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避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避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避险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1

关键词:煤矿 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67-01

1 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认识

1.1 “六大系统”的内涵和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重大意义

刚才上面已经说过了,“六大系统”即指紧急避险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我们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统一方针一向都是“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就是就是我们建设并且完善“六大系统”的主要目标。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让矿井工人们学会最基本的“避灾”和“减灾”的防身术,也起到了一个让矿井工人逃生、避灾和自救的功能,可以很好的在发生事故时大大的减少人员伤亡的现象。

1.2 “六大系统”之间相互关系

其中紧急避险就是“六大系统”的核心,它很好地为井下人员提供了紧急避险和安全避险的服务。“六大系统”明确要求可移动式救生舱和避难所必须跟矿井内的通讯联络、人员定位、压风自救、监测监控、供水施救等系统紧密连接,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安全避险系统。把这六个系统适当的联系在一起,巧妙地提高了紧急避险的保护作用。矿井内的三级避险体系是由自救器(个体防护设备)、临时避难所或者是永久避难所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三个部分组成,遇灾以后,受害人员可以使用自救器,也就是个体防护设备,马上逃离事故现场,并且进入附近的临时避难所或者是可移动式救生舱,这里面为避灾人员贮备的有足够的氧气和食品,并且在采矿区周围还有井下停车场设立的有永久避难所,同样储备的有足够的氧气和食物,为避险人员提供更大的避险空间。

2 煤矿建设“六大系统”适用方法

2.1 传统的三个紧急救援设施

传统的三个紧急救援设施是通讯联络、供水施救和压风自救,这也是井下不可或缺的三大系统,自然而然他们就同样是最简单最容易设置的系统,矿井初期就可以设置,仅仅就是正常的供水、通讯和压风而已,然后根据设置需求,还有提前设计的阀门跟接口上增设对应系统,选最好的材质,例如供水,就要使用最优秀的不会腐蚀生锈的钢管,这三个系统是随着施工开始和施工完毕的整个必需品,要在一定期间下存放。

2.2 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Co温度和瓦斯是监测监控的重点,对他们要分别进行瓦斯电闭锁和Co的监控,但是我们的监测监控系统主机是在地平面上,只有分站还有探头是随着工作移动的,根本就不占用施工面积,且现在的技术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基本来说是可以跟三个紧急系统同时安装的,但是像格瓦斯和Co都是距离煤层很近的,所以相对来说危险性就比较高,按照这样的情况如果过早的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还有监控的话是会造成很大损失的。站在科学的立场来讲,可以到有需要的时候在对他们进行安装。还有就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如果是井筒或者是井下停车场还有老的采矿区位置,应该提前安装到位,不过如果实践过程当中不会牵连到这些地方就不用大费周章,仅仅做好准备阶段就可以。

2.3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前面就已经很多次的提到过紧急避险系统,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建设跟规划呢?这就需要把三个基本系统,也就是通讯联络、供水施救和压风自救合并起来,在一定的时间段以内设立具有供应食品和药物、检测有害气体等功能的紧急避难所。更进一步地说,这个系统可以划分为2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指的就是压风自救系统还有自救器;第二个级别指的就是永久性的避难所。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就是刚才说的第二个级别,截止现在为止我们设立的只有永久避难所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一种是工程上的避难所还有一种是水灾避难所,他们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比如说在瓦斯爆炸的时候或者是出现紧急灾害的时候就用到了工程避难所,再比如说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就用到了水灾避难所,它有极强的防水性。所以大家已经可以了解到,紧急避难系统不能使用于井筒或者是纯岩岗,他们之间并没有联系。所以在井筒或者是其他有高水位威胁的地方就要及时安装其他避难设施。这样来说,紧急避难系统还是需要一次性全面安装,不仅仅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为以后矿井投产做了很大的贡献。

2.4 人员定位系统建设

矿井开始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是这几年才有的,因为这几年电子产品方面的技术在逐渐发展,相继还研究出来了矿工考勤功能,这个系统有效地大致定位到了受灾人员还有被困人员的位置,方便了我们对受灾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减少伤亡数量。本系统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接受信息范围有限,只能一对一的安装;第二点是价格太高,使用时间有太短。这个系统主要适用于施工范围广、并且系统复杂的地区,还有一些突况,比如说瓦斯爆炸、突出,还有煤尘爆炸,还有高位突水、大面积冒顶、冲击地压等大灾害,由于价格较高等原因,在那些危险性不是太高的矿井地区就不必安装这个系统,只有在后期工程面临重大威胁前装设即可,人员定位系统也是“六大系统”里面最复杂,最高科技的一个系统,后续支出也最厉害。

3 结语

掌握好什么时候安装避难系统是最关键的,所以应该及时检查出施工时存在的问题。

安装这些高科技的新产品是需要投入极大的资金的,虽然在这个领域上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执行建设安装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不能影响“六大系统”的实施性和积极性。

“六大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最高境界就是用最小的投资做最大的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工程建设单位还有施工单位共同合作、规划,争取做到一次性投入永久性的使用,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

参考文献

[1] 杨大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11):79-82.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2

关键词:监控系统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 A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均大幅下降。由于赋存条件差、灾害严重、地方小煤矿多等原因外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大。随着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煤矿生产作业环境和煤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瓦斯防治、灾害预警和事故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煤矿在监控系统与通信技术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的现状

1.1全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研究发现了一些矿井无线传输规律及特性,分析总结了矿井移动通信的特殊性和需求。针对矿井无线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抗故障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提出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标准与系统

针对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矿井无线传输衰减大、电气防爆等特点,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 。

(2)识别卡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

(3)识别卡并发数量不得小于80个。

(4)系统漏读率不得大于10。

(5)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000个等。

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装备要求: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应设置分站。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3煤炭产量远程监测技术、标准与系统

根据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等需求,提出了煤炭产量监测信息远程传输通信协议、每小时产量文件数据格式、系统工作异常文件数据格式、初始化参数文件数据格式;提出了监测与显示要求、超产监测与显示、时产量监测与显示、系统工作状态监测与异常显示;提出了基于有功功率监测、基于图像监测和计量装置工作状态监测的防作弊方法。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是加强了煤炭产量监测与管理、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

1.4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与系统

为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避免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研制成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胶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等,实现了煤矿井下机电硐室、压风机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等无人值守远程监控。

2、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2.1 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

为满足煤矿生产调度与应急通信的需求,需要研究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研究有线与无线一体化通信技术,生产调度与应急通信一体化技术,语音、视频及短信多媒体通信技术。研制具有如下功能的煤矿一体化通信系统:

(1)具有生产调度、报警联动、应急扩音通信、紧急呼叫、避险与逃生声光提示、位置监测等功能。

(2)具有语音、视频、短信等通信功能。

(3)具有移动和固定通信功能。

2.2无人工作面遥控技术

采掘工作面是煤矿事故多发地点。因此,要通过煤矿监控、通信与机械化,减少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目前采煤工作面能够做到工作面有人巡视条件下的回采巷道遥控和记忆割煤,但不能自动识别煤岩,不能实现工作面无人控制。因此,需要研究煤岩分界识别技术和仪器,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精确定位技术,进一步提高监控的可靠性,实现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

2.3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技术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急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便及时发现被困人员位置,争取救援时问。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目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采用RFID、漏泄电缆等技术,实现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在遏制超定员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系统不能实现人员精确定位,难以满足灾后救援的需求。因此,需要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特点,研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网络结构和定位算法等,研制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与系统,实现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

2.4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

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瓦斯等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功能,部分系统具有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预警功能,但预警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煤矿重大灾害预警准确率,研究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预警技术

2.5煤矿井下生命探测技术

煤矿井下发生灾变后,生命探测技术和装置是加快搜救进度,减少人员死亡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无线传输衰减大等特殊性,地面一些成熟技术难以直接在煤矿井下应用。这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灾后环境特殊性,研究用于煤矿井下的生命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能够穿透煤岩冒落物的矿用防爆超宽带生命探测雷达、矿用防爆超低频生命探测仪、矿用防爆便携式人员位置检测仪、矿用防爆光学生命探测仪、矿用防爆声学生命探测仪等。

2.6 本质安全光纤通信技术

以太网、光纤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解决了监控数据、工业电视等宽带远距离传输问题。但激光引爆瓦斯的极限功率和能量的研究较少。需要研究光信号引爆瓦斯的极限功率和能量,以及复用方式等影响。

2.7传感器无盲区布置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3

包头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物58种,产地349处。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煤、铁、黄金、稀土等。其中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储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是内蒙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然而,为支持工业的快速发展,多年来矿山环境问题及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是困扰着“草原钢城”的健康发展。

为了切实做好包头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早预防、早部署,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在组织各旗县区认真排查的基础上,代市政府起草了《包头市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已上报市政府印发实施。

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积极组织安排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责任状》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相关工作,为体现公开、公正、透明选择好编制单位,今年,该局积极协调市财政局,采取公开邀标的方式进行优选,目前招标工作已结束,中标单位正在积极进行编制。

另外,包头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了2009年度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公开招标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内蒙古志远招投标公司开展了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二期)项目、京藏高速(土右旗段)两侧沙坑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包头石宝铁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招标工作。

继续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安排和要求,包头市组织具有相关资质单位,编制了《京藏高速公路(包头市区段二期)两侧砂石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包头市石拐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四期)》、《包头市达茂旗赛乌素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期)》共计4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预算45274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2011年投入资金31458.3万元。

及时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下发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包头市全市有持证矿山372个,其中部发证1个、厅发证107个、市发证264个。现已存储保证金矿山企业228个,存储保证金共计5205.35万元。

文/晓 冬

内蒙古所有煤矿将建紧急避险系统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获悉,到2013年6月底,内蒙古所有井工煤矿全部将完成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精神,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结合内蒙古实际,于4月12日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对已有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系统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紧急避险系统和“五大系统”的有效连接。

2011年底前,全区所有井工煤矿全部建设完善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其中,神华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等19处试点煤矿要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国有重点煤矿、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中的高瓦斯矿井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全部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4

(一)注重相关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1.逐步建立了严密而明确的组织体系。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组织体系框架大体上包括政府和煤矿企业两部分,主要表现为政府监督监察机构体系、煤矿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职责体系。首先,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调其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1910年美国在内政部下设立矿业局,但调查人员缺乏执法权力。1977年,美国对《矿山安全和卫生法》进行重大修订,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山安全和卫生署,由劳工部助理部长任局长,对所有矿业生产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监察。监督局下设11个地区监察处和65个矿区办事处,由国会与立法事务办公室和信息与公共事务办公室这两大事务办公室领导和协调部署工作,继而细分为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和金属与非金属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这两个职能部门继续统筹和分配相应工作。在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的组织机构划分下,美国设置的11个地区的事故调查由副司长负责,主管地区的监察业务。其次,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也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煤矿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一般为垂直管理结构,具有指挥与命令统一、控制及时、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组织管理体系在总体上划分为矿长、副矿长、矿井办事员、矿井总领班四个主要层级,在副矿长之下设置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维修主管、采煤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等,专门领导和协调该部门下的作业活动。采煤一线的管理人员是采煤班组的领班,是该班组的关键人物,领班必须对他所在的班组的工作、人员培养、安全和行为负责。2.建立了以矿主为中心的追责体系。在美国,煤矿安全事故一般不追究政府的责任,因为地方政府不负责直接生产,主要是追究矿主的责任。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是依据有关法律对企业进行监督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没有任何隶属关系。1913年成立的劳工部,安全生产管理是其主要职责之一。换言之,美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政府只是监察监督的作用,而真正应该为安全事故“买单”的是煤炭企业。例如每个煤矿要与两个以上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煤矿发生事故由矿主组织抢救,必要时也可向当地警察求救。一旦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美国煤矿企业需承担责任。美国煤矿安全部门执法非常严格,矿主也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管理法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从而确保了煤矿生产安全。美国煤矿安全部门对唯利是图、违反规定生产的矿主惩罚严厉。针对不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一般性违反规定行为,政府督察员每次每项罚款可达5.5万美元。曾经违反规定并承诺改正、但不守信用的矿主则将被加重处罚,可能引起伤亡事故和危害矿工健康的严重违规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重视事故灾难的预防与应急教育据美国劳工部发表的各行业事故统计数字,美国的煤矿业已成为相当安全的行业,煤矿事故率低于金属、建筑、运输等20多个行业。美国煤矿行业由最初的高死亡率到0.03%的低死亡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技术的推广、《矿业安全和卫生法》以及相关配套规章的实施,同时,重视煤矿安全培训是美国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事故调查报告和安全检查手册显示,美国煤矿85%的事故是因“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致,仅15%的事故产生于不安全的设备和环境。所以,对煤矿人员的安全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煤矿安全应急教育与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管理实效。《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第115节明确规定,新矿工没有地下采矿经验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新矿工没有地表采矿经验应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训练,每年所有矿工应不止一次地接受不少于8小时的学习培训。这样,用可操作性的法律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行为的安全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在美国,所有矿工在上岗之前要接受培训,上岗后,每年还要接受再培训。如果发现矿工未按要求受到安全培训,劳工部部长或授权代表必须签发命令,要求该矿工立即撤出煤矿,直到接受法律规定的培训为止。美国所有煤矿都必须制订矿工培训计划,安排必要的培训内容并保存培训资格证明。煤矿工作人员不光是指矿工,还包括煤矿经营者和管理者。矿山安全监察员必须具有5年以上实际采矿经验,并要在国家矿山健康与安全学院接受培训。根据安全监察员的水平和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初级培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高级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精通相关技术)和定期培训。“安全与生产并非矛盾”已经成为美国的行业目标,这对美国提高煤矿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美国的煤矿企业和矿工工会都十分重视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对于接受脱产培训的矿工,给予其与在岗日标准工资相等的培训期工资。此外,煤矿企业还与工会联合成立了煤矿工人培训教育基金,由矿方按照全矿职工实际工作每工时0.08美元的标准提取资金;该基金每年筹资约2000万美元,用于资助矿工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修。为了进一步普及安全培训,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MSHA)还启动了一项新的教育方案———现场培训服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各地区的矿山实施安全与健康计划,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目的。现场培训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为矿山提供培训资料,帮助制定和实施安全方案,编辑教育材料,帮助各矿山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等等。现场培训服务承担更多的是信息、咨询、指导等服务功能。2.预防第一,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2008年12月31日,MSHA《地下煤矿避难所(救生舱)最终规定》要求矿山经营者将井下避难所纳入应急反应方案(ERP)。2009年12月前所有煤矿井下必须建设避难所,保证所有人员在井下均有避险位置,并对避险设施的设置、功能和维修管理作出具体规定,额定防护时间提高到96小时。美国在2007年12月煤矿井下已经开始使用避难所(救生舱)。美国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设施主要有救生舱和避难硐室。救生舱一般为舱体式结构,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食物,既可固定设置,也可随采掘工程而移动。有钢结构硬体式和可充气软体式。硬体式救生舱可容纳6~24人,具备过渡舱,配备气动呼吸空气系统。软体式救生舱容量10~36人,在3~5分钟内起动充气,软体材料具备阻燃、隔热、抗静电、高强度等特性。避难硐室在矿井巷道两侧地层中直接挖掘或利用已有巷道建造而成,布置在主巷或逃生路线上,配备维持人员生存所必需的相关设备设施和食物等。救生舱至少为每人提供1.4平方米的地面空间和0.85~1.70立方米的立体空间;设置供氧、内外环境监测、废气清除等系统,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配备双向通信、照明、排泄物处理、急救等设备物品及维修工具和灭火器;存储组件或给养的容器应密封、防水、防火,醒目标注到期日期及使用说明。3.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与强制性工伤保险制度,为矿难提供安全保障。除了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美国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还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拉得出、救得快、保障有力。按规定,每个煤矿要与两个以上的救援队签订救护协议。煤矿发生事故由矿主组织抢救,必要时也可向当地警察求救。一支救护队下井救护,另一支待命。任何矿山救护队不得建在距矿井2小时路程以外的地方。同时,美国执行强制性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具有高度的强制性,法律强制雇主必须对雇工的工伤事故负责,美国有99%的工人受到联邦或州劳工赔偿法的保护。

(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评估标准美国劳工部矿山健康安全管理局(MSHA)对美国矿业(煤矿/非煤)安全事故保存有全面翔实的统计数据,该数据不仅涵盖了所有事故相关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了煤炭生产状况及人员的相关信息。评估标准具体,分类清晰、系统、全面、详尽。美国煤矿事故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地区、事故地点、事故分类标准、事故分级、事故范围、事故报告。其中,事故时间除了年度事故和月事故,还统计日事故;事故地点包括地面、采煤面、掘进头、上下山大巷、井筒;事故分类标准非常具体,是按照事故所在地区、开采类型、月份、作业者及承包商、伤害类型、伤亡员工工种;事故分级为死亡、造成工作日损失的非死亡事故、无工作日损失的轻微事故四个等级;事故报告中要明确伤亡人数、事故成因、发生机制、伤害类型。美国煤矿事故计量指标体系中:生产指标有两个,煤矿作业次数和作业时间;事故伤亡分类指标中,死亡事故率和死亡人数属于死亡指标,造成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与其受伤人数、无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与其受伤人数这四个指标归为伤害指标;还有总量指标,包括人员伤亡总数和总体事故率。煤矿事故数据统计内容和计量指标涉及的信息不仅是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还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作条件、开采类型及作业人员工种等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些信息越是全面具体,越能及时、全面、准确地研究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并分析正在形成的各种趋势,进行综合研判,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估,提出科学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

二、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如今美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煤矿安全管理体系颇具特点:第一,美国的煤矿产量和死亡人数呈反比例关系,充分体现了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理念比较先进。保护所有矿工及所有人员的安全,并非以牺牲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获取企业利益。美国紧扣“矿工健康权和生命权的保护”这个安全管理核心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配套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严密并且比较实用。第二,在责任体系建设中,政府和煤炭企业责任明晰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政府只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如果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煤炭企业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建立以矿主为中心的追责体系,抓住了责任处罚的主要主体,抓住了重点对象。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有了指向性,而且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第三,美国高度重视法制化建设,陆续颁布和完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等多部重要法律法规。政府和煤炭企业根据出台的法律法规,各自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虽然世界各国在此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但均没有美国的法律具体和完善。第四,美国十分注重培训需求管理。在培训方面有比较完备的要求和规定,如必须使矿工有明确的技术操作素质和安全急救意识等才能进入煤矿工作,这些举措可以利于后继的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强调预防第一,有效规避了人为矿难的发生。

三、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根据上述分析,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比较成熟,对我国有如下启示:

(一)重视法律的可操作性,逐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法规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立法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基本、最管用的方法与手段。中国适用于煤矿的法律法规,除《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外,还包括国务院颁发的有关矿山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以及各省(区、直辖市)人大颁布的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煤炭企业的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规章,以及适用于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救护规程》等。《矿山安全法》作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法相对美国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可操作性比较差。如美国第303节的第2款规定:“所有生产作业区的通风风流必须符合以下规定,氧气含量不低于19.5%(体积),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5%(体积)……任何煤矿空气的最低数量在每个工作面应达到三千立方英尺每一分钟。”而我国的《矿山安全法》第十七条:“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井下空气含量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标准。”这样的笼统规定对有毒有害物质没有明确是什么,更没有提到其浓度或密度控制在什么标准范围内,以及井下空气含量应符合什么标准。立法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矿山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利保护,有毒有害物质、含氧量应该增加具体的数值标准,以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核心。虽然在《煤矿安全规程》第三十条第十一项第二款:“冻结站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都应有通风装置。应经常测定站内空气中的氨气,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04%。”这样明确的标准利于执行和监督,这是该规程在操作性规定方面的优点。但从总体来说,《矿山安全法》及其各相关法律法规其可操作性仍有待增强,因此我们应重视法规的可操作性,积极学美国的经验将宏观的规定、措施、程序细致化、具体化,要将权威、具体、可操作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写入基本法中,如《矿山安全法》仅仅是规定职工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上岗作业,更应继续添加岗前培训时间的长度,在职员工定期培训的时间,次数等的规定,操作过程中才能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有效增加员工安全操作的系数。

(二)注重相关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监察力度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几大采煤大国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各方面的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不足。美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得益于注重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逐步去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组织和责任体系建设:第一,明确责任,加强对中央到地方相关的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现今我国对煤炭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全生产监督局等,尽管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少,但是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组织对煤矿生产的各方面进行管理,从而导致煤矿生产乱象迭生。因此我国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应注重整合部门机构,建立和完善监管煤矿产业的统一的机构,合理地进行分工与监管,防止出现部门多却难以监管的现象。美国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主要是监察局,下设11个地区监察处和65个矿区办事处,在监察局里还有明确的各部门层级划分。从中央到地方实现了高效的纵向管理。部门机构臃肿和职责不明晰是我国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应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权力范围、职责、行使权力的条件、程序和目的,抓住源头、明确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力边界与责任是应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第二,建立和完善煤矿生产单位的组织管理。美国的煤矿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的职位分工和职责,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便于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乱象迭生,有的采矿工地不仅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甚至存在着矿工工人临时招聘、不经培训随便上岗等乱象。此类问题不解决将会对工人们的人身安全极为不利,也无法保证煤矿有序生产。第三,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力度。煤矿安全监察员要深入煤矿现场,紧紧盯住那些高瓦斯容易出现事故的矿井,以及安全生产基础差的矿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矿井,当场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单》,限时整改。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闭。第四,建立煤矿违规行政处罚制度。在我国发生煤矿生产事故后,相关的监察负责人才会来到现场进行勘查,对事前的监察工作并不重视,使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监察环节流于形式。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晰,处罚力度不够严厉,因此不少开采煤矿的单位会冒极大的风险以污染环境或者牺牲工人的利益来获取利润,造成了小煤矿、黑煤矿一直存在。我国应该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治处罚力度,实行行业禁入制度,让矿主不敢轻易越轨煤矿安全管理红线。

(三)通过应急教育与预防演练,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对比我国煤矿现状与美国煤矿,可以发现,很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政府一直强调煤矿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美国煤矿的成功之处在于垂直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框架,轮岗式的监管人事制度,并在机制上防止监察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美国煤矿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在我国,由于利益驱使,大多数煤矿企业更注重的是利益而不是矿工的安全。我国煤矿现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应该对美国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加以学习,首先,要提升素质、规范管理。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要督促救援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人员职责、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演练,煤矿企业要把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相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突发事件现象处置自救能力和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其次,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结构,加大煤矿救援技术研究和培训。最后,要平战结合、强化检查。煤矿救援队伍应遵循“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对于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5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1、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把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调度会,每月召开一次驻矿安监员例会,分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安全监管要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工作重点。“春节”、“两会”、“五一”、“端午节”等重点时段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2、制定了《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2014年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细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责任早落实、措施早制定”。局领导、局监管干部、县驻矿安监员、煤矿企业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全县煤矿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强化治理

1、突出抓实瓦斯治理工作。

一是抓实了矿井通风系统管理。要求各煤矿严格按照经审定的2014年度采掘方案,进一步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建立专用回风井和专用回风巷,实现水平和采区分区通风;同时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矿井各区域、各工作面风量足够、分配合理。杜绝了无风、微风作业和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坚决做到不超产、不超标、不超人组织生产。

二是抓实了瓦斯管理制度落实。在督促各煤矿企业完善瓦斯检查、瓦斯排放、巷道贯通、石门揭煤、盲巷管理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瓦斯报表“三对口”、“一通三防”重大安全隐患跟踪排查治理、无计划停风停电等专项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瓦斯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三是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狠抓“超限”的处理,对发生瓦斯超限报警的煤矿,专门下达《通知书》,责成煤矿企业召开事故分析会,予以严肃处理。

2、突出抓实“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按照防治水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措施、有落实”的总体要求,督促各煤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机构,建立了探放水队伍,配备了专职探放水人员,购置了合格的探放水设备,制定了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编制了探放水设计,在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注了“三线”,进一步完善了防治水措施。加强了“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和“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水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对恶劣天气实行预警,实行暴雨雷电时期“停电撤人”的措施,有效防止了水患事故的发生。

3、突出抓实顶板管理工作。针对我县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推行“采煤方法改革、支护改革”的前提下,今年强力推广金属单体支柱和金属前探梁支护,要求所有矿井至少要配备两组金属单体支柱和两组金属前探梁并投入正常使用,新开掘的主要巷道一律淘汰木支护,为全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形势全面好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顶板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

4、突出抓实火灾防治工作。为了从源头上防止火灾发生,责成各煤矿对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及时密闭,保证密闭施工质量,加强CO的检测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隐患。对发生过煤层自燃的矿井,督促煤矿严格按照火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火区管理方案和防灭火预案,做到管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止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5、突出抓实机电运输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机电设备检查,重点检查防失爆、三大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漏电保护)。对一坡三档、提升设备后备保护、备用电源能否正常开启,能否满足通风、排水、提升要求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煤矿立即整改,有效防止了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6、突出抓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煤矿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定期向职工发放劳保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完善职工健康档案;井下采掘工作面必须进行洒水降尘;各扬尘点必须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按照规定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测尘。使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消除了职业危害事故的隐患。

7、突出抓实了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等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矿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讯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

我局采取包片监管、监管人员联系矿井、驻矿监管、分组检查、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监管检查方式,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1、包片监管。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县煤矿监管责任,我局以职能股室“分片包干”的方式,把全县煤矿的日常监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要求各股室按照《监管工作计划》主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2、监管人员联系矿井。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县煤矿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帮助煤矿企业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我局要求每个监管人员都要落实两个煤矿企业,保持日常联系,做好日常服务工作。

3、分组检查。为了保持全县煤矿巡查频率,我局按照“包片监管”的划定范围,分成两个监管组对全县煤矿进行巡回检查,使每个煤矿每月至少保持检查两次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各煤矿企业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4、交叉检查。考虑到监管人员的专业不同,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加大监管执法工作力度,我局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交叉大检查。使全县煤矿监管执法工作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有效地推动了“打非治违”工作开展,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

5、突击检查。为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把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局打破常规检查模式,利用清晨、夜间等非正常时间,不定期地开展突击检查。促使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时刻不忘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6、组织专项检查。根据各个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我局有所侧重地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

7、加强重点时段煤矿安全监管。在“春节”、“两会”、“五一”、“端午节”等敏感重点时段,我局成立了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

四、强化检查,严格执法

1、上半年年我局监管人员共检查煤矿109多矿次,查出隐患614多条,基本整改到位。同时加强了对煤矿隐患的督促整改,要求煤矿成立了隐患排查专职队伍,建立了隐患治理台帐,并对各级检查部门查出的隐患进行了挂牌管理,制定了隐患挂牌、登记、整改、销号制度,形成了严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和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及时整改的煤矿,按照“铁心硬手抓整治”的原则,加大了对煤矿的处罚力度。

2、认真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根据省、市、县《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乡镇煤矿的实际,我局制定了《县开展煤炭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认真部署了我县煤炭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煤矿“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了部署,扎实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按照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2014年全县“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信安字〔2014〕12号)文件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组织开展了2014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4、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全县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和监管执法力度,促进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1、在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引导全体监管人员正确认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管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积极为煤矿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无偿为煤矿企业服务,主动帮助煤矿解决了一系列困难。

2、积极指导煤矿企业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行业部门要求编制2014年度采掘方案。对各矿上报的采掘方案仔细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方案内容予以指正,并指导煤矿修改。

3、帮助煤矿企业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六大系统建设。为了淘汰和改革落后的巷道支护方式,积极推行“金属单体支柱和金属前探梁支护”安全先进的支护方法,提高顶板管理技术水平。

六、认真监督煤矿安全技措资金的提取和使用

严格要求煤矿按规定提足、用好安全技措费用,用于完善“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运输、顶板管理等煤矿重大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做到足额提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七、认真抓好事故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的落实

制定了县煤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起事故均严格执行了事故报告制度,并按“四不放过”原则督促煤矿企业落实防范措施。锦发煤矿“3·22”事故后,我局立即督促全县各煤矿企业按照事故调查报告相关内容认真落实整改,完善措施,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一是加强技术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工,施工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分析,对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三是督促企业抓好职工培训,煤矿要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培训考核,要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传、帮、带”作用,保证工人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是在监管工作中突出瓦斯治理、水害防治、顶板管理这个重点,严格按《规程》要求,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八、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我局严格按照省、市二、三级培训要求,积极组织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和特殊工种人员参加培训工作,取得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上半年,组织送培训人员230多人次;另一方面我局加大了煤矿企业本级培训工作检查力度,要求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实行全员脱产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技能。

煤矿安全避险范文6

【关键词】 通信技术 煤矿安全 监测监控

一、通信技术在煤矿应用的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据网络数据查询,我国原煤产量2013年为36.8亿吨,2014年为38.7亿吨,2015年为37.5亿吨。煤炭资源在国家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比大于60%以上,随着其他能源的发展利用,虽然逐年有一定的下降,但是预计到2050年煤炭仍将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不低于50%。由此可见,煤炭生产的重要性。

煤炭开采多是地下开采,生产环境条件恶劣,存在很大的安全生产风险,历年来,煤炭开采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带来有巨大的损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也给煤炭生产人员带来有较大的伤亡。国家和煤炭生产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提高煤炭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为煤矿安全事故的下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各种通信技术在煤矿的不断引进和推广应用,推进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进步,在促进了煤炭高效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灾害监测的实时性和预警能力,对减少和消除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为保障煤炭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通信技术在煤矿应用

2.1矿井有线电话

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煤矿井下安装有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以保证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调度信息通信需要。电话系统的发展,从老式的人工方式转接,发展过渡到现阶段的程控交换,因为煤矿环境是具有爆炸危险,各组成部分被要求符合煤矿用防隔爆要求,以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使用。通过电话系统,满足各种通信联络和生产调度功能,并能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使用。但煤矿井下电话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有灾害发生,往往不能保证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同时,电话系统不能满足矿井监测监控数据通信等的需要。

2.2矿井移动通信

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生产企业引进发展了矿用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对矿井有线电话通信方式的补充。早期有漏泄通信、透地通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在煤矿使用。

上世纪70年代,井下无线漏泄通信技术开始进入了实用阶段。漏泄通信,就是通过敷设在巷道中的漏泄电缆,利用漏泄电缆起到天线的传输作用,来实现无线移动通信。具有话音清晰,抗干扰强、通信距离远等优点。

透地通信则利用的是大地作为电磁波传播介质,来实现的无线通信。一般用于灾后应急通信较多。但随着监测监控数据传输等功能性需求的增加,上述两种通信方式都逐渐被煤矿用户弃用。

随着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公共通信发展迅速,小灵通曾经在我国国内被大量使用。小灵通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基站范围内接听和拨打电话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由于使用的便捷性,煤矿行业通过对小灵通通信系统进行煤矿防隔爆改进,成功引入煤矿井下推广使用,并能有效的和煤矿地面及井下有线电话网络联接成一个大的网络,从而满足煤矿调度通信、无线通信等各种功能的需要。是煤矿井下成功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的范例之一,美中不足是,随着3G通信的技术发展,小灵通这种方式,被地面公共通信平台淘汰,市场因素决定了相应的设备供应的厂家迅速消亡,在此情况下,煤矿用小灵通后继发展乏力,逐渐被3G移动通信方式所替代。同时小灵通也逐渐不能满足数字化设备和煤矿开采监测监控的更高要求的需要。

在移动通信技g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迅速,3G通信技术从2009年开始的许可使用,到全面在公众中大量推广使用,也带来了煤矿3G通信发发展。煤矿井下也开始使用具有防爆功能的3G智能手机,3G技术不仅满足煤矿井下移动通话的需要,在实现无线数字传输等功能方面具有较强能力。通过在煤矿地面井下等范围内进行基站的设置,3G矿用通信可实现与矿井有线调度电话等电话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能满足数字数据传输的功能需要,因此,在煤矿开始大量推广,满足煤矿移动通信防爆要求的3G移动设备也开始大量在煤矿行业应用。一些利用3G手机设备等终端进行数据采集的便携仪器也开始出现,使得监测数据能通过移动手机等设备接入煤矿监控网络变得更加便捷。后续伴随着公共网络4G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正逐步被引入煤炭开采矿井使用。

2.3矿井网络互联

在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大量需求,带来了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然而煤炭开采的潜在安全风险也伴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而带来了重大恶性事故的时有发生,预测预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灾害成为迫切需求,促进了对煤矿井下瓦斯、通风、电力和机械设备等的实时监测监控的迅速发展。同时发展了各种监测监控仪器设备的联网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监控网络的得以飞速发展。从加强安全监管的角度,国家规定煤矿井下必须安装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网络系统。从而开启了我国煤矿监控系统的高速发展阶段。

早期的井下监控监控,主要把种类不多的监测传感器信号或断电仪等控制设备信号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使用较多的是485总线、CAN总线等通信协议模式,随着监控系统的扩展,快速响应预警预报的需求的增加,同时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正逐渐被当今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技术替代。

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全国煤矿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其中要求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多年的发展使得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已经发展比较完善,各种灾害监测能实时监视并及时预警,各种设备能结合生产调度和灾害的发生实现实时的开停控制,对生产人员的定位监控、灾后搜救等能通过网络的快速通信功能做到实时监控。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矿的灾害事故发生已经极大的下降,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已经极少发生,促进了煤炭开采的安全生产。

三、通信技术在煤矿应用的发展

煤矿通信技术中,有线电话、3G通信和正迅猛发展的4G通信等通信技术,既保证了煤矿煤炭安全生产调度需要,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在保证话务的同时兼顾数据通信,从而实现煤矿监测用移动设备的移动数据互联。以太网络也从开始的双绞线线路,正被带宽更大、传输速度更快、损耗更低、传输距离更长的光纤线路所替代。监测监控网络得以从标准以太网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等更高的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电话网络和监测监控网络开始能够有条件逐步靠拢,并可能最终走向统一的网络。网络发展过程中,数据的移动传输需求也促进了无线传输技术在煤矿的逐渐推广应用。

WIF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随着煤矿通信技术的进步,逐步被引进煤炭行业并推广使用。该技术是有线网络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它可以实现移动语音、数据甚至视频的传输。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的发展,使得各种监测设备甚至小到日常物品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成为可能。该技术是人员定位、设备定位等的重要技术基础,它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进步。

Bluetooth技术也开始在煤矿得以应用,使得煤矿无线通信得到进一步拓展,传感器设备、便携式设备等可以通过Bluetooth技术进行网络无线联接。设备的联网变得更加便捷和容易。

还有低功耗的ZigBee短距离、高可靠性无线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应用。上述WIFI、RFID、Bluetooth等各项技术都是短距离小范围的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有线网络的扩展,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使得传感器网络的无线组网变得更加容易、可靠、功耗更低、成本下降,从而使得监测监控网络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近年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建设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都可以B接的网络社会开始成为可能。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使得网络被广泛的融合,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煤炭行业各科研机构等也在开展与煤矿相关的物联网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煤矿使用的各项监测监控设备、机电设备、各个种类的监测监控系统、人员信息等能够有效进行网络整合协调运作,技术的进步使得煤矿的煤炭开采更加自动化和信息化、更加具备安全预警、生产更加高效。

四、结束语

通信技术在煤矿数十年的发展应用,为我国煤矿生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规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提升了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测监控远程化、网络化。煤矿信息化建设因此可以从以前提出的“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向“智慧矿山”建设目标转变进步,为最终实现全自动化无人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吕志强,煤矿井下通信系统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煤炭,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