仪、风电闭锁装置及瓦斯报警矿灯得到迅速推广,安全监控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进入21世纪初,以神东公司大柳塔为代表的矿井综合子自动化装备开始投入运营。矿井分别于2000年11月,2001年6月完成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综合自动化改造,通过采用网络化的现场工业总线,在全矿建立起工业控制系统和和管理信息系统,将高科技、信息技术首次引入煤炭生产系统。实现收据采集离散化、设备控制分布式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具体的说,通过自动化改造,大柳塔煤矿生产系统当中的主运输、供水、排水、通风、供电均实现无人值守,生产数据以及各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工况参数实现数字化传送,在调度集控室以及矿领导和部门的计算机上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所有数据。调度集控室只有一名操作员便可对全矿进行生产协调指挥,对供电、主运输等系统进行操作控制。随着矿井综合自动化装备在特大型矿井投入运营使用,2004年,以龙口矿业集团北皂矿为代表的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开始在煤矿应用。龙口矿业700万元建立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在国内煤矿井下首次采用了环形的光纤工业以太网技术,故障后系统能自动复位,恢复时间小于300ms,而以前采用的非环形工业以太网技术或现场总线技术,系统故障后需人工维修,回复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因此,该系统可靠性提高了100倍以上;首次在国内煤矿井下应用防爆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的集成模式,可扩展性及灵活性强;首次在国内防爆工业以太网中采用了QOS传输机制,确保了重要等级数据的实时通信和宽带保证。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带来煤矿全新管理模式,为煤炭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矿山固定设备时较好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矿山大型固定设备,国外从60年代起开始发展SCR-D直流提升机。瑞典、德国等先进国家90%上的提升机采用SCR-D系统。80年代以来,交-交变频同步拖动调速系统得到迅速发展。专家认为他是提升机拖动的方向。先进采煤国提升机电控系统已普遍采用(PLC),有PLC实现工艺控制、安全回路、监视回路、行程控制、刹车控制和井筒信号系统等等,实现了数字控制,并已形成标准产品在提升机安全保护方面已实现微机控制的保护系统,所有安全部件都采用双线线路,安全监视回路采用冗余技术,确保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全数字化控制调节和监视系统的提升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风机、水泵、压风机的自动控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煤炭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矿山大型固定设备综合自动化开始尝试推广与应用;特别井下供电系统及主排水泵自动化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得到较好地实施与运用,也印证了矿井综合自动化成为今后一个发展的方向。

(3)机电一体化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综合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达到质的飞跃,对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在这方面的典型产品有:高产高效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内装式交―交变频同步绞车、煤矿机器人等等。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应贯彻科技先导、优化组合、以用重点的方针、以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总体技术为先导,进行技术优化和组织优化,当前应抓好煤矿急需解决的安全及提高产量为出发点和归宿;例如抓好综采设备、矿井提升机、矿用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化矿区,构建数字化矿山,已成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应用又一制高点。构建数字矿山需要在企业高速网络环境下建立一套集矿井基础数据(空间、属性)实时有效采集、准确传输、存储管理、科学分析、可视化表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预警和信息反馈的矿井综合自动化安全生产系统。需要建立以矿山监控数据、空间数据为基础,以矿用对象库为核心的统一的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煤矿按生产系统划分主题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煤矿数据仓库。

我国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高校院所和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总体上来看,目前在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方面,任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成熟、规范化矿井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实施理论、模式及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意见,存在着统筹规划不到位、程序不够规范、重复投资等问题;(2)国产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缺少故障诊断功能和技术,综合预警功能弱;(3)现有的煤矿井下信息传输基本以有线为主,存在监控盲区,无线网络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实现矿井全覆盖监控;为全面推动、指导和规范煤矿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实现科学定位,合理确定需求,建设规范有序,确保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制定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指导意见,建设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对于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江涛.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与数字化矿山建设[J].大众科技,2009,10:94-95.

[2]李秀.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径[J].科技资讯,2012.

[3]于静.浅议未来煤矿自动化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1.

煤炭工业智能化范文6

关键词:煤矿;经济形势;创新;实践和探索

1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增长速度“换挡”新常态,行压力非常大。目前除少数煤炭企业仍然保持盈利之外,大多数煤炭企业都进入亏损状态。

1.1从全球来看

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煤焦炭价格走势出现了分岐,焦煤、焦炭走势有底部趋稳的迹象,动力煤弱势震荡行情不改,铁矿石与钢材节节下探,熊市特征显露无疑。

1.2从全国来看

国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普遍突出,特别是煤炭行业,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总规模已达57亿t。按照统计数据39.52亿t煤炭消费总量估算,过剩产能达17亿t。1.3从企业来看在过去十年煤炭“黄金期”中,盲目扩张所导致的产业链条过长、资金回笼缓慢等历史条件阻滞,加之技术水平相对不高、资源回采率低、利润大幅下滑,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管理因素制约,致使发展举步维艰。

2煤企基层矿井的科学应对策略

应对“寒冬”:一是处于决策层面的煤企集团、子公司采取措施科学应对;二是处于执行层面的基层矿井严格落实。在这方面,笔者所供职的河南能源永煤陈四楼煤矿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2.1抓好“提振信心”这一牵引点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新时期,员工思想政治动态呈现出追求物质与精神利益,思想独立、思维多元化及要求沟通与平等交流等特点。因此,稳定员工思想是企业措施跟进的基础一环。

2.2筑牢“安全生产”这一支撑点

安全生产是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应对危机的“本钱”所在。一段时期以来,该矿坚守“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最高信条,持续深化安全管理。1)关口前移,升级管理。该矿先后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等体系,实现了风险预控体系的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和动态化管理。2)上马设备,消除隐患。煤矿企业,无人则安,少人才能多安。为此,该矿持续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成效十分显著。3)精细考核,规范行为。精细化是企业谋求基业常青的必然选择。作为煤矿企业,首先必须在精细上下功夫、做文章。井下作业不同其他,为了克服其不利因素,需要将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把好每一个环节、工序,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2.3找准“降本增效”这一切入点

苦练内功、降本增效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面对危机,该矿高擎“提质增效”大旗,完善了《成本管控管理办法》,设立材料回收奖,对井下生产现场回收来的废旧物料明码标价,提高了员工节支降耗的积极性。

2.4做实“调整优化”这一发力点

结构调整,尤其是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是企业持续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维护企业现有员工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为此,该矿制定实施了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优化生产布局。按照“系统顺、环节少、设施牢、效率高”原则,“三采一备”变为“两采一备”,提高了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研制推广新型岩巷作业线,实现连续出矸和智能化快速分矸,每班运矸人员也由原来8人减少到2人;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替代巡检人员,合计优化37人。2)优化职能机构。围绕层次简化、程序优化、职责明晰、精干高效目标,对业务交叉关联单位进行合并,将部分科室和区队合并,并将富余人员全部分流到基层区队和兄弟单位,不仅缓解了用工的结构性矛盾,还拓宽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3)实施合岗分流。该矿坚持“能合则合、能并则并”的原则,大力推行“走岗式”劳动组织管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将运输队电工组与钳工组合并成检修组,电机车维修组与矿车修理组合并成立机车维修组,由当班班长进行兼任充电硐室值守工,共优化21人。

2.5发掘“科技引领”这一创新点

创新驱动是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该矿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目标,从创新思路上着眼,从创新方法上着手,带着问题干工作,在解决问题中搞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企业打好“抗危机,保持续”这场攻坚大战。

3结语

通过对河南能源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的探索实践,证明只要企业能够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化解风险、突破危机中夯基增能,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力。

参考文献:

[1]佚名.全球煤炭产量继续增加供给失衡煤价易跌难涨[N].中国煤炭资源网,2014-11-24.

[2]康永田.以人为本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3]陈玉利.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J].管理观察,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