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会计实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1
关键词: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突破口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及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高层次化及经济服务化、制造业发展到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要更多地依靠生产业来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的产物,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一个地区能否为其在准入、经营、定价等方面提供富有活力的制度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1980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由56%升至63%。其中,主要发达国家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61%,低收入国家达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呈不断增长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比重在加大,主要工业国均达50%以上。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2006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已转向服务业。可见,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在未来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将主要取决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紧密联系。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CBD(中央商务区)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成若干个微型CBD,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城市,都经历了单个CBD到微型CBD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微型CBD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CBD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分阶段逐步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CBD;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CBD,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以下特征:(1)统一规划。打造城市名片,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2)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和交通枢纽,功能配套完善,形成产业高地。(3)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楼宇连通,人车分流。(4)生态协调。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集约利用。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因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只有走出一条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可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优势。
在土地和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节能降耗、环保和节约用地,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集约用地、提高效率的典范。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吸引人才,扩大就业。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载体和改善城市形象的新亮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微型CBD,能塑造城市功能和特色,显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形象,凸显城市的竞争力。
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配套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了市场空间。
4、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集聚区会成为总部集中地,能把商业、会展和各类服务业集成,为总部集中地服务。二是集聚区是辐射全国的重要载体,而区域经济也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效应
到2010年,上海市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全部建成。目前,这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聚效应得到拓展,更好体现了微型cbd作用。如,静安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以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和行业发展。两年内共完成85个商铺的升级工作,调整和引进161个国际品牌,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或上海的国际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共ll家,全方位提升了静安南京路商圈的能级和品位,从而带动静安区的发展。卢湾淮海中路国际时尚商务区,以“淮海中路”、“新天地”为核心,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世界品牌旗舰店,“太平桥”地区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品牌聚集地的雏形初现,有望达到国际水准的国际大都市商业商务中心。黄浦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以商业、旅游、文化和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突出体现了上海商旅文结合的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2、在空间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区逐步向周边重点地区分散化、多极化发展。如,青浦赵巷商业商务区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2006年4月份试营业以来,集聚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品牌,日均销售额200余万元。七宝生态商务区结合外环线绿地林带建设,打造商务商业集聚地。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凭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便利,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成为奉贤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和抓手。
3、在产业功能塑造上,各集聚区初具特色。实际上,这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的定位,尽管都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但功能各异。如,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充分发挥杨浦区大学强势学科的优势,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产业,以及相关的商贸、金融、科技办公、科技展示等产业,形成以中央社区为核心的科教商务集聚区;以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依托发展浦东世博花木国际会展集聚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发展虹桥涉外商务区等。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2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说它年轻,因为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着几乎全部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有人认为会计理论就是以认真研究和贯彻公认会计原则(GAAP)。为基本内容的。直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看到有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专着,在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很少涉及。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把管理会计理解为是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譬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从上述定义来看,似乎管理会计就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专门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即只有技术方法,而没有理论研究。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距今有数十年的历史。它适应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定期监督的职能,使现代会计科学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就拿我国情况来说,尽管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是在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许多大中型企业自从“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专门方法以后,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实践的后面,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否则管理会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实务中内含的各种哲理加以归纳、提炼、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实践。2.什么是管理会计理论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根据逻辑推理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会计理论”?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西方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根据这种说法必然认为对会计原则的研究就是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会计实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用其它办法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构成了会计理论。根据这种说法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个多层次的结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但认为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似乎还应加上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总之,会计理论是人们在理性的高度上对会计实务的规律性的认识;它一旦形成,必然又会反过来指导和影响会计实务。这就充分证明了:西方的会计原则既是会计实务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r’也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人说根据一个国家对会计原则研究的深度就可以对该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计理论的内涵只包括会计原则。另外,还必须指出,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实质上都是指的财务会计的理论;那么,作为现代会计的另一领域的管理会计,它的基本理论又将如何表述呢?艾哈默德·贝尔考依(AhamadBelkaoui)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专着中,曾对管理会计理论作如下的描述:“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这个定义强调丁“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突出了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易使人误解管理会计本身并没有一套前后一致、首尾相贯、浑然一体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对其理论的目的只提“用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似乎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
本文拟先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概念框架)中的前三者加以论述,后三者则拟另写论文进行探讨。
3. 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方所有的管理会计专着或教科书中,似乎从来未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学科,都应有它特定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它不仅是区别管理会计工作和非管理会计工作的界限;也是划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非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现金流动”。有的说是“价值差量”... ...等等。笔者均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探讨管理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分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象就总体上来说应该基本上一致,但由于分工不同,在某些方面可各有所侧重。我国会计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的讨论已有多年的历史。最流行的说法则是60年代提出的“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由于这种描述概括力很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价值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资金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资本运动”),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应该注意的是:6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个春秋。在这段时期内,客观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发展。很明显,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正步入信息社会的高技术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管理已经把总体管理的对象(即客观的经济活动)分成物流(指物质生产的实现过程)与信息流(指对物质生产各种情况的反映)两大系统。这种管理观念的突破,势将对会计的传统理论(包括会计的对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的观点可进一步加以探讨。何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尽管货币计量是现代会计综合计量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计量手段兴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综合计量手段,例如质量综合计量、标准实物计量、经管责任综合计量、潜在因素综合计量... ...等等。它们大大丰富并扩展了会计反映的科学内涵,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反映再生产过程的能力。这里还应指出,从理论上讲现代会计可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综合计量手段对多样性的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是否能把客观经济活动都反映出来,还要取决于:(1)管理当局的需要;(2)人们已掌握的计量手段。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会计的对象似可改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较为妥切。另外,由于会计的本质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或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本身并不能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证明首先进入会计反映视野的是客观经济活动的状态和特征的综合表现,即综合的经济信息,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经济信息一经产生和出现,就成为会计人员追踪的对象。可以认为会计工作开始反映的对象是综合信息源(即综合经济信息的原始状态);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就是综合经济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从而形成综合的信道。会计的控制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影响者,即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会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通过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而实现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它实质上就是借助于各种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来实施控制,是一种信息控制。但必须指出,会计控制实际上不能一次完成。它首先是及时提供各种对管理者有用的、准确的、全面的、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影响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促使他们接受会计信息的意见;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参与各级管理层次的管理活动,并对其经济活动和效益实施综合控制。综上所述,可见现代会计的对象若描述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似乎与其所属的大系统“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分为物流与信息流”更为合拍。依同理,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但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3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作用;应用
1 公允价值概述
1.1 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
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最新界定来看,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活动中,市场的参与者之间每出售一项资产所能够获取的价格或者是每转移一项资产负债所能要支付的价格。
1.2 公允价值的本质特性
从以上对公允价值内涵的介绍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评估的价格”,其是以各种真实或者是假想的交易作为基础。因此公允价值的特性是以市场面而非个体为计量的基础,其参照现有的市场进行价格估计,面向的始终是一种未来的方向。因此,公允价值总是随着市场价格的调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对市场风险及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行反映。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客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一种产物,而公允价值计量则是对经济环境与经济实质的一种直接体现。
作为会计行业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问题,从会计实务的角度上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发挥着一些实质性的作用。
2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以上也已经提及,公允价值自出现以来便始终饱受争议,甚至被认作是推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结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来看,其既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优势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信息的相对动态性反映,决定了其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转变而提供及时且有效的信息。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强调会计计量应当以现在的时点为基点,摒弃传统静态的信息反馈形式,是会计实务可以在相对动态的会计反应中提供更准确、更及时且更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使会计实务中会计计量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会计实务中,历史性的财务报告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而公允价值的应用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使会计实务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和抵抗能力。
2.2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局限
所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备两面性的特点,公允价值自然也不例外。结合实践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公允价值在定位上的不清晰,因此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往往使计量的模式存在一定分歧,无法实现较为娴熟且有效的应用,其积极意义自然也无法得到切实发挥;
第二,基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方面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很容易使企业出现操纵利润,提升会计实务的监管难度;
第三,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的计算方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确认,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的不科学通常会影响会计实务的不准确性,信息的可靠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第四,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但基于我国会计人员个人素质的不足,在没有准确认识和理解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往往造成会计实务的不规范性和无效性。
由此看来,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既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是也可能造成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使会计处理无法得到真实、可靠、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所以,实践中我们应采取措施提升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有效应用。
3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有效应用
从整体上来看,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应用的偏差,不但无法发挥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反倒会使会计处理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加强对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
3.1 采用适当评估方式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在活跃的资本市场中,任何资产与负债都具备一定的报价,会计实务通过单一方式对其进行估价,但基于市场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多种估价方式的利用要更为适当,所以在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对不同的估价方式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为基础进行加权计算,保证计算结果可更接近于公允价值的本质。
3.2 对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问题加以重视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针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问题的要求相对较少,缺少完整且系统的制度体系,因此公允价值的变动所涉及到的利益与损失的处置方式也存在不一致,如此一来,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通过报表对公允价值的具体来源与去向进行准确的把握。所以我们应当提升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有效披露,通过制定相对完善且系统的制度体系来提升公允价值的公开性与可理解性。
3.3 强化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不同的项目处理工作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就会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为避免因此而造成会计实务在操作上的难度,建议加强对公允价值在运用方面的统一性监管,对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的问题进行明确,保证公允价值的标准不必出现较大的差异。具体到业务处理上来看,要有针对性地对公允价值进行利用,保证其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要求相关企业对于所使用的公允价值必须提供出充分的依据,在减少计量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保证公允价值的真实度及其运用的积极效果。
当然,除了以上分析中提及的三点意见与策略以外,我国还应当从会计人员的培训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从实践中加强会计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以及相关国际准则的理解与使用,使其可以在全面理解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在会计实务中对公允价值加以利用,以保证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积极作用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冬萍.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1(35).
[2]刘鹏来.公允价值在小企业会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2).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到现代会计阶段,其概念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也发展为“受托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目标,这对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这些变化,在提出现代会计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简述了现代会计的核算原则和这些原则地实施环境问题。
关键词 现代会计 会计理念 会计原则
一、现代会计目标
现代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经济上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为了了解和评估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能为作为资源提供者的所有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情况。这是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
另外,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复杂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源的提供者日益分散,这不仅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日益增加,这需要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是会计的 “决策有用”目标。
二、现代会计核算原则
1.现代会计的核心原则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为各种决策者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就是现代会计原则的核心原则之一――相关性原则,也是现代会计最重要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可靠性三方面的特征。
现代会计的另一个核心原则是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于决策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三方面的特征。
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实现制原则揭示的是会计事项确认的时间问题,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基础,不能将企业业绩和现金流结合起来。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基础的,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不足,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对会计信息进行修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指导编制的,收付实现制更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和市场价值原则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产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严重失实,也就不能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了弥补历史成本原则的不足,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使用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加以弥补。但在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该原则,仍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4.谨慎性原则
会计的目标是为各类决策者服务,谨慎性原则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做到完全的相关和可靠。比如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在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所以,现代会计核算时使用谨慎性原则应对其进行补充,应对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进行补充说明,以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
三、现代会计原则的实施环境
1.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现代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各种决策服务,我国《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就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所以说,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和完成的主观环境,有利于会计信息供给的引导。
建立一只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足够数量的金融产品的以及投资者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财务知识。
2.完善的资本市场
现代会计原则的应用主要是为企业资本上市和筹集资金提供财务信息的,这有赖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尤其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诸如,市场化运作的外汇市场、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完全开放的证券市场等等。
3.配套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标准就越倾向于原则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原则基础必然会由刚性约定向基本规则转变。转变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证券监管的有利实施,否则会导致企业滥用会计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和非相关。
这些要求除了需要市场诚信的建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约束和衡量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钟小玲.谈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商业会计.2009(03).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5
关键词:会计理论;体系构建;西方会计理论;会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我国会计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随着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草拟、征询、听证即将陆续颁布,我国会计理论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会计及会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了更为明确、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会计理论界、学术界对会计理论诸要素的研究、表述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对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基本方法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可谓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健康与完善。然而,客观地审视社会现实,虽然会计准则已经颁布施行,会计法规层出不穷,会计行为结果――即会计信息失真却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对管理者们和有关的利害集团或个人做出有关的决策影响力不大或根本没有影响力、甚或起到反作用,会计报表、会计准则中有些地方相互冲突、不能够前后一贯,政府机构不得不频繁地补充各种规定,这是为什么?除了我国经济体制固有的弊端和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局限性以及会计队伍素质较低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会计理论界没有很好地从整体上对会计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由于会计理论导向的偏差与漏缺,难免有些会计实务工作者乘虚而入,假账百出、信息失真,有关部门不得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没有依据会计固有的规律性构建与完善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没有形成系统的会计思想和人们普遍接受的权威性整体观念,因而代表一个国家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的会计准则,有些地方不能较好地相互衔接和一致,甚至出现矛盾与冲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认真地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进行系统、完整地研究。因此,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并且,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也是完全可能的。
二、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我国会计理论
首先,要构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对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全面认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而人们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不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要素的科学归类。目前,理论界既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将其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不成为体系。
2、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按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对每一项要素也没有系统地研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也不成为体系。
3、缺乏首尾一贯性。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首尾一贯。
4、缺乏国际相似性。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会计理论,然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有时与西方会计格格不入。
在认识我国会计理论结构缺陷的基础上,再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推衍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是符合认识论的。在着手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之前,首先应确立构建的起点和基本思路,即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构建应从何处入手。关于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起点问题,目前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会计本质论。即认为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框架应从会计的本质开始。首先要回答会计是什么,在明确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其他理论问题;二是会计理论对象论,即首先应明确现代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使会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两种观点是典型的规范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即传统的研究方法;随着西方会计理论的导入,人们开始关注会计目标理论,因而近几年出现了第三种观点:会计目标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必须要明确会计目标是什么,会计目标决定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其他要素。没有确立目标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无意义的研究。这种观点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影响较大,似乎已成为权威性的观点。但却忽视了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即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会计本质、对象,还是会计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理论出现。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是一项艺术;而到了八十年代,由于“老三论”和“新三论”的应用,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我国会计学家在八十年代初认为会计是一个管理工具,到八十年代末则认为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说,在研究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时只有从会计环境入手,只有对会计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大模块:
1、会计本体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如果再加以详细划分,基本理论还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层和抽象理论层。具体理论层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上相对稳定,与会计实践结合较紧密,在会计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层次中,会计环境对其他理论要素起着决定作用。它首先作用于会计目标,并通过会计目标间接作用于其他要素。会计目标对其他各要素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其具体包括的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向哪些人提供信息四个方面,分别决定了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抽象理论层主要包括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概念性、主观性较强,与会计实践关系不紧密,在会计实践中难以操作。会计本质实质上是对整个会计系统的定义。而作为定义,自然是在具体事物基础合适的。它产生于具体理论层并对具体理论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2、会计外延理论。主要指由会计主体拓延和派生出来的各种会计理论。它又可分为会计事项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等不同的部分。会计事项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会计法制理论和会计改革理论等;会计教研理论包括会计教育理论、会计学科设置理论、会计研究方法理论、会计思想发展理论、比较会计理论等;会计行为理论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等。
三、结论
我国当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模式也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以前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往往脱离于环境来讨论会计理论,一方面使会计理论过于空泛,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使所设计的会计理论体系残缺不全,缺乏应有的理论完整性和逻辑性。因此,只有把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体系,并以其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七光.金融稳定视野下的会计政策选择[J].新金融,2010.7.
[2]朱七光.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研究:基于政治参与者的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0.
现代会计实务范文6
美国会计学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认定,“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观点曾受到我国许多会计大家的推崇,迄今仍有可取之处。但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则今非昔比。在我看来,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至少应该包括6个子系统:
对外报告子系统,即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股东、债权人、客户、
社区和政府等)提供信息的系统。财务会计信息在形式上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操作层面上,主要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对企业经济业务(或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由于现代经济生活日益复杂,现代财务会计也令人眼花缭乱。
对内报告系统,即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各级决策者(包括普通员工)提供信息
的系统。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计算、决策分析和管理控制系统。随着战略理论、流程观念和人类行为学说的引进,随着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制度和新型预算管理系统的出现,现代管理会计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我约束子系统,是指对内和对外报告系统中各相关当事人自我约束,旨在保障对
内和对外报告系统所报告的信息真实完整,这就是内控制度和职业道德。内控制度强调当事人相互制衡,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的作业方式或流程,与ISO9000相仿,是一种信息质量保障体系。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判断是非的标准,表现为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如果说在严格的内控制度中,人们只能做好事而不能做坏事,那么,在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上,人们只乐意做好事而不乐意做坏事。
鉴证子系统,即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与自我约束子系统的宗旨一样,
也是保障对内和对外报告系统所报告的信息真实完整。其不同点在于:审计是来自外部的约束,更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强制性。在我国,外部审计正处在转折关头,内部审计才刚刚起步,审计的变革和创新任重而道远。
动力子系统,是指驱动上述4个子系统中各相关当事人行为的利益系统,也就是以
会计信息为主导的激励制度。在我国,会计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社会财富分配的依据、业绩考核的标准、解脱经管责任的手段、经济契约的基本要素。据此,我们有可能解释各种会计现象、预测某些会计事件的发生,而所谓解决会计问题又无非是“摆平”该会计问题所涉及到的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技术支持子系统,是指与会计相结合的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它支撑着上述5个子系
统的运行。现代会计离开计算机正如过去会计离开算盘一样,既不可思议,也不可行。在计算机基础上,我们有可能设计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可以设计两者集成的会计系统,还可以设计会计系统与MIS、ERP以及CIMs集成的高级系统。与计算机结合,会计系统的操作简化成了“傻瓜相机”,从而使得泛会计化趋势(非会计人员做的正是过去会计人员的工作)与非会计化趋势(会计人员做的工作不像会计)并存、会计人才两极分化(只有少数的设计、维护系统的人和解读会计信息的人需要高深的学问和丰富的经验,其他操作性工作也许高职生或中专生就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