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审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71—02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特点和优势[1]。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案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因而仍有必要结合案例教学模式的形成,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本质与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兰德尔认为,法学教学应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的精神实质。1910年,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授课,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中的问题并提供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初较为缓慢,随后在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德汉姆的推动下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逐步扩展到管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构成了开展案例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案例组织的情境性

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依据而加工整理的教学资料。案例是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通常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以叙事的形式呈现。人们编制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不会加入编写者的意见和观点,编写者仅仅客观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研讨,依托案例探究建构教学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二)教学目标的内隐性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潜移默化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双方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参与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讨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根本指向。

(三)教学效果的生成性

与传统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通过“注入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的转变,尊重和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认识的深化发展。因而,案例教学既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案例创造受教育者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自实施“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编写教学案例、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中积累了丰硕成果,深化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案例教学已成为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和喜欢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然而,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客观上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事件,固化为教育程式”的突出问题。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教学设计和方法论意识,不能充分考虑思想理论与案例之间的合宜性与复杂性,将案例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举例说明,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案例教学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在长期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固化为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更为突出的是,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思想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和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程式化的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忽视了深度访谈和有效沟通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由于案例教学的情境性、内隐性、生成性受损,案例教学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工具,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宏阔价值视阈。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需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科学的案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我国新课改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是重视教学实践性,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对学生教育时要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掌握高中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灌输课本知识,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性格发展,将案例教学法充分应用其中。

(1)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准备中。教师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正式开展教学,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开始思想政治教学之前首先要搜集有关教学内容的案例。这些资料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搜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获取,案例具有典型性。

同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和教材要有联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案例,对案例的要求是生活化的,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全身心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此外,案例的整合非常重要,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和整合,保证教学活动更生动。此外,教师选取的案例要简单,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2)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前预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表现形式很丰富。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打印上课所需的资料,并给学生发放打印好的资料,可以选择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相关时事案例,让学生对所讲政治内容有大概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课前预习。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对相应案例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对高中生加强鼓励,让他们从各方面考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对高中生加强引导,对课本知识和案例进行有效联系,这对政治案例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将案例应用于课堂内容的讲述中。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展示案例,剖析和讨论案例,最后通过案例得出相应结论。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大概介绍,可以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案例展示。教师在案例展示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的前因后果及案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先是由浅入深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讨论。这一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主要分析了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方法,但是要提高案例教学应用水平,就要采取有效方法。以下对提高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效率进行探究。

(1)加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课堂中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讨论和分析这个环节可以将案例融入其中。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的讨论过程联系政治教学案例和课本知识,保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要对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首先对学生讨论的主题和大概方向要注意;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加强引导;最后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讨论效果更佳。

(2)加强案例教学的评估。以前教师是教学评估的主体,评估的标准是学生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相关知识,这种评估方式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学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实际能力评价。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评价主体也是学生,通过教学评价能促使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自己存在的不足,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提高自身的案例分析能力。此外,对学生评价的要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实事求是,这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前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树立案例教学意识,对案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充分应用。笔者主要分析了案例教学应用途径和提高应用水平的策略,希望对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田正刚.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5,03:18.

[2]林楠.关于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5,09:17.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转变;表现;分析;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真实性;实效性;目标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17-01

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案例教学,适应了新课改发展的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何谓案例教学?它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加强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案例教学对于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突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特色,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了反思,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充分调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变

教学方法和程序在案例教学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自主学习、自研自教。它训练的学生独立、自治与自创精神,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这不仅要求教师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授课水平,教学能力上的跨越,这种教学方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研究,去发现。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学习、领悟、探索、创新。学生自主活动和发展,学生学会在案例中用自己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去探究。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声提去感受,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教师在案例教学作用的表现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的,准备和精选典型的案例,为课堂教学做前提工作。接着教师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讨论的主题,通过录像、投影、课件漫画和学生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尽快体验和进入案例情景。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接下来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论点、论据,进行讨论。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放任学生自流。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启发、点拔、评论等,把绝大多数学生的讨论统一到正确结论上,课堂讨论发言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教师及时的表扬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的探索精神、能力、发表的各种见解、观点。案例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僵化的政治教学模式,使教学有了新意,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和灵活性,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 充分完善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政治课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地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案例教学中有较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思维方式得到完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书本理论与实际教材的距离,这样学生对教材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有理性认识,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案例中所蕴含的问题,会设身处地区思考,学会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摄取信息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论辩技能得到锻炼,学会了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会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敢想敢说""异想天开""想说就说",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各种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许多创造性灵感就会不断地闪现。学生学会一例多用,一例多变,一观点多用,正向,逆向思维,灵活的思考案例,主动去探索新知识,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激活了创新意识。他们想思考、会思考、爱思考,思维的火花碰撞激烈。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独特方案、最佳方案,使得他们在欢快的中健康地发展。

3.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案例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把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他们学会举出与此知识相关的多个案例,培养了发散思维和案例迁移能力,学习的知识会迁移,触类旁通。学生的学习方法会迁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他们正确运用所学案例知识和解决问题。案例迁移,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把政治课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中,不在拘泥于头脑中。

三 充分改进案例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所选教学的案例,要求真实

它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国际社会。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人生、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了政治学科的可信度,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案例与所学知识点紧紧相扣,对学生有可信感、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在真实又真切的体验中、教学实践磨练中,受到启迪,最终将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健康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大的引导和提升作用。相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用虚构的案例去教学,不能随意堆砌,不能信手拈来,不能不着边际。在真实案例创设的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案例中蕴藏的问题能进行充分又缜密的思考,开展精辟而又深刻的讨论,切中要害。真实的案例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会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使得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2.案例教学所选案例数目要恰到好处,不能只流于形式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暗示教学

    一、暗示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现成信息时无需要逻辑论证,并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在许多情况下,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引导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要靠提示、引导,而不是靠论证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教育行为学理论指出:人们,尤其是受教育者,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思维的自主地位,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控制,而当对象如学生觉察到外界是有意要说服自己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甚至警觉起来,从而对外界的引导如教师的讲授进行挑剔或产生逆反心理;而当对象没有感觉到外界要有意说服自己时,则容易接受影响[1]。比如,无意中听到的话往往更能促使其形成或改变一定的态度。

    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心理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认识到了某种事物的存在时,尽管这样的认识没有充分依据,甚至只是一种被主观肯定了的假设时,也倾向于对此事物作出反映,尤其当我们是在无对抗的自然的条件下产生这种认识,且当这种认识又与心理定向相符时,其心理反应就更为明显。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成语,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都表现了暗示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不论意见观点多么中肯正确,被别人强迫接受的,总不如自己想出的可靠——所以,懂得这层道理后,硬要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点暗示,由他自己去思考或作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他从来没有教给别人要干什么,他只不过是像一个思想的接生婆一样,帮助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在引导教育活动中,当引导者或教育者提出材料而不作出结论时,就是希望对象或受教育者自己作出结论,这种教育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中国教育史上,暗示教育法早就为许多教育家所运用。孔子就是一位善用暗示的高手。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进行说教,而是或用打比方或言他物,巧妙地暗示弟子做人的原则。《论语》中有多处这样的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P56)”;“或问礻二、暗示教育法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大学生正值17~20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也更乐于自我选择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说理或指示的作用更加显着。教育者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厌其烦的理论说教之中,其教育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作出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要求不同,中学政治课以教授学生的知识点为基本任务,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输来实现,教学方法就必然以肯定型为主,即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过理性的选择产生的认同感为主要任务,所以大学阶段在重述中学某些理论观点时,应重点告诉他们“为什么”的问题。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从正面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作出结论,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的疏导中,通过自己认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转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学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大多是以一种观点、一个思路为基本的方法,这既是应试教育的需要,也是灌输政治理念的需要。在大学阶段,这种办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应在基本的立场、观点不变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让学生在开放的视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以坚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于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应该官腔十足地板着面孔训斥人,拿“大道理"压服人,用“大帽子"吓唬人,强迫学生接受你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应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适时暗示、潜移默化,依靠理论的科学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去感化学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大学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仅靠喋喋不休的理论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恰如其分的暗示与引导却经常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作为一种教学实际中常用的引导方法,暗示主要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白一定的内涵,并感到有关结论是自己认识到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明晰的说理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但暗示并非完全排斥思想的明晰,相反是在学生具备明晰的认知的基础上适时地转换说理的施教方法。说理教育不是单纯呈现理论概念和专有名词,也不是为了证明某一理论的正确性而控制性地呈现片面信息,它要求教育者最充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知识,在一个开放、真实的背景下,帮助教育对象理顺逻辑、明白道理、提升情感。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中,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行为(身体语言)也可以作为暗示的符号,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为,其暗示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可以由施授人的语言和行为制造一定教学情境来施授。行为学家早就注意到,在肮脏的环境里提示人们注意清洁、保持秩序总不见效,相反在严肃、整洁的环境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要自我检点,有谁好意思往红地毯上吐痰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行为训练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育引导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诸压力,因而容易使对象误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简单的态度和行为,而对复杂的深刻的需要系统论证的道理则可能无法触及;同时,由于暗示的作用总是带有随机性,因而教育对象的态度形成和改变,很难深入到同化和内化阶段。

    三、暗示教育法的具体实施

    1.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引导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作出结论,提炼观点。当然,为了强调某种结论和观点,也可适当地阐述和延伸,给予恰当的点拨。如一些“大众口号"式的政治观点和结论,就没有必要大论特论,不厌其烦,此时,适当暗示即可。但是如果讲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其论据和论证较为复杂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明确地亮出结论和观点,然后再去详细论述,这样就比学生自己去做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或对问题有相当熟悉程度,则可考虑含蓄地暗示,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得出观点,反之则采取直陈结论的观点。如:笔者在讲“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节时,对有的课堂采取的直陈结论的讲法,因为根据课前调查,他们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并不深,但后来笔者为另一课堂的学生讲这一节时,我采取的是暗示的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再次,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一般理论课、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对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不知"、“不会"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接受心理一般来说比较单纯,直接影响塑造意图的因素主要是一个没有求知欲的问题,全靠教师来讲解和描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不同,该课程所讲授的许多内容都不是学生在课前一无所知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思想品德、法律修养方面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都会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各样具有先入为主的“意识框架",并且这种"意识框架"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教师事先掌握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讲述的立场、观点与学生原有的态度差距过大,又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则可考虑使用含蓄、间接的暗示方式;如果差距不大则应明确说出结论,以免学生因为同化评定效应而感觉不到两者的差距,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谓同化评定效应指的是,人们会把和自己的态度相距较近的立场、观点,视为相距更近的观点。试图引导学生改变一定态度时,一般说来,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总是与学生对象原有的态度存在着一定差距,否则,就谈不上教师的引导了。问题在于,这种差距如何把握引导才更为顺利有效。

    2.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自我暗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等。笔者在讲授“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前,先在课堂上就“法律和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畅所欲言,事后他们谈体会:不讨论还不大清楚,讨论后才知道,在当今社会不学法还真不行。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学生不知不觉、不断进行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巩固,深深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

    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教育的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时间、场合以及学生兴趣、动机等都不适合于含蓄、间接暗示的方式,教师就应该直接、明确地亮明结论和观点,反之亦然。如,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荣辱不分,甚至荣辱颠倒,所以我们在讲荣辱观的时候,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直陈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此时的沉默、模棱两可,或者哪怕就是暗示都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留下遗憾。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的暗示往往比语言更为有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曾在大学生中调查:“什么时候你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学生的答案有“到建筑工地实习、老师和我们同睡一个窝棚地铺时,我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当老教授带病坚持上课在讲台上昏倒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要精通理论和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注重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以榜样的力量与行动楷模去影响感化学生,不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还要做“行动的巨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为暗示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如果在学生的心目中确实具有权威性的可信性,直截了当地、不容置疑地提出结论和观点,效果往往会更好。对于学生不太熟悉或者刚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则应考虑使用系统的逻辑论据和论证,在讲解中让学生自己明确应有的结论和观点。

    正确运用暗示还要避免暗示带来的消极影响。暗示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受提示方向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暗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候提示者的主观愿望并非如此,然而提示本身却造成接受者产生错觉,作出与暗示相反的反应。无论暗示者是有意或无意地发出某种信息,作为对象的学生总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们视为某种提示,从而作出带倾向性的相应反应。当我们评价某一事物并从正面提出一定的立场、观点时,也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暗示作用。因为,评价本身就肯定了某类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当有关的立场、观点不能充分说服对象时,就会起到消极的暗示作用,将对象引导到事物和现象的消极方面,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介绍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流派,不厌其详,又过多地暴露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和腐败现象,缺乏分析地述说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繁荣、如何富裕,而对此的批判和抨击又不全面深刻、充分有力,这就可能使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所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发出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引导本身所产生的消极暗示,尽管这种暗示并不是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教师的初衷。在教学中注重暗示原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直陈”原则的重要性,暗示与直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刘宗粤.论社会结构的引导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0,(4):67-68.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和简介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律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学,是举世闻名的“哈佛特色”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首先传入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起先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后来才被引进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学中,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说就是一种归纳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指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深入角色,分析案例,运用课程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其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案例教学是一种归纳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参与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能引导学生联系理论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性,其案例中所展示的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具

体场景、细节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设计筛选案例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如何选择,新教材各个模块都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也许不够充分,我们还可以自行设计案例来加以补充。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不可过高,如果过高学生不能理解,在分析讨论阶段可能会出现冷场现象。设置案例最终是为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服务的,设置的门槛过高或过低,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选择的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思想政治课较常用的案例有经典名言、典型题材、图表、漫画、故事、影像资料等等。课堂教学应该交叉运用案例形式,在一堂课中是这样,在多堂课中也应该这样,否则单一的案例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

3.案例必须新颖,符合时代特征

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所设置的案例也要不断变化,贴近时代。过于老套,不够新颖的案例,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所设案例越新颖、越有时代性,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例如,现在“”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教师设置案例时可以以此为背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4.所选案例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

所选案例必须真实,来自于生活。即使模拟的案例,也必须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而不能杜撰和主观臆造。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呈现案例的方式

案例的呈现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施,例如,可以事先印好文字材料,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前了解,课堂上再通过教师的口述,这样呈现的案例一般比较简单,内容较少;利用多媒体展现,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演小品的方式展现等等。呈现案例是为了引导学生联系书本知识去思考,因此,在展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突破口。

(三)分析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而教师则帮助学生分析案例。这样就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例如,我在讲授《政治生活》时就选择“绿豆价格上涨”的案例,先让学生看一个五分钟的案例短片,然后围绕这一案例提问。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民主决策的途径提供建议?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2)从绿豆的涨价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管理方面的疏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民主监督?

(3)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负责任地行使政治权利?

(4)这些做法体现了政府哪些职能?体现其性质及宗旨是

什么?

(5)政府应该如何树立权威?

结合案例,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讨论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调整。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和主题,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2)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式。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共同交流。(3)注意讨论的气氛。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情绪过于激昂,教师就适时提醒;如果讨论气氛过于沉闷,教师就可以适当活跃气氛。

(四)总结评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比较多,有的学生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做总结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种类

(一)增强直观效果,化难为易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而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而列举的典型实例,即为化难为易性举例.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例证.设计运用这种例证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便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初一《思想政治》上册,正确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为了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利用课文中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羊与长颈鹿同在一围栏杆内,栏杆外边有一棵高树,栏杆还开有一个门洞,长颈鹿对羊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违背了什么科学方法

2,违背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是什么3,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4,这幅画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也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式.这是为了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或者为了缓释学生对学习的紧张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进行的教学方法.选用这类例证应使例证具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学习当前教材内容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这一框题,课文P63有幅插图,如果要求学生观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无法搞活,就难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性.根据课本插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请同学们用丰富的情感,把长江与黄河的呼喊表达出来:"----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一个急切,一个无奈.这时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紧接着学生们呼喊表演之后,教师就提问:"这两条巨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创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