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意识;课堂教育;化学实践;课题调研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最近长沙、南京等我国中南部城市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又给我们狠敲了一记警钟。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环境治理法制比较匮乏,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比较淡薄,我国环境保护问题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十分必要,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方面,我认为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课堂作为面向青少年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随着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不断成熟和科学知识逐渐增多,其对环境问题有了追根求源的欲望。而化学这门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加入一些环境问题中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本质和树立环保意识,其意思非常重大。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初中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含量较少,“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化学基础知识中。因此,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当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更加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在讲授具体知识时附带教一些环境污染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从而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如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煤、石油等内容时,应该向学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并以现实例子说明“温室效应”的危害,如用煤电厂冒黑烟的烟囱的视频,指出黑烟中主要是烟尘、CO2、SO2和CO及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它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害虫、老鼠的过度繁殖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2 结合实验教学,加深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研讨实际生活中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向学生介绍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这时附带讲授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使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预防方法。如硝酸见光易分解并产生二氧化氮,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防止污染空气。再如溴水要现配现用,液溴贮藏时水加封页面和用蜡封存瓶口,防止溴蒸汽逸散污染环境。
在实验操作中,要求学生在制取化学物质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掌握污染物回收知识。如铜和热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存在,能得到明显的结果即可。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收。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统一处理,一定要指定处倾倒或回收,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尽量避免有毒气体和液体泄露乱淌。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加强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这样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既传授了化学物质回收和废弃物处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污染物回收处理和环境治理知识。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实施假期课题调研,提高环保意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假期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假期里,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既可以补充课堂上教学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使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寒暑假前,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去教学,参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地,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以及尚有哪些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动脑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选取一些紧贴日常生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像“贵港水泥厂的污染物处理问题研究”“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关于‘凤凰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等等。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把从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东湖水质在已经存在严重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污染问题,在枯水季可能会爆发蓝藻问题。由此研究认为必须采取新方法或高科技切实加以解决,如采用控制周边污水排放或生物降解措施。为此,课题组还给环保局的决策人寄了一封信,表明他们对“水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问题的担忧,并请教环保专家有关解决“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问题”的更好方法。通过调查与监测郁江河水水质,同学们发现河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而且河水受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为此课题组还向有关部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并以全校广大师生的名义向郁江沿岸居民发出保护郁江的倡议。
实践证明,通过深入浅出的课堂环保教育,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和可触、可闻、可见的课题研究,使得同学们学习了化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得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了献身环保工作的意识,有助于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2] 何澻源等.《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2
一些省市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或许与绿色GDP核算当前尚处试点阶段有关,即进行该种核算尚未上升为一项强制性要求。但是勿庸置疑的是,当绿色GDP的统计调查经试点日趋完备,技术方法成熟、相关制度健全之后,各地就不应享有参加绿色GDP核算与否的选择权,即绿色GDP核算应该成为一项针对所有地方政府的强制性标准与要求。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逐经济指标的上升,严重损害地方环境质量,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且破坏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损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潜力。所有涸泽而渔行为付出的显性与隐性代价,最终都要人民群众以经济利益、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的减损为之埋单。只要承认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就没有理由不将绿色GDP核算作为针对各地政府的强制性标准,就不能不对那些环境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予以一票否决。
一些地方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官员担忧进行该种核算影响地方经济指标的上升,从而影响自身政治前途。这不但表明这些地方的官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没有把握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是其将个人仕途看得重于人民群众生存质量的体现。
保护环境为我国法律法规所明确规定,国家与中央政府也不断就环境保护出台各种政策,提出各种要求,所以,拒绝绿色GDP核算也是违反法律与政策规定,公然违抗上级命令的行为。一些地方官员不但不严格执行法律与政策规定,而且通过行政命令及其他种种方式为环境执法设置障碍,干扰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破坏环境行为“保驾护航”,这样的官员理应受到行政问责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3
<<我们周围的水>>的研究报告
一现状
绿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四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职责。尽管过去的自然教学中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绿色教育,但这种教育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或包含着环保意识的渗透,并没有从根本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环境问题的欲望。也没有能够使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将之转化为实际从事环保问题调查探究的能力。<<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课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内容及主要思路
《我们身边的水》是海门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增强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的(教师、家长协助)考察家乡的水资源,发现周围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索的系列活动,使大家带着责任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意义
1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心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收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意起来。在人类经济发展到比较富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的破坏,如何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能力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理论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集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学生防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痰厥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应用价值:
通过活动使大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历史由来与基本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要求和发展目标,帮助大,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家学习和综合应用科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大家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4、合理假想:假设这些环境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10年、2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4
升格行动,让农村教育幸福“转身”。由于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原均溪温镇小学升格为均溪中心小学。七年来,它象一只雏鹰展亮新姿。硬件环境改善带来办学内涵的提升,学校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30多万元,创建省级示范图书馆;投入60多万元,在全县率先实现全市最先进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学校被评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等多项殊荣,实现幸福亮丽“转身”。学校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农村幸福教育名校”为办学目标。
科研引领,让教师享受幸福成长。学校强化教育科研,通过不断努力,被评为省课题研究先进学校。学校共有国家、省、市、县各级课题11个,《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国家课题已顺利结题;其余课题全部结题验收。科研引领,教师幸福成长,涌现出各级比赛获奖者和科研新人,有4人在省级比赛中获奖,1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称号。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实施方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果丰硕,新华社、《中国教师报》记者,省、市专家多次到校采访、调研、指导。
环保之旅,让学生喜尝幸福硕果。创建特色学校,打造环保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我校被确定为“日中友好国际环保教育中小学样板基地”,日本NGO公司向我校援助捐赠环境保护教育设施,双方协定选派环保教育优秀师生互访共建。
校门口前方有块12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蔬菜种植和中草药、花卉培植兴趣活动。移植了板兰、红骨草、含羞草、金线连等多种中草药。育有长寿花、玫瑰花、非洲凤香、滴水观音、尚尾葵、扶桑等近20种花卉,既可移植美化校园,又陶冶师生情操。这个农村小学的“QQ农场”,寄宿生的“绿色餐桌”,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喜尝幸福果味。
彰显个性,为师生奠基幸福人生。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确定的“金溪乡村少年宫”,是学生幸福成长、教师特长发展的好去处。建有“一馆二园三厅八队十一室” ,开设“金溪书社”、“金溪科普园”、“金溪园艺苑”等25个活动项目。得益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师生的才艺素养,彰显个性,奠基幸福人生。教师参加全国秧歌舞展演荣获银奖第一名;原创舞蹈《春绿茶香》代表县总工会参加市民族舞蹈比赛获银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剧《男生宿舍来了个陌生人》获省校园文化艺术节三等奖。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幼儿;节水;环境教育
笔者通过几年的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实践得出: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很多保护环境的知识不适合在幼儿园开展。但是,水是每个人每天都接触的,对于幼儿来说是具象的,所以活动开展相对来说会方便些,可行性较大。由于幼儿生存的地理位置处在长江流域,平时不缺水,所以幼儿和家长没有感受到缺水的滋味,当然节水意识也不会很高。因此,笔者在对幼儿进行环保实践教学活动中,把节水行动当作环保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实施这一课题研究时结合一些节日进行,比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让幼儿了解水的同时深切体会水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幼儿主动的节水、护水从而来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改变环境。具体实施的方法是让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个社会,最后能够做到人人节水。
一、有的放矢,节水课题研究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在活动前笔者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有关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情况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幼儿和家长在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同时也对水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调动幼儿和家长了解当今水资源的状况,激发收集者的爱水、护水的积极性。并向家长发放关于家庭用水的调查表:
通过调查表家长审视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节水。
二、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渗透节水课题研究中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故事《小水滴的旅行》生动形象的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形态和所存在的地方。在活动中小水滴告别了妈妈去小河、大江、大海旅行,最后被太阳蒸发,小水滴长了“翅膀”飞上了云层后又重新回到妈妈的身边。这个生动形象的故事给幼儿展现了一个水循环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如果不是通过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直接向幼儿讲述水循环过程,对幼儿来说不仅难以理解,幼儿也不感兴趣。
2.生活体验活动《水的用处大》,我和孩子一起讨论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用途,并带领幼儿去食堂观看厨师用水洗菜、淘米、做饭等,和幼儿一起用水给及自然角的植物浇水等一系列活动,虽然平时幼儿也在做这些,但是不及这种有意识的去体验水的用途更懂的水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体验到水的作用大,设计了《今天是无水日》活动,幼儿户外活动回来口渴想喝水没有,手脏了想洗一下没有水,教育的同时不能伤害幼儿的身体健康,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讨论,没有水连饭也不能做,我们就无法生存,幼儿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深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性。
3.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共同讨论节水的好办法,比如洗手时水龙头拧开的小一点,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白白流失。水可以循环使用,在洗手的时候下面放盆洗手的水可以用来托拖教室的地面。家庭里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发现身边有人浪费水,要大胆的及时阻止等。
4.向家庭、社区宣传节水行为以调查表:
我们从家庭中收集来的节水调查表张贴在展板上,再张贴上缺水地区图片到社区去宣传节水行为。宣传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三、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次教育的机会。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综合实践 途径 方法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展紧密联系,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2、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横涧茶场”等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突出综合性。
三、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
四、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自然、社会等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操作途径与办法:
1、营造学习氛围,让教师在学习中理解与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开始我们对之了解甚少,《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新课改校本研究与课程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等书成了我们实践的指南。
2、搭建研究平台,让师生在实践中反思与感悟。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资源现出来。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了使学校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全校每班都辟有图书角、科技角、生物角,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努力把实践意识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所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与情操。
(2)、构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资源多起来。
A、围绕各种环保节日开展大型的主题活动
在各种环保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力求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形式多样的考察活动
我校地处天目湖320平方公里三期旅游开发区,有着优良的环保教育素材,这里风景独特,竹海万亩、茶园、栗园等自然生态农业开发区,为此,我们尽量地挖掘各类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竹海、走向石矿,融入大自然去参观考察。在各种考察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领略到“绿色与生命密切相关,绿色与健康时时相伴”这一环保真谛。
C、深入人心的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是一种参与性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宣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环保中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参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环境教育收到实效。
(3)、留心校内外生活中的动态呈现,让资源活起来。
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因为好奇,学生会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号;因为敏锐,教师会有许多值得尝试的方案,教师即资源,学生也是资源,师生在教学生活中往往还会自然生成许多新的资源。把“蓝天”当作学校,把“小溪”当作课本,把我们可见、可闻、可得的一切去粗存精,让这些也许沉睡的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4)、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让资源聚起来。
实践中我们感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这种“活页”式的资源可以随时增加,也可随时重组,随时完善。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搭建了一个大的框架,分出主题,分出块块,平时注意将一些已成雏形的东西归入其中,形成一个资源库,这既符合经济原则,又能使资源鲜亮地呈现出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3、关注课程实施管理,让教学处处皆相长。
我们深切地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其它的学科课程,落实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学校管理层,一方面要努力发挥起提纲挈领和协调推动的作用,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一定的理论指导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操作时勤于积累和反思,不断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思考,形成富有个性的各种合理化建议。
另外,我们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内涵和外延的开放性,使研究不断富有生成性与生命性。
4、关注校本特色建设,让实践处处皆难忘。
校本特色则是优质课程实施的标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激励了许多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开发与实施的队伍中来。目前,我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有:《茶文化》、《手工》、《泥塑》等,这是我校实行“开发示范—组织实施—经验推广—组织实施”模式的成功体现,也是行动研究方法的成功利用,从而逐步推广校本课程的发展。
七、主要成绩:
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幸福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锤炼,素质得到了提高。
2、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在课题研究中,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科研骨干典型引路,全体教师热情参与,积极开展教科研究活动,扎扎实实进行教改实验研究,让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将课题研究渗透在日程教学工作中,使课题管理愈加规范有序,愈加科学高效。
3、学校的办学内涵得到了丰富,办学特色得到了加强。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以点带面,带动了学校的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科普教育已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