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述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含义和开展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含义
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即成为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指使用网络对精品课程进行教学、建设与管理,集中体现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应用和维护管理等,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的需要
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扩展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范围,将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展示并加以推广共享,从而带动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使更多的学生受益。通过网络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和开放程度,成为达成这一目的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2.课程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优质的教学效果是精品课程之“精”的最终体现和落脚点。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为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以网络为平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多样,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得以增强,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师生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学生可更加自主地安排课程学习,教师可适时公布课程通知,安排答疑,将大班教学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高效。借助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可得以延伸和拓展,教师可在课程大纲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将研究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部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获得发展,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能够因材施教。
3.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来,各高等学校均积极开展了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学校等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且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各校一直以来努力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初即认识到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搭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将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使各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更为规范。另一方面,将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为精品课程质量监控的手段、途径之一,以网络为依托,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助推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三、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不够合理,功能不强
当前的精品课程网站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由学校统一搭建专门的建设平台,有的建立在院系信息平台上,有的则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存在。以上几种又往往成为申报高级别精品课程一蹴而就的临时行为,功能单一,缺乏整体规划,硬件设备性能不高,未能与网络教学等相关资源平成一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内容单一
多数课程的网络建设内容局限于“负责人介绍”、“教学队伍”、“课程描述”、“建设规划”等基本的介绍性信息,或是“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课程材料的简单堆积,涉及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质性内容较少,有全程授课录像的课程更少,且各类信息更新率低。
3.教学网站及资源利用率低,应用效果不明显 转贴于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 质量工程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15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程的启动,各个高校都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事项和教学评价进行一些探究,期望能够为该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目前在全校理工科专业范围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开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与逻辑思维,最终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层次广,个体差异大
目前我校招生层次广泛,有专科、本科、单招、中外合作办学等层次,这些学生均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较大。另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为统一授课提出了挑战。
1.2 学生专业差异性普遍存在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专业分布广,各自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同,为了能够将本课程与其专业相衔接,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方面的研究。
1.3 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
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不少甚至是跨专业合班授课,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对其进行个性化授课。
1.4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动摇
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还很难动摇,有些时候甚至是满堂灌,缺乏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沟通。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改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尤为必要。
2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解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认真研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先决条件,我们对其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细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做好准备。
2.2 填报精品课程申报书
结合课程评审指标,认真填报精品课程建设申请书,反复讨论,保证了格式的规范无误,内容上要也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提供的支撑材料也有理有据。
2.3 制定教学及考核标准
把该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与各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制定出各自的教学与考试大纲。
2.4 编写教案、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编写各自的教案,同时,组成研发小组,投入经费,鼓励其研制多媒体课件,并从中择优选用。
2.5 录制教师授课录像
从所有授课教师中选择其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几位,由专门人员为他们录制授课的录像。授课录像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应该有合理的授课内容且注重授课方法的先进性和趣味性。
2.6 建设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有精品课程网站的支撑,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和展示。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在网站栏目设置,界面布局,色彩配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开发的网站充分展示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各个考核要素。
3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同样也要考虑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类似,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的优劣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评价。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3.1 网站的建设质量
作为优质资源展示的平台,课程网站的建设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课程网站,栏目设置合理,界面美观大方,安全性与稳定性高,方便教师和学生用户的使用。
3.2 课程资源质量
精品课程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避免课件粗制滥造,教师授课录像、课件等内容照本宣科。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资源,要花大力气,学校、学院进行一定的经济投入,鼓励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3.3 学生评价
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要重视学生的使用评价。与传统授课评教类似,我们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系统,留言等信息化手段多方面获得学生对使用效果的评价。
3.4 教师与督导人员评价
教师可以从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来对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督导人员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3.5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教学研究与成果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做的革新,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学质量的效果。
4 结束语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如火如荼。这对于提升学校学科内涵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结合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本文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因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我校该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应更加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胡德华,任磊,车丹.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
[3]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4]申自浩,李云全.高校多媒体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2,(25).
作者简介:申自浩(1980-),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学理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留学生;精品课程;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97-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办学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江苏省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强省,近年来的国际留学生规模不断攀升,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关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现有文献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文献[1-3]系统地总结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及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文献[4,5]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文献[6]研究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模式的建构问题。文献[7]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研究了精品课程建设问题。文献[8]探讨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并将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文献[9]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
借鉴现有文献得到的研究成果,江苏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高等学校深入研究留学生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培育精品课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虽然本文作者所在单位的留学生培养起步稍晚,但是我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努力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大胆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自动控制学科全英文授课专业与品牌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国际化水平。
我校对国际留学生定位主要来自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育建设若干门精品课程就成为我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利器。为认真贯彻落实《留学江苏行动计划》,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评选工作,2014年、2015年共选出92门精品课程,2016年选出45门精品课程、30门培育课程。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2016年获得1门精品课程即《Linear System Theory》、1门培育课程即《Optimal Control》。同时,我校也大力推进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于2014年立项建设校级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3门。
《Linear System Theory》和《Optimal Control》课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研究控制理论的基A,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基础性课程,在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inear System Theory》和《Optimal Control》课程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课必修课程,其地位十分重要。
鉴于以上两门课程对于留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前期成果,本文结合2015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Linear System Theory》、2016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Optimal Control》,江苏科技大学《Linear System Theory》、《Optimal Control》、《Modern Control Theory》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并参考文献[1-9]所提出的创新性方法,对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本校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本文所得结果对于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省级留学研究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机制研究
下面,结合我校省级留学研究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讨论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机制及方法问题。
1.1 课程培养定位与目标
《Linear System Theory》是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课,也是学位课。本课程的授课目标应使留学生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及其相关理论算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控制领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Optimal Control》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最优控制的数学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工程问题中最优控制问题的分析、设计、求解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控制理论打下基础。
1.2 确立知识模块顺序及重点、难点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特色;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47-02
当前高职院校已处在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是具有示范性和辐射作用的课程,是课程建设向更高目标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评价中,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精品课程,是衡量一所学校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精品课程是一所学校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及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1.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关键和核心。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就是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学术上造诣高、教学能力强、行业知名度高的课程带头人与主讲教师;二是要有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课程体系的“一流”、“精品”及可持续发展;三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开拓校企之间深度合作,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
2.更新课程内容,构建以培养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流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和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的科学合理性。从课程设计和定位上,高职课程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企业真实工作岗位、正式工作任务为前提,同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从而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努力使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针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内容以教学为主,针对基本技术方法的内容则以实践为主,并设计相应模块进行实践练习。仿真实训、模拟实训和网上实训是精品课程不可分割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职教学要重视实训教学,严格按照培养目标,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形成新的职业教育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适合教学规律和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良好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运用灵活的方法实施教学,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指导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优质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咨询,提供自学材料和有关教学文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教育部高教司[2005]195号文件指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所选用的教学教材要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在高职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邀请同行专家、教授、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共同研讨编写大纲,使内容既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又要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要求,并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前沿科技内容、新工艺和新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
5.加强精品课程的科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项目,它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并应有足够的政策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架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由课题组申请,经院系推荐,学校评审的办法进行。
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所以在管理上采用前期组织申报,中期检查和整改,后期评估验收,“立项”是关键,重点评价其客观性和基础性,如课程的发展历史,是否为核心课程,是否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教材的使用情况及特色。中期检查以教学内容和手段为主;终审阶段由专家组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要求,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三、高职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特色与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只有把握这个灵魂,精品课程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高职精品课程特色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程定位准确,突出职业特色。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课程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二是课程设计新颖,突出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思路,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来完成课程整体设计。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从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中选取最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建立仿真、真实的教学环境,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现代化共享平台。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是高职精品课程最突出的特色,要围绕行业和企业的需要,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根据岗位需要设置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一致的实训项目,形成带有本课程特色的、内外兼容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结语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从而形成一批辐射力强、影响力大、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同时促进精品课程教材交涉,优秀教学团队交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质量矛盾日益升级,对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精品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旨在通过精品课程示范辐射作用,整体上推动整个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海南大学作为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综合性大学,始终将课程建设与改革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原动力,重点培养建设出几批教学队伍素质高、教学改革具有特色、影响力强的精品课程,对全省精品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海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
(一)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规划与管理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启动之初,按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好一批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的思路,不断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2005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建设具体目标、建设资助经做了详细的规划。2005年出台的《海南大学2006~2010年课程建设规划》,指明了一段时期内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方向,2007年为落实课程建设规划,加强精品课程管理,重新修订了《海南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课程建设的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等一系列措施,为顺利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课程建设能够深入、持续、有效的开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核心力量,教学队伍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建造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学校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了多种尝试,加大投入,重点引进高紧缺专业高级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以改善现在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通过日元贷款项目、国内高校对口支援项目等合作项目,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紧抓师德师风建设,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责》等制度,引导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严抓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将测评成绩课时津贴等挂钩,对成绩不合格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解聘、转岗等不同形式的处理。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青年教学教师比赛等活动,积极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平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特色教材、精品教材建设力度,完善教材结构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课程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和示范,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同类教材中水平最高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性的教材,能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沿水平及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为做好教材建设,学校根据精品课程对教材的特殊要求,于2004年启动第一批特色教材建设工作,资助出版《热带作物昆虫学》等5种特色教材;2005年为进一步完善特色教材体系,启动了第二批特色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出版《热带作物生态学》等8种特色教材;2006年启动第三批特色教材即重点资助学科特色教材(专著)的立项和编写工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5个重点资助学科的49项特色教材、专著获得资助;2008年我校又启动自编特色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目前教材资助计划共资助出版费用200多万元,共出版教材近100本。
(四)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03年起,以加强公共基础教学、拓宽学科基础平台、精炼专业课程、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规模的修订,探索实行建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三大教学平台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实行前三年理论教学、后一年实践教学的相对分段的“3+1”课程设计体系,建立了秋、冬、春三学期制等新的教育模式。同时,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专业积极探索“文、理科实验班”“订单式”“个性化”“2+2”“3+0.5+0.5”等符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满足不同人才培养需求的培养模式。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更,对我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国家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海南大学教学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切实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我校首先对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大幅度改革,将原先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实践教学管理职责及人员统一到一起,成立实验管理处,并组建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教学单位的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员等人员归口管理,明确发挥学校实验管理处及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在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中有统一管理职权的作用。其次,加大投入,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按“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等原则,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农科实践实习基地进行整改,重新规划、设计,以实现实践教学基地最大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受益面广、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通过省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六)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是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教学资源上网的明确要求。为做好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打造 先进精品课程的平台,近年来,加大投入确保校园网络的畅通,积极引入清华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将所有精品课程的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试题库等内容实现网络共享,并要求所有资源及时更新与维护,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建设精品课程提供有力保障。
二、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形势下,暴露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精品课程荣誉,轻视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学校出台激励制度和政策,我校教师积极响应。然而,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有的教师把精品课程作为一种象征、一种荣誉,盲目追求,只注重申报过程、申报结果,不注重课程本身内涵建设,忽视精品课程建设目的和内在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些课程临时拼凑高学历、高职称师资队伍,赶制粗制滥造的课件、教案,盲目追求课件漂亮、美观、高科技,却忽略了对课程内涵建设。
(二)忽视精品课程示范辐射作用和持续性建设
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在使精品课程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带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然而,有的课程在已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只是把本课程作为一种荣誉、一种炫耀,没有认真扎实地、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等方面改革,并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有效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学生受益成效不高
精品课程教学对象是学生,最大的受益对象应该是学生,应运用于学生。经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对精品课程建设信息知之甚少,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师对精品课程宣传和引导不够。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享受到同等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绩效。然而,应用者却知之甚少,精品课程成了一种摆设、一种象征。
(四)网络资源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校精品课程建立的课程网站采用静态网页模式,内容仅限于课程展示,网站建设薄弱,应用度不高,教师对网站建设不够重视。实际上我校早已拥有清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权,然而真正利用此平台并不多,虽然我校也配备专业人员来维护这个网站,但是因为需要教师提供教学资料,这些资料准备需要大量精力,在此方面学校层面没有出台相关保障政策,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够。
(五)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办法和评审过程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也不利于网络资源建设
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采用网评方式,要求申报表、自评报告、佐证材料、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讲课录像、网络课件、作业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通过网络呈现。而我校校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主要根据各课程申报表等书面材料通过审议做出的评审结果,在评审中由于未采取网评方式,各课程申报材料主要体现在课程组成员及课程组成员在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色、学生对课程评教、课程内涵建设情况等方面难以体现,似乎形成了课程组成员只要职称高、学术水平高就能获得精品课程称号的主导思想,于是出现一些课程生拉硬套、临时拼凑教学队伍,而不注重课程内涵建设的现象。另外,还会出现一些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均优秀的课程轻视网络资源建设现象,使国家级课程评审处于劣势。
三、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鼓励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辅导工作
鼓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精品课程,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辅导工作,比如网上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等,这样可适当降低主讲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热情,并且可使在有限课时中主讲教师教学内容得以更深度渗透和吸收,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因此,客观上要求大力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构建统一的网络建设教学平台,支持教师随时随地更新、维护课程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库的不断积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不仅要求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授课录像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而且使用网络进行授课,通过网络开辟教学论坛,建立网上答疑、作业、辅导、讨论、实验和考试等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
(三)采用网上评审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教高[2005]1号、教高[2007]1号等文件中,一致强调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现了网络资源建设重要性,而我校现行的评审方式使教师往往轻视网络资源建设。如我校校级精品课程评审也采用网评方式进行,并将一些网络教学环节纳入评审指标体系中,教师在进行课程内涵建设的同时也会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就能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另外,将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程度作为课程验收和检查的重要参考,可以作为国家级或省级推荐申报的依据,充分调动教师建设课程网络资源的积极性。
(四)注重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时效性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心理、教育技术等很多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充分重视、不断努力和积极配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技术、新形势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101-104.
[3]徐文娟,赵存友,侯清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7(5):146-147.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一、思想创新、个性教学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搭建桥梁,并为新的教育思想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它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效果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使个性教学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环境,学生与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协商对话,协作学习,将层次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保障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认识主体身份,使课程教学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问题与思想的发源地。
二、高度交互、实践教学的优势
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网络技术,或是虚拟技术,都突出教学的交互性,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这种交互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其主体作用得到保障,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高度交互的教学环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大提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与发展。于精品课程而言,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技术的真实性,使课堂成为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集中地,学生只要愿意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得到其想要的知识,无疑将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难点不再是难点,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更为容易。虚拟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试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些现实条件下很难进行的试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同时,虚拟技术可以通过虚拟教室等形式,让多个班级、院校的学生共同进行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身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团队协作以及决策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精品课程建设观念的更新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催生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却忽视了教育方法特别是跨时代的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能动作用。在精品建设课程建设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等为表现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改变了现代教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质上推动了教育改革。课程建设也不例外,如何建设精品课程,唯有学会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其中,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在课程建设中突出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才能完善对传统教育观念、课程结构等教育内容的再创造。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课堂互动等内容,也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教学的实现,而这些课程建设实践,又将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提供可能,最终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支撑。
2.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的提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及一流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要求,最终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可以说,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落脚点,是检验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的最为本质的环节。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总是会因为经费、师资等因素而受到极大制约。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简单且有严格步骤,学生只求一步步做,最终得到事先设定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下,通过建立网络实验教室,可以通过有限资金的投入,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实验环境。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实验教学,且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驾驶技术培训中,通过驾驶模拟器的运用,不仅给学生类似于真实驾驶的感受,更避免了出现意外事件或决策错误而出现的伤害事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性,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对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进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开启了课堂的图文声像以及动画等形式,不仅储存量大,而且便于检索。加上网络技术的开放、共享特点,使教学可以轻易通过网络传输享受海量信息。一方面,个性教学得以实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能力水平,决定自己学习的顺序与内容,并对学习的时间、方式、次数进行灵活安排,使学习摆脱机械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实现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师与学生拥有了同一平台,学生学习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的任何教学安排也都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安排,从而使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开放化。与此同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来编辑自己的教学计划、填充教学内容,并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单元体系。这无疑将使精品课程建设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开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对策
精品课程建设,旨在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插上了翅膀。要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主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水平。
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与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要通过培训工作,使教师明晰精品课程建设思路,重点是加强其所教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同样是英语教师,给物流专业上课的英语教师应该懂物流知识,教建筑的英语教师则应该对建筑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如此才能与学生具有共同语言,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在教学中有经验、有教训,也更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教师逐步在教学中形成具有特色、教学效果突出的课程单元,从而成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流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一流的教学内容。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形成一流教学内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丰富的理论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出现,让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获得极为丰富的素材,要根据教学要求,巧妙安排声、像、图、文以及动画、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突破教材,根据所教专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有关的知识内容,将应用性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到每一堂课中。如,高职会计教学中,加入公司运营模拟课,通过对一家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各个阶段会计报表的处理,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虚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了更多选择,学生有了更大自主性。要借助虚拟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汽车维修、驾驶专业的教学中,通过虚拟技术,设定更多的汽车故障、汽车驾驶环境,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创新一流教学方法与手段,继而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已不再是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图文声像,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使高职教育不再是靠着教材串联在一起的孤岛,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互联网上的知识库都是教学所能使用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设备可以轻松地将一切想要的知识合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虚拟技术则将为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的实践动手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关键在于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组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切实可行、效果突出的教学模式。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旗帜下,应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突出实践性,多进行语境模拟练习,如假设英语面试现场,给学生创造可以开口讲英语的场合,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