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音乐教育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儿童早期;家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07-01

很多幼儿教育专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童年的早期可以是一个加强儿童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我国对0-6岁儿童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们对音乐早教的认识不够明晰、科学,从而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歪曲了音乐早教的目的。

早期教育是一项具有远瞻性、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因此,家长们在决定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时,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就目前来看,家长们对孩子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早教给不出一个科学的解答。有些家长看见别家的孩子从小学习音乐,为了跟上潮流,相互攀比,也就把自己的小孩送去学习音乐,完全没有考虑教育是为了什么,这种毫无目标的做法,对儿童的成长并没起到多大的帮助。有些家长让孩子进行音乐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把音乐当做开发孩子智力的工具,完全没有注重音乐的本体价值。还有些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像郎朗、李云迪之类的音乐家,便让孩子从小学习音乐,让孩子把音乐当做唯一的兴趣,长大后成为专业的音乐家,或者把音乐当做以后挣钱的工具,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们在音乐上取得成功。但是,它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扼杀孩子学习音乐的原始兴趣。

2、不科学的教育方法。

由于有些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觉得学习音乐就是要多实践,便一味让孩子进行动作技术的训练。比如说每天规定练钢琴几个小时、练声几个小时等等,如此地重复机械动作,会使孩子成为只会技能的机器,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智力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家长可能不顾孩子的主观意愿,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乐器等,也会产生反效果。

3、一味追求教育结果,忽略了儿童的感受。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能弹首曲子、唱首歌、跳个舞等就是掌握了学习音乐的要领,并以此来作为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标准,如果孩子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家长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假如还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则更相信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了。家长们一味追求教育结果、把结果看作一切的做法,完全会忽视儿童的学习过程,殊不知,儿童可能只是学到了音乐的“形”,根本没有领悟到音乐的“神”。不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感,感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悲哀的。

这些认识的误区只会对儿童的音乐早教起反作用力。要想让孩子获得好的音乐素养,真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们必须转变这些错误的理念。具体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音乐早教的目的。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是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开发潜能,让孩子从音乐中体验到真、善、美,进而培养他们高尚健康的情趣。因此,家长们就应该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有个科学理性的认识。

首先,音乐早教应该以审美为目的,教给儿童感受和表现美的方法、手段与途径,让儿童透过音乐的本质来体会音乐的美,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授儿童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层面。

其次,音乐早教应以激发儿童兴趣与潜能为目的,培养儿童参与歌唱、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兴趣与热情,使儿童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能力,展现自己的音乐潜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音乐早教应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为目的,在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们应言传身授地传递给儿童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儿童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2、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早在1981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莎蒙德·舒特—戴森和克莱夫·加布里埃尔就将儿童早期音乐能力发展的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反应、表现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各年龄阶段的特征来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

例如,可以在教孩子认识音符的时候,把音符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小动物或者其他的事物,让孩子能够充分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认知;可以在播放歌曲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身体;可以把一首歌曲设计成一个小游戏,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同时,家长们应将音乐巧妙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捕捉音乐,发展思维,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如:爬楼梯的时候,让孩子唱着歌数着节拍爬;闲暇时,家长陪孩子一起玩玩简单而又有趣的音乐游戏或节奏游戏;进餐或临睡前,一起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节日聚会时或者郊外游时,可以搞一场简易的家庭音乐秀等。还可以利用家庭中一些筷子、玻璃杯、碗、盆、易拉罐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在敲敲打打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应给予儿童适当的赞美与批评。例如当孩子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歌唱、弹奏或者表演时,或者孩子刚学习了新的乐曲急于在家长面前表现时,家长们应马上进行回应,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能促使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但是,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表扬,那么孩子很容易滋生骄傲的情绪,因此适当的指点与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批评的目的是让他们改掉缺点,但是,家长们必须掌握个度,不能伤害到儿童的自尊心。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在《幼儿教育与成才》一书中提到,“如果一味地被训斥,不要说孩子,即使是大人也会失去自信的。因此,为了千方百计的保护自己,孩子便产生了反抗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会迅速发展成长的。”所以,如果家长常常一出口就伤了儿童的心,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有危害的,可以用说理的方式提出,让孩子在轻松舒展的心境下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

3、尊重儿童意愿,重视学习过程而并非结果。

每个人都是社会独立的个体,儿童也不例外。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儿童太小,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什么是不喜欢的音乐。其实,儿童对音乐的喜爱是通过其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的。当儿童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时,他会面露喜色,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乐曲,他可能会毫无反应。家长们应该观察到孩子的细微变化,给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乐曲。还有,在给孩子挑选音乐的过程中,或者让孩子在学习某种音乐技能的选择上,家长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把儿童当做具有思想的独立性的个体来看,而不应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在儿童学习音乐时,家长们应摒弃掉那些功利性的观念,不要把音乐当做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应该关注儿童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所谓的学习结果。儿童通过学习音乐所获得的健康向上的心态、高尚的品质、对音乐的创造性表现、对音乐的审美内涵的理解,才是最为重要的。把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长期得到保持,使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教育,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并通过音乐学习体会到自然美、艺术美,达到增加基本素养、完善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一、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无论从社会到学校、家庭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环境下对0-3岁的婴幼儿实施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婴幼儿音乐欣赏模式单一

随着家长对音乐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运用音乐媒体播放器(音乐光碟等)、VCD让孩子欣赏音乐,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对于欣赏音乐的内容方面还比较单一,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欣赏音乐以儿歌为主,有少部分家长除了儿歌还会给孩子欣赏古典音乐。市面上适合孩子欣赏的CD、VCD也都是以古典音乐、儿歌为主,家长在购买CD、VCD时往往选择宣传力度大的古典音乐和儿歌,很少有家长给孩子欣赏器乐、舞蹈等其他类型的音乐。实际上音乐的类型有很多,古典音乐、儿歌、流行音乐、器乐、舞蹈等等,除了这些让孩子倾听万物的声音,听妈妈唱的歌,让孩子广泛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丰富欣赏的种类,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认知。

(二)亲子间的音乐互动模式单一

有调查称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的音乐活动主要是听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这表明家庭音乐教育互动模式的单一性。良好的互动模式需要家长自身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如果家长懂得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并拥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引导婴幼儿更好的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并让婴幼儿进行模仿,在孩子学习音乐树立良好的榜样的同时,也会激发孩子进行音乐活动的强烈兴趣。但是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动作不协调,从而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孩子的音乐活动,只是借助音乐播放媒体让孩子自己听音乐、自己唱歌,或是在旁边看着,不能够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舞蹈律动,甚至对孩子的音乐游戏表现出漠视,这样的互动模式使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自然不高。

(三)婴幼儿乐器使用模式单一

家长对婴幼儿学习乐器的认识一般局限于让孩子学习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这种传统的、需要练习的、带有技能性的乐器,他们认为三岁前的孩子还太小,还没有能力学习这些技能性乐器。因此,对于乐器来说,家长很少让孩子接触。当然也有少部分家长会给孩子买来一些小鼓、八音琴等小乐器,让孩子自己敲着玩,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上来很新鲜,敲敲打打的,但是敲两下后新鲜劲没了也就不玩了,这种小乐器便成了玩具箱里的摆设,没有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家长看见孩子对小鼓、八音琴这样的小乐器不感兴趣,也就不再买其他的小乐器了。

(四)婴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单一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他们认为的音乐仅仅是听、唱、跳、奏,并没有联想到音乐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就仅仅是音乐教育,并没有联想到音乐教育还能延伸到其他艺术教育、生活教育、性格教育里。很多家长为了让小小的孩子学乐器、舞蹈,常常用各种方法逼迫孩子进行枯燥练习,孩子常常在打骂声中流着眼泪学习音乐,这让孩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对音乐产生了反感。其实,孩子喜欢新鲜的、好玩的、没见过的形式和事物,把听到的音乐画下来、把演奏的小乐器用橡皮泥捏出来、把听到的儿歌和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孩子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学习和体验音乐,会使孩子有不一样、更有趣的感受。

(五)家庭音乐教育环境模式单一

对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大多局限于家庭环境,家长给孩子播放音乐、听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甚至买来一些乐器让孩子自己敲敲打打,这些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和孩子进行的。对于0-3岁的婴幼儿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日常音乐活动只能在家里进行,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对音乐的认知,更不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为了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可以把家庭音乐教育延伸到外面,比如带孩子听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展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编排音乐剧、器乐合奏等等。

二、0-3岁婴幼儿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全方位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过程,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刺激听觉,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感受力。在家庭环境下借助多种播放媒体,比如CD、VCD、Flash、电视、电脑、音响等等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婴幼儿音乐欣赏的兴趣,调动音乐欣赏的积极性。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扩大音乐欣赏的视野,让婴幼儿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提高音乐听觉的敏锐力和音乐的辨别力。

1、倾听万物之音

良好的听觉是孩子将来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前提,妈妈可以利用一切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声音让孩子倾听、体验。比如自然界中动物的叫声、天空中打雷的声音、下雨的哗哗声、刮风的呼呼声,风吹树叶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嘀嘀声、小贩的吆喝声、高楼里建筑工人敲敲打打的声音、邻居家敲门的声音、人们走路的声音、厨房里炒菜的声音、倒水的声音、大人打呼噜的声音、刷牙的声音、电脑打字的声音等等。这些万物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有着自身的节奏,这些有规律或是无规律的节奏能够刺激婴儿听觉的发展,使婴儿的听觉变得敏锐,为学习和体验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听妈妈唱歌

全世界的母亲都会给孩子哼唱摇篮曲和儿歌、同孩子说话,并以此来表达爱意和温暖,这些简单的行为会给婴幼儿带来安全和被保护的感觉。当妈妈哼唱着轻轻拍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随着妈妈哼唱的节奏挥舞着小手臂、踢动小腿;当妈妈对着孩子说话并发出各种声音时,孩子就会发出相似的声音以回应妈妈。母亲唱歌时高低起伏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孩子接受早期语言的一种自然方式,有利于早期语言的发展。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人类学教授罗伯特·加菲亚斯博士研究中发现,音乐和语言功能属于大脑的同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婴儿阶段开始形成,并随着孩子听到周围人类的嗓音而进一步发展。

母亲哼唱的歌曲可以是优美的、抒情的,比如《摇篮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小夜曲》、《小白船》等;也可以是欢快的、活泼的,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毛驴》、《蜗牛与黄鹂鸟》等。哼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受任何外在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间可以唱不同的歌曲,比如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唱《摇篮曲》,洗手的时候唱《洗洗小手》,洗澡的时候唱《洗澡歌》、穿衣的时候唱《穿衣歌》等等。

3、欣赏儿歌

儿歌是婴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吃饭、穿衣到睡觉、玩耍、与小朋友交往,几乎每个生活细节都有儿歌的影子。儿歌中童谣,也有诗歌,曲调简单,接近语言的音调,节奏欢快。儿歌可以用音乐播放媒体(CD、VCD等)播放给孩子听,或是用Flash播放给孩子观看,也可以由家长唱给孩子听,欣赏的形式多种多样,家长根据家庭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播放形式。

4、欣赏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永恒的“流行”,具有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研究发现多听古典音乐不仅刺激婴幼儿的听觉,培养音乐感,更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欣赏古典音乐还能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在为婴幼儿播放古典音乐时,尽量以管弦乐队演奏的明快、活泼、娱乐性强的,且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主。

5、欣赏流行音乐

婴幼儿除了欣赏古典音乐以外,还可以欣赏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风格的种类很多,有节奏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蓝调、索尔、乡村音乐、拉丁音乐、说唱乐、嘻哈乐、校园歌曲、民谣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喜好选择歌曲风格,当然,也可以让孩子欣赏多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根据语言的种类,也可以选择中文歌曲、英语歌曲、韩语歌曲以及日语歌曲等。在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一关键期(1-3岁),欣赏不同语言的歌曲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育,能够培养幼儿对各种语言的语感,为将来外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种形式丰富亲子间的音乐互动

良好的音乐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婴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孩子最喜欢家长陪着他们一起玩,家长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玩乐器打节奏,在孩子看来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孩子在这样良好的音乐互动中不仅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还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因此,亲子间的音乐互动是孩子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最重要的活动。音乐互动形式有很多,通过体态律动、节奏训练、歌唱游戏的形式可以培养婴幼儿对身体的控制力以及对音乐的旋律感和节奏感。

1、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一项重要特色就是体态律动,通过原地活动和空间活动,使孩子在自由、放松的音乐情景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由于婴幼儿身体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具有阶段性,0-6个月婴儿的肌肉还不具备进行体态律动的能力,可以等到婴儿六七个月能够坐稳了以后,由家长帮助做被动的律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婴儿感受音乐与肢体运动的关系。一岁以后的幼儿有了初步的模仿动作的能力,家长可以随音乐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律动,比如举手、拍手、踏步、转圈等。一岁半以后,幼儿有了初步的创造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跟着音乐的感觉做简单的动作。弹跃活动、游走活动、摇摆活动、原地活动都是适合三岁以前的幼儿做的体态律动。

(1)弹跃活动

弹跃是婴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通过弹跃活动,家长可以让婴幼儿的全身体验到一种稳定的节拍感。当婴幼儿坐在家长的双腿上,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弹跃做动作,他们的全身都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可以强化内耳感应身体的位置、动作与速度的功能。

(2)游走活动

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来说,特别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走法。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停”、“起步走”,一旦他们开始走起来,他们小小的身体就会止不住地跑起来,根本无法停下来。他们喜欢慢慢地学会控制身体,找到想停的时候就停的感觉。

游走动作培养身体平衡力、身体控制力和对空间的适应力。这种适应空间的方向感,取决于有意识地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对空间与自己身体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一旦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和他们移动的方式时,他们就会努力学习掌握前进与后退、爬上和爬下以及转弯的动作,最后当上下部肢体可以开始有规律地来换动作时,身体的侧边机能就跟着逐步发展起来了。

(3)摇摆活动

摆动身体会刺激内耳的前庭平衡系统,当人的头与身体在动的时候,内耳前庭系统的液体会刺激感官的毛细胞,而这些毛细胞会将人在空间的身体姿势与所做的动作记录下来。摇摆是将正在动的身体、正在听的耳朵、与正在思考的头脑连接起来的活动。

与父母的身体做亲密地身体的接触,且不停地进行节奏性的摆动,不但可以抚慰婴幼儿的情绪,同时他们感受到的父母稳健的臂膀与背部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父母的呼吸与唱歌时发出的共鸣,也能够增加婴幼儿的乐趣,他们不但感觉得到,同时也听得到父母发出的温柔的哼唱声。

(4)原地活动

原地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探索上身可以做的动作,以及自己所处的空间和在这个空间里用不同的方式自由安全地进行的活动。他们会将注意力放在身体做动作的那一部分,去感受动作以及动作所带来的感觉。幼儿本能地会先以头和身体的上半部为起点,再一步步移到下半身最低的部位来发展和控制身体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身体的游戏活动与能让身体各部位动作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通过原地不动或坐、或站、或躺、或蹲的姿势探索整个身体的相对的动作,如快与慢、高与低等,以后还可能延伸发展成为对音乐观念的理解。

2、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节奏与语言、音乐、身体动作相结合,能够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和语言发育特点,可以在婴幼儿“咿呀学语”阶段将节奏与音乐相结合;在婴幼儿能够发出简单的字词阶段将节奏与词语相结合;在婴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身体简单的模仿并创造身体动作的阶段,将节奏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身体打击乐的声音来源十分丰富,并不只有传统的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四种,身体任何部位发出的声音都可以视作身体打击乐。幼儿两岁以后,可以将节奏与语言、音乐、身体动作四者结合做节奏游戏。

3、歌唱游戏

歌唱是用来表达音乐感情的工具,可以说作为学习、发展和形成音乐的第一件乐器就是人声。在歌唱游戏里,婴幼儿可以直接体会到节奏、旋律和音乐,当他们随着伴奏经过多次配合动作重复唱同一首歌曲,对于婴幼儿的听觉、肌肉与运动记忆的成长很有帮助。根据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阶段性,一岁到两岁的幼儿能够发出一些仿声词和简单词或字,家长来唱歌曲的大部分歌词,幼儿接唱个别词或字;两岁到三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说简单句,甚至有些幼儿能说复杂句,此时,幼儿以半句或一句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三)扩大乐器使用的范围

婴幼儿喜欢玩奏简单的乐器,喜欢把这些乐器弄出各种声音,喜欢触摸、摆弄和操作任何能碰触得到的每一件东西,他们想要去探索和了解所有东西的特质。所以必须给予婴幼儿这个机会,让他们可以抱着、拿着或实验、制作各种适合自己的乐器。他们将会发现玩乐器的新方法,并且也会即兴“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

1、打击乐器的玩奏

奥尔夫创造了许多简易的乐器特别适合婴幼儿,这些乐器与传统的乐器不同,传统的乐器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演奏出乐曲,而奥尔夫创造的乐器不需要经过机械而枯燥的技术练习,就可以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包括管乐、弦乐等)中音色最独特且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的设计使音色充满幻想,会诱发婴幼儿的即兴创作欲望。运用这些乐器可以单独一个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合奏,每一个演奏者都不用乐谱,全是即兴演奏。

奥尔夫乐器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系列的打击乐器,包括皮革类的手鼓、铃鼓、小军鼓等,木质类的单响筒、双响筒、木鱼、响板等,金属类的三角铁、碰铃等,散响类的串铃、手摇铃等,另外还有沙锤、沙蛋等;第二类是有音高的乐器即音条乐器,包括钟琴、钢片琴、木琴、音块等。以上的这些乐器都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它们使用起来简单易懂,在外观上也能引起婴幼儿的兴趣。当婴幼儿自己玩乐器的时候,他们可以尝试何时玩、如何玩、声音要多大和多长等等,以此来检查音调的高低、音质、强度、节奏和旋律,并且逐渐练习节奏和编造自己的音乐游戏。家长与婴幼儿尽可能都拿乐器,如果两手可以各拿一个沙锤或各拿一个手摇铃就更好,由于婴幼儿的侧身运动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让他们尝试灵活运用双手,对将来学习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趁着婴幼儿身体是用左手或是右手的侧边习惯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大约在五岁左右建立),发展两边的肌肉运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音块是最合适婴幼儿使用的一种游戏式乐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使用它来创造美妙的音乐。在使用音块时,先让孩子自己敲击,找出一个唱歌的速度,如果让幼儿自己敲出的速度,通常他们能够维持稳定的节拍,将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便会发展出适应外界速度的能力。

2、制作简单的乐器

婴幼儿的音感极其敏锐,所有优美的声音和音乐都可以训练他们的听觉能力,所以尽可能让孩子玩一些利用自然材质制作的音质优美的乐器。这些乐器应该是简单易玩的,大小应适合他们的手去掌握;同时还必须确定乐器本身的安全性,这样婴幼儿在玩的时候,家长就无需时时刻刻盯着;另外检查所有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譬如尖锐的棱角、有可能会被吞食的松弛零件和有毒性的颜料等。利用生活中能敲击出声的物体,如碗、筷子、杯子、塑料瓶等等,让婴幼儿通过敲击认识各种物体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家长引导婴幼儿怎样让这些物体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四)把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家庭环境下将音乐与生活习惯、性格教育相结合,在对婴幼儿进行音乐体验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对其心理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由音乐延伸到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与绘画、手工相结合,能够发展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阔幼儿的思维,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1、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绘画是幼儿通过纸、笔等绘画工具,运用色彩、形体、线条等艺术语言及构图、设色和造型等艺术手段,将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改造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以培养幼儿创造审美的能力。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把听到的无形的音乐变成视觉上有形的绘画作品,能够展开婴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音乐与手工相结合

婴幼儿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幼儿手工制作的方式,不仅能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供机会,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掘智力潜能、激发创造力,活跃思维,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幼儿手工有纸类游戏,包括撕纸、揉纸、折纸、剪纸何简单的贴纸;还有泥类游戏,包括面团,橡皮泥等。将音乐与手工相结合,即听觉与视觉、手部精细动作的结合。当婴幼儿听到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橡皮泥捏成自己现实的手工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兴奋与成就感,这不仅开发了婴幼儿的智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音乐与幼儿生活习惯相结合

每个家长都会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有过种种苦恼:宝宝不爱吃饭,黏妈妈、总要大人抱着,不爱洗头或洗澡,买东西时不是要这就是要那,玩具总是扔的满地都是,很晚了还精神头儿十足、就是不睡觉……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多习惯不仅是孩子“当下”的习惯,更会带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当中,比如独立性、条理性、自我控制能力等等。把音乐教育与幼儿生活习惯想结合,借助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

(五)走出家庭环境丰富音乐体验

对婴幼儿实施音乐教育除了在家庭环境下进行,也可以由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去外面体验音乐,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欣赏一场音乐剧,有条件的话去乐器博物馆或乐器工厂、琴行等参观各种各样的乐器及其制作过程,以此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对乐器的认知。甚至也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编排简单的音乐剧或是乐器合奏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音乐见识,更能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自信、增进社会交往能力。

1、欣赏音乐会

两岁以后就可以带孩子现场聆听音乐会,观看音乐剧、舞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更重要的可以从视觉、听觉中全方位的体验音乐氛围,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历。观看一场音乐剧比从音乐播放媒体里纯听到的音乐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体验的更彻底,记忆的更深刻。

不管带幼儿观看芭蕾舞、歌剧、交响乐或是音乐剧,可以先在图书馆或音响店里,找到一张含有要观看演出的音乐唱片。在音乐会之前,提前两周在早晨起床后、晚上入睡前为幼儿播放,有能力的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出乐曲中有趣的部分、活泼的部分、缓慢的部分以及其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并找出几件节奏感强的小乐器,让幼儿随音乐打节拍或舞动身体。然后找一些作曲家、作曲阶段的资料给孩子讲解,可以讲一讲作曲家一生中的趣事,以及同一作曲阶段的其他作曲家和作品。当然,为音乐会做准备还应该熟悉管弦乐队的乐器,带孩子到琴行实地观察、触摸乐器或欣赏本杰明·布里顿的唱片《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能够帮助孩子更加熟悉每种乐器的独特声音,然后从网络上了解乐团中每位成员所处的位置,哪里是大提琴演奏员所在的位置,哪里是小提琴、长笛、双簧管等演奏员所在的位置。

如果带幼儿去观看有故事情节的歌剧、音乐剧或芭蕾舞演出,可以从图书馆将有关故事读给孩子,并解释其情节、人物和背景。准备的越充分、信息越详细,效果越好,因为幼儿喜欢能够理解并跟上情节的演出节目。在音乐会之前,让幼儿学会音乐会礼仪和鼓掌的时间很重要,这意味着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以便尊重其他听众,玛格丽特·基思的《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鼓掌》可以读给幼儿听。

当然选择音乐会要以孩子的生活相关的主题,这样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物狂欢节》、以季节为主题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以音乐故事为主题的《彼得与狼》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睡美人》,音乐剧《音乐之声》、《猫》等等都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

2、参观乐器博物馆

参观乐器博物馆是了解乐器的好途径之一,中国国内的乐器博物馆并不多,上海的东方乐器博物馆是我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乐器博物馆。它共有中国古代乐器、中国现代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和外国民族乐器四个展区及一个多媒体展示厅,目前馆藏乐器约500多件(套)。另外还有国内展品最为丰富、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展品有四大系列,一百余品种,三百多件实物。从河姆渡的骨哨到火烧沟遗址的鱼形陶埙;从随县擂鼓墩的编钟到明清的古琴真品,乐器的发展进程均得到了充分展示。

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下乐器工厂,现在大大小小的乐器工厂特别多,有专业生产钢琴的,有专业生产提琴的,还有专业生产民族乐器的。通过参观乐器工厂的车间,观看乐器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乐器的制作方法和发声原理。在一些大的乐器工厂中,都有自己的乐器展厅,在这些展厅中不仅陈列着工厂自己生产的乐器,还有他们自己收藏的其他乐器,参观这样的地方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观琴行也是了解乐器一个不错的选择,琴行就是乐器的一个小型展厅,里面从民族乐器到西洋乐器应有尽有,稍大的琴行里的导购员还可以为家长和孩子介绍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声原理,这对于孩子音乐知识的扩展有很大的帮助。

3、与其他小朋友编排儿童音乐剧

音乐剧是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主要以音乐讲述故事,融入各类舞蹈和舞台效果,追求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而儿童音乐剧则是以音乐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综合,在无意识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幼儿在通过歌唱、舞蹈、对白中运用自己的嗓音、表情、肢体动作等表演才能向人们展示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及结尾,这种表现方式可以从思维到身体——展现幼儿的各种才能,从而达到对幼儿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通过音乐剧的表演能使幼儿学会恰当的表现自己,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丰富情感体验。

家长可以邀请朋友的孩子或是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编排简单的小型音乐剧,用家庭中的日常用品做道具,家长的衣服可做稍微的改动做音乐剧的头饰或服装,利用家庭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可以激发幼儿创造能力。在编排一场音乐剧以后,可以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中让孩子进行音乐剧表演,组织亲朋好友观看,更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孩子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霍力岩 李敏谊等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年版.

3. [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吴继华 刘志刚译.音乐让孩子更聪明[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4.[加]乔克希著.许洪帅译.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5.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杨立梅 蔡觉民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7.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尹爱青 曹理 谬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黄瑾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杨立梅编著.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许卓娅主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王全仁、李嘉评著.家庭音乐游戏—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本人针对我省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慧的的开发,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快乐的成长。首先,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规划决定。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再次,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最后,家长要削减功利性思想,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音乐。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设施对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前儿童教育条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有利于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二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积极争取一切力量,才能够保证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

3、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3]。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要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关心并爱护每一位孩子,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前儿童音乐教师要掌握好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要加强教师组织队伍的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丰富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

4、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理念,以丰富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掌握好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最后,要创建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之,加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培养全面创造人才目标的,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虽然河北省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音乐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4

一、郑州市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在回收的274份问卷中,61.5%的被调查者为男性,38.5%为女性;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68%);从户籍上来说,63.9%为农业户口,36.1%为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在郑州居住的时间以3年以上最多(38.7%),依次是1年以下(21.9%)、1~2年(20.8%)、2~3年(18.6%)。受访者平均拥有1.5个孩子,其中,59.3%的受访者拥有1个孩子,34.4%的受访者拥有2个孩子,5.7%的受访者拥有3个孩子,0.5%的受访者拥有4个孩子。对于子女是否和自己在一起生活,63.5%的受访者表示子女和自己一起生活,36.5%的受访者表示子女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其中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子女和自己一起生活的比重越高,如在郑州居住3年以上的104名受访者中,有74名表示子女和自己一起生活,占71.2%,而来郑州居住半年以下的受访者中这个比例只有41.7%。

(二)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与感知1.流动人口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41.2%的受访者认为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仅有32.1%的受访者认为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一样重要,20.4%的受访者认为音乐学习“可有可无”;在对“您是否认同音乐艺术学习能够促进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思维能力”的回答中,有49.9%的受访者表示“认同”,50.1%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在对“您是否认同音乐艺术学习能够促进提高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回答中,仅有27.7%的受访者表示“认同”。2.流动人口对子女音乐学习和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43.8%的受访者表示对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培养“没期望、顺其自然”,22.6%的受访者希望音乐能够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17.5%的受访者希望音乐能够使孩子“成名成家”,还有16.1%的受访者表示对孩子进行音乐学习和培养的目标是“升学”。从上述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对音乐学习在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认识不够。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取决于流动人口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有关。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家长、学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对升学影响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习中,而把音乐课仅作为一种“副业”,学校对音乐教学投入的力量有限,教学设备等硬件不足,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也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分数制”限制了流动人口子女音乐素质的提高。

(三)教育环境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环境主要从家庭是否经常播放音乐、播放音乐的类型、播放音乐的次数、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音乐学习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衡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3%的受访者表示在家里偶尔听音乐,36.1%的受访者表示在家里经常听音乐,6.6%的受访者表示在家里从不听音乐,仅有4.0%的受访者表示在家里每天都听音乐。受访者对于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及对孩子音乐学习的影响普遍认识不够。仅有40.2%的受访者认为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音乐学习教育“很重要”“重要”,有59.8%的受访者认为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音乐学习教育“可有可无“”不重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教育环境上来说,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的环境较差,接触适合自己年龄阶段音乐的机会较少,这一方面与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

(四)教育形式流动人口子女对音乐的爱好和接受度较高,55.9%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很喜欢”“喜欢”音乐,29.1%表示喜欢程度“一般”,仅有5.1%表示“不喜欢”。这说明音乐可以使人愉悦,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即使可能不太理解音乐,没有受过音乐教育,但是在他们心中也会感觉到音乐表达的某种情感,听音乐会使他们开心、快乐。对于家庭亲子音乐学习的活动形式,30.7%的受访者表示“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1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教孩子唱歌”,10.6%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家庭卡拉0K”,值得注意的是,还有47.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开展过家庭亲子音乐学习。流动人口对于子女参加社会音乐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3.7%的受访者为孩子报培训班或兴趣班参加音乐学习,其余76.3%的受访者没有为孩子报培训班或兴趣班参加音乐学习。在为孩子报培训班或兴趣班参加音乐学习的受访者中,仅有7.7%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陪同孩子一起参加社会音乐培训学习,有40.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参加社会音乐培训学习。对于参加培训项目以器乐为主的占到了43.5%,其他依次是舞蹈(21.7%)、唱歌(20.3%)、综合素质训练(14.5%)。对于累计接受社会音乐培训的时间,40.0%的受访者表示在“1~2年”,32.3%的受访者表示在“2年及以上”,21.5%的受访者表示在“1年以下”。对于每周接受音乐培训的时间以1小时居多,占到了63.1%,每周2小时以上的仅为21.5%。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音乐教育的培训形式来看,虽然流动人口子女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较高,但开展家庭亲子音乐学习较少,参加社会音乐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两者共同影响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学习的机会。

(五)教育影响因素对于家庭负担孩子参加音乐学习费用的承受能力,23.4%的受访者表示“有困难”,22.6%的受访者表示“刚好可以”,仅有16.1%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可以负担”,另外,有38.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上述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方面,62.4%的受访者表示取决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配合,21.2%的受访者表示是学校音乐教育,9.5%的受访者表示是社会音乐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但是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受生活条件和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认为对孩子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是家庭音乐教育的仅占6.9%。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能力”(40.5%),其次是“家庭环境”(24.8%)“、学校课业负担”(18.2%)。上述分析表明,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家庭经济能力、家庭环境和学校课业负担。因此,要提高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必须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使其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通过对流动人口子女音乐教育状况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与感知上来看,受自身受教育程度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流动人口对音乐学习在促进孩子其他学科学习、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认识不够。2.从教育环境上来看,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环境较差,接触适合自己年龄阶段音乐的机会较少。3.从音乐教育的培训形式来看,虽然流动人口子女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较高,但以自学为主,家庭开展亲子音乐学习较少,参加社会音乐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4.家庭经济能力、家庭环境和学校课业负担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5

(一)家庭方面1.通过笔者与学校附近几位家长的谈话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对“在学校上不上音乐课”这一问题大多数家长是报着“无所谓或者是没必要的态度,认为孩子能不能有个好前途,全靠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能学好语文、数学就能上初中,然后再通过考学来完成家庭致富路”;这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其他科目如音乐等便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显然阻碍了孩子专门学习音乐、也阻碍了一样教育的发展。2.大部分家庭经济不景气,无力承担比较奢侈的音乐消费(如购买乐器、聘请专门的音乐指导老师),其它乐器暂且抛下不说,就钢琴这门课程,在初学钢琴期间的一节课的市场价已在50元人民币以上,对农村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导致学习程度和学习效率在将来深度、发展上的不统一,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陷入一种恶性循环。3.学校里孩子们的父母亲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不高,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就极少留在家里的父母亲他们大部门的时间都在田、地间干活,这严重制约了他们思想中的教育观,这也就形成了农村特有的思想风俗,无形中就导致了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社会环境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流行歌曲在村里也流行起来,该类歌曲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部分歌曲歌词粗俗不雅,但就是因为歌词易记、歌曲旋律简单、容易上口被大众所广泛传唱。特别是村里外出务工,春节回家之后最为典型,而小学里的孩子们心智还不成熟、思想还不稳定,考虑到流行歌曲对孩子思想的影响,所以不宜学唱流行歌曲;而比较传统的歌曲只能在少数文化素养较好的家庭中流传,无法影响和动摇周围的人群,使得音乐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二、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对策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孩子们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音乐教育通过认识歌曲、教唱歌曲、理解歌曲背景,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欣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音乐细胞,不断指引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立足于服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点,对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尽快实施和落实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做到观念与体制变革的辩证统一,万万不能把力量微薄和金钱当是无法落实的理由;同时还得改变传统的教唱模式教学,除表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外,应适当向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加强音乐课硬件建设学校的教学设备单一,农村小学当前可能因为认识不够,也可能因为经济情况限制,致使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硬件设备稀缺,成为当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如此想来,一节音乐课是否成功显而易见,学生觉得课程单一,难以使学生感到好奇,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得音乐课程的作用大大降低。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应适度考虑加大对音乐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争取丰富教学设备,这对音乐课程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备,纵使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使出全身本领,也很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充实音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还有学校领导应该改变观念,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课程的发展,考虑对音乐老师多关心和了解,不要有今年把老师招进来,明年就调职,只把这个学校当作一个跳板的现象发生。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的教学课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要求所有的音乐课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参与音乐,这样在实践中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感受。老师在组织教学时,最好把音乐课设计为一个让学生让能够主动参与进来音乐活动,这就包括了很多,比如: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等。在音乐活动的同时把有关的课堂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音乐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很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所以,老师应该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与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丰富校园、课外文化生活在保证智育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相关领导应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建立课外音乐兴趣小组并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音乐和活动,比如在农村学校开展一些文艺晚会、艺术节、音乐文化讲座等音乐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校园音乐活动的氛围。

(五)城乡帮扶各部门领导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希望可以让农村小学与部分城镇小学建立帮扶关系,让诚镇小学的老师能够每一个星期或者每一个月到农村小学教学一次,又或者让学生来到城镇小学每一个月听课一次,这样就能减小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这样就能给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不受家庭经济的制约也能接受音乐教育。

(六)加强宣传、引起重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培养学生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和团结意识,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希望各级教育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学校领导能够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各级领导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走村串户,争取做到每个家庭都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宣传的同时,适当的做一些文艺方面的汇演,提高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介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七)传统音乐结合流行音乐现今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流行音乐在农村广为流传起来,而传统音乐却无人问津,在现今流行音乐风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应该积极起来,把流行音乐与部分传统音乐结合起来教授,教会学生唱健康的流行音乐,在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音乐,争取让传统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让音乐教育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总结

家庭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儿童;早音乐教育;实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5-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因此儿童早期教育就越来越重要。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快乐源泉,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社会应该给予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更多的重视。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不但可以给儿童带来快乐、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挖掘具有很大的意义。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声音表达各种情感、呈现画面。在进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儿童想象力的激发,引导儿童走进音乐世界,切身感受音乐的美妙,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合理想象。同时,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听力和记忆力。儿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会对音乐的节奏、音色等产生感觉,进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在不断重复某段舞蹈或者重复演唱某首歌曲的过程中,儿童就会渐渐记住,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其次,音乐教育能够平衡儿童情感,增加儿童的自信心。聆听音乐可以影响儿童的情绪,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儿童安静下来,欢快的音乐可以让儿童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当儿童的情绪低落时,音乐可以改善他们的心情,平复心境。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时往往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他们与小伙伴面对面交流,这样有利于促进儿童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营造愉快的气氛,进而儿童的音乐感受更加深刻。在与小伙伴、老师的交流与表演过程中,儿童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加强,表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在音乐游戏中,儿童还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进而培养儿童对集体的情感,游戏规则又能让儿童产生纪律观念,培养纪律性。

二、 儿童早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部分家长由于观念的局限,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对于音乐教育大多是只重视技能,而忽视感觉。他们认为只有学习乐器、唱歌和跳舞才算是进行了音乐教育,而大部分家长并没有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加之家长自身的音乐素质不高,不能辅导孩子学习音乐,因此,我国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很缺失。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一门音乐技能,强求孩子参加社会机构的音乐补习班,一心想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完全忽视孩子的音乐天赋和音乐能力。同时也忽略了音乐带给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意义,单纯追求技能的培养,忽略音乐本身的魅力。这样同样不利于孩子的音乐教育。除此,有些家长盲目投资,为了孩子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他们给孩子报各种音乐补习班,求多不求精,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消极的结果。孩子会因为压力大,没兴趣,知识繁多等原因厌倦学习,消极练习,最终半途而废。

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设施都不完整,音乐老师的素质也不高,学校对于音乐教育也不能给予足够重视。这样,学校的音乐教育往往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三、 儿童早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

首先,抓好舆论建设,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儿童,树立榜样观念。例如我国钢琴演奏家:朗朗、李云迪,给儿童讲述这两位在钢琴方面的成就与努力,让儿童产生崇敬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

其次,学校和社区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参加专题学习,相互交流教育心得。在学习中,使家长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自身音乐素质,鼓励家长正确认识音乐教育,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家长对社会相关机构的辨别能力,正确选择优秀的教育机构,努力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给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最后,学校要提高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给予足够重视,增加音乐设施,提高音乐老师的专业素质。老师在给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音乐游戏是最佳的音乐教育方法。老师鼓励全体同学一起参与,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在聆听乐器伴奏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打节奏、伴着音乐舞蹈,提高学生的乐感。在播放歌曲时,要让学生一起大声唱歌,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快乐的气氛下进行音乐教学,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享受音乐。

四、 儿童早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综合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教育改革的方向,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让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发掘儿童音乐天赋,给予后天支持,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展示空间。

结语

综上,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音乐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听力与记忆力,平衡儿童情感,增强自信心。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郭溢洋.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手段的拓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1.

[2]唐海玲.让儿童生活音乐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张晨曦.哈尔滨市区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