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1

一、煤矿安全监控调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增加投入,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降低事故先进的科技装备是煤矿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提升矿井管理水平,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和支撑。所以,煤矿必须加大对易损件资金的投入力度,保存足够的备件,高度重视工作面监控传感器的维修更换,杜绝凑合用现象,未按时调校、失效的坚决不用,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先进科技装备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2.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管理部门和煤矿人员技术素质①省级和中央财政出资加大对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地方财政原因,特别是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要求县乡两级出资送大量的煤矿监管部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只有国家或省级投入资金对地方管理部门人员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执法人员经过才能懂监管,也才能搞好监管和指导煤矿进行整改。②加大对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三级机构的培训力度。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的现状是懂计算机知识的不懂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懂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不懂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知识,所以,必须加大对煤矿三级培训中心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工人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降低调校资质标准,由煤矿自行调校在煤矿安装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对有能力的煤矿可以自行购置调校设备、器材,由三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调校人员,经煤监部门和市县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煤矿自行调校,并可以为矿区其他煤矿提供调校服务,降低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维护费用,促进煤矿抓好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4.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促进煤矿加大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力度①严格执法,加大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的处罚力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既掌握计算机方面基础知识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特性知识,又掌握瓦斯防治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达到安全监控系统操作的基本要求。②促进煤矿矿长学习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理论,只有煤矿主要负责人认识到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调动煤矿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也才能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③只有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促进煤矿完善监测监控调度管理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也才能促进煤矿做到安全监控系统有专人管、专人抓;三要全面落实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严格安全监控调度管理制度,使监控调度管理有章可循,要把调度室真正作为一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看待;四要完善监控调度队伍,合理配置专职人员,减少兼职现象,坚持井下有人作业,监控调度就有专人值班,充分发挥调度监控的职能。④抓好监控系统的井下现场管理,要结合人员定位系统让煤矿认识到:安全监控系统能起到监督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促进生产的双重功效,能督促下井带班矿领导切实做好下井带班检查工作,特种作业井下工作情况以及井下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避免因气体超限不撤出人员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结合通信联络系统能促进各工作面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能力,促煤矿将安全现场管理落到实处。

二、结语

做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人员培训做起,从严格执法做起,以提高矿井监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中心,结合煤矿质量标准化升级建设工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安全系统完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瓦斯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发展。

作者:于敏单位:云南大理宾川县煤炭管理所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2

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主要以一通三防为主要内容,分为井下和地面两部分:井下部分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设备手段,连续、全面、准确地监控井下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负压等环境参数和设备开停、风门开闭、风筒风量等设备设施的状态,实现对现场的超限报警、断电控制;地面主要设备是信息采集处理中心,其作用就是及时将井下收集的数据传输到调度中心,由煤矿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对井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存储、手动或自动控制井下工作面电器等被控设备断电等功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精确、快速地提供井下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为各级部门指挥调度提供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信息,便于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煤矿井下发生异常情况时,通过调度中心指挥平台,能及时地通过数据分析,将人员撤至安全处,便于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同时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救护人员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及时了解井下情况,获得最佳救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便利。

2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已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在各矿井广泛应用的有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多种监控系统。它们的特点是与当今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等高端科学相结合,能对矿井井下环境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并根据预先制定的程序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不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准确发现并解决井下安全问题,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虽然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煤矿事故的发生,但一通三防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对系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3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管理与使用

3.1正确认识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在煤矿生产中,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架设对高效生产毫无帮助,反而安设了监测设备会报警断电、中断作业,影响生产。所以一些单位无视安全监控系统,不配合、不支持安监工作的展开,有些单位甚至阻挠或有意拖延设备的安装。而仪器安装完成后,也不能正确使用和及时维护,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工作状态。煤矿领导应正确认识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价值,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表面上看不到明显的增益效果,实际上其在保障连续、持久的安全生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因此,从整个系统架设之初,各级领导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单位了解到监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引起广大职工的重视,以便于监控系统的安装以及今后相关工作的展开。

3.2明确组织领导建立专业队伍

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涉及面广,与煤矿各个部门都有联系。因此在建立安全监控机构时,在局、矿总工的领导下应与各个部门协商统筹,以具有安全监测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监测工为基石来组建。而对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管理,可以采用分班组、划区域、责任到人的原则。

3.3加强监控系统技术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

在整个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管理技术人员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精通、对相关技术要求不熟悉,那么系统的真正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就成为摆设。而对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相关设备,应配备人员建立详备的档案,包括设备数据、调试记录、检修时间等等,力求详尽、准确、即时。安全监测技术涉及的学科面广,部门调入人员前都应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进入工作后也需要继续学习,边干边学。同时,部门领导也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煤矿监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

3.4做好日常维护及新设备的验收

系统建设好后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积极维护。井下环境相对恶劣,设备分散,设备工作时间长,再加上人为原因等,系统维护才是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日常问题。而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矿区可以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这样就可以及时可靠地解决问题,且便于管理。随着安监技术的发展、矿区的扩展,新的问题也会出现,这就需要做好系统设备和技术的更换和更新。在购进设备前要积极调研,了解新设备的优缺点,明确对原系统是否契合。对新购进的系统设备,要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厂商交涉。另外,为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应储备设备的易损易耗部件。

3.5做好监测信息处理工作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环境和设备状态的数据,各种传感器的安设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各传感器要按时调校、测试。而采集到的数据要及时录入报表,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即报告通防调度和矿调度,并做好详细记录。中心站要每天提供日报表,以供通防部门审阅分析。对于监测控制系统提供的即时数据,不仅可以使矿区及时了解井下情况,便于指挥,还可以根据这些资料,结合当下采掘动态,分析研究瓦斯、地下水、自燃发火等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采掘方案。

3.6完善紧急预案

一通三防的监控是手段,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是工具,最后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才是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建设的根本。当系统报警时,煤矿要做的首先就是准确迅速地拿出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并能紧凑有序地执行,把损失降到最低。矿区应总结应对历次险情的经验,出版相关的安全生产手册,为职工普及避难常识,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避难演习,使工人在面对警报时能冷静正确地应对发生的各种问题。同时随着矿井的建设,相应的避险巷道也要及时地补进。随着建井时间的推移,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不断更新、补充,监控系统又有矿山数据库的功能,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加丰富的挖掘,更好地服务矿井。

4结语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方法;途径

近年来,随着煤矿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事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煤矿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事故层出不穷等。我们需要对煤矿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

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确保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生产,有效地杜绝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但是,在现在的煤矿生产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这一体系的缺乏使得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监督不严密,监督工作难以切实有效地落实,监督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等。[1]首先,煤矿现有的监督人员不能够保证煤矿可以按找国家的相关要求设置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完成安全管理监督任务。也就说,目前,我国煤矿数量较多,而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任务。其次,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难以实现事故的预警。我们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就是要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除,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但是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制很难预判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隐患,而大部分的煤矿事故都是由这部分隐患引起的,所以,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的失察。最后,垂直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设置不科学。科学的垂直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保证对监管部门政策进行高效实施,同时能够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基层矿企与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我们现在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我们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在监察的过程中工作不力,在利益的博弈之中会对相关问题进行瞒报等,使得监督失效。

1.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落后

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也是煤矿安全问题频发,煤矿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产能不足的小煤矿进行了淘汰,整改等,但是很多中型乃至大型的煤矿依然存在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安全生产管理落后的现象,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在很多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只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大肆进行煤炭开采,而没有及时进行设备更新等,老旧的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诱发安全事故。其次,整个管理技术落后。很多煤矿对管理技术不够重视,使得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安全事故频发。[2]

1.3煤矿从业者的素质不高

煤矿从业者素质不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矿工作本身的危险性,很少有高学历的人才原因选择从事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作,煤矿企业只能找到一些下岗工人或者学历不高的年轻人,这样的从业人员结构状况造成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底下,从而引发了煤矿事故的频发。首先,煤矿从业者缺乏安全生产和保护自己的技能。很多煤矿从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引文没有接受系统的安全生产、逃生以及自我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并且,在煤矿事故发生后,也缺乏足够的逃生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技能。其次,煤矿长年缺人使得很多煤矿工人超负荷工作。这样的超负荷工作一来使得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安全培训,二来也容易因为疲劳发生安全事故。

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

我们要想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体系,才能够保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监督。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的科学合理性。通过传感技术的利用来对煤矿的生产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将各种信息实时传往个个管理部门,实现对煤矿的有效监控,避免信息监督中出现的各种人为产生的瞒报和不合理现象。

2.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性,通过采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井上和井下安全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大幅降低煤矿的安全隐患。通过采用煤矿安全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井下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排除隐患等。通过建立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进入井下的人员进行监控,高效便捷地避免危险物品带入井下等,提升整个煤矿的安全度。

2.3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安全管理条例能否被认真地执行,决定着能否实现安全高效地生产,决定着能否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设置进入门槛,从源头上实现对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控制。通过提高从业门槛,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身体素质等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其文化程度。[3]其次,加强对没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不断地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够有效提升其对安全管理条例的理解和行为能力,有效提升其应对安全管理事故的能力等,有效减免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最后,对井下工作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为超负荷工作引起安全事故。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避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最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汤世平.深化认识,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不放松[J].科技风,2011(05).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现状 GIS 应用

一、前言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通过GIS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实现管理人员对矿井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有效的安全生产指导信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二、煤矿信息化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思想在煤矿企业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建立了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有的煤矿还建立了综合工作监控系统、主通风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监控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电力安全监控系统、锅炉房监控系统、束管在线监测系统、主运输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另外在业务管理层还建立了诸如产运销一体化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地测空间管理系统、安全量化管理系统、计划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是独立的,同一监测监控对象(如人员、设备参数等)的应用数据,分别存放在各自部门和数据库中,从而会导致数据共享困难,数据重复、准确性低。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数据的不断庞大,系统维护工作量也会日益膨胀;另外数据信息零散,不利于统计分析,达不到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分析决策的作用,系统应用不能发挥最大化。

三、传统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事后才总结经验教训,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1.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并且管理不统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统一管理信息的部门,相应产生的信息准确度较差,而且对信息的安全性也没有分类,反应危险情况和紧急情况的信息没有归类收集,使一些有效的信息得不到反馈利用。因此,对安全的决策缺乏此类信息的指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现代化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四、基于GIS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系统的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处理和储存空间信息的技术,其将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图形学融合于一体,并能将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根据需要传送给用户。因此,探讨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系统总体设计

一是要明确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建立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不但要求在功能上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要求在结构上科学化、合理化。根据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集成化、实用性、易用性、可扩充性和先进性等基本设计原则;二是要确定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通过在煤炭安全管理中引入GIS技术,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带入可视化环境中,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变得生动、形象、全面和直观。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通过GIS空间分析,提供最佳逃生线路,使煤矿安全管理更加直观、形象;完成对煤矿相关安全数据的修改、转出、转入、统计分析以及检索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双向查询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图形和其属性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于用户。

2.系统结构的设计

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开放式和模块化的设计要求,以系统兼容性及系统的扩展性进一步提高为目标,使其真正达到较强的实用性、稳定可靠的运行性、先进的技术性,使系统能够真正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煤矿安全决策提供服务,减少灾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煤矿调度人员是系统的用户,整个井下的工人、仪器及设施设备等是此系统的管理对象。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帮助、法律法规、人员管理、灾害处理、安全管理、信息查询和用户登录等模块组成,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包括避灾线路分析、安全隐患管理、应急预案、事故案例和危险源管理;信息查询模块由通风防尘设备、机电设备和巷道等信息组成,为用户及管理者管理和查询井下信息服务。

3.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对空间和空间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办法,在空间数据分层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对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以及灵活调用,本系统通过网络计算机软件对相关图形实施分层管理,以层的管理形式加快检索地图内各要素。系统自动将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图形分开保存,将相近和相同的放在一层,从而形成了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层,但是,在同一个层面内,存放的数据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和几何特征。存储拓扑结构的图形数据由标注、点、线、面等实体构成,其主要以空间图形数据为基础。所开发的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危险源、避灾线路及矿井巷道现状等图形组成。此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空间数据中现有数据源,建设本系统空间数据库的主要图层有:第一层,危险源地点层,对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记录;第二层,巷道层,是最基本的井下数据,其包括全部的巷道线;第三层,压风线路层,对压风风流的走向进行演示;第四层,坐标网格层,其包含有图幅范围中全部坐标网格;第五层,避灾线路层主要是躲避火灾和水灾的逃生线路;第六层,文字注释层;第七层,救灾设施分布图层。

五、GIS技术在煤矿管理中的运用

在煤矿管理系统中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对煤矿的生产属性,进行分析管理,并理清各个数据间的联系,由此看来,煤矿的管理系统包含了煤矿的生产属性信息,同时对数据的处理也能够看出系统中同样包括空间信息。要想详细了解煤矿的空间图形信息,就必须采用GIS技术的坐标定位对空间位置进行描述。

煤矿属性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主要通过对煤矿地理特征和煤矿中各种设备信息的采集,形成一套完整的空间分布图,从而对煤矿生产设备进行信息化监控和操作,对于煤矿中少数的固定设备,也能够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这种信息化技术主要将采集到的信息的不同特征用几何图形表达出来,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监控。就拿煤矿中的固定设施井巷来说,每个矿井所包含的水平是不同的,而每个水平又分有不同的阶段,可以说结构比较复杂,所以要想准确监控到每个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就要及时采用GIS信息化技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GIS系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煤矿;物联网;模型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69-04

0 引 言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对人员以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新的智能网络来降低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由不同的动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群体,具有工作地点多变、环境复杂、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从静态、注重结果的角度出发的研究方法缺乏对煤矿系统性及波动规律的认识。系统动力学方法则可以宏观、动态而全面地研究煤矿安全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的煤矿系统模型。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近些年来在煤矿生产系统的运用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物联网由于发展的不成熟,在其应用中存在着计算机硬件采购方面投入大,软件投入小,生产安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开放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1]。

本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煤矿安全系统完整的层次关系图,并建立起因果关系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架构模型。基于此方法设计的煤矿物联网模型,对煤炭行业提高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安全系统影响因子分析

对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分析,是对煤矿系统事故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基础。本文前期统计了大量的典型煤矿事故并进行分析,以期构建相对完善和全面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为建立完整的物联网系统、指导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通过对大量煤矿事故原因的分析与统计上,总结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总共可分成七大类,分别是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员工因素、安全科技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法律监督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深层次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矿安全系统的七大类影响因素内部还存在相互关系,进而体现了煤矿事故原因的复杂化、多样化。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2]。

图1 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关系图

在大量统计及研究的基础是,总结发现七大类因素还包含很多子影响因素,具体如下[3]:

(1)设备因素:煤矿装备设施水平作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供电系统可靠性、采掘设备先进性、通风系统安全性、瓦斯防治水平、安全监测水平、防火设施可靠性、防尘设施的可靠性、排水系统可靠性、提升系统可靠性、支护系统可靠性等因素决定。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系统的原生条件,它的控制幅度较弱,其主要包含瓦斯和粉层、水文地质条件、顶板条件、自然发火、热害、地质构造等因素。

(3)员工因素:员工因素是煤矿安全系统的直接因素,控制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矿系统的安全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素质、从业年限、自主管理、文化程度、安全激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工作环境等。

(4)安全科技因素:在煤矿现代化建设中,安全科技因素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系统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设计、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安全技术人才等。

(5)安全管理因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应了煤矿系统安全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安全教育管理、安全评价、劳动组织管理、危险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6)法律监督因素:法律监督因素作为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外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安全监察体系、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煤矿自身监察体系、专项整治等。

(7)经济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作为影响各阶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矿主的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煤炭行业利益、国家宏观调控。

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通过对煤炭安全系统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已经基本对全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为了确立煤矿安全系统的内部因果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反应系统各因子的关联及影响,这里从七大影响因素中选取了以下的安全指标:技术装备水平、地质环境、矿山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伤亡率、企业利益、利润率、安全投入、产能投入、安全培训及考核力度等主要变量因素。

经过分析确定,影响煤矿安全主要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所示[4]。

图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图

通过上述因果关系图,反映了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安全投入、技术与装备水平、生产投入、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考核等主要系统因素对煤矿安全具体的影响及作用关系。

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层级

通过前文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系统因果的分析,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关系已经确定。基于此,这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层次分析,就可以将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具体层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分析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煤矿安全系统中的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根本因素的具体原因,以及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清各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增强我们对煤矿安全系统的认识,对建立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研究设计

4.1 煤矿安全运作系统分析

通过前文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已经很清晰地认识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这里将上述各类安全因素所涉及的煤矿运作系统进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列。

通过以上分类,清晰地展示了安全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各类煤矿运作系统。

图3 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层级图

表1 安全因素所属运作系统分类图

煤矿运作系统 涉及煤矿安全因素

矿山灾害感知系统 瓦斯防治、防火防尘、矿井压力等

矿山设备感知系统 采掘设备、通风供电设备等

矿山周围环境感知系统 水文地质、温度湿度等

生产监控指挥系统 采掘环境、运输环境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员安全素质、员工安全培训等

资产财务管理系统 员工利益,矿业、行业盈利等

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安全评价系统,安全人才水平等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安全工程建设,运作系统建设等

运销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感知信息漫游系统 信息采集、传输,信息共享等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条件、设备管理体系等

...... ……

4.2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设计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的智能化运作。通过以上对煤矿安全系统的分析,已经清晰确定了煤矿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确定在煤矿物联网的构建中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具体煤矿物联网的架构模型如图4所示[5]。

感知与控制层作为传统物联网研究的热点,已经比较成熟,结合前文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里一共设计了四个系统,分别是安全系统、生产系统、供电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安全监测、井下排水、通风、防灭火、束管监测、瓦斯抽放、人员考勤和人员监控;生产系统包括工作面、提升系统、皮带系统、供压系统、水处理、选煤厂、锅炉房、井下降温及给水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地面与地下供电;生产调度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监控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

信息集成层是新型煤矿物联网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中心,主要由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组成。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包含了数据分析、联动控制策略库、故障诊断库和专家库;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含管理基础库、组织机构库、业务标准库和专家知识库。

管理决策层作为企业的智能管理层,分为生产智能分析和商务智能分析两部分。生产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计划目标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源管理、机电设备管理、通风设计分析和安全管理;商务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煤质管理、精细化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三维数字开采管理。

企业展示层主要是通过企业展示网络来展示企业的相关信息。

煤矿物联网架构的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分工明细又相互协作,各个层级间共用同一的数据仓库,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和企业管理网实现联通。

5 结 语

煤矿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运作的各个因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各子系统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确定系统因果图,并建立起煤矿安全层级解释模型,为科学的构建煤矿物联网系统以及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煤矿物联网的构建,可实现智能矿山的自动化运作,为煤矿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环境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张申,丁恩杰.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感念及应用典型[J]. 工矿自动化,2010(10):104-108.

[2] 林富森,徐锡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 邱利,朱明.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探[J].矿业快报,2005(2):23-24.

[4] 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1):21-22.

对煤矿安全监控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安全文化;培训学习;技术人才

一、针对煤矿职工素质存在问题分析

1.矿工素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很大,煤矿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2.矿工在不安全认识作业环境生产,因为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工作,设备来往频繁,管线设置多同时,井下的黑暗和单一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不适和错觉;长时的噪声能使人神经系统疲劳,反应能力降低;不适宜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误动作。劳动时间长,井下是24小时循环作业,必然使一部分人员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导致矿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分析,一昼夜内,有两个事故高峰时间段,即凌晨3—6点之间和晚上22—24点之间。这与人体昼夜变化规律完全符合。劳动 强 度 大,由于井下工人还没有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井下作业极易使人身体疲劳,对简单信号或警示标志的反应时间延长,造成操作不及时引发事故。

二、树立企业形象做好安全工作

1.依法加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通过对用工情况的检查,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用工人员档案。给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上岗前,做到全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于部分企业的外包队,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也可研究措施,采取收编的手段,达到统一安全管理的目标。

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按照“管理、准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矿长责任资格的管理,要求矿长必须具备煤矿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任职前要经过培训,取得矿长资格证书。二是要求总工程师具有煤矿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三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各级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安全生产负责。健全完善安全会议、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惩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对各煤矿认真实施安全目标考核,对于发生事故的矿井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和追究。

4.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新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基层的基础工作,抓好“双基”建设,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整体意识,全面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干部和职工。继续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害为重点,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加强用工管理和顶板、机电、提升运输等薄弱环节的治理,搞好动态监控,并实行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做到项目、资金、措施、人员和时间“五落实”,切实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特点以现场管理为重点持续不断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查促改、以查促安、通过检查促进矿井的安全工作。

三、加强安全文化意识,弘扬煤矿安全文化

1.先进煤矿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起导向作用。积极向上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面貌。

2.先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起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是员工自我激励的工作标尺。他们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改进工作。

3.先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起凝聚、协调作用,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内部粘结剂,是人们意识的一部分,可以使员工自觉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4.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要求的重大举措。目前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已经逐渐淡化,要搞好安全生产,只有靠企业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完善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形成企业自我约束的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抵制“三违”事故的发生,建立隐患整改体系。

6.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能动产品。现代企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削弱人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人的职业构成、工作场所、工作方式。

四、加强煤炭企业对监管、培养煤矿技术人才

1.理顺关系,提高煤炭管理对行政效率,煤炭监察机构与煤炭管理部门合并,一形成煤炭管理对合力,充分利用煤炭管理对资源,延伸煤矿安全监察对触角,提高安全监察对效能。

2.政策引导,提高煤矿对办矿质量,因地制宜制定办矿的基本标准﹙进入门槛﹚对达标矿井给一定对奖励政策,对达不到基本标准对要及时关闭。

3.制定培养煤矿采矿专业人才的扶持政策,为科学办矿提供人才支撑,规定煤矿必备专业人员的数量,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煤炭院校的作用,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防止人才断档。

4.建立检测监控网络,实行矿井区域联网监控,煤炭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煤矿井下各工作面的瓦斯情况及其他灾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