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应用实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1
关键词:会计;会计原则;会计准则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原则界定有两个层次:基本原则和详细会计原则及程序两部分。在这之中操作限制的内容是“成本效益关系、重要性、谨慎性和行业特性”。详细会计原则及程序中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以及操作限制共同起作用。
一、会计原则中谨慎原则应用问题
可能正因认识到谨慎原则在我国现阶段的必要性,在新颁布的《股份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谨慎原则得到更进一步的运用,其主要运用如下:
1.关于坏帐损失的处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不确定因素的会计处理并不完全符合权责发生制,比如坏帐费用。新制度以前都是在不计坏帐准备金的情况下,坏帐发生时经过层层审批和相当一段时间后直接计入坏帐费用,这是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谨慎原则改变了这一现象。
2.关于加速折旧法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下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利益。新会计制度对加速折旧法的允许采用和折旧年限的重新修定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机会。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是随着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逐渐完成的,而其在使用年限内损耗程度不是平均的。实际情况是固定资产在全新时期效率很高,即在最初几年提供的效益较多,而在固定资产变旧时效益较低,且需要较多的修理费用。基于以上原因折旧的方法应满足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加速折旧满足了这一要求,在加速折旧下能给企业带来好处。
3.关于负债比率分析的运用
负债比率是指债务、资产和净资产的关系。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负债比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合理,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他们向企业投资的风险,除了计算资产负债率、审查企业借入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以外,还要计算营业利润是利息费用的倍数,利用这一比率,可以衡量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
二、从谨慎原则应用看我国会计原则应用问题
当前,我国对会计原则的应用还很不充分,程度也很有限,所以对于会计原则的正确认识和充分应用是当下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1.有关会计原则的使用必须强调适度
任何事物的运用都必须讲求适度原则,以谨慎原则为例。谨慎原则是对会计事项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在预计风险及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并促使企业均衡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因为它所面临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所以谨慎原则的使用很可能使的核算资料方面存在弹性,致使如果产生不当的处理就会形成较大的消极作用。例如:一些不良企业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成本、收入和成果的费用,致使虚增成本、虚减利润,进而少给国家上缴税利,形成偷税漏税现象。要避免在采用谨慎原则的过程中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那么必须注意适度运用谨慎性原则。总之,谨慎性原则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运用程度的把握。
2.会计事项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国企业应用谨慎原则,既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对于会计事项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充分考虑损失和费用,高估负债,估低收益的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如对于不确定的或有事项(包括不确定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收益),只要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已有显著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其金额可以合理估计,企业就应予以列帐,并在报表中加以反映;若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发生之可能性虽大,但金额无法合理估计者,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这些不确定事项的性质,并估计可能的金额或说明无法合理估计金额之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3.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给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
运用谨慎性原则处理会计事项中的不确定因素,必须正确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强调统一性,是鉴于我国会计队伍素质的水平还不很高,市场发育不够健全,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国家和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很有限。只有在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条件下应用,才能体现谨慎原则在贯彻执行中的严肃性,确保谨慎原则用而不乱,用而有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国家可以考虑在应用谨慎原则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以便企业灵活处理会计事项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2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应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这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还存在利润操作问题。显然,此时若大规模的运用公允价值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这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应在限制公允价值运用的同时,革新经济体制,为公允价值的使用营造有利氛围。
一、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操作性方面,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人才和技术都具有严格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的管理成本也相对更高。同时,对评估师的要求也较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除此之外,会计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涉及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高超的业务能力。但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都无法满足公允价值工作的要求。
其次,在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会计业务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一直难以兼顾。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有许多资产无法获得公允市价,也很少关注未来现金的折现率与流量,导致判断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对现值而言,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导致其可靠性难以保障。
再次,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时常被计入当期的损益情况中,因此,传统的收益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比如,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公允值若发生变动,就会产生相关的损失或者利益。目前,在公允值的确认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都是的结果都具有预估性,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变成获取利润的工具。与此同时,会计准则的经济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同主体的利益都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如何避免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作的手段,成为会计行业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优化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措施
1.防范操纵利润
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会计人员的选择权加大,可以判断的事项也逐渐增加。这就致使会计从业人员的机会增大。因此,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深入思考,如何防止、限制操纵利润。具体而言,首先,制定会计信息生产规则时,应当考虑会计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利益。此外,还要增强会计准则的合理性。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在考核过程中应当将未实现收益与实现收益分开考核,这可以有效防止企业通过不法手段使用公允价值。与此同时,相关机关还应当及时公布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和信息。其次,目前,由于违规成本较低,因此,一些会计人员在使用公允价值时存在操作利润的问题。所以,证券监管机构应当及时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要严厉惩处。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应变能力较差、专业素质较低,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确定公允价值时,要按照相关的折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计量。但通常情况下,未来现金流量的时点、金额等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就势必增加公允价值的计量难度,导致其优势难以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在公允价值的披露、确认、计量方面存在极大的主观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势必受到影响。
3.选择性的使用公允价值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会计准则制定部门要主要,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应当通过合理途径,并尽可能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性。比如,在一些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的资产也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一些金融资产和房地产都能够依据公允价值计量,但生物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则不可以。对于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例如,金融资产,就要尽量依据要求应用,且逐步扩展计量范围。主要包括房地产、有价证券、汽车等存在比较成熟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以及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速效租赁资产等会计要素计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资源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备和充分,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还受到许多制约。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增强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积极消除与国际会计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也应当切实考虑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增强中国特色。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c此同时,计量技术也进一步提升,这使得公允价值的理念逐渐普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也将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兆金.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J].财会统计,2009(01):74-78.
[2]王红梅,刘学.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中国人寿为案例的分析 [J].长春大学学报,2008(11):20-22.
[3]黄羽佳,张永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08):125-127.
[4]贾云义,陈凤玲.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北方经济,2007(24):63-64.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3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实务 应用
一、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长期投资核算。投资比例是确定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或50%以上表决权资本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是以投资比例判断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是否采用成本法核算。例如,A公司拥有B公司60%表决权资本,但如果公司章程规定,B公司所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董事会表决,除需经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外,还需经过第二大股东派出的至少1名董事的同意,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实质上并不能控制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所以不能认定A公司控制B公司,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会计制度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在已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按照工程结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而不管其具体形式是否符合规定。
(三)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
1.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会计制度规定,只有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才应予以资本化。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借款费用的用途进行判断。
2.确定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时,一般不是一次性投资,而是分次投入资本,所以在确定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也不能简单地按投资总额乘以利率计算,而应先计算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再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即以实际占用的一般借款资金确定。
(四) 融资租赁资产的确定。承租方融资租入的资产从法律形式上未取得所有权,但从交易实质内容看,融资租赁或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或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或在租约到期时,承租方有优先廉价购买租赁资产的权利。同时,由于该资产引起的风险(如技术进步引起的贬值等)由承租人承担,由此可见,租赁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了承租方。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融资租赁资产应视同自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否则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等价物的确定。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等价物通常指购买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到期或可转换为现金的投资。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所不同,在确定现金等价物与投资时就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企业的经营活动以短期流动投资为主,就可能将所有的项目都视为投资,而不是现金等价物;而不以投资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可能将其中的部分短期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的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
(六) 关联方关系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关联方是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的,这种影响包括: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但在具体判断是否属于关联方时,则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七) 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我国企业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可以通过受让,依法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即在实质上拥有了对企业土地的控制权,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在“无形资产”科目中反映。
(八)销售收入的确定。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广泛应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一项销售是否可以确认收入,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看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购货方。这就要求我们关注交易的实质,并结合所有权凭证的转移进行判断,并不是商品所有权凭证已经转移、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已经收到就可以确认收入。
(九)非货币易中商业实质的判断。非货币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判断换入资产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之一。在确定非货币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点考虑由于该项非货币易使企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程度,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来判断该非货币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十)编制会计报表时的应用。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项目是按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填列的,其反映的实质是企业实际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再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合并范围,只要母公司可以对子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即应将其列入合并范围。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存在的缺陷
1.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虽能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现出的是实际的而不是表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但是由于在运用过程中大量涉及人为判断,很容易被企业加以规避,以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财务结果。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判断,加大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的独立性和专业判断的空间。过多依赖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同时加大了会计风险。
四、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缺陷的弥补方法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作用,导致了操纵会计信息的事例。对此,国家应制定相当的标准形式来规范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际上我国准则中常常是将实质重于形式与形式胜于实质原则结合运用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六条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为1元。很显然,这里规定的名义金额1元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在该项资产没有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时为防止企业不正当高估资产的一种措施。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4
一、在零余额对账中的应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推行以来,因为无余额、风险低及系统内自带的电子对账功能,而使大家忽视了其与账务系统对账的重要性,容易造成付款时银行账户串户、付款出现重复、付款到公务卡被退票导致公务卡未及时还款而背负银行透支利息、支票过期而财务不能及时知晓等风险。很多人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对账意识,可是又觉得无从下手。将Excel作为中介,与账务系统(以用友为例)、财政集中支付系统(以集中支付系统为例)综合运用可以很好的解决
这个问题。具体讲,可以分成几个步骤:
1.以月为一个对账期间,首先,以出纳身份登录总账系统,点击“出纳管理”-“银行日记账”,出现“银行日记账查询条件”界面(如图1)。“科目”项选择“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点击“按月查”,选择所要查询的月份,确认后界面会显示所要查询的零余额账户的银行日记账,点击输出后,出现另存为窗口,将文件类型选择为*.xls,保存为Excel文件。
2.打开财政厅国库业务管理系统,进入集中支付,点击国库业务管理系统查询报表,打开支出查询报表,点击授权支付凭证明细查询,出现如下界面(如图2),选择所要查询月份的首尾日期后,点击“导出Excel”,生成集中支付系统的支付明细表。
图1
图2
3.将2个文件输出为*.xls文件后,分别打开进行整理,将不需要的选项以列为单位整列删除,保留日期、凭证号、发生额等简要事项,为方便对账,节省每笔金额全篇查找的时间,利用Excel软件的排序功能,首先确定金额项为数字属性,将2个表格分别全篇选择,点击“排序和筛选”按钮,选择自定义排序,出现“排序”界面。选择主要关键字为“金额”列,次序选择“升序”,点击确定。形成2个金额从小到大排列的Excel表格文件。
4.比较2个表格文件的金额列,在空白列插入函数,用IF条件函数设置公式,比较金额数字是否相等,相等即意味着此笔数据对账相符。找出不相等的,分别查找原因。
二、Excel在日常制单过程中对需要转换大小写情况的应用
财务单据很多都要书写大写金额,用友等软件中制单可以自动生成大写金额,但是很多作为附件的自制票据上(以差旅费报销单为例)却无法自动生成大写金额,需财务人员计算出合计金额后手工录入,这就容易产生录错、漏录、大小写不符等问题。用Excel软件自制报销单,同时编制公式由小写合计数自动生成大写金额,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3
(1)用Excel编制差旅费报销单表样(如图3)
差旅费报销单是出差人员到财务部门报销时的一种单据汇总凭证,与报销单据一同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用Excel电子版差旅费报销单代替手工填写的报销单,在合计报销金额处设置公式,使合计数自动生成,减轻了财务报销人员的负担,减少了出错率。
(2)设置公式
A小写金额处设置求和公式,通过求和公式将车船票金额、住宿费金额、补助费金额与其他单据金额合计数计入小写金额处。公式为:L9==SUM(D15,F15,H15,J15,L15,N15,T15)。其中:L9为报销金额(小写)后单元格,D15为火车票金额,F15为汽车票金额,H15为飞机票金额,J15为宿费金额,L15为伙食费金额,N15为市内交通费金额,T15为其他单据金额。
B用嵌套函数设置小写金额转大写金额转换公式。函数如下:
=IF((L9-INT(L9))=0,TEXT(L9,"[DBNUM2]")&"元整",IF(INT(L9*10)-L9*10=0,TEXT(INT(L9),"[DBNUM2]")&"元"&TEXT((INT(L9*10)-INT(L9)*10),"[DBNUM2]")&"角整",TEXT(INT(L9),"[DBNUM2]")&"元"&IF(INT(L9*10)-INT(L9)*10=0,"零",TEXT(INT(L9*10)-INT(L9)*10,"[DBNUM2]")&"角")&TEXT(RIGHT(L9,1),"[DBNUM2]")&"分"))
这个公式中用了IF()、TEXT()、INT()、RIGHT()四个函数,其中IF()为条件函数,可以使用函数IF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函数IF可以嵌套七层;TEXT()函数在这里的几次使用都是运用了高级应用。这个嵌套函数所包含的INT函数为取整函数,其作用是将任意实数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比如A1=13.24,则公式”INT(A1)“返回值13;TEXT函数的作用是就将数值转换成按指定数字格式表示的文本;嵌套函数中的【dbnum2】作用是数字转中文大写。Right()函数的功能是从字符串右端取指定个数字符。
整个嵌套函数的含义是:
如果L9单元格的金额是一个自然数(元整)(”IF((L9-INT(L9)))=0“),那么就将其转换成大写金额后再加上”元整“二字(”TEXT(L9,"[DBNUM2]")&"元整"”);
否则,如果L9单元格的金额是一位的小数(角整)(“IF(INT(L9*10)-L9*10=0)”),就先将L9单元格中的整元的金额转换为大写再加上“元”字(“TEXT(INT(L9),"[DBNUM2]")&"元"”),后面再补充上L9单元格中整角的金额转换为大写并添加上“角整”二字(“&TEXT((INT(L9*10)-INT(L9*10)."[DBNUM2]")&"角整")”);
在其他情况下(有元角分),转换后的大写金额由L9单元格中整元的部分加上“元”,“零”(L9单元格中整角的金额为0时)或者L9单元格中的整角的金额,L9单元格中的整分的金额三部分组成。
三、Excel在公积金备查中的应用
行政单位的公积金都是由单位统一缴交到本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记录累计个人公积金及匹配利息。只有每年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放对账单时职工才能掌握本人公积金累计数。作为单位的财务部门,为了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应该利用Excel建立住房公积金备查账,每年6月末将其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对账,以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公积金的管理。避免由于单位职工多,变动频繁而产生的错登、漏登现象。
1.建立表样
根据对账需要,设计建立出公积金备查簿的简单表样(如图4)
2.定义公式
将累计余额栏定义求和公式。将上年余额项至12月发生额使用SUM函数累计求和;再减去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减少数,生成累计余额。公式为(以图5为例):=SUM(C3:P3)-Q3。其中,C3:P3为上年余额数、1-12月公积金、利息,Q3为各种原因发生的公积金提取数。
在每月将职工公积金汇至公积金管理中心后,在备查账上以职工为单位登记公积金金额。6月末,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出利息入账单时,将利息以职工为单位分别记录在账。这样,财务可以随时掌握职工的公积金动态,避免发生错记、漏记现象。
参考文献:
[1]于清敏.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宋丽华(1978-),女,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5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实务;应用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比较严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严重缺失。失真的会计报表,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将通过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基本准则的变化以及变化之后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来说明企业应该以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为准绳,进行会计核算。
一、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原企业会计准则中后进先出法是发出存货的一种计价方法,企业为了体现谨慎性都曾采用过后进先出法 。这样尽管符合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但企业因为市场变化带来的利润或亏损将影响库存,所以不利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将大打折扣。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终止使用后进先出法,提升了客观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更有利于实现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准确反映,满足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具体来说,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在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时,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计提有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原准则中,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时可以选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分次摊销法,不能再通过待摊费用列支以后分期摊入有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这样,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改变,多计提或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几率。
二、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会计上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一类是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我国历来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有严格规定的,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如果不做调整,原方法必然不能反映出其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很可能就不够真实、准确。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企业应定期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调整,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以利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三、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应用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旧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一个专门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具体规定,而是在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有一个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主要对长期资产减值进行规范外,对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生物资产等则由其他具体准则进行规定。对于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会计制度》不再执行,原会计制度对减值准备的规定将废止。
原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八个资产项目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8项资产减值准备。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化,增减了部分资产项目,计提减值的资产项目名称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上述8项资产减值准备中除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核算科目变化删除外,其他7项减值准备继续保留,新增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或单独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未担保—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油气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等8项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另外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等2项可以核算资产减值的新增科目。新增加的10项资产减值准备或损失核算科目只是因会计核算科目改变从原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中分离变化而来,其实核算内容没有实质的变化。因此新会计准则有了17个科目可以核算资产减值准备或损失,几乎涵盖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非现金类资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资产虚增,一方面也使财务会计报告能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避免企业利用关联交易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都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不同资产项目的减值准备在提取时所计入的损益类科目各不相同。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为例,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中无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多高,即使固定资产价值已大幅度下跌,只要固定资产是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并按规定计提折旧,会计报表中反映的固定资产余额远远不同于现在的价值。如果计提减值准备,公司应预先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出来,计入营业外支出,这样,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余额更能反映其现在的状况。
原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的8项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而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绝大部分非流动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具体包括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油气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8项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其他9项资产减值准备或损失可以冲回。这表明,新的资产减值准则通过禁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转回来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来调节利润,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利用这种手法调节利润将会越来越难。
四、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6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分析
根据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该类金融产品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就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出现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谨慎、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是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需要,也是与国际准则趋同的需要。本文拟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如何确定、应用以及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在具体确认和计量上述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加以确定。
(一)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按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易于稳定地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取标价,并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价格,企业就可以认为上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并按其确定公允价值。如在活跃市场上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拟购入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
(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
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可用于估计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常见方法有矩阵法、定价模型法、现值法等。以下主要对常用的现值法进行简要介绍:
现值法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简称,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按照选定的折现率折合成现值,以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一种方法。
(三)活跃市场上无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的确定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若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该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地确定,则企业能对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应用
按照本准则的规定,企业按持有目的可将金融工具分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权益工具三部分。
其中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在上述金融工具中的具体应用,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金融负债,其初始确认价值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除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其他金融负债外,其后续确认的价值,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有权益工具在符合条件时,初始与后续的确认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见,公允价值在本准则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和具体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的影响及要求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本准则中的引入,对我国各类企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已上市和拟上市的银行更是如此。现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如下: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能全面揭示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本准则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其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价格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将随着市场的起伏波动而大大增强。因而有利于及时、充分地揭示企业的潜在风险,并迫使企业完善内部资本监管体系,强化内部风险防范。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财务会计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要具备两种主要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而言,公允价值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因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决策。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有助于外部监督的形成。公允价值计量,使商业银行等企业资产和负债价值的确认基础趋于一致。其结果具有可比性,并使信息透明度增强,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相关利益人可据此对公司作出合理预期和判断,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并强化对公司的外部监督。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企业提供的信息可靠性相对较弱。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而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则更多地反映过去,而非将来,相关性要差一些。但是,历史成本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足之处,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通常只有在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在我国现阶段相关市场尤其是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和充分的客观情况下,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高成本,公允价值的确认难免会出现“显失公允”的现象。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极有可能成为少数企业借机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更加复杂化。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言,其实质是对预计损益的会计确认,而当交易最终完成时,实现的损益才在报表中予以列示。而税法则规定不允许确认任何预计、不确定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就会造成会计准则与税法认定方面的差异,进而造成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更加复杂化。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
由于上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并减少由于人为操纵利润而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几率。因此,本准则对企业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其具体要求可归纳如下: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本准则要求企业对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对现有规章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识别、度量、控制水平和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从源头上遏制各类企业风险。
2、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模型
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模型,对各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获取途径、取得方式等内容进行规范;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公允价值的获取及资料的积累;随时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价值计量模型,以满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要求。
3、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由于本准则基本吸收了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大部分内容,涵盖了各类企业、各类业务,其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本准则及相关知识的更新与培训,使其理解和掌握本准则的要求,领会本准则的内容、要素和精髓,不断提高其会计执业及职业判定能力,以满足本准则对会计人员业务处理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于长春,黄国成.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