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15-01

1 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便出现了财务管理,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财务管理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许多企业的兴衰史充分说明,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充分获益,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2.2 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队伍普遍素质较低,一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综合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有待提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2.3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有一些会计管理制度,但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会计管理不分职责,越权行事,会计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同时中小企业因为大多是家族式的管理组织形式。会计组织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窄,由于受规模、财力、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中的岗位设置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会计人员职能的发挥,特别是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2.4 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3 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者的理财意识

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理好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创造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应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企业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不能发展的企业。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培养;大学生;领导力

一、大学生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一)健全的人格品质

领导者具备人格主要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更多表现为一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

良好的自制力方面:能够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好的规划和安排,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道德方面:大公无私的、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热爱团体、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尊重他人、谦逊容人的宽宏气度;忠诚守信、讲究信用的诚信的品质;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心理方面: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积极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坚韧的意志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决断力等品质。

(二)专业的领导力知识

领导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学生要具备领导力素质,需要具有领导力理论知识,掌握领导理论知识,基础上,深入理解变革型领导力、愿景型领导力和危机型领导力理论、还需要具有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组织行为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三)全面的社会管理能力

在具备知识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系列能力,主要表现为理性思维能力作出决定和制定战略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整合多元文化能力。

一是基础性能力,指的是任何领导者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理论实践结合能力、执行政策能力、掌握会议能力、安排时间能力、学习求知能力等。

二是基本管理能力,指的是领导者履行基本职责、管理好本单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计划运筹能力、事态预测能力等。

三是综合性能力,指的是领导者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以实践经验为参照而形成高超的能力。如处理危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权宜应变能力等。

二、新时期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路径

随着国民对教育的重视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同时所面对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具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领导力就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要特别注重自己各个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的有用人才。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会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如怎样在单位里处理好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融入到团队合作中;有的专业技能很强被提拔为领导却不会布署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团队力量。这些都反应出大学生领导力的不足。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注重培养自身领导力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的功能。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战略主题的重要内涵。其中“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属于领导力素质范畴。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大学生们社会责任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通过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卓越的领导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是应对国际竞争复杂局势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速,国家与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逐步深入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变革。随着世界越来越复杂、多变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对人的能力要求也越高。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于知识和人才的竞争。陈朝晖博士指出,现在的世界跟以前不一样了,领导者需要有效面对四大挑战。培养具备全球领导力的人才,能够在面临复杂的经济全球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具有宽广的全球化视野,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的思维,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的复杂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三、当前高校存在的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教育缺乏专业的领导力知识传授

领导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领导的潜力,通过进行培养和开发,可以使之成为领导者。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重要的领导技能, 以便领导在各个方向发生,而非总是自上而下。领导力知识和其他科学一样,是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的锻炼,达到培养提升的目的。但是,由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还属新生学科,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开展专门系统的领导力教育、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力培养体系、比较完善的大学生领导力理论体系尚未出现。只有部分高校开设过与领导力相关的一些专题讲座,而参加过领导力提升锻炼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因此,大学生领导意识缺乏、获取领导力知识的渠道狭小、掌握的专业领导知识几乎没有。

(二)高校教育存在培养方式单一化现象

培养目标方面,高校自身定位不准确,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统一,缺乏个性化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专业素质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内容方面,重视专业教育,忽视文化教育、通识教育。部分高校开设通识教育中存在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对象上看,高校领导素质培养对象仅仅局限于少数的学生干部。

(三)高校教育存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不健全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上看,指标体系不健全。有的高校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四方面进行评价,还有的高校是从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评价,但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素质;从评价的主体上看,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并未吸引大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评价方法来看,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四、提高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对策思考

(一) 高校要重视领导力的培养,将领导力知识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程

当前,我国各高校亟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领导力培养体系,并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力度,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首先,明确领导力教育的目标。领导力本身作为一种影响力,其是能引导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能力或是组织和影响力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的能力。其次,在高校开设领导力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内容是涉及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包括领导理论、领导思维、组织行为学、领导决策学;选修课主要内容可以开设一些领导力理论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理论,例如领导心理学、媒体领导力理论、财务领导力、企业领导力等等。

(二)借助有效合力为大学生领导培养搭建实践平台

借鉴国外高校经验,高校倡导大学生们组成大学生自治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学院大学生们投票选举产生,委员会对内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对外主要是向学校争取合法权益和切实的权利。大学生管理委员会设立日常事务办公室。委员会主要职能有:参加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会议;向学校提交合法化、合理化的建议等等。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和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高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鼓励学生对社团进行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场所、资金、人员的知识,可以配备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的开展给予指导,并在结束后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教育和培训,锻炼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新兴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扩宽渠道

据统计,大学生75%的信息来源出自新兴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信息媒介。所以,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必须要有效的占领这一传播阵地。美国最早提出“领导力”一词,并已经建设有领导力教育研究中心。1986 年,美国大学协会报告显示有600个高校制定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计划,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其数目增加到800个,2006年已有近1 000所高校在从事相关教育活动。美国领导力教育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实践经验。相比较而言,我国开设领导力教育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一方面,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领导力教育资源,例如领导力项目、领导力课程、领导力计划等,将国外的教育资源放在相应的网站上,便于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大学生自主学习。聘请国外专家担任顾问,通过网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另一方面,尝试进行领导力网上实践教学。在网络上建设一个模拟的教育情境,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模拟的教学情境中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宏强.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研究[D].河南 大学,2007.

[2]牙韩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 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陈静.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D]. 青岛大学,2012.

[4]新.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消费导刊, 2008,(9).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3

1建立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建立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不仅是提高与夯实煤炭企业营销实力的关键,而且也为煤炭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煤炭市场的稳定进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首先,煤炭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地参与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通过低碳经济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等多种有效的手段,为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与平台,同时也引导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次,要注重加强对煤炭企业员工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营销理念、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与主动积极性,也进一步夯实他们对于营销工作以及煤炭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者,为了促使企业员工对于低碳经济、科学营销有更正确、更深刻地领悟与理解,煤炭企业领导者要注重强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熏陶与教育,借助于员工工作手册内容的补充、宣传栏的完善、工作细节中的渗透等方式,让员工彻底的认识到,营销工作的目标要在遵循低碳经济理念的基础上追求更加长久的社会效益,不断地加强营销工作的合理性;再有,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员工针对具体营销现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为高效率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也拉近了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便于煤炭企业今后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注重创新营销观念

科学合理的营销观念不仅是保证煤炭企业营销工作更好地满足低碳经济要求的重要保证,而且促使煤炭企业迈入更加良好的发展轨道。具体来说:其一,要树立全球性的营销观念,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营销观念还仅仅停留在产品观念的阶段,这并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与营销管理质量的增强,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煤炭企业要注重在更大的程度上将营销范围拓展到资源、人才、市场以及资金等方面,在着眼于潜在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市场营销观念,从而为各项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其二,要注重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绿色营销即将消费者利益、环境保护与企业利益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去指导煤炭企业的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煤炭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要注重将“以我为主”变成“以用户为主”,要时刻运用绿色观念去指导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在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以及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营销计划、实施绿色工程、树立绿色标兵,并且设立专门的绿色营销管理部门,以便有效地对相关营销计划进行必要的监管,并且及时处理与解决绿色设计、绿色营销以及绿色生产等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更好地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3重视营销战略的整合性

营销战略体现在了市场营销的多个方面,要努力实现市场营销各环节的统一与协调。煤炭企业在进行营销战略整合的进程中,要注重遵循以下一些重要的原则:一是要将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重要手段,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将企业员工的主动积极性和市场资源、煤炭资源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此一来才能使得营销战略更具前瞻性,及时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二是要以强化营销管理为重要基础,营销管理的强化要求煤炭企业领导者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制度、拓展营销渠道以及细化营销市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影响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保证各项营销工作能够在更为科学、高效的轨道中进行;三是要树立文化营销的理念,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实行文化营销的重要前提,煤炭企业要注重开展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并且要分环节、分步骤地进行,要借助于各种有效的文化宣传活动探索反思、交流、共享的学习机制,引导营销人员注重在营销过程中自我充电、自我提升,时刻将合理的营销理念融入具体营销实践中去,获得更为理想的营销成效。

4加强煤炭营销渠道的管理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4

关键词:高校;科研秘书;两重性;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2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关注知识经济的力量。而高等院校这一中国重要的科研机构也在中国的科研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逐渐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转变,高校不仅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也是加速科技进步的主力军。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秘书虽然是科研管理队伍中的基层群体,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科研秘书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科研管理,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秘书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管理队伍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科研秘书角色的两重性

高校科研秘书工作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负责协助领导制订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执行情况及结题;熟悉各级各类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或相关规定,负责开展本部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及时传达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本部门的项目申报,并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项目协助工作;负责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收集、整理、移交等归档工作;负责对本部门的科研工作的量化考核和科研工作总量完成率、科研酬金的计算等考核工作;协助制订学术报告计划,学术活动的联系、接待及材料整理等学术工作;做好科研活动日常记录及各类科研报表等工作;负责对改进学校及所在院系或部门的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认真、及时完成本部门领导或学校科研处布置的其他科研管理工作等。由此可见,科研秘书不仅要做好行政秘书的工作,还要承担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所以,科研秘书的工作既具有秘书性,又具有科研性的特点。

1.科研秘书工作的秘书性。如上所述,科研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具有程序性、广泛性,并依赖于领导者的一次性授权。只要领导工作需要,其权限范围内的工作事务大多可以委授给他所信赖的秘书去完成。该项任务完成后,所委授的权力自行收回。秘书受权理事,必须领会和执行领导者的意图,在委授权力的范围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2.科研秘书工作的科研性。从高校科研秘书工作主要内容陈述中,可以看到,科研秘书的管理内容是具体的科研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另外,科研秘书的管理对象往往是高校教师,而不是一般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方向,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网络,在其所申报的各个科研项目中处在主要负责人的位置。而作为科研秘书,并不具有相应深厚的学术功底,不能对专业领域的内容和专业的项目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位置,亲自从事科研活动。所以,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应该把握科研秘书性质的两重性,即秘书性和科研性。而在这两重性中,作为其秘书的特征性是首要的,也应该是核心的。也就是说,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要把握的核心问题就是秘书对领导者的辅从作用,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服从领导安排。而科研秘书的科研特性决定了其一部分目标在于实现科研目标,推动学校的科研建设。在秘书领域的特定含义下,它应该表现为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发展科研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创造条件。

二、新形势下科研秘书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秘书具有秘书性和科研性两重角色,为了胜任这一特定角色,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高校科研秘书必须提高综合素质。

1.从学校和学院及有关部门的角度考虑,提高科研秘书的综合素质。①健全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专门人才队伍的选拔,同时也要重视对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充分了解基层科研秘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方法、完善激励竞争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保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②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提高管理业务素质。高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对科研秘书开展有计划和系统性的培训,使其不断适应科研管理岗位的新需求。如定期举办各种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等专业培训班;开展计算机、外语、公文等方面的短期培训;邀请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到校作相关专题的讲座等。还可以组织他们到具有良好管理经验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部门参观学习和交流。③设立专职岗位,实现科研秘书工作的专职化与专业化。从长远角度上看,科研秘书工作效果的好坏将会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和外部形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只有当科研秘书从各种烦琐的杂务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完善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专心搞好科研服务工作,实现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促进科研秘书管理素质的稳步提高。④建立科研秘书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要拥有一支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只有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不断补充到科研秘书队伍中去,才能提高科研秘书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发展的时代需要。

2.从科研秘书自身发展考虑,提高科研秘书的综合素质。①提高爱岗敬业素质。科研秘书工作的实质是为科研人员服务,需要良好的道德修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科研秘书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愿意为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热情服务,平等待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②提高办公信息化素质。科研秘书工作是以信息工作为基础的,信息意识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管理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因此科研秘书要培养强烈的信息意识和反映灵敏度。同时,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也是科研秘书工作的重要部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是科研秘书捕捉信息的有效方式。科研秘书要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就要掌握和精通各种现代化办公技术和设备,不断加强自身信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③提高科研管理创新素质。科研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中间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思路、新课题,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去探讨,去研究,丰富、发展、创新科研管理这门学科,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秘书要不断学习科研管理理论、方法和政策,不断加强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做到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经验和手段,善于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并创造性地与工作实际情况相结合。④提高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间不断渗透,专业不断向综合化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因此科研秘书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科技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可见,学习是提高科研秘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是科技发展的需要。⑤提升保密和档案信息管理素质。科研秘书在科研管理当中,经常与领导接触,参加各种重要的会议,参与科研人员项目申报等的评审,经常接触大量的内部信息和文件,接触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研究成果等。因此科研秘书还需要严守保密制度,这也是一个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⑥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素质。科研秘书的常规工作要多跑腿,常与各管理部门沟通,要向上级汇报情况,就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的能力。如为筹备各种大型学术会议,就要及时发送专家学者信息,沟通协调相关新闻报道,准备研讨会开幕及学术会议等事宜,就要与科研处、校办和宣传部及时沟通,还要与管理人员协调好各项工作的安排、海报张贴、会场落实等。虽不是每项工作都由自己完成,但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分清责任归属,如果出纰漏,都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整体形象。因此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做好与各个部门、系部管理人员的协调沟通。

科研秘书是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科研秘书及其管理工作的重视,优化环境,完善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和队伍建设;科研秘书也要从自身发展出发,对爱岗敬业、办公信息化、科研管理创新、终身学习、保密和档案信息管理、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提高。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锻炼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秘书队伍,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高校科研秘书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2,(10).

[2]张颖.高校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3]郑中原.浅谈高校科研秘书的工作素养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2,(22).

[4]刘进军.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秘书管理水平的提升[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5).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具体措施

如今建筑行业中,质量问题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已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工程建筑过程就是质量的形成过程,要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关键,其实就是要把握好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关,并要求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办事。

1.1 贯彻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遵纪守法的职业规范

在质量问题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客观事实,科学合理、不持偏见、公平公正的对待问题,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实事求是、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

1.2 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在产品质量检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

1.3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工程建筑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4 以预防、预控为主,时刻保持谨慎

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做到以预防为主,时刻保持谨慎,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

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2.1 人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的因素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的因素中,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是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施工方领导者的资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水平。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工程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2 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达到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企业材料的采购体系也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据统计资料,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总投资的60%或更多,正因如此,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谋取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对其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甚至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 施工的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方法,经常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制定的一系列施工组织设计,不能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后被严格执行,领导者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导致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3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统一协调工程质量体系

工程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结构组织、程序过程与资源。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的学科以及工程建设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质量体系的难度。这就要求以保证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的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结构,把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按照科学的原则严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合作、互相促进与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3.2 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归根结底也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使新技术、新方法和政策法规得以应用和实施。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掌握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坚持原则,公正廉洁。

3.3 对用人方面做好监督,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6

关键词: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机遇和挑战;发展对策

一、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管理、轻开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全省公路行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公路交通发展形势有很大差距,呈现出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整体素质不高。人的潜质和潜在人才有待开发。只有重视人的开发,才能出效益,只有重视职工的培训,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才能产生成倍的工作效率。然而,我们许多单位由于经费紧缺,仅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职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结果致使职工作技能低下,导致工作效率提不高。

2.强调对职工的开发而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国外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强调开发管理者,其次才是开发员工,而我们的现状是只强调开发职工而忽视管理者自身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管理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因为管理者在群体中的影响力显然要强于普通职工。如果管理者不更新观念,仍然用老一套要求职工,必将导致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陷入困境。行业的成功取决于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行业能否适应市场并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行业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据权威统计:1997年中国企业家创新的综合素质水平列世界46个主要国家的41位,能胜任高级管理人员及开发市场的素质能力列46位(最末一位)。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家的素质状况是较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行业发展战略严重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公路行业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其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还没有完全按照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职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陕西公路行业实际和国家政策的选择、任用、激励等规定,以达到尽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行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使公路行业人员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事配制手段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人事安排因人设岗,致使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现象仍很普遍。另外,由于培训经费短缺,培训工作通常是举办一般的短期培训班,仅限于岗位培训和应急培训,常着眼于眼前,缺乏长远打算。人事部门还没有真正从开发人能力的角度,制定培养符合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人才规划。就目前人力资源现状看,职工自身素质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而且工资的激励作用也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仍然坚持以物为中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主要精力侧重于抓管理抓生产抓建设,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次要的、从属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精力与财力的;另一方面,把人当作生产的一个要素、一个静态的生产要素来管理,忽视了劳动力在生产要素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忽略了劳动力的五种需求中的高级需要,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不尊重人的个性、特长,更不注意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很大压抑,造成行业缺乏应有活力。

2.激励手段单一,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在职工激励认识上存在误区,注重人力资源职位的提升,忽视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以专业技术作为提升行政管理领导的依据,这种单一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激发职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诚然,有不少的优秀技术人员在走上领导岗位后,表现很出色,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规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曾经有报道,一名专业能力很强的博士被聘任为某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经理后,却因管理不善,最终被免职。对这位博士来说,他的特长是研究而不是管理,所以其管理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这种用人方式是人才的浪费,应尽快建立符合行业实际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和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公路行业今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引导管理者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

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人力资源看作行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职工充分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应特别注意职工希望公平,追求平等的愿望。为了给职工的这些要求以最大的满足,行业领导应经常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努力使公平感深入各级人员心中。要把那些传统的旧观念彻底摒弃,尽快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的观念、职工与单位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制管理的观念等。同时应尽快制定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包括稳定人才队伍,提高职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职工活力等制度。

2.加大全员培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面对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偏低的现状,抓好全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不断适应未来职工知识面宽,知识融合度高,掌握多种技能,也就是做事本领的各种要求。应结合陕西公路交通行业实际,通过实际调研,制定符合陕西公路人力资源实际的全员培训规划,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公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建立创新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

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推进行业技术创新。一是努力形成行业全员创新意识。一个行业即使有先进设备,而掌握它们的人缺乏先进技术,墨守成规,行业终将不会很好发展。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二是建立以市场为最终导向的创新体制。社会需求是行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践行好“三个服务”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通畅出行的道路交通条件是创新成功实现的最终落脚点。应积极建立面向市场的创新信息系统,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三是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首先是行业管理制度更新,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创新机制,保证创新顺利进行。四是增加创新投入,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交通全行业的有效资源。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