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化工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1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 危化品 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74-02
在煤化工行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中间产品大多数都是危化品,危化品具有氧化、腐蚀、易爆、易燃、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在危化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经营的过程中都非常容易对环境、对人、对设备造成侵害与伤害。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检修量极大、检修环境极复杂,导致煤化工企业特别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做好煤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事前防范与预警、事发的及时应对与处置、事后的善后管理极为重要。
1 煤化工企业危化品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煤化工企业危化品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也要求更高的生产效率,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人素质、技术准备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设备与新材料都不能及时适应;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涉及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安全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而国家对煤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生产要求也更高、监管更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等都对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与标准。
2 煤化工企业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的必要性
近几年,一些煤化工企业接连发生了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不仅对群众生命与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更是严重污染环境。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屡次暴露不健全的应急体系、无应急预案、专业人员素质不高、遇险自救、互救不当、违章作业等现象。而这些事故的发生,警示着煤化工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完善企业应急救援的管理建设工作,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应急处置的水平。煤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应急救援包括工作安全事故的事前防范与预警、事发的及时应对与处置、事后的善后管理。在目前已有的国内外应急管理系统里大部分都是关于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的应急救援办法,在煤化工行业也不完全适用,缺乏专业化的办法,而国外的应急管理系统也偏重于分析灾害、功能单一,并不适应中国的安全事故现状。在煤化工企业里,其设备和装置都是规模化和大型化的,它们的生产过程也极危险、复杂、多样。煤化工企业危化品本身具有非常多的安全隐患,其安全事故有极大的危害性,国内缺乏适合的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因此,煤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应急救援工作非常重要及迫切。
3 加强煤化工企业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的措施
目前,关于煤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置不齐,布点也不科学,因此,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急需救援物资时还得四处联系,耽误了应急救援的最佳时机。为了补充煤化工企业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不足,应该从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资金补偿等方面提升煤化工企业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设。
3.1 企业间应急物资互助
各个企业必须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并且建立专职的应急力量,在保证自我应急救援的同时,主动帮助周边区域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煤化工企业对于危化品要建立事故应急物资的“企业代储、政府补贴”机制,企业储备应急物资,对于大型应急物资政府批准给予补贴。而危化品涉及的种类繁多,应对事故的物资有些规模大、装置新、管理范,大企业可以满足自身应急需求,但是有些小企业应急物资不足,成本高规模大的应急设备缺少,这时大企业就可以帮助小企业外借应急物资,贡献救援力量。
3.2 建立应急队伍与应急基地
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应急救援水平,企业要建立应急基地、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增加应急演练。企业建立应急基地负责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突发事故处置,举办各类安全应急培训等。企业建立并增设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基地加强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向专业救援队学习安全事故的事前防范与预警的专业知识、事发的及时应对与处置的专业知识、事后的善后管理知识,并积极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来全面提高企业的应急救援水平。
3.3 利用科学网络技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企业要在科学网络技术投入资金,建立高清的视频会商系统,快速集合多个信号,将网络信号、电脑信号、视频会议、数字电视到会商系统里,实现培训、学习、会商、会议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可通过电脑、手机等手持终端,通过网络把突发事件现场情况传送至视频会商现场,为企业领导与救援队伍决策提供应急救援的基础素材。企业利用科学网络技术拓展会商系统的功能,推进动态研判、监测监控、综合协调、辅助决策等应用,实现动态协调、可视化异地指挥、科学调度等应急处置。
3.4 利用“企办政助”机制,提高企业应急救援安全性
学亚湾石化应急管理公司利用“企办政助”模式,不仅可以和国际应急救援机制接轨,还可以使应急救援工作更有活力更加灵敏。利用“企办政助”模式,就是借助社会的专业力量,不仅可以壮大企业应急救援的队伍,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资源利用率低和重复投资的问题。社会的专业力量不仅具备专业的人才还拥有专业的设备,不仅是政府专业应急力量给予重要补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急救援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企办政助”模式是市场化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需要获得市场认可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因为有政府的帮助,也提高了应急救援工作的安全性。
3.5 企业要强化员工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意识,其属于人们头脑中用于支配自身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强化员工的安全文化要求在平常工作与生活中,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普及员工安全知识、提员工安全防护能力,煤化工企业管理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将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不足认真地制定安全性高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对事故应急的培训与演练,使员工树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意识。
4 结语
煤化工的生产过程因为其易爆易燃物质多、压力设备多、高温多粉尘环境、生产条件苛刻、生产规模自动化、多样化、大型化等特点,使煤化工企业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其应急救援工作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面临着因其生产范围的扩大风险就更高,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相应的安全素质,国家政策对煤化工企业监管更严格的形势,但由于企业应急救援的不专业及缺乏合适的应急管理系统,使得企业加强应急救援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该文通过分析了煤化工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式和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企业要通过互相的物资帮助,建立并完善企业应急基地与应急队伍,利用科学网络技术提高应急救援技术,利用“企办政助”机制提高应急救援的安全性,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文化等措施,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帮助煤化工企业减少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牛勇前.重视煤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J].劳动保护,2013(5):96-97.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方法
一、抓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要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特殊行业的煤炭企业而言,就是要紧扣员工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主观意识,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除相关措施制度管理外,还应广泛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多措并举来增强和激发职工的安全责任感。
(一)要以组织各种活动为载体,来增强宣传工作的参与面。企业各级单位应定期组织职工技术技能竞赛、岗位技术练兵、反事故演习等活动,或借“百日安全活动”、“六月安全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安全有奖征文、安全警句征集,或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演讲、事故报告会、职工家属座谈会、安全形势分析会等活动。形成理论结合实践,做到全员学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要充分利用好舆论和宣传载体,以采取视觉效果为手段,使安全宣传内容让广大职工耳目一新。要合理利用好宣传场地,比如在办公区域、工作场所、职工宿舍、食堂、澡堂、井下运输大巷、生产作业区域、连队车间会议室等职工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地方悬挂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语,或提炼安全警句,建设安全文化长廊,达到用视觉效果警示职工。其目是当职工看到这些警示牌板或标语时,从潜意识上产生安全生产的概念,行为上自然主动放弃违章、冒险盲干、抢先下班的念头,切实起到安全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思想到行为转化。
(三)要以职工教育培训为主,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文化理论、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既可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又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但培训工作要形式多样化。如:请专家授课,送训或自培相结合等方式,特别要认真抓好岗前培训,切实加强岗位练兵工作。要坚持开展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活动。同时,培训工作要改变不出事故不培训,出了事故才重视的“亡羊补牢”思想,要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培训中应更进一步激发职工兴趣,讲求培训效果。
(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以“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施月自评、季度考核、年度总评制度,开展安全大家议、安全大家抓活动,实施职工操作“一法三卡”管理,与职工签订“不违章”承诺书,加强“入井宣誓”制度等措施,真正实现“我要安全”的目标。
(五)要通过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入脑入心,全员认知,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深入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思想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做是否安全”的效果。
二、抓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切实构建企业独特的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是独具特性的文化理念,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安全文化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来实现。在管理中引入文化层面的东西,更有其现实针对性。所以说,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发挥自身作用,凸显自身价值,挖掘自身资源,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策划。策划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下,对已有的文化阵地进行整合提升,实现文化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等。通过各种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出适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宗旨、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三、抓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和强化企业安全文化的机制运作、监督考核、制度管理等工作
安全文化建设是对过去多起事故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原有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视”和重新整合。作为企业一项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文化氛围营造和理念渗透,使安全文化建设在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上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促进企业在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发挥监督作用。
(一)加强和引导各级管理人员自觉地学习煤矿三大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带头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把“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内化在思想上,外化在行动上,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二)严格督查各级领导的安全到岗到位制度的实施情况,要及时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多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家庭、深入施工现场,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要严格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必须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在企业形成未雨绸缪,超前预防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防止片面强调“分工负责”而忽视安全生产大局的错误思想,做到安全没有旁观者,个个肩上有责任。
(三)监督作用要从安全考核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抓落实。要对各级每一名管理干部的“安全绩效”作细致考核考评。要避免安全工作,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常态规律,同时还要对每一起三违及事故隐患人的细致帮教和人因分析工作关注和关心,上级领导部门要放下架子,抽时间或挤时间参加这些小事故、小隐患的分析会,不因事小而忽视,安全无小事,相反取得的效果会更突出;另外应加强安全考核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越大,保障作用越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就会越大。
四、抓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切实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保障起到实效作用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应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从职工思想源头上进行疏导,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在稳定人心、增强队伍凝聚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安全管理上存在困难,能及时帮助寻找产生困难的思想原因,迅速消除思想上的障碍,职工群众有什么情绪,就及时关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安全生产上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宣传推广。具体做法:
一是要建立健全职工政治工作、思想动态分析制度,针对职工每一阶段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工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情况、搞调研,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并抓好落实,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班组长管理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在工作中,要教育职工互相提示、互相监督,发现隐患立即说,看到违章敢于说,心有疑问能于说,别人请教耐心说。倡导树立你安全、我光荣,你违章、我有责的良好风气。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3
关键词:计划统计;管理 ;煤炭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计划统计工作是煤炭企业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管理活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建设,发展和经济效益。计划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前制定的实施步骤、方法和目标,而统计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分析与计划不符的原因并为下一次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计划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一)计划的意义与作用
计划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计划也是企业今后工作的指导和经营目标。综合计划就是把各专业计划有机的统一起来,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纳入到目标管理,增强各项工作的目标性,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目标,减少指挥失误,可以充分利用资料,促使各部门之间更好的协调配合,体现综合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计划与统计指标紧密结合,能够切实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统计将企业各阶段指标的完成情况用数字如实的反映出来,用绝对值和相对值配比来说明指标的增减性和比例。统计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为制定计划、决定政策科学管理提供资料。通过统计为领导提供了解企业情况、指挥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也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考核企业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准确、全面、及时、系统地搜索、整理,为编制和检查计划服务。所以,统计工作是领导的参谋,是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效率。
二、当前煤炭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计划统计工作的干扰较大。有些总体指标并不是计划统计人员经过整理、汇总的结果,而是领导确定大数,再由计划统计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细化内部指标,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报表,上报上级单位。这样一来,计划统计工作也就失去了原有信息、咨询、监督功能,沦为一种形式。例如某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仅有45万吨,但上级部门要求该单位必须生产原煤65万吨,同时要保证安全,不得违规生产,并且对安全工作做了详细的布置。可见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基层单位愿意提供虚假信息,而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他们这样做。而当一些单位向上级部门提供虚假信息后,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受到表彰,而另外一些按实际情况填报资料的单位受到批评。退回要求重新填报,于是这些单位不得不按照领导意图去重新填报。这样一来,所有的单位都填报领导所需的计划统计资料,而上级部门将此又作为下一年度计划编制的依据,使得下一年度计划与各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更加不符,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使计划统计工作成为一种数字游戏。
(二)上级监督检查部门对计划统计工作的干扰。例如:某检查单位要求煤炭企业产量不得超过核定能力的10%,而且月产量不得超过核定能力的10%,进而要求日产量不得超过核定能力的10%,但是这在煤炭企业很难做到。由于核定生产能力是分盘区,分工作面汇总计算而来的,生产能力的大小和跟目前生产盘区的生产条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某一盘区的产量可能会较大,而当生产盘区改为另一地点时,产量可能会较小,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段,超过平均核定能力10%仍属正常,而在某些盘区即使比日平均核定能力低也是允许的。而检查人员生搬硬套,逐日进行登记检查,发现日生产能力超过核定能力的10%即为不合格。这在某种程度上逼迫计划统计人员去作假,不仅没有起到监督部门应有的作用,还给计划统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负担。由于国家、省市等各方面的检查标准不统一,为了应付检查,现在有的煤炭企业的计划统计资料有多个版本,使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量陡增。
(三)有些煤炭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计划统计工作就是数据的加减和汇总,把计划统计工作简单化,因此计划统计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变动频繁,在计划统计工作上没有制定完善有效地工作交接约束机制。新老计划统计人员工作脱节,计划统计工作的延续性得不到保证。有些企业计划统计人员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以至于计划统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重视计划统计报表的质量,往往是先报上去再说,计划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个别企业计划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的统计指标随意性较大,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我国煤炭企业计划统计人员素质普遍不太高,责任感不强,因此对计划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没有自觉挤出时间去学习计划统计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恰当的计划统计方法去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计划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时有发生,很少向领导和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计划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计划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计划统计咨询,实行计划统计监督。
(五)在煤炭企业中有些计划统计指标设置不太合理。如在煤炭企业中常见的“平均工资”一项,原意是反映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但由于在同一煤炭企业中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使得这一指标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成为掩盖领导与职工收入差距的工具。
三、做好当前计划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统计体制及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统计方法和制度,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好,整合好,管理好,为企业领导决策与管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力宣传《统计法》,继续强化统计法制意识教育,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统计法律观念,使大家认识到统计是有法可依的,并能自觉运用《统计法》来约束统计行为,使计划统计人员真正成为计划统计工作的主体。
(二)企业应实行计划统计工作评比,按季进行评比考核,年终总评,进行表彰。提高企业计划统计人员的待遇,提高计划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企业计划统计报表质量,使计划统计人员真正能够也愿意做好统计分析及预测等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应制定相应的统计人员交接手续规定,统计人员调离统计岗位时应提前上报上级统计部门,并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新接任的统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形成相对稳定的计划统计队伍,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计划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计划统计人员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他们学习计划统计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计划统计工作会议,组织进行业务培训,鼓励计划统计人员参加技术职称考试,使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成为具有现代统计知识和风险意识的人才。
(四)加强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实现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实现网上直报,提高工作效率。
(五)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计资料来自方方面面,这要求统计人员协调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计划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他的生命,只有理顺与各部门的关系,才能收集到真实、可靠、有价值的资料。
四、结束语
计划与统计工作既相对又相互统计,计划是各项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规划未来。而统计是检查计划落实情况,通过已发生的实事,纠正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偏差。统计信息是决策计划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同心协力,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够把煤炭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做好,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煤炭企业得到迅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琳.浅谈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J].山西科技,2011(03):55-56.
[2]陈雪峰.内蒙古煤炭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3):38-41.
[3]史华勇.浅谈如何做好煤炭企业计划统筹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171-172.
[4]李英,龚恒.浅谈煤炭企业统计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199-199.
[5]王风芹.浅议煤炭企业统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1s):78-78.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4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5
一、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势
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我国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顾名思义,是企业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的方式将不同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存储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形成一种新的档案信息形态,最终可以达到快速查看、使用信息档案资源,并且还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1.这是现代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自动化的要求
在现代的煤炭企业中,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纸质档案,人工管理档案的模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中心,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数字化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2.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煤炭企业也应该随之改变以往粗放型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再使用过多的办公人员以及纸质的档案管理模式,大大地缩减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成本,降低煤炭企业的经济负担。通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节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占地空间,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办公效率
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益。因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要管理的对象较多,不仅有对在职员工、离职员工等等对象信息的管理,还有对已发生工作调动的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如果还按照以往纸质记载的档案信息、纸质档案,人工管理的模式是很难马上统计、查找相关信息的,但是通过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能够使资料尽快入档,很快查询出相关资料,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煤炭企业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办公人员的工作强度。
4.有利于延展开发档案中的内容信息
在煤炭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通过纸质的档案,通过办公人员的管理工作,将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这样做只能使煤炭企业的档案可以得到安全的保存,而在查找档案室时只能查到单个的档案信息,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档案信息。但是,煤炭企业在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后,办公人员可以将全部的档案信息集中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更多的与之相关的档案信息,有利于延展开发档案中的内容信息,方便查找者研究档案信息,满足了查找者对信息的需求。
二、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劣势
我国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工作中也有劣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从而使煤炭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存在着比较多的不足之处。
1.不能保证存储在电子文件中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煤炭企业在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会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电子文件保存档案信息,虽然使用的电子文件比较容易操作,并且在查找文件时方便快捷,而且用电子文件存储档案信息所占用的空间也很小。但是,使用电子文件存储档案信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能保证存储在电子文件中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因为,电子文件是采用电子编码技术而制作出来的,可以对其随意地编辑修改,而且也不会留下编辑修改后的痕迹,这使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2.存储档案的电子文件易受载体影响,可能出现不能读取信息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不断的更新换代,其中比较早期的电子文件可能会在更加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中,出现不能读取档案信息的问题,最终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而且可能会出现病毒侵害电子文件的情况,使电子文件很难长期保存。这主要是因为电子文件比较依赖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
3.煤炭企业各个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差
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应用软件各不相同,每个部门按照自己的特点设计开发并使用不同于其他部门的软件,使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兼容性差,无法将各个部门的档案文件进行转换,增大了对电子文档的归档难度,使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4.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利用率较低
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利用率较低,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强大作用。现阶段,煤炭企业还没有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依然主要使用老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使电子档案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现阶段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建设不足
煤炭企业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充足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发展能力、速度参差不齐,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原因的束缚,不能建设充足先进的硬件设备,以至于我国的煤炭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能力较低。例如,在一些发展年代较久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中的管理层思想比较老旧,很难接受信息化发展而带来新鲜的事物。因此,这些煤炭企业使用的计算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更新换代,仍然使用老式的计算机来进行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这些老式的计算机与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运行速度比较慢,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死机的情况等等,这给煤炭企业的档案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一些煤炭企业主要是由于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没有经费去购进先进的硬件设备,有的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部件都没有配备,像是扫描仪、计算机等,这是完全没有达到现代煤炭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档案工作基本要求的;另外,也有一些已经配备了先进计算机和扫描仪等数字化管理档案工作的配件,但是这些煤炭企业中也存在着网络安全、机房建设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都是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建设不足的例子,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必须要加快建设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这是实现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前提准备。
2.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虽然,最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认识仍然较浅,因此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利用率较低。煤炭企业归根到底主要是以生产为主要任务,以盈利为企业主要目的,煤炭企业主要注重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会出现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
3.煤炭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效率比较低
在煤炭企业中,有多个不同的部门没有设置自己部门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仍然是多个部门共用一个或几个档案管理人员,这使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明确,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考核。正是因为煤炭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煤炭企业的档案收集效率较低,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的不顺利。
4.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不高
因为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企业在挑选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时要求较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较低,难免会在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出现失误,但是这却会给企业带去不小的危害,甚至会损失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这是十分不利于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
四、完善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煤炭企业加大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资金的投入
煤炭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环境,将落后的机器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如果不能提高旧设备的性能就要更换这些老旧的机器设备,购进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满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
2.规范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煤炭企业为了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时更加顺利,就应该规范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制定出一整套科学有效地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煤炭企业还没有制定出这一完整的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煤炭企业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定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指日可待。在这项标准中应该有利用计算机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明确规范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标准,规定档案的类型、存储方式、检索途径等等内容,使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种种方面的标准都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让这套标准能够真正科学有效地实行,最终达到煤炭企业顺利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标。
3.煤炭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基础建设水平
完善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基础建设水平,将涉及其中的各个环节中的常见设备,例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等,增加这些设备的数量,并且还要提高设备的质量,使之均完善到位。另外,煤炭企业还应信息资源的共享,注重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到的甚至以后会应用到的多种相关软件进行推广,开发使用安全性更高、技术更好的软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使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库更加全面、高效的运行。
4.要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建设
煤炭企业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保证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并且不要在计算机上放置机密性较高的文件,以免被盗取,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还应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设置使用计算机时相应的权限等等。
5.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档案工作方面的技术培训
煤炭企业在招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应该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更新思想,与时代接轨,不断学习新的事物,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意识,懂得运用新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懂得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尽量少出错,甚至不出错,以此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煤炭企业还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使煤炭企业实行得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另外,煤炭企业应招入维护企业档案网络安全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证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网络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煤炭化工企业范文6
一、实施工效挂勾应明确指标体系。实施工效挂勾,首先应明确挂勾的目标与依据,只有目标明确了,依据合理了,工效挂勾才能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为此,要实施好工效挂勾,必须明确指标体系。
1、明确工效挂勾的直接指标。在工效挂勾中,应确立挂勾的指标很多,而这些指标最关键、最紧密、最直接、最能反应和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是盈亏和资产保值增值率。根据这一总的指标,按企业性质和经营方式分,其直接效益指标还有产值和费用包干等,直接效益指标完成了,工资收入才保证。增盈减亏的幅度大了,工资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如果完不成直接效益指标或出现了增亏减利,按工效挂勾的原则和要求,只有少开或不开工资。因此,实施工效挂勾必须明确或突出效益指标,并狠抓直接效益指标的落实和兑现,以直接效益指标的完成,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保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稳定和增长。
2、明确工效挂勾的专项指标。实施工效挂勾,除上述直接指标外,还有一些指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也应做为专项指标,纳入挂勾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
3、明确工效挂勾的业绩指标。注重和明确直接挂勾指标和专顼挂勾指标无疑是正确的、对头的,但如果忽视和放松了其它方面无量可计和无形的考核指标,难免以偏盖全。如:企业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经营行为、法纪法规、执行政策等与物质文明相匹配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业绩情况,也应做为工效挂勾的考核指标,并将业绩考核指标与生产经营的效益指标和专项指标进行复合挂勾,其考核结果进入档案,做为单位和个人业绩评价、人事聘用、兑现工资收入和年薪工资及风险抵压金的依据,做到即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又能实现效绩经营和效益经营。
综上所述,明确工效挂勾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体现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体现了目标管理和目标经营。如,我们双矿集团公司每年都认真研究和确定企业的工效挂勾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工效挂勾指标体系进行修定、充实和完善,在实施中跟踪管理,过程控制,使工效挂勾指标体系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施工效挂勾应严密政策规定。实施工效挂勾,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要变革和强化经营举措的行政手段,而且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经营行为。如果说明确工效挂勾考核指标体系是基础,那么严密工效挂勾考核政策规定则是关键。如果政策规定的合理性不够,把握的不准,落实的不好,工效挂勾就难以实施。因此,在工效挂勾中,应重视政策,合理政策和严密政策。
1、严密工效挂勾的激励政策。在市场经济下,在企业改革改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行必要的激励政策。工效挂勾也是这样,需要在实施中以相应和配套的激励政策进行驱动和调节。
2、严密工效挂勾的约束政策。按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投入与回报相结合、工效挂勾奖罚对等的原则,在严密和实行激励政策的同时,必须严密和实施约束政策。应该说约束政策和激励政策、工资收入和经济效益,都是同属效益、同属政策的两个侧面,因此,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应该重此顾彼,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不能顾此失彼,相互偏颇。因此,在实施工效挂勾严密政策规定中,应相应实施约束机制和约束政策。
3、严密工效挂勾的配套政策。在实施工效挂勾中,仅靠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还不够全面和有力,应视具体情况和实际需
要,制定和实行相关配套政策和规定。
实践证明,相关政策的严密和落实与否,对企业工效挂勾的实施作用很大,所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还是以双矿集团公司为例,由于几年来在工效挂勾考核中,加大了政策引导和调节力度,相关政策落实和兑现情况较好,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扭亏为盈,每年纯利润近100万元,补后利润达到2690万元,全公司包括权属分公司、子公司和其它附属单位及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也逐年提高,平均每年增长1120多元,企业和职工都实现了“双盈”。
三、实施工效挂勾应强化考核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