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1

黄冈新中考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科目

实行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5门课程。其中外语包括听力口语,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操作。

2.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增加项目的选择性,采取现场测试;外语听力口语考试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取统一机考的方式进行。

3.考试内容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绩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原始分和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5.学科分值

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听力口语4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道德与法治40分、历史40分、生物40分、地理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成绩各计5分,体育中考成绩计35分)、理化生实验操作30分(其中物理操作10分、化学操作10分、生物操作10分)。总分710分。

6.考试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1—22日;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0日。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科目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

7.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制定实施办法,县市区教育局具体实施。

2黄冈新中考改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1.健全评价制度

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2.把握评价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3.改进评价方法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以学生“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由初中学校组织“等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指导学生做好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

对“写实记录”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定期公示、审核;运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4.注重结果运用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五个维度各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个维度比例以学校为单位,A等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人数的50%,B等以上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80%,D等人数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3黄冈新中考改革推进招生录取办法改革

完善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招生机制,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积极推行普通高中统招录取、指标分配录取、自主招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统一招生办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以等级呈现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成绩,最多只允许有一个D等成绩科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评定等级最多只允许有一个D等。

2.严格实行招生计划管理

各县市区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依据各地初中毕业生数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统一下达。各高中学校要严格按照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并注册新生学籍。

3.完善优质高中分配生政策

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学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分配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招生计划的50%,并逐年提高。名额分配以初三在校学生人数为依据基本均衡分配,促进城乡初中均衡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给予特色高中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特色高中学校自主招生资格和计划由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后研究确定。

自主招生的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合理确定自主招生规模,高中自主招生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全市总计划的5%以内。自主招生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

5.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改革

积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中职学校实行“知分填志愿”,与普通高中招生同步进行。

进一步推进“3+2”、“五年一贯制”招生工作,严格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2

根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教育厅日前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甘肃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后,全省将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

本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旨在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立起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此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面,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共12门课程。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六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其中外语可加试听力、口试测试;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测试;艺术课程省教育厅将另行制定测试办法;信息技术实行无纸化上机操作考试。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采取等级呈现,共分A、B、C、D、E五个等级,A、B、C、D为合格,E为不合格。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采取“4+6”招生录取计分模式。“4”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6”为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所有计分科目总分原则上不得超过800分,采取“学完即考”方式,避免在毕业时集中安排考试,分散学生备考的压力。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3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要整体策划

课程改革牵动着学校的各个方面,改革要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规划,我校的整体规划主要有3个部分。

3年安排,一次性考虑。从时间上一次性安排3年的课程。考虑到高考,我们采取了“倒过来”考虑的方式,即以高考月为时间起点,向前推算课程和复习的日程。比如考虑选修课开课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学时等。以3年作整体考虑,既可保证学科课时的安排,又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一些容易被挤压掉的课程确保落实。同时,也保证了高三有足够的复习备考时间。

3年课程,一次性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首先,把7天军训作为军事生活实践体验课,安排在高一暑期。其次,在高一期中考试后的一周里组织社会生活体验,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了解地方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的情感,扩大视野,开阔胸襟。另外,在高二期中考试后一周安排劳动生活体验,让学生到农村与广大农民一起生活和劳动。通过3次安排,社会实践课程在内容、时间和科目的要求上都一一得到了落实。

管理组织,一次性到位。在组织管理上,我们采取了年级主任分管负责制,核心小组领导制,“三个第一责任人”问责制的管理系统。具体就是一个年级从高一开始就由一位教务处副主任分管,一管3年,中途不换。同时,年级有一个以校领导为主体的3人领导小组,组长为校领导,组员为分管主任和年级另一位主任,还有1-2位年级组长列席组会议。这个领导组代表学校要求,指导、督促年级组加强课程实施,并为年级提供服务,起到服务协调的作用。组长在中途也是基本不变的。还有“三个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制,在年级管理中,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分别是年级课程实施、学科课程实施、班级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这3个责任人中,除个别班主任因特殊原因可以作调整以外,其余在一般情况下也是3年一贯制。这三方面的管理系统保证了课改实验稳定、持续地开展。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攻坚战

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攻坚战。从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突出了以下5点:一是课堂突出学法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鼓励教师运用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强调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体现“少就是多”、“少教而多学”的原则,强调学法指导。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法,组织学法交流,以此提高自学能力。二是课堂突出效率原则,充分体现“轻负高质”的课程改革目标。三是课堂突出文化生成原则,充分体现教材二次开发的课程改革精神。四是课堂突出环节完整性原则,充分体现系统性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了“课前自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的三段一体的教学体系要求。五是课堂突出适应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基于这个观念,我们首先从学科模块教学的需要出发,实施了“70分钟大课”和“40分钟小课”的大小课制。其次,我们把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对课本剧进行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开展自由创作等活动,都看成是课堂。

另外,我们还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和督导检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学校专门成立了“督导办公室”,由5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专门到班听课。

针对改革过程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它们涉及面广,组织管理困难,实施考核评估费力,可控性差。对此,我们在实践中一一作了突破。

突破难点一:课程组织管理。新课程的组织管理主要难在类别多、活动多、社会接触多、协调面广。比如社区服务活动,如果仅仅靠教学校长和教务处去协调就很困难。我们首先将全校力量整合起来,由校级领导牵头,分别成立了学科课程实施小组、社区服务实施小组、社会实践实施小组、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这5个小组分别由校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一位校长分管一块,各负其职,代表学校对内组织领导,对外协调社会力量。

突破难点二:社区服务。一个年级学生人数多,社区服务的时间地点安排、考核制度等都是问题。对此,我们和社区教育办公室合作,根据社区的要求安排课程,使服务开展得有条不紊,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获得了不少社会实践知识。

突破难点三: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没有统一安排,又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学分课时多,评估过程可控性差,管理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作了这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安排。首先,将研究性学习进行3年的切分,切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主要为技能培训,定为2个学分。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文件和校本培训资料、培训师生。培训以后教师设计将要指导的课题,然后,全校统一培训动员,班主任个别指导,让学生基本掌握研究性学的内涵、方法、实施过程等,掌握基本要领。

第二阶段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和第二学期的暑假。这一阶段为初级研究阶段,定为4个学分。研究以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对象,方法是按照学校培训的一般要求进行分组,自主选题、进行课题设计、调查分析、展示成果、课题评估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假设、精心研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为高二年级。这一阶段为中级研究阶段,共7个学分。

这一阶段研究的对象是以学生学习领域的内容为重点,试图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知识领域里一些新鲜前沿的资料,了解现代科学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

第四阶段为高三年级。这一阶段为高级研究阶段,共2个学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自选研究项目,适当加分。这一阶段是对学科领域综合知识的研究,试图解释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寻找其中的科学规律。

对3年的研究性学习进行阶段切分以后,再按照以下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一是成立小组。小组以本班学生为主,教师指导,4人左右成立课题小组。二是选择课题。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初步确定2-3个课题。三是审定课题。指导教师帮助审查指导筛选课题后确定研究课题。四是组织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调查和收集材料。五是检查指导。中期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初查和指导。六是课题结题。各小组形成课题报告,进入评审阶段。七是成果交流。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进行优秀成果展示和交流。最后,进行学分认定和成果评比总结。

突破难点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领域,即学科领域、人格品行教育领域和特色教育领域,并把后两个领域作为重点来开发。比如我校开发了以校园文化和校史传统为主的校本课程,如以南京石头文化为特色的石头文化系列的校本课程以及以金陵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切实用好两个机制

一是用好学分机制。学分的好处是防止分分计较,重视过程管理。在实施中,我们除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比如公示、自评以外,为了执行得更到位,在3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一是对学分进行等级划分,把学分分为A、B、C、D4个等级,分等有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二是学分评定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如何补修作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学科课程考试不及格的不能得学分;如果考试成绩合格,但过程的其他方面不合格或不全合格的,也不得给学分。对以上两种情况,前者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补考,后者必须在利用假期补修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得到学分。三是对学分的过程考核作了详细规定,印制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习过程评价册》。这一手册从考核过程的内容、记载方法、过程评定、评价方法、综合评定、过程要求等7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让考核的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考核的重点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教育,强调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感悟。

二是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涉及了“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在评价体制的制定上,我们体现3个主要原则。

首先,以对学生教育为主,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主,以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为主的原则。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认定为B等,对一些小毛病着力于教育而不着重于评价,只对重大问题进行记载和评价。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4

一、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要整体策划

课程改革牵动着学校的各个方面,改革要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规划,我校的整体规划主要有三个部分。

三年安排,一次性考虑。从时间上一次性安排三年的课程。考虑到高考,我们采取了“倒过来”考虑的方式,即以高考月为时间起点。向前推算课程和复习的日程。比如选好选修课开课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学时等。以三年作整体考虑,既可保证学科的课时,又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一些容易被挤压掉的课程得到落实。同时,也保证了高三有足够的复习备考时间。

三年课程,一次性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首先,把7天军训作为军事生活实践体验课,安排在高一暑期。其次,在高一期中考试后的一周里组织社会生活体验,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了解地方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的情感,扩大视野,开阔胸襟。另外,在高二期中考试后一周安排劳动生活体验,让学生到农村与广大农民一起生活和劳动。通过三次安排,社会实践课程在内容、时间和科目的要求上都一一得到了落实。

管理组织,一次性到位。在组织管理上,我们采取了年级主任分管负责制。核心小组领导制,“三个第一责任人”问责制的管理系统。具体就是一个年级从高一开始就由一位教务处副主任分管,一管三年,中途不换。同时,年级有一个以校领导为主体的3人领导小组,组长为校领导,组员为分管主任和年级另一位主任,还有1―2位年级组长列席会议。这个领导组代表学校要求,指导、督促年级组加强课程实施,并为年级提供服务,起到服务协调的作用。组长也是基本不变的。“三个第一责任人”问责制指在年级管理中,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分别是年级课程实施、学科课程实施、班级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这3个责任人中,除个别班主任因特殊原因可以作调整以外,其余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三年一贯制。这三方面的管理系统保证了课改实验稳定、持续地开展。

二、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攻坚战

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攻坚战,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突出了以下五点:一是课堂突出学法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鼓励教师运用最符合需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强调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体现“少就是多”“少教而多学”的原则,强调学法指导。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法,组织学法交流,以此提高自学能力。二是课堂突出效率原则。充分体现“轻负高质”的课程改革目标。三是课堂突出文化生成原则,充分体现教材二次开发的课程改革精神。四是课堂突出环节完整性原则,充分体现系统性的课程改革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课前自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的三段一体的教学体系要求。五是课堂突出适应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基于这个观念,我们首先从学科模块教学的需要出发。实施了“70分钟大课”和“40分钟小课”的大小课制。其次,我们把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排练和演出课本剧、让学生开展自由创作等活动,都看成是课堂。

另外,我们还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和督导检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学校专门成立了“督导办公室”,由五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专门到班听课。

三、针对改革过程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它们涉及面广,组织管理困难,实施考核评估费力,可控性差。对此,我们在实践中――作了突破。

突破难点一:课程组织管理。新课程的组织管理主要难在类别多、活动多、社会接触多、协调面广。比如社区服务活动,如果仅仅靠教学校长和教务处去协调就很困难。我们首先将全校力量整合起来,由校级领导牵头,分别成立了学科课程实施小组、社区服务实施小组、社会实践实施小组、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这5个小组分别由校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一位校长分管一块,各负其职,代表学校对内组织领导,对外协调社会力量。

突破难点二:社区服务。一个年级学生人数多,社区服务的时间地点安排、考核制度等都是问题。对此,我们和社区教育办公室合作,根据社区的要求安排课程,使服务开展得有条不紊,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获得了不少社会实践知识。

突破难点三: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没有统一安排,又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学分课时多,评估过程可控性差,管理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按3年切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主要为技能培训,定为2个学分。学校根据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文件和校本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后教师设计将要指导的课题,然后,全校统一培训l动员,班主任个别指导,让学生基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方法、实施过程等,掌握基本要领,

第二阶段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和第二学期的暑假。这一阶段为初级研究阶段,定为4个学分。研究内容以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对象,方法是按照学校培训l的一般要求进行分组,自主选题,进行课题设计、调查分析、展示成果、课题评估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假设、精心研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为高二年级。这一阶段为中级研究阶段,共7个学分。这一阶段研究的对象是以学生学习领域的内容为重点,试图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里一些新鲜的资料。了解现代科学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

第四阶段为高三年级。这一阶段为高级研究阶段,共2个学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自选研究项目,适当加分。这一阶段是对学科领域综合知识的研究,试图解释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寻找其中的科学规律。

其次,我们按照以下七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一是成立小组。4人左右为一课题小组,小组以本班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二是选择课题。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初步确定2~3个课题。三是审定课题。指导教师筛选课题后确定研究课题。四是组织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调查和收集材料。五是检查指导。中期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初查和指导。六是课题结题。各小组形成课题报告,进入评审阶段。七是成果交流。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进行优秀成果展示和交流。最后,进行学分认定和成果评比总结。

突破难点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

施。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领域,即学科领域、人格品行教育领域和特色教育领域,并把后两个领域作为重点来开发。我校开发了以校园文化和校史传统为主的校本课程,如以南京石头文化为特色的石头文化系列的校本课程,以金陵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切实用好两个机制

一是用好学分机制。学分的好处是防止分分计较,重视过程管理。在实施中,我们除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比如公示、自评以外,为了执行得更到位,在3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一是对学分进行等级划分,把学分分为A、B、C、D4个等级,这有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二是学分评定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如何补修作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学科课程考试不及格的不能得学分:如果考试成绩合格,但过程的其他方面不合格或不全合格,也不得给学分。对以上两种情况,前者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补考。后者必须在利用假期补修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得到学分。三是对学分的过程考核作了详细规定,印制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习过程评价册》。这一手册从考核过程的内容、记载方法、过程评定、评价方法、综合评定、过程要求等六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让考核的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考核的重点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教育,强调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感悟。

二是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涉及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在评价体制的制定上,我们体现三个主要原则。

首先,体现以对学生教育为主、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主、以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为主的原则。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认定为B等,对一些小毛病着力于教育而不着重于评价。只对重大问题进行记载和评价。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5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德育目标内容》为依据,以日常言行规范的养成教育和专项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两个层面的考评为主要手段,一个层面由德育处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分八个方面评定&“精神文明班集体&”。另一个层面由年级组长指导,班主任具体操作,科任教师协助,初中各班按初中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精神,制订各班综合素质考核条例,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周小结学期末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定期报告家长;小学各班根据各自的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制订班规,每周小结,以贴小红旗、小红花的形式考评每位学生的在校表现,定时报告家长。专项教育活动由学校有关部门谋划组织实施,各班级按工作安排进行,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及时深入开展在德育管理方面。年级组长、班主任每月初确定工作内容及措施,每月末汇报工作情况及效果。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依据《班主任工作常规》班主任按常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年级组长加强检查、监督及时明确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定期进行工作小结,客观分析评价,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寻求办法,采取措施。

2、班级学生量化考核

各班都要制定《学生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并公布结果;初中与小学公布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形式;各年级在制定具体内容时,要依据本班学生年龄段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不可提过高的要求,也不可降低要求。

3班集体考核评价

德育处修订《精神文明班集体考核方案》。在上年七方面内容基础上增加学风一项,共计八项考评内容,新制度发放到每位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加强工作针对性。

4、明确德育目标内容

德育处制订《金盘实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发放给各班主任,格班主任每月初按目标内容细化本班的工作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制订月份工作计划。月末按工作内容、效果、成绩及不足写情况小结。计划及小结及时上交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按上述要求制订月份年级工作计划及小结上报德育处。

5、班主任培训工作

在现职班主任中,挑选新班主任为培养对象。由年级组长传帮带,组织学习理论,严格要求遵守班主任工作规范,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

6、学风建设

本学期的专项教育工作之一。德育处牵头,教务处协助制订方案,由年级组长牵头执行,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实施,有关科任教师行动,在课堂听课、早读和自习、作业缴交三个方面提高要求,抓出效果。

7、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工作针对工作过程存在的不足和成绩,采取戒勉谈话的形式。由校级领导和部门领导一同约见个别教师,肯定成绩和优点。明确提出不足,帮助分析原因及采取措施等,限期整改。

8、家长学校工作

组织家长听报告。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初一新生军训2、稳定开学秩序3、仪表整洁4、安全教育、排查

十月份:

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组织建国60周年成就图片展览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集结号》(初中),组织学生写观后感

3、组织家长学校

十一月:

1、中考迎考工作2、组织召开家长会3、法制教育

十二月:

1、迎元旦黑板报2、安全教育3、仪表整洁

7年级综合素质评价范文6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实施新课程初中毕业考试评价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力求科学体现学业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二、学业考试的性质和原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水平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坚持以下原则: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教与学方式、质量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变革;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为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和高中教育阶段提供良好生源创造条件。

三、学业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设置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科目确定。学业考试科目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考查科目为科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其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合卷。语文、数学、英语实行闭卷考试,数学考试允许考生带功能单一的计算器,英语学科含有听力测试;科学实行闭卷考查;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合卷)实行开卷考查,允许考生带初中年级教科书和平时上课所做的笔记。体育与健康组织全市统一考查(方案另发)。科学课实验技能测试,在市教育局领导下,以区为单位组织实施(方案另发)。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日期时间科目

6月20日

(星期六)上午9:00—11:30语文

下午14:00—16:00数学

16:30—18:00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

6月21日

(星期日)上午9:00—11:00科学

下午14:00—16:00英语

考核科目为音乐、美术(或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等,一般应在学科教学结束时随堂进行。考核方式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采取纸笔测试、听力测试、面试、实验操作、作品展示、才艺表演、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考核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四、学业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和使用

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闭卷考试科目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闭卷考查科目科学(140分)成绩均为A+、A、B、C、D(不合格)五个等级;开卷考查科目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80分)成绩为A、B、C、D(不合格)四个等级;体育与健康(45分)成绩为A、B、C三个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中各维度评定为C等或以上且所有科目的学业考试成绩为C等或以上的毕业年级学生,方可授予初中毕业证书。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科目种类申请参加由区教育局在7月10日前组织的一次补考。

学业考试成绩将作为高中教育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办法见《市教育局关于2009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五、学业考试命题依据和要求

学业考试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充分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

学业考试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学业考试要尽量控制试卷长度,试题要简约、明了。控制试题难易程度,题量适中。杜绝偏题、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