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1

1.表演的内容自己定。

表演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内容。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的内容,促使学生广范围、多角度地自主阅读,从而自己选择出适当的内容。用英语去做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但是,有限的英语知识却局限了他们,同时也促使他们产生了阅读英语的内在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理解、揣摩故事的内容,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阅读新的英语故事,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外阅读的主体。

2.表演的人员自己组。

学生在选定了内容后,自由组织表演的“演员”,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对内容同样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为了照顾班里一些比较内向或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也会做推荐或自告奋勇地当他们的幕后导演。在寻找志同道合的表演者时,学生会交流自己阅读的英语故事,这便使学生手头有限的课外阅读资源“漂流”起来,让更多的同学“同享”一个故事。

3.表演的方式自己选。

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的方式有多种。我们可以因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让学生体验自由表演的快乐,鼓励学生有大胆的表现。

(1)仿演。有些故事、绘本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洁丰富,不需要做什么改动,便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表演的“脚本”。例如《The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mmy》(《小蝌蚪找妈妈》)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便于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只要分好小组,提前告知表演计划,让学生自导自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2)改演。有的阅读材料不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以阐述、铺叙的形式呈现的,对于这样的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编,把陈述的语言改成人物的语言或对白,从而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Giving Tree》,是以叙述的语言表达了父母为孩子愿付出一切的感人故事。学生根据原著进行自主加工,把它变成了适合表演的对白。以下是剧本节选:

Narrator:There is a big apple tree. She likes a boy. The boy is happy,the tree is happy,too. One day,the boy is not fine.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Boy:I’m hungry. I’m thirsty.

Tree:Here are some apples for you.

Boy:Thank you.

Tree:Are you happy,now?

Boy:No.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Are you ill?

……

(3)创演。在实践中,我特别鼓励学生就阅读的故事进行大胆的创作,以培养反思阅读材料、运用习得的语言的能力。如故事《The Grasshopper》,由于蚱蜢懒惰和贪玩,最后在冬天被冻死了。学生读完了这个故事,心情比较沉重。考虑到学生的心情,我鼓励他们再仿编一个故事。有同学新编并表演了这样的故事:……蚱蜢到了冬天饥渴难忍,小伙伴们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年蚱蜢吸取了教训……这个表演后来被评为“最佳创作奖”。

4.表演的评价自己定。

在检验成果之前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剧组奖、最佳表演奖以及其他的各项单项奖,对学生的表演加以肯定和鼓励。但谁得这些奖项由“观众”评定,评选的标准则由大家讨论制定。如以下“最佳表演奖”的评价标准:

新课标提出“在各类评价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作为观众兼“评委”,其他学生也必须阅读同学表演的故事,以了解梗概,从而具有评说别人的“话语权”。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2

关键词: 兴趣与习惯 过程与方法 收获与效果 课外阅读 阅读评价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要求、实施建议中详细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重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分量,我想,每一位在语文一线工作的教师都了然于胸。课文是正餐,课外阅读绝不是点心,优秀课外读物对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绝不亚于一学期二十几篇课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审美、思维、想象等,优秀课外读物无不包含。对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如何评价呢?好的评价体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从书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一、设计说明

此项同读一本课外书的评价表分为三大项:兴趣与习惯、过程与方法、收获与效果。

1.关于兴趣与习惯

新课标特别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三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开始阅读整本书,但兴趣仍然需要教师培养。教师推荐一本书后,学生去书店买书非常必要,可以让孩子看到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闻到书店里的浓浓书香,感受到读者阅读的静谧氛围。不断购书也会让自己的小书柜一天天充盈起来,让人倾生成就感、自豪感。

每天阅读非常必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要从一天天不间断阅读开始培养,哪怕你今天时间紧张只读几页,但每日阅读的习惯不可改变。这对三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开始肯定有些难度,但凡事贵在坚持二字。一旦养成,突然有一天不让你读了,或许你会感觉今天少干了些什么。你可以选择在家读、在校读;可以午饭后读、睡觉前读。总之,每日必须读。

良好的读书姿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评价内容。虽然有人认为,读书可以马上读、厕上读、枕上读,但作为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还是正襟危坐比较好,对视力与身体都大有裨益。

兴趣养成是评价中的重要一项。书捧了,人坐在那儿了,但兴趣怎样?是否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这“老师”不会不请自来。老师推荐的书孩子要喜欢,如《乌丢丢的奇遇》《男生贾里》《马小跳》等,贴近孩子,孩子才能贴近书本。

爱惜书籍是一项良好习惯。把书当朋友的孩子,才会爱惜书,才会好好读书。随意丢弃、污损书页,卷折页角,这样孩子是很难读好书的。所有爱读书的人视书为宝。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爱书惜书的习惯,也许会对他们终生有益。

2.关于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中“阅读”第二条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课堂上老师教授默读方法,应该在课外阅读中勤加练习,达到巩固目的。默读也是一个人读书看报的主要方式和常用方式。

三四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遇到不会的字词句不会少。但二年级时就已经学会了两种查字典的方法,正好学以致用。平时读书时,手边摆放一本字典,遇到不会的就可以向这位无声老师请教,既疏通了文章,又巩固了查字典方法,一举两得。

3.关于收获与效果

按时完成是第一条。规定时间内完成,才能保障课外阅读的连贯性,拖拖拉拉,既养不成好习惯,又不利于内容的理解,很可能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读书与交流紧密相连。全班学生同读的是一本书,这为交流提供了文本;全班三四十位学生整天相处,这为交流提供了时间保障。交流不限于和同学之间,和家长可以交流,和老师更可以交流。采取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一对一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阅读收获与效果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方式呈现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制作一张阅读小报,可以是讲一个精彩故事,可以是展示自己的摘抄本,还可以是诵读某一个动人片段。每个学生学力不同,收获与效果千差万别,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能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应该提倡个性化阅读。

二、评价理念

1.以人为本

课外阅读评价的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评价项目不能太多、太复杂,注重共性也注重个性。在“兴趣与习惯”中,良好坐姿、每日一读,所有学生必须做到。在“收获与效果”检查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呈现,这是阅读个性的体现。

教师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学力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这才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以教师好恶决定,效果一定有限。选择读物的权利可以交给全体学生决定。对每一个学生阅读快慢、收获大小,不可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2.关注人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课程评价认为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个光靠学好课内语文课的学生,所得一定非常有限。鲁迅说,采过许多花,方能酿出很多蜜。课外阅读就是在书记的百花园中采粉酿蜜。通过课外阅读评价诊断,改进教师的阅读指导,以求最终达到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为将来的阅读打下基础的目的。

3.关注过程与方法

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可能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结果当然重要,但你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问他有何收获,可能答案丰富多彩,一句话也说不清,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或多或少都有。说实话很难测评,你的测评也不见得准确。多关注兴趣与习惯、过程与方法,比如每日阅读,良好坐姿,勤查字典、乐于交流,等等,看得到摸得着,这可能对孩子帮助更大。

三、评价原则

1.将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相互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展。尊重家长的评价,让家长参与,有利于孩子开展阅读。孩子的课外阅读多数时间可能在家中进行,买书要家长,每日阅读家长可以监督……只要你在家中阅读就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家长毕竟不是教师,家长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三结合才是恰当的评价。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专注度、乐于交流,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可少,问卷调查虽然有弊端,但通过试题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审美感受……仍然是必需的。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3

一、评价原则

1. 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2. 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

3. 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规定阅读量。

二、评价内容

(一)爱读书――兴趣与习惯:(1)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完成) (2)建立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每周一完成)(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

(二)多读书――内容与范围:(1)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4

对学生而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含选修课)不仅是英语阅读的实践,还是拓宽视野、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很好机会;对教师来讲,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能检测和反馈学生对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学习途径单一是制约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围绕课本、围绕试卷付出的代价。相对于课堂阅读和教科书材料阅读,课外阅读具有选材范围广、选材内容丰富、时间支配灵活及学生兴趣浓等优点。高中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的优势,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程目标: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来自于他们的阅读实践,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能有知识运用的成就感。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渴望。假期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选修课可以安排学生选读一些英文报章杂志。在课堂教学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环节,可安排学生简短汇报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阅读材料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英文诗歌有着更多的偏好,虽然这类材料对阅读欣赏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

阅读策略,或者称为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的策略、语篇理解、利用结构或上下文猜测词义、主题句的寻找等等。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辅之相对应的训练策略。课外阅读就是对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阅读技巧),要相信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反馈实践的结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策略也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一样,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课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曾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除了常规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础能力,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对篇章结构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要有相当比例的真实性材料,也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语言材料。这类材料能增加非英语环境中学生接触英语的程度,能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有效地激活学生存储的知识。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语气风格、作者的态度、语句的修辞等。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教师不能把课程目标仅仅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语言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语言的组织结构上则偏离了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教师不能短时间之内忽视功利性应试的牵引作用,但也不能无视学生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媒介多样、内容丰富与体材灵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拥有诸多的途径与媒介。网络、报刊(含电子杂志)、书籍、应用型材料(如广告、海报、发票、通知等)都能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对众多媒介,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不同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选修课要侧重选择对阅读技巧有专项训练的内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与高考试题相当;在课余,为了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选择趣味读物,或者时事热点、文体新闻等内容;寒暑假期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简写本或者英文报章杂志。同时,教师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阅读信息,并适当地介绍和推荐一些主要的英文学习网站。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时事、体育、娱乐、科技、天文、历史、地理等。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涉及的面广一点,对于学生不熟悉领域的有关内容要加强必要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号词或信号句的敏感度,帮助其领会段落之间的链接,学会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题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的题材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体材的灵活多样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之一。小说故事、科普读物、应用写作以及即事感怀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涉猎的范围。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演绎着课程多样化的各种优势。通过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挣脱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囿于课本和课堂的学生获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组织:形式开放、实施有效与指导到位

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外阅读显然在形式上更为开放。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广泛的选择性。这些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也可以是选修课上教师指导下的泛读,还可以与学科相关的小组活动、文体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各类输入性的语言接触上。在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同时,课外阅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切入口。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既要有学生的随意性,还要合理地加强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强制性要求,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英国语言学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中倡导通过比例大纲形式来设计、决定、安排课程的内容。所谓比例大纲形式,“就是以话题或概念为框架,将一个语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用来重点发展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为了更系统地发展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技术和内容的指导。Yalden提出的“语篇为主线的课程框架、情景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学习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对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话题、情景、意念、主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焦点和内容”。[4]

教师的指导到位是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体、周密的考虑和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积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笔记的记载方式,如:

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放任不管。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规划性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性的反馈。利用适当的时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领悟和积累,否则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会失去话语权。

四、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协商要求与激励有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效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的过程,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有一个价值性的判断,而评判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价值的评价关系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阅读大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评价的结果影响着学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课外阅读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动,但当同学间在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同伴也就成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了。这个评价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教师肯定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教师的指导包含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反思修正、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有相当比例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与子女的交流和对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认可。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能获得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信息,增进与子女的沟通,而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要求上要有别于课堂教学,要与课堂教学评价合理错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义倾向”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评价”,主张以“协商”和“回应”的方式“共同建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商,分享了课程评价的“权力”,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进步与困难,既尊重了知识、能力、兴趣等多元价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学生的成果,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5]

由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建议时,还是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教师都要从树立学生信心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的课外阅读,勉励学生勇敢地在实际中运用英语阅读的技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格。由于课外阅读材料本身的新颖性,加上学生在选择时的兴趣使然,学生能轻松地将课堂上乏味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将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课程多样化给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操作策略。课程多样化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能从另一个角度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庸俗地把课程多样化理解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简单化和随意化。这其实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创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过程。[6]■

参考文献:

[1]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红兵.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36-38.

[4] 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F13,F14.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5

一、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4.各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努力改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课外阅读的评价范文6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