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提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提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提示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1

2006年初以来,个人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不少产品由传统的货币市场投资向证券、基金、期货以及物价指数等领域渗透,并且代客境外理财的推出则将投资延伸到境外的票据等领域。个人理财业务,由于它自身商业与法律结构的相对复杂性,使得其风险也相对复杂化。从近年来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践来看,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市场准入法律问题与相关的违规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理财业务的准入机制分为两类,即审批制和报告制。实行审批制的业务包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不需经审批的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如果商业银行不注意个人理财产品性质的定位,可能发生该向银行监管机构申请批准的未申请,该报告的未能及时地报告。这种准入程序上的瑕疵,既可能导致业务违规风险,从而招致监管机构的惩罚,还可能成为与客户发生纠纷时承担有关民事赔偿责任的根源之一。因为法院在解决客户与银行就理财产品方面的纠纷时,在关注双方合约的同时,也关注监管机构赋予银行的种种义务,如果银行有违规未能履行义务,这可能成为法院裁判民事责任分配的依据之一,并将导致银行民事责任的加重。

跨行业金融工具或产品的违法违规风险

近年来,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开始向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延伸,由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向浮动的衍生产品拓展,并与汇率、利率、指数挂钩。代客境外理财推出后,投资还延展至境外的金融产品,并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和合作经营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交易结构有必要清晰界定,防止银行以自有资产投向法律法规禁止银行投资的产品。另外,跨行业挂钩理财产品所蕴含的跨行业风险,也值得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关注。

理财产品法律关系定位不当、不明带来的风险

银行推出产品时,如果在协议或者产品说明书有关文件中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将可能导致法律关系定位模糊,从而引发纠纷。最常见的定位模糊问题有:银行有无保本的条款不明确;收益率不确定,提示不充分,导致客户误解预期收益;在以存款关系为基础的理财产品中,有的故意淡化存款关系,有的产品协议未能清楚理顺存款关系与附条件的关系;还有的产品将委托关系中的委托授权故意模糊化等。

风险提示不当、不充分的违规风险

银行实践中较为容易发生的风险提示不足的问题有:在产品名称中显示有诱惑性、误导性或承诺性收益安排的字样;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风险,并有意将风险抽象化、含糊化;在产品协议和说明书中有关风险提示的表述处于不明显的位置,使用引用性表述,不直接将风险记载于产品的核心法律文件(认购书、产品说明书等)中;在宣传理财产品的资料中故意不提及产品的风险,给风险识别能力差的客户群以误导或诱导等等。监管机构对风险提示问题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就理财产品有关风险提示问题做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银监会办公厅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风险提示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不尊重客户知情权引发的风险

客户对理财服务中的知情权问题最容易发生在投资型理财产品中,这其中较为容易引发法律风险的问题有:(1)理财产品投资去向约定不明,使得客户对其财产的去向缺乏充分知悉。(2)对投资标的的表述不确定或含糊不清。(3)对投资产品的背景缺乏披露。(4)对投资标的的收益预期、支付方式、实时收益信息等未设置披露机制。(5)对运用客户资金于投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分配结构缺乏准确而充分的提示。(6)客户收益分配方面缺乏适当通知,尤其是在分期支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对于客户知情权保护不充分,最直接的问题,是面临客户基于《消费者保护法》下的知情权抗辩银行的违法,而要求银行因其过错导致客户资金的损失向客户进行赔偿。

银行履行职责不当或不谨慎引发的风险

对于顾问型理财产品,银行充当的角色是理财顾问,为客户提供一套或多套的理财方案供其选择。该种顾问角色中,银行虽不直接参与其中的交易且不必分担客户的理财风险,但是如果银行提供的信息有误,比如有关重大风险的因素未作适当说明或遗漏收益有关的重要背景因素,或者银行虚假做出一些承诺等,都可能给银行带来民事赔偿的风险。对于投资型理财产品,银行的角色往往既有顾问的作用,也有交易操作的职责,这两者都可能引发客户对银行的投诉或,并可能使银行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中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

由于理财产品交易主体的个体化,银行宣传、营销产品的过程与交易法律文件的签署过程有一定的分离性,这种分离性为各种操作风险的发生留下了便利。商业银行在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操作不当而引发纠纷:(1)柜台业务人员私自口头承诺,夸大预期收益,掩饰交易风险,或者口头宣传突破产品说明和协议有关法律文件的约定而擅自对客户进行宣传或承诺。(2)书面宣传资料与交易文件的分离,两者的不一致、不协调、不衔接。(3)客户群体自身有特定缺陷或局限,而银行操作人员未能识别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4)银行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了解和收集客户识别风险、认知风险能力有关信息,或者管理上未能注意保存有关案卷资料。(5)在宣传和销售中面对客户的投诉,未能依法合规地采取应对措施。

理财产品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近年来银行推出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有的采用了非常醒目的名称,并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但是银行之间互相模仿,甚至直接照搬竞争者的产品名称乃至交易结构的现象甚为普遍。银行在设计和经营理财产品的时候可能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简单抄袭或者使用类似其他银行已经注册的理财产品名称;搬用其他银行已经获得法律保护的理财产品标识;对其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交易法律文件或产品说明书不加改造地直接照搬。

银行收费违法违规风险

银行提供理财产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对于这种收益,有的银行称之为“手续费”,有的银行称之为“管理费”,也有的银行称之为与客户分享收益。无论这些收费名称为何,但是其合法合规以及合理性问题引人注目。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委托投资型理财产品中银行的收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银行制定的手续费价格过高;(2)管理费的透明度不够,没有为管理费确定一个明确的收取标准。(3)未经客户同意而私自分享客户资金收益。(4)银行作为客户委托的理财管理人能否合法地分享资金收益。(5)保本理财产品中未能就银行手续费或管理费给出优先安排。(6)银行确定收费的手续可能存在违规的情形,例如本应向监管机构报告或备案的,而未能按照监管要求完成这些手续等。近年来银行诸多收费引发的社会关注问题,给银行声誉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银行在理财产品收费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

理财业务违反财务税收法规的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制尚未就理财产品收益如何征税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多数银行不就理财产品收益代扣税,但是也有个别银行明确按照20%的利息税率来履行代扣职责。在财务会计方面,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容易发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未能遵循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记载各种收益和支出明晰,或者虽有记载,但是科目不当;二是在会计和账目上未能妥善区分自有财产与客户的理财资金及其收益。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2

摘要:近年来,BOT融资模式在国内外蓬勃发展,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际上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融资模式,首先由投资者提出申请,东道国进行研究后给予其特许,由其进行融资,并建设该设施,同时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获利,实质就是本国政府利用私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行为。BOT具有融资、建设、经营、转让的功能,而在其实际运用中,涉及基础设施种类和经营回报方式的不同,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BOT、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BTO(Build-Transfer-Own,即建设-转让-拥有)等。本文简要介绍了BOT的现状及其风险,重点就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为这一融资模式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助力。

关键词:BOT融资;财务风险

一、BOT项目融资的中外发展现状

70年代,土耳其人Targut Ozal率先提出BOT概念,该国政府计划以该模式建设阿科伊核电厂,由投资方和电管局组成合资方,建设并运营该电厂15年。土耳其政府要在这15年内,以合同价从该企业购买电力,并在15年后获得电厂经营权。尽管该项目最终没能付诸实施,但这一极具发展性的概念却引起了世界各国注意。

各国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纷纷进行BOT融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一大批项目应运而生,如马来西亚的南北公路、巴基斯坦的水电站、泰国的曼谷公路、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隧道、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等。

我国政府根据具体国情也引入了B0T这一融资方式,分别修建了阆中市马啸溪嘉陵江大桥、广西来宾电厂、沙角电厂、成都自来水六厂等重大项目,进入2015以来,景县青草河水厂工程、农安县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齐星集团脱硝系统的建设维修工程,这三个项目的成功融资为今年BOT模式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BOT融资模式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逐渐显现。2015年1月8日消息,台湾高铁因巨额债务缠身而进入“破产倒计时”,这一全球最大的BOT公共工程,在为台湾人民提供了8年的便利后,不得不以严重亏损惨淡收场,这也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BOT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二、影响BOT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存在必然发生的可能性,易识别,不易控制。

BOT项目的风险就是指BOT项目中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受客观因素制约,投资者不可控制,分为不可抗力风险、违约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可控风险是指投资者可以预判并有效处理的风险,分为竣工风险、维修风险、超预算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对BOT可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尤其是贯穿整个融资过程的财务风险。本文旨在分析BOT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以期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更快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用。

三、BOT融资模式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中,由于产生突发事件,导致投资者、政府、债权人、运营者等多方未能达成预期共识,使得各方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BOT财务风险可分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融资风险。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汇率变动或一国外汇政策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很多BOT项目都涉及外国投资者,因此在项目的资本结算中会出现至少两种以上的货币,这就涉及到汇率问题,形成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本国货币能否兑换成外国货币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外汇汇出时的管制风险,其中波动风险是最重要的。由于在BOT项目中所获利润是以当地货币计算,而投资和贷款是以外币形式取得的,一旦汇率波动,将直接造成该项目生产成本、利润以及债务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投资者和运营者出现商业分歧,给项目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损失的不确定性。BOT项目融资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金额巨大,任何一个单元体都不能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因此需要向银行贷款,这就涉及到利率问题,产生利率风险。无论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投资者都不能把利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对于大型项目,利息的数目不可忽视,利率风险直接影响贷款者最终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对项目的运营起着重要作用。

3.管理风险。对于BOT项目而言,资金用量较大,周转时间较长,若公司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准确估计项目情况,或未能将客观情况造成的财务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造成资金短缺,成本超支,最终影响了项目质量和工期。这类由于前期规划不善而使后期资金运行不畅产生的风险,称之为管理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本国经济政策有调整,致使货币贬值,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低于投资。这是由于BOT项目特许期都较长,而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所以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时期内,各种物价上调,致使各种原料成本增加,项目投资随之增加;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调,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

5.再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投资者需要再次融资,这种再次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项目出现不可预料的困难。前期由于投资者已从银行借贷了大量债务,达到其融资额度,因此金融机构会拒绝再次向其提供债务性资金;即便投资者从其他渠道成功再融资,但由于债务规模的扩大,项目风险进一步加大,将承受更大的债务融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不良影响。

BOT融资的财务风险受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的影响,由参与各方一起承担。其中融资规模是指BOT项目需要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额,融资期限是指该资金被使用的期限,融资结构是指资金在筹集时各个渠道的构成及比重关系。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适当选用融资期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稳定的融资结构,是避免BOT项目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对策与建议

1.严格审核手续,加强可行性研究。我国在引进BOT融资模式时,应严格审核申报手续,首先应进行立项的必要性研究,立足社会需要,进一步开展该项目使用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务必对该项目所属领域的市场、潜在投资人的财务分析、项目投入运营的年限等进行专业深度研究,以使得该融资模式确实为我所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一种特色的资本力量。

2.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财务风险。BOT项目多为大型基础建设,涉及运营转让各种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较少,无法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接下来,我们应根据BOT融资模式的特点,立足本国国情,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效避免一些因为政策缺失造成的损失,切实完善基础建设的融资模式,从而缓解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周转问题。

3.开展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储备。首先开展行政和谈判人员的BOT培训,使他们熟知该融资模式的运营特点,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模式为国家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更好地保证基础建设的施行;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这些项目输送专业人才,有效的保证BOT项目的顺利运营,规避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切实为国家在BOT领域打造一片安全、和谐、有利的商业天地。(作者单位:青岛海防工程局)

参考文献:

[1]刘晓蕾.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3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五)财务风险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4

格力电器原计划向基金公司与经销商定向增发1.25亿股,募集资金不低于9.6亿元,主要投向360万台压缩机与300万台空调的产能建设,预期2008年全部建成投产时,空调总产能达1500万台,压缩机总产能达840万台。该增发计划被否决后,公司坚定表示,空调与压缩机新增产能建设的规模与进度不变。

一体化成本优势增强

尽管空调市场愈加趋向饱和,但众多弱势品牌退出形成了格力电器的增长空间,空调与压缩机的生产规模和配套能力的强化凸显成本优势。格力电器当前空调产能为1200万台,压缩机产能为480万台。所产压缩机大部分内供,内供价格较外购低廉,有利于空调单位成本的降低。同样,电工业务所产的电磁线约30%内供格力压缩机,目前可满足约120万台压缩机生产所需,内供价格的优惠也降低了压缩机单位成本。2006年,虽然铜、铝、ABS树脂等原材料价格显著攀升,但格力空调单位成本同比仅增加2%,压缩机单位成本也仅增加5%,远低于原材料价格的涨幅。

尽管产业链一体化有利于缓和成本压力,但内供价格的低廉令凌达压缩机与电工子公司少数股东的投资收益减少。此外,格力电器早前斥资4亿元购置的240万台压缩机生产线也未置入凌达子公司,而是以分公司的形式单列,令少数股东未能享此利益,造成股东间在内部定价与产能投资上存在分歧。为此,格力电器收购凌达与电工两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这样既增强了压缩机业务的规模效应,又充分发挥了企业一体化经营优势。

无法摆脱资金紧缺羁绊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凭借拖欠供应商应付款和预收经销商货款维持经营现金,并在年末通过贴现大额应收票据偿还,因而令财务费用攀升,资产负债率很高。公司坚持倚重特许经营专卖店而淡化家电零售卖场的独特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维系脆弱的资金链,货币资金的激增主要得益于巨额预收账款。这种承担高负债风险与费用压力的运营模式令格力电器难以摆脱羁绊,资金紧缺成为制约发展的根源,只有实施股权融资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此外,格力电器原定增发计划也面向经销商,意在使核心经销商成为战略投资者,享有公司盈利增长的收益,通过资本纽带强化与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现金流长期稳定充裕。然而此次增发申请被否决,股权融资计划搁浅,新增产能建设却仍然要持续,这意味着公司将无力摆脱资金紧缺的现状,无法改变高负债风险与费用压力,难以实现财务结构的优化,这是对格力电器长期投资的最大风险。

李 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经理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5

关键词:战略联盟 财务风险 识别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精细化的进程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单靠自身的内部资源优势独自作战俨然已是步履维艰,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靠的合作方式日益增多,正在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经营格局。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创新,已被许多企业用于强化其竞争优势,而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的识别问题,对于化解联盟企业在联盟存续过程中因财务风险所导致的财务困境和生存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内容

按照联盟企业对风险的可控性,可将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不可控风险,是所有联盟伙伴企业都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源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重点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引发原因一般主要来自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通常都是可控的,也绝非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或存在的风险,跟企业自身情况与所处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这类风险主要由联盟企业自身状况带来的风险,主要内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选定的财务指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财务指标的客观性具体要求是指应在企业战略联盟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准确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确认和计量的有效性,以确保对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评价具有真实、可靠和完整的内容;可靠性是指在选定的财务评价指标必须确保所取数据和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公正地反映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实际运行结果;相关性要求选取的财务评价指标应当与战略联盟财务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指标异常变动来衡量战略联盟的效果和发生异动的原因。

(二)财务指标的体系设计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通常用来衡量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利润获取能力。一般来说,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表现着联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之后业绩的好与坏,间接体现联盟企业的战略选择正确与否,联盟关系是否可以继续或者终止。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盈利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联盟企业每支出一单位成本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数值越高,越能体现企业自身成本费用控制比较好,单位成本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提高。

②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经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的企业的盈利能力。

③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和财务费用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越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联盟盈利能力也越强。

2、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产周转的相关指标来分析资产综合使用的效率,是对联盟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综合运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营运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该指标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②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售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联盟企业存货的营运和管理效率。

③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联盟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④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率是指维护联盟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非成本性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三项指标。

3、成长能力指标。成长性是指联盟企业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借战略联盟扩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壮大自身实力的潜在能力。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成长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本会计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额÷上会计年度营业收入总额)×100%。营业收入增长率具体体现联盟企业较上年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评价联盟企业潜在发展能力和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

②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本会计年末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余额)×100%。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本年度资产规模的增减变化情况,客观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程度。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6

[关键词] 体育赛事 财务风险 规避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为我国今后成功开展和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大型体育赛事赛前和赛后始终贯穿着财务问题,特别是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对财务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型体育赛事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由于一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大型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分析体育赛事的风险仍离不开特定国情。此外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参赛运动员多、知名度高、观众多、经费高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小型体育赛事而言,其风险性更为突出,进行风险管理更显必要。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中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以及赛事承办者风险主体身份的逐步形成,使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成为必须。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各种风险充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一、什么是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赛会所从事的与货币有关的或者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总括地说,赛事财务活动包括筹(融)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由此,赛事财务风险相应地表现为筹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而产生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在进行外汇资金结算中,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赛会还有可能面临外汇风险。

二、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的种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筹资活动未来实际出现的结果偏离原先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最终使赛事组委会未按其与资金供应者所签订的合同等契约中约定的条款来保证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实现。由于所筹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结构的不同,赛事组委会将面临的不同的筹资风险。

(1)借入资金风险

大型赛事的借入资金主要是指赛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而筹集的资金。对借入资金而言,如果赛事组委会在筹得资金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而无法按约偿付本息,则有可能被迫承担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抵押资产、商业信誉度下降、再次筹得资金的难度加大等。

(2)自有资金风险

赛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对于自有资金,尽管没有还本付息的问题,但仍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所筹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无法满足权益所有者期望的投资报酬。

(3)资金结构风险

在赛会筹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筹资风险。自有资金比例过低,会影响借入资金的偿还,而加大借入资金筹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借入资金费用不随经营成果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税前列支,具有所得税抵减效应,从而又加剧了所有者权益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筹资结构的不同,将给赛会带来不同的筹资风险。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能够大致反映与资金结构有关的筹资风险,资产负债率越大,筹资风险越高,反之越低。因此赛会在进行筹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筹资结构带来的不同筹资风险,依据比赛所需资金的数量,以及自有资金状况,合理安排筹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筹资结构带来的筹资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在赛事这一服务产品向货币转化的过程中,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时,由于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体育赛事面对的客户包括终端个体消费者(即现场观众)、商家(包括购买赞助权、广告权和特许标志使用权的企业,以及各层级门票分销商)和媒体。终端个体消费者大多是现金当时交易,成品资金直接转变为货币资金,因而基本不涉及资金回收问题。商家和媒体由于存在赊销和分期付款,就有可能存在一个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问题。如果结算资金无法转换成货币资金,那么赛事承办者拿到手的只是一沓沓空头支票,或者会计账簿上的一笔笔坏账、呆账、烂账;如果结算资金转换成货币资金不及时,那么赛事承办者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资金成本,并且有可能影响赛会的其他资金使用状况。而资金是否能够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客户信用状况,赛会的信用政策和结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客户信用状况:客户的信用状况通常受客户的品质(表明客户努力履行偿债义务的愿意程度)、能力(客户偿债的财务能力,它主要由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决定)、资本(客户所拥有的资本金,主要是有形净资产和获利可能性)和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外界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客户品质好、偿债意愿高,财务和经营状况好,获利能力强,则赛会承担的资金回收风险就小,反之则大。赛会的信用政策:赛会的信用政策一般由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了赛会的平均收账期和导致坏账损失的赊销比例。信用标准:是赛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信用期间:是赛会允许客户可以赊欠账款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赛会降低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间,则有可能刺激需求,提高收入和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不适当地降低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限可能会增加账款回收期,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亦相应增多,从而既引起资金使用成本(或机会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结算方式:不同的结算方式下,由于结算手续、凭证传递、清算过程的时间和程序上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结算资金回收的速度。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速度越慢,资金回收风险越大。因此,赛会在制定商家和媒体的赊销或分期付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商家和媒体的信用状况,合理设计信用政策,正确选择结算方式,以实现结算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额度的回收。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赛会在会计核算中,因一些业务需要在本币与外部之间,或者在不同外币之间核算,而使用不同的汇率所造成的风险。由于体育赛事的不断国际化,赛会时常会与国外运动员、国外观众、国外赞助赏、国外供应商和国外媒体发生各种结算业务。但是不同的国家的货币制度不同,一国货币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使用,所以外汇就成为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为了清偿国际债权债务,赛会需要将一国货币按一定汇率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但汇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受国际收支平衡、国际利差、通货膨胀率差异、汇率预期、政府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汇率变动经常出现并且变动趋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受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涉及国际结算的赛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当收益交易发生日汇率低于会计处理日汇率时,或者支出交易发生日汇率低于会计处理日汇率时,赛事组委会将面临收益减少,支出增加的风险。日本长野冬奥会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升值,而使赛事承办者损失预算的30%即是一例。

三、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的防范

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一般是由于赛事相关人员的行为失当或自然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起的,其后果是赛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希望看到的,其发生一定给赛会带来损失,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类风险是可保风险,通常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进行风险转移。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赛事中常见的纯粹风险的种类,设计的重大赛事保险险种主要有:财务险、运作险、法人责任险、经营保险、环境保险。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的保险业相对欠发达,上述的许多险种目前在我国尚不存在。因此赛事承办者在利用保险进行纯粹风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保险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计划。对于一些风险几率大,但我国尚无相应保险险种的风险,一方面可以通过非保险手段进行风险的规避、分散、转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寻求国外赛事合办人,通过国外合伙人在国外购买相应保险进行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谢作缈:企业如何防范风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纪 宁 巫 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