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范文1
一、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产业结构调整是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目前及将来始终应紧抓不放的关键问题,是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具体表现,它规定着专业的划分及名称,反映所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甚至直接影响到招生、就业和教育质量的确保等方面。它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社会需求的多变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新行业、新工种层出不穷,诞生了许多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岗位,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迅速地设置新的专业,及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近年来,湖南省劳动力结构随着经济发展,不仅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更频繁的表现为第二、第三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转移,这种行业间社会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湖南劳动力供求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十一五期间,湖南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是: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根据这一特征,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上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专业设置上必须以市场为向导,必须符合新行业、新岗位的需求,要砍掉一些传统的旧专业,设置一些符合新时代人才变化需求的新专业,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既是其活力所在,也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速变性的特点。
2、地方经济的差异性
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盲目攀比、生搬硬套、一哄而起,大家同时办某一专业,这里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办学体制等不同,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适合办相同的专业。同时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条件悬殊决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满足地方需要是第一位的,在此前提下,应客观地分析本校及外部资源情况,找出最佳结合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警惕走上事倍功半,不遵循教学规律,不讲求办学效益的歧途。
3、人才类型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在终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为高新技术转化,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首先,专业设置必须突出市场性特点,必须针对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发展规划、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人才市场近期和中期的需求状况,及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在没有对市场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切忌凭主观想象和长官意志设置专业,也不能以学校有什么专业带头人和具备什么样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来确定办什么专业。应是我们主动去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来适应我们。其次,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面向第一线特定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要具备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要有较高的适应现代管理或服务的综合素质,使其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因此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到实训设施配备及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等都必须突出职业性特点,彻底改变普通高等教育的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训练的学科型教育模式,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就业或创业的竞争力。
二、高职专业设置要考虑长夜结构调整的需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具备专业设置的速变性、地方性、实用性、灵活性、复合性等特点,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改造和更新一批覆盖面广、招生量大的专业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2、开拓与发展反映新技术、新工业与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的新专业,以适合科技进步的变化。
3、产学研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鼓励与扶植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型人才专业,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二)必须与市场接轨,根据人才需求设置和加强专业管理
1、对社会职业分类和人才需求论证是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新增专业或已开办的专业,均需进行市场调研,写出市场分析、专业设置分析报告。
2、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确立课程设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职业技术的需求,职业技术需求是确定高职院校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依据和出发点。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体现在动手能力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增强动手能力的关键,也是产教结合、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应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建立与现场生产世纪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仿真实训室,同时注重科研、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训基地的功能的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提高使用率。
(三)产学研结合是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39-02
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房地产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课程以管理学、经济学为基础,涉及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法律制度及房地产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如果仅仅以“以教为主”,以结论形式把深奥的经济理论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难清楚地理解经济理论的深刻含义。只有将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改变以知识传承为首要目标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当下房地产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
一、房地产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西方国家倡导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的运用是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重大变革,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实践性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体现了自主学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技能;从师生互动的方面考虑,该教学方法表现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互动学习形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且能维持长久。
2.实践性教学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理论能够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职业成长中先人一步。“理论联系实际”理念来源于工程师工作对实践经验的依赖,房地产经济学应强调利用课程理论知识解决房地产相关工作实际问题的过程。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课程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后期的职业发展。
3.实践性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融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知识融合”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思路,强调知识的不同视角及其完整性。核心思想是将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改变知识“一盘散沙”的无序状态,促使知识产生聚合效应、质变效应,使知识能够相互催化、相互作用,以完成知识的升华,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
二、当前房地产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房地产经济学教育主要以传统式理论灌输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机械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虽然有时也进行一些简单的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尝试,但基本上脱离不了理论科学教学模式的框架,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2.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长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很少,课堂内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被真正理解,理论与实践不能融会贯通。房地产经济学的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房地产课程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充分利用一些有利条件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锻炼,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3.师资水平匮乏。由于房地产经济学涉及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建筑、规划、金融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造成房地产经济学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多,房地产经济学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目前房地产经济学教师大都毕业于其他相关专业,如土地管理、地理、经济类等,专门从事房地产经济学教学的时间也不长,精通的也只是本专业领域的、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让精通某一方面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面对房地产经济学中大量存在着的综合性、交叉性知识时,这些教师难免会感到捉襟见肘,困难较大,也就难以有效地开展房地产经济学理论教学。
4.考核形式单调。在课程成绩考核方面,学校目前仍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践考核的重要性未能得到重视,往往不能纳入成绩考核。而校方各项激励机制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这就造成学生思想上对教学实践环节的不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到平衡。最后可能学生的成绩都相对较高,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差,使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失去设置的意义。
三、完善房地产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1.实行案例教学。房地产经济学教材包含较多的理论讲述,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房地产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每章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引入房地产相关案例,结合案例介绍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又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房地产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2.分组进行专题辩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提前设定辩论题目,比如,在讲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时,可结合2014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普遍看跌的经济形势,就地方政府是否应该救市、如何救市设定辩论题目,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安排小组成员去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对辩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上课时,正反两方就此专题进行辩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专题辩论,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牢固,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互换角色教学。本科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较易理解的章节由学生进行讲述。比如在房地产价格一章,房价的影响因素教材上写得很清楚,比较浅显易懂,如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要求学生自己讲述,事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PT制作,上课时教师挑选小组代表上台演示,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由此可见,教师应逐步完成角色转换,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
4.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一种被普遍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在调查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等。因此,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大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利用网络查询、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撰写专题报告,这样可以弥补课堂实践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一章,房地产市场分析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单纯的理论讲述学生很难掌握。可以安排学生选择学校附近待开发的住宅或商业楼盘进行调研,获取项目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项目进行CMA或SWOT分析,然后做一份严谨、翔实的项目市场分析报告。实践证明,通过这一作业的完成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校企合作。为了实现课程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专业系室可以通过教师个人的人脉关系,或者联系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本校毕业生,争取和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房地产中介公司形成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将学生分批推荐到合作单位实习,为提高专业技能,围绕公司某一具体项目让学生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审批、项目招投标、项目融资、施工预算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和营销策划等实际工作,对房地产经济学专业技能进行初步培训,并深化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教师还需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以解决,既可以聘请校外的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企业人才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授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或到相关企业锻炼。
7.完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教师应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做到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和考核过程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