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者结合是我国企业新世纪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企业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四大内容:创新观念、拓宽 市场 、改良产品和更新方法。为营销人员在营销道路上指点了迷津,给营销人员增加了信心。
随着21世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来临,人类 社会 全面进入了知识 经济 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企业的文化与营销的结合对产品销售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企业文化 与营销结合的原因
(1)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买方市场特征日渐明显,但是在消费质量、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以及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买方市场的层次。
(2)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并且降低了关税,这导致了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 化。
(3)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营销多元化、营销文化化,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淡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营销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市场 环境 的新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2)品牌 管理 落后。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品牌营销缺乏经验,品牌命名设计的雷同现象严重。
(3)产品创新不足。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环境下暴露出来的弊端十分突出。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4)营销创新的方法滞后。我国企业的营销方法仍然陈旧,营销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3.1创新观念,提高文化品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销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创新,只有观念更新,才有可能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
(2)全球营销,扩大营销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
(3)知识 营销 ,提高营销技巧。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的深化与知识 经济 发展二者相碰撞的结果。首先,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从占领到培育和缔造 市场 的必然产物。它将市场看作为动态的和上升的。
3.2拓宽市场,增加目标聚集
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有三种:总 成本 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笔者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尤其要倍加关注的是后两种竞争策略。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1)高科技市场,趋势强劲。高科技市场是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
(3) 旅游 市场,前景良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交通 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外出旅游,进而增加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4) 文化 市场,促动发展。我国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 民族 的国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把它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助燃剂”,即“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3.3改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
(1)提高产品标准。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严把质量关,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2)增加产品品种、花色、样式。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同时,先进的技术又加速了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不断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上站稳。
(3)创新产品包装。创新包装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包装 材料 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应注意纠正对“包装”的变异理解,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4)更新产品品牌。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 牌。
(5)满意产品服务。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2]田天沐.对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路构思来源的研究[J].市场周刊,2007(4):78-79.
[3]朱冬林.营销创新重在营销观念创新[J].现代 管理 科学,2007(2):22-23.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2
关键词: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40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11-03
一、问题的提出
就文化学而言,地域文化至今并未成为一门学科而独树一帜地与其他文学分支相提并论(张凤琦,2008)。然而,在管理学视角下跨文化管理是在国内外经营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Iris I.Varner,2005;张立火,武玲玲,2013)。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由于地域文化的显著差异(刘澄,等,2008;佘元冠,等,2010),因此跨文化研究不应仅仅局限在跨国公司层面,还应考虑跨地区经营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已有研究局限于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或民族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但尚未有涉及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的经济后果研究已兴起热潮。在国外,Kotter 和 Heskitt 考察了美国 1987―1991年间22个行业中72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Cameron et al通过考察300多家研究机构,指出企业文化力量对企业经营效益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在国内,刘志雄、张其仔(2009)通过公开资料刻画企业文化强度,并提出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企业绩效。陈明、周建明(2009)以我国155家高新科技企业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研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刘明明、肖洪钧(2012)对建筑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文化中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显著相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的挑战(张立火、武玲玲,2013)。然而对于我国在统一的国家文化下,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佘元冠、祁卫士(2010)在南北文化差异分析中指出,南方地区不确定性规避较强,而阳刚气质则比北方地区弱。Salter and Niswander(1995)通过分析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不确定性规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阳刚气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张立火、孙澈(201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文化特征表现为权利距离大、短期导向倾向。而企业文化的共享价值观则可以解决因为权力距离大而导致上下级沟通障碍引起的低效益。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相比于东部,在西部地区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一)企业文化的度量
Holstede(1991)将文化的表现形式归结为: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并指出价值观是我们早期获得的,在那阶段我们基本上无意识地从周围获取信息。而在此之后我们逐渐转变为有意识地学习,主要关注新的实践活动。可见建立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员工在企业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培养对企业的认同感,最终形成共享价值观。企业文化虽然作为一种缄默无形的资产,但它总会以某些形式表现出来(刘志雄,等,2009;刘明明,等,2012)。因此,本文以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传递与对企业外部的披露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的实践活动,试图从公司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公开数据来刻画企业文化强度。
1.公司层面。明确规范地陈述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是企业统一核心理念、价值观、使命的第一步。因此,本文认为相比于没有正式规范陈述企业文化的公司而言,对企业文化进行规范陈述的企业,企业文化越强势。本文通过互联网搜索特定公司的官网主页,如果主页上出现其企业文化介绍,则赋值1,否则赋值0。其次,管理大师波特曾提出企业文化中首先包括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因此本文互联网搜索特定公司的官网主页,如其主页上出现企业愿景介绍,则赋值1;否则赋值0。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全员共享的过程,为了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企业必须进行员工培训,员工互动。Kitai&Matsuda(2002)指出对新雇员的培训在文化嵌入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员工培训活动能够增强企业文化,通过搜索企业官网主页查找是否有员工手册、培训资料及活动介绍,如果有相关介绍,则赋值1,否则赋值0。
2.社会层面。企业文化对外通过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价值认同形成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而社会责任报告是自愿性披露信息之一,企业文化越强势的企业,越重视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越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因此本文通过巨潮网搜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有披露,则赋值1;否则赋值0。其次,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基础,那么企业文化在为内部控制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文化这一“心理契约”的具体体现(俞雪花,等,2008)。因此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的缺陷,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文化的弱势。如该公司被认定为低质量内控公司,则赋值0;否则赋值1。最后,本文认为强势的企业文化在宣传中,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标榜,因此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企业名称+企业文化”,如有相关文献推崇其企业文化,则赋值1;否则赋值0。
通过对上述两方面共6个指标进行赋值并合计,来刻画企业文化强度。如合计数>3,则代表该企业文化较强势,在模型一中赋值HC=1,在模型三和模型四中赋值Culture=1;如合计数
(二)回归模型
本文采用以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ROA=β0+β1DY+β2Culture+β3DY*Culture+β4LnTA+β5Growth+β6DEBT+ε (1)
其中ROA是指企业的总资产盈利率,DY代表企业所在地区,西部地区赋值为1,东部地区赋值为0;Culture是企业文化强度,lnTA 是企业的总资产账面价值的对数,AGE是企业成长年限,GROWTH代表企业成长性,以(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初资产计算所得,DEBT 是企业资产负债负债率。因此,β2代表东部地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β2+β3代表西部地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假设一,我们预期β2大于0;根据假设二,我们预期β3大于0。
(三)样本选择
样本企业来自我国浙江与新疆两省A股上市公司,其中,浙江代表东部地区,新疆代表西部地区,并剔除如下公司:(1)金融、电力和油气等行业。(2)考虑到建立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公司上市时间不晚于 2000年。(3)企业互联网主页披露相关规范的财务报告。(4)排除公司互联网主页上找不到公司成立时间信息的公司。(5)模型中变量DY的确定中,由于仅以地域划分存在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为除去政治因素,样本企业剔除国有企业,仅包含民营企业。在基于以上条件,我们最终得到114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收集了114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对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这表明,与文化弱势的企业相比,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拥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地域文化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影响。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度更大。实证结果还显示,其他控制变量的显著,如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著相关关系。本文与之前的研究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文研究的企业文化强度对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影响的系数要比其他人所研究的国外企业文化强度对该变量影响的程度要小。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文化强度估计的方法以及考察的样本有较大差异;或者可能是,在相同的一个回归方程里,我们考察的企业文化强度不及资产规模等变量对业绩的影响大,而其他人所研究的企业文化影响强度要大于资产规模等变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文化尚处于建设初期,我国企业的文化影响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的理论分析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机制。其次,本文构建的企业文化强度指标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依赖研究者的观察,而不是调查的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再次,由于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应多多考虑地域文化,发挥地缘优势。
参考文献:
[1] John P.Kotter.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ence.[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2] 张立火,武玲玲.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下民族文化对组织文化的挑战[J].商业时代,2013,(10):95-96.
[3] 张立火,孙澈.地域文化差异对企业跨地区经营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3,(8):20-22.
[4] 张立火.文化与会计稳健性:理论综述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14,(6):56-57.
[5] 刘澄,张均东,杨永芳.地域文化对跨地域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30-32.
[6] 佘元冠,祁卫士.企业跨地域经营中地域文化冲突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1):88-91.
[7] 王长斌,冯云霞.论企业文化区域性及其形成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72-84.
[8] Lemmon M.L.& K.V.Lins.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the East Asian finacial crisis[J].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效应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馈,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和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就是企业文化。
1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1.1思想认识不足。国有企业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企业在政治思想上的创新,适时运用马列主义研究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但是,就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都没有将党建和文化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企业的发展中明显对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忽视,也就无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是很多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上还停留在先前的水平,没有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同步,另一方面,企业在文化创新中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政治思想作为领导和补充,所以,提出的新型文化理念很难深植于企业员工的心中,所以企业的文化建设和预期的理想效果有着很大的差距。
1.2组织机构相脱节。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党建部门和企业文化建设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党群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部门综合起来,合并之后和企业其他的发展部门出于平行的关系。一种是在企业的总部设立思想政治机构,然后在子公司设立文化建设部门,这个部门要和其他的部门共同处于总公司的控制中。第三种就是公司只有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而并没有设立文化建设部门,还有一些企业在企业部门的设置中根本就看不到党建工作部门的身影,这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民主作风形成困难。在当今的国有企业中,民主建设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难题,站在党内民主的角度来说,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在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形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上来说,基层职工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对管理层的依赖性较强,对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也很少主动提出,所以企业的管理质量很难提高。
2 国有企业党建和文化创新的内在联系
1、在思想理论上存在共同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属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和私有企业不同,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都是围绕着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构建的。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之间是具有共同性的,在企业工作中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
2、在内容上存在交叉互补性
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思想建设,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进而有效确保企业的作风,而在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更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企业文化创新,则主要指的是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创新,从思想、精神以及管理各方面入手,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性构建。因此,从主要内容上来说,二者是存在交叉互补性的,这也是将二者联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3 实现国有企业党建与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共生的有效措施
1、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党建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党建的工作效率,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设法提升当前党建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首先,国有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实现用人唯德唯才,为党建工作效率的提升和企业文化创新打好基础。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现有党建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和促使其自身加强学习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使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得到更好落实,进而也带动企业文化创新。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对党建工作流程、各岗位员工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及等行为的处罚等进行详细规定,使党建工作成为一种制度性工作,进而避免出现影响党建工作效率的问题。
2、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其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效应
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加强对其工作监督和控制也是提升其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党建工作中,国有企业领导要定期对党建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文化创新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培训和培养,不仅要不断提升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使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形成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经营性领导班子。同时,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共生效应,企业内部还应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按照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的原则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企业的议事规则能够得到不断完善,是企业的决策机制能够变得更加高效,进而在确保加强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共生效应的基础上,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3、重新认识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都属于企业软实力建设,两者的工作内容有所差异,但两者的总体作用和价值具有共同性,即是服务的主体对象都是企业,作用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服务,因此,要实现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就必须要对两者进行重新的评估和认识,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的惯性和束缚,跳出圈子,看画面,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夯实好基础性的工作。
4、系统统筹,搭建平台促共生
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个人认为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制定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时,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考量,将两者都纳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系统中去考量去思考,这样制定的方针政策,目标等才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将两者都纳入其中;二是要搭建平台促共生。搭建平台促共生,其实作用有两点,一方面是实现信息交流。组织企业骨干,企业党员在一起开展一些座谈会,如何实现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工作的调研活动等等,加强企业骨干,企业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是实践融合,如:今年是建党九十三周年,企业在开展建党活动时候,可将企业文化创新有机的融入其中,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和建党活动相互融合,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点,比如:作为一名党员职工如何正确的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如何更好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性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点点滴滴。
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基石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提供有力保障基石。在现代企业中,要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对企业党建工作者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宣贯,同时也要对企业文化工作者强化企业党建工作的宣贯,建立一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两者工作的相互融合,才能为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发挥出共生效应夯实基础。
4 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也关系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体系的构建。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核心,所以我国一定要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和文化创新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其共生效应,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文化;营运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它关系着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更加激烈,内部控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或者制约着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积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营运效率和发展水平。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企业风险、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是建立在专业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管理规范,在建筑企业中,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种形态:一是对工程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二是以流程形式直观地表达建筑企业的整个工程建筑过程。属于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2)企业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发展的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也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概述。企业文化是建筑企业在长期自身发展中不断形成的与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有直接关系的一种无形影响力。是企业在发展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国家政策等。
(2)企业文化对建筑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影响极大。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不断发展有促进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对增强建筑员工的凝聚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建筑水平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相反,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阻碍作用,不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和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是为了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合理的内部控制,科学的内部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了条件,也推动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建筑企业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大力提倡先进文化建设对工程建筑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较之以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中,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方面,较之以前虽然有了一些改善和进步,但是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控制体系监督不力等都是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我国企业在发展中也在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意识到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发展。不能正确处理工程建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也导致了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安全性等问题。
三、强化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助推建筑企业发展措施
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推动建筑企业往更好更高的水准发展,也是如今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在建筑行业整体发展中作用明显。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建筑行业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企业优秀文化,提高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建筑管理者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并宣传先进文化,企业员工也要自觉接受先进思想观念,自觉认知和践行企业文化。
(二)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企业要结合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和自身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规范工程建筑具体执行程序,尤其是加强建筑行业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推动建筑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建筑企业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内部控制和建筑文化发展的关系,引进先进的建筑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整理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要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行业各项管理制度。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积极建设企业优秀文化,提高建筑企业整体协作精神和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带动整体建筑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建筑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和建筑文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灵魂。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和优秀文化建设是一个健康的建筑企业所必须具有的。二者的合理发展,对建筑企业整体营运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洪慧林,邢小培,等.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2,11(13):17-21.
[2] 罗彪,闫维维,张哲宇,等.营运效率、竞争有效性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A股房地产与电器上市公司的经验[J].软科学,2012,09(11):114-119.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文化 企业文化
一、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职业院校校园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职业院校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下,由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如何让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尽快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一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严竣挑战。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来说,在教学内容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从体育文化着手,把企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融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熟悉和吸收企业体育文化,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快地从职业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企业的合格员工,这无疑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捷径,同时也是让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的良方。
二、企业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1.企业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企业文化从狭义上说是特指企业在长期发展经营活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企业体育文化的分类。按照企业体育文化要素的不同,企业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1)企业体育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开展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2)企业体育的制度文化,是指企业为开展体育活动所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
(3)企业体育的精神文化是企业体育文化的核心,开展有益于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对形成企业员工的趋同性群体意识、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道德情感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体育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1.教育功能。企业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统一的规则、规范行为,严密的组织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使参与者和观赏者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体育文化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教育,并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身行动,形成一定的习惯和意识。
2.社会功能。企业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于:由于市场经济对体育的不断渗透和影响,体育运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娱乐形态。通过开展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向社会展示该企业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调适功能。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调适作用,因为从体育本身的特征来讲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具有消遣、调适和娱乐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中的大强度和超负荷运转,带给员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良好浓郁的企业体育文化氛围,能在很大程度释放由于工作而造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重压,通过体育运动舒畅其心情,放松过于紧张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较好的缓解和消除长时间大强度工作产生的身体疲劳,迅速恢复精力,以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旺盛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4.交流与公关功能。企业之间由于工作业务需要和各种职能需求,各种联系和相互往来是一项经常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企业交流的手段已从传统的餐桌酒文化形式向运动场转移;一些新潮时尚健康的现代运动项目,与传统的锻炼方法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公关的重要平台,乒乓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滑雪、游泳及爬山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进入公关和社交的范围内,预示着社会的一种进步和在生活水平上的提高。
四、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和配合“减负”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为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在校园体育文化中融入终身体育的理念,会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在竞争中保持强健的体魄,也可以让企业减少医疗投人和人才流失。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凝聚力
在校园体育文化中融入相互交流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工作以后,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时,还是在与企业进行沟通时,都能更加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3、利用体育比赛培养进取精神
体育比赛是在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下,运动员运用各种战术和手段去克服困难、战胜对手、赢得比赛以后,是会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的。
4、与企业进行体育比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学校各个专业组织学生运动队,定期与相关企业的员工进行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对抗比赛。一方面让学生在赛场内外与企业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体验毕业后可能进入的企业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更深人的了解,从中发现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结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管理优势、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对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对将来学生进入企业后,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增加,职工素质提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94-198.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6
1 引言
国外、国内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者的需求结构更加多样化,竞争从成本层面升级为质量、品牌、文化的竞争。因而,旅游企业为求生存发展,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加快转变营销策略,旅游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的营销就不应只局限于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应关注所有与旅游企业营销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从而可拓展为5P或6P等。比如可将人员、顾客服务和文化管理等因素加进去,以强调对这些营销因素的重视。伴随着旅游企业逐步走上国际化、标准化,以及中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超前的营销战略和成功的营销不仅能给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竞争中提升核心能力,赢得市场。
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发掘自身核心专长,并在动态的竞争中强化这种专长,通过将这些核心专长运用于各种不同的业务之间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占领有利的战略地位。但是,核心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应有的价值,要保持和扩大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就必须对核心能力给予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文化营销是旅游企业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创新途径。
2 文化营销内涵及理念基础
西方一位哲人说的好:“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久不衰的背后必是其适应企业现状的文化营销在作支撑”。只有把文化融入企业,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才能与时代接轨,与社会贴近,与市场融合。
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不断发展中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文化营销观点出现,被认为是市场营销学的一次变革。所谓文化营销,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是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价值观影响对消费者需求的判断,并进而决定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开展和灌输这些价值观念来使消费者先接受企业本身,然后再接受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因此,价值观在文化营销中处于中心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优秀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它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专长所在。
从现代企业竞争的本质来说,要发掘产品的差异化,只有在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上下功夫。正如莱维特所说:新竞争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在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形式,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安排、仓储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从消费角度看,20世纪末,旅游消费行为不断趋向于个性化、情感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再只是追求基本物质的满足,更注重于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体验,消费行为已演绎成一种文化,消费者总是选择购买给他们带来较高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在总顾客成本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产品总顾客价值中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从而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而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就是营销中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使文化营销有了一定的基础。
3 文化特性是旅游企业核心能力之根本
核心能力是指本企业所持有的,而其他企业不具备的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企业有号召力的品牌、强大的R&D梯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内部激发团体精神的管理模式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的核心能力。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核心能力侧重点有所不同,工业企业核心能力主要强调技术和技能,而旅游企业更强调对顾客的优质服务。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具有高关联性的产业,它通过旅游企业员工将服务传递给顾客,使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企业核心能力是旅游企业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通过重新整合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使旅游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合作无间的能力。
人是在文化中生活的,不可否认,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的,只有当消费者在消费文化时产生共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把握住长期性竞争的主动权。核心竞争力理论使人们意识到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在于它们是否能够创造企业独有的、可以实现赢利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核心能力既不是产品,又不是客户,更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即管理理念中沉积的企业文化才使企业具有独特的不易模仿的性质。现代旅游,其实是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冒险的诉求,是一种亲历的审美和探险过程。对于顾客旅游心理的研究、理解和把握,以及随后在企业自我调适的过程中对于顾客这种心理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文化如同一条线索,它把企业的营利性目的外现为人文关怀,使厌倦了商业社会压力的顾客在寻找精神休闲时感受到这些人文关怀,引起顾客对它的归属和依恋,赢得顾客的信赖。对于以提供服务性产品为主的旅游企业,服务、策划与文化是旅游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这些宝贵的“资源”优势。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企业进行文化影响就是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人们旅游企业在提供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向游客提供具有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文化特性是旅游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利用文化力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文化营销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4 文化营销于旅游企业核心能力提升之意义
目前,有的旅游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拼命扩展市场,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这是极其危险的。旅游企业竞争力最终应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没有文化底蕴和根基的旅游企业是不会有核心能力的。
4.1 文化营销有助于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提炼
企业经营是需要价值观的,任何称得上价值观的东西应该是符合价值要求的,价值观在具体的经营系统中有一种核心的协调作用,是属于战略层面的东西。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影响它对顾客需要的判断,这些判断又限定企业将发展哪些具体的核心能力或核心能力的组合,最终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手段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旅游企业进行文化营销必须挖掘和创造产品的文化价值,从而促使旅游企业提炼其企业价值观。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旅游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旅游企业核心能力有赖于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竞争力、震撼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塑造旅游企业的价值观。
4.2 文化营销通过特定的文化传递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价值
文化的渗透在深深地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文化力已成为购买牵引力。旅游活动发生于旅游消费者产生的审美和愉悦的需求。从旅游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来看,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在实现旅游者注重的关键价值上做出贡献。旅游企业的关键流程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产品销售过程。这两种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其重要体现是旅游产品创新能力,即能够及时抓住大众旅游审美和愉悦价值的变化,并通过沟通和销售传递给旅游者。文化营销使企业形成的能力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并且有助于消除文化障碍,企业针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来制定自己的营销思维、手段、策略,自觉协调沟通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文化,从心灵上打动消费者。文化营销强调营销过程的文化传递,通过传递特定的文化赋予产品更多充满人性化的文化形态的价值。
4.3 文化营销提升旅游者对异地旅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营销直接以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对象开展营销活动。顾客购买一件商品时希望得到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判断实质上决定于顾客对商品效用的判断,而这种效用往往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其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而精神内涵的消费本质是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过程,企业正确确立企业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并把这一套价值体系与企业各项市场营销工作相组合,可有效地传播企业价值观,获得游客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4.4 文化营销有利于旅游企业树立清晰的市场形象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企业进行文化影响就是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其核心理念在于促进和谐的、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实现旅游者对旅游企业形象形成明确的识别,用文化来提高和升华企业的社会形象,把企业整体销售给社会,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良好的形象之后,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
4.5 文化营销使旅游企业形成的能力不易被对手模仿
企业对于产品文化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技术创新与改造的成本,并且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也很难为竞争对手所模仿。旅游企业产品均质化、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绩效低的原因在于未能有效的创造和扩大产品差异化。要把一个有别于其他企业、其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群,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之所在。当物质要素的差别日愈趋小时,一种非物质的因素就引入了市场竞争――文化可为差别化战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文化的各种内容如知识、情感、习俗、道德甚至感觉体验都能为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惊人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