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重视研究教材体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的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①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

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升理论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四、深化课题研究,更关注过程,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载体,是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不要觉得太高深,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做好上学年末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初中历史成绩的质量分析; 2、对全区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征文进行评选;3、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4、做好市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评工作。

十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到校活动;2、召开历史学科研讨会; 3、期中测试命题;4、参加对峪山一中教学视导工作。3、推选参加全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的优秀选手。

十一月份:1、组织好全区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2、参与对鹿门中学教学视导工作;

十二月份:1、参与学段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2、认真做好2011—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科学文化素质测试初中历史的命题工作;3、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4、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历史教学年会。 「 1

2011年元月份:1、做好本学期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附:历史教学进度安排表:月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九 月

第1—6课

第1—5课

九(上)第1—12课

十 月

第7—11课

第6—11课

九(上)第13—17课

十一月

上旬期中考试

第12—17课

上旬期中考试

第12课—15课

上旬期中考试

九(上)第18—20课

十二月

第18—22课

第16—22课

九(下)第一、二单元

2011年元月

复习、期末测试

复习、期末测试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一、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曾走过的路,不管路程多么漫长,过程多么艰难,结果是否成功,它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历史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从中反观出个体、社会乃至人类的某种基本规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的对这种借鉴进行了细化,新课程大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进行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际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优秀品德和革命传统,优秀道德情操,坚持真理献身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发展等教育。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各种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历史教育的终极意义。

二、必须要使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有趣性。

1、运用各种多媒体和文史资料丰富课堂。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2、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面对应试的压力,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使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语调的抑扬顿挫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性的特点,所以对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实践,而初中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 如鸦片输入是什么情形,我是这样讲的,“1840年以前的中国,从沿海直至内地的大小城镇,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烟馆,象毒菌似的孽长起来,掀起每个烟馆的门帘,朝里一望,只是烟雾弥漫,一些面如死灰,而泛起青色的吸毒者,横卧榻上,手握烟枪,对着一盏鬼火一样的烟灯,双肩耸起,吱吱地狂吸着,由于吸毒者一般都是晚间过瘾,长夜不眠,白日错睡,因而群众称他们是“大烟鬼”。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圩集,十几家、二十几家店铺里,烟馆常占半数以上。在清朝的军营里,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士兵随身带着两杆枪——一杆钢枪枪尖生锈,一杆烟枪却油的发亮。中国的白花花的银子,滴水似的流到了伶仃洋外的英国船上”。一个比喻,多么贴切,一个镜头,多么突出,一个绰号,多么生动,两个数的比较,两杆枪的对照,又是何等具有深刻,廖廖数语,再现了烟毒泛滥的场景。

三、必须要使学生感受到到历史课堂的人文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就是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生的指导,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制约了历史学科价值功能的充分实现.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如果以历史地图为主,采用古今对照的形式,集中反映教科书要求掌握的历史地理知识、历史人物,地域风情、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地图、图片、照片,就能更加形象地表现历史也就更能体现了现代教育“创新性、人文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认识、理解、运用时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地图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大地沧海桑田的变化与中华文明兴衰枯荣的演进历程。这不仅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师运用历史地图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反思。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未实施以前,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因此上课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只是根据讲课的重点,一味地死记硬背,这使得历史课更加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看到的现象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变成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引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人物是爱国的,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显然,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得还不够。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感到不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并给予评价和指点,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政治 运用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相对来说较为枯燥,通过政治知识的充分运用其中,有利于历史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明了,并帮助学生站在政治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由主观思想引导转变为客观因素引导。在高中课程教学中,与其他课程充分结合,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结合当下政治实际进行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一、高中教学中政治知识的应用

(一)历史概念与历史教学

历史概念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即是指通过对历史事物的发生来探讨其规律并进行概括而成,以抽象的概念来反应事物的客观属性。历史概念主要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所谓内涵是指历史的相关背景和结果,背景要素又包含两个内容,第一是指大环境的政治经济因素,第二部分是指从不同条件和原因来探讨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历史的外延是指事物发生的客观因素。例如把时间、地点、过程等。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更为复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前社会,学生了解一定的史实基础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政治概念与政治教学

简单来说,政治概念就是一种政治术语,是指通过对政治相关事物发生的表象来进行深度剖析而概括得出的专业性表达语言,政治概念是政治知识的基础内容。广义范围的政治概念,不仅仅是指政治概念,其中还包含相关的政治理论。例如高中政治教学的部分内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整个中学的政治教学目的可大致概括为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并帮助学生能够将这些优秀理论运用于生活实际,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政治学科的教学更注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学习,通过榜样力量促进学生正确的三观确立。

(三)渗透政治学的历史教学案例

历史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较多的政治知识主要有哲学知识和相关经济理论等。本文以历史中涉及到的政治哲学知识为例:

在学习中国历史中,中国历代文化的发展一课时,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现象、宋明时代的道学的发展,以及封建统治末期反封建思想的产生,历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相关朝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等因素来解释和理解。其中涉及到的政治哲学知识有:客观存在决定意识形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的经济的反应两个哲学知识点。在政治学中,经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对应到历史学,宋明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因此使得这一时期的宋明理论等学说得到充分发展。

二、历史教学中运用政治知识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到政治相关理论,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史实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从而对其产生的结果和带来的影响更加记忆深刻。同时,高中历史课程中,大多历史现象的讲解都较为抽象,运用政治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和教学就具体得多。例如用政治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理论来解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实施阶段的确立。从哲学的发展观来解释,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的经济建设决定了同时期的意识发展形态,再利用大众意识形态的变化来促进下一阶段的改革建设。

(二)提升历史教师专业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要求都有提高,在课程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掌握好教与学的节奏。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当前的社会形态,帮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历史涉及到的知识和领域较多,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政治知识,有助于教师扩展知识面,更加充分的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经验积累。

三、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处理历史与政治的关系

历史课程的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对历史相关事件的学习和理解,过渡到该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用客观的观点和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学习。而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先进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帮助学生将这些前人的优秀经验能够化为己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科学的政治观念。因此,两个学科教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分寸,合理处理历史与政治学科的关系。

(二)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提升

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在当今社会,高中学生的知识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将政治知识与历史课程有效合理的进行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能动性要求更高,即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已不再适合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为此,教师需及时提升自身知识的储备量,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结合政治知识,有利于学生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从政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时政的分析和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增加知识储备量,革新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避免将两个学科的重点知识混合,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更高。在课程中运用全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教师发展;实践;分析

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是一项由实践得来的优秀体系方法,其通过对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标准等级的研制,良好地满足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所需,能够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就教师的实践技能做到有效提升,既强化了教师队伍,又通过专业网络培训机制的构建,开辟了适宜教师发展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的基准要求分析

1.等级标准的要求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良好等级标准研制的支持,这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基础,在教师专业的学科素养标准建设中,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时代性特征

在等级标准的研制中,应参考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在教师职能素质结构及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动态。

(2)实践性

在等级标准研制时,要切实就教师方面强调实践学习,以实践意识的强烈体现,促使教师达到真实客观的教育情境,通过合作研讨与独自反思进行实践问题的解决,以此促使教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思维。

(3)研究性

其具体是指通过对校本教学及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行动、实践反思、专题教学与方式等模块的研究,凸显教师的学术性探究。

(4)实效性

此阶段主要是专注于教师方面专业素养实际的提升需要,而进行寻求离其最为接近的发展区域,从而展开教师的发展计划,以此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2.明晰培训约束机制

首先,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培训机制构建中,应当坚持统一的安排部署,进行组织分级实施定向培训考核的原则,最大化达到全员覆盖原则,实现本行动下教师受训队伍的全员覆盖。其次,应坚持实效的原则,以实际成效作为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根本目标。考核机制是确保行动切实推进的基础保证,在考核机制建设方面要尽力保证其科学性,工作组织应明细有序。在各学科考核题目的拟建时,应把握好方向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等基准原则。将考核的具体思路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在此范畴内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同时应把握在不会为教师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构设简便易于实行的考核机制,杜绝形式化,关注实际的效果呈现。

3.注重师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应当注重教师师德修养水平的发展固化,促使教师具备良性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趋于完善的人格。因为当前的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学校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根据科学实践调查可知,教师职能道德原本就是一种无形存在的教育力量,因此针对教师而言,应当促使其认真就教师道德规范做好把握,切实提升职能服务水平。另外在强化教师职能素养的同时,还应就教师教学技能的把握实施能力进行培训深化,以使得教师教学及创新实践与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应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就教师资源进行挖掘,使校本培训找准重点,针对性的就教师实际工作问题进行解决,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4.把握教师评价力度的适宜性

适宜的素质技能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又一助推因素,其能够促使教师自身的职能意识深化,将自己认做学校的根本,通过对评价前教师的合理引导,对评价中的教师辅助及评价后的全程反馈跟踪管理,使教师能够自觉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力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评价标准要能够切实反应教师的创造性及教学改革方向,评价的内容方面要增设: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师方面研究性活动与师生关系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新型内容,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引导教师学会总结反思和内容提炼。使教师明确自身状况,并依据反馈的信息改善自身教学的不足,突出优势教学,以此确定下一阶段的成长方向。

二、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

1.强化构建专题论坛,促使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了解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其关系到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教师明确了解行动的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集体备课、评课的模式,确定每一教研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后,再开展一堂研讨课。在听课完成后,组织教师做出课后的评课工作,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指出课程的优缺点,以此选取对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及建设性的意见,初步引导教师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不断促使教师视野的开阔,使教学工作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2.积极做好教学反思,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

在工作开展中,首先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反思,保证自身思想素质的快速成长,在反思范畴,应当围绕着教学课堂展开课后反思,这对于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其次基于学校集体的备课活动开展,应当对教师提出二次备课的要求,使其根据集体备课得出的经验与不足,统筹自身情况与班级实际,认真做出教学预案的修改,反思教学的成功点、失败点及可优化点,以此做出二次备课的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够使教师增强课堂的重视度,改善教学方法,又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能素养从经验型朝着科研型的方向发展,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做好对提升活动结果与过程的同步重视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最为重要的深层含义:是一个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学习的过程、能够唤醒教师职能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是学校在学习型师资组织队伍构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心学习和工作,不能够对任何人产生依赖感,以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投入提升行动中。只有教师达到自主提升的学习心态,培训工作方可收到具体实际的效果。针对多数教师所存在的培训意识不足及缺乏内在主动性专业发展思想和职业认同感弱与厌倦感强的情况,提升行动要注重从心出发,唤醒教师的教育学习情感,通过专业学习环境的营造及有效评估机制的构建,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

4.建立网络培训常态机制,打造教师专业立体发展通道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非短暂的培训即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构建出一套常态意义上的培训机制。常态培训的机制构建可以通过以网络培训作为主要的途径,以此作为传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重要工具,以网络视频与网络平面的文本培训展开工作。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专题讲座、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感悟等多姿多彩的栏目内容,充分利用教育的博客、论坛及电子邮件、网络交流群等交互平台,积极地创建网络教学领域,赋予教育学习者对话的空间,以此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丁大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反思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0(3):335.

[2]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9-124.

[3]张志民.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评价细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52-53.

[4]王雁,莫春梅.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体系中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6):15-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