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1

摘 要 企业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就是筹资风险,筹资风险难以避免,并且与企业发展相终始,虽然它难被消灭掉,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加以控制。本文在对筹资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之上,简要谈了一下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筹资风险 控制策略

分析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个工作做不好,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严重的则会导致破产倒闭。

一、如何定义筹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企业的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负债经营,丧失掉偿债能力,导致最终企业发生破产或股东收益下降过快的风险。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原始出发点就是筹资活动,它的渠道有两类,一类属于所有人投资,像企业的本金、公积金、未进行分配的利润等都属于所有人投资。另一类属于借入式资金,因为借款利率的不确定性,使得借入式资金的利润率无法同借款利率持平。在筹资活动中,其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现金型财务风险,意即特定时日的现金流入量无法达到现金流出量数值,债务本自到期无法偿付;其二是收支型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收不抵支造成的债务到期本息无法偿还。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发生原因

1.资金筹措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资金筹措风险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分别为现金财务风险和收支性的财务风险。

[1]第一种是,现金财务风险。所谓现金财务风险指的是在一定的日期内,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倒置,也就是说,流出量已经超过了现金的流出数量,以至于企业已经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第二种是,收支性的财务风险。这主要指的是在收支不相抵的情况下,企业在某一债务到期之后仍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2.企业筹资风险内在因素探讨

(2.1)资本结构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相适应。在企业的资产总额里面,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分配不当,对企业利润造成负面影响,因之产生的财务风险。我们知道,借入资金所占的比例越大,那么资产负债率也就越高,相应的财务风险比率也就会提升到很高的程度。把债务筹资的工作做好,进行自有资本与债务资本的合理分配,对于企于获得财资杠杆、降低财务风险是很有意义的。

(2.2)负债规模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难以适应。企业的负债规模过高,支出的利息增加,而同时会增大因为降低收益而产生的破产、丧失偿还能力的可能性。对于股东收益降低,也是一个不良诱因。所以说,负债的规模增加,财务风险也必然会增加。

(2.3)筹资方式与筹资顺序对于本企业不合适。针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讲,筹资顺序的意义非常重要,流通股融资在前,发行债券在后,二者中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期,若发行时间同筹资顺序安排失当,那么一定会使筹资风险增加。而关于筹资方式,不同的的企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所选用的方式都应该不是完全相同的,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票发行、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若是运用不当,便会增大额外费用,降低所得利益,形成财务风险。

(2.4)如果负债规模相同,负债利率高,则企业利息费用越高,企业就面临着更大的股东收益降低、企业破产风险。

(2.5)没有恰当的信用交易策略也是造成筹资风险提升的原因之一。企业对于其它往来相关的企业缺乏全面的商业信用评估,而直接采用长时期的收款政策,使得大批的该收账款处于挂账状态。再加上企业的催收办法得不到实现,流动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后续投资或者到期债务偿还。

(2.6)没有恰当的负债期限结构,长期负债同短期负债安排不合理、资金取得同债务归还时间安排不合理。

3.企业筹资风险的外在因素探讨

(3.1)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它的直接表现是企业在税息前,其利润的无法确定。经营风险同筹资风险不同,但是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到筹资风险。若企业全部使用股本筹资,那么经营风险就是企业总体风险,风险由股东平摊。若企业应用的是负债股本双重投资方式,因财务杠杆给股东收益带来的扩张作用,收益波动性问题会更加突出。它所承受的风险与经营风险相比也更大,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筹资风险。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好,使得营业利润达不到利息费用标准,股东无收益,且要以股本对利息进行支付。严重的则致使企业破产。

(3.2)现金流入与资产流动的期望值对筹资风险是一种过程性影响。看企业能不能按合同规定之期限偿还本息,主要是先看企业预期流入现金的数额还有资产的整体流动性。流入现金数额能反映出偿债现实能力,资产流动性则可以反映企业隐性层次的还债能力。如果企业制定了错误的投资决策,或者是对信用政策不重视,不能让流入现金同流动资产达到期望值,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财务危机。

(3.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可以对负债利息率高低产生影响,金融市场中的汇率、利率等的变动,也会导企业发生筹资风险。

三、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企业的筹资风险,是因企业的内在风险与外在风险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若对风险进行控制,着眼点也就是在于防范控制内在外在两种因素的作用。

(一)要有正确的风险观念意识,加化风险的动态分析,提升企业风险价值观念,设立高速有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二)把资本结构调整至最优。在企业能接受的筹资风险范围之内,设计出的资本结构,其总资本成本要做到最低。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2

关键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青岛市崂山区自2005年开始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有28个社区完成改革,其中21个社区改革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调查发现,多年的运营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并制约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由此看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势在必行。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有诸多表现形式,究其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对经营活动的全面反映,是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也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此环节的风险主要表现:一是账簿使用不规范,存在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簿混用的现象。二是资金收入不开具正规票据,现金收入不及时存入银行,坐收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监管困难。同时也为账外账、“小金库提供了便利。三是费用支付审核不严格,如允许个人以盖私章的方式领取股东分红等资金,存在资金被冒领的风险。

(二)决策与监督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决策前,尤其是投资决策前,缺少相应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应对措施,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存在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决策中,重大事项不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或程序形式化,如财务预决算、股权收益分配方案等未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便实施。决策后,缺少进一步追踪、监督程序,对事项履行情况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处理,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对于集体资产投资成立的企业,这一部分企业利用集体资产建立和运作,在监管时却往往被忽略。

(三)经济合同管理风险

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许多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资源合同没有实行招投标,如资产出租、出让等暗箱操作,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出让。二是合同格式不规范,内容表述不清,有的缺少公平性。三是责任条款约束力不强,违约责任不清且成本较低,如此容易造成经济合同兑现不及时甚至不兑现。四是经济合同签订后不按规定备案,脱离监管。

(四)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一是在建工程完工不及时进行验收结算,不结转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二是固定资产不设置台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清,保管缺少主动性,毁损、丢失难以追责;三是固定资产领用、处置手续不规范,缺少审批环节,存在私自处置的情况;四是固定资产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大量账外固定资产没有纳入监管;盘亏固定资产较多,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存在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

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农村社区改革而成,其管理层也基本上由原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组成,这部分人同时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方法与模式则延用了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套路,经验管理占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等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理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虽然按照章程要求建立,但是却形同虚设,没有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起到协调组织运转、内部制衡监督、保障股东权益的作用。

(二)缺少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受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但政府提纲挈领式的外部监管,难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许多股份经济合作社却过分依赖于政府出台的政策,没有研究制定适合自身组织运营与发展,健全而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从而导致决策盲目、审批不严、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等问题依然

存在。

(三)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危机先兆的重视不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至于危机爆发而手足无措。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能力有限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基本上由原社区会计兼任,这部分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较少具有专业技术资格。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崂山区2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人员中,年龄45岁以上的占47.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3%、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占14.3%。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水平。而现有的会计人员只掌握了基本会计知识,缺少财务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职业判断能力有限,无法向管理层提供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帮助管理层减少决策失误。

三、控制与防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股份经济合作社上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控制与防范其财务风险应从以下措施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013年山东省出台了文件,允许股份经济合作社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由此,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承认。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参照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建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明确相应的职能责任,并确保其有效运转,使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形成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条件成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向股份有限公司转变,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健全内部监管体系,增强监管力度

一是应由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规范》,指导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规范和约束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让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事会之外的事后监督机构,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三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控,使风险预测、评估与应对常态化,做到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把握宏观政策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难以预见,也不受我们控制,却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所以,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掌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分析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四)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般来说,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能只顾追求收益,而忽略了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所以,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必然性和不确定性,全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由主要负责人对财务风险负总责,切实落实财务风险防范责任。

(五)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招考聘用制度,通过统一考试,招聘社会上优秀的会计人员加入。二是要完善会计人员薪资标准、结构和晋升制度,为会计人员提供发展空间,留住人才。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定期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局限于会计知识,要涵盖财务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并拓展到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变化等范围,增加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36-39.

[2]黄延信,余葵,师高康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4(4):8-14.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3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衍生金融工具的滥用被斥责为一大祸根。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巨亏,深南电深陷对赌合约,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折戟……近来,不少著名国企纷纷爆出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亏,市场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衍生品市场和结构性期权交易。许多对期货市场不甚了解的媒体和公众,错误地认为是期货套保将一个个中国公司拖入深渊。加上此前的“中航油事件”,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在一度程度上被这些事件遮盖和扭曲了。面对动辄数亿元的亏损金额,无论是股东还是银行,纷纷陷入谈“期”色变的恐慌中。令业内人士颇为不解的是,不少企业对外宣称自己绝对没有参与期货投机,出现亏损是因为做了套期保值交易。那么,大型企业缘何屡屡在套保上失手呢?中信泰富、深南电、国航、东航曝出的亏损,包括以前的中航油事件,都是起因于不受监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国外投行在其中起的作用必须追究。因此,深入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功能和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控制策略,使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正作用,让中国企业在“客场”作战,屡战屡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含义和动机,然后论述了套期保值的财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最后针对各种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二、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含义和动机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约。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及掉期台约等均属此列,通过这些基本形式的组合,就形成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套期保值是把期货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来补偿和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可以为企业规避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套期保值作为一个重要的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二)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动机

1 对冲汇率风险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脚步紧逼下,新一轮的避险情绪如洪水一般暴发。欧元、英镑、澳元等高息货币成为烫手山芋,利率、汇率同时大幅下降,令那些手中拥有欧元、英镑、澳元等外汇的企业纷纷宣告亏损,引发了一系列爆仓事件。有些企业本想手握外汇,以对冲汇率风险。没想到,外汇却成了企业亏损的元凶。

令众多企业“失足”的外汇理财产品以澳元最为突出。这与澳元近半年的走势有直接关系。澳元对美元汇率今年7月创下了24年来新高,但在触顶后却一路下滑,在全球范围内引爆了一批中信泰富式的“血案”。

2 控制成本

金融危机、油价的不断波动将航空业卷入“冬季”。国际油价直接影响航空企业成本。因此,很多航空企业都会通过原油的套期保值来控制成本。

3 回避现货价格风险

因预期全球经济下滑将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大减以及席卷全球的信贷危机,金属类商品价格不断跳水,令此前做多的投资者纷纷折戟。“真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在期货上面亏损的同时,应该是在现货市场赚的,套期保值是锁定了企业的利润或者成本,而不是为了博取更大的盈利”。

4 投机

金融衍生品具有两面性,对冲与投机很多时候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企业表面上做的是对冲,但实质上是在进行投机易,这样自然会加大风险。

近日爆出深南电公司有关人员未经许可,擅自违法与美国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杰润私营公司签订期权合约。未来两个月一旦国际原油“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杰润公司根据该确认书要求公司每月支付(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美元。事件公开后,市场上一片哗然。某银行专门从事金融衍生品设计、销售的专业人士表示,判断深南电是否投机,关键要看其是否真的需要期权套保覆盖那么多的原油。

三、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财务风险的具体形式

(一)市场风险

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因标的资产(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商品等)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根据衍生工具价格变动的不同原因又可以将市场风险分为四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二)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它是指因衍生工具合约的一方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包括在贷款掉期、期权交易及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遭受的潜在损失。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1)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2)发行者风险,指标资产的发行者,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指衍生工具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将该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不能对头寸进行冲抵或套期保值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又称营运风险,指在金融衍生交易和结算中,由于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或缺乏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导致的风险。具体包括两类:(1)由于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上出现漏洞、工作流程不合理等带来的风险;(2)由于各种偶发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电脑系统故障、通讯系统瘫痪、地震、火灾、工作人员差错等给衍生品交易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四、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规范期货交易业务流程,定期风险评估

企业要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定期地进行风险评估。企业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经营规范的经纪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交易发生时要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和交易资金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财力,要分析期货保值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来确定保值的规模。在资金管理方面要留一定的备用保证金,仓位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严

格按照实际的订单和价格变动情况来操作,当价格波动大的时候,套保的头寸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不一定非要根据所有订单量来做大手笔操作。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走出片面追求盈利的误区,要从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来综合地评估套期保值效果和风险,将期货市场上的损益与现货市场上的损益相对应,而不能只关注其中~个市场的盈亏,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估套期保值的风险。

(二)国内企业都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业套保团队

从行情判断、审核方案到风险控制,内部团队的存在足以担当起隔离风险的重任,也能有效地避免企业踏入场外交易的“圈套”之中。企业缺乏内部期货专家,容易被误导参与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是私人交易场所,没有砍仓机制,价格不透明,流动性缺失。缺乏内部专家的企业往往在不经意间进入场外交易市场。这些企业天生就缺乏止损意识,套保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是从高层到中层都在躲避责任,没有专门的风控人员,导致亏损金额不断扩大,最终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三)企业在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确认时,要将其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

初始确认是对任何项目的首次确认。一般来说,是在特定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这一交易或事项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初始确认。很多项目的确认一次就完成了,但金融衍生工具代表的是签订远期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签约到履约有一个过程。所以确认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要有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问题。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价值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决定是否中止这项套期保值行为。

(四)企业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信息披露

首先要改进传统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其次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以防范风险;再次要注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外披露。一是增加表外注释。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复杂多变,风险和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应加强在表外对其进行披露。具体应包括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政策、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另外注释中还应包括报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条款和条件。凡是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各方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均应在其列。二是运用VaR(VaIue at Risk)风险管理技术。

(五)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

由于我国国内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衍生产品风险进行评估、计量和监测能力,这也是积聚风险隐患的重要原因。鉴于这种状况,企业应当加强衍生工具内控的风险评估和监测环节:第一。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独立的衍生工具风险评估和计量机构,负责评价衍生工具投资的收益或损失额度、积聚的风险情况以及董事会制定的衍生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第二,企业应当对自身评价和计量衍生工具的风险能力有正确的评估,严格禁止参与超出本企业风险部门监控能力的复杂衍生业务或扩大衍生业务的规模。将衍生业务的评估和计量完全寄希望于投资银行、聘请的咨询机构或经纪人是十分危险的,“中航油”事件充分反映了在衍生业务中中介机构同样可能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三,尽量投资于市场定价机制比较完善、流通性好的各种场内交易衍生工具。并严格按照盯市原则,每日根据当天的市场价格计算衍生工具的收益或亏损情况,在接近或超过董事会规定的止损点时及时向高层报告并要求采取措施。第四,大力吸引和留住风险识别、计量方面的人才并加强员工培训。在积累了一定的交易经验和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聘请咨询机构建立本企业的衍生产品定量模型。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4

一、财务政策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财务政策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一)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二)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独立自主经营权,企业财务行为只能是一种被动行为,财务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性财务政策,供企业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导致企业“无财可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的确立,企业财务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和优化公司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理财效率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三、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一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正确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是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衡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创造条件。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对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

在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简化模型来衡量财务风险,即计算有风险情况下的期望收益。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起来。由于风险和概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常借助概率统计方法来衡量风险程度。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或付出的成本,计算收益或成本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测定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尤其在投资风险的预测中,常通过测定每年现金流入额、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敏感性,选择投资项目,以降低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1、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2、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特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

3、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

企业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可以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状况相比较,分析控制效果。有些风险是突发、未能预测到的,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测算损失、力求找出最优方法来控制或削弱风险。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控制管理;理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元素,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轻则将导致企业的利润损失,重则会导致企业倒闭。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控制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财务风险。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的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第二种观点是广义的。持该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差异程度。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过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本运动过程中,具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由于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财务风险根源。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3、债务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5、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

我国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文化,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而且缺少足够的风险控制人员。企业应该有一种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一致认同的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做到积极辨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成本。要提高企业董事会、高管层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自上而下的主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控制人才的培养及员工素质的培养,用文化和理念以及制度来约束和培养人才。

(二)缺少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机制不能有效进行控制,这是造成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国内很多企业没有解决好财务决策权的问题,导致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高度集权式,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少部份财务权,即人、财、物及供、产、销等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另一种是过度分权式,即子公司享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很明显的缺陷,前者可能导致决策过分依赖于母公司,不易调动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并且母公司承担了巨大的决策压力;后者的缺点在于不利于母公司统一协调指挥,可能导致下属企业各自为政,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

(三)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得到有效进行,主要是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制度不健全致使各级部门资金管理的使用、利益的分配、事项报告或权责权限等权责不明,造成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同时企业还没有完善财务预警制度,这就使财务风险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也不能迅速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风险管理的时机。

(四)缺少信用体系和法律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行业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中也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企业要想拥有一套有效的客户信用机制,就要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财务信用数据信息作为支撑,还要有国际认可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同时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缺少健全的法律机制建设,对失信者缺乏有力的法律惩罚,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企业客户信用机制软化的普遍存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合同违约、拖欠账款等信用问题。

三、大力加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一)加强企业自身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制度不够重视,甚至产生了误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进行会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时,几乎是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纵观新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革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加强电算化在企业大规模的实施,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管理,对于会计系统的严密性要有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实现内部会计的优化,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并且可靠,数据的准确,而且对整个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三)加强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在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上确保关键性岗位合理设置和职权的划分,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在财务制度的设计上应当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竞争状况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与此同时还应兼顾成本效益原则,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通过内部可以促进企业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其重点是对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的测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财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和经验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存在差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会存在不同,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如果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是高层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起到领导和表率的作用,二是以行政命令的要求强制严格执行,这是控制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即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的。因此,只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获得全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永忠、张颖.管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6

[关键词]资金回收; 财务风险; 管理与防范;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然而,对于什么是“财务风险”却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界定。主要存在如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很多企业自身资本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较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而该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从偿债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从经济效率考察,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