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1

(一)物联网的含义。物联网指的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络,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它的用户存在于所有的物和物之间。根据我国对物联网的理解,可以定义为:物联网是在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GPS等技术和装备的支持之下,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物品自动化之别,在相关协议允许的情况下的互联网环境去链接所有的物,从而更为方便地开展管理和识别的工作。在物联网的条件下,人和物、物和物、人和人的交流都得到了实现,真正的让虚拟进入到了现实生活中来。

(二)物联网的系统框架特点。从技术层面上而言,物联网包含了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以及运用层。这三个层次的特性分别如下:①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最底层的一个层次,主要是凭借系统中的传感器来充分感知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讯息并且搜集资源和数据,在将这些讯息进行有效辨别后整理传输到网络层。②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中间级别的一个层次。网络层主要是负责安全、精确和准时地在网络的情况下传输资料和数据,相当于人大脑的中枢神经的作用。③运用层是物联网最高级别的一个层次。它属于链接端口的性质,负责用户和物联网之间的串联和沟通,它在整个物联网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在运用层的使用之下,能够确保物联网智能化的实现,更好对授权进行管理与操作。物联网有着自动化、智能化、共享性、连通性等主要特点。它能够第一时间地连接人和物、物和物、人和人的交流和沟通,而且不论时间和地点,将社会上的一切都通过智能的方式串联到了一起,是人类进步的又一阶梯。

二、高校物联网应用

(一)高校物联网在平安校园中的运用。高校物联网在平安校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人人必备的物品,并且基本随身携带且保持信号畅通,因此它能够更好地代替一卡通的效果。通过手机实名制注册信息,在不阻碍传统通信、短信、上网等功能的前提之下,利用GPS进行定位可以处理各种如学生失踪的突况。它还能够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调度车辆和人员,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加快对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同时,物联网RFID技术还可以创建门禁识别系统来保证学生的安全。门禁系统最关键的是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人群之间的身份信息,便于校方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在晚间回宿舍时,设定学生必须刷卡才能入门,在没有卡的情况下门禁生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安全,防止了不同区域学生的干扰,同时对防范陌生人有着重要作用。

(二)物联网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管理,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考勤、门禁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而且教师还能够利用自身的手机来完成多媒体设备的各种不同操作,在使用时能够辨别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教师的使用时间。“翼机通”是现在许多高校使用的一项帮助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只要是在“翼机通”上注册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应上其所有的信息,包括姓名、班级、院系等,“翼机通”通过系统来发送教学信息、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教务信息等,甚至诸如开会、停课等信息都会一一发送到教师和学生的手机上。管理员只需要设置好不同人员的权限级别,便可以轻松地进行教学管理。

(三)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是极为便利的。一方面,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就能够完成注册、报道、购物、就餐、借还图书等事宜。另一方面,学校的图书馆在使用了RFID设备后,能够有效地实现智能分拣、文献定位导航、架位标识等功能,而不是通过磁条和条码等传统设备来完成,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借阅和归还图书时,物联网技术能够提供专属的图卡器,只需将图书证或身份证进行验证便可以轻松的一键到位操作。

三、结束语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智慧警务;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219-02

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时代中,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是科学的度量和知识的来源。而作为获取内容、加工内容和利用内容的工具,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近些年来,警务信息化从技术层面,通过系统大整合,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共享应用,解开了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的死结,并提供了现实基础。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向“智慧”方向发展,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背景下,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中,城市管理、公安机关的警务管理也正朝着一个新的理念和形态发展,即:“智慧警务”已经逐渐成了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1 什么是“智慧警务”

1.2 “智慧警务”的定义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人工智能则是指人工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智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警务”是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把传统的信息化“社会流”纳入管控,海量吸存数据,并且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人为中心,掌控“屋、车”等周边要素,全面梳理金盾一期工程的系统和资源,从而形成的动态轨迹管控机制。如: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人为,为了实现公安警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警务”是充分利用大数据、视频物联网等前言科技,根据科技强警的发展战略,通过面向实战和服务民众的顶层设计,从而构建更加智慧、开放和人性化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

从现代警务的功能特点和未来警务发展演变的趋势来看,“智慧警务”是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以互联网、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通过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实现警务信息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如:强度整合、深度应用、高度共享等,从而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从本质上看,“智慧警务”的要旨是为了实现公安效益最优化,赋予物以智能,汇聚人的智慧,使汇集智慧的人与具备智能的物相互依存。其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统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公安信息资源,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等高度融合。

1.2 智慧警务的意义

首先,近些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未来警务形态演进中,构建智慧警务成了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已经开始迈进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智慧警务建设已经成了当代警务发展的新趋势,警务与人之间的相互感知和联系越来越紧密。智慧警务能够使公安管理和警务理念发生很大的转变,具有感知、共享、创新等特点。在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中,“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主体思路日渐突出,这就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其次,当前,全球正进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构建“智慧警务”是时代潮流。新技术使信息资源成了公安战斗力最重要的要素。信息化给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深刻变化,也推动了公安警务方式变革。一、智慧警务能够出尽公安机关和领域、社会之间数据信息的集成,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建立共享机制。二、智慧警务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创新警务管理方式,构建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三、智慧警务促进了管制型公安向服务型公安的转变,极大地创新了公安管理方式。

再者公安信息化的智慧警务建设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能够推动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于整合警务资源、降低警务成本等的最优化具有推动作用。新警务革命要求把传统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变成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公安建设和警务工作,使其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并且在转变的过程中,公安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就是大数据,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公安决策优势,拥有对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的主导权,将成为智慧警务的制胜关键。

另外,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实施将促进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使公安机关由一元化的传统管理职能转向与服务功能并重、融合,有利于拓展现代警务功能。同时,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应用将实现警务领导与智慧机制的扁平化,促进警务机制改革,减少中间管理层,提升警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信息流动,从而达到精简机构、快速反应的目的。并且智慧警务能够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2 如何利用大数据思维构建“智慧警务”

2.1 “智慧警务”构建的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智慧警务”,进入90年代初期,公安开始把人口信息、出入境信息等上网。2006年11月,全国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种类比较齐全等”预期目标,国家验收了“金盾工程”一期工程。2008年,为了形成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采集,公安部把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三基工程”建设之一,实施了“金盾工程”二期工程,强调了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推动警务机制创新,从而形成公安机关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应用、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

从信息警务理念来看,在实施“金盾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公安机关自上而下开始倡导信息主导警务,开始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一些公安机关先后提出了“微警务”、“虚拟警务”等警务新观念,成了探索“智慧警务”的思想基础。

为了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2010年以来,部分城市公安机关开始提出并探索“智慧警务”建设。在公安实战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成了科技强警的关键。如:2013年,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承诺,山西公安机关摸索除了一条融合个新媒体形态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开通了“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建立健全了四级网上警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各种问题的在线服务。

2.2 “智慧警务”系统结构的构建

“智慧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警务形态,为了将公安工作IT基础设施与物理设施等高度融合,“智慧警务”主要采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从而提供了智能化公安决策与服务。“智慧警务”是以“智慧”引领警务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搭载公安行政高效、治安管控联动、警务指挥扁平、公安服务便捷的良性公安工作机制。其系统架构是一个完善、相互联系并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项涉及公安机关内外各领域、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主体层、智慧公安产业体系等。

1)技术层是由感知层和数据层、网络层组成的。其中感知层需要智能识别、检测等关键技术,是为了实现对公安管理要素和治安控制对象的物理属性等静、动态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采集,通过摄像头、射频识别等泛在网技术,来辨识这些信息的状态,是“智慧警务”建设的基础,是针对具体感知人物,与网络中的其他单元共享资源,采用协同处理的方式,在线计算多种类、多角度的信息,从而进行交互与信息传输。并且为了对整个过程进行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执行器对感知结构做出反应。而网络层主要功能是通过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其包括大容量、全覆盖的公安专网、互联网、视频物联网、无线集群网等等。数据层主要是存储和处理海量公安数据的。

2)应用层主要包括警察管理、智慧子安防控体系、公安教育训练、社区警务等,是面向各类公安实际应用,结合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模型,根据公安机关和社会公众需求而构建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是在云计算、海量存储等服务支撑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进而构建起智慧的公安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应用层设备需要集成、整合各种各样的公安用户需求,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及其他管理设备,并且要面向公安各警种、部门实际应用,结合公安应用专业模型构建公安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其中警务云计算中心软件系统由警务数据融合和集成平台、警务数据源层等组成。而警务云计算平台能够进行智能处理、分析预测,根据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所需提取相关信息,提供警务决策支持。警务数据中心库则有不同的数据库组成。“智慧警务”不仅能够打通各警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能综合协调各警种,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能够站在整个公安工作的高度,节约建设成本。

3)主体层包括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公众等社会组织,是“智慧警务”的建设主体。“智慧警务”需要多个部门整体协调,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和单项工程规划。其建设是保障民生的公安工程,涉及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智慧警务”的建设中,政府要担当其引导者、投资者等的职能角色。公安机关要直接负责和组织建设与运营,是“智慧警务”建设的职能部门,为了有效实施“智慧警务”的主体力量,公安机关的警务人才队伍要具有丰富警务工作实践经验,要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而公众则是“智慧警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智慧公安产业体系能够为“智慧警务”提供现代技术设备,是在技术应用带动下形成的智能型警务装备和安全防范品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特点。“智慧警务”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人才战略支撑体系、政府财政支撑体系、政府及标准法规支撑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冯冠筹.大数据时代实施预测警务探究[J]. 广东公安科技,2014(1).

[2] 赵宇,李建.大数据技术与国际警务合作[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3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时代;全球化;应用;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39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66- 02

1 概 述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个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互联网。将需要联入物联网中的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在一起形成智能网络,各个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通讯、交换,管理者通过终端,如:手机、电脑等,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物联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其次,物联网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将用户端延伸到任何物品。

1.2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分为3个层次:传感网络层、信息传输网络层及信息应用网络层。其中,传感网络层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为基础用以识别和采集信息,并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一定范围内发射与识别。这些巨量信息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层利用现有的三网或者下一代 NGN网络实现远距离无缝传输,并将对这些信息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提供给信息应用层。此时信息应用网络层,也就是输入输出终端,如:智能手机、家电控制器等。信息应用层通过数据处理或提供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功能丰富的服务,如:查询、监控等。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应用层将会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更多的方便。

2 物联网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的领域

物联网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智能检测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有关预测,物联网全面应用的业务量规模将达到现有人与人之间通信量的30 倍。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的初步应用,下面将作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移动和上海世博局在2009年了RFID-SIM 手机卡,用户通过手机购买门票,刷手机入会,并在园内可通过刷手机进行各项消费。其次是智能电表的应用,即电表上安装传感器,供电部门随时都可了解用户用电情况,以便进行实时监测、用电检查等。另外,物联网也用于物流管理,即在物流商品上加入传感节点,可以掌握物品下单、制造、包装、运输、配送以及服务等每一个环节的状态。在公共安全领域方面,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机场安全控制等。对于教育行业,物联网可以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拓展教学活动,便于教学管理。在食品行业中,从食品的生产到售出都以特定的二维码作为识别标识,可追踪其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控,提升国内食品安全的质量。

2.2 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以RFID、传感器、M2M 等项目的应用为主。大部分物联网应用为小规模或实验性质,覆盖全国的或大规模区域性的应用比较少。我国物联网的应用推广采用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各行业领域逐渐扩大规模,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学术界的积极配合,现在已经形式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协议,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概括来讲,当下RFID 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而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RFID应用已大量出现在交通、物流、医疗等领域,但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仍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水平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相关重要技术与设备的制造技术与成本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 物联网的发展

3.1 物联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 标准、 产品和市场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将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第一,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物联网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主要有:RFID高端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但我国的这些技术都不够前沿,且大部分高端产品已被国外厂商垄断。

其次,行业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先解决统一的体系架构、协议、业务管理平台以及标准化模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安全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提高,还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

第四,IP 地址问题。根据物联网的定义,在物联网内的任何物品都有被寻址的可能,因此每一个物品都需要一个IP地址,而IPv4 将耗尽,需要 IPv6 来支撑,还需要解决兼容问题。

第五,产业链壁垒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通过上下游产业、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3.2 物联网发展的趋势与预期

全球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将朝着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物联网应用带动其整个产业将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规模化发展是指随着世界各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规模将逐步扩大,特别是一些国家和政府项目将会吸引大量有实力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推动物联网发展进程。协同化发展则指随着产业和标准的完善,物联网中不同物体、企业间、行业以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将形成开环模式,最终形成全球化物联网体系。智能化发展指物联网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发展为可实时感知、网络交互和可控可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实现信息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智能化交流。

4 结 语

总的来说,物联网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需要正视的是,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仍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还需要总结反思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所走的弯路,以便更好地确定我国物联网的概念、标准与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

[2]陆静.物联网力促“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第二届中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高层论坛在京举行[J].运输经理世界,2011(9).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4

【关键词】RFID;物联网;算法设计

1.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全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叫电子标签技术。RFID技术的物理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来实现信息传递,并通过分析所传递的信息来实现识别,是一种集成了数据采集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的综合性技术。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将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以电子标签的形式进行存储,该标签与物品附着在一起;2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并给出产品信息;3系统通过接收信号和信号解码,利用后台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标签识别和分类管理。RFID的类型主要以频率来划分,不同的频率对应特定的使用领域,可大致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主要的类型。

2.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英文缩写为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在研究RFID时提出来的,其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前端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各种需要的数据信息,再通过网络把数据传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对前端进行智能化的控制。物联网具有感知性、信息传递性和智能化等特点,其本质是业务和应用的综合。

由物联网定义可见,其体系结构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各个层次的功能主要为:①感知层。这一层次位于物联网结构体系的最底层,负责对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卡等所发送信息的采集。②网络层。这一层次的责任是负责完成对感知层所收集到的信息向数据中心的传递任务,实现途径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如互联网、移动网等。③应用层。这一层次主要完成对网络层传输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完成智能化应用的决策和提供服务。

3.物联网应用中的问题

从物联网定义和工作原理就可以得知这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网络模式,因此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诸如高灵敏度的传感器、RFID、云计算等难点。这些技术问题都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是物联网的应用和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中还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的问题,国内的生产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国家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行业标准,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从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来看,也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物联网推广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从技术层面到行业管理层面都有。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展开探讨。

4.RFID中的标签碰撞问题与解决思路

标签碰撞问题是RFID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标签碰撞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当有若干各电子标签位于同一个读写器的工作范围内时,由于工作频率相同,当这些信息同时回复,会造成标签之间信息的互相干扰。标签碰撞现象将严重影响RFID对信息的读取效率,这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瓶颈。

对于标签碰撞问题的解决思路,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树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二是基于时隙的防碰撞算法。基于时隙的防碰撞算法由于是基于让读写器工作范围内的标签选择不同的信号发送间隙来进行操作,因此当标签数量增加后会大大降低这一工作模式的效率。从研究主流来看,主要还是基于树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本节中将在现有较为成熟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防碰撞算法。

4.1 修剪枝防碰撞算法的特点分析

这种算法是避免标签碰撞的主流模式之一,其本质是以二进制为基础的搜索算法。这一类算法的主要特点是一旦完成了一次定位,系统不回到识别的起点,而是回到冲突节点开始识别。修剪枝算法相比于传统的二进制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不必重新对标签进行分组和搜索,而是在上一次留下的二叉树基础上做下一步的识别。这类处理模式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在上一次处理标签碰撞的节点上会有信息冗余,因此在下一次的分组和搜索时会降低算法的传输效率。

4.2 类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特点分析

类二进制防碰撞算法其实也是在传统的二进制搜索算法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改进的方面表现在通过减少单位时间内发送的数据量,从而提高系统识别的效率,同时缩短判断冲突的时间,并减少可能发生冲突的信息内容,因而可以在总体上降低对工作区域内的标签的分组和搜索的时间。这类算法可以减少分组和搜索的时间,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方面有所提高,但必须增加数据的发送次数,这也是这类算法的主要缺点。

4.3 基于上述两类防撞算法的改进

通过分析上述两类基本的防碰撞算法的优点和缺点,就可以发现,要进一步的做出算法的改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减少在间隙内的传输字节数量,二是减少搜索的发送次数,也就是提高发送效率的角度来进行改进。具体而言,采用这种改进的放碰撞算法的有点在于,相比于修剪枝算法减少了单位发送次数内的数据量,提高了接收的效率。当发生碰撞后,可根据二进制数据的特性进行自动识别。同时也在完成对一个标签的识别后,直接从碰撞位的下一位继续进行搜索,从而达到降低发送次数的目的。笔者将这种算法称之为返回式的防碰撞算法。

5.算法的编码与实现

为了便于和读写器中的数据编码格式对应,采用Manchester编码格式。这种编码格式的好处在于能够比较方便的识别读写器中发生数据碰撞的比特位,这种编码方式也比类二进制防碰撞算法降低了软件的运行负担,同时编码也更加灵活。

5.1 返回式防碰撞算法的命令定义

首先需要定义标签内部的碰撞计数器,其作用在于记录发生碰撞的节点位置。其次,需要对标签的工作状态进行定义,即区分标签是否已经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是否被激活,或者是否处于被识别的状态。第三,定义搜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对标签的问询命令定义;②判断标签的碰撞计数器位数,来确定标签发送的数据位数;③判断标签返回的数据在哪个序列位置上发生冲突;④当有冲突发生时,记录冲突位置,并在碰撞计数器上进行更新;⑤执行下一次问询命令。

5.2 算法实现

(1)初始化。读写器工作范围内所有的电子标签的初始状态都设为未选中状态,然后由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激活标签,并使之处于被选中的状态,将碰撞计数器位数清零。

(2)通过读写器发送问询命令,让各个电子标签中碰撞计数器数量为零的标签发送二进制编码中的第一位的数据,如果各电子标签返回的第一位数据编码有碰撞,则依次将碰撞计数器的累积数加一。

(3)依次由读写器发送第二位以后的数据,并考察数据间的碰撞情况,并依次更新各个电子标签的碰撞计数器。直至所有的位置上的数据都返回并经过碰撞考察,并实现对所有的标签的识别。

(4)在所有的电子标签都完成了识别后,有读写器重新发送激活命令监测工作范围内是否有新的待识别的电子标签。工作流程返回第一个步骤。

参考文献

[1]Huansheng NING.Layered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in Internet of Things [J].IEEE.2008.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5

【关键词】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分析;发展前景

科技改变生活,引领时尚。在过去的一年里,谷歌眼睛、三星gear智能手表,以及还未的苹果iwatch始终吸引着大众的眼球。科技不断飞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领域相应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科技相关的信息产业和IT技术逐渐呈现出五大趋势――“云物移大智”,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这五个要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无孔不入的从各个角落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其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智能家居,通俗地讲,是将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系统和网络安全通讯技术融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的家居控制系统。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便携设备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触摸设备、电话、互联网、无线遥控器或者语音识别设备控制家用设备,执行场景模式操作,多个设备相互联动,并且家居内的设备可以相互通讯,根据预设的模式或环境自发运行,给用户带来最大限度的舒适、便利、高效与安全。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可以算的上最早最全的智能家居的应用代表:进入盖茨家前给访客配备特制的电子胸针,进入“未来之层”后,电子胸针会自动记录访客个人的相关资料,并且可以透过胸针内建的微型发讯器,自动连接中央控制器,电脑通过分析胸针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分别对空调、音响及灯光系统等下达指令,在不知不觉间展开一连串的惊奇互动。

其实,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概念很早已经被提起,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并且曾经得到过国家的大力推广,但由于当时技术的所限,未能在市场上大面推广,迟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深入到百姓的日常居家生活中。近两年来,智能手机终端的大量普及、3G网络性能的提升以及最近国家紧锣密鼓的4G网络的推进、国家对物联网各个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物联网智能家居走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机遇。

新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给智能家居产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由原来的有线连接改为现在的无线连接,在得到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支持,产品更加智能化。从产品角度来讲,以后的智能家居产品会朝着实用化、傻瓜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所谓模块化就是产品开发商把智能家居产品做成模块化的,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任意搭配,不仅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而且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节约不必要的端口模块的浪费。

根据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相关调查,消费者比较关注关心的是安防报警、对讲、灯光控制和空调控制等功能,一般有需求的用户会优先选择与家庭安防相关的产品。影响智能家居潜在需求的关键因素是需求意愿,而影响需求意愿的关键因素是感知有用性。所以要从消费者最关注、感觉对他们最有用的产品入手来促进智能家居的发展。支付能力是影响智能家居市场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供给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同时推出差异化产品,根据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推出不同层次的服务产品。

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潜力大,现在有房地主企业在全国的发展都很火爆,作为其下游产业,智能家居市场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二是产品多,厂家多,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形成规模化;三是目前国家对智能家居行业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各自为政,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开发产品,相互间的产品不具备兼容性,这种局面就像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

当然,智能家居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安防、家电、IT和系统集成商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整合各自特有的优势,尽快打出一片天地。今后几年智能家居市场会进入一个行业整合阶段,最终将会出现几家规模比较大,品牌影响力好的厂家。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国家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城市发展,国家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这些都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移动新技术的出现和国家的大力扶持,智能家居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在大的房地产受到调控的行业背景下,智能家居市场仍然明显增长,势头良好。这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智能家居将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关于智能家居相关的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虽然未来的几年是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极为快速的几年,但也是最不可琢磨的时期,由于住宅家庭成为各行业争夺的焦点市场,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承接平台成为各方力量首先争夺的目标。谁能最终胜出,我们可以作种种分析,但最终结果,也许只有到时才知。但不管如何发展,这个行业内将诞生多家大型的智能家居企业。

智能家居肯定是改变生活的一种趋势,现在关于智能家居的产品也随处可见,除了日常的家用电器设备外,智能家居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如智能手环检测健康,智能珠宝来监测室外的紫外线强度,雨伞根据天气变化提示是否有雨,这些都是智能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城镇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国家政策与产业趋势下,相信智能家居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在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将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那样不合潮流。相信不远的将来,智能家居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向忠宏.智能家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顾牧君.智能家居设计与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凯明.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

物联网的技术层次范文6

关键词 大数据 精准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大数据拥有海量、多样、快速、价值四个特点,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传感器都是数据来源。大数据经过挖掘分析,在优良的广告环境下,进行科学投放,达到预期效果,是将大数据应用到精准营销的第一步。

一、对精准营销的理解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新时代的营销需要重视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在营销行业有一种说法叫“可预知分析”,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顾客沟通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对顾客信息进行分析,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顾客需求筛选最适产品并将其推送给顾客,供顾客选择。既提高产品命中率,又为顾客省去繁琐的挑选和比对过程,达到双赢局面以实现客户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二、大数据为精准营销提供的优势

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营销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策划方通过逐步筛选、确认以及精确分析,确定满足客户的要求的产品,赢得竞标;其次,实现精准营销的保障体系和技术手段,必须是可度量的;最后,精准营销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企业达到运营成本低和可持续发展。

(一)精准的营销广告投放

大数据信息包罗万象,于策划方而言,互联网的交互性及计算机技术是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的优势所在。搜索引擎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成为策划方获取顾客数据的途径。因而,定位关键词可以针对目标受众投放广告。互联网会记录顾客选择过程的每一个动作,在顾客浏览与操作时,对顾客偏好进行收集和分类,以评估定向投放的效果。于顾客而言,接收的推送广告是对自身最有利的信息,不必过滤信息,而良好的用户体验有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

需求平台DSP管理数据能在每天全互联网的几百亿PV(页面浏览量)的流量下,寻找分离各种可能需求的人群,通过定位找到新客户后,利用RTB(实时竞价)技术,实施广告竞价投放。消费者浏览一个网站时,网站会在100毫秒内不影响用户的访问质量前提下,根据消费者浏览的情况反馈信息,给所有接入的DSP发送请求,由多家方对该来访进行竞价,将为来访者的网页推送中标企业的广告,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

(二)精准的市场定位

在市场定位过程中掌握有利信息、明确目标,对顾客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然后对数据进行分类,将顾客分出层次,再通过市场调研、测试等手段对市场定位的精准性进行评估。

分析顾客行为需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该系统可以为企业构建一整套有关顾客、营销、销售、服务与支持信息的数据库,帮助企业了解管理渠道,建立和优化前端业务流程,包括市场营销、销售、产品的服务与支持、呼叫中心等。利用CRM系统可以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最有价值的客户、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客户,创造业务良机。另外,考虑到市场定位的科学性还应该建立顾客信息反馈机制。

(三)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与售后信息处理

企业为了满足顾客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务必接受顾客的定制服务,专门针对顾客需求提品和服务,在顾客得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深刻体验到量身定做的。由于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规模相对于批量生产普通产品而言规模较小,将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盈利较少。所以企业要充分分析顾客数据信息,做出精确分析,尽可能满足顾客间的差异需求,使精准营销不仅仅停留于零售层次,最终使生产规模最优、最大化,生产成本最低化。

在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后,企业必须关注用户评价类信息及反馈意见,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实时更新反馈内容,并做出动态调整。不能过分强调产品操作注意事项。在收到客户的反馈后,企业不能无视消费者的需求,频繁地给消费者发送关于企业的产品促销活动等信息,这将导致客户的逆反心理,流失客源。

三、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的瓶颈

首先,必须认识到精准营销是从战术层面到战略层面的初步尝试,理想状态下可以从大数据中精准具体地获取足量所需信息,但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大量的数据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并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并不全面,一切都只是理想化的状态,不能盲目乐观。

第二,在技术层面上,为实现精准营销的精密和可衡量,必须依靠足够高明的信息处理技术,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以保证和维持与顾客之间的沟通。需要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了解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借助现代高效且分散的物流管理平台,以摆脱繁杂的中间渠道环节及对传统营销组织机构的依赖。

第三,缺乏精准营销意识的人才。精准营销需要集调研、精算、统计、数理分析等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当前的营销人员大多营销观念落后且掌握技术单一。

四、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精准营销的发展

用户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金矿。通过分析挖掘顾客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改善用户体验,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隐藏着庞大的待开发资源。企业挖掘并运用海量数据,使其充分发挥价值,通过分析应用销售大数据,精准把握顾客需求,使企业对市场及运用作出正确选择,少走弯路,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助力,进行精准的生产,使生产率水平逐步增长。

我国两大主流互联网中,PC互联网市场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占用碎片化时间是移动互联网的好机会。在智能化设备和互联网的带动下,以往需要占用更多完整时间或者需要特定地点完成的操作,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完成。加大获取客户信息的能动性,充分挖掘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时间客户信息,可以为互联网精准营销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流。

五、结语

如今,营销单位大面积缺少针对性投放广告的传统营销方式,使广告力量分散,导致广告总体效率下降,因而不能满足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平台职能的不断更新变化,人们的生活也随之不断改变,终端网络已然普及到各家各户,互联网数据信息量也在日益攀升。用怎样的方法快捷有效地提炼大数据信息并分析出其对企业有益的价值,怎样巧妙利用数据技术使互联网与营销高效有机结合,使企业经营生产模式达到最优化,将成为营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者单位为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江涛.大数据营销:从精准到实效[J].自然科学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