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课堂;运作管理1多媒体视频资源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的作用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材既有其灵活性、生动性,也有其抽象、枯燥的一面。而多媒体视频资源进入了课堂,便能以其集成性和多样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提高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借助视听并举的结合,为教师提供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有以下三个作用。

1.1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不关注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通过填鸭式方法推送给学生,这种方法就缺乏艺术性,也缺乏美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视频资源能够用生动的画面和恰当的配音,直观地再现抽象的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创设一种感知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思维。如讲到精益生产的概念时,先播放配有视频和音频的录像,让学生深切感受精益生产的过程,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这种将文字符号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的听觉疲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1.2提升并增强感知效果:《运作管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相关资料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讲到动作研究的内容时,可提供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夫妇的生平进行动作研究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让同学知晓慢镜头的动作分解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夫妻俩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让学生在轻松领略视频中场景的同时,受到科学的熏陶,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

1.3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 还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外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运作管理》多媒体视频资源建设的原则

2.1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难点:多媒体视频必须紧扣教学教学内容,即制作简短的教学片。 时间一般从几十秒到几分钟。应以“教学应用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流水线生产时,就选取了宝马轿车的生产过程录像,将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剪辑,使学生通过几分钟的录像就能全盘知晓流水线生产的全貌。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教学内容、拓宽视野都很有意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时代、地域的制约,对有些教学内容感到较难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教学的重、难点之所在。 在制作时要着重把握这些方面,使教学视频做到物尽其用。

2.2明确学生的求知需求:该资源是为广大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在制作时一定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也乐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视频资源制作中,一定要研究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围绕教材中的典型材料结合特定的学生群体和相关教学问题进行选题、构思和制作多媒体视频资源。

2.3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是制作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连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注意力就非常集中,教学资源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资源制作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性、特殊性和时代性,同时要充分了解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视频资料的获取

3.1教师现场拍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到现场进行拍摄。例如为了拍摄服务企业的设施布置,我们就与家乐福上海古北店进行联系,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录像、拍照。这种方式需要首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并要掌握一定的摄录技巧,好在现在数码相机已经非常普及,可以非常自如地进行有选择性的拍摄。

3.2翻译国外视频:随着国外教材进入国内,这些外国教材所附送的影视短片也非常容易获得。但由于都是国外拍摄的,因此配音也是外文,这对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有时为了听懂一段录像的内容,需要多次播放,学生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我们一般事先进行翻译,然后使用视频制作软件进行中文配音,这样就可以非常自如地在课堂上使用了。例如我们获得了有关库存管理的三段视频,通过试听,首先把文字记录下来,根据文字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软件进行配音。配音时要注意与视频中主人公的口形一致,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3.3学生提供:在为工商管理硕士及研究生班上课的时候,主动向学生征集视频资料,学生一般非常乐意提供。一种是有的公司的现成的宣传资料,获得以后进行适当的剪辑,就可以使用,例如关于先进生产方式方面,我们获得过一段日本MAZAK公司的无人工厂的视频,非常有说服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单位里摄录以后带给老师,例如我们曾经让一位学生摄录了关于看板管理的视频,视频里有工厂现场的声音和工人的活动,完全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4拍摄网络视频:目前各种网络视频非常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也已经存放到网上,可以通过检索发现一些对课程建设游泳的资料。例如有关设施选址的内容,就通过检索中央电视台的网络视频,发现了一段关于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经过的短片,于是在网络上播放的同时,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然后再转换成常用的视频格式。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调整好视频的分辨率,否则会有些模糊,影响视觉效果。

4结论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作管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与不断发展的课程,其内容包括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改善等。将这样一门课程讲好、讲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但目前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由于更高层次的使用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无形中增加了多媒体视频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视频的一点体会,介绍了多媒体视频的三个作用、三个建设原则、四个获取方法。参考文献

[1]孙天立.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8).

[2]崔勇等.多媒体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2010(11).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2

空谷回音,听起来就是个很遥远深沉的意向,距离实际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这栏目名称权当是兴一下。但DV爱好者要解决的最基本录音问题,影视录音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秃子

1981年生,身体健康。录音工作者,音乐制作人,DV爱好者,社会闲散人士……

从感性的音乐创作转做对声音的理性研究,更深入地对音频这个领域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前面我已经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与影视录音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了,在这节课里,我们讨论各个不同阶段录音特性与其的处理方法。

在电影录音里,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它的工艺方式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在现在的屏幕上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前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录音,就是根据工作的内容不同,划分的不同的工艺方式。那么,前期录音顾名思义一般是用在拍摄之前的录音,现在我们拍MTV、MV这样的制作的时候用的一种工艺方式,在前期也就是拍摄之前就把音乐,或者是唱歌,或者是演奏录好,然后在拍摄的时候,演员听了这个前边录的内容对口型,把整个过程拍下来,剪辑。前期音还用作演出之类,演出方有时为了保证演出的质量效果,也用到此类工艺,演出时演员们只是听着前边的录音对口型以及配合动作,在行话里这叫做“还音”。

对于同期录音,这个主要是影视制作里的一种工艺方式,就是在拍摄的同时,进行录音操作。那么还有就是后期录音,或者叫后期制作,这个过程就是在拍摄完成和画面剪辑完成以后所做的声音的这种工作――声音制作。

现在我主要和同学们讨论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的一些相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首先,不管是同期还是后期,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影视艺术是声画共同构成的艺术。录音师创作影视作品是对剧作的理解,对导演总体创作意图的领会和把握,并根据影片风格、样式的特点,对整部片子的声音构成有新颖的创意和设想。

同期录音要求的最大特点是对现场声音的一种真实性还原,而后期录音则是根据画面中的场景进行一种拟音配音制作。像一般纪录片而言,对真实性要求较高,导演要求不光是对影片当时画面情景的一种还原,对当时事件发生的一切声音信息也要做到真实还原,包括当时演员的说话情绪,周边的环境声,都要做真实的记录,例如在一个特写的人物画面中,当我们听到周围环境声,我们就可以作出判断,这场景发生在菜市场,或者发生在酒吧。对于后期录音而言,大都是在棚里完成的工作,人物的配音,以及环境声,动效方面的拟音,都可以在后期完成制作。

菜鸟A提问:“老师,那我们什么时候用同期,什么时候用后期录音呢?有没有特定的界线去划分这种选择的性质?”

这没有一个特定的划分方法,主要是看导演和录音师对声音的要求,刚才提到的纪录片本身就是以记录为宗旨的影片,所以此类型片子几乎都是采取同期录音的方式,比如说《动物世界》,除去赵忠祥老师的后期解说配音,我们听到的都是影片中记录的当时情景的声音。对于后期录音,可创造性的空间很大,录音师可以对一个场景的声音进行构想的艺术性创作,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特定地对某个层的声音进行处理,放大、夸张或者渲染,处理手段很多,但这些都是后面录上的,并不是影片当时的声音。

一般的电视剧在声音方面为了突显对白的清晰性,可以衰减其他环境音,因为拍摄任务繁多,时间较紧,故而在声音的同期录制方面很难做到完美,对这种情况而言选用后期录音是多数导演和录音师的选择,比如说《三国演义》,观众不难判断出声音是后期制作而成,而在片头也经常会看到录音合成的字幕。但如今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同期录音,这就对现场录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顾及的方面很多,哪些声音是主要的,是想表现的,哪些声音是你不想要的,怎么样去避免,很多因素都得在多变的现场考虑到从而快速作出决断进行录制,此类电视剧好比去年热播的《金婚》。

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现场录音的影片,比如说动画,当然只能选择后期录音,包括人物的配音,对动效的一些拟音录制,采集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或者创造一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声音,这些都是纯后期的工程。针对于好莱坞的大型商业片,他们所存在的一个体系就是都用后期制作,因为那样可以保证完美、几乎无瑕疵的声音效果,当然他们有一个相当大的专业团队,投入的资金也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菜鸟B提问:“老师,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同期录音,后面发现有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来弥补?”

这位同学说得挺好,因为我们不可能保证每次录音都是完美的,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录音方面的一些问题,但大的一些问题基本在现场都能发现,比如说穿帮什么的

菜鸟C:“老师,声音还有穿帮?”

当然,穿帮不仅仅针对于画面,有时画面是完好的,比如在拍一段古装戏的同时话筒里收进了一声出租车的喇叭声,那我们把这个声音贴到古代的画面上是不是很可笑,这就是声音的穿帮。出现此种情况,一种是重拍,尽量控制好现场可能对声音造成问题的因素,还有一个为了保画面,那一段出现问题的声音得现场补录,就是在不开摄像机的情况下大家把那一段戏或者台词再带着情绪演一遍,尽量做到和实拍的时候一样的声音,然后再把这段声音贴到刚才出现瑕疵的那个画面上。补录这种情况虽然不用考虑机位而能使话筒处于一个很好的收音位置,但毕竟不是实拍时的真实东西,动作声音和台词的速度语气可能都会有差别,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别用,而且补录的东西录音师也要严格把关,如果补录的东西不能用,就达不到录音的预期效果了。因为补录这个东西也是在现场完成的,所处的空间环境和拍摄地儿一样,所以补录也算是同期补录,不属于后期录音。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与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动者。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扮演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去启发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话题展开讨论,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如对话、小品、配音、辩论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获得系统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起到“热身”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本的学习之中,同时避免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学生当观众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合作,既锻炼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了交际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外教育教学理念的引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便不能真正有效实施课程改革。但完全抛弃传统是不明智的做法。因此,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实践。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语言只有在交际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体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语言环境,使他们有了交际的场合,他们在小组合作与互动中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应分配学习任务,而且要控制活动进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使小组活动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兴趣。下面以教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 11“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在问路)为例,介绍教学步骤。

3.1 导入新课阶段

通过给学生播放关于问路的情景短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题,要求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小组讨论情景短片,使学生围绕本课教学内容展开训练,引发思考,并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进行口语训练的目的。

3.2 新授阶段

再次给学生播放情景短片,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短片的配音练习。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配音训练更加了解词、短语、句型的用法。同时通过了解问路小组活动,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配音训练更是给学生想象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并通过此举更加完善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同小组的不同表现风格以及人物的配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3 练习阶段

练习阶段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抢答,通过比赛得分刺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带动全班的学生,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巩固。

4 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的人数、性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要尽量把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稍差一点儿的学生叉开,让每个小组既有学习好的学生,又有学习稍微差点儿的学生,让好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有利于平衡全班,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4.2 各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而且每个小组一定要安排有能力的小组长。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对本小组的每次活动都要认真负责,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在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多鼓励小组中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机会加以锻炼,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进步,以点带全面,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4.3 保证学生对所承担任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育要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被动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为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对于指派的任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研究,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再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样不仅可以在小组成员中分享自己探索出的答案,而且可以借鉴其他成员的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所同化,自主探讨能力得不到锻炼。

4.4 对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用英语表达时的焦虑心理。愉快而轻松的合作学习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在评价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或是否成功时,教师不应以分数来衡量一切,而应本着不求人人分高,但求个个进步的指导思想,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使他们信心不断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次小组活动的情况定期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加分或口头奖励,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5 结论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诵读 探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无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或是语言延续的角度而言,学好文言文都是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喜爱文言文,并且在教学上行之有效地开展呢?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不断思考、探究、尝试、总结,摸索出以下方法,收到不错的成效。

一、学习源自兴趣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原动力。文言文因为离我们的时代太过久远,并且在语言上大多呈现出简约而深奥的特点,所以阅读起来会感到晦涩难懂,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因此而厌恶文言文。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首要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以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将文言文里有趣的内容挖掘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隆中对》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录音机等教学设施,先播放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镜头片断,讲述关于“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投入情境中,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中,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显著。

二、关注诵读,重视语感

针对文言文精练、表现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方法之一就是“诵读”,要熟读甚至背诵。这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准确而丰富的文言语感,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来流传至广的文学佳作,只有把这些经典优美的名作烂熟于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文言文的精髓所在。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是单纯地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翻译,还应该重视对语感的培养及训练,让学生阅读解疑、领悟、品鉴和背诵。

㈠加强文章的诵读。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文言文的诵读更是如此。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任务之一,背诵一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感情。

㈡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是学会正确停顿。停顿分为两种:一是句中的短暂停顿,它以词或词组为一个单位,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另一个则是句间的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㈢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采取配音乐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诵读、个人读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领会其中的意义。

㈣品读精彩的词句。在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不乏精彩之处,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品味,有助于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有利于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归纳积累,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㈠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㈡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㈢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57)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3.张中行《文言和白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99―100)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5

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当我们的媒体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当手机、车载电视、地铁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的媒体开始争夺受众的眼球,当专业的拍摄设备从早期笨重的专业机、昂贵的工作站,到轻便的小高清、家用DV的普及,甚至现在稍高端的手机都有拍摄功能,高校中影视创作的课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针对新媒体的兴起,各高校影视专业中短片创作类课程应运而生,如《影视短片制作》。这样的课程一经推出,因其特色鲜明,受到普遍的好评。

时代性

如前文所说,《影视短片制作》这样的创作类课程是时展的产物,是现今新媒体盛行的产物。关于新媒体的定义见仁见智,笔者的理解是指20世纪后期,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者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正是基于新媒体的交互性、移动性、内容的互相包容性等特点,在新媒体终端播放的影像作品和在电视、影院里播放的影像作品早已天壤之别。在新媒体面前,很少有人再有耐心去看长篇巨著,“短、频、快”已成为今天影像的风格。

什么是短片,也是众说纷纭。按媒介来分,有电影短片、电视短片、手机短片等;按时长来分,有30分钟、20分钟、10分钟,更有大赛的选片要求是5分钟之内;按类型分,有情节短片、非情节短片、纪实短片等。

短片盛行,从现今活跃的各大影视类的赛事也可见一斑。国外几大著名电影节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奥斯卡都设立有专门的最佳短片奖,还有专门的柏林国际短片展、英国短片电影节、东京国际短片电影节等,国内也设立有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展、南京艺术学院创办的高校数字短片大赛等,今年中国文联联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全国8所高校共同创办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主要的一个竞赛单元是10分钟的剧情短片。

系统性

《影视短片制作》是一门短片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综合性较高,一般开设在三年级。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以学生通过对短片创作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训练,掌握概念创作的规律和创作技能为教学目的。学生在掌握创作理论、创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创作素材的广泛阅读与体会进行短片创作,力求做到真正的作品原创。

以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开设的《影视短片制作》为例,从课程安排的纵向来看,该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知识模块,即基础知识部分、中期策划(剧本+拍摄)、后期成片,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短片概论、短片史、摄影摄像基础知识等等;中期策划主要是短片的剧本创作和拍摄的技巧;后期成片主要讲授如何更好地在非编机上完成后期的成片,包括剪辑、特效和包装。从课程安排的横向来看,主要在短片创作上可以进行片种的分类,这里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需要安排,南艺主要分成了纪实短片创作、剧情短片创作和实验短片创作,时长都是在10分钟之内。

课程的系统性体现在,首先,课程完全打破传统的一位老师教一门课的习惯,而是按照知识结构,由数位老师共同教一门课,各施所长,联合教授。所谓术业有专攻,擅长理论的老师上理论部分,擅长摄影的老师专门带学生的拍摄,擅长实验短片的老师专攻实验短片的课程,擅长做纪录短片的老师教相应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让老师尽情发挥长处,学生也更加得益。

其次,在知识点的侧重上,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现在系统的结构、体现在短片创作中综合性要素的提取与归纳,体现在创作中内在形式元素的建构,在内在理论和外在实践的教学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结合。在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铺垫后,在掌握不同片种的摄影方法后,在学会基本的影像剪辑合成后,不同的片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剧情短片创作更侧重锻炼学生如何在有限空间里更好地完成剧本的创作,实验短片创作侧重训练学生如何用影像表达观念,纪实短片创作侧重训练如何把握具有时代感的选题、如何建构短片的结构。

联合性

影视类专业一般都在艺术类学生中招生,艺术学和其他学科如文学、理学、工学纵向比较,艺术学的学生要求有独特的学科气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在艺术学横向比较,如美术、音乐、设计等专业,影视类专业更要求学生在从事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培养更多的团队意识。可以说,影视类的作品几乎是没有单枪匹马能完成的,所以在影视类专业开设的《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也更好地体现了“联合性”。

专业间的联合。纵观现在各大赛的获奖短片,一般都是可以做到音乐的原创、摄影技术的精良,甚至可以加入动画和新媒体的元素。所以,短片制作的课程,除了有影视专业学生外,可以进行多专业联合,所涉及专业如动画专业、摄影专业、录音专业等。

课程设置上,可通过成立跨学科的团队导师队伍,开展多学科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研究思路、方法,加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鼓励不同院系之间多合作,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的联合。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行业的需求,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打通不同学院、不同系科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通过联合教学培养出宽口径、精专业的学生。

比如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提出的“1+2+1”的教学模式,一年级是基础课程,通过这部分各系科通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宽”知识面;二三年级是专业性课程,这由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根据一年的学习自主选择,这部分课程讲究专业的“深度”和“精度”;四年级以实践性课程为主,讲究实用性及与社会的接轨。《影视短片制作》就属于有“深度”和“精度”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知识点的联合。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跨空间多层面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交叉学科立体的知识架构。在课程的具体知识点教授上,也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联合。

如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开设的《影视短片制作》中,在制作剧情短片和实验短片的课程时,就要求学生利用录音专业或其他专业同学的原创音乐作品进行影像创作的课题,尤其是实验短片也要求音乐与其相对应,这时电视编导的学生和录音系的学生会在同一个课堂上,一起商讨如何以实验对实验。

录音专业的学生在具体的课程中也要求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DV作品重新配音乐和音效,增加跨专业、跨课程的联合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合。与业界的联合、项目带动教学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课程实践,而对于艺术类学科更是适合,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打开思想、开门办学,“产学研”结合,这样高校的科研才能走在社会实践的前端,而在高校的艺术创作中也能与社会接轨,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就业铺就一条畅通的道路。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与江苏教育学院老师合作的实验音乐MV《鱼・渔・欲》获得北京电子音乐节C组三等奖、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届大学生短片大赛DV短片专业组最佳实验片;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还和江苏教育电视台合作制作了纪录片《李吉林》……这样的联合不仅给师生提供了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学校、学院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实验性

《影视短片制作》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总结国内相关课程改革的课题设计方法及教学实施方法,尤其是突出课题设计的探索性、实验性的意识,做到平时性与系统性结合、逻辑性与趣味性结合、发散性与分析性结合。

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5年多的学科打造下,基本形成了“宽基础、精专业、多实践、重联合”的教学特色。基础课是传媒跨专业的通用基础课程,主要是挑选传媒广普性的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打下在传媒领域宽广的基础;精专业是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向学科的深度拓展学习。多实践是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安排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课程,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较大锻炼。

《影视短片制作》课程正是在这种实验性课程体系中应运而生,是在精专业后打造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

综上所述,在媒介环境变化的今天,在新媒体占据我们视线的今天,各大专院校影视专业的课程,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做出更好的影视作品,更好地服务和提升我们所处的媒体环境。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评价标准;英语教学;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144学时。建议第一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此教学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提升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4-72学时。建议第二学年完成此教学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听说读写方面结合国家教学大纲以及国家、省市英语技能大赛的要求和规则提出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英语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应用水平进行综合测评。

沈阳市的英语教学评价是依据200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2012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全国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联系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等情况而制定的。

一、评价目标

在评价目标中,依据200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2012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全国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联系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别制定了目标和要求。

1、听

(1)能根据简单的课堂用语做出反应;

(2)能利用关键词捕捉简单信息;

(3)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2、说

(1)能给出简单的要求和指令;

(2)能借助于肢体语言进行日常会话;

(3)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

(4)能就《大纲》中所规定的交际功能项目范围进行简的语言交际。

(5)语音方面:

①能朗读句子和短文,节奏、重音基本正确;

②能借助于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度新单词;

③能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

3、读

(1)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找出细节信息;

(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

(3)能读懂《大纲》中所规定的常见题材的简短阅读材料。

4、写

(1)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如个人信息、问卷等);

(2)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3)能用简单句描述事物、表达看法。

在此,联系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等实际情况,我们把此目标作为日常教学的最高目标,并以此往下分成不同的等级。

二、评价方式

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过程发展性的原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大纲》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词汇方面学习掌握1700个左右的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200个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在语法方面要求掌握《大纲》所要求范围内的11项语法项目,即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系动词、行为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英语已列入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文化教育项目之中。根据大赛的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日常英语教学的实际,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能学到更多切实可用的英语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按照国家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项目中的“在线测试”的方式来考评听力、阅读以及基础知识。国家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规定要求,此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以及基础知识部分。采取必答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此部分由市教育研究院统一命题,各校在测评之后,把学生的成绩统一上报给市教育研究院。

(2)听说:听说的考评方式由市教育研究院统一命题、各校组织进行自主测评。并在测评之后,把学生的成绩上报给市教育研究院。由市教育研究院进行抽测检验。(另有英语口语测试方案及标准)

(3)试题要求:以上各项由市教育研究院统一命题,建立题库。各项题目按照现行教材各个单元实际设计评价测试题目(语文出版社基础模块上册)。这就要求各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利用好教材每单元的Listening,Speaking,Reading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三、评价办法

对于此次评价我们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与每学期末的最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此次评价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可采用作业、测验、课内外活动等形式。终结性评价可采用听说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所以,学业水平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在满分为100分的情况下,设置四个评价标准等级: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几个,60分一下为不及格。

原则上,形成性评价占30%,(其中课上听讲情况10%;平时测验10%;作业、纪律10%);终结性评价占70%(其中笔试试卷占40%;口语测试占30%)。形成性评价的评分要包括教材中各单元话题内容的完成表现。

四、评价的成绩综合评定

1、参与课堂活动评价

在评价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从学生出勤率,回答问题积极程度,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给出客观公正的等级分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激励式评价方式为主,肯定学生的付出和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还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适时点拨,给学生指明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内容包括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掌握,具体如下:(1)英语单词记忆,固定短语、句型表达。(2)段落朗读及背诵,复述课文。(3)课堂表演,每学期还可以组织一两次全员参与的活动,如英文歌赛唱、诗歌朗诵、短剧表演、英语角、配音大赛等活动。(4)善于思考,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等。我们设计了一份“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评价表”(见表1),评价等级有A(非常好),B(很好),C(一般),D(较差)四个档次,由分组的小组长登记,课后由老师进行确认,并将其得分(在每学期的10次课堂提问中,学生得9次以上A计10分;学生得6-8次A计8分;学生得3-5次A计6分;学生得0-2次A计4分)记入总评成绩课堂活动一栏。(见表1)

2、作业、练习评价

教师以怎样的形式把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知识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白自身的优缺点至为重要。家庭作业、练习是反馈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平时要认真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掌握好学生的上交作业及练习情况并将成绩记入分数核定表的作业练习一栏。

3、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语言上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形式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生相互评价是指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可以在很多种教学形式下进行,比如短剧表演,英语项目成果展示,小组辩论等。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促进学习者之间更加关心、互相支持和密切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对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制定客观公正的标准,并定期进行总结评价。

4、实践性评价体系总体分数核定方案

《大纲》要求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要占一定的比重,那么,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如何确定?鉴于学习的跳跃性、迭代性、发展性,不宜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学习成效加权后计入总分,形成性评价也因此必须避免把学生的每次表现相加除以满分。在等级评定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表现的各种因素,等级评定也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而不是将每次的成绩相加除以次数。

总体分数核定表(见表2)说明:本评价方案总体分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口语考试三个部分,其中形成性评价权重占30%,终结性评价权重占50%,口语考试为20%。总分计算方法为:总分=A×10%+B×10%+C×10%+D×30%+E×40%,总分为100分。

5、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根据沈阳市各中职学校不同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要注意评价一定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重体现学生是评价过程中的主体

评价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积极参与并配合评价的进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决定了它的目的是激励、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变被动地接受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3)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心理差异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与时俱进,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