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1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社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与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及环境密切相关,而以上因素是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的。高血压管理已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省、市卫生部门的要求,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指南,历时一年,对辖区360例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采取了规范化管理,提供对社区已实现规范化管理与尚未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对照研究,评价规范化管理效果,现将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经市二级以上医院确诊, 在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360例(其中,男166例,女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表示愿意接受中心的随访及观察。由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免费体检及相关检验。管理组和对照组各为180例,其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均无显性差异(P均

1.2管理方法

1.2.1 确定调查对象:由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辖社区6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病普查, 并建立了健康档案,资料输入电脑,实施动态管理。了解其健康状况、体重、血压水平、血压认知情况、治疗情况、遵医性和日常生活习惯及行为,确定360例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①血压测量:采用目前统一的标准方法进行。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嗜好、家族史、病程、并发症等一般情况调查和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以及患者行为改变及血压控制情况等。③定期探访:1级高血压:要求患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并记录,全科团队医生对于此类患者每月探访一次,按照健康处方,改变不良行为,观察3个月,如达不到降压效果,则指导患者服药治疗,2、3级高血压:及时开展合理、规律用药的干预,其余内容同1级高血压。让患者明确自己病情及注意事项,有效预防及控制疾病。

1.2.2 健康干预:由全科医生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服药的方法、正确使用血压计,选择食物和控制食盐、合理运动。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由全科医生每月定期在社区内发放高血压知识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宣传栏、社区文化场所标语等,同时有针对性地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一对一咨询指导服务等。

1.2.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2.4 诊断标准

高血压定义为: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在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均符合上述标准;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 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1]。

1.2.5干预后调查 一年综合干预期满后对2组患者同时进行调查,内容与基线调查一致。

2 效果

2.1规范管理1年后,1级高血压的构成由54.32%上升至82.15%;2级高血压比例由27.15%下降至11.67%;3级高血压比例由18.53%下降至6.18%。

2.2干预前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后管理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国家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列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任务中,制定了规范。由社区全科医生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要求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 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其效果是显著的,管理组的血压在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后均显著下降,高血压相关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2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规范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5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高血压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范畴。通过对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评价高血压的干预效果,并对其措施进行评估,为推进社区慢病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44例,年龄35~80岁,且随访治疗时间>1年,资料齐全,在一个小区选取知情并的配合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选取同期在另一个小区高血压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随访治疗管理。

排除标准为: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和放疗;③年龄35~80岁;④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⑤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⑥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中风患者(影响接受健康教育课程)。

方法:本研究采用社区为基础的对照试验设计。将干预组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⑴管理流程: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中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随访流程图,对已接受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⑵管理方式: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①首先给小区指定1名责任医生和护士各1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其次对社区责任医师、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血压的正确测量等内容,每次培训后都进行效果测试。②健康教育内容:认识高血压;目标设定与制定行动计划;如何在增强自信;如何处理情绪紧张;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合理使用;血压的自我检测;与医生配合等。健教课程一共6节课,每周上课1次,在连续6周内完成。6周课程之后,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分组每个月进行1次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结 果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管理效果比较,见表2。

讨 论

社区规范管理是高血压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患者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达到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3

关键词: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效果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最常见的慢性病。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而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全国患病人数逾2亿[1]。而我国的三高、三低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2%,服药率24.7%,控制率6.1%,高血压病占慢性病门诊人数的41%,居于首位。60%的高血压人群分布在农村,这说明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因此,对社区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及治疗是我们防治的工作重点。我社区中心医院在2012年1~12月对9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63例,男性592例,女性371例,年龄32~87岁,平均59.5岁,其中1级高血压403例,2级高血压521例,3级高血压39例。

1.2诊断标准 以安静休息10min以上,采取坐位,右上臂血压为准,必要时测双上肢血压,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1、2、3级,见表1。

2 规范管理

2.1本组963例,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腰围、血糖、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记录了相关病史、家族史、饮食、生活习惯等。

2.2建立随访记录,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症状、体征以及用药情况,1级高血压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至少每月随访1次。

3 治疗

3.1非药物治疗 对象:1级高血压患者。方法:控制体重,平衡膳食,减少热量;限盐(逐渐减至6g/d以下);戒烟节酒;减少脂肪摄入,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足够睡眠和消除紧张情绪。

3.2降压药物治疗 对象:2、3级高血压患者。主要选择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则:采取长效单药或联合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按照个体化原则,逐步加量,加药,直至血压控制满意为止。

4 结果

1年后进行健康评价:病例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达69.7%,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731例,占案例总数的75.9%,因患恶性肿瘤死亡2例,合并肺心病死亡3例,发生脑梗塞4例,脑出血1例,并发糖尿病2例。

5 讨论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降低收缩压10mmHg和舒张压4mmHg,脑卒中的危险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2]。各国的实践也证实高血压的人群干预是有效的。美国成功开展了高血压人群综合干预10年时间,冠心病死亡下降35%,脑血管病死亡下降48%,本组病例防治兼顾、标本兼治,通过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投入少,效益高,是防治高血压最廉价和有效的策略。因此,笔者认为:高血压的防治,必须标本兼治,以健康教育为基石,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并维持长期稳定,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4

休所有离休老干部29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5人,患病率高达86.2%,年龄80~93岁,平均86.5%,平均病程26.8年。2007年开始,门诊部在对老干部高血压治疗中引进健康管理概念,实施健康管理策略,加强高血压临床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25例高血压老干部治疗率100%,控制达标率达92.1%,心脑血管事件明显下降。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建立老干部健康管理档案,全面收集个人健康相关信息

实施健康管理的第1步就是建立详尽的老干部健康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年龄、体重指数、现患疾病、体检数据、血压水平、使用药物、过敏史、饮食特点、不良嗜好、个人爱好、生活行动能力、家庭和睦状况、心理状态等。由专人收集信息并填写到信息表格中,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寻找高血压老干部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用药、是否存在不良心理情绪,为实施健康管理提供最基本依据。

进行系统健康体检,掌握健康状况,排查高血压危险因素

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后第2步就是通过系统健康体检来充实数据。每年组织老干部进行2次体检,其中1次为体系医院体检,体检数据记入个人信息表,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老干部健康状况,重点掌握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等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并将体检结果告知本人,使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哪些危险因素需要控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配合健康管理,为我们实施医疗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开展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对老干部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启动健康教育管理有赖于老干部的参与和配合,加强高血压知识宣传有利于老干部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我门诊部采用专题讲座、咨询、个别指导、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宣传高血压饮食营养、运动娱乐、生活方式、行为矫正、心理调适等知识,促成老干部养成合理的和适合自身的生活方式。经过较长时期的宣传教育,高血压防止知识深入人心,为医护人员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提供了条件,督促老干部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调整不良心理情绪。先后劝导了3位老干部成功戒烟,4位饮白酒的老干部改饮少量红葡萄酒。老干部们既掌握了高血压相关知识,学会了自我监测血压的技能,养成了合理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们血压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运用循征医学成果,制订降压目标,合理使用药物,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

循征医学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成果丰硕,我国开展的HOT-CHINA试验提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年龄>80岁)血压应控制在150/80mmHg以内,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1]。这一结论也载入了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这一原则下根据患者合并的疾病情况制定出个体化降压目标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见表1。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是单纯的血压控制,还应包括伴随危险因素的控制,在管理中提出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重“五项达标”,全面纠正代谢紊乱。在具体治疗中,注意避免使用加重或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遵循逐步降压原则,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在老干部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数周内逐步使其血压达标。

拓宽门诊部服务内涵,保证老干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顺利实施

为顺利实施老干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需要改变门诊部现有的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涵,以适应管理的需要,为此,将门诊部服务前伸,内涵拓宽。①坚持每天为高血压老干部测1~2次血压,并做好记录,绘制血压变化趋势图,便于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②制定用药长期医嘱,根据医嘱,门诊部统一配药,每天送药上门,杜绝错服、漏服,保证了老干部及时正确用药,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④开展内容丰富贴近老干部实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科普,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老干部自我保健能力。⑤每周组织2~3次太极拳和老年健身操活动,鼓励老干部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⑥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老干部的交流,特别是在生活上、感情上关心“空巢家庭”老干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疏导不良情绪。⑦及时向老干部反馈体检及治疗情况,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的信心和热情。

健康管理能满足老干部高血压患者的医疗需求,深受老干部和家属的欢迎,通过健康管理,老干部高血压患者在保健知识掌握、自我保健意识、血压达标、心理状态、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干休所实施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5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细化管理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为切入点,开展社区心血管病健康管理和疾病控制,是遏制心血管病发生及死亡的根本策略和有效途径[1]。所以如何管理好高血压病已成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工作的重点。工农路街道长通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白银市北部,大部分居民以企业职工(工人)为多,文化水平较低,经济不太富裕,健康理念差。我服务站从2008 年元月开始探索在本社区进行高血压细化管理及预防,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作为同道借鉴。

1 主要实践

1.1 实施心血管危险分层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最适合社区疾病管理的病种之一。因此,既往都以高血压管理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切入点。然而,仅以血压水平作为管理依据不够全面。因为除了高血压以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涉及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膳食结构不合理和社会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对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实施综合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1〕。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对管理的504 例高血压患者重新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因为在指导治疗方面分层比分级更重要[2]。分层的具体做法是:全面收集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血脂、血糖和血肌酐)以及心电图。分层的结果是:低危252人,中危166 人,高危86 人,依次按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的随访制度进行随访[2]。探索由单纯控制血压,进入多种危险因素全面控制的新阶段。

1.2 实行“金字塔”式管理

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楼管员这一有利资源,发挥他们对各小区楼群位置和居民熟悉的优势,经过培训成为健康促进员。培训内容包括:怎样正确测量血压?何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把有爱心、善于帮助别人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热心患者推举为健康志愿小组长。形成由全科医师、健康促进员、健康志愿小组长依次组成的“金字塔”式管理。由1 名全科医师管理5 名健康促进员,1 名健康促进员管理5 名健康志愿小组长,1 名健康志愿小组长管理5~10 名患者。这样一名全科医师就能管理250 名高血压患者,相比以前一名全科医师管理50 名高血压患者,既增加了管理效率,又不会增加太大工作量。这种分组的方式更容易组织患者进行小组活动,增加凝聚力,增进相互交流,相互可以介绍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及药物治疗的经验,易被患者接受和采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促进员不能代替全科医师,健康促进员是全科医师与患者之间地桥梁和纽带[1]。

1.3 实行个体化患者干预

全科医师充分利用定期访视和患者就诊时的时间,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依存性,对药物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适合本人的干预措施。

1.4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慢性病人地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有80%是由(病人自我保健)在社区和家里完成的[1]。因此,病人及其家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地主要责任承担者——成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者。这里所说的自我管理指地是“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所以帮助病人掌握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进行,是管理好心血管病的另一个主要内容[1]。为此在健康促进员的组织下,由全科医师负责,以个人指导、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或小讲课等形式,开展血压自我管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识,增强防治意识,提高患者的药物依存性,加强家庭血压测量,使不良地生活方式得到改善。

1.5 鼓励患者不断完成小目标

做好慢病管理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制定小目标[1]。先根据每个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需要改善的问题,制定一个近期能够改善的目标,制定好目标以后,再将目标相同的分为一组,定期督促其完成。或不定期的由健康促进员组织,服务站负责开展达标竞赛,如戒烟、减重等趣味性比赛,对表现好的患者可以发些小礼品等奖励措施,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培养自信心,鼓励患者不断完成一个个健康小目标。

1.6 以电话为基础地疾病管理模式

电话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建立健康档案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服务站也专门为每位医护人员制作了“居民健康联系卡”,作为名片发给每位居民,这样随时可以和患者沟通,患者有什么不适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全科医师,形成一种朋友式的关系,缩短患者和全科医师之间地距离,关系会更融洽。

2 取得成效

2.1 规范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以前我们的高血压管理都是按分级进行随访,忽略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现按危险分层进行随访,更注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很多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按危险分层进行评估,按分层进行随访,根据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2 组建了一支高血压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已培养2 名全科医师骨干,4 名社区护士,培训10 名健康促进员,鼓励发动25 名健康志愿小组长,利用了社区可利用的卫生资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

2.3 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

目前我们管理高血压504 例,其中男性269例,女性235 例,平均年龄55 岁,平均病程17 年,如果按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 kPa 以下作为控制目标[2],所管理的504 例患者中,连续两次随访血压达标者162 例,总的高血压控制率为32.1%,比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6.1%[2]有明显提高。

3 几点思考

3.1 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居委会理顺关系,与领导和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在高血压规范管理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中得到大力支持。

3.2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经常培训协同合作理念,要有凝集力和集体意识。

3.3 重视人员培训

全科医师首先要参加省级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班,然后考取全国全科医师资格证,社区护士也要参加全科护士转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由全科医师对所选取的健康促进员要定期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培训。

总之,社区细化管理高血压是应该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首先领导要重视,要有专门的团队持之以恒的工作,要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评估,才能显现社区管理高血压的优势所在,使患者获益更大。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6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护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该疾病的高发群体以老年人最为常见,且该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文章选取了我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男64例,女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年龄62~84岁,平均(74.3±2.3)岁。高血压分期:一期高血压48例,二期高血压46例,三期高血压36例。合并症情况: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冠心病14例,无合并症84例。文化水平:未接受过教育0例,小学文化程度34例,初中文化程度48例,高中文化程度22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均符合临床上对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具有特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1.2.1.1 书面宣教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放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宣传手册的内容应包括高血压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预防保健知识、控制措施等[2]。

1.2.1.2 口头宣教 定期对患者开展口头健康宣教,宣教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当患者及其家属有疑问时应耐心解答直至其完全理解和掌握。口头宣教的形式可选择定期开展社区学术讲座、面谈式交流、电话随访等。

1.2.1.3 示范宣教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家用血压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亲身示范来加强患者的印象,使其充分掌握血压的测量方法和时间。

1.2.2 慢性病管理护理

1.2.2.1 血压的监测 根据患者的血压分期情况及其血压波动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时血压测量,对血压波动轻微的患者可每周测量一次,对血压波动较明显的患者应测量1~2次/d[3]。对部分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告知其家庭电子血压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其自行测量和记录。

1.2.2.2 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用药治疗和护理,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其用药反应,发现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时及时停药并应急处理。

1.2.2.3 饮食管理 告知患者饮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对于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饮食如鱼卵、甜食、肉类、动物内脏等要尽量避免使用,同时,要告知患者戒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严格控制其每天摄入的盐量在2g以下[4]。

1.2.2.4 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并严格执行,运动的内容应以规律性、舒缓的运动方式为主,告知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若发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

1.2.2.5 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血压分期及心理情绪特点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要,为患者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正确对待高血压的观念。

2 结果

通过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宣教前相比明显提升,患者能基本掌握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控制因素、血压正常值等。同时,通过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慢性病管理护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均比护理前更稳定,且患者均能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和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的范畴,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护理干预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与临床表现、饮食与运动要求、高血压诱发因素、生活习惯的指导、药物服用的依从性、高血压的预防和监测等[5]。开展的方式通常可采取示范训练、图文宣传以及集体或个人宣教等方式,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和社区慢性病管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较干预前更为稳定,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掌握情况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开展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护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燕,刘盼盼,薛泽刚.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 2011,12(10):283-285.

[2]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9(25):336-338.

[3]李惠芝.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护理干预的作用[J].哈尔滨医药, 2011,08(25):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