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1
(一)市场经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进行竞争的机会;第二、最大程度上保护每一个人合法的经济利益;第三、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同进行经济活动,国家通过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第四、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整;第五、赋予了企业高度的自由、平等权利,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的创造性。
(二)民商法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看,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结合的产物,例如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等都属于民商法的范畴。民商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起到了微观调控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调节、处理共同从事某一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虽然民商合一不断的深化,但是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其中,民法的保护对象是个人权益,例如人身权、财产权、自由权等等,可以说民法是调节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法律。此外,商法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市场经济活动,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三)经济法的概念
目前,关于经济法的定义存在着巨大争议,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法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这就导致了经济法的建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起到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作用,是所有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以说经济法弥补了民法在立法、司法方面的不足,通过经济法加强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例如合同法和公司法同时也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完善。为了更加清楚的反应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1.市场经济治理观念
方面的差别民商法注重的是在经济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主动的根据民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经济活动,他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是否遵守民商法的相关规范,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经济法则要求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其相关规范,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
2.保护的法律主体不同
民商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它的法律主体主要是企业法人、自然人等。而经济法虽然也起到了保护个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法要求社会公共利益要大于个人利益。它的法律主体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了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普通公民。
3.二者的基本目的不同
通俗的讲,民商法所要实现的是绝对的平等,即平等的对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而经济法所要实现的相对的平等,重点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求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联系
1.二者的本质相同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推动国家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同质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但不会产生矛盾,反而会起到互相补充、互相弥补的作用。
2.二者的作用范围相似
虽然民商法和经济法属于调整市场经济的两个不同的法律手段,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调整过程中,二者的作用范围还是存在很多交叉的地方。例如公司法、合同法既属于民商法的范畴,同时又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3.二者的法律要素
相似概念、原则、制度、调整方法是我国法律的四个基本要素,不同的法律之间各个法律要素的主体不尽相同。而民商法与经济法的部分法律要素是通用的。例如,公司法人制度、诚信原则在两部法律中都有所体现。
三、结语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力建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简单的说就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其他各种经济体制并存。正是由于我国独特的经济体制,所以民商法与经济法共同协调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转载请注明: 民商法与经济法既相互补充,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法律主体的根本利益,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要全面的理解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首先必须要深入的理解市场经济、民商法与经济法的概念。
(一)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进行竞争的机会;第二、最大程度上保护每一个人合法的经济利益;第三、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同进行经济活动,国家通过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第四、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整;第五、赋予了企业高度的自由、平等权利,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的创造性。
(二)民商法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看,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结合的产物,例如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等都属于民商法的范畴。民商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起到了微观调控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调节、处理共同从事某一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虽然民商合一不断的深化,但是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其中,民法的保护对象是个人权益,例如人身权、财产权、自由权等等,可以说民法是调节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法律。此外,商法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市场经济活动,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三)经济法的概念
目前,关于经济法的定义存在着巨大争议,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法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这就导致了经济法的建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起到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作用,是所有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以说经济法弥补了民法在立法、司法方面的不足,通过经济法加强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例如合同法和公司法同时也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完善。为了更加清楚的反应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1. 市场经济治理观念方面的差别
民商法注重的是在经济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主动的根据民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经济活动,他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是否遵守民商法的相关规范,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经济法则要求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其相关规范,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
2. 保护的法律主体不同
民商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它的法律主体主要是企业法人、自然人等。而经济法虽然也起到了保护个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法要求社会公共利益要大于个人利益。它的法律主体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了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普通公民。
3. 二者的基本目的不同
通俗的讲,民商法所要实现的是绝对的平等,即平等的对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而经济法所要实现的相对的平等,重点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求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联系
1. 二者的本质相同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本质是相同的。怎么样?它们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推动国家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同质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但不会产生矛盾,反而会起到互相补充、互相弥补的作用。
2. 二者的作用范围相似
虽然民商法和经济法属于调整市场经济的两个不同的法律手段,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调整过程中,二者的作用范围还是存在很多交叉的地方。例如公司法、合同法既属于民商法的范畴,同时又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3. 二者的法律要素相似
概念、原则、制度、调整方法是我国法律的四个基本要素,不同的法律之间各个法律要素的主体不尽相同。而民商法与经济法的部分法律要素是通用的。例如,公司法人制度、诚信原则在两部法律中都有所体现。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3
在国人传统的意识里,法律只是政府管理人民的重要手段。但是民商法律有别于其他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之外,也包括了对社会软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民商法律文化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具体表现,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民商法律文化的影响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妙,总体上来说,中国社会的法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社会矛盾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两部分,一是生产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与上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此相对应的民商法律文化培养也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软环境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干涉下,我国人民的价值和思想认知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对市场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要求,必须加强民商法律文化的培育工作。相比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为此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决定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增强民商法律文化培育工作,从而保证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我国民商法律文化基础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活动主体是政府,而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动主体是市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涉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淘汰机制,例如:诚信淘汰、资本淘汰和时代淘汰等。但是,在具体的运作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商业主体试图忤逆市场经济的淘汰制度,致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陷入混乱。法律作为新时代最有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其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法律作为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涉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民商法律文化的培养。可以说只有引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向法制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才能确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传统的心理认知上就有对法律敬畏的思想,民商法律文化的培养,只是将民众心中的这种敬畏思想有效的挖掘出来,使之产生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良好的民商法律文化基础,是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市场经济呼唤民商法律文化培育的作用
国家和政府强制执行民商法律文化培育活动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民商法律文化,甚至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为此,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引导作用,对民商进行法律文化培育,从根本上改变民商的主观认知,端正经济发展态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民商法律文化不足的企业势必会淘汰,长此以往,在民商的潜意识里逐渐形成对民商法律文化重要性的认知。总的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会与当时社会的民商法律文化基础相对应,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进行民商法律文化培育工作的有效性会大幅度提升。
五、总结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4
第一,从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看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商法调整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商法学研究的起点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商法的地位和命运。因此,商法理论研究的任务就在于科学地探索并界定商法的调整对象及范围。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简单商品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相适应,产生了三种不同性质的调整商品经济的法制,即民法、商法和经济法。
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简单商品经济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初期,简单商品经济逐步缓慢发展。商品是商品所有者通过市场交换的产品,这就必然产生了以商品、市场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商品经济关系。作为所有制和商品交换关系法律表现的私法也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其典型便是古代罗马法,即后世所称的民法。民法的个人本位、权利能力平等、契约自由、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等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及其相应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这种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的性质,准确而有效地调整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定以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时的商品经济,从交易规模、交易空间、交易时间、交易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作为“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民法,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了的商品经济即近代自由市场经济的需要。虽然民法调整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但是民法不可能将平等主体间发生的所有财产关系全部纳入自己的调整领域。于是,适应这种以组织为本位的新的法律部门,即商法便应运而生。如果说,民法调整的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话,那么,商法则是调整大规模发展条件下充分竞争的近代自由市场经济关系。这一经济关系的性质确定了商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营利性主体的营利行为。因为民事主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即民事主体是为自身的需要而进行商品交换,是“为需而买”;而商事主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营利,是“为卖而买”。营利主体要营利,必须要求商品交易行为具有简便、敏捷、确定、安全、公平的属性,因此,对营利性主体的营利性行为,必须采用不同于民法的一般原则来调整,即采用一整套特有的与商事行为的特点相适应的商事原则来调整。比如,在商事行为的形式上更加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商事中,进一步简化交易程序;与交易的公平性相适应,商法遵循交易公平原则,体现了强制主义、公示主义、外观主义、严格责任等原则。上述原则均是商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项制度之中,但在民法中却不能称为基本原则,民法中有的制度虽然也有类似规定,但仅仅是个别的规定而非普遍现象。
由此可见,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决定了其调整原则的特殊性,而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和调整原则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法不能调整商事行为,商法应当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区别于民法。在自由市场经济时期,经济运行主要靠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国家并不干预经济。但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导致了垄断,导致了日益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从此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干预经济,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便产生了经济法。所以,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关系必须靠民法、商法和经济法来共同调整。
我国商法将营利性主体的营利行为所引起的经济关系作为调整对象,体现了我国商法调整对象的两大特点。其一是商法只调整营利性主体。对非营利性主体,商法不作调整,这是其前提条件。其二,商法只调整营利性主体的营利行为,不调整营利性主体的非营利行为,营利性主体的非营利行为分别由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交换的行为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商法调整商事行为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商主体的市场交换行为,使之符合市场运行的要求,商法的全部法律制度及法律原则,都是这种导向的具体措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商法就是现代市场法。
总之,商法把营利性主体的营利性行为,作为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并采用与之适应的特殊的调整原则,表明商法区别于其他一切法律部门,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商法应当区别于民法和经济法而独立存在。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5
(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本单元考点: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国家的宏观调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热点: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四、考点提要
考点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或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两个方面。
1、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①含义:……
国有经济:……(主导)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集体经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②具体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
含义
范围
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③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第二、……
(补充:国有经济的控制力:A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支配力;B表现在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的增长力;C表现在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D表现在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广泛辐射力和引导力;E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支撑力;F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调控力。如:以中央重点抓的512户国有骨干企业为例,它们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一到1%,而资产总量则占55%,销售收入占60%以上,向国家提供的利税占85%)
②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什么?)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实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原因:③有哪些实现形式:
②探索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意义:④热点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
①调整的原因:
②调整的手段:
③调整的目的:
④调整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⑤调整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考点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主体)国有和集体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构成
(我国经济成分构成)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
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
外资经济:……P。39场经济的重要组
(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的成部分,而不是
境外资本部分;中外合作补充)
中的境外资本部分)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性质(含义)
特点(内容)
地位
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什么?
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P。39(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3、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根本原因)。P。40
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P。40-41
③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④实践证明,它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P。4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它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或目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保证发展生产力的成果归人民享有。
4、热点问题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
①发展:发展迅速,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考点三: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①按劳分配的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
②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前提:……P。42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物质基础:……P。42
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直接原因:……P。4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对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的否定。在我国现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按劳分配的作用
2、按劳分配以外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按资本要素分配(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福利性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社会保障收入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实行非按劳分配的几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①这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最终原因)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确立分配制度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的客观必然性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联系: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二者都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二者的最终决定因素。
####注意的问题
问1:劳动所得(或劳动收入)从形式上看有哪些?(劳动所得除了按劳分配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还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个人劳动所得。)
问2: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A公有制经济中的科技人员提供新技术所得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B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也就是说属按生产要素分配。C私营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D一部分科技人员,脱离原所属单位,自办科技实体,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属于归自己所有的技术商品,以技术转让方式把它卖给有关企业使用,属正常的商品交换,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并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问3:凡劳动所得,都应给予保护,凡非劳动所得,都应一律没收。(分析:A你在国企工作,拿到的是工资、奖金和津贴。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伪劣产品,该不该保护?显然,这种劳动所得不应保护。个体劳动者在生产和经营中偷税漏税,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并非保护一切劳动所得,而是保护合法劳动经营所得。B非劳动所得有哪些?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经营风险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等均属于非劳动所得。在现阶段,合法的非劳动所得受法律保护。总之,合法的劳动所得、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受到法律保护,不合法的劳动所得、不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不受法律保护。)
问4: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中的"五个不等式":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还包括其他的非按劳分配方式。
B、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①按劳分配是指……②但在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的报酬。③无效的劳动(如生产的产品积压)不能获得劳动报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挂勾,各个企业经济效益不同,职工的收入不一样。④在现阶段,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并非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而是存在于许多场合的平均数中,使"不等量"围绕"等量"上下波动。
C、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由于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D、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是一种非劳动收入。而按资金分配收入(如股份分红、银行利息、债券利息),风险收入(如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企业承包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收入),等不能说是剥削收入。
E、收入悬殊不等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不一定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现阶段,由于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会造成收入差距。对目前收入悬殊问题应区别对待。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考点四: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资源和资源配置
2、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P。46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
②联系
比较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区
别
含义不同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
出现的时间不同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竞争阶段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平等性
②竞争性
③法制性
④开放性
平等性(由什么决定?--价规的作用决定。价规要求交双方遵守"等价交换"原则,这一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竞争性(为什么存在竞争?--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积极意义是:有利于社会劳率的提高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消费者,通过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法制性(市场经济在竞争中会引发利益矛盾。处理矛盾的准则是法规。所以,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开放性(由什么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它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关系可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5、一般特征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有哪些要素?市场经济如何通过它的要素来配置资源?
(1)供求: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价格:价格是市场运行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3)竞争: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格的决定、
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
总之,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即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6、热点问题: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部门垄断
考点五: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①宏观调控的含义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含义
内容(作用)
###
解决办法:
宏观调控
注:对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应注意把握两方面: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能认为只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拉手,向前走")
4、热点问题: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各地不根据实际情况就乱上项目,高档宾馆、大型商品严重供过于求;陆续发生"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不少地方水果卖不出去烂掉;大量的商品房无人购买而长期闲置等。
②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不少企业的经营活动还要受"长官"意志的支配。第二,市场不发达,信息不灵,导致盲目决策。第三,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
③对策:A、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B、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经济。
###市场调节(不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原因后果
自发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现象
盲目性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由它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正因为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必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②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不考)
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区
别与社会制度结合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基础不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
目的不同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剩余价值
宏观调控程度不同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为什么?P.60)虽然国家可以采取某些措施干预,但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同点都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的区别
(1)在调节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前者是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计划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后者以计划为基础和主要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在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后者对每个企业生产经营、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作具体规定和管理。
(3)计划制定和实施途径不同。前者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通过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实现;后者无视价值规律,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以及其他行政命令,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作用,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灵敏性特点,但不能反映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学法指导: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市场--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否万能的?(不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典型题例
背景:近年来,由于对市场监管不力,市场上不时传出"毒大米"、"毒油"、"毒月饼"、"黑心棉"等事件。这些事件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辨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是强化国家对市场的监管。
答:(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坚持依法治市。(2)从经营者角度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依法经营。(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消费者提高权益观念,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4)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离不开舆论和社会的监督。(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德法并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也必然会引起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和发挥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发展生产力,也会造成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③把按劳分配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
"孔雀东南飞",是人们前几年对西部地区的人才等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这一形象说法。现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出现"孔雀飞西北"的现象。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这种经济现象。
答:(1)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求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就先有"孔雀东南飞",再有"孔雀飞西北"的现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孔雀飞西北",则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典型题例
1、(单选)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全国高考D)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
2、(单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两种不同提法的区别在于(全国高考A)A、是否把承认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B、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C、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D、是否认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3、(单选)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全国高考题B)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4、(单选)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国高考B)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互相成的
5、(单选)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全国高考B)①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计划指导的②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③我国的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联系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全国高考,辨析)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答:(1)共富指的是共同富裕,先富指的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全体人民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因此,共富必须先富是正确的。(3)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另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报道,在浙江,国有经济总量借调整之机,迅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20多年来,在高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包围下,国有经济以年均增长18%的高速度发展。这说明(D)A、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是对立的B、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太快C、国有经济总量越小,经济发展越快D、国有经济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根据上述材料,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性行业退出意味着(B)A、国有经济是否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B、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并不要求在各行各业都占支配地位C、国有经济只要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就能够发挥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不要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比高低
3、深圳建材集团作出决议,同意留英博士沈浩以个人专有技术作价510万入股国有企业。沈浩博士所获得的510万元属于(C)A、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B、按资本要素所得到的收入C、按技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D、按信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4、上题中深圳建材集团作出这一决议的事实表明(C)①科学技术也是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分配②技术也可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③沈浩收入由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组成④国家鼓励个人以技术入股国有企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多年来,音像市场走私、盗版音像制品的情况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沦为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这一事实反映了(B)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B、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C价格和供求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产经营者不懂得经济活动应依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6、非法音像制品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这就要求国家(D)A、取缔、关闭音像市场B、对走私、盗版音像制造者课以重税C、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D、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管理调控
(二)不定顶选择题
7、我国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分配制度的有(AB)A、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B、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C、凭借行业基础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D、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8、商品经济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为(AB)A、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B、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规律、作用也必须相应地扩大和加强C、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区分不同类型商品经济的标准D、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就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
9、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BCD)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B、抑制通货膨胀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三)辨析题
10、
###补充练习题:
1、国统一开通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C)进行宏观调控。(2001年全国高考)A、经济手段B、舆论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
2、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是因为(B)(2002年春季高考)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完全由企业自主制定价格。(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
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企业应当享有价格自。(2)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企业自主定价应遵循价值规律,任意提高或降低价格是违背价值规律的。(3)价格变动事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府必须对市场价格变动进行调控。
4、过去不少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遇到问题是"不找市场,找市长",而今是"不找市长,找市场"。这一变化说明了(BC)A、企业和政府脱离了关系B、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增强C、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作用来实现的D、我国政企关系已完全理清
5、在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坚持坚持生产力标准是一定的,这是因为(B)A、公有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完全适应的B、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公有制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D、只有公有制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6、"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B)A、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7、上海市25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平均每100元资本金中,59元是国有资本,41元是包括海外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安徽美菱集团公司国有经济控股33%,只有3。8亿元国有资本,支配推动了20亿元的社会资本。这说明(D)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股比例达到33%,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比例应在50%以上D、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型企业出售给私人,这不是实行私有化。因为(B)A、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B、私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C、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纳税义务没有改变D、企业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没有变
9、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并网发电。三峡工程的兴建表明(D)A、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强的综合国力B、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国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10、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仍需计划,这种计划应(D)A、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主要通过经济杠杆,以指令性计划来完成C、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D、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11、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说明(ABC)A、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效益多元化,必须用法制来规范C、社会主义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和有序的,必须有法律来保证D、法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2、2001年4月3日《经济日报》报道,一副OK眼镜国内的价格最高可达7000多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不到200美元。OK镜疗法需要各种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支撑,但这种尚不成熟的疗法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不少医院转入OK镜专诊室的眼科大夫对此并无专门研究,一些基层医院甚至普通商店都在经营OK镜。因戴用OK镜引起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而到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日益增多。(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2)针对(1)的结论,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场存在着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市场上就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2)国家应加强对OK镜市场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调节。一方面,要制定进入OK镜市场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经营OK镜的经济行为,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要坚决加以制裁。
13、某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时,企业负责人购买了该企业面值60000元的股票,年底分红时,该负责人获得了10000元股息。这10000元收入属于(BD)A劳动收入B、资本收入C、经营收入D、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14、
15、200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竞争提出的四项对策之一。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BD)A、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商品价值量越大B、交换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C、市场占有率越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越大D、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6、国家冶金局确定,2000年我国压产1200万吨钢,钢产量不超过1。1亿吨,钢及钢材产量均减产约10%,以促使钢铁价格逐步回升,效益增长。这表明(B)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性B、我国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C、供求关系决定企业效益的状况D、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调节生产的能力还不强
17、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其特征有(ABCD)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B、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属以指导性的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D、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18、
19、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 市场经济基础理论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决定了马克思经济学必然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运行基础――市场经济进行研究,从而与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总结的西方经济学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但由于二者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着分歧,它们的区别则是根本的。
一、两者在市场一般层面存在相通之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生产一般和生产特殊的论述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依据《导言》的思想,市场一般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共同规定,是在思维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体制性特征;市场特殊是指抽象的市场经济与一定生产关系的结合,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特征。在市场一般的层面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存在相通之处。
(一)两者对市场机制的总体描述相似
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沦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而这一原理正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描述:每个个人,“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每个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的同时,却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微观经济学即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合乎逻辑的表达形式。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以利己为动机从事经济活动,也即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分析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证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最有效地配置资源。
宏观经济学虽然承认“市场失灵”,承认市场机制未必能使全部资源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但却认为通过宏观调控或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从而得出市场机制仍然可以最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结论。
马克思经济学也从资本的利己本性出发来描述市场机制。资本的本性就是像吸血鬼一样尽可能地吸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促使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缩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资本家会竞相采用新技术。一旦新技术被普遍采用,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提高,原来先进的生产条件就成为一般的生产条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复存在。
(二)两者对某些具体市场机制的描述相似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都同意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都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如,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市场出现供求不一致的非均衡状态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会使这种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实际市场价格将回到均衡价格水平。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从而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虽然经常发生,但由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这种偏离不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在这里,“价值表现为价格运动的规律”,使得市场价格在动态中趋于平衡。可见,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认为市场运行是有规律的,平衡即意味着规律的存在。
二、两者在市场特殊层面存在根本区别
(一)二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同
不论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事实上都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西方经济学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作永恒的、自然的生产方式,因此,尽管它事实上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将其视为一般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