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子、电机、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和用电检测与管理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电力公司和供电局的调度管理部门以及技术中心从事自动化运行管理工作;大中型发电厂和变电站从事远动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微机通信技术管理工作和值班运行及电气试验技术工作;在供电局从事线路维护、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从事配电系统的技术管理与维护工作。

从毕业生的分配单位和工作岗位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既是新兴学科,又被广泛应用,发展前景有三大利好因素,就业和创业前景都相当可观。由于国外这方面的技术比较先进,最好能出国深造。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电气设备安装、监测与维护能力;

3.具备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和常用测试仪器的应用能力;

4.具备变电站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力;

5.具备自动控制的调试与维护能力;

6.具备电力生产安全意识及触电紧急救护能力;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大学的学习,与义务教育相比,专业性更强,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今后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成绩,也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因此培养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同”及“专业认同”

“认同”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认同理论。随着人们对认同研究的深入,认同的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认同”(identity)细化到“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安芹、贾晓明(2006)认为,专业认同涵盖以下内容: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基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在工作中能实现自我价值,遵从专业及职业规范,并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李慧敏等人(2008)认为,专业认同包括报考专业、专业学习及就业态度三个方面。基于以上定义,本文认为,专业认同感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可接受程度,并能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以及择业就业起导向作用。

二、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通信产业蓬勃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笔者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发现,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本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认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涉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生源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增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多数学生报考大学专业前首先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广,层次高低具备,其主要方向涉及电信部门、通信公司、民航、交通、银行、国家行政部门、部队等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通信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营销;学校的电子类实验室。尽管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认识不到位,并认为毕业后只能从事修手机或贴膜等工作,从而很大程度较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专业学科特点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二级学科。根据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专业以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方向,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通信和电子产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制造、生产管理、服务及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开发、调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尤以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为主干课程,课程专业性强,各阶段学科连贯性强。因此,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专业教育环境

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都在心中建构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蓝图,包括大学校园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等,但入学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学生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能认同,从而难以进入学习者的角色。此外,学生对专业任课教师的认同,任课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入学前,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型老师学识广博,课堂轻松有趣,而专业教学中,部分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由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为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各类实验实训,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训、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综观文献及实际工作表明,大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专业教育环境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它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培养等与国家重点本科类院校存在一定差异。独立学院的生源录取分数与“二本”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约30-50分不等,有的相差近百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及方法效果与一般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态度,间接降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受家庭因素影响,父母决定子女学习专业,导致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所学的专业,怀疑自己是否能将所学专业学精学透,另外,本身的学习基础也降低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他们一旦在专业学习中受挫,便降低了学习的动机,对其所学专业产生怀疑甚至否定所学专业,使自己的专业认同降低。

(3)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持的动机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把专业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时,便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从而提高对专业的期望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优越,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应付,以取得学位证书为目的,对于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认同会更低一些。

三、培养学生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途径

1、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转贴于

对于多数新生而言,所学专业由父母决定、受市场需求影响选择专业或受专业调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了解不深,知之甚少。开展大学新生人学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通信工程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和生活,进而提高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

2、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意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岗位要求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针对各类岗位要求,强化专业学习意识,促进综合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

3、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大体沿袭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致使整个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基本理论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实现高教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院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我院实际情况,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坚持“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及“循序渐进”原则,形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要求而灵活组合的课程模块体系。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选修模块及实践模块。这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4、努力拓宽科技竞赛渠道,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院努力为大学生拓宽科技竞赛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检验专业学习能力,以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发散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大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此外,学院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参观公司运作流程,实地感受工作环境。实际工作表明,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科技竞赛,以及参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的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较高。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也谈高职专业开发——从生源调研谈起

一、引言一个完整的专业开发过程有三个环节: 专业开发、专业实施和专业评估。在进行专业初步开发后, 就进入了专业实施环节。专业实施是专业开发的落脚点, 是专业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招生是专业实施的基础, 没有学生就无法进行专业实施, 更无所谓专业评价, 前期的专业开发也就成了做无用功。目前, 正值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时期, 高职院校越来越多, 高职院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 近年来电子电气类各专业招生规模持续萎缩, 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为寻找原因, 寻求对策, 我们成立了《关于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开发的研究》课题组。本文拟结合该课题组的研究实践, 谈谈我们对专业开发的一些看法, 以期抛砖引玉。

二、生源调研和我院2006 年实际招生情况(一)、生源调研课题组成立后, 首先就高职电子、通信、自动化类的30 个专业开展了一次生源调研。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 我们要求调研时老师们不对学生进行专业宣传, 不做任何倾向性介绍, 我们希望能从中发现些有用的东西。通过对湖南和湖北省内26 所高中1333 名高三学生的调查, 我院开办的相关专业的一、二志愿数及它们在全部30 个专业中按一、二志愿之和的排名情况如下:序号专业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合计排名1 移动通信技术82 97 179 42 应用电子技术133 43 176 53 机电一体化技术31 46 77 154 电气自动化技术24 24 48 205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23 18 41 23

(二)、实际招生情况我院采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招生政策, 学生报到时可以在全院范围内任选专业。2006 年, 我院上述五个专业三年制高职的招生结果如下:序号专业实际报到人数1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1522 机电一体化技术1163 应用电子技术904 电气自动化技术535 移动通信技术51

三、现象分析与结论(一) 现象1、学生志愿调查中的“热门”专业, 招生人数不一定多。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志愿总数在我院招生的五个专业中名列第一,但实际招生人数最少。2、学生志愿调查中的“冷门”专业, 招生人数不一定少。如在我院招生的五个专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但实际招生人数却排名第一和第二,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达到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数的三倍, 这还是报到后期限制该专业人数, 尽量动员学生选择人数少的专业的结果。3、宽口径专业招生人数有多有少, 窄口径专业招生人数也如此, 没有明显区别。4、新专业招生人数总的来说相对较多。(二) 原因我们仔细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是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专业, 学生报到时即可与学校、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合同上明确该专业学生经考核合格的, 毕业后全部对口就业并确保月最低收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是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专业。2、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是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所开发出来的一个新专业(目前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还没有) , 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好的发展前景。3、由于有联合办学的背景、学生就业有保障及学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学校的老师们在招生时进行了大力的宣传。4、我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 主要培养移动通信终端的检测、维护和增值服务人才(如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开发)。但很多学生认为就是学习手机维修而已, 而目前手机已相当普及且价格较低, 单纯的手机维修已没有多大发展前途。5、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没有联合办学的背景、同时也没有较好的行业背景。而在株洲有还有另外四所高职院, 它们都有很强的行业背景, 并且其中两所学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有一定的名气。(三) 结论从上面的事实和分析可以看出, 专业开发时我们要注意:1、专业开发要有一定的企业背景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专业开发要有一定的企业背景, 高职学校应努力开辟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 这是办好高职、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办, 依靠企业的实习实训条件、技术指导力量、现场工作氛围, 即可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等困难, 又可为学生提供在实际职业环境中锻炼的机会, 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双向选择的过程, 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品开发与优化。对有较好的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就业有保障的专业, 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同。2、专业开发要求新求变高职要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在专业开发上还必须求新求变。求新, 就是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 发现新的职业与岗位, 并开发出有前景的新专业。求变, 就是专业内涵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传统上为同一专业, 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的变化冠以不同的专业名称, 专业内涵也应该不同, 即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同。3、专业开发要定位准确高职教育姓“高”, 同时也姓“职”。我们在进行高职专业开发时要兼顾“高”与“职”两个方面, 既突出高等教育的要求, 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既要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 又要与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专业定位准确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定位不准, 不仅会影响到专业的生源, 影响到专业的发展规模, 导致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更为严重的是将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毕业生。如我院中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的维修, 若高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还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的维修, 那就不合适了。4、专业开发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专业开发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行业或地方的需要, 保证重点、突出特色, 不能搞遍地开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专业开发的重要原则。要客观地分析学校的特点、优势、现实的专业条件及可能的投入, 实事求是地确定几个重点专业, 切忌贪大求多。高职学校应努力开辟与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 这是办好高职、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途径。如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专业与深圳毅俊公司联合办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株洲汽车齿轮有限公司联合办学, 效果甚佳。5、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是搞好专业开发的前提搞好专业开发, 不仅需要具有敏锐的教育家的职业眼光, 更要时刻跟踪市场。可以说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是搞好专业开发的前提。只有深入社会, 特别是企业, 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就业环境、行业范围的企业类型、一般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数量及生产状况、企业对掌握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等, 才能为专业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开发的调研一般应有来自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 调研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 也可以是新技术应用部门和教育部门。6、加强高职招生指导是专业开发成功的保障为了保证专业开发的成功, 还必须加强招生指导。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招生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 但是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内涵及就业前景并不太了解, 选择专业大多是赶热门, 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很难保证热门专业的质量, 又浪费了其它专业的教育资源, 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难, 对学生、学校、社会都不利。因此高职学校要加强专业选择的正确导向, 使学生选到真正合适的专业, 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科学技术已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众多的产业、经济、科技和社会问题,无法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智能科学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它是脑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在国外,智能科学技术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国外一些著名学府,如东京大学、爱丁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先后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该方向的高层次人才。智能科学技术也得到国内专家的密切关注,早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就建立了以智能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并且已有计划将其列入我国新近制定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

智能科学技术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在2007年中国人工智能年会上指出:“智能科学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前沿和制高点,充满重大的创新机遇。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谁先掌握智能科学技术,谁就有可能掌握制胜的主导权”。目前,智能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推进智能科学技术专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智能科学技术人才,正当其时,适应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自2003年10月北京大学自主设置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备案以来,先后有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先后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我校申报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也于2008年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

为加快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步伐,进而提高“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办学质量,新专业建立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先后于2004年8月在北京、2004年11月在北京、2005年11月在武汉、2006年12月在北京、2007年12月在哈尔滨和2008年10月在北京六次组织“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研讨会和座谈会,上百所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加快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己成为众多院校的共同愿望,但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各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建设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因而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我校建校50多年来,坚持以信息学科为特色,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国家及地方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的人才。近年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智能、模式识别、文本分类、图像处理等研究方向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在Rough集扩展理论模型、决策信息系统不确定性度量、自主式机器学习、信息系统知识约简、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知识获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针对复杂问题求解,模拟人类问题求解的自然方式,以Rough集、模糊集和商空间理论为基础,开展粒计算研究工作,在二进位粒表示、模糊商空间、覆盖粒计算模型、粒计算知识获取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计算智能理论成果应用于一些特色领域,例如,研制了EMAIL过滤系统、基于语音和图像的双模情感识别系统、Rough集智能数据分析仿真系统(R1DAS)、图形图像智能分析与处理系统、棉属植物生物基因信息智能分析系统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都为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结合重庆邮电大学本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我校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

2.1 培养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以下三个方面。

(1)紧扣专业内涵,弥补“智能缺位”的专业漏洞

智能科学技术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如何设计和建造具有高智能水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何设计和制造更聪明的计算机。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专业现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弥补“智能缺位”的漏洞。现有的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本身都在向纵深发展,人才需求强劲,都是不可或缺的朝阳专业,与智能技术虽有交叉和结合,但每个专业都不能独立地覆盖智能科学技术的整体范畴,更不可能丢弃原有的专业核心将重心转移到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定位于弥补信息领域“智能缺位”的专业漏洞。

(2)紧跟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大系统。因此,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即加强英语、数学、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二是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即突出对人工智能、脑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三是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即强化智能系统、智能网络等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3)紧随本校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多样化。各所院校不可能制定完全一致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的培养目标必定导致人才培养的失败。因此,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突出本校的专业特色,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院校。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必须结合我校十分优越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现有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结合,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而且必将大力推动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加速我校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

2.2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课程体系的整合和设计来 支撑。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是教学之根本,其主要任务在于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依靠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

对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该专业本科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大学教育期间学生应学习的知识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开放选修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基础素质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为本专业后续课程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基本能力,主要以智能科学技术方面的课程为主。专业开放选修课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也是体现本校专业特色的模块。

新专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特有学科体系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将成为区别于相关学科的重要标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不是信息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和自动化科学核心课程的简单堆砌,而应该对信息科学核心课程进行有效的裁减和调整。通过对各相关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尚没有形成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开放选修课是各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课程。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可以将智能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开设相关课程,如智能通信技术等。

2.3 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实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要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的坚实基础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如何整合师资力量,如何共享资源,如何进行高校之间的联合培训、互聘教师等问题都是新专业建设和规划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20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上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但是,为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除了依赖本院已有的师资队伍,还需要整合其他院系的师资力量,比如控制技术相关的课程和实验可以借调自动化学科的老师,而生物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则可以让生物信息处理学科的老师来承担。

然而,为了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后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方面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加强。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调整和培养:

(1)调整教师队伍。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挑选一些在智能科学技术方面有专长的老师组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

(2)组织教师培训。针对当前师资队伍薄弱的课程,组织老师到相关院校进行调研和专业学习。

(3)引进高级人才。建设科研团队,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根本保证。

2.4 就业前景展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的好坏是本专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产业、经济、科技和社会对智能科学技术的强烈需求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至少包括以下几条重要途径:

(1)从事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智能科学技术已成为新世纪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加之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迫切需要,在国家各部门各领域从事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一个去向。

(2)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随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逐步建立,高校急需大量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在高校从事人才培养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又一个去向。

(3)从事智能系统和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和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大量的智能科技人才,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将智能科学技术应用到通信网络领域,培养学生从事智能通信技术、智能网络、智能信息安全等的研发能力,将为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开辟最主要的途径。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5

学院始终把竭诚为电力企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宗旨,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和其它行业,为我国的电力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现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信息工程与管理系和基础教学部,在校生近4000人。

学院办学功能完善:具有高职、中职教育办学资格;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电力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和全国计算机制图员考试点。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67名,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87人,高级职称61人。学院还常年聘请了有实践经验的工程专家、高校知名教授、教育专家为兼职教师。

专业特色鲜明:学院现设有面向电力系统服务及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防雷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火电厂集控运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厂化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电机与电器、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18个专业。

办学条件优良:学院拥有藏书26.8万册,电子图书1230GB,有中文纸质专业期刊360种,电子专业期刊2891种;拥有国内先进的实验实训室共99个;拥有300MW火电仿真实训室、220KV 和500KV变电仿真实训室、300MW和600MW发电厂仿真实训室、网络设备实训室;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培训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拥有与国际互联网连通的宽带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英语发射台;有现代化的游泳馆、篮排球馆和健身房;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塑胶篮排球场和多功能大礼堂及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坚持“耕耘希望、传播光明,为电力企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铸就了“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了“严谨勤奋,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

学院环境一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楼群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喷泉广场、亭台楼阁、清新雅致,是读书、求学、成才的理想殿堂。

教学科研相长:学院注重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学院取得各类教科研成果288项,主参编教材85种,在正式刊物585篇,并呈现着逐年递增趋势。

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坚持“双证”制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多种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深得企业的欢迎,打造了“保定电院”品牌。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范文6

这是MSN十周年形象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

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片中黑帮大佬手里砖头般的“大哥大”,早已变得纤细轻巧;古代如果也能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估计就没有所谓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了吧……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

“软硬”兼施,别样天地

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如电话、传真、电视、广播、雷达、遥测、遥控等通信都是按通信业务划分的“电”通信方式,这些正是通信工程专业所要研究的通信技术。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

在高中时学物理可能是不少人的痛苦经历,不过很抱歉,通信工程专业仍要求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且本科低年级阶段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等课程,搞定它们是学好后面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前提,因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学好通信的关键。

专业课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电路分析、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等偏硬件类科目;第二类:C/C++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偏软件类科目;第三类: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及实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通信类科目。以上三类也可以分别归类为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关基础课程。通过这三方面知识的学习,就能初步实现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对现代通信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开发利用了。

由于跨学科、且软硬件兼顾,所以学习起来并不轻松。但如果你热爱它,走进它,你会发现一片别样的天地,充满着无穷的乐趣。那么,如何学好这个专业呢。一定要学好理论,对课堂实例举一反三。比如,每次坐火车出行时,每到一地,你或许就会收到“××地区欢迎您……”之类的短信息,这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你的手机发出的电波信号出卖了你。手机通信要靠基站中转,而每一个基站的覆盖面又是有限的。因此,移动中的我们的手机,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基站的“接力”,才使得我们能够实现自由通信。生活中不乏鲜活的例子,只要善于发现和学会思考,最后在实验课的时候勤动手,将自己的好点子一一付诸实践,就能学得会、记得牢,活学活用。

操作型的专业挑战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很注重大家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后所要面临的工作也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大量的实验课程。从自己亲自设计电路、到制作电路板,再到调试,直至最终的完成。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实验课也因此充满了乐趣。

记得数字电路实验课有一节是要做一个数字钟,大家各显神通,充分运用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做出来的时钟也各有特色。除了正常的显示时间功能,有的同学还做出校时功能、正点报时功能,甚至闹钟功能。做完后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老师还允许我们将自己制作的时钟带回去珍藏,试想一下,家里挂一个自己做的时钟,将是何等的荣耀和自豪。

模拟电路实验课上,我们要自己动手焊电路板,把需要的芯片、电阻电容之类的照着设计的电路图焊到电路板上。刚开始很多女同学都不敢使用电烙铁,看着男同学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忍不住尝试,慢慢地,越来越得心应手。你可别小看了焊板子这个活儿,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就好比盖一所大楼,你要先丈量土地,然后进行规划、设计、布局。如何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如何使用起来最方便、如何便于后期修改和扩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全部设计好了,并论证通过了,才能开始施工。有的同学焊出来的板子就像一件手工艺品一样精致、小巧、美观,也有马大哈的同学焊出的板子那叫一个“叠影重重”,看得老师哭笑不得。虽然未来的工作不需要我们亲自做像焊电路板之类的最基础的工作,但就像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懂得基本的裁剪缝补技术一样,通信工程师想要驾驭由一个个电子模块构成的复杂通信系统,也必然要经过最基础的技能训练。只有牢牢打稳地基,这座通信大楼才可以不断延伸,直入云霄。

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实验课中水平的检测,更是我们信息与电子类学科的重要盛会。大部分开设有此类专业的高等院校都会组队参加,因此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针对性培训。这类型比赛收获的已不仅仅是比赛名次,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有可为的通信人

通信无处不在,上至飞机导航、卫星转播,甚至国家安全局的情报侦察、信息的加密与解密,下至手机电话、列车调度,没有一样不需要通信。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相对其他专业容易,且待遇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

在我国,不光是老牌的IT厂商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已成为毕业生们择业的首选。

良好的就业前景带来的自然是这一专业的报考热,通信工程几乎每年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当然,不是随便谁都能有机会享受这些优秀企业和单位所提供的丰厚薪水和良好待遇。想要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必须要让自己的专业技术出类拔萃,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各项素质。

本科阶段的学习倾向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本科毕业生大多从事技术支持、软硬件测试或者销售之类的对技术要求一般的岗位。因此,半数的同学选择读研继续深造。经过研究生阶段两到三年的实验室实战项目训练,你的技术水平将大大提升,你将会在未来的求职中更加的有竞争力,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研究生毕业后,你可以进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也可以进入高科技开发公司、设计单位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工作,还可以选择去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