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设备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设备发展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1

关键词:电子值班 设备巡检 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73-01

近几年民航空管通信保障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西北空管局通信保障部门已经实现了电子值班,即摒弃了以往交接班记录、巡视记录、故障处理等纸质记录,全面实现了记录电子化,所有涉及日常维护的工作记录全部在计算机上记录、登记、存储,实现了维护记录、管理及查询检索功能,面向不同层次的管理及维护人员提供直观、形象的查询统计数据,极大地提高了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随着民航西北空管局QSMS(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引入,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西北空管通信保障电子值班系统这一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又积极建设基于电子值班的设备巡检系统,将QSMS先进的管理理念具象化、形象化,使抽象的理论直接转变为可实际操作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本文对设备巡检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应用前景做简要的介绍。

1 设备巡检系统的目标

随着规范化管理的深入细化,加强空管设备现场运行保障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QSMS管理规范理念在不断深入普及,但仅仅靠管理规定和监督检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提升维护人员对通信设备的维护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如何监督设备现场巡检和预检工作的执行,如何落实好民航系统对通信保障部门定时巡检的工作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目标的达成,融入先进的管理系统理念,将设备维护规范、维护制度和计算机手段相结合。通过建设设备巡检管理系统解决以往日常维护中存在的巡视不到位、巡视不及时、漏检、巡而不检等问题,做到维护人员必须按时巡检到位,巡视内容必须完整,并及时将所填写的巡视记录、故障登记、值班记录等电子化。将与现场运行管理有关的一切纳入到“规范”中,加强设备日常巡视的监督力度,提升设备运行维护水平。

2 设备巡检系统功能概述

设备巡检系统利用二维码技术和手持移动终端,依托原有电子值班系统实现设备现场维护和便携资料查询。

设备现场维护:巡检人员利用手持终端,根据设备巡检和预检计划定时现场扫描设备条码,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设备进行现场巡检,现场规范填写巡检记录。通过计算机手段使设备运行保障中的巡检和预检得到落实,可有效的防止日常巡检工作中的脱岗、漏班和漏检现象,杜绝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可规范每个巡检人员的巡检工作,避免个人水平差异而导致巡检结果存在差异。

便携资料查询:多功能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相当于一个可携带的数据库,可在维护现场查询设备履历、设备备件、历史故障记录、历史参数修改记录、历史变更记录、设备巡检和预检维护规范,实现现场查询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记录和管理,可查询到设备安装、变动、维修到报废的全纪录,提高了维护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

3 设备巡检系统的构成

设备巡检管理模块共分为两个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和智能手持移动终端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运行在局域网服务器端,实现巡检和预检计划的制定,巡/预检设备的选择,维护规范的自定义,条码打印,查询统计。智能手持终端子系统运行在现场巡视人员的手持智能终端上(安卓系统平台),通过无线局域网与服务器子系统进行数据同步,完成现场巡视数据的录入和设备履历的查询。

4 设备巡检系统功能介绍

4.1 设备巡检管理

(1)预检自定义:自定义设备的预检维护表,包括制定预检计划,预检设备;维护规范,预检频率(2小时,日,周,月,季,半年,年)。一方面有效的防止安全巡检工作中的脱岗、空班和漏检现象,杜绝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规范每个巡检人员的巡检项,巡检方法,避免个人水平差异而导致巡视结果存在差异。

(2)设备定位: 公共资源信息的维护(地区、楼宇、房间、机柜信息),树型结构精细显示设备的安装位置,为巡检人员快速定位提供方便;也为未来提供条码统计某房间/某机柜的设备总数,设备类型分类及明细提供数据依据。

(3)巡检提醒:根据预检和巡检频率在服务器和手持终端页面提醒;

(4)设备条码管理:设备条码生成及打印,实现重复打印。

(5)现场数据识别:巡检人员利用手持终端进行现场维护数据录入,根据巡检和预检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扫描设备条码,按时间点进行现场维护数据录入。

(6)巡检记录查询:按部门+时间+巡检频率(日,周,月,季,半年,年)+设备,可查询巡检情况。

4.2 设备履历查询

通过手持终端随时了解设备履历,设备备件,历史故障记录,历史业务配置,历史变更记录,设备巡检和预检维护规范,实现现场查询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记录和管理―从安装、变动、维修到报废,从而提升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

5 设备巡检系统应用情况

通过设备巡检系统在西北空管局通信保障部门的推广应用,各方面反映良好,主要实现了通信设备维护工作的精细管理,巡检维护人员的管理监督问题得到落实,能够准时、准确、规范的进行设备巡检,避免因个人专业水平的差异而导致巡检结果不一样,维护人员更细致了解到设备如何操作,如何进行规范维护,使维护人员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实现了维护工作现场快捷实施,多功能手持设备作为可携带的设备数据库,各机房维护人员解脱繁琐的传统资料管理,可以迅速、轻松排查和解决任何现场的问题,提高了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维护现场可及时更新数据,做到设备数据档案及时更新、记录。改善了服务质量,减少设备宕机的几率和故障时间,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人、机关联,促进预检维护、巡视检查项目及运行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6 结语

本文主要对民航空管设备巡检系统进行了介绍,通过设备巡检系统在民航西北空管局通信保障部门的应用,体现出设备巡检系统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减少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广应用,民航空管安全生产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郁君平.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2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重点做好“三个统筹”

一要统筹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规划入手,将交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通过交通发展,积极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支持新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实施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把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约束条件;二要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县道、乡道和村道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科学布设农村客运线路和班车,实现“村村通公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交通支持。三要统筹市域与城际交通发展,推动城际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京、津、冀环渤海发展带提供交通服务。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交通供给上做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能并重

内涵挖潜,重点是调整交通结构,包括路网结构和运输结构。一要改变重建轻养观念,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资源,加大养护力度,提高道路完好率和好路率。实施交通节点改造和道路微循环改造项目,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实现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特别是在旧城保护、不可能实施大范围道路改扩建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利用好现有道路资源。二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在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缩短地铁发车间隔、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路、实现公共交通的安全、便捷、经济、舒适和环保。外延扩能并重,重点是加大交通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建设。一)是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不再进行高强度开发,尽量降低因城市开发带来的人口聚集、商务交往频繁产生的交通量。二)是发挥交通的先导作用。重点加快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加快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交通走廊建设,为新城建设提供交通支持。三)是加快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场站建设,形成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的多方式、多层次交通服务体系,为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基础条件。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交通需求上引导市民通勤出行放弃小汽车选择公共交通

通勤出行放弃小汽车,一要鼓励拥有、引导使用。学习借鉴国外大城市的成功经验,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逐步引导小汽车作为郊区出行、旅游的代步工具。二要逐步适度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即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小汽车出行与公共交通出行的相对成本,减少道路小汽车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通勤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一)是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快线、普线、支线相协调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便捷性。二)是坚持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实行低票价政策和政府财税支持政策,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经济性。三)是更多地选用技术含量高、安全和环保性能好的空调车辆,增加客流量大线路的发车班次,提高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通过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发展与自然相和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坚持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创新体制和机制,推进交通工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工作。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将工作重心转向制定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加强监管和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二、北京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将带动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以上;城市建设开发强度仍然较大。规划中心城1088平方公里中,规划建设用地782平方公里,现状建筑面积5.8亿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7亿平方米。预计至2010 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将扩展70平方公里左右,达到780平方公里,新增各类建筑1.2亿平方米,净增2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消费呈旺盛态势。据分析,建国以来至1997 年的47年间,北京市机动车发展到100 万辆,从1997年起至2003年8月,短短6年时间新增机动车100万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十・五”期间,机动车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58万辆以上。据预测,今后几年我市机动车仍将以年均10%~15%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350万辆。

中心城功能高度集聚和持续高强度开发,也将产生大量的交通流量。城市发展产生的交通需求,体现在出行产生的吸引量和出行距离增加。据预测,每年出行总量递增8%以上,到2010 年将达到3500-4000万人次/日,平均出行距离由2005年的8公里增加到10公里左右。

(二)交通设施建设和路网改造将提高交通供给水平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0年,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首都机场轨道交通线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力争建成地铁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轻轨线,使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达270公里以上,比2005年增加156公里。

基本建成14条放射型快速路,建成59条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和一批城市主干道以及高速公路等,使城市道路里程增加到4843公里,比2005年增长770公里,公路增加到16248公里,比2005年增长1552公里。建设东直门、一亩园等综合客运枢纽和完成马驹桥、阎村、十八里店等一、二级货运枢纽以及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等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安立路等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大容量线路运营里程增加40公里以上。通过交通设施建设和路网改造,预计中心城路网承载能力增加30%左右。

(三)交通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大

按照目前的态势,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但道路设施等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交通供给能力远远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增长的需要。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措施加以控制和引导,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将会导致路网负荷达到完全饱和甚至出现超饱和状态,甚至导致交通严重拥堵。

三、北京交通发展的目标

(一)北京交通发展的两大战略抉择

从北京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调整,控制中心城建成区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城市规模。也就是要全面贯彻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加快新城建设,同步实施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尽早确立公共客运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即: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龙头,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共客运系统建设,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中的主体地位。改善不同客运方式衔接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方式和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从体制、机制、政策和运行上整合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实现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匹配与无缝衔接,以优质高效的集约化运输网络满足通勤行和集中物流的需要,寻求资源利用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北京交通发展目标

为完成上述两大战略任务,北京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新北京交通体系”。近期目标是:2010年之前,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先进,基本适应日益增长交通需求的“新北京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域和城际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为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支持。2010年,城市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车速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五环路内85%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50分钟;边缘集团到达市中心的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北京与周边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陆路运输行程时耗在3小时内。中心城公共交通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达40%以上。

“新北京交通体系”以现代先进水平的交通设施为基础,构建以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信息化与法制化为依托,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城市交通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引导、支持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新北京交通体系为首都发展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支持城市功能布局调整

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之一。要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坚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与相应层次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同步,高水准地编制各类交通规划。中心城建成区的改造和新城建设要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先行实施”的原则,建设规模及功能布局要以交通设施资源可能提供的容量为约束条件。注重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引导城市功能的疏解和调整。加强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充分发挥交通影响评价在合理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把关,逐步缓解中心城交通紧张状况。

配合顺义、通州、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建设的全面启动,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基本建立新城与中心城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络体系和新城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做好其它新城与中心城复合型交通走廊的建设。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

1、轨道交通系统建设。2008年前,市区轨道交通建设以改善中心区交通,满足奥运交通需求为重点,为旧城保护提供条件;市郊轨道交通建设要开始启动,支持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几座新城,改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联系。2008年之后,轨道交通建设战略重点有所调整,将以改善中心城交通和引导郊区新城发展并举,全面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出行质量,使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根本缓解。到2010年,运营总里程力争达到270公里以上。

2、不断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结构。重点抓好两头:加快建设快速道路系统,为进出中心城和中心城内中长距离交通提供通畅的出行条件;同时要大力扩充支路和“微循环”系统,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要加快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的建设,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畅达的路网体系。基本建成15条快速放射干线,与4条快速环路一起构成中心城快速路网系统。增加南北贯通干道,主干道达到1400公里。大幅度扩充和完善次干路、支路等道路“微循环”系统。建成59条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和5座桥梁,满足2008年奥运会交通需求。道路网高峰小时负载能力比2005年增长40%以上,路网整体应变能力有明显改善。

3、重视公路网提级,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要继续加快北京市域内国道主干线、国道、市道以及县乡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北京市路网,实现市域公路网与国家干线公路网及周边地区城际公路网衔接匹配,强化北京公路主枢纽功能,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和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持。建设大容量复合型交通走廊,实现“区区通高速”,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公路网覆盖全市所有村镇。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耐久”的理念,加快实施郊区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全面提高郊区公路完好率和整体技术、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4、合理布局和建设交通枢纽。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组织和协调各种不同层次客运网络,为乘客提供集中换乘服务。2010年之前,初步建成城市客运与城际客运一体化综合枢纽体系,改善城市与城际客运衔接与换乘条件。新建四惠、一亩园、宋家庄、北太平庄、首都机场等11座为中心城与郊区线路衔接换乘服务的综合客运枢纽。建成马驹桥、阎村、西南公路等货运枢纽,初步建成高效、畅达、有序运转的现代化物流运输系统。为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在中心城边缘主要交通走廊规划建设一批“停车~换乘”枢纽设施。

(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出行结构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交通优先是国际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同选择,特别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从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坚持公交优先,优化交通出行结构

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仅为28.1%,而国际同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基本在60%-80%左右。因此解决北京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交通出行结构。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坚持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设施用地优先。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确保公交场站设施与土地开发项目同步建设。各阶段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均须为公共汽(电)车场站、地铁车站、换乘枢纽和车辆维修保养设施留足建设用地。不得随意挤占或挪用公共客运设施用地。

投资安排优先。2010 年以前,公共客运交通在交通建设投资中所占份额由18%提高到50%以上,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系统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及电车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路权分配优先。通过建设地面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开辟公交专用道、延长公交专用道使用时间、路口优先通行等在城市道路资源分配和路口放行上给予公共客运优先权。

财税扶持优先。公共交通实行与居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低价格政策,给予公交企业税费减免、政策性运营补贴以及其它有利于公交企业良性发展的扶持政策。

2、加快完善快线、普线和支线相协调的公交网络

遵循以人为本、方便出行、优化结构、均衡运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协调、平稳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以提高运送速度为重点构建快线网。快线网是公交线网的骨架,承担大客流长距离出行。分为市区快线网与市域快线网,原则上在三、四环周边衔接,快线与快线的衔接应有专用的换乘场站;市区快线依托干道和环路布设,实现市区公交快速出行;市域快线依托主要放射通道布设,实现边缘集团、新城与市区之间的快速联系。

以减少重复线路为重点优化普线网。普线网是公交线网的基础,承担相临地区的较大客流。以原月票有效线路为基础,结合快线布设,优化调整跨市区线路,对过长线路按服务区域进行适当分解与缩短,减少重复。

以扩大服务范围为重点完善支线网。支线延伸公交网络进居住区,提高公交通达性,并与快线、普线形成饲喂关系。规模较小的居住区公交线路连接到主要出口,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公交线路进入小区。

增加运力,更新车辆,改善乘车条件。到2010 年公共电汽车车辆总数达到19000~21000 辆,特别是要提高空调车的比例,新增和更新的车辆还应符合环保尾气排放标准。同时在客流较为集中的、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站点,加快枢纽、换乘中心等换乘系统的建设速度。建设智能化区域调度及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四)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调节交通供需矛盾

1、按照功能分区,提供区域差别化交通供给

从城市不同区域交通需求和可能提供的交通资源实际状况出发,中心城与新城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实施因地制宜的交通设施供给与管理政策。中心城内的旧城区和旧城以外的区域交通模式与政策也要有所区别。

旧城区:按照整体风貌保护的要求,基本维持既有的道路网整体格局。对已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内环路以内地区,尤其是皇城范围,道路空间尺度基本维持现状。重点发展以地铁和地面公交为主的公共客运体系,通过停车位供给总量控制、停车收费政策以及必要时对特定区域实行通行收费等手段,对小汽车交通实行相对从紧的管理政策。

旧城以外的中心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大容量公交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根据道路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限度,对小汽车交通实行适度调控政策。

新城和郊区城镇: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的同时,要为小汽车交通提供相对较为宽松的使用空间。新城要有适度规模和完善的配套功能,减少与中心城之间的穿梭交通量。

2、以停车需求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小汽车交通的引导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前提下,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实施必要的限制,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负荷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

把停车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作为调节道路交通负荷的重要手段,重新修订居住区及各类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指标,完善各类停车设施规划,制订停车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法规,加强停车设施建设、使用及停车秩序的执法管理。根据不同地区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和土地空间资源条件,制定不同的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和停车服务价格,推行分时段弹性停车费率制度,调节道路交通负荷的时空分布,提高道路交通设施利用效率。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3

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通辽市要深入落实2011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的“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融入、互动、率先崛起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入对接,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围绕“六大战略目标”,建设“十五个园区”,力争“五个翻番”,推动通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六大战略目标是通辽市今后5年加快赶超、跨越发展的新标杆,即把通辽建成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最活跃、质量好、速度快的重要支撑极;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煤电、风电、光伏互补的绿色能源基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把通辽市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十五个园区是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搭建的平台。即要重点培育建设15个聚集要素、承载产业的园区,包括开发区以新能源技术产品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园区、现代蒙药园区、新型煤化工园区,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的煤电铝、煤电硅综合园区,科尔沁区的玉米生物科技园区、肉类加工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开鲁县以玉米、红干椒为主的优质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和装备制造业园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制造业、医药、铜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园区,奈曼旗的沙产业园区和以化工、镍合金、装备制造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园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以化工、风电设备、汽车配件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园区,库伦旗以制造业、建材、铅锌和荞麦加工、糖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园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

要坚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化、五年大发展”,推动通辽经济上一个跨越发展的大台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率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3年内实现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5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番,全市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全部超百亿元,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以非资源型为主的各类产业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东北地级城市(不含副省级)前3位,工业进入前5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通道枢纽。要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通讯、出海口的立体通道,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确立通辽市在东北区域内的重要综合性通道枢纽地位。一是建成连接吉林、辽宁两省的高速公路通道,构建通辽与沈阳、长春的2小时快速交通圈。二是强化与东北的铁路连接,加快推进通辽经新民接入京沈客专联络线、开鲁至阜新运煤专线、长春至太平川至白音胡硕运煤专线等一批铁路项目。三是实施通辽机场改扩建、霍林河机场新建工程,增加服务东北地区的航线和航班,实现与东北三省在航空上的融通,并积极筹划开通至香港、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四是进一步提升内陆港功能,增强保税、仓储及货物吞吐功能,建设南联营口、锦州、大连、葫芦岛港的通关达海通道,北联满洲里、二连浩特通达俄蒙的多功能内陆港,形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大物流格局。五是将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推进“三网融合”,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城市,逐步实现与东北各大城市的各种公共信息共享。

(二)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要利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尽快改变能源基地不大不强、通道不畅的状态,加快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为自身和周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调电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等项目。通过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三管齐下”,使通辽成为东北地区可靠的新型能源基地。要加快煤电基地建设,增强对东北能源市场的作用力,也为自身能源产业深加工、就地转化增值奠定基础。实施煤电联动合作机制,重点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坑口、路口电站群等外送电源、热电联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加强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合作,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打造电价低成本的洼地投资效应。

(三)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融入东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中之重,对于改善工业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要融合对接东北三省等先进区域、优势产业和高端要素,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竞争力和集约化水平,以培育全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打造通辽现代工业新体系。一是发挥坑口电价的低成本优势,加快煤电铝产业的大发展,改变目前铝产业“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的状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煤电铝产业培育成产值千亿元的大产业,打造区域性铝加工新材料基地。二是依托通辽的煤炭资源优势,走就地转化、精深加工的路子,高起点发展煤化工产业。围绕东北三省对化工产业下游产品的需求,积极开展承接与合作,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区域性煤化工产业园区,建成新型煤化工基地。三是依托通辽市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的天然硅砂资源,重点发展沙产业,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辽宁、吉林两省装备制造业集团,主动搞配套、引项目、做基地,快速做大全市的装备制造业。四是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玉米生物产业要打造“树型”产业链,建成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基地。要充分整合和提升通辽的蒙医药资源,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蒙药产品,形成集学术、科研、临床、生产、销售、保健及药材资源为一体的现代蒙医药产业化体系,建成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蒙药科研生产基地。五是加快发展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类加工业。大力发展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百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种植业基地。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和生活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能力,营造消费环境,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地区转型发展,打造区域性三产发展高地。一是按照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一个内陆港、两大通道、四大网络、十大物流园区、二十个物流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突出物流加工增值和“智能物流”,使通辽成为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贯南通北、融入全国大市场的现代化区域性物流枢纽区。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作用,建设连接东北三省的粮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农超”对接的模式,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向大型连锁企业直供农畜产品,让更多的通辽产品走向全国、销及全球。三是策划和推广跨省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完善一批高A级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与东北地区两地互游精品旅游路线,共建东北大旅游的格局,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基地。四是建立金融业合作机制,鼓励引导东北三省地方金融机构入驻经营,推进东北四省区信用联动机制的建立,推进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跨区域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五)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实施科尔沁区和开发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拉大城市框架,依托东北大城市优势,吸引科技教育、先进文化、自主创新、信息化和各类人才等高端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使主城区成为对接、融入、呼应东北三省的强大动力源和支撑极。要借鉴东北三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依托东北地区深厚的教育基础,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交流及合作办学为重点,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教育合作。要着眼于科技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托东北地区雄厚的科研和产业优势,在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加快通辽市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要着眼于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实用人才,输出合格的劳动力,引导人才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4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5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通信设备发展范文6

光纤通信作为信息传递的设施,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安全是其基本的要求。对于光纤通信设备来说,其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来满足信息的传递或者持续传递,对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应当做出快速的反应。对于现在的光纤通信设备来说已经具有各种完善的报警设施,如及时维护和延时维护的警报等。这些警报对光纤通信网络来说是完全覆盖的,网络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维修人员都可以从设备所附带的信号在得到详细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故障的原因、时间和影响的范围等[1]。由于光纤通信设备的科技含量的比较高,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数字光纤设备通信的设备逐渐向高密度、高精度的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已经在可靠度方面获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应的也增大了光纤通信设备在维护和保养上的难度,这对维护人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带来挑战[2]。

二、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

由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不能单独使用,而是要和其它的数字光纤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配套才能一起使用。对于通信设备的维护来说,其工作状态的正常与否也要依靠系统的畅通程度来进行判断。所以对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就是对数字化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保养以及维护,然后使整套光纤通信系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对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说一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整个数字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周期性的监控,二是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根据通信设备的维护方法,考虑到数字光纤设备的特点,对于数字化的光纤通信设备设备来说,建立全面的监控平台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处于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应当对通信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于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相关的数据指标及时的记录,以便随时掌握系统的状态和进行定期的测试。

通过对这些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对光纤通信设备维护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光纤通信设备建立详细的工作档案,可以使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工作,以便于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出最快速的反应[3]。对数字光纤设备来说,维护人员通过检测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针对通信设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部位进行全面的判断,其中设备中的报警启示信息就非常的重要。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所发生的故障和问题来说,上游的报警应当存在下游的故障中,下游的故障警告也表现在上游的故障报警中。维护人员要对整套系统有着较深的理解,并且具有熟练的操作经验,这样才能及时进行故障处理[4]。对于当前的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维护来说,其维护工作主要依靠故障警报。例如在光纤传输线路中,如果光接收机没有出现报警,而上游出现了无光报警,那么就可以考虑发送盘的问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