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1

关键词:地理信息 云平台 房地一张图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24-01

如果说《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拉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的大幕[1],那么在去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15次会议上,中新双方政府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战略合作内容,则是启动了工业园区“房地一张图”建设的引擎。该项目在“智慧园区”总体框架下,对国土资源“一张图”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扩展和补充,结合地产毗连房屋的管理实际,创建房地业务模型与数据模型,建立核心数据库,搭建综合监管与决策平台,聚合数据资源,促进了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1 顶层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房地一体的生命周期业务模型和全过程业务数据关联关系流,优化、重组和再造各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业务流程,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鸿沟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始,对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监察等过程,以及房屋的建设、交易、使用、维修直至毁灭并重新收回土地为止的完整生命过程进行管理。

2 构建“全、通、新、用”的数据中心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基于统一地理空间框架,制定了包括基础地理数据规范、电子地图数据规范、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库标准等系列规范标准,建立了包括基础地形、数字正射影像图、地名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和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土地利用、房产产权产籍等业务数据库的多源、异构、全过程、全要素数据中心。数据具有“全、通、新、用”的特点。“全”,覆盖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通”,实现所有业务无缝管理、所有数据互联互通;“新”,源自生命周期循环的内动力,实现业务数据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产生、流转、更新和共享的常态化与自动化,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用”,所有管理行为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办公。

3 业务模型生态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是在理顺各业务数据之间的生态关系、统一数据标准基础上,创建“一个平台”、多图一库管理新模式,这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升华。在“房地一张图”平台上,我们可以完成从土地征收转用到地类变更,从用途管治到用地审批、从土地供应到合同签署、从土地登记到商品房预售、从在建工程抵押到颁发房产权属证书,实现了批、供、用、补、查、房屋管理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一标准下的信息共享,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全在“房地一张图”内循环,实现了业务操作模块化、业务数据关联化、平台服务阳光化,完全杜绝了人为因素,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4 “房地合一”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园区开发建设以来,通过实践和积累并积极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建立了地产毗连房屋的房地产登记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房地合一”管理新模式。基于该模式,“房地一张图”平台对房地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将房地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存储,同时将房地数据通过空间位置和业务纽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以专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便于决策者看清现状、发现问题,实现了“以数管地”、“以数管房”到“以图管地”、“以图管房”、“房地合一”的转变,推进了工业园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

5 “三规合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自1996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开始着手建立土地、规划等各类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土地、规划等部门的高效运作与长效管理。如今“房地一张图”平台将土地、规划两部门的规划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纳入统一空间库中。将城乡规划定“方位”(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指标”(建设用地规模)的协同关系在同一空间体系中展现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目标”,按照“范围一致、总量控制、城乡统筹、布局一致”的原则,实时动态更新、逐步衔接完善,避免了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的“两分离”现象,实现园区“三规合一”,促进园区经济高效和谐发展。

6 “多库合一”构建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

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以工业园区云计算中心为依托,构建园区特色的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在私有云端汇聚业务数据库、基础地理库、三维地图库等各类数据,通过二三维可视化创新表达,直观、准确、动态地在“一张图”上反映,为行业应用、辅助决策和预警分析提供空间、时间和业务上高度协同的精细化服务。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了与苏州CORS平台的对接,跨平台的技术服务聚合为土地巡查、地籍调查等业务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间定位支撑;房地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通与“智慧规划”等强GIS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规划红线与土地预审图和地籍图等数据在时空上的一致性;在精准融合其他地理信息、法人信息和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土、房产、建设、城市管理、教育、招商等信息在空间和业务上的无缝衔接和及时共享[2]。

苏州工业园区“房地一张图”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着“信息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的目标,实现了多源地理信息与业务审批信息的一体化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优化,形成了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系统的整体联动,建立了基于“房地一张图”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更新机制,实现了一体化协同办公,提升了政务效能,优化了公众服务能力,对完善政务地理信息,推动基于GIS云的“智慧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2

[关键词]县级市; 招商引资; 土地闲置; 问题及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45

1引言

随着国家招商引资政策的具体贯彻实施,拉动了许多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但也凸显出土地闲置等问题,而在“土地红线”固定的情况下,国内可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面积是定量的,我国土地利用局势十分紧张,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土地上,承载着世界上22%的人口。然而,在国内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闲置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招商引资引发的土地闲置问题无疑会造成极大的土地利用浪费,降低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当前土地闲置现象

随着某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园区确已有许多企业进行着良性运转,获得较好收益;但调研发现,工业园区内也存在着闲置土地现象。如已经搭建好的厂房内实为大片闲置土地、用板式材料圈了大面积备开发利用土地,却迟迟没有动工建设。而随着市区扩建,近年来,建设工地、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等用地数量逐年增加,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但土地存量是有限的。一方面,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部分取得土地的单位将土地资源闲置,形成了与不断增长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3土地闲置的原因及分析

31产能过剩企业迫于资金压力闲置厂房

工业园区内闲置厂房多为产能过剩企业进驻造成,例如,水泥厂厂区运营后期正常运营的车间小于实际厂房面积。这类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远大于市场所需,供过于求。迫于企业运营成本的资金压力,在保证正常盈利的条件下,原本投入使用的部分厂房被搁置,企业仅保留部分厂区正常运转。这类被搁置的厂房在供需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不会被利用,即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32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导致产品滞销从而间接导致土地闲置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虽采取了各项措施,但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呈放缓态势。这种相对低速的经济发展必将导致商品滞销,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迫于企业正常运转的压力,必将减少生产量,故厂房的空置导致的闲置土地现象的出现。

33高耗能产业为节省开支间接导致土地闲置

工业园区内引进的小部分高耗能产业,由于生产产品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生产成本高,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这些企业中有的企业选择闲置部分厂房,从而节省成本开支,协调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4用地单位企图利用土地“投机倒把”牟取暴利

在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将新建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位,为企业入驻提供便利。实质上,最吸引企业入驻的原因在于企业入驻前几年地方税的免除,企业运营前期负担较小、利润可观。此外,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相对低廉的地价,即为企业厂区建设节省开支。与此同时,而这一低地价也招揽了许多企图借此机会实现“一本万利”的投机倒把用地单位,借投资之名,趁机囤地,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通过各种方式闲置土地,谋求以高价地价再售出,赚取中间差价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35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欠缺导致土地闲置

招商引资初期,为提高部门政绩,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失误,片面追求引进企业的数量,把关不严,将大片土地低价出售给发展空间有限、流动资金不充裕的投资者,最终导致工业园区内出现土地闲置现象。在土地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受规划水平限制,出现了较多土地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工业园区内土地集约化程度偏低。此外,目前政府对于闲置土地的企业没有进行处理或者是处理力度不大,致使这一不正之风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土地闲置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4土地闲置问题的对策思考

41提高土地利用的透明度

在国家“土地红线”调控下,每个县市每年分拨的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是定量的,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好土地利用方向,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透明度,从开发到用地全程透明化监督有利于从严从紧地使用有限的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土地闲置。

42严格把关潜在产能过剩企业和高能耗企业,促进集约用地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引进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合理预见未来市场的供需关系走向,严格把关企业是否符合当下及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合理控制引进的高能耗企业的数量、规划企业厂房面积,避免大片土地闲置情况再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设立投资门槛,选择引进符合未来发展趋势,附加值高,能耗低的“高精尖”产业。在招商后的早期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促进最大效率地利用土地。在引入后促进对土地使用状况的排查处理,对厂区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进行考评,大力扶持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的企业。

43综合考虑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向,考虑供需关系

在引进投资商过程中,进行考核评估企业要综合考虑、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向,在国际大环境下,分析未来各产业发展趋势,在招商过程中就要避免引进当下国内和国际即将淘汰的企业,考虑国内外产品需求。

44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投机倒把现象发生

加强土地闲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企图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的土地获得者进行严惩,制定闲置土地收费标准,对被闲置多年的土地按标准收取闲置土地费;针对有条件开发利用,流动资金不够充裕的企业可以在缴纳土地闲置费之后,签订预计动工日期合同,允许延时动工,否则政府通过合法手段收回土地使用权。此外,每一块土地会有不同的土地价值,因此,在收取闲置土地费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评估体系,针对每块地,按相对应的收费标准收取闲置土地费。要达到针对每一块土地都有对应的闲置土地收费标准、限期开工日期、收回土地的使用权日期,确保每块地都有相对应的闲置处理方案。

45建立土地监督执法机构

为解决由于政府管理不善导致的土地闲置问题,其有效途径之一即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和执法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执法队伍,将权利落实到具体执法小组上,能够有利于克服政府压低地价招商引资和土地闲置的相关问题。真正地让地方政府在中央招商引资的政策下,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相关程序,切忌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了正确评估引进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盲目招商引资,给未来工业园区内带来土地闲置的隐患。

参考文献:

[1]蔺蔚青,彭忠胜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评价与资源分配研究[J].经济研究,2004(10)

[2]张宝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

[3]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以开发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3

一、禄劝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禄劝县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水电、建材、矿冶、化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新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9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5户增加到2012年的25户。主要产业有:矿冶业、建材业、石材加工业、发供电及水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化工业等。矿冶业是我县重要的传统产业,以铁矿、钛矿采选和高钛渣冶炼为主,主要分布在乌东德镇、皎平渡镇、中屏镇、屏山镇街道办等乡镇。2012年末,共有矿冶业55户,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其中:高钛渣冶炼年生产能力已接近4万吨。建材业主要有水泥生产、木纹石初加工、沙石加工、砖瓦加工等,共有企业50户,年销售收入2.2亿元。石材加工业主要是砂岩石开采、粗加工,分布在禄劝县城附近的屏山镇、茂山镇、中屏镇以及崇德工业园区,大多为招商引资进驻,目前,云南隆辉石材有限公司板材生产线、鑫潮矿产业公司板材生产线、天雄石材、鑫磊石材均已投产,这几户企业年生产板材200万平方米和60万立方米的异型材,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左右。发供电及水生产业主要是水电开发,是禄劝县支柱产业,至2012年底,全县供发电企业共有20户,建成投产水电站48座,总装机容量58万千瓦,全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上缴税金4300万元。同时,装机容量24千瓦的甲岩电站和白水河电站建设正有序推进,计划2013年底建成投产,届时,禄劝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万千瓦。农特产品加工业在禄劝县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至2012年,全县农特产品加工业17户,实现产值1亿元左右,主要有“撒坝火腿”加工、野生菌加工、蚕丝制品、酿酒等加工业,其中“撒坝火腿”以配方独特、瘦肉多、口感好闻名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加工企业7户,还有年生产10吨以上的个体户50余户,2012年生产火腿超过3000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另外,野生菌加工、蚕丝加工、板栗加工等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如,昆明市源水农产品开发公司、昆明玖久丝绸有限公司、禄劝丝富达公司等企业。正在建设或将投产的核桃加工、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8个,总投资4.3亿元。化工业主要是磷酸、电石生产,共有3户进驻,这几户企业因资金投入不足和原料来源问题,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工业不发达一直是禄劝县的顽症,县委、政府提出了“园区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禄劝兴”的工业发展思路,在大量论证的基础上,遵循发展规律、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结合禄劝实际,认真分析探求发展新思路,提出了“两年建园区、三年出成效、四年做大做强钛产业和石材产业、五年建成全省重要的新型磷化工基地”的工业园区建设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依托园区办工业的发展思路,以土地收储为突破口,狠抓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搭建融资平台等,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划面积达到28.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为“一园三片”。崇德片区规划面积为13.93平方公里,以钛矿、石材、水泥建材生产加为主。屏山、茂山片区规划面积为1.82平方公里,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普渡河流域片区以水电开发与矿产资源开采为主。2009年禄劝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本设施已建成,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入园企业从2006年的4户发展到了43户。水能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全县建成、在建和筹建水电站达34座,总装机容量90万千瓦,是2008年5.77万千瓦的6.9倍。园区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水电、钛产业、石材加工、水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禄劝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地理环境、交通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资源消耗型、初级原料加工型占主导地位,产品单一,规模较小,关联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等。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吸引不来经济实力较强的投资实体进驻,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园区后续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一)总量小,资源消耗型企业占比大

无论是企业规模或入驻企业数量,与其他县区相比都比较小,201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0%,远低于全省33.8%的平均水平。产品大多是消耗资源的初级产品,如铁、钛、矿、石材加工,水泥加工等,均为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受交通、通信、环保指标等条件的限制,投资成本高,制约小规模企业的发展。再对入驻园区几家砂岩开采、加工企业的调查,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云南隆辉石材有限公司一户,而且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不高,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制约,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一方面受矿产资源来源、环保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等约束日益凸现,运输形式单一,用公路运入燃煤、焦炭、原材料等,再运出产品,成本较高,随着资源消耗大,很难再找到规模开采的资源,招商难度越来越大,资源型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石材产品中的砂岩石(俗称“木纹石”),主要运用在大型公共建筑内外墙、豪华办公楼、家装、酒店宾馆等高档装饰、园林景观及城市雕塑等,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限制楼堂馆所、办公楼、宾馆等建设,限制豪华装修,销路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石材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5%,其中:省外销售同比下降20%,盈利能力也大幅度下降,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产业特色不明显,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一是进驻园区的企业大多是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企业,不能达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的,企业聚焦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主导产业不够突出,行业各异,企业间关联度不高,未能形成产业链,以走集中规划和发展特色产业聚集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差距较大。二是招商成效不明显,工业园区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对推动禄劝县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与周边县区相比,缺乏明显的招商优势,受地区区位、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招商工作出现“三多三少”现象,洽谈的多、落地的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资源消耗型的多、可持续发展的少。三是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供水、道路、通信、环保等设施建设滞后。四是产业集聚能力差,生活配套设施、软环境建设以及服务等跟不上园区发展需要。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增长依靠投资驱动,创新推动作用体现不出来,企业间未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竞争力不强。

(四)园区用地矛盾突出,征地难度大

一是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农民期望值较高,征地补偿金与农民要求差距大,造成土地收储难,成本高。二是失地农民后续保障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农民抵触情绪大,加大了政府征地难度。三是工业用地指标紧张,报批周期长,导致有好的项目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五)园区管理服务跟不上,人员配备不到位

按照规定,园区管委会人员编制为了15人,实际配备8人,难以适应园区管理的需要,而且管理人员都是当地调配的干部,视野不宽,尤其是科技型、管理型人才更为匮乏。管委会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全,既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也没有独立的财政和行政权力,各项优惠政策难以兑现。职责不明确,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四、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程,增强投资者吸引力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禄劝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直接影响外商投资办产,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企业发展难。因此,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时机,在争取禄劝周边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信息网络、土地平整绿化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园区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等的建设,增强投资者的吸引力,发挥基础设施先导效应,使园区真正成为提速禄劝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

(二)加大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力度,促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

以省级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全国砂岩之都,全省重要的钛产业基地,全省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和泛亚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动禄劝建材、农产品、砂石、钛矿产业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骨干企业以其资本优势、品牌效应兼并重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节约,拉长产业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方法

招商引资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力求以园引资,以资建园,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园区服务,积极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拉动”的原则,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积极的专业化服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推行以商招商,发挥落户企业的影响力,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四)加强资源管理,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一是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采取措施节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管控,防止私挖滥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抓好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综合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鼓励企业废渣、废水再循环再利用,着力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土地资源管理。坚持“工业城镇上山”的思路,减少基本农田占用,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需要,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开发整理。三是完善土地补偿和就业扶持机制,居民安置和社会保障机制,维护被征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坚持科学规划,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对园区基础建设、功能布局、环境保护等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真正形成生产要素集中、资源共享、布局合理、集聚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昆明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推进金沙江、普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加大环境保护,深入整治城乡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4

9月5日上午,笔者前往河北省安平县采访。

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今年麦子收成不行。”头发花白的赵铁占告诉前去采访的我们,由于冬天过于寒冷,再赶上麦子扬花壮籽粒时连天降雨,致使麦粒灌不上浆,造成大幅度减产。

收成好时,赵铁占承包地的小麦亩产能达到1200斤,今年亩产却只有800斤。

“年轻人都到城里工作了,留在家里种地的大多是妇女和老弱劳力”

赵铁占今年58岁,是河北省安平县城关镇东会沃村村主任。他担任村主任一职已有37年。聊起村里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位村主任了如指掌。

东会沃村常住人口1190余人,全村土地登记面积1141亩。早在1978年,原有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村,旧村宅拆除后腾出400多亩地。目前村民人均九分地。

赵铁占说,全村青壮年占30%,学生和小孩子占30%,老年人占30%。按正常交水费农户统计,全村只剩二三百口子人,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妇女和老弱劳力。

“从这几年情形看,种一亩小麦能收入多少钱?”

赵铁占说,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一亩地种麦收入能有五六百元。

可以想象,如果守在田头,春夏秋冬、雨雪风霜,辛勤劳作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亩地年收入五六百元,而城里上班收入肯定要比种粮多。

赵铁占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眼下村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年轻人都到城镇工作了。”

就在记者采访赵铁占的同时,距安平县直线距离124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在举办2013世界农业发展论坛,讲台上相继有两位重要人物发表讲话。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张忠军在论坛上预言,“到2050年时,中国乃至全世界将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

另一位重要人物、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主要论点是:中国要走生态农业之路。他建议政府高价收粮,然后交由市场平价售卖,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现实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谁来种粮”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赵铁占告诉笔者,早年,东会沃村青壮劳力进城,自家的地没人种,想请人租种,给钱也招不来人。渐渐地,先有本村人请本村人租种承包地,后有本村人请当地人租种,再后边就有了本村人请外地人租种承包地的事。

这种现象绝非东会沃村独有。

有研究人士调研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进城工作的人数增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产业工人,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一些地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的趋势。与进城工作和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除了农村青壮年离开耕地这一因素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还有很多。在一些地方,一些失地农民不能靠种地为生,不得不寻求打工挣钱,身处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曾联合报告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可能继续减少,而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耕地资源紧张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我们在安平县采访时了解到这样的信息:

2002年,安平县按照“建基地、聚要素、兴产业、扩城区”的思路,谋划了总投资100亿元、占地4.5平方公里的丝网生产基地。

2007年,安平县着手谋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西南工业区。

安平县工业园区前身为中国(安平)国际丝网产业基地,由南区和东区两部分组成。

南区始建于2002年,已成为一个规划科学、功能完备、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园区。

东区于2010年5月份开始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11年安平县工业园区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

安平县工业园东区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共规划设计了4横7纵共11条主次干道,设有生产加工区、信息物流区、创业辅导区三大区域。

安平县政府网站网页上刊有对开办工业园区的肯定文字: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步向产业化工人转变,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益明确,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步入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

9月5日,笔者驱车自河北省安平县城向东行驶,在为民街路边采访了一名当地村民。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家住东寨村,他指着马路北边标有“亿利丝网”的那排偌大厂房说,东寨村90%以上的耕地都被城东开发区占用了。

据这位村民介绍,东寨村约有1300余口人,人均拥有一亩半土地。县里搞开发,包括东寨村在内,其相邻的东毛庄村、西毛庄村、王各庄村等村庄约数万亩土地被征用。

“我家四口人,有两个孩子,我家的地按一亩给6万块钱买走,剩有一分地没卖。”这位村民告诉笔者,他今年35岁,他家卖地总共卖了17万元,这事情发生在3年前。

村民的话道出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有研究人士提出,一定的耕地资源保有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986年我国首次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明确提出“实现占用耕地补偿制度”。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而随着人口的刚性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将更趋尖锐,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业内的一致观点是,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始终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

研究人士提出的具体建议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确保基本农田稳定。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贴力度,减轻产粮大县的财政负担,切实改变“产粮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的现象。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5

一、2007年县域经济发展态势

1、发展速度再创新高。2007年头三个季度,全省76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3269.3亿元,同比增长12.95%,比2006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县域生产总值将增长11%以上,是2002年以来发展最快的年份,11个县市区GDP预计过百亿元。

2、规模工业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11月底,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49.87亿元,同比增长22.3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7.3%。

3、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07年11月底,全省县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3.4亿元,同比增长23.7%,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3.4%;累计完成税收收入78.8亿元,增长29.7%,对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17个县市区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和28个县市区的税收收入增速分别超过30%。预计全年县域可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3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8%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自2007年4月份以来,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完成额保持百亿元以上的高水平,1―11月县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2.95亿元,同比增长42.03%,增幅比全省高出12.13个百分点。2007年县域施工项目5993个,增长17.74%,新开工项目3824个,增长15.01%。

5、农民收入稳定增加。2007年来全省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截至9月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78元,同比增长19.1%;1―11月,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92亿元,增长18.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4.32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商品零售额增长16.7%,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二、2007年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天门、大冶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对76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表彰了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产生强烈反响。会后,各地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加快发展的新思路,不少地方对照先进找差距,提出了争先进位的目标,强化了工作措施。目前,各地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全省上下掀起了“比学赶超”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抓住机遇开展招商引资。近几年来,各地抓住国际国内产业梯度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契机,集中资金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招商平台,加强定点专班招商,完善强化领导包挂、部门帮扶、“一卡制”收费等制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招商、亲商、尊商的良好环境,吸引客户投资兴业。我省正成为投资一方热土,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县域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县域招商引资与投资稳步增长,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来县域施工的工业项目2898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48.4%;其中投资过千万的1603个,投资过1亿元的218个。各地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将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3、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近几年各地加大投入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新上的规模工业项目大部分落户开发区和园区,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2006年省政府协调国家开发行的52亿元政策性贷款,现已落实40亿元,对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9月份省政府在孝感召开全省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总结近几年全省发展产业集群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和措施,切实推进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产业,成效显著,也为产业集群拓展了广阔的配套空间,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产能加快扩张。曾都区的汽车改装及零部件集群专用改装整车生产和销售增长80%以上;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主导产品产量增长30%以上,销售额增长37%。园区经济和产业集群正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力量。

4、努力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各地贯彻执行国家加强节能减排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特别是当地重点骨干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新工艺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咸安区关闭了所有的苎麻脱胶企业,建设脱胶中心集中除污,支持骨干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更换节能设备,去年全区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武汉城市圈内各县市依托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发展高新产业,抓住武汉企业外迁的机遇,开展项目对接,推动本地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汉川市瞄准了武汉市的院士专家,邀请11名院士专家为32家重点企业解决技改难题;大冶市成功引进武汉重冶集团投资20亿元的成套机械设备制造、富士康10亿元的配套产业、武汉部分化工企业外迁及武汉一棉投资4亿元的10万锭纺织等大项目,推动本地资源型经济加快转型。许多县市的重点骨干企业纷纷通过招商引资、与大专院校联合共建等方式,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各县市重点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全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促进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尽管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够。2004年开始,湖北无全国百强县(市);在中部地区,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二是县域间发展不平衡。2007年既有27个县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50%以上,同时也有6个县市增长不足10%。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县市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县域工业中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五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正面临着国家不断加大的节能减排宏观调控的压力,急需引导脱困。四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我省多数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资源型产业集群居多,生产加工型产业集群偏少,部分产业集群只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扎堆”。五是资金、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严重。大部分县市的工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偏低;国家土地“闸门”越关越紧,而我省多数县市没有储备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和引进项目面临诸多困难。六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部门服务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民间创业的热情还不够高涨,本土企业家成长比较艰难。湖北有许多好的政策落实到位还不够,简政放权离基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2008年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2008年县域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是: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要实现上述目标,要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要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要求,推进体制创新,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扩权范围,再下放给县市一批市级管理权限,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决策权。改善项目用地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重点抓好一个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放宽经营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创业氛围,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与资源,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强产学研,努力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资源向资本转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县域工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壮大骨干企业,发展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抓住国内外资本流动、产业转移、中部崛起战略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把扩大招商引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组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以招商引资带动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聚集、向优势产业聚集,以重点项目促进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要强化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也要瞄准主导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积极引进配套的“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形成产业配套网络体系。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增强招商引资效果。

4、进一步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实现县域工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着力改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软硬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新增园区贷款项目,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促进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园区进行认定,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需要,对园区规划和土地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各县市区要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原则,培育1-2个主导产业;同时加强开发区和园区的规划管理,合理确定开发区各园区和园区各分区的功能定位,促进相关产业集中集成、相互配套、聚集发展,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严把项目入区入园审核关,确保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符合统一规划、集约用地原则,提高园区单位面积的产值利税贡献率。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6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体现。统筹发展是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为协调发展提供保障。我们要突出工作重点,推进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总量小、竞争力弱、财力不足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在新阶段增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协调不是没有重点,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立足比较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农业方面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要突出做特做强以苗木花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以三明景秀园林公司、永明育苗中心、元生花卉公司为龙头,把苗木花卉产业做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强,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工业方面突出做大做强以氟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继续扶持壮大东莹化工公司、华腾矿业公司、金山矿业公司等萤石矿精选深加工企业,加快建设永福化工有限公司,不断拓展延伸下游系列产品,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工业、矿产工业、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建材工业、水电、服饰加工等重点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三产方面突出做旺做强以原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落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北斗山、九龙湖景区和温泉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抓好景秀园林公司苗木基地、里田花卉基地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旅游的大盘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坚持速度与效益并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工业是增加税收的可靠保障,是安置社会就业的稳定主体。园区是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城北龙翔工业园区水、电、路、沟等配套设施扫尾工作,做好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要加大项目入园的引进力度。加强园区优惠政策宣传,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引导企业、项目重点向龙翔工业园区、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在引进项目时,要围绕产业集群、把延伸产业链作为主脉,多吸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企业落户。要加大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入园项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 加大技改,盘活存量,注重内涵速度与效益的发展。国家对土地等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盘活现有资产,把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速增效结合起来。要加快氨盛公司、东莹化

工、明孚硅业、水泥、林产工业、机械加工等立足##资源初加工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着重围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筛选确定技改项目,广泛开展外引内联解决技术、资金不足问题,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要充分利用原乡镇企业、军工企业闲置资产,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种所有制新上项目,解决工业用地不足,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创造发展空间。 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单个企业来说主要是清洁生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工业园区主要是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其他资源的共享。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在我县应积极探索林产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加工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集造林与木材加工于一体的林产工业循环经济。加快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集体林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出材率,为林产工业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引进和新上一批木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林产化工深加工项目,不断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和贡献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要重点发展豆腐皮、茶籽油、鱼干等产品的加工。大力发展集黄豆种植、豆腐皮加工、豆腐渣养殖、沼气利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加大黄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福来香农产品公司和嵩溪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改进豆腐皮生产工艺,促进规模化生产,加大开发和包装力度,不断丰富具有##特色的豆腐皮品种。要以培育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全面推广优质杂交品种,完善配套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三、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城乡共同繁荣 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农民问题关键在增收,从我县实际看,“三农”工作必须坚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我县的传统产业优势,以俊年饲料公司、嵩溪农副产品公司、福来香农副产品公司、恒利茶油公司、九龙湖渔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民营、股份制,引进外资等途径,增加对豆腐皮、茶籽油、畜牧水产等特色系列产品的开发投入,拉长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变农产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关系,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认真落实《##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落实好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做强做优县城,增强县城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的同时,稳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加大推进嵩溪、嵩口、灵地县域次中心发展的扶持力度,使小城镇建设同经济建设、市场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同文体工程建设协调配套发展,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 四、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三大基本国策。要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继续抓好企业污染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城区饮食业的污染整

治工作,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突出抓好全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龙津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矿业整治、水土流失治理污染物排放的力度,保持水源安全。以争创国家、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为目标,创新计生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乡(镇)、计生合格村和合格村协会活动,继续深化“三结合”工作,巩固和扩大“三为主”成果,有效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盘活土地资产,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积极培育矿业市场,规范矿业权招投标和拍卖行为,促进土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科学知识、移风易俗和市场经济观念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重点抓好“一城”县城区、“两带”即林畲至长校省道线上5个乡镇和大路口至李家县道上5个乡镇两条文明带、“四乡”即温郊、余朋、沙芜、赖坊绿色生态文明城镇创建,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老师职称评聘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生活。加强科普宣传,强化科技服务,以科技项目为切入点,引进推广一批易于嫁接、符合我县实际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项目,提高先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和繁荣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全力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 作者为##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