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考研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1

(一)盲目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表现,于是尊重、赏识、激励纷纷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有些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似乎稍有批评,就怕会扼杀一个“贝多芬”,只要学生一唱歌或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你真棒!”“你真行!”“你很好!”“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等赞扬进行笼统的评价,也不管学生的思考、感悟如何。这样频繁使用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尊重不意味着肯定错误的或较大偏差的理解和感受,它不等于迁就和盲目的赞赏。

(二)教师自我为中心,指令性语言多

在音乐课堂中,会听到这样的话:“请你跟着老师来唱”、“你能像老师那样演吗?”“跟着老师跳起来!”在这些言语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在努力尽自己“教”的职责,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实现学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主角”的地位,不能够主动地来学,思维受到限制,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不会去想:用别的方法来演唱或者用别的动作来表演也许会更好。

(三)课堂语言欠精练

1、重复学生的发言

在学生每次发言完毕之后,教师总是重复一遍学生的话。也许是因为学生的声音太轻,教师想转述给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2、毫无意义的提问

在《龟兔赛跑》欣赏课的课堂上;多媒体出现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画面,教师问学生:“他们是谁啊?你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吗?”生答:“他们是龟先生和兔宝贝”他们两位在干什么呀?生答:“他们在跑步比赛。”图上的乌龟和兔子大家原本都认识,并给他们取一个名字有什么意图呢?叫乌龟和兔子不是更简洁吗?

又如:在聆听歌曲范唱后,

教师问:“这首歌好听吗?”

学生马上回答:“好听!”

师:“有趣吗?”

生不假思索:“有趣!”

师:“想学吗?”

学生也非常聪明,都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都大声地回答:“想!”

课堂气氛似乎格外热烈,师生互动环节也似乎得到了体现。老师难道仅仅是为了课堂气氛而设计的这些问题吗?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吗?像这些带有暗示性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即使学生还没回答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还能算是问题吗?

3、口头禅

“好吗?”“哦……”“是吗?”“恩”等语言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也看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是比较普遍。

(四)课堂语言缺乏生机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曾经有过如此经历,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设计了一份相当精美的教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个人觉得相当的不错,而且教学手段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也十分新颖,可是课堂仍旧活跃不起来。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师生动、有趣、诙谐的语言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才是重要的原因,简单枯燥的“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二、改进教师课堂语言的策略

新的课堂更强调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的交流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体会音乐的美,同时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在上与他人同样的课程内容时,可以用寥寥数语就能使学生心领神会。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来设计教学的语言呢?

(一)课堂评价,评得精当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具有教育、激励、改善等功能。”对学生要以描述性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其评价是不能用一个“好与不好”来简单概述。老师进行评价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鼓励时的语言也要富于感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做出恰当反馈,对待学生不同时机不同情况的回答,采用的评价语言,令学生感到教师真正注意着自己。

《春天来了》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1:我最喜欢夏天。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里小乌特别多,百花都开了,多美丽呀!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初听《嘀哩嘀哩》全曲后)师:听了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3:我觉得歌曲活泼、轻快。师:哦,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生3:我是从歌曲的速度和小朋友的语气中感受到的。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从多方面来感受音乐。生4:我听到了“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在你们眼睛是怎么样的?生5:我看见碧绿的草、红红的花,小鸟在书时枝上唱歌呢!而且阳光特别温暖。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仅介绍了你眼里的春天,还感受到春天里温暖的阳光。

“你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需要即兴、简要的评价,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专注投入地倾听。“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了!”类似的评价不仅积极地给予了鼓励,还说明了鼓励的原因。这些语言丰富,并带有明确目的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精巧设问,训练思维

课堂设问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预设问题要善于撷精取粹,精在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1、问题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同不同意”、“对不对”这种十分简单、不假思索的提问。人音版第二册《云》的教学片段:欣赏白云和乌云的图片,聆听《海上风暴》片段,提问“这段音乐你觉得适合白云还是乌云?为什么?”学生直觉分析后设置空白点,“你觉得白云的音乐应该怎么样?”讨论之后聆听《云》的伴奏音乐“这估音乐你满意吗?为什么?”进一步分析感知旋律的特点。

上述片段中,整个教学设计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在学唱歌曲前,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聆听歌曲《云》而是通过欣赏《海上风暴》片段再提问,从而得出白云和乌云不同的音乐形象之后再听《云》的音乐继而再提问。一系列的提问都是为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音乐形象而服务,设计得比较巧妙。

2、由易到难、启发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提问最重要的目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就算有所思,也不能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和震撼;问题过于深奥,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第二册第一课《小雨沙沙》为了让学生们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小雨。笔者通过结合小花、种子、禾苗等事物,初听全曲后,学唱《小雨沙沙》接着动画欣赏,引发想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种子听到小雨的声音会说什么?(2)种子的表情是怎样的?再表演种子进一步感知。当学生有充分感知体验以后,引导他们想象。(3)雨中还有谁与种子一样开心?又通过结合小花、小树等成长情景让学生进行歌词的再创造。

(三)情感语言,说得精妙

1、言之有序,清晰精练

所谓“序”就是指音乐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在音乐教学中,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教学语言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紧扣教学内容,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实质性内容的,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都要提示清楚;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要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用什么语言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2、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风趣的语言既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产生无穷的魅力,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年级《大鹿》教学片段。师:在繁茂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地在生活着。有一天清晨,忽然,听到“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随后老师用惊疑的眼神看着学生,并让学生大胆猜测。生:怎么了?生:猎人来了?他们打架了?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听完下面这首歌曲你就会知道了。生:(学生们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安安静静地竖起小耳朵想听个究竟)

有趣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如讲趣味性的故事就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教唱歌曲时,老师抓住二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给学生讲故事,再风趣地设置了故事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一堂沉闷的歌曲教学课变成了一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综合艺术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3、言之有韵,声情并茂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音乐教师要富有激情,语言要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动听。歌词朗诵时,在力度、语调、速度、音量等音乐要素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清晰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片段。在学唱歌曲前教师朗诵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开满野的路边,飞来了一只小乌鸦,它不吵闹也不玩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你们知道它赶回家干什么吗?生:带着疑惑的表情相互对视着……师:原来它们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叼来了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你觉得它是怎样的一只小乌鸦?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懂事。生:是呀!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是妈妈把它养育大!你们想听听音乐版的《小乌鸦爱妈妈》吗?生:学生们竟都格外响亮地回答“想!”。师: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听音乐,学唱歌曲……

在上一片段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小乌鸦的孝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分析和记忆了歌词。在朗诵故事后,问学生想听听音乐版的故事吗?此时的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正浓,他们响亮的回答,相信是发自内心的。听完歌曲后,有的学生说:小乌鸦真懂事呀,我也要向它学习。有的说:这首歌真好听!我回去后要唱给妈妈听!有的说:这首歌用了不同的情绪来演唱的……学生们似乎对这首歌曲特别感兴趣,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平等对话

在设计语言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即:师生的角色转变问题。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地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意识,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角色转换,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

(一)语言设计应关注学生

教师以尊重的口吻来设计课堂语言,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如在学唱新歌之后问:“你认为哪句最好听?哪一句比较难唱?”“我们来试着唱一唱”为了进一步巩固歌曲,教师可以问:“你想怎样来表达歌曲?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演唱?”等。学生会通过舞蹈、打击乐伴奏、朗诵等很多方式来表达歌曲,用领唱、齐唱、合唱等形式来掌握歌曲。

(二)语言设计应激励学生音乐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音乐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音乐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活动。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职学校;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社会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音乐学的教育更视为重中之重。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即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育工作者呢?这成了摆在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1.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音乐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组织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技术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老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学校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2.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目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一次声乐公开课上,教师教授的是《渔光曲》,在学习歌曲旋律时,教师示范后就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曲谱,但是由于这首歌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每一段旋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学生在练唱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纠正多次还是唱错。这时候教师就很恼火,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消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老师不得不将就重新带领大家又唱了几遍,匆忙结束了课程,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很不理想的。如果老师在教曲谱之前让学生先自主研究一下这三段在旋律与节奏上的区别与特点,让学生对歌曲先有所了解,之后演唱时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这样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3.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基本可分为乐理课、声乐课、钢琴课等,它们之间密切相连。如乐理知识是其他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声乐课和键盘课又是人们将乐理知识变为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学的各学科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但在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个学科教学人为分开独立进行,钢琴老师就教学生弹奏一些练习曲和乐曲,主要强调弹奏技巧的训练;声乐老师主要教学生们练习声乐曲目,主要强调发声的状态和位置。很多教师在忽略了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音乐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

4.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导致音乐教学质量不高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大部分是中考落榜者,学习意识和能力都较差,接受文化知识的能力有限,有些更是没有一点音乐基础,而音乐恰巧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与兴趣的使然。他们学习学前教育文化课程尚且能力有限,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专业音乐的学习,中职两年的学习时间或者远远不够。再加上学习过程中受挫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中职学校课程的开展的效果往往很难达到。

三、音乐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学前教育逐渐被重视,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绝不是简单地陪着孩子,而是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善于想象思考的能力。音乐在学前教育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第一,音乐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融入集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第二,音乐能够开发智力和增加孩子的表现力,现代社会精神文明越来越发达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更为重要的调味剂,更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是学生才艺的一部分,适当的音乐学习让学生找到成就感,有肋于其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第三,音乐对老师自身的气质提升意义重大。学前教育不仅要从理论上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还要培养学生应该有的文化和音乐素养。

通过音乐教学法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学生声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策

1.做积极的引导者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加强对乐音的感受,曲艺的理解,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还可利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其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器乐演奏活动等。充分发扬民主,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学,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处于一种向往与渴求状态时,学生才会感到进入“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心灵上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愉悦。

2.做热情的欣赏者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会对同一审美对象或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由于来自家庭、社会或者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同一段音乐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会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只要学生在欣赏后产生的心理反映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联想,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轻蔑、挑剔与讥笑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融洽、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特别有成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音乐知识讲解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学生的兴趣如果得不到很好得激发,那么一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的课就会产生。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其图、文、声、情并茂的情景,直观地展示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通过flash动画或PPT做成幻灯进行讲解,并配以适当的音乐、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观上都有所触动,帮助学生得以理解。也可利用电脑软件让他们创作音乐并将他们写出的音乐利用电脑进行播放时,使他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兴趣产生了枯燥的基础知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掌握了。所以在教学的内容和选材上一定要合理安排。不断给予学生留有想象空间,让学生进行对比赏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听觉、表演、审美、创新、自信等综合素质能力。还可经常通过报刊、杂志、参考书、网络资源来查找资料,

五、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生源自身的问题还是学校与社会的问题,这些因素对音乐教学的不利影响是不可能马上得到改善和解决的,也不是音乐教师所能控制的。要改变现在的音乐教学现状,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改变自己,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有效地教学策略,减少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能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艳萍.音乐课期待心与心的互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9期.

[2]史桂媛.教改后我的音乐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12期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3

一、领会新理念借助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恰当运用多种形式,(多媒体音效视频、游戏、卡通图片)以形达意,不仅可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他们的思维。而且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从而使教学寓教于乐。

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对于不同音符的教学则采取多媒体技术。通过钟楼的钟声、电子钟秒针的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的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产生丰富情感和想象的空间。

二、善用媒体用心启迪,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渐渐丧失了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无论是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管你怎样的让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学生无动于衷,毫无感觉。其实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启迪孩子的心灵。例如在教学《唱大戏》一课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每年都过春节,谁能说说你家都是怎样过节的?过节都吃什么?品味美食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一下来劲了,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过年,一起来品美食,唱大戏。”接着利用多媒体将农村过年那一幅幅欢乐祥和的图片视频展示出来,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唱着刚学过的歌曲,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三、巧用媒体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之所以被大多数学生所喜欢,是因为它集唱、跳、表演、欣赏为一体,多姿多彩的内容让学生身心愉快。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巧妙地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视、听、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同时接受到美的熏陶。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在对高年级学生教学中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如在学习《在草原上》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草原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达到了和谐的效果。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4

本文仅针对义务课程标准中的多个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六个教学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对高师专业课程改革提出我们的一孔之见,与同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笔者认为,义务课程标准内容中新创设的教学领域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新设置的六个教学模块,其主要的、共同的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关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要性、人文性。也反映了标准把对人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之时,高师以“单科讲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就必然存在着诸多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两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与技能上,重单项专项、重技能技巧、重专业音乐创作理论、重专业音乐流派的音乐作品,而轻多元文化、轻音乐文化、轻综合人文素质。第二,在知识结构与教育功能上,忽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今天的高师音乐专业实际,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为了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将高师音乐专业单科课程,设置为以综合模块为主的教学体系。其具体构想是,将原有的20门以上课程综合为9+2的课程模块。

所谓9是:

1.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乐理、基础和声、视唱练耳;

2. 音乐史论与欣赏课程,包括: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作品欣赏;

3. 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曲式、复调、小乐队配器;

4. 声乐与合唱课程,包括:声乐语言知识、合唱指挥以及指挥合唱的能力;

5. 音乐创编与钢琴演奏课程,包括:旋律即兴写作、给歌词配旋律、钢琴即兴演奏、钢琴作品演奏;

6. 舞蹈编排与表演课程,包括: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国际标准舞、中国舞、舞蹈编排;

7. 音乐教育课程,包括:中外音乐教学理论体系、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件制作、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8. 相关艺术课程,包括: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欣赏、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欣赏:

9. 艺术实践课程,包括:德育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

所谓2是:

1. 声器乐个别课,包括:声乐、钢琴、各种器乐个别课;

2. 考研辅导,包括各专业的考研辅导。

以上综合课程(模块)的设置,涵括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容相适应的、能培养师范学生教学能力的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符合传统的“双基”与现代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另外,模块的设立是由两种以上的相关课程综合起来的,在分科的前提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统整与沟通,学生选修课程如果得当,学习得法,是能够为后面硕士阶段的教育打下宽厚基础的。

二、课程价值取向

1. 优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

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使得各模块课程在知识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各课程原来的相对独立,是此次课程构建的一大特色。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表现在两点,一是综合全面,二是有序。

综合全面在于课程内容具备广泛的覆盖面,即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其缺点。模块课程内容的相互关照,一改过去课程杂乱而无体系,知识零散僵化有较大重复面,浪费课时与教育资源等弊端。而精练与优化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环节,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音乐学科的知识与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有序,就是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9个教学模块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别:“(1)音乐审美类课程,(2)音乐表现类课程,(3)音乐创作类课程,(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属于上述五类课程,每一类课程的学科知识点分别安排在各模块不同水平的螺旋点上,是以学习者的水平、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与终点,同时又以音乐学科的审美体系为内在逻辑而设置的,其合理之处在于音乐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有序性。

2. 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标准的推动下,音乐内容的文化多样性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因此,使姐妹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相关课程,是我们此次课程构建的又一特色。

多科艺术观点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1)通过与其他艺术的比较,显示出每一种艺术的独特性,从而使每种艺术更加鲜明;(2)澄清使所有的人文艺术学科同属一个家族的基础原则;(3)既将每一种艺术看成是一个家族的一分子,又将这种艺术家族看成是许多家族中的一个,从而开阔视野。”(雷默语)例如我们在课程改革方案模块8中的戏剧表演与编导,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赏析、中外戏剧简史与作品赏析等课程,就是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综合,使各学科的学习组合成一种互补共生的生态关系。其新意不仅表现在我们扩展教育多元文化视角的课程思路上,而且是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经验,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将主要目标放在文化及人的发展上的深刻体会。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5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作用;功能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今,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延续艺术生命,不仅体现在其扎实的文化根基,而且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民积累和沉淀的艺术智慧,优美的音符记录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群众的思想和情感,汇集成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音乐形式,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因而,探寻音乐教育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多元功能,将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将进一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实践,从音乐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使传统音乐文化学科建设更加系统

传统音乐想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和长久的传承,进行学科化建设是必须要走的一条正确的路径。虽然近些年来,学校的传统音乐教学陆续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系统化的学科建设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事实上,音乐教育的深入开展,不仅可以使传统音乐教学课程专业性强、涵盖性广,而且能够触及传统音乐文化内核,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将其渗透于学生的艺术修养之中。另一方面,笔者在对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由于过去我国的音乐记谱意识薄弱,导致很多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因为没有系统的记录而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这种文化的流失是永久的、不可恢复的,是永远的遗憾。过去由于大众文化传承意识薄弱,没有及时地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导致很多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断代。现在,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政策引导下,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规范和深入,音乐教育担负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音乐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传承渠道之一,是传统音乐艺术性传承和学术性建设的根基。所以,学校的系统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从正规性的学科建设入手,优化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力度。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能从音乐表演实践需求出发,加强传统音乐表演型、学术型、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笔者从学校传统音乐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校的传统音乐教育开展能够从高瞻远瞩的发展性策略入手,系统化地进行传统音乐课程设置和教学开展,从传统音乐的理论基础入手逐步深入到艺术实践,将传统音乐的表演舞台与音乐的教学讲台连接为一体,将田间地头的传统音乐搬到多元精彩的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其对传统音乐的艺术性和系统性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使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创作更具创新力

传统音乐是在一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体现了当时大众艺术审美的眼光和追求,因而传统音乐也印刻了时代的烙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大众的音乐审美品位也更加的多元开放。在此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如何结合时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符合音乐多元化的要求是值得重点研究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学校丰富的音乐教育开展活动,对于传统音乐内容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培养的音乐人才具备专业的音乐基础,对于音乐内容的创作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因而在传统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能够与当前的观众欣赏需求和审美品位相匹配,为传统音乐作品加入更多的现代内涵。音乐教育系统地培养和拓展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技法和手段,使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内在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显然,与传统的依赖于民间艺人创作发展的常规形式相比,音乐教育激发了传统音乐自身创新发展的动力。以传统民歌为例,很多学校在本土的校本音乐教材的构建中,融入了很多学生喜欢的脍炙人口的音乐内容,并且积极鼓励学生传唱家乡的歌。很多学生为了使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对民歌的演唱内容和曲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有的加入了说唱内容,有的加入了合唱声部,有的则进行了乐曲的重新填词,加入了符合现代学生审美的歌词,赋予了传统音乐新的艺术思想。这样一来,传统音乐不再是一种古老、陈旧的音乐形式,而是在与现代音乐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产生了新的艺术表达和呈现形式。

三、使传统音乐文化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

千百年来,我国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以老百姓最为喜欢的方式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音乐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多以口传心授的师承关系进行代代相传,现今看来,这种传承方式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适合当时的传承人培养工作。现在,只能作为其中一种的传承方式,而不能作为主要的传统音乐传承人培养方式。面对缺乏系统的传承模式这一问题,学校教育以更为专业的平台加强了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现今,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学校音乐教育在针对传统音乐人才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拓展方面经验更加丰富,形成了专业系统的传统音乐人才培养渠道。尤其是学校音乐教育平台的构建,集聚了最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端的教学资源,在音乐师资的储备上也更为专业,进一步拓展了传统音乐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相较于传统的传承方式而言,音乐教育以系统化的人才培育为切入点,对传统音乐传承人才针对性地展开系统化培养工作,进一步弥补传统传承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不规范和不足之处,以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传统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广泛性开展,可以使传统音乐人才能力更加多元化,符合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也进一步丰富,彻底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中表演、创作人才一把抓的状况,细致地对传统音乐人才进行分类,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传统音乐人才需求。

四、使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工作更为深入

传统音乐教育是面向学生群体展开的教育活动,辐射的面积大、受益的群体广。因而,音乐教育的广泛开展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具有显著作用。传统音乐在学校教学中的开展,使广大学生群体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度和理解力提升,能够从文化遗产的传承角度去重新思考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随着学校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的逐步深入,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心理认同,继而逐步地从感性的音乐品鉴上升到理性的传承思考,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成为守护传统文化的一分子。所以,从传统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根本目标上来看,一方面丰富了学校的音乐特色化教学,加强了音乐学科建设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趣味凸显出来,营造与众不同的音乐氛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而言,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广泛开展,加强了传统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速度,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传统音乐艺术的璀璨夺目、博大精深。音乐教育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助力,有益于激发传统音乐文化自身内在的活力,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被动传承改为主动式发展,这样才能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开展,使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畅游在丰富的艺术海洋中,得到了音乐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欣赏传统音乐的好习惯,还能够主动创作和保护传承传统音乐形式,使传统音乐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所以,传统音乐教育的普及开展对于传统音乐传承工作的快速推进意义深远,作用显著。

五、结论

总而言之,传统音乐文化依托教育平台进行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传统音乐形式得以保护以及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学校深入的音乐教育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以更为学科化的课程建设,展开了传统音乐人才的全面性培养工作,进一步深化了音乐教学改革,使我国传统音乐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因而,对于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作用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效地指导了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也肩负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重任,以保护和抢救文化的角度探寻传统音乐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传统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指导传统音乐艺术实践的探索。当然,学校的音乐教育开展要与时俱进,做出不断的调整,要根据传统音乐传承工作的时代要求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才能体现出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和特色,才能确保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参考文献:

[1]侯昀晨.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研究[J].艺术家,2020,(08).

音乐教育考研范文6

关键词: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意义;开展

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冬夜读书示子律》中写道:“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采取措施,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对具有音乐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培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而且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今后要走上中小学讲台的音乐教师,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和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中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音乐实践的主要包含内容

实践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在对象世界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一定的音乐实践活动予以表现和检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修养。在音乐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方面。课内实践活动包含教育实习、学分音乐实践等。课外音乐实践主要是一些校内外节目的编排、策划、演出等。如果说,在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是对教师所传授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和掌握的话,那么音乐实践活动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深化和提高。没有严格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艺术实践活动便失去了依托和根基。而适度、正常、健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对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检验和考查,对教学工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启发、激励、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

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取得的认识;另一种是间接经验,也是就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得到的知识。具体到音乐教育中,我们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感受,就是间接经验,为了将这种间接转化为直接,就需要一个平台和载体,音乐实践活动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例如我们对于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通过欣赏,掌握了其大致的艺术特征,但是如果能够深入到这些民间音乐的发源地进行采风,则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这些音乐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精神,让我们在认识上有一种本质的提高。又如我们对于《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之前只觉得这部合唱曲气势宏伟,富于激情,但是只有我们真正演唱它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被歌曲传递出来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所感染。这种审美感受,或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来亲自感受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对于个人情感的丰富,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前提性的基础条件。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创新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音乐实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有着诸多的益处。在音乐实践中,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都是一种创新。也就是说,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在音乐实践中,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加入的冲动,愿意在这个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情的展示自我,当他们对活动有着高涨的热情时,思维便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帮助学生深入的钻研,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此为推动、探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获得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活动的开展,只靠一个人是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予以完美的展现。学生们正是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个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理解了相互尊重的必要性,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一场演出的举办,从场地的选择,到节目的设置;从人员的调配,到演出器材的提供,整个过程都要在大家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地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这个演出都难以进行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欣喜的看到了自己的对于这个临时集体的贡献,更在彼此的合作中建立了友谊,加深了理解。这种群体合作精神,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需要的。

三、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1.课堂实践――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

要想切实培养高师音乐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首先在课程的开设上,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时的增补一些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供同学们进行选择。例如当今方兴未艾的音乐治疗学,很多有志于从事这类相关职业的同学,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渠道,不得不放弃,如果学校能够组织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为同学们讲课,或者针对同学们的学习意愿,主动地提供一些学习的渠道,那么学生们也就多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其次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单是音乐系,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高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在了大四这一年,但是大四临近毕业,很多同学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缺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同时,仅仅靠大四一个学期的突击学习,也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能够在整个大学阶段中,用各种形式,持续贯穿的进行实践类教育,不一定都集中在大四进行。诸如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要求的学习、师范类音乐毕业生的主要择业等等,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行。再次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园内的音乐活动,本身就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舞台,让学生们亲身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外实践――搭建各类音乐实践平台

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音乐实践基地。音乐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深化音乐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大多数师范类学校都有附属中小学,但是在实际中,却发现这一最方便的基地却和音乐系学生联系的很少,很多学生反而要到学校之外的学校去实习。所以要正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充分利用之后,再对照相应的实际需要,建设一些实习基地。例如可以和一些歌舞剧院签长期的合作协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和事,锻炼其应对任何问题的胆量和各种环境下进行专业表演的信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就业,都是受益匪浅的。

同时,学校应大力开展各类音乐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领导要对实践活动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全面参与。例如对于音乐活动团体的支持,应当鼓励学习努力创建品牌,推出新人。每年予以专门的经费,在场地、器材、设备上大开绿灯,并委派专业的教师予以协助。对于经常参加公益演出、各类比赛的同学予以鼓励,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此来带动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活动机制上,将活动的管理权交由学生会、团委、党支部等承担,策划、导演等权利完全下放,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力求全员参与。每个具体环节选定负责人,由负责人排练和组织演出。这样使学生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协作能力,活动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管理与组织工作有条不紊,真正意义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实践的水平,甚至要与国外的学校进行交流,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为中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成为了高师教育工作者首要关注的课题。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结合,才能达到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培养标准。音乐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经验,在一个新环境里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音乐实践对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几点益处,对课堂音乐实践和课外音乐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音乐实践,大力开展音乐实践,因为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能力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J]佳木斯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0(8)

[2]容富艺.音乐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双重[J]山东艺术学

院学报.2008(04)

[3]朱月华.高师音乐专业加强艺术实践当议中[J]小学音乐教

育.2006年(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