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技术的理解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电力通信数字接入技术光纤无线接入

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系统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电力通信主要为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商业化运营和实现现代化管理服务,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电力市场运营商业化的保障,也是实现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随着电力工业的日益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通信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宽,交互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其对接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建立在先进的数字接入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电力通信系统的现代化和宽带化。

一、数字接入技术概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主干线的带宽已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带宽需求。网络技术的瓶颈主要受限于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从业务带宽的角度,接入技术可以分为窄带业务接入技术和宽带业务接入技术,从客户端角度,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从传输业务的类型,可以分为数字接入技术和模拟接入技术。数字接入技术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强,能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数字接入技术自身的优势就在于其效率高、速度快和稳定性强,并能够有效进行数据的调整,这与传统的模拟接入技术相比优势是非常显著的。目前,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56KModem、ISDN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等。

1、56K Modem。56K Modem发明于上世纪末期,相比于传统的Modem,56K Modem的不同之处是它能连接在两段不同的设备上。56K Modem将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取代调制,并且免去了模数转换的过程,将ISP局端设备与PSTN(公共市话网)直接进行数字链接,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话线实现网络的高速下载。56K Modem不仅可以实现较快的传输速度,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不会有任何信息的丢失。

2、ISDN技术。1972年,原CCITT首次提出ISDN的概念,ISDN是在先前IDN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服务,在各用户之间提供可达64kb/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可以承载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等多种电信数字业务。

3、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是指以光纤为传输介质,并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传输信号的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上可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两类。AON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PON可分为基于ATM的PON(APON)及基于以太网的PON(EPON)。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接入技术逐渐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光纤接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同轴电缆的维护运行成本,降低故障率,还可以增加传输距离、扩大覆盖面积,有利于简化网络结构。

4、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又叫空中接口,是无线通信中非常关键的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在无线信道中,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技术,无线接入信号应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如蓝牙技术、WIFI或3G技术等。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接入将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接入服务。

二、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处以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为例,研究数字接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全光网络的不断发展,光纤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光纤接入技术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技术,从技术上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目前,光纤无线接入技术成为宽带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

光纤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前端的无线网络和后端支撑的光网络组成。无线网络由无线路由器、无线基站和少量网管组成的多跳无线格状网络(Mesh网络),可以有效的实现无线资源管理。而全光网络采用标准的PON结构,由光线路终端、分光器(光功率分路器或波长分路器)、光节点及互联的光纤组成,并通过光线路终端直接连接到无线网关上,与无线网络直接相连。由于无线基站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频谱再分配,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带宽。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用户的高宽带需求。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采用光纤无线接入技术,必然能使得电力通信系统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加丰富的业务。且随着IP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大量应用,未来的电力通信网络将逐渐是基于IP的端到端网络,可以提供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并均可以通过固定接入或无线接入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独立的接入方式。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不仅容量大、接入灵活、性价比高,还具有“自组织”的生存优势,当某环节断裂时,用户依然可以自适应的与相邻的无线路由器相连,并继续保持通信。

电力通信系统中,光纤无线接入系统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光纤无线基站,为电力系统提供空中接口服务。另一种是在系统中的光节点上直接连接光纤无线基站,为电力系统提供空中接口服务。在电力通信系统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中,用户终端的无线设备发送分组数据到一个与其相邻的无线路由器,然后该路由器将分组数据注入多跳无线格状网络,分组数据经过多跳无线格状网络传送,经过多跳并最终送达中心局,完成信息交互。

电力系统光纤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可以采用单基站覆盖、多基站覆盖和混合覆盖等多种覆盖方式。单基站覆盖适用于独立存在的区域,如某一成片的面积不大的区域。多基站覆盖。多基站覆盖既可以覆盖连续的区域,也可以覆盖非连续的区域。混合覆盖则综合运用上述上中方法。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输配分离 通信网 EPON

1 山西电力通信网的现状

1.1 骨干通信网

目前,山西电力在电网通信主架构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三层网络,分别是主干2.5G光传输网,地区骨干光传输网,新农村农电通信传输网,形成了省地县分别组网的光传输网,在发、输、变、调各环节和自身建设方面均已建立成熟可靠的基础网络平台和业务服务系统。各级光纤网、数据通信网全面覆盖了省公司、各市分公司、各县支公司、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及以上并网电厂、绝大多数乡镇供电所和县级营业站、城市营业站和部分10千伏开闭所。全省基于GMPLS(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主干光传送网状网OTN/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具备省―市提供大容量、大颗粒、可自愈、可重组路由的通信通道条件。

1.2 地区通信网及农电通信网

建成的各市地区骨干光传输网SDH/MSTP/10G/2.5G光系统,各县供电支公司和220kV站地区网光设备实现622M接入系统,县调实现双光缆通道接入系统。所有集控站、操作队、110kV变电站及驻城直属单位均实现了光纤化。建成的市-县-乡各地区数据通信网。配合无人值班110kV变电站推广,进行了110kV站的通信系统改造。完成无人值班变电站视频监控平台建设。以全省数据大集中一体化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为平台,采用数据集中、分级管理的模式,初步实现了市级通信网通信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

农电通信网以35kV和10kV电网为依托,所有35kV变电站、10kV开闭站、乡镇供电所实现了SDH光纤电路接入,其中约5%的独立供电所采取租用运营商光纤电路接入系统。农网所有35kV变电站、10kV开闭站、县级营业站、供电所全部接入地区数据通信网。供电所采用全IP方式实现了MIS、营销自动化、视频监控、NGN、通信电源监控等业务接入。

2 配电通信网解决方案

2.1 配电通信网的现状

本文以35kV及以下被划分为配网进行论述,配网的现状是35kV变电站、10kV开闭站、乡镇供电所实现了SDH光纤电路接入,县城及以上城市城区自有资产的配用电网基本没有建设相应的接入光缆网和接入通信系统。配网通信网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电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随着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形势,对配用电通信网带宽、业务种类、可靠性、灵活性、管理智能化、管理统一化、灾备等方面存在更高的要求。

(2)以及配网自动化、用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电力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对配电通信网、用电通信网的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系统功能架构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较为严格的要求,室外有源设备将大量增加,运行维护压力将异常繁重。

(3)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将促进电力系统加快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其产生的接入需求的布点、数量、种类、流量将是多样的、海量的,对现有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系统功能架构、带宽容量等方面将产生目前难以预计的冲击。

输配分离后,由于前期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远低于输电网,配网通信网作为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证供电质量的关键环节亟待加强。

2.2 建设方案

配网通信网的建设应该在对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和扩展的基础上,确立一套通用综合接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模式,为各类接入技术系统提供通用的建设模式和分工界面,便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适用、便捷的技术和方式实现接入需求。充分发挥各种接入技术如:宽带无线接入、无源光网络(EPON、GPON)、多业务传输系统(MSTP)、电力线光纤技术、低压电力线载波等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进行接入网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试点工程,为配用电网各类业务系统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

通过比较上述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EPON、GPON)具有:

(1)光纤接入带宽大,满足用户现在及未来带宽灵活需求。

(2)点对多点(P2MP)接入,节省主干光纤。

(3)无源光网络(PON),线路上没有有源器件,免维护和电耗。

(4)光纤损耗低,覆盖范围广等多项优点成为各中接入技术的佼佼者。

无源光网络PON由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网络单元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和无源分光器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组成,通过分光器多级连接,级联分光器按照需求合理搭配,从而形成灵活的组网方式;适用于当用户接入信息点很分散,而且各用户接入信息点间光纤资源比较短缺的场合。EPON技术具有简单、高速、成本低、用户面广,技术、产品相对 成熟 ,是中近期可以大力发展的无源技术。

通过EPON 技术实现智能配用电系统,把站点的各类防盗、监控、监测等信息通过光纤传回中心站,从而提高了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彻底解决了传统方式中有源光Modem易受断电的影响,以及开关站同时存在光纤和 GPRS的设备重复投资的问题,从而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总结

输配分离是当前我国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相对不足,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远低于输电网,已成为制约供电质量与运行效率提高的瓶颈,本文分析了山西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及输配分离对通信网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解决问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高会生,赵建立,王宁.SDH 自愈环网有效性模型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91-94.

[2]彭清卿,向力,卢长燕.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组网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8):10-14.

[3]刘会永,孟洛明.传送网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4):14-17,29.

[4]邓歆,孟洛明.一种新的 SDH 传送网的业务可用性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33(3):108-110.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化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对电量的需求都在的持续增长。在大中型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功率照明和取暖电气的使用对电力供应系统电能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安全供电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二、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现状

IT技术在中国电力行业的应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电网运行实时控制系统(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及支持其运行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等),电力营销系统(包括电量计费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运营),经营公司系统(各类经营、开发、采购、销售等活动)。信息网络系统在我国电力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部门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机制的采用,促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较之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比较大的差距,就数据安全方面来说,技术上存在较多的漏洞。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依然沿用较早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模式。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一般都是公司或者企业的内部局域网,并没有同互联网相连,因而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内部员工的安全控制上。但是现在的网络化程度加深,使得公司组成了广域网,安全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对内部员工的控制,还需要防范国际互联网的安全攻击,如病毒、黑客等等。再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都需要调整和升级,以应对新信息时代的管理需求。

三、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总体思路和安全保护技术

信息系统的安全在电力企业的运用中体现在对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的保障: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即保证授权者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使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即保证信息的安全,不会将信息泄露给未授权者。保障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控和保护。保障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即保证未授权者不能随意篡改信息。

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电力企业数据的保护,如何保护企业数据库中文件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技术的重点。大多数国内企业采用的数据库都是购买国际较为著名的数据库生产厂商生产的产品如:Sqlserver、Oracle等,基本没有使用自主研发的数据库。无论是Sqlserver还是Oracle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用这些数据库成为了我国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数据库的日常管理通常分为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数据库的备份两个方面。数据库系统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副本存储到可靠的存储介质中,其目的是在数据在受到人为损害造成不可恢复的情况下,使用备份的数据来对数据库进行恢复减少因为数据丢失等原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常见的备份方式有两种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前者是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拷贝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后者是将数据库中的记录读出到一个文件中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效果。

数据库的系统恢复是在在数据库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时利用已经备份好的数据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还原,使得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恢复主要有一下几种:控制文件的损坏恢复,控制文件是数据库的核心,一旦损坏整个数据库都无法正常运行。在恢复时工作人员需要关闭数据库将备份的文件放到原来被破坏的位置。文件系统损坏恢复,使用备份的数据重建文件系统,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恢复。数据文件的损坏恢复,将相应的备份文件放回被破坏的位置,然后重新加载数据库信息。

四、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方法

信息安全的总体策略主要分为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两大模块。在具体的安全技术的使用流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终端的安全管理

终端是端点用户用于和主机通信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是监视器、键盘设备或打印设备。它们用同轴电缆和一个群控器相连,这个群控器可以直接连接到一台主机,也可以通过一个通信控制器连接到这台主机。多达32个终端可以连接到一个单一的群控器上,具体数字要视这个群控器的型号而定。每个终端可以使用一条独立的电缆连接到这个群控器,也可以为了节省电缆,将它连接到一个附近的多路复用器,而这个多路复用器通过一条电缆连接到远方的群控器上。终端体现在电力企业中就是个人计算机。在对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中最重要的是要规范员工对计算机的使用方式,避免员工在企业的内网中使用光盘驱动器、U盘等设施以及在工作时间使用与工作内容完全无关的软件等。每台需要接入互联网的个人计算机都要安装杀毒软件,以抵抗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杀毒软件需要及时更新并要培养员工定期扫描个人计算机的好习惯。在电力企业自行开发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应当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软件进行实时的维护。每个软件都有自身的漏洞,很多病毒和黑客就是利用软件的漏洞入侵用户的主机,窃取相关数据,因而电力企业需要定期对软件的漏洞进行修补,督促员工安装补丁包。计算机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关键,采用合适的新技术保证企业内网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是保证终端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2、对服务器的安全防护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服务器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此,服务器必须具有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有时,这两种定义会引起混淆,如域名注册查询的Web服务器,它可能是指用于网站的计算机,也可能是指像Apache这样的软件,运行在这样的计算机上以管理网页组件和回应网页浏览器的请求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能使用户在其它计算机访问文件),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服务器是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设备。应用系统和企业的核心业务都在主机上运行。服务器上存储的都是一些重要的数据,一旦企业的服务器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对企业的有效保障。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使用专业人士对服务器进行加固处理和漏洞扫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服务器进行扫描,一旦发现主机中存在漏洞就要及时处理。同时加强对服务器网络安全的管理,防止病毒和黑客的渗入。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是电力企业当前经济背景和技术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信息化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省较大的人力,物力并且提高管理的效率。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安全技术的使用是极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只有充分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琳.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安全性评价专家系统[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8):99-102.

[2] 王磊;黄文;朱小兰;;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研究[J];大家;2011年15期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 3G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重要地位

一、前言

3G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模拟到数字、语音到视频、人工到智能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AMPS系统为主要代表,属于模拟信号,能够进行语音业务;第二代采用TDMA和CDMA,以数字式GSM系统和IS―95系统为主要的代表,可提供有限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宽带为主要代表的3G技术迅速崛起,成为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焦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

2.1 服务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截至2012年8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7.1亿,而中国手机网民占到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基于3G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日渐强大,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越来越多,用户数量和服务收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

2.2 技术体系发展更加健全完善

由于3G技术解决了2G通信技术的瓶颈,在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流媒体播放等方面产生突破性进展,3G技术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构建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上,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个技术标准应用比较广泛。基于以上体系的建设,形成众多的应用终端和服务;视频传播、点播、直播服务;电子商务应用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都是3G技术的发展的成果体现。

2.3 促进移动通信系统的全面发展

3G技术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移动通信系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世界移动通信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信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随着用户对通信需求越来越高端,也必将促进相应技术的创新与发展,3G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3G技术是通信产业的一个革命,是对应用技术的完善与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实现了3G技术与应用终端的完美结合将是最终的发展趋势。

三、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中的思考

3.1 3G网络技术面临的困境

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平衡体系,也是移动通信系统具备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体现。CDMA技术接入相对复杂,因频谱与时间上共用特征,导致存在较大的“自干扰性”,需要加以解决;基于IP技术的统一平台IMS建设存在较大难度,无法保证系统架构的兼容性和IMS业务承载的质量,OMA和OSA/Parlay两种主流的融合,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终端市场的发展制约3G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系统与终端的兼容性、电池和其他硬件也成为新的影响因素。

3.2 3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

3G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新的高度,体现的是人们对通信技术需求的多元化、具体化和创新化,是阶段性科技成果的结晶。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将赋予移动通信系统以更多的增殖服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针对WLAN的应用,如何与3G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移动宽带业务的应用问题,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如何解决运营成本与用户支出的矛盾,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前提下,扩大覆盖人群和范围。从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针对市场动态需求,优化运营技术,不断创新3G应用领域、产品和服务,扮演好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是我们所有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中,3G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重要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以及满足移动通信发展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参 考 文 献

[1] 常玉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移动台数字基带测试[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2] 朱红儒.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房地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它是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空间化数据,特点是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房地产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各房地产管理部门纷纷加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革大潮中。房地产管理日益呈现出的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房地产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分析整合,能为各级房地产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服务,也能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

一、GIS技术在房地产管理的应用方式

1、 GIS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分类、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等。从技术上来说,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经历了从按照地籍号排序立卷的纸质实物管理模式,过渡到以计算机辅助制图为辅助手段的纸质档案为主,电子图形文档为辅的半电子管理方式,因为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平台,因此缺乏从空间信息分析的角度对地籍实体的综合和深入分析。传统的地籍管理是以地籍图为核心的,侧重点在于建立数据库或者满足于制图的要求,所以说传统的地籍管理无法满足现代房地产管理所要求的统计、趋势分析等功能。由于地籍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空间的地理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GIS用于地籍管理,能将图形数据与相应的属性数据链接起来,能够实现图形的拓扑查询以及图形、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旨在管理海量的土地地理数据和权属信息数据,首先可以实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自动化管理,然后,还将为“数字城市”或者“数字房地产”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

2、 GIS在房地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房地产利用动态监测是及时、准确掌握房地产利用状况,为政府决策以及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强、快速、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获取和提取各类专题房地产信息。

利用航空像片高几何分辨率与卫星影像的高分辨率的融合的复合多源遥感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此外,通过GIS技术进行房地产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利用GPS技术作为主要定位手段的3S技术在房地产动态监测中的综合运用,还可以更及时、可靠的获取信息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辅助决策服务。

当前,由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利用状况、价格分析等成为政府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利用GIS中的各种工具,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房地产开发,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可以甄选出最优方案,各类高效的分析工具也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房地产利用规划是依法管理房地产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房地产资源的依据。规划的现势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待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和发展速度产生重大形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规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利用规划的现势性要求,也无法体现房地产利用总体规划对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房地产利用规划涉及到大盘的图形、属性数据和专题数据的处理、管理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问题。所以必须采用GIS技术和其他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规划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而且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房地产利用规划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4、GIS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房地产管理的外业作业中,作为取代目前手工作业方式完成的大多数野外作业的有效手段,将会大幅度地提高作业精度和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这种数据与遥感数据一起在对自然界的描述过程中将会发挥很大作用。在房地产管理中,除了一些数据的规范化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外,大量的图纸录入、绘制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录入,都将由于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在GIS的支持下成为自动化作业。作为GIS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管理数据库在结构上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些数据库存贮的数据总量将会更大而且具有更强的联网功能,涉及的地理范围也将明显扩大。这是因为多维数据信息的引入,将会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密度激增。与此同时,由于联网环境的支持,使通过GIS使用房地产管理数据库信息的用户,以及可用的数据资源种类在数量上也会急剧增加。

二、GIS在当前房地产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来源的不稳定性与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资源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且精度要求较高。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普遍存在来源不一、数据格式各异、时间尺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房地产资源管理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共享以及GIS的推广应用。

2、专业模型缺乏通用性

现代房地产资源的研究已进入侧重模拟、监测和管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模型的建立,然而现有的模型多是面向某一地区特定条件下建立的,大多不具有空间和时和时间上的可移植性。

通信技术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三层结构;数据库;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3

Three-tier Structure Database Applia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Liu Wendong

(Liaoning Police and Justice Management Institute,Shenyang11016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three-tier architecture of database technology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are described,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gives the three-tier structure of the database to achieve a solution.

Keywords:Three-tier structure;Database;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在传统的数据库访问应用程序中,往往把操作数据库的代码与界面代码混合在一起,一旦数据库发生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需要更改和重新部署整个程序,代码改动量是相当巨大的;而当需要更改用户界面时,因为代码的混杂,改动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不论上面的何种原因,更改混杂的代码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另外,在多人协作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库访问代码和界面代码的混杂,要求开发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力,例如,负责用户界面设计的工程师必须对美工,业务逻辑、数据库访问各方面知识都非常了解。那么,能不能把界面开发和数据库访问分开,使对某一项的更改不会影响其他的部分呢?

一、三层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将不同功能的代码放到不同层的项目中去,例如,用户界面层的项目只放涉及用户界面功能的代码,不放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的代码,这两部分代码分别放到其他层的项目中,由于代码被分离到不同的项目中了,当系统需要变更时,只需要更改相关的项目,而其他部分的代码因为封装在单独的项目中,所以不会产生风险。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分层的方式,分层的方式不但在项目代码变更时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为系统的分布带来可能。在众多的分层方案中,最成熟影响最大的是三层结构数据库的体系。

三层数据库结构

三层结构中的“三层”是指“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层(或者叫UI层)的作用是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格式进行检验(例如:Email是否符合要求等),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操作界面,表示层一般是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出现的。

业务逻辑层(或者简称BLL)是表示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信息通信桥梁,具体职责是:(1)根据业务规则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2)与相邻的表示层(UI)或者数据访问层(DAL)进行数据交换。一般业务逻辑层以类库的形式出现。

数据访问层(或者简称DAL)的功能是实现对数据的CRUD(即增、删、读、改)操作。可以从各种数据源中访问数据,例如关系型数据库、IO文件、XML文档等,这样其他层只需要关心如何使用数据,而如何获取和改写数据都由数据访问层负责实现。

在三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相互依赖,图中各层之间的箭头即表示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即表示层依赖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三层结构数据库应用的实现

(一)实体对象类项目的实现

实体对象类在三层结构中的作用是承载着信息在三层之间进行传递,所以在实现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的时候,首先要实现实体对象类项目,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中添加一个类库项目,取名为WLModels,其默认的命名空间定义为WLModels。

因为实体对象类要具备承载系统中要传递的信息的能力,所以实体对象类的设计根据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来定义,原则如下:

1.根据数据表编写实体类,一个数据表对应一个实体类。

2.因为数据表是多个实体信息(行)的集合,所以数据表的命名一般会使用复数来定义,而实体对象表示的是表中的一个实体,所以当数据表的命名带有复数时,实体对象类的命名一般与数据表名相同并去掉结尾的复数表示形式;而如果数据表的命名没有使用复数,则实体对象类的命名与数据表相同。

3.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要在实体对象类中用字段表示出来,而根据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封装的特性,一般把类中的字段使用private或protected访问修饰符保护起来,同时为每一个字段配备一个访问修饰符为public的属性以接受访问,属性可根据需要定义get(读)访问器和set(写)访问器。

4.实体对象类中字段和属性的数据类型要与数据表中字段的数据类型相匹配或可以相互转换,例如:数据库中的varchar、char类型对应于C#中的string类型,使用时直接匹配,无需转换;数据库中money类型,对应于C#中的decimal数据类型,而使用时必须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5.为了方便创建实体对象类的实例,一般可以为实体对象类设计多种构造函数的重载,如果为实体对象类设计了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则必须为其创建无参构造函数,因为,.NET Framework不会为拥有带参数构造函数的类自动创建无参构造函数。

6.要在实体对象类的定义前面加上可序列化特性标志[Serializable],此特性标明这个类以及它的成员是可以被序列化的,序列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中的性能和安全性,例如,如果要把实体对象类的实例在XML Web Service中作为参数和返回值传递信息,则实体对象类必须具备可序列化的能力。

依据以上六条原则创建物流项目的实体对象类项目,例如,数据库中雇员登录账户信息表的定义如下:

create table accounts

accountName varchar(20) not null primary key,

accountPassword varchar(30) not null,

empid int not null foreign key references employees(empid),

accountRol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public')

go

则对应的实体对象类的定义应为: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WL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