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85-02

伴随着软件技术对各行各业的覆盖,互联网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从互联网时代衍生而来,是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而来的产物。大数据的出现,掀起了社会经济的一股改革潮。

一、知识经济的出现

作为一项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方向,优化了现代企业数据化管理,实现了从实体到网络的伟大变革。现代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各种元素都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时刻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考验。

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互联网强势进入人们的生活,逐步蔓延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需要将企业业务与互联网相融合,发展企业新模式,以创新的方式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提升经济实力,就需要加强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不断对财务会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软件技术与企业运营模式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企业管理变革,清楚财务会计的运用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在清楚财务会计定位后,ζ笠底陨碓有的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合理分配,给予财务会计相应的重视度。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日益成熟,知识经济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知识经济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财务会计管理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关联,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为知识与经济在发展中逐步走向统一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知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企业财务会计方面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财务会计获得了全新的变革。

二、传统会计发展问题

从现代企业发展方向与传统会计的管理流程来看,传统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所以,研究制定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想要制定新的管理模式,那么,就必须清楚传统会计给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

第一,共享性。互联网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以信息为主的新时代。传统会计主要以人工的操作与数字的运算为主,是一种有顺序的业务流程,仅仅是按照不同业务对数据进行分类记录,并不进行数字运算。互联网时代之初是计算器的出现,计算器出现后很快代替了人工计算,它高效便捷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改变了企业对于财务的计算方式。如果说计算器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计算方式的话,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企业对财务会计的管理,用全新的计算系统代替人工计算,提高了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工作效率。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对于信息管理的性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递,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闭塞问题,企业会计记录的数据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存在价值。

第二,准确性。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与统计,并没有对整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且人工计算导致企业财务会计计算的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人工计算过程繁杂,操作时间较长,不能保证计算数据的及时性,计算出的数据与现实企业运营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整体信息的一致性,由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运营进行的调整也不一定能改善企业运营情况。

第三,同步性。企业日常的运营与财务管理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传统会计对企业财务整理数据存在一定的时差,不能及时反映企业日常的运营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金链的管理存在误差。财务会计的整理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出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存在价值,阻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

三、传统会计的变革

(一)资产概念变革

资产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类型,因为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注重有形资产,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在理论培训时注重培训有形资产,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也是重点关注企业有形资产,导致在管理中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企业在进行决策管理时必须考虑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重视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无形资产纳入管理核心,随之而来的是对财务会计的革新,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时需要加入对无形资产的计算,同时还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

(二)会计实务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传统财务会计显得格格不入,传统财务会计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时效性与信息统一性都得不到满足。所以,对传统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逐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大面积覆盖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除去对财务会计数据的基本处理,减轻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计算数据准确性,还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为企业各方面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逐步成为企业工作内容的重点业务之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计算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整理数据信息进行分享,实现传递信息统一化。

(三)工作内容变革

企业财务会计与时俱进,在全新的经济时代中,财务会计开始在很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传递与管理,将信息技术利用到日常财务会计的工作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化处理的会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和企业运营相融合,相互交换,相互支持。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会计模式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企业重大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全新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出现,与之而来的是对会计人员在知识与实操方面的培训,为了保证新模式下的工作质量,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学的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操作会计处理系统,成为能够适应经济时展的会计人员,为在新经济时代下寻求发展的企业提供高效的会计信息化管理。

四、会计创新管理要求

第一,正确的理财观念。在新型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富来源由以前的物质经济成功转型为今天的知识经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必须转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财思想,将理财重心从曾经的物质金融资本转变成为企业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积累发展,知识的积累发展就要求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以人为本,以知识为中心,重点培养企业员工在知识方面的积累,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调动企业员工学习积累的积极性。

第二,新型的计量方法。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的中心从数据资源转向知识资源,想要成功转型,那么,就必须解决财务会计的计量问题。传统财务会计计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想要在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将各种各样的计量方法引进自身企业的信息化会计系统,以此来满足不同的会计事项计量要求。

第三,加入人力资源会计。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劳动主体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那么,对脑力劳动知识价值的评估与计算应该被纳入新经济时代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同时,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这样的发展趋势就要求现代企业拓展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视野,重视对知识经济与时间资本的管理,以此来顺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四,知识多元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想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求企业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拓展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企业员工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新经济时代中的财务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工作相关知识,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来适应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整体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企业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财务会计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自身的推理思维与决断分析能力。所以,新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五、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以极快的速度风靡全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拥有自身独有的竞争力,就必须学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全新的改革,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认真探究多元文化与实操技能的培养,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力度。通过对企业多方面的改革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丛全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1,(10).

[2] 刘卫红.浅议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 徐祥凤.浅析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的若干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会计;校内实训

一、前言

各学校一般有不同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实践培训学习。但学校的实训基地的运营规范性、规模大小、设施配套、教师师资、企业实践联系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本文就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分析,着眼于当前管理会计实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管理会计培训的发展出路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会计校内实训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会计校内实训是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企业长期经营的需要。管理会计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是为企业内部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衔接于企业财务核算和业务操作,是对传统核算会计的补充,弥补了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不足。传统的核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企业报税等时,对企业的现金流、内部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关注较少,对企业经营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的数据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的作用。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企业生产与分工更加细化,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对管理会计的需求,要求各大高校需要培养大量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应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在专业方面迫切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1.财务会计工作本身涉及企业部分机密事宜,事关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各企业都有对相关业务和数据的保密规定。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大多企业不愿提供或者提供较少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岗位不仅对企业的规模有一定要求,对企业岗位级别也有一定要求,很少有企业能提供管理会计岗位的实习。大多企业为学生提供出纳、核算会计、往来会计等岗位的实习,且接触到的实践操作也极受限制,实习效果难以保证。2.学校自身经费有限,能提供的实训场地、规模、设备、师资等有限,难以发挥校内实训的实际效果。学校是事业型单位,自身经费有限,没有其他创收收入,资金不足,难以提供较好的实训条件。学校校内实训逐渐沦为形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3.校方领导和老师对校内实训不够重视。在管理会计校内实训中,校方对学生实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仅停留在教学生简单的记账和凭证上,对现代管理会计内容涉及较少或者无涉及。学生缺乏管理会计方面的思维和实践经验。4.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优秀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会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会计人才极少,在高校拥有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或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更少。教龄丰富的老师大多对现代管理会计体制了解不足,对当前现代会计发展变化认识不足。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优先,少数具有管理会计知识的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限,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管理会计实训难以充分发挥专业水平。

四、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1.学校实训应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更倾向于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学校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涉及财务各岗位的业务内容、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引入到校内实训中来。尤其是管理会计方面,不仅培训学生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上的操作,同时注重企业管理会计方面的业务实操,帮助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学会管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2.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的实训方式用专业人才引进来的方式,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鉴于学校师资不足,或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缺乏,可以将企业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引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操经验,引进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培训师兼职实训指导工作,提供人才交流机会,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人员储备。3.学校创造学生自主经验管理的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实习机会,在校内的超市、商店等门店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学校为依托,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打工的同时,能真正接触到一定的管理经营,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4.学校可根据学生实践经验所得进行整理和编纂,整理成册这样的实践手册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修正,保障专业性和实时性,为后期的学生提供借鉴。

五、结论

校内实训旨在提供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做准备。管理会计的业务实训正是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需要,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461-463.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3

(一)文化课、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课偏少

目前,中等职业财务会计专业在课堂教学排课中,55%左右的课时布置的是如中职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礼仪、普通话、职业生涯规划等;其他45%布置的是专业理论课,各专业学生学习无特色,造成文化课成绩提不上去,专业课成绩拿不出手,与《师说》中的“术业有专攻”相去甚远,当招工企业到校招工时,招工负责人提出专业问题,学生被问得面红耳赤,真是“苦不堪言”。

(二)理论重于实践

由于现代企业都重视工作效率,很不情愿让学生去实习,学生的实习占用人家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造成了重理论课,轻视实践课的现象,使会计课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色。学生大部分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课程,社会实践、上岗操作动手能力机会减少,只是在高三学年的后半期做一做模拟实习,没有一个良好的研学氛围,许多动手过程草草收场,有的学生甚至一遍完整的做帐过程都没有好好地练上一次。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了制药、钢铁、电子、机电等公司,去做一线操作工。

(三)师资水平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从事教育的专业教师虽然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但教师从学校一毕业就从事到了教育事业当中,可谓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往往无法从理论到实际都为学生做好教学示范,也有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教会计专业,再加上多数职校前身是普通教育,教师担任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其教育理念一直处于普通教育观念之下,无法及时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来,难免出现南辕北辙之事。学生是学校的命根,没有学生,职业教育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壮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辛辛苦苦把学生招进来,没有教育好既浪费教育资源,也不符合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只会让职业学校在社会上声名狼藉。为了振兴职教,重展会计专业的魅力,我们需要对会计专业进行改革,去除症结,让其健康成长,以下是对财务会计专业的一些思考。

二、变革中等职业财务会计教育之路的思考

(一)文化课、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尺度,去繁从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要科学地设置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确立主干课程,在校学习期间,让学生努力掌握。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经济法》等。整合资源,树立为专业课而服务的思想,将文化课与专业相挂钩,如语文课中的应用文写作内容,可让学生学写“合同”“契约”等经济类文书;将礼仪课与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商业活动需要出发,模拟外事活动等。

(二)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有机结合

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这就需要学校的会计专业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通过比赛,会计资格证书的考取做为动力,强化学习能力;加大与各企事公司的联系,以勤工俭学的名义为学生创造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的流程,让学生翻阅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学生如实战一般早日进入状态之中。

(三)提高会计课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结账、报表的编制等,提高自身的实操技能;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多功能教学硬件设备,采用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等提升会计教育软实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其引领到会计课程学习上来;利用假期对会计教师进行轮训,采取不同方式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采取灵活方式将学有成就的名师教授请进来为会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结语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4

与企业不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着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它不是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维护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会计的内部控制,这些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对于单位本身的运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进行合理化管理的一种必要措施。这种管控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和管控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实施效果仍然较弱。为了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明确对财务的有效控制。要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管理手段,编写并完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为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便捷化而进行的一种财务管控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有效管理与资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收益能够在正确的财务控制模式下得到稳定与提升。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现,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框架也密切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与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有效控制对其资本运作及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所处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也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纳入到实际的管理手段当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其管理和发展缺乏实际意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与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合理化管理,必须首先使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各部门在机构框架之内与财务内控制度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在业务沟通上能够实现彼此互助、信息共融,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在制定与实施过程当中会面临不不同境况。往往在实施过程中会遭受来自各方的阻力,这种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们对于财务会计合理化管控模式缺乏一种透彻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认识现状的缺乏会对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构成阻碍。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日常运营相结合

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确保其在单位的整体管理当中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其放在管理过程中相对终重要的环节上。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就会在一种缺乏执行力的财务控制机制当中被消耗和流失。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正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有资金的管控力度要远大于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实现财务科学化管理不仅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对单位的设施等其他物质化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如果财务管理失衡,使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缺乏有效联系,就会出现资产管理缺陷。

(三)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使其建立在一种完善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并没有实现制度上的规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在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时,甚至有很多单位仍然在凭借经验来实施财务管控,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当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这就使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监管缺乏实际作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当中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由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总结时,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收支账目进行相应核算,而是简单地将收支进行抵消。在这样的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并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反馈。

(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

技术进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更加容易实施。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新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优化了过去的财务控制模式。使会计电算化开始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当中。但是,这种管控模式有利也有弊。基于先进的财务管控体系,既有的财务管理手段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技术更新,操作方式也出现变化,因此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会出现。如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会计电算化操作者会同时负责信息的报送与输出工作,这样在录入信息时就会出现财务舞弊的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控制人员必须首先从意识上提升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认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推动者,其对于财务内控工作负有监督职责。必须确保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保持真实,为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打开局面,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健康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基于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提升自身思想认知与管控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宣传,加强其他工作者对所进行的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并倡导单位工作人员及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

(二)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应在合理备的财务监督体系下进行,用以辅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科学合理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其他日常的运行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及时对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精确化调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控制效果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控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于财务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再依据财务管理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财务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这个制度的框架之内施行,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得到规范科学的管理。

(四)加强信息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控制的信息手段,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首先使操作者对于这种信息工具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基础情况安排实操或其他教育课程,帮助员工了解会计电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依据单位的需要,还应当不断升级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程序,提高财务控制效率和效果。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信息操作者的监督管控环节,确保信息对于监督平台的透明公开,避免出现财务舞弊。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相关资金安全,同时保障会计信息客观真实而采取的一种现代化控制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以及资本的管控与人员的科学化调配等均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依照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5

一、财务管理专业调研分析

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筛选出4项调查内容,并对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选择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达到lOO%,选择税法的达到93%,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均达到91%,选择证券基础、国际金融知识的有43%,选择ERP原理与应用知识的有62%。而有的课程选择比例较低,则可作适当删减、归并。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会计核算技能,才能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

(三)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表中请企业财务人员从专业课程当中选取3~5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告分析的比例较高,这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致。

(四)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有87%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81%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学习,要多问多钻研;有65%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究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财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具备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企业认为是可行的,可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应用人才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才能促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才能改变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

(二)根据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如图5所示。

(三)以点带面。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以点带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率先对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实施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行业财务专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上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课程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以每个学习小组成立的虚拟企业基本理财业务操作为载体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室的设施、仿真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改革。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了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七个理财项目作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每个理财项目包括任务安排、知识储备、调查分析和项目操作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任务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创建一个虚拟企业,由小组成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本企业,每个理财项目学习以前,给学生安排本项目的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知识储备。老师向学生讲授每个理财项目要求的基本财务知识,进行知识储备,并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第三步,调查分析。让学生针对每个理财项目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向企业学习,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步,项目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建立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个理财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组织分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进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精选实训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认知实训、案

例分析、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第一,认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了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对财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了解环境对财务的影响、相关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法规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找准学习方向,是学习阶段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由专业辅导教师在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再次,利用寒假、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学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交流。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选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点评,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项实训。专项实训是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项调查分析和虚拟企业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训练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包括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企业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生产流水线两个部门,由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培训是由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的专业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培训内容包括该企业文化的特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授课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由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就实习和培训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验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人才的动态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讨论的问题。只有以能力框架为指导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经济与企业的动态发展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财务会计实操培训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课程;人才培养

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审计学课程[1],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趣、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学习空洞、审计理论复杂,难以学习理解等[2]。信息化审计教学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发展,其在软硬件方面也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基于此,信息化审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务必要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第一要务,进而适应信息时代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审计学课程知识庞杂冗大,理论性极强。对于毫无审计经验的学生来说,无法深入理解审计内涵、内容,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枯燥、无趣、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深入研习探究的,除了要求授课教师有着很强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会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积极总结自我内省,帮助学生翱翔审计的天空。(2)综合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会涉猎基本的会计学理论基础外,还会涉猎管理学、税务法、财务管理等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3]。③实践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操作,真正掌握审计工作的技法,做到可以独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在审计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比如,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等,只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才可以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

(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之于会计,犹如水之于鱼,两者的关系不言而喻。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日益重要,对将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核心作用。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学课程也是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组成理论课程。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不仅有益于财务会计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能改变传统弱势学科的教学地位,进而充分表现出审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优点。对于当前的审计教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等等[4]。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审计是一门学科,其中实际工作分为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取决于各种审计实体,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着最大的群体,业务复杂性极高[5]。尽管专业审计课程中有相当大的理论部分,但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最高。但是,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改建升本的高校教师组成,这些教师主要是应届博士和硕士,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社会领域的经验很少,即使这些高校招聘往届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对于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审计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在审计领域经验较少或仅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在教授审计专业课程时通常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而造成教学活动过于“苍白”。对于高校如何扩大和丰富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

作为高校的基础,人才培养应该尽可能发展可以与社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底层审计师人数更多,而高素质的审计师则相对较少。高级别的审计资格不仅需要更高的学历,而且还要求更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当前,一些高校的目标是针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发展,忽略了实际的操作能力,锻造了一个教授大量知识但轻实操能力的环境。因此,明确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强调教学技能是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

为了成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更强的技能,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高校对审计实操的重视不足,因此,尚未有标准的审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此造成,部分高校仍然仅开设理论课程,忽视了实操课程的开设,无法为学生模拟具体的审计场景,无法再现审计业务流程,学生无法操作具体审计训练,进而造成学生对各种审计环节不能有完全、深刻地认识到,不益于学生积累审计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即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或者基本没有操作能力,并且不能迅速转换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毫无疑问,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人才培养,例如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不能仅仅满足于审计学、审计实务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论是计算机审计还是信息系统审计都是难以做到全覆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审计,从审计实务的方向出发,将计算机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结合在一起,并在学生熟知并掌握了会计学、审计学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信息化审计方向的专业教学[6]。在高校中培养合格的专业审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置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其中实习和实践培训课程对于培养专业工作技能至关重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在审计专业领域的教学质量,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提高总体上的实践培训的质量。首先,聘请长期从事审计的专家到学校任职并参与教学;其次,选派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操经验,并获得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最好的选择是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定期派教师进行培训[7]。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非常重视经济发达的素质,尽管国家政策明确规定,高校党政领导不得以获取利益报酬为目的而在企业中任职,但是,部分地方政策允许普通教师进行兼职或自主创业。从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的方面来看,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专业审计人才在高校中任职教学对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百利而无一害。

(二)制定更加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面貌,不断吸收新知识,及时更新优化自己。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云服务等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更新审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此外,必须根据职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目标考虑人才培训计划,正确处理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潜力的要求,真正做到培养的审计人才可以“即插即用”。

(三)构建审计实践云平台

通过开放的交互式云平台,学生可以熟悉最新的审计软件,熟悉计算机的审计过程,掌握和依靠计算机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通过开放的交互平台,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在复杂多变的软件模拟中提出的灵活审计方法,不同的审计软件各有优缺点,根据审计的标准和要审计的对象进行选择合适的审计软件。在开放平台的动态情况下,提供各种类型的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实务操作者,高校必须遵守培训课程的指导要求,提供符合课程实操的要求,配备复核审计课程的审计软件,指引学生内化实践理论的学习,及时改进学习中的错误。学校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以便从企业收集数据和审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平台上体验审计知识,并建立牢固的校企联系。

(四)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元课堂形式吸引学生随着SDN、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技术、5G通信和人工智能的来临,社会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审计方法不能仅限于理论。在理论教授中,教师不应仅仅专注于理解理论知识,应该侧重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以及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这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案例、翻转教室等教学法进行教学。在选择要审计的案例时,教师分享讲解了经典案例后,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果,然后老师对它们进行汇总,以真正实现审计教学目标。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信息时代,必须要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相悖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打开眼界,及时更新自己。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为适应未来的工作而进行的专业准备,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之匹配,在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下,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审计学信息化课程的改革,进而实现我国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婕.信息化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课程改革探讨[J].商情,2019(35):248.

[2]郑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27-28.

[3]杨雨晴.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20):178+180.

[4]刘文秀.新商科背景下《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16):173-174.

[5]郑丽英.基于CDIO理论的审计教学改革[J].会计师,2020(05):77-79.

[6]张巍,唐菊."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财经界,2020(3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