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提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1
2006年初以来,个人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不少产品由传统的货币市场投资向证券、基金、期货以及物价指数等领域渗透,并且代客境外理财的推出则将投资延伸到境外的票据等领域。个人理财业务,由于它自身商业与法律结构的相对复杂性,使得其风险也相对复杂化。从近年来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践来看,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市场准入法律问题与相关的违规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理财业务的准入机制分为两类,即审批制和报告制。实行审批制的业务包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不需经审批的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如果商业银行不注意个人理财产品性质的定位,可能发生该向银行监管机构申请批准的未申请,该报告的未能及时地报告。这种准入程序上的瑕疵,既可能导致业务违规风险,从而招致监管机构的惩罚,还可能成为与客户发生纠纷时承担有关民事赔偿责任的根源之一。因为法院在解决客户与银行就理财产品方面的纠纷时,在关注双方合约的同时,也关注监管机构赋予银行的种种义务,如果银行有违规未能履行义务,这可能成为法院裁判民事责任分配的依据之一,并将导致银行民事责任的加重。
跨行业金融工具或产品的违法违规风险
近年来,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开始向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延伸,由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向浮动的衍生产品拓展,并与汇率、利率、指数挂钩。代客境外理财推出后,投资还延展至境外的金融产品,并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和合作经营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交易结构有必要清晰界定,防止银行以自有资产投向法律法规禁止银行投资的产品。另外,跨行业挂钩理财产品所蕴含的跨行业风险,也值得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关注。
理财产品法律关系定位不当、不明带来的风险
银行推出产品时,如果在协议或者产品说明书有关文件中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将可能导致法律关系定位模糊,从而引发纠纷。最常见的定位模糊问题有:银行有无保本的条款不明确;收益率不确定,提示不充分,导致客户误解预期收益;在以存款关系为基础的理财产品中,有的故意淡化存款关系,有的产品协议未能清楚理顺存款关系与附条件的关系;还有的产品将委托关系中的委托授权故意模糊化等。
风险提示不当、不充分的违规风险
银行实践中较为容易发生的风险提示不足的问题有:在产品名称中显示有诱惑性、误导性或承诺性收益安排的字样;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风险,并有意将风险抽象化、含糊化;在产品协议和说明书中有关风险提示的表述处于不明显的位置,使用引用性表述,不直接将风险记载于产品的核心法律文件(认购书、产品说明书等)中;在宣传理财产品的资料中故意不提及产品的风险,给风险识别能力差的客户群以误导或诱导等等。监管机构对风险提示问题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就理财产品有关风险提示问题做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银监会办公厅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风险提示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不尊重客户知情权引发的风险
客户对理财服务中的知情权问题最容易发生在投资型理财产品中,这其中较为容易引发法律风险的问题有:(1)理财产品投资去向约定不明,使得客户对其财产的去向缺乏充分知悉。(2)对投资标的的表述不确定或含糊不清。(3)对投资产品的背景缺乏披露。(4)对投资标的的收益预期、支付方式、实时收益信息等未设置披露机制。(5)对运用客户资金于投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分配结构缺乏准确而充分的提示。(6)客户收益分配方面缺乏适当通知,尤其是在分期支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对于客户知情权保护不充分,最直接的问题,是面临客户基于《消费者保护法》下的知情权抗辩银行的违法,而要求银行因其过错导致客户资金的损失向客户进行赔偿。
银行履行职责不当或不谨慎引发的风险
对于顾问型理财产品,银行充当的角色是理财顾问,为客户提供一套或多套的理财方案供其选择。该种顾问角色中,银行虽不直接参与其中的交易且不必分担客户的理财风险,但是如果银行提供的信息有误,比如有关重大风险的因素未作适当说明或遗漏收益有关的重要背景因素,或者银行虚假做出一些承诺等,都可能给银行带来民事赔偿的风险。对于投资型理财产品,银行的角色往往既有顾问的作用,也有交易操作的职责,这两者都可能引发客户对银行的投诉或,并可能使银行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中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
由于理财产品交易主体的个体化,银行宣传、营销产品的过程与交易法律文件的签署过程有一定的分离性,这种分离性为各种操作风险的发生留下了便利。商业银行在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操作不当而引发纠纷:(1)柜台业务人员私自口头承诺,夸大预期收益,掩饰交易风险,或者口头宣传突破产品说明和协议有关法律文件的约定而擅自对客户进行宣传或承诺。(2)书面宣传资料与交易文件的分离,两者的不一致、不协调、不衔接。(3)客户群体自身有特定缺陷或局限,而银行操作人员未能识别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4)银行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了解和收集客户识别风险、认知风险能力有关信息,或者管理上未能注意保存有关案卷资料。(5)在宣传和销售中面对客户的投诉,未能依法合规地采取应对措施。
理财产品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近年来银行推出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有的采用了非常醒目的名称,并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但是银行之间互相模仿,甚至直接照搬竞争者的产品名称乃至交易结构的现象甚为普遍。银行在设计和经营理财产品的时候可能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简单抄袭或者使用类似其他银行已经注册的理财产品名称;搬用其他银行已经获得法律保护的理财产品标识;对其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交易法律文件或产品说明书不加改造地直接照搬。
银行收费违法违规风险
银行提供理财产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对于这种收益,有的银行称之为“手续费”,有的银行称之为“管理费”,也有的银行称之为与客户分享收益。无论这些收费名称为何,但是其合法合规以及合理性问题引人注目。容易发生争议的是委托投资型理财产品中银行的收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银行制定的手续费价格过高;(2)管理费的透明度不够,没有为管理费确定一个明确的收取标准。(3)未经客户同意而私自分享客户资金收益。(4)银行作为客户委托的理财管理人能否合法地分享资金收益。(5)保本理财产品中未能就银行手续费或管理费给出优先安排。(6)银行确定收费的手续可能存在违规的情形,例如本应向监管机构报告或备案的,而未能按照监管要求完成这些手续等。近年来银行诸多收费引发的社会关注问题,给银行声誉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银行在理财产品收费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
理财业务违反财务税收法规的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制尚未就理财产品收益如何征税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多数银行不就理财产品收益代扣税,但是也有个别银行明确按照20%的利息税率来履行代扣职责。在财务会计方面,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容易发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未能遵循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记载各种收益和支出明晰,或者虽有记载,但是科目不当;二是在会计和账目上未能妥善区分自有财产与客户的理财资金及其收益。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2
摘要:近年来,BOT融资模式在国内外蓬勃发展,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际上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融资模式,首先由投资者提出申请,东道国进行研究后给予其特许,由其进行融资,并建设该设施,同时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获利,实质就是本国政府利用私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行为。BOT具有融资、建设、经营、转让的功能,而在其实际运用中,涉及基础设施种类和经营回报方式的不同,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BOT、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BTO(Build-Transfer-Own,即建设-转让-拥有)等。本文简要介绍了BOT的现状及其风险,重点就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为这一融资模式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助力。
关键词:BOT融资;财务风险
一、BOT项目融资的中外发展现状
70年代,土耳其人Targut Ozal率先提出BOT概念,该国政府计划以该模式建设阿科伊核电厂,由投资方和电管局组成合资方,建设并运营该电厂15年。土耳其政府要在这15年内,以合同价从该企业购买电力,并在15年后获得电厂经营权。尽管该项目最终没能付诸实施,但这一极具发展性的概念却引起了世界各国注意。
各国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纷纷进行BOT融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一大批项目应运而生,如马来西亚的南北公路、巴基斯坦的水电站、泰国的曼谷公路、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隧道、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等。
我国政府根据具体国情也引入了B0T这一融资方式,分别修建了阆中市马啸溪嘉陵江大桥、广西来宾电厂、沙角电厂、成都自来水六厂等重大项目,进入2015以来,景县青草河水厂工程、农安县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齐星集团脱硝系统的建设维修工程,这三个项目的成功融资为今年BOT模式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BOT融资模式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逐渐显现。2015年1月8日消息,台湾高铁因巨额债务缠身而进入“破产倒计时”,这一全球最大的BOT公共工程,在为台湾人民提供了8年的便利后,不得不以严重亏损惨淡收场,这也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BOT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二、影响BOT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存在必然发生的可能性,易识别,不易控制。
BOT项目的风险就是指BOT项目中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受客观因素制约,投资者不可控制,分为不可抗力风险、违约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可控风险是指投资者可以预判并有效处理的风险,分为竣工风险、维修风险、超预算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对BOT可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尤其是贯穿整个融资过程的财务风险。本文旨在分析BOT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以期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更快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用。
三、BOT融资模式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中,由于产生突发事件,导致投资者、政府、债权人、运营者等多方未能达成预期共识,使得各方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BOT财务风险可分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融资风险。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汇率变动或一国外汇政策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很多BOT项目都涉及外国投资者,因此在项目的资本结算中会出现至少两种以上的货币,这就涉及到汇率问题,形成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本国货币能否兑换成外国货币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外汇汇出时的管制风险,其中波动风险是最重要的。由于在BOT项目中所获利润是以当地货币计算,而投资和贷款是以外币形式取得的,一旦汇率波动,将直接造成该项目生产成本、利润以及债务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投资者和运营者出现商业分歧,给项目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损失的不确定性。BOT项目融资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金额巨大,任何一个单元体都不能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因此需要向银行贷款,这就涉及到利率问题,产生利率风险。无论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投资者都不能把利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对于大型项目,利息的数目不可忽视,利率风险直接影响贷款者最终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对项目的运营起着重要作用。
3.管理风险。对于BOT项目而言,资金用量较大,周转时间较长,若公司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准确估计项目情况,或未能将客观情况造成的财务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造成资金短缺,成本超支,最终影响了项目质量和工期。这类由于前期规划不善而使后期资金运行不畅产生的风险,称之为管理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本国经济政策有调整,致使货币贬值,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低于投资。这是由于BOT项目特许期都较长,而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所以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时期内,各种物价上调,致使各种原料成本增加,项目投资随之增加;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调,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
5.再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投资者需要再次融资,这种再次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项目出现不可预料的困难。前期由于投资者已从银行借贷了大量债务,达到其融资额度,因此金融机构会拒绝再次向其提供债务性资金;即便投资者从其他渠道成功再融资,但由于债务规模的扩大,项目风险进一步加大,将承受更大的债务融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不良影响。
BOT融资的财务风险受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的影响,由参与各方一起承担。其中融资规模是指BOT项目需要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额,融资期限是指该资金被使用的期限,融资结构是指资金在筹集时各个渠道的构成及比重关系。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适当选用融资期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稳定的融资结构,是避免BOT项目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对策与建议
1.严格审核手续,加强可行性研究。我国在引进BOT融资模式时,应严格审核申报手续,首先应进行立项的必要性研究,立足社会需要,进一步开展该项目使用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务必对该项目所属领域的市场、潜在投资人的财务分析、项目投入运营的年限等进行专业深度研究,以使得该融资模式确实为我所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一种特色的资本力量。
2.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财务风险。BOT项目多为大型基础建设,涉及运营转让各种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较少,无法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接下来,我们应根据BOT融资模式的特点,立足本国国情,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效避免一些因为政策缺失造成的损失,切实完善基础建设的融资模式,从而缓解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周转问题。
3.开展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储备。首先开展行政和谈判人员的BOT培训,使他们熟知该融资模式的运营特点,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模式为国家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更好地保证基础建设的施行;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这些项目输送专业人才,有效的保证BOT项目的顺利运营,规避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切实为国家在BOT领域打造一片安全、和谐、有利的商业天地。(作者单位:青岛海防工程局)
参考文献:
[1]刘晓蕾.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1 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及风险分类
1.1意义
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防范风险,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
1.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种类。下面将企业财务风险按三个标准进行分类:
1)按财务管理层次分为所有权级财务风险和经营权级财务风险。
2)按产生原因不同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和操作性财务风险。
3)按资金运动的过程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是对预警系统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各财务指标如下:
2.1盈利能力的指标
(1)资产利润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该指标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可用来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2)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2.2偿债能力的指标
(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是指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2)资产负债率。该指标表示的是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公司的债务。
2.3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此项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或企业的盈利能力。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此项指标反映了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大小及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
2.4现金流量指标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
(2)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该指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它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数
3.1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将这些组成要素按支配关系进行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人的判断确定出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列顺序。
(2)熵值法
就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而言,对于某项指标,不同企业的指标值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大;若某项指标在不同企业里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3.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1)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由A、B符号表示,如表1所示:
(2)由八位专家打分,每位专家赋予权重0.125,得出一个的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α:
α1=0.55;α2=0.26;α3=0.13; α4=0.06。
根据一致性的判断,计算出的,则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上述算法,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β:
β11=0.58,β12=0.42;β21=0.80, β22=0.20;β31=0.73???,β32=0.27; β41=0.78,β42=0.22
最后,由得出最终具体指标的权重:γ11=0.319,γ12=0.231;γ21=0.208,γ22=0.052;γ31=0.095, γ32=0.035;γ41=0.047,γ42 =0.013
3.3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
以某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为例说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计算各指标在财务综合评价总目标中的层次总排序。其次,以各年的原始财务指标经标准化后得到的数据乘以权重,综合分值。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010年此公司的发展较为健康平稳,虽然单独看其四个指标都不是三年中最好的,但是其发展均衡,在2009年这个成长的并不好的年头后以稳步的发展为2011年的飞跃发展打好了基础;2009年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成长能力很低,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收益率都是三年中最低的。当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应该联系企业自身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指标变化的原因,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才能使得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更加完整。
4 结束语
财务风险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分析与防范,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目前,财务风险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中的一大缺口,也因此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破产率极高,所以,不仅要重视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充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事前、事中控制,期待我国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评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求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一应俱全提供一个方法。由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有很多,如何选出合适而又适量的指标进行有效的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沈亭,王淑慧.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81-82.
[2]施玉洁.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8,(5):15-16.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4
关键词:煤层气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控制
一、引言
所谓企业财富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在实际的财务活动中和预期出现严重偏差,这个偏差的结果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灾难,所以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煤层气企业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类型,由于在硬件投入规模较大,虽然能源的销售不成问题,但是能源价格国际上浮动较大,对于有些煤气开采项目可能会产生入不敷出的问题,因此煤层气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着手,进一步分析目前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而对完善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意见。
二、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典型特征
煤层气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客观性,这是一种不以企业管理者的主管意识所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企业只能够通过完善相应制度和手段降低风险的危害,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财务风险。其二是损益性特征,企业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企业在决策项目时,其收益就会和风险同时产生,所以财务风险具有损益的特征。其三是复杂性特征,煤层气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比如能源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硬件投入成本的变化,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是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只是由于这些因素并不能够提前预判,所以整体会显得复杂。其四就是不确定的特征,这一点其实和第三点类似,因为造成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也就是存在着随机性的特点,这显然就会企业财务风险带来不确定性。
三、当前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一)项目决策风险
能源需求从现状来看,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对于煤层气企业而言是不是建设更多的煤气开采口,出产更多的煤气资源就会让企业赚得更多呢?这并不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要知道目前煤层气的市场价格不可能受到某一个企业控制,那么当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由于煤气价格的变动,就可能会让一个新的决策产生不良的影响,企业不仅不能够盈利,相反还会因为高昂的成本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匮乏,从而形成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融资筹资风险
由于当前能源企业既是工业的发动机,同时也是环境的巨大破坏者,因此对于当前能源行业的发展会存在着不少的掣肘,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这显然会对传统的煤层气企业造成冲击。而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的煤层气企业的成长性就会下降,那么想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或者筹资就变得非常困难,就算是能够通过股市进行融资,那么发行价也会低的可怜,甚至出现破净的问题,也就是说融资筹资也可能演变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管理风险不断变大
投资风险指的是煤层气企业在投资某个具体的项目之后,其投资的项目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在项目投资的决策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建设成本不断的增长,或者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延期,施工质量不能够达标,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那么这样的项目即使建成之后,也很难顺利投入生产,而能源价格的变化幅度很大,可能迟一天入市,就会造成一天的损失,所以管理的风险也会逐步增大。
四、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分析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
企业高层的决策不能够采用一言堂以及没有在详细的数据分析上进行,而是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上。领导层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积极组织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包括行业发展专家、经济学专家一道构建决策机构,企业财务部门要提供详细的企业财务报告,并通过合理的市场调研,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符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决策,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上升为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部门要和企业组织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进行系统的调研,同时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在其基础上完善各个管理部门的权限,实现权力的相互监督。同时,并进一步加强监督部门的重要作用,通过检查监督,提升企业相关的决策能够准确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避免管理不当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提升商业信誉度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诚信建设,这不仅仅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同时还能够为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融资,也就是所融资和企业的信誉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提升商业信誉度的关键就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来保障,既能够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同时也能够及时的实现支付,让企业的资金流变得平衡。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煤层气企业规模不断增大,资产状况良好,那么就算是通过融资,发行债券,也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当然企业要想做好这些工作,提升煤层气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样非常关键,加强培训和聘请专业人士是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方式。
五、总结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一个个不同的决策,而且企业的管理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煤层气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客观性等属性让企业必须要做好控制财务风险工作。所以煤层气企业在充分认识自己当前财务风险现状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来提升财务决断,确保煤层气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5
关键词:战略联盟 财务风险 识别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精细化的进程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单靠自身的内部资源优势独自作战俨然已是步履维艰,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靠的合作方式日益增多,正在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经营格局。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创新,已被许多企业用于强化其竞争优势,而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的识别问题,对于化解联盟企业在联盟存续过程中因财务风险所导致的财务困境和生存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内容
按照联盟企业对风险的可控性,可将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不可控风险,是所有联盟伙伴企业都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源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重点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引发原因一般主要来自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通常都是可控的,也绝非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或存在的风险,跟企业自身情况与所处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这类风险主要由联盟企业自身状况带来的风险,主要内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选定的财务指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财务指标的客观性具体要求是指应在企业战略联盟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准确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确认和计量的有效性,以确保对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评价具有真实、可靠和完整的内容;可靠性是指在选定的财务评价指标必须确保所取数据和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公正地反映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实际运行结果;相关性要求选取的财务评价指标应当与战略联盟财务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指标异常变动来衡量战略联盟的效果和发生异动的原因。
(二)财务指标的体系设计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通常用来衡量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利润获取能力。一般来说,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表现着联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之后业绩的好与坏,间接体现联盟企业的战略选择正确与否,联盟关系是否可以继续或者终止。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盈利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联盟企业每支出一单位成本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数值越高,越能体现企业自身成本费用控制比较好,单位成本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提高。
②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经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的企业的盈利能力。
③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和财务费用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越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联盟盈利能力也越强。
2、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产周转的相关指标来分析资产综合使用的效率,是对联盟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综合运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营运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该指标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②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售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联盟企业存货的营运和管理效率。
③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联盟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④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率是指维护联盟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非成本性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三项指标。
3、成长能力指标。成长性是指联盟企业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借战略联盟扩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壮大自身实力的潜在能力。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成长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本会计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额÷上会计年度营业收入总额)×100%。营业收入增长率具体体现联盟企业较上年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评价联盟企业潜在发展能力和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
②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本会计年末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余额)×100%。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本年度资产规模的增减变化情况,客观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程度。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6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 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