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2
1何谓实训基地
什么是实训基地?通常都把实训基地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实践的场所,这种看法是基于“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离的观点,认为教室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授,而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由于只把实训基地定位于技能的训练,因而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也更多的是强调硬件设备的陈列,而不太注意配以相关的授课设施。
如果持有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课程观,则会对实训基地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课程观认为,在教学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基地、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二元分离是错误的;教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那么所有的课程要素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基地、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这种整合可能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用理论整合实践,用教师整合实训基地,用理论教师整合实习教师;另一种模式则相反,即实践整合理论,用实训基地整合教室,用实习教师整合理论教师。普通教育选择的是前一种模式,而家具产业技术工人教育应当选择后者。
按照这种教育课程观,实训基地的功能就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而是要融理论教授与技能训练与一身;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注重设备等硬件的陈列,更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且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这种以培养技术为目标的学校,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不是教室的附属品。当然这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教室,实际上,有些课程,比如普通文化课和少量的学科型专业课程,采取系统的教室讲授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仍然需要保留少量教室。不过在这类学校,教室已经成为附属的学生学习场所。
就目前而言,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前一种实训基地观。但随着我国家具产业行业的发展,以及对更高质量的产业技术个人的需求,第二种观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并开始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2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根据其承载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不同的实训基地有着不同的经费来源、实训功能和运作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由院校自己建立、拥有产权并且为自己服务。对这种实训基地而言,院校不仅是唯一的“承办者”,也是理论上的唯一受益者。
企业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寻求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就是所谓的企业实习,以此来达到操作技能提高的目的。
在针对家具产业技术工人的教育中,我们更倾向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内实训基地相比,工作情境不够真实,但它有企业内实训基地难以代替的价值和教育功能。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提供了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而这是在企业实训基地的工作现场无法获得的;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没有工作压力,相对来说较为轻松,对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也可以放慢速度节奏、反复操练学习,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机会。再者,如果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还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企业也很难接收他们进入车间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基本的初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综上所述,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给学生进行初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二是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
影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可以采取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功能与校办工厂相结合的方式来运作。这样,学习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生产活动,学习的结果产出为真正的要打入市场的产品,校办工厂的学习成为了一种生产活动。不过,校办工厂是根据教育的需要建造的,其主要功能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场所,其生产功能是要从属与教育功能的。
另外,对于公共实训基地,是学校为建设的主体,建设在学校内,但是要为其他学校提供社会性的服务,考虑到家具产业教育实训基地设计陈列并不能满足其他专业的实训要求,而针对家具产业技术个人的教育也不能够在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实施,在这里不考虑采用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学方式。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3.1课程内容导向建设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是为教育课程的实施服务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部分。为此,我们要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来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应当从满足课程内容教学的角度来设计,其实训工间的划分、工间的空间结构、工间内设备的购置、工间内设备的陈列方式,都要以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这种设计模式称为“课程内容导向模式”。
这个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因为它是以课程内容为导向建设设计的。但它也有不足,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更多的是具备了教学功能,而不具有生产功能,不能给学生提供“工作场景”,学生在这里如同小实验室一样,无法学习到“工作经验”。
3.2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
为了弥补课程内容导向建设模式的不足,产生了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即: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进行工间环境的设计,尽量按照企业车间的空间布局来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工间。校内实训基地的工间比企业的车间要小,但是总体的布局要相一致。空间的装饰、设备的陈列,尽量模仿企业的车间,给人以置身企业的感觉。不过在模拟企业车间的同时,还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开设专门的教学区,设置足够的桌椅和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黑板等。
按照这种模式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生产功能。利用实训基地生产对外销售的产品,建设校办工厂,可以缓解实训基地庞大的资金压力。
3.3工作过程模拟建设模式
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相对于课程内容导向模式来说是一大进步,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因为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只涉及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物质方面,而没有涉及真实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模拟建设模式,就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工作情境中进行模拟性的生产,而且其学习的成果,即其生产的产品,投入了市场,在市场中的产品可以进一步的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当然在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比企业多处很多的材料的报废,如板材的锯切,在企业有严格的画线开料,来最大限度的利用板材,而对于刚刚接触家具开料的学生来说,不可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际演练的同时,引入工作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材料的重要性,进而更加激起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校办工厂内材料的损耗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校办工厂是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其盈利肯定是不能与企业做比较的,盈利再投入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符合了产业职业教育的办学精神。
工作过程模拟建设模式不是对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的替代,而是对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的补充。其中,物质环境模拟建设模式是外在物质环境对企业环境的模拟,而工作过程模拟建设模式是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模拟。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开发技术
行业的一线管理人员和职业教育培训专家是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开发设计的主体。
工作分析是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的第一步。获得工作分析的成果后,把工作分析转化为实训模块,并根据每个实训模块的需要,确定实训基地的设备、材料和工具。这一步的开发要尤其注意对大型设备的规划,主要的大型设备有多轴木工铣床、封边机、宽带砂光机、水淋柜、真空覆膜气垫压机、喷涂淋涂设备、数控机床等。大型设备难以移动,其体积都是预先设定的,如果在实训基地正式施工前卫队大型设备进行统一规划,那么可能发生基地建成后设备无法安装的状况,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实训基地的开发流程图见图4-1。
从工作分析到设备、材料和工具的确定是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的第一条线。第二条线是对实训室或实训区域进行规划。规划时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实训模块。实训室是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因此其规划应首先考虑实训模块对空间的要求。二是设备、工具和材料。有些设备体积比较大,或者是噪声比较大,或者如喷涂淋涂设备,容易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这样就需要专门的实训室,而且要配备专业的防毒面罩。尤其是对于家具行业而言,有很多在工作中会发出噪音、产生粉尘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设备和工具,配以通风设备,尽量保持工间内的环境良好。另外,在规划时要考虑融入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训室学习就好像在企业的车间中,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以后学生毕业后正式进入企业工作打基础,让他们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总而言之,要以实训室或实训区域为基点,确定每个实训室或实训区域所能陈列的设备、工具和材料,以及其对应的实训模块。有些设备、工具和材料可能好几个实训室或实训区域都需要,有些实训模块可能由好几个实训室或实训区域来共同承担。其中可移动的设备和工具应当服从与固定的设备和工具,整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计开发要以实训室或实训区域为基点。
【摘要】本文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建设实施方案开发技术为重点,对家具产业技术工人教育实施环境开发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 铁道车辆制动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意见》充分肯定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般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校外基地相对客观和稳定,其实现成效也有赖于校企合作运作模式及开发建设的程度;校内实训基地则不同,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其基本原则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力求实训基地的科学性、合理性。
下面,笔者以铁道车辆专业制动校内实训基地为例,探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流程和方案:
制动机是铁道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尤其是在铁路高速和重载的发展趋势下更为重要。为培养铁道车辆专业学生关于制动机维修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除了需要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车辆段、厂)外,高职院校还应规划和建设的校内制动实训基地,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专业实训的特点,首要任务是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针:制动实训基地应以树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教W内容及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地建设。
1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
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的,对整个专业的建设、发展及教学过程起宏观指导作用。课程标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结合课程所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而制定,是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组织的依据。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分析车辆制动检修岗位的技能需求和素质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确定岗位技能所需的技能模块及要求。
2现场调研及总结
结合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局管内的货车车辆段、客车车辆段及车辆工厂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明确铁道车辆制动机检修、试验岗位知识、技能、素质及要求;二是关于车辆制动系统实训设备设施的调研,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现场检修工装设备、工具、材料等。通过调研,系统把握了车辆制动发展方向、车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设备。在掌握车辆制动系统“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拟定车辆专业制动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将整个教学划分为若干教学(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个教学(实训)任务,每个教学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实施过程及考核方案。“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即成为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布局的决定依据。
3确定制动实训项目和技能要求
根据已确定的“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按照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进行划分,明确不同的项目内容及相互关联,现确定校内实训基地项目及要求如下:
项目1:车辆制动系统零部件的识别:正确识别现役客车、货车制动系统零部件名称及掌握其功能;
项目2:车辆制动系统附件的拆装及检修:熟练拆装制动系统主要附件,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掌握检修工艺;
项目3:制动阀分解、组装:正确、熟练分解及组装客车、货车制动阀,熟悉阀内部零部件;
项目4:制动阀的检修:熟练掌握客货车制动阀及零部件检修工艺,正确使用检修工具;
项目5:制动阀单阀试验:正确操作试验台,掌握客货车制动阀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6:单车试验:正确操作单车试验设备,掌握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7:列车试验:正确操作列车试验设备,掌握试验过程及要求;
项目8:制动系统故障判断与排除:正确判断制动系统试验及运用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熟练排除系统故障。
4确定制动实训基地工装设备及建设布局
根据已经确定的校内实训项目及技能要求,结合现场调研及校园条件,确定实训设备如下:货车制动机模拟台1台(自行设计)、客车制动机模拟台1台(自行设计)、货车转向架1台、客车转向架1台、单车试验器、列车试验器、风源及工具;制动附件检修台2台、制动阀分解组装工作台16台及拆装工具;货车制动阀试验台1台、客车制动阀试验台1台、三阀一缸试验台1台、相关台帐及管理电脑等。实训基地布局如图
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同时注意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简介:付成仁(1971-),男,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铁道工程系,讲师。
参考文献: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4
通信技术专业作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主体专业之一,不断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结合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自身的定位及特点,自2005年起从通信技术专业中划分出电信市场营销方向,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届毕业生。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集中在电信运营商的市场部门从事电信业务的受理、电信业务的宣传与推广、电信营销的组织与策划及电信营销活动的实施等工作。从企业的反馈来看,这些毕业生普遍具备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技巧。通信专业营销岗位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岗位,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特殊要求,这也决定了本方向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下很难形成与培养。例如,国家职业标准中电信营销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业务促销、市场调研、业务演示及计算机操作与业务资料管理等内容,绝大部分内容都与真实的客户和业务相关,而真实的客户和业务在传统实训室中是无法仿真出来的。基于此,我院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构建校内营销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战技巧,更充分、系统、完整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基地建设
(一)备选方案分析及选取方案一:在学院实验楼建设仿真虚拟基地,所有业务均在虚拟的情景下开展。方案二:引入电信运营商在学院租赁场地建立营业厅,该厅由电信运营商运作,允许专业学生到该厅参观与体验。方案三:学院提供场地,公司负责整个基地的建设(包括装修、相关设备购置),基地运作由公司委派管理人员,适当聘请专业学生参与部分业务。有专业课程教学需求时,由专业教师向公司提出申请,公司给予支持与指导。方案四: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配置,公司负责基地的装修和业务指导,实践基地的运作完全由学院教师营销队伍负责。实践基地运作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和业务辅导,由公司支持并给予培训。公司适时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指导,并提供就业求职帮助。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方案一”还停留在传统实训室建设的阶段,无法满足真实职业环境的要求,不能开展生产性实训任务。“方案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营业厅(基地)服务教学的功能无法实现。“方案三”中通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将受限于公司。“方案四”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完全由通信教研室负责,对于专业教师来说,能亲身体验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教学积累更多的案例和原始材料,并且能随时在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专业学生来说,能参与到基地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并且还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公司的支持下开展多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切实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方案四”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锻炼的需求。
(二)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柳州市鱼峰分公司(以下简称鱼峰分公司)洽谈,达成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向。基地建设拟分阶段进行,最终建设成可满足鱼峰分公司开展多种业务和实践教学活动及生产性作业要求的营销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布局规划如图1所示。阶段划分与阶段建设目标及所需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三)基地运行效果根据上述基地建设规划与进程安排,本营销生产性实训基地于2009年4月27日正式建成营业,现已到第二阶段,即除了可以开展普通营业厅的业务演示与业务办理之外,还能开展基地外的营销策划、组织及实施等营销活动。基地现已招聘5名专业人员负责基地的管理与日常事务,同时还由32名该专业学生(2007级通信专业营销班)组建了一支营销团队,目前主要开展基于基地的各种电信营销方案的策划、组织及实施活动。基地的教学实践及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实施地点:基地的业务办理区和业务演示区。在学生学习《现代电信业务》课程中电信业务知识时,结合基地已开展的实际电信业务推广方案来介绍业务知识,通过对真实客户的业务介绍和业务推荐,强化和积累对电信业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可通过具体业务联系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增进学生对具体电信业务技术实现流程和通信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通信专业开设的《现代电信业务》课程均可采用上述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职业技能的练习与训练实施地点: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新版《电信业务营销员国家职业标准》一书中,电信业务营销员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业务促销、市场调研、业务演示及计算机操作与业务资料管理等方面。这些技能的训练均可依托基地中的营销组织与策划工作室开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在学习和掌握一种电信业务之后,学生根据业务本身的特点进行营销策划、组织与实施,既有利于业务知识的深入了解,又可强化电信营销能力,将《电信市场营销》和《现代电信业务》等营销方向的主干课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时,工作室的空间最多可容纳10~20人,可安排学生分组轮流使用,将班级学生组成不同营销团队进行生产性竞争演练,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产生更好的营销成果。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地理课程 实践活动 课程基地 条件 过程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17
一、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提出――建设条件
1.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为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理论依据。
2.拥有天文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南京一中在1985年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学生天文台――望星楼,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增强对天文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能力。2005年又建成了江苏省首个中学生天象厅,2009年该校被授予首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并获得江苏省天文学会的表彰,2010年校本课程《望星》荣获南京市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等,这些天文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为课程基地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厚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长期致力于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从校内的“立竿见影”――测量日影,到校外的“识图用图”――定向越野、参观1865――寻访工业遗迹、考察冶山铁矿等,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经验。
4.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在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生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外出考察、动手实践、合作探讨等,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二、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回顾――建设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强化组织管理。课程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定期研讨,分工明确,力求课程基地建设高质高效。
2.加强学习研究,细化建设方案。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并非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建设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其他院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同时邀请一些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专家能手来校指导,最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建设方案。
3.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发实践课程资源。硬件方面主要是场馆设施、各种标本、实验模型、模具教具等;软件方面主要是课程建设,如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建设专题网站、开展活动平台建设等,积极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成果展示
(一)地理实践教学环境已经形成
1.天文台: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仪器设备,可以实现学生开展对太阳、月球、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探究。
2.天象厅:可以逼真地演示四季星空、月相变化、流星雨、彗星运动、日食月食过程等天文现象。
3.古生物地质陈列馆:以开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矿物、不同类型的岩石、不同地质时期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等。
4.地理园:作为古生物地质陈列馆的室外延伸,展示了太湖石等各类奇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内外力对岩石的作用和影响。
5.校园自动气象站:可自动实时监测校园内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并与南京市气象网,实现实时数据共享,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及时呈现且每隔20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数据信息。
6.数字化创新地理教室:通过触摸式电脑一体机、电子白板、音响系统、网络互动、语音立体地图等现代化设备,创建数字化、信息化的互动式地理学习教室。
7.地理过程探究实验室:配备了风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的地貌模型,这里是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主要场所,同时配备数字立体多媒体投影设备,可实现双屏联动。
8.校外课堂: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开展野外地质学习和考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探究,行知学农基地感受农业生产过程,1865产业区寻访工业遗迹等已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校外实践活动课程。
(二)三级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1.第一级基础性实践课程:围绕国家必修课程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系列微实验,构建实践活动模型。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地理微实验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室效应、流水作用与地貌、流水的沉积过程、 褶皱、地幔对流的过程、洋流等。
2.第二级拓展性实践课程:学校结合了学生兴趣、办学特色、高校资源等,开设了《望星》《动手做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等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
3.第三级创新性实践课程:以学生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为平台,为少数优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帮助,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创新探究和综合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如2014年第七届“国际路边天文夜”,天文社团的成员们组织和指导市民观测星空,到瓜埠山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参加国际天文竞赛和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并多次获奖等。
(四)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示范效应得到发挥
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实训基地;体系功能;建设目标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前瞻性思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在着眼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回顾我校三十余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原有的教学模式难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我校从2009年开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施工企业合作,先后承揽了电气控制柜组装、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工程,将实训教学与生产零距离有机结合,学生的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节约了教学成本,取得了学生实训技能提高和学校经济效益创收的双丰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场地、设备需求,满足一定量的生产性实训。
1.2实训基地的功能取向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生产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还应实现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教师培训、职业素质训导和技能竞赛等功能。我校实训功能发挥有限,实训基地建设应从长远考虑实现多功能取向,这对学校发展、特色建设和效益都有大的现实意义。
1.3实训基地的“四新”建设
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发展中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各专业工种实训中心的建设既要学习参考其它职业学校先进理念模式、也要认真分析市场熟知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构成,更要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以调研学习,使基地建设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2.用职业教育系统理论,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运用职业教育系统理论,把建设对象放在系统中进行整体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校内实训基地有着两大相互联系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的体系建设。
2.1实训基地软件体系建设
2.1.1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单元教学模块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工作过程系统为导向课程是指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群典型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首先,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案,开展专业工种实训课程体系开发,这是实训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每个专业突出以专业对应的典型岗位群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都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单元教学模块。
其次,各教学模块开展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实训教学大纲、模块实训指导书和考核评价模式的开发,这是实训教学环节的中层设计。实训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模块中的专业知识内容与技能掌握要点,明确每个模块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方法建议;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师与学生学习练习的重要教材,对学生学习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实训考核评价模式明确模块操作标准要求,能够有效的评价学生技能实际掌握的效果。
2.1.2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实训教学管理体系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只有完备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执行力,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实训教学规范正常的进行,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合格学生,实现实训教学的应有效能。
首先,我校加快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实训教学常规管理、实训教学计划管理、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实训教学设备、工机具材料管理、学生实训7s管理、产教结合管理、实训教师管理与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制度工作。
其次,规范了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引入企业文化,推行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强化执行力,突出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安全规范性、着装统一性、纪律严明性。在学生中设立安全、设备材料、卫生、考评值日,让学生参与到实训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安全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等。
2.2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
实训场地与设施设备是达成实训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我校近两年投入资金新建近万平方米实训楼,重新调整后形成了机电、建筑、冷作焊接、起重和汽修五大实训中心,建筑总面积达近两万平方米。在设计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时尽可能贴近施工现场,体现新工艺、新技术,既能实训、职业培训,又能进行生产加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训基地综合功能。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1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多方寻求国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要探索和企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式。
3.2从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和实训设备的投入使用实效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强模拟性和生产性的功能设计,提高实训的效率和效果,节约实训成本。
3.3实训基地应加大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好行业办学的资源,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做大产教结合,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机会和实训条件,又能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