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1

举个例子:我国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河流,但现在它已是鱼虾绝迹的污河,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添多一道疤痕。这,不是给人类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吗?

由此,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4、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环境问题 水污染 水质监测 发展现状 借鉴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0701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资源,是人类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如何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对社会、对经济的发展都有最基本的保证。目前全球水污染情况越发严重,为了保障安全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水质监测成为了水污染控制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其对环境的保护有重大的意义。

一、水质监测的含义

水质监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对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对水中的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测定,最后评价水质状况综合性的一个过程。水质监测主要是为了检验水中含有各种物质的多少,并记录出来,用以判断是否检测物是否超过了规定范围,通常是对水中的杂质、种类、数量、危害性等来表示,因为水质指标项目很多,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具体分析。目前水质监测的范围极广,包含了污染和未被污染的天然水和工业用水等,天然水包含了江水、河水、海水和地下水。从检测项目上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水资源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比如水的色度、清晰度、温度、PH值、悬浮物、电导率、含氧度等,一类是对有毒物质的综合性评价,比如砷、铅、汞、镉、氰及有机农药等,为了能够准确的对水资源的进行评价,除了以上两种测定外,有时还需要对水流速和流量项目进行检测。

二、目前我国水污染状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很多情况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在维系人的生存、维护社会发展、保障社会经济提升等要素中,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现实的情况是全球面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我国也不例外,根据我国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并且这种污染趋势还在持续不断的向外扩展,加上水利部门对全国的河流调查显示,我国的淡水湖泊中,洞庭湖和洪泽湖的水质比较差,白洋淀的污染很重,太湖处于富营养状态,滇池富营养越发严重,巢湖富营养状态,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的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三、水质监测的意义

水质监测不仅对水污染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还对水环境保护、水环境健康灯方面有重要意义。

对饮用水而言,如果水中含有有害细菌,那么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传染各种疾病,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如果水中含有如藻类、原生物等浮游生物,那么水就极易变色并产生异味,影响水的质量,如果水中含有某矿物杂质,严重也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比如含氟超标,则会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度,从而导致斑齿病,长期饮用这类水会导致牙齿全面崩坏,加上日常生活用水生成的污水,处理不当同时也会传播疾病,所以加强对饮用水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对工业用水而言,由于各个行业对于工业用水的要求不同,比如需要用到锅炉的行业则要求水中的钙、镁、硫酸盐等不能超标,不然锅炉中极易产生水垢,从而使水受热不均匀导致设备受损,进而造成爆炸事故,又如炼金行业,冶金工厂中需要冷却设备的用水对水中的悬浮物有很严格的要求。这些充分说明了工业用水和饮用水一样都需要很高的标准,所以监测工业用水的水质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对工业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水质监测对于环境的治理、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监测得到的详细数据,确定该地区水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污染的来源、污染的路径、消长规律等,进而确定出水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物,并分析出污染的原因,再评价出该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还能对以前的预防和治理效果进行检测,这些对预防和治理水污染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的水环境研究有清晰的指导方向。

四、水资源管理对水质监测的要求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手段之一,水质监测是根据具体检测信息和数据来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是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水污染情况严重,使得对水质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从质量控制和保证的视角出发,水质监测要求能够准确的反应出水环境的当时的具体情况,在水质监测中,错误的数据往往比没有数据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水质监测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水利部出台了各种措施来保证监测质量,只有取得了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才能让人们全面的了解水环境,才能正确的对认识水环境、评价水环境、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环境作出指导作用,才能正确的改善水环境,才能摆脱对水环境认知盲目性而做出的错误决定使水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的困境。

(二)监测数据的及时有效性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时,监测数据的及时有效性也是监测工作中的一大要点,这就要求了监测系统具有瞬时监测能力和快速数据传输系统,常用的瞬时监测系统有自动在线监测与移动应急监测两种,自动在线监测主要是安装在固定的河流断面上,自动进行连续性的监测,移动应急监测是以车为载体的流动性应急监测,两者都可以达到监测及时性。因为事故越早发现越容易被控制,损失也越小,水污染一样,在越早发现越容易被遏制,治理成本也越低,整改效果越大,所以监测数据的及时有效性相当重要。

(三)监测数据的连续稳定性

由于水资源的检测时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所以在监测时要强调连续、完整、稳定,不能存在随意性。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主要是因为水污染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水质情况也随污染的改变而改变,虽然如此,经过长时间的监测,从中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如果在任一时间中断,会造成数据缺失,规律被破坏;空间上的连续是因为要对整个河流进行监测,每一段河流的水质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上游到下游全面监测才能对整条河的水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达到对整条河流监测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所以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途径、污染原因、污染危害等进行研究,进行实时的监测,可以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并可以对水污染进行事先预警、事中指导、事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为改善水环境和对水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璐.基于水质监测对新疆水环境保护的意义[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8):161-163.

[2] 孙立民,孙艳艳,郭丽娟等.地下水中三氮的形成及水质监测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1,31(4):70-71.

[3] 杜魁.浅谈水质监测的意义[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1):105-105.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保护 问题 监测 对策

一、环境保护中污染的问题

1.环境污染地域面广,影响深远

出现环境污染的污染源由于来自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污染源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而且性质各异,其次污染物通常都是经过转化、代谢,聚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形成环境污染损害。并且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造成损害不同,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

2.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对环境污染损害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但是,长年积累,就造成积少成多,酿成严重后果有的是终身受害。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常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因素下,所以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3.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污染物的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 诸多种类,诸多的有害因子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不同污染物各有各种的毒害作用,而产生出相互作用,有害因予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并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4.环境污染损害的潜伏性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特点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对策及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以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来表现。环境监测系统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新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

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化进程, 按照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加快落实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加快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创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制定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定员定额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逐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加快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

2.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从而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

3.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要进一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要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长江、淮河等各大流域环境监测网,区域应急环境监测中心网,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网等,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的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中心体系,为全国以及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监测报告,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用全国监测工作一盘棋、全国监测队伍一盘棋的理念,将具体监测工作下移,构建具体监测工作上小下大,技术创新上大下小的格局。由市县级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拿出系统、全面指导基层实际工作的规范方法标准,基层监测站则按照这些规范方法标准从事监测工作,并承担方法验证。同时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界定国家与地方在国控网监测任务、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根据国控网建设原则,尽快建设省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网,做到三级环境监测网的职能清晰、数据共享、覆盖科学,建成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满足环境监管需求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三、增强环保监测人员的技术要求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保障监测机构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促进普通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向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使监测队伍由普通技术型向专家学者型队伍转变。在准确把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形势,提出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立提升人员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思路举措,实施监测人才培养工程,在各环境监测领域培养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尖端人才、国内一流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5)06-004-02

作者简介:洪瑛(1978~),女,广东潮州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从事工作:信息技术、科研、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比较简单的城市环境保护模式已经无法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组建包含智能工作系统、信息管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环境检测系统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以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实施有效措施,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法规、财政投入以及专业环保人员等保障。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注重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满足人们对环境清洁的需求,保障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顺利完成。

1系统构建要件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设立以网络为依托、收集信息为方法、找出解决方案为目的的科学系统。系统构建要件包括智能工作系统、信息管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环境检测系统等。

(1)智能工作系统。智能工作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工作系统等,其应用目的在于提高环保单位工作效率。其内容为:①可以使环保单位的日常工作有序化,把所有的事情进行科学的安排。例如可以提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等;②把工作使用的档案进行科学的归类。工作档案的书写、核实、统计以及收集都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运作,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档案,使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佳;③合理安排行政工作具体事项。向上级提供有效建议,对下级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行为进行处理,保证行政工作的合理化;④科学安排工作人员的常规事情。工作人员的请假、因公出差、上级的到访、实地考察、举行会议以及开展活动等,都可以详细记录,并进行科学的安排;⑤协助管理资料的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例如资料的检查、组合、分装、收集、出借以及保护等。有效管理资料,提高资料的安全度;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各种信息传播事项。如使用网络进行重大消息的公布、发表各部门的考核消息、环保方面的消息以及目前国内外的重要消息等等,实现工作的智能化。

(2)信息管控系统。信息管控系统是工作人员在环保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基础系统,信息管控系统可以对所有的商品生产、道路修理、粮食种撞、市场交易、医疗活动、义务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假期出行等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科学的监督控制[1]。其主要内容为:①根据环保项目的运行步骤,对所有影响城市卫生的事情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环保项目顺利进行;②按照对城市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整个城市的地区划分、可用土地范围、可容纳人数、居民住房数量、城市绿化面积、居民用电量、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以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量进行控制;③根据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实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找出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的方法;④对城市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要对导致环境污染的企业行为、人类活动进行控制。⑤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环境污染的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进行准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找出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

(3)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是以网络为基础,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提高人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2]。其构成包括:①及时政府出台的有关城市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让人民知晓如何维护环境,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的观念,促进环保项目顺利实施;②及时公布最新环保项目的进展,推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或者推荐人们使用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生活用品,让人们携手将环境保护的措施落到实处;③公布环境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让人们了解城市环境的现状,认识城市环境的具体情况,知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停止损害环境的行为,同时也可以让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进行改革,共同促进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进行;④建立网上建议平台,提供人们关注环保的渠道。人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发言,提出对环保工作的建议、创造性的想法,进行环保举报,环保单位可以根据有关建议对环保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根据群众的举报,经查实,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处理,保持环保工作的规范性,完善环境保护工作。

(4)环境检测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融合了信息技术、地质学科以及测量技术等方面知识。其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水产、粮食、森林、道路、河流、通信以及边防等方面,使用范围十分宽广。可以有效地收集信息,并检测出环境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针对环境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促进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3]。其主要内容为:①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信息库进行管理、保存,同时也可以让需要的人进行阅读,为后期信息的使用提供便利,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②系统拥有完整的信息表述能力,表现为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视频、声音的等资料展现环境的情况,为找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素材,可以为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帮助;③系统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按照关键词或者时间进行快速查询想要的环境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进行合理归类,不仅方便人们对信息的快速查找,也可以将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促进环境环保的项目的顺利进行;④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得出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其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集中,并录入计算机里。通过Excel、Word或者ppt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人们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调整措施,促进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⑤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收集的信息。由于信息主要是关于地质、水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系统对信息进行解读,然后以简单的文档、视频或者声音表现出现,使人们可以合理的使用信息,并将其融入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当中,使项目内容更加丰满;⑥系统可以将信息转换成地图,并在地图中输入大量的地理位置的信息,通过专业的地图指导,人们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同时在查看地图时,也可以了解关于地质、水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现状,从而警醒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使被污染的环境恢复回来;⑦系统具有专业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对区域、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警醒分析,从而得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网络模拟,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找到环境保护的方法;⑧系统具有选择最优方案的作用,由于系统可以收集、统计、分析以及总结信息,因此也可以从得到的信息中生成关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案,或者根据所得的信息,去判断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给于有效的建议,找出最佳的方法。

2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举措,可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自然环境的稳定程度。为了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水平,建议构建城市环保信息系统,激发全民投入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具体情况和群众的要求来实施,并决定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提高人民对环保的关注程度,提高环保单位的工作效率,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环圭.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环境科学动态,2015(09)

2刘建忠,张军,蔡中祥,等.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结构框架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5

摘 要:新的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策,分析了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点问题;建议

贯彻落实《建议》对环境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协调共赢。

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 ;也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经济,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 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预防是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划定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这些边界就是生态红线。通过红线划定,逐步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二是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战略和规划环评是对区域发展战略、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减少决策和建设中环境失误的重要手段,要强化其刚性约束,切实对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是注重标准引导。标准是技术的先导,环境标准是提高产业准入水平和倒逼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特别是强化地方的环境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技术 创新、转型升级。

四是实施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强度,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减轻污染排放、促进环境治理。

二 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经济长期粗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密切相关。“党政同责”核心是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共同做好环保工作,“一岗双责”就是各部门都有环保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后果必严惩。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让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地生根。这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三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十三五环境保护必须以改善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蛹苹。大气、水、土壤,既是提供生态产品的环境要素,又是容纳污染物的环境介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三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落实为各地的施工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在继续实施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基础上,增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指标,鼓励地方实施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石化及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批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二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达标排放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底线要求。工业生产是主要污染源。据估算,如果现有工业污染源均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减少40% 左右。三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污染源排放达标。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 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业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是相互补充、互为 依存的唇齿关系。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短板,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 四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 药零增长行动,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做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做大生态环境容量,确保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四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民众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行联防联控,建立环保机构和区域协作机制,对区域性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对环境保护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课程资源 环保教育 思想品德

一、以新课程观为指导,探索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实效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问题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破坏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危害人们健康。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材环境保护理论知识抽象,所列环境问题及事例以城市居多,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感到陌生,认为环境问题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与我们农村没有多大关系,与我们青少年关系不大。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说教效果不理想。为了有效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新课程观为指导,积极开发当地农村环境教育校外课程资源,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合力。身边事,易接受;生动事,易感人。引导学生参与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达到增强环境保护自觉性之目的。

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教育实效

1.引导学生亲身调查、感受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环境保护教育的要求,我们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课文,并利用课外时间,走访调查当地农村的环境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当地农村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

(1)水污染严重

大量残留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经雨水冲刷直接流入河道,加之一些个体小企业污水的直接排放,饮水安全无法保障。这样的水浇灌到田地里,不仅影响庄稼、果树的生长,而且导致农产品中药毒残留,食用不安全,引发多种疾病。

(2)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长期大量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土壤中地膜的残留,致使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各种菌病增多,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农民的收益受到了严重影响。

(3)草地破坏严重

由于部分农民存在广种薄收的旧观念,滥牧、滥垦荒山荒沟,及小砖窑取土破坏了地表结构,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常常引发山洪,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农田果园淹没、道路破坏等灾害,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森林覆盖率低,气候不正常

退耕还林不力,加之干旱少雨,树木成活率低下,已成活的树木管理不善,乱砍滥伐严重,仅在村庄周围或个别山头看到零星树木。森林覆盖率低,导致当地气候恶劣反复无常。冬春多现沙尘暴,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浮尘天气。干旱、暴雨雪、冰雹、狂风、滑坡等灾害常常侵袭,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5)空气、噪音污染严重

个体小企业浓烟直接排放;因传染病而死的畜禽不深埋,而是随便丢在村庄附近,随处乱倒垃圾,污染空气,传染疾病;随意焚烧废弃物、杂草,造成大气污染;农村大多是土路,近几年农用车、机器增多,尾气及其吹起的尘土、噪音污染严重。农用车、机器经过之处,浓烟土雾滚滚,噪音刺耳,大有“尘埃不见咸阳桥”之势。路边行人、居民叫苦不迭,农作物因蒙上厚厚的灰土而黯然失色。

(6)白色污染严重

各种塑料袋及塑料制品、农膜在农村大量使用,废弃后不回收妥当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路边、地埂。风一刮,则“高者挂长林梢,低者飘转沉塘坳”。

(7)垃圾、杂物、农家肥随意倾倒侵占公共场所及道路

各种废旧电池、废弃电器、废弃药品、玻璃制品及其他垃圾无指定场所,任意倾倒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和各种活动,又造成道路阻塞,影响交通安全。

2.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增强责任感

在学生调查,亲身感受目前农村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课本环境保护知识展开讨论,进一步分析。同学们初步认为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人为破坏严重;个别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自个利益,缺乏大局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建设规划不够;国家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及监管措施不力;贫困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越穷越乱采滥伐,造成恶性循环。通过分析、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

3.引导学生建言献策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治理当地农村环境问题建言献策:

(1)建议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建议乡镇、村级组织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牌、广告牌、各种会议及“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营造依法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还要负责组织村民处理好垃圾,保护好水源。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沟,减少水土流失。

(2)建议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力度

建议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大力推广科学种田,选派责任心强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间地头、村巷宣传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用药施肥。推行清洁生产,整治小企业的污染。改革林权体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整修梯田,积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纳入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奖罚力度,教育引导、经济手段和法律制裁多管齐下。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步伐,逐步硬化道路,提供安全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为农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4.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

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头,进社区,进家庭,用自己课堂所学环境保护知识和实际感受宣讲《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张贴环境保护标语,散发环境保护传单,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志愿参加清理农村公共场所垃圾、打扫道路、美化村容村貌、植树种草、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和破坏环境的言行作斗争,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保护环境,我的责任”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