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信息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信息安全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1

目前,我国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期间,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为尽快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现场危险隐患快速反映机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手段,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监管通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是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能及时了解人员在岗情况,对发现现场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施工企业自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现阶段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工程数量增多,工程规模扩大,建筑从业人员成倍增加,施工企业从原有管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变成纯管理型企业。大量的一线职工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就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操作人员不稳定,建筑安全管理会产生诸多问题,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或不可控状况,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提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生产费用得不到保障。在投标、议标过程中,多数采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建筑企业在招标、议标过程中,将临时设施、文明施工安全防护、职工教育培训等费用暗中减少,以确保中标;投标保证金、项目垫资、工程款拖欠等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再加上违法分包等现象,造成了一部分工程项目人员配备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而不管、管而难管的局面,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很难达标。其次,建筑企业缺乏主动管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每个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但在工程项目施工时,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机构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落实责任。对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评定与检查,依据项目资料员经验填写评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放任自流,没有做到严管严控。再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安全风险认识不足。从业人员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都不清楚。单位项目承包人安排工作时,也不考虑相应的作业情况能否施工作业。最后,“三违”现象普遍,跟踪督查不够。由于某些工程抢进度、赶工期,在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交底、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作业人员因为经济利益冒险作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存在诸多不足,而行业也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不足。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处于可控状况,必须借助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行为已势在必行,这对政府、企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要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监理、总监代表等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可以对上述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履职尽责。行业管理部门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解项目管理人员到岗情况,避免传统的纸质文件人名众多、容易混乱,出现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并没有到岗的情况。行业管理部门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对于少量项目人员不到岗、缺岗现象,可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项目管理在可控状况,真正实现“质量安全、预防为主”。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工程项目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及时将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作业情况传输到管理部门监控中心。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项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章现象。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对施工企业抓好项目管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项目部通过安全会议、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所有项目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违规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要文明施工、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适时通过监控中心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可大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通系统促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安徽省建设信用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安全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检查,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分部分项工程达标情况传递到监管通信用平台。通过网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分部分项工程的缺陷都将一目了然,增加了企业自我监管的压力,达到促进施工企业、项目部日常安全管理的效果,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四、目前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与提高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2

关键词:安全监管;三维仿真;信息共享;信息管理

High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 High buildings prevalent diversified ownership, decentralized mode of operation is more common, personnel highly intensive, highly integrated functionality, highly centralized facilities. The safety responsibility is difficult to defin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safety investment, accidents and other difficult rectification "three high "," three-pronged "problems. Ningbo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Ningbo District Safety Administration through cooperation, the virtual reality and GIS technology into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facility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supervision; virtual rea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高层建筑普遍存在产权多元化、分散化运作模式较为普遍,人员高度密集、功能高度整合、设施高度集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难明确、安全投入难落实、事故隐患难整改等“三高”、“三难”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当前宁波中心城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立和完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的同时,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实用管理工具,提高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办公水平,使建立的机制和体制有效地运作起来。城市仿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了最佳选择,其实现了城市的立体化表达,将城市管理当前状况的平面式、粗旷式管理提升到了立体化、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新阶段,并且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1设计思路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始于2013年,其核心是应用地理信息与城市仿真技术实现高层建筑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三维可视化管理。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机制实现各部门信息及时分享,从而促进部门间合作的协调性,和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

整体系统的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展开:一是三维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二是建设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库和高层建筑安全信息数据库;三是数据与信息系统的整合,以及系统的部署。

2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三维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三维地理数据库的建设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其包括三维地形地貌模型、三维建模模型、三维室内模型等。三维数据的制作主要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制作三维地形地貌模型。另外通过摄影测量的Photo Model技术制作三维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 所有三维建筑模型有准确的空间参考和几何精度,平面和高程精度均达到分米级,并且数据符合地理信息数据的结构要求,能够为地理空间分析服务提供支撑。

除了建筑外部建模以外,对重点建筑内部以及其消防与安全设施也进行了三维建模与建库,如图3所示。这样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消防设施在建筑内部的分布能够通过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来,方便管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信息系统对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指挥和实施消防救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系统的开发与功能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能够结合三维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全市高层建筑信息管理、安全应急等专业功能。为了保障信息的有效共享与传递,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系统整体的架构是基于SOA新型软件应用服务概念,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模型,是一种架构和组织IT基础结构及业务功能的方法,其基础是“Web-Service”技术。整个系统采用的编程技术不像传统组件技术那样依赖特定的对象模型协议,而是利用通用的Internet协议和数据格式来实现服务的访问,如HTTP传输协议、XML数据格式,从而保障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基于Internet计算要求的松散性,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

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包括三维地理信息基础功能与安全管理与应急专题功能。其中三维地理信息基础的一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三维空间数据管理,主要是海量三维数据的管理,包括三维数据库共享与,以及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数据访问的权限管理等。

2)空间信息的查询:能够按照高层建筑名称、区域、房屋类型、所属物业、办公等级、建筑高度等级等进行快速查找,如图3所示,点击模型即可查看该建筑视图信息、普查信息、周边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分布与统计、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企业与物业电话、安全隐患、执法记录、图像等信息,并且可以调入视频监控接口,实施了解现场情况。

3)空间分析功能:能够进行三维地理空间的精确量测,安全预案制定的所需的缓冲区分析,空间视线分析、洪水淹没分析、疏散路径分析等。

安全管理与应急专题功能主要包括:

1)网格化管理:实现对辖区范围内各区、镇/街道办等进行网格化空间定义,建立各网络安全管理架构系统并实行日常监管。

2)事故接警及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在接到报警后,通过对报警人姓名、报警人电话、报警单位、事故类型、事故描述及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快速在地图上实现定位,并显示与之相关的警力、消防和医疗救助分布。

3)应急模拟:系统平台可以应急预案仿真模拟,针对事故多发地段,可以进行应急疏散模拟与人流路劲分析;仿真消防演练,火灾点最佳扑救位置分析等;对重大活动举办地进行安防布控预演模拟等。

4)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政府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后,救援人员可通过系统迅速的查看该事故救援辅助决策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普查情况、危险源、周边环境、危化品、企业应急预案、企业电话、政府救援方案、指挥中心、短信发送、专家系统、救援队伍、救援物资、安全隐患、执行记录、风险评估、企业视频、地图定位、事故模拟、上传照片及总结报告等信息,同时对事故报警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

2.3系统集成与部署

本系统的集成涉及到海量数据的管理,包括包括基础二维地理信息数据、航空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建筑模型、建筑安全信息等,总数量接近TB级。另外系统将对外提供7x24小时服务,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并且系统提供多种在线功能服务,包括基础量算与空间分析、应急预案仿真模拟分析、信息检索与查询等、,这些功能网络与计算资源都比较高。

根据上述特点,本系统部署方式如图4所示,系统采用具备数据分布式部署、服务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等能力。

目前该系统由市安监局、消防大队、和物业管理办公室共同使用,由于采用数据服务器分布式部署,所以三部门可以及时对各自负责的专题数据进行更新,并通过权限管理进行和共享,由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

3 结语

高层建筑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但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工作流程的创新,以及相应制度的保障才能发挥系统的作用,目前还需以下四点工作来完善:第一是建立多业主高层建筑电子档案,实施安全基础数据网上申报;第二是实现消防设施预警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的自动传递;第三是建立消防安全设施多部门网上协同监管机制;第四是开展面对突发事件系统中的应急救援功能的扩展工作。

随着城市三维仿真信息系统的发展,其将成为智慧宁波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宁波展现城市形象、政府招商引资,以及在旅游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可以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清泉,杨必胜等.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建模与可视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庆,李逢春,张叶廷.三维城市模型的统一表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月,27卷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3

通过这次安全录像观看,让我们体会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会对个人以及公司造成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此付出了惨痛的。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我们在架梁一线的员工来说,安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警钟,无论是谁都应该爱惜生命。我们桥梁架设的安全质量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安全,所以,安全工作刻不容缓、绝不能掉以轻心,把安全摆在首位,把安全记在心中

通过这次《安全事故》的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每次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在呼吁安全生产的今天,安全已是发展的主题,发展之根本,发展之命脉,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的稳定、发展,没有安全的意识就谈不上工人的工作环境好。然而由于个别人不注意安全,不讲安全,不懂安全,意识淡薄,把我们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不放在心上,使安全生产这句话在我们这儿成为一句空话,成为天方夜谭。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损失是惨重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它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灾难,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应该从零开始,并且做到零事故的发生,以足够的信心去去战胜它,并且积极参加安全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努力杜绝违章操作,远离事故,让安全生产成为我们的一个习惯,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更安全。

为了个人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安全工作作为每天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做到“从零开始,从零发展”。让安全时刻伴随着企业兴旺,家庭稳定,社会发展和进步,作为我们言行中永远坚持的理念。职工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安全教育要从各种方式,把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方在第一位,让职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对自己的重要性,

九月份是安全生产月,我们以“遵纪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和各种有关于安全知识的问答竞赛。使职工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同时也理解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的必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4

1.1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施工现场事故原因主要体现在: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施工环境缺陷,管理教育的缺陷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现阶段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

项目安全管理是由现场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现场三类人员实际管理实施,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与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同,出现组织安排、工艺顺序、劳动力分配、机械机具管理等影响因素。施工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相关管理职责不对等,实现的经济效益不对等。特别是现场安全员由于单独设置职务权限较低,因此相互协调能力较差,安全命令下达滞后,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及整改方案,落实情况较差。施工管理与安全管理相互推诿抵触,推卸责任,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事故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建立崭新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2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具体特点

2.1 确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理念 必须有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坚定“安全事故为零”管理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2 实际施工中完成四个塑造 变单纯的依靠专职安全员单一管理为塑造全体施工人员包括操作工人全员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变施工工艺安全管理为塑造进度和技能方法辩证统一的综合管理;变静态不动的一维管理为塑造三维动态适应的螺旋递进式管理;变以往的安全工作与生产操作平行分开单独管理为塑造生产安全网格矩阵化一体化管理。

3 建立崭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3.1 建立且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①项目安全管理监督层:主要有项目正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主管、专职安全员。②安全管理实施层:主要有专业工程师、班组长和具体技术操作工人。

3.2 整合安全管理职责范围,明确关系责任 现场项目施工工作中,岗位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项目管理把安全责任都强加到安全员身上,必须适当整合安全员和施工员的岗位职责,是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措施。

3.2.1 项目安全管理监督人员的职责。①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定运行方式,划分岗位安全责任,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全面负责项目安全工作。②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解决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包括专项方案的制定、技术审核,负责项目现场安全技术检查,落实技术整改措施。③安全总监主管: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监督者。主持制定安全规划管理方案,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方案交底,进行分部工程安全交底;监督安全规划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对安全管理全程监督。

3.2.2 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细化工作。

①施工员:专职施工管理,强化安全职责。施工技术中顾安全,安全管理中懂施工。负责具体落实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相结合;负责施工技术交底和进行工序安全技术交底;主动联系监理及建设主管相关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交流沟通安全技术信息。②班组长:是操作班组的直接责任人。班组长专业安全素质和现场管理能力,是班组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班组长班前安全教育制度,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标准,严格组织纪律,加强班组安全督促检查。③现场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工人死亡率最高,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因此,工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遵守劳动纪律就是现场安全管理成功预防事故的保证。工人必须先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然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进行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3.3 制定新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①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程序。②根据施工标准规范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细化技术交底,编制审批程序。③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确定安全检查的方式,检查结果整改措施。④辨识判断确定重大危险源及预防程序。⑤各工序立体交叉作业防控与管理程序。

3.4 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模式运行的技术标准,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项目安全管理运行的重要保证。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贯穿于项目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层层递进循环上升,使安全管理制度与运行相互促进,发展成熟。

4 新模式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崭新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对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改进,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管理资源,通过合理规划整合来杜绝减少安全事故,具体操作运行应注意以下问题: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注意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培养;要进行观念和理念更新。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5

【关键词】施工现场;信息定置;技术

“安全第一”是每一个施工场地都会标榜的口号。可见控制好每一个安全因素有多重要。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和意外事件的高发区,不仅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还关系着行业发展的形象。怎么才能在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按时完成工程成为了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定制管理的内涵

“定制管理”一词是从“IE工程学”中引出来的,最早是由一个日本企业管理家总结出来的,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后,在日本一些大中型的企业中开始被运用和推广。所谓定置管理就是对施工现场中的场所、物和人三者间的关系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让其达到一种最佳的结合状态。它是一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将整体信息系统当作媒介,将科学合理的定置当成前提,以实现物与人之间的结合为目标,通过对现场的整顿和整理,促进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和文明化,达到安全生产、优质和高效生产的目的。现如今定置管理开始从对物的定置管理发展到对信息的定置管理。由于信息在定置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施工现场利用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是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二、工程建筑施工的特征

第一,大部分工作都需要高空作业,众所周知,高空作业四周都没有护栏,处于一种临空的状态,操作的条件非常差,而且危险的因素非常多;第二,多个工种间相互配合,需要立体交叉的作业非常多,对于现场的管理非常复杂,而且安全隐患非常多;第三,作业面很容易发生变化,在具体的施工安装过程中,作业面时刻都在变化着,比如人的意识和安全防护不能及时跟上很可能就会发生一些伤亡事故;第四,工程施工的现场空间非常狭窄,受到的限制非常多;第五,设备和实施的量很多,分布又比较分散,相对来说管理的难度非常大;第六,施工现场临时的设施很多,由于属于一种临时施工,施工人员很容易就降低了施工的标准,从而留下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第七,室外露天的作业太多,工程受天气气候的影响非常大;第八,临时工和民工非常多,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够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还很差。以上特征决定了工程建筑的施工是一个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突发性强、危险性很大的生产过程。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信息管理的意义

所谓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施工现场会存在很多信息流,其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确认、控制、指导和显现等作用。在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中,对于信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现场管理的要求和目的。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层面来看,就是通过安全信息反应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态,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控制和确认生产活动中潜在的隐患、危险以及发展态势和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警示牌和管理看板,施工人员可以透过视觉信息看到管理者的意图与要求,从而促进操作者的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达到安全施工的最终目的。

四、施工中安全信息的类别

信息构成要素就是对信息内在本质的一种描述,所谓信息类别就是为了加工、储存、使用和分析信息的方便,依据目的的不一样,从各种角度对信息做一个划分。

五、安全信息进行定置管理的措施

(一)施工现场进行安全信息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二)收集安全信息

做信息收集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和掌控信息,对其进行的集中和聚合是处理信息的基础,是使用信息的前提。现场信息的来源分为两种,包括文件类载体上的信息和施工现场的信息。此外,文件类载体上的信息又包括建筑部门、工会和政府部门相关的通报统治、规程标准、工作部署、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等;有关建筑的文献资料和科技文献;类似工程的未遂事故、事故案例、经验和事故隐患,安全技术方面的成果、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安全台账和安全操作流程等。施工现场中,安全方面的系统信息流主要包括场所、物流和人流方面的安全信息。

(三)对于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即将收集的原始信息通过筛选、判别、分类、排序等一些手段让它成为一种二次信息的行为。加工过后的信息对于使用和检索会更方便。按照对信息处理形式的不一样,主要分为计算机管理系统建库和手工处理建档。所谓安全台账就是在安全管理中,一种最基本的处理信息的工作。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应该建立非常完备的安全台账,这样便于利用一些安全信息来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对于安全信息定置管理的设计

1、施工现场中信息流的分析

施工现场需要很多信息流对人们的生产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现场至始至终都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施工现场的信息流包括作业过程、场所、人流和物流方面的信息。

2、信息流的设计

因为现场存在着很多信息流,每种信息流都会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表现,想要让信息有效地发挥其管理功能,必须精心地设计各信息流的空间布置。一般,信息流的媒介布局应该保证:布局合理性,人们能够简便的获取信息,信息流间不会互相干扰,相关信息符合应该醒目,不能随意的进行挪动,不可妨碍其生产操作。

3、对于安全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

依据信息传递方式的不一样,施工现场中,安全信息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视觉表现,通过视觉来获得安全信息,比如看板、分类卡片、安全信号灯等;其次是听觉表现,主要包括火警装置和警铃等;最后是触觉表现。

4、设计安全信息载体

针对信息载体,其设计主要包括标牌设计、示范图以及对信息符合的设计。在进行工艺方面研究、推行定置管理等都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资讯符号来表示。这样方便人们直观地、形象地实现和分析目视管理,各企业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应用和设计相关的资讯符号,将其纳入到定置管理的标准中。

5、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进行信息管理的有效手段,它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储存的过程,同时也是管理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是人流和物流相互交汇的场所,由于建筑物存在的空间一般都很狭小,导致施工现场成了意外事故出现的高发区。这就需要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做好对现场的管理。倘若现场管理不当,不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施工企业也难以收到预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信息定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牛清山.建筑现场营造与施工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2]机械工业出版社.新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

[3]曲姬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7).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6

关键词:主动防御:信息科技;防御体系;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3-0075-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科技的支持,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核心系统建设、产品创新整合、流程银行再造、现代化网点转型、全面风险管理等措施,彰显出银行业由业务与技术“互为促进”转为“相互融合”新的发展趋势,如中国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顺利投产“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涵盖客户信息、账户管理、存贷汇产品等基础功能模块,与配套的几十个系统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银行业务解决方案:中国工商银行投产“中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个人金融、银行卡、会计等业务运营事件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功能;中国农业银行为促进全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广了新核算与报告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财会支持系统。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能效,各大商业银行投产集中性强,功能性广的应用系统,确实实现了功能集中,实体集中,管理集中,却忽略了如此庞大系统的维护难度,导致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方面出现不足,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如何建立主动防御型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有效防御异常的发生,及时响应并处理异常事件是各大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主要由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各类终端等组成,相应的信息科技风险可发生在每一环节,信息科技风险的诸多特点也增加了安全防御的难度。

(一)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特点

1 设备繁多,难以管理。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从大型服务器、交换机到前台业务终端,种类多数量广,且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越来越重。各基层支行的设备安置不合理,网络布线无条理,前端设备无序号等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近几年,伴随蓝图银行核心系统的上线,业务飞速增长,离行柜员机、业务终端和办公终端数量直线上升。柜员机的离行性和各类终端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设备风险高发特点,出现了该类设备数量多。管理难的不利局面。

2 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在当前银行数据大集中的背景下,一旦核心系统和主干网络出现故障或受到攻击,会立刻传导到各分支结构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及客户流失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将波及与银行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对银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事件隐秘,难以发觉。目前,银行主要业务流程均已实现信息化,业务的开展主要依托信息平台。但是,系统自身的缺陷往往存在于系统底层,通过日常管理和维护难以发觉,只有经过长期大规模应用后才能逐渐被发觉,体现出较强的隐蔽性。此外,很多信息科技风险外表相似性很强,也为事件的排查、辨别增加了难度。

4 突发性强,应急响应不及时。从科技风险发生的过程来看,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如自然灾害、电子元器件故障、电力中断和网络瘫痪等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将立即对银行整体信息科技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时间内排查风险、做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基层银行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5 专业性强,处理难度大。信息科技是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兼具两者的专业性特点。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木马钓鱼,黑客病毒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银行的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信息科技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处理事件。

(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分析

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源管理不到位。在当前核心业务发展和数据大集中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各类设备上肯下功夫,花大钱,致使设备出现消极的扩散。首先,中心机房和设备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设备管理无条理,供电系统不完善,无热备切换;其次,机房内相应的防火、防水、防鼠、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六防)设施安装不到位,且没有定期检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等自身的老化和损坏也是常见风险点。分行级的中心机房和支行级的设备间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将会传导到各分支结构引发连锁反应。进而造成全行性的业务停顿。

2 网络安全系统复杂,病毒攻击、网络漏洞导致异常不断发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发展,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网络风险日趋复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内部人员作案等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3 系统软件日趋庞大,系统的便捷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失衡。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务交易渠道不断增加,系统与数据的大集中使得业务操作的便捷性得到很大提高,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数据大集中虽统一了管理,减少了重复建设,但会使业务数据经过的网络环节增加,致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逐步下滑,对相应的系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 应急预案不健全,未结合实际加强演练,导致出现问题不知从何人手。从目前情况看,各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但往往止于书面,且脱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忽视平时的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严格按流程执行,致使“机制”流于形式。长期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和风险防范策略也是各银行的软肋。

三、商业银行主动防御型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建

信息科技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全面防御风险的完整体系,通过对上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体系构成存在的风险分析。本文提出一种以主动防御为主的信息科技安全体系(Active Defense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Safe System)。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防御体系应从其基本构成人手。根据目前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本着“实体可信,资源可管,事件可查,行为可控,运行可靠”的总体安全策略进行规划。

(一)加强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实体可信

实体可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如供电设备、网络基础设备、系统服务器等加强建设,达到标准,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和连续性运行的要求。根据《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和《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纷纷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针对分行级中心机房。应将分布式防护变为集中式防护。将各部门的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服务器集中放置在中心机房,并在机房安装大型UPS设备、机房专用空调,部署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电源、温度和湿度等时刻进行监视。同时,机房应具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措施,增加防电磁辐射以及电源滤波设备,保证设备的电磁辐射安全。中心机房的基础设备、物理环境是各大核心系统安全运转的有力保障。

针对支行级设备间,要重视设备间的重要性,设备间是银行前端业务安全运转的核心支撑,其内的网络设备直接影响整个营业网点的正常营业,要加大设备间的电力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以中国银行为例,在设备间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级要素的现实弱点、面临的威胁并据此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方面做出综合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营业网点的设备间标准化改造,以定级评星的方式加强设备间的管理,很大地提高了基层营业网点的正常运行能力和防灾抗险的性能。

(二)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责任制管理。做到资源可管

资源可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相关的核心设备及软件系统,如网络系统、终端系统进行实名制登记,当系统出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使用者,有效了解问题的原因,以达到正确分析,及时处理的目的。为加强信息科技相关资源的管理,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安全设备、IP地址、用户账号、服务端口等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支行、营业网点的离行柜员机、前端设备是异常事件的多发区,离行柜员机的无人时时监管,前端电脑位置的挪动,IP地址的修改,网络布线的改动,外来设备的介入等均可能引起异常的发生,也为异常事件的查询制造了障碍,分行相关部门应对各类电子设备加强管理,登记造册,责任到人。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资源可管。

(三)完善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到行为可控

首先,统一规划,分级保护。银行应根据集约化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采用防火墙、VLAN、访问控制等技术对各种不同安全等级的业务进行安全隔离。其次,做好病毒防护。应部署集中控管的网络版病毒防护系统,在服务器上统一设置病毒查杀策略,通过服务器对各个客户端进行自动定期更新病毒防护程序和系统补丁。再次,在应用终端建立桌面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系统,采用安全域管理等技术实现桌面终端的集中管理,支持办公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应用软件的统一部署和升级。

(四)强化网络系统监测,做到事件可查

事件可查,是指对网络上的各类违规事件进行监控记录,确保日志记录的完整性,为安全事件稽查、取证提供依据。通过科技手段对全行网络进行监控,如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安全检测预警系统,增加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非法外联、补丁分发等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定时监控、事件管理和鉴定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动态防御能力。针对以上的种种措施,要及时做好日志保存,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查询,有效处理。终端防护是防御系统的边界地带,也是薄弱环节,涉及到业务的办理,文件的交互,要通过身份认证机制控制使用,实施“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做到出现问题随时可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