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鉴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1

注重执笔姿势

米芾的书法崇尚自然天真,也注重书法基础。米芾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非常注重选择优秀的范本,提倡学习作品真迹,反对学习石刻。米芾说过“石刻不可学”。他认为即使书法大师亲自写在石头上,由刻工雕凿后,也会使点画原本的神韵受到损害,并且在石刻过程中,刻工的艺术风格会或多或少的掺入进去,石刻后就改变了书法的原本神韵。人们应该学习真迹,这样才能感受到书法大师的精髓,并得到乐趣。

米芾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跟米芾的执笔姿势有关。米芾通常采用“五指保管法”的执笔方式,把毛笔顶端放在手心,五指环捏笔管,好象撮东西的姿势。一般人在执笔写大字时,往往用力握笔,使得字没有神气,失去了自然飘逸的那种感觉。米芾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执笔很轻。这样可以不受束缚,自由流畅。

米芾说:“笔轻,手心虚,自然出于意外。”米芾强调外在的点画肥瘦,只有在行笔创作中掌握好运笔速度、运笔力道,才能使书法作品达到较高的水平。米芾认为书写需要对各种技法进行综合运用,不能偏执于一种。米芾评点各家的作品,也是在书写技法上着眼。写字结体要排均匀,适当配合使用涩笔、快笔、重笔、轻笔,不能只偏重一面,防止出现毛病。

品评书法,语言明白平直

米芾的个性独特,书法作品特点鲜明。米芾评论别人的书法作品,推崇平直明白的评论语言,反对过分渲染的语言,反对品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米芾不提倡学习古人论书言辞的隐晦、不甚清晰的表达态度。书法这门艺术在表达书法大师的感情时是朦胧的、隐性的,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清楚,书法品评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物。米芾提出书法作品要意义明确、能够使人了然。米芾在《书评》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书评》里有很多人和事的比喻,和读者生活很近;语言方面的形象性很强,平直明了。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里说:“观贤人论书,比况奇巧,征引迂远,‘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崇尚自然天真的特性

米芾生性率真,在言行举止上也不同于常人,人们送给他一个称号“米颠”。米芾的书法作品崇尚书写真性情,反对矫揉造作。米芾在《答绍彭书》中提到:“何必识字难,放笔一戏空”。米芾对书法作品的观点,延续了苏轼等人崇尚“意”的书风。米芾虽然有时行为怪诞,但对书法作品的喜爱却深入骨髓,不具有半分的夸张和矫饰成分。通过米芾的书法作品,可以感受米芾对书法深深的喜爱之情,不是美色、功名所能够代替的。米芾把自己同书法相互融合,然后进行书法创作,流露出真正的性情。书法对于米芾没有半丝的功利性,而是纯粹的主体审美体验。

米芾的执笔姿势也能使其自然性情流露出来,最自然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情。米芾的书法艺术作品来自真性情,他对流俗深恶痛绝。对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书的行为,他不屑一顾。媚上的流俗、学书晋身的做法,米芾大为反感。米芾的作品不学权贵、不蹈流俗,真切地反映真性情。

米芾于《答绍彭书》诗中写道:“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者,用字或不通。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可见,米芾对书法的观点延续了尚“意”的书风。

强调笔法的变化与和谐

米芾晚年的书法艺术,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米芾自言的“跋尾书”,如书赞王羲之的《王略帖》;第二种是大字类型,像《吴江舟中帖》《虹县诗帖》《多景楼诗帖》等;第三种是模仿晋人书法书风的行草书帖,像《草书九帖》;第四种是行书帖,像《紫金研帖》《复官贴》。这些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体格。他的“跋尾书”,笔画或粗或细,体势紧劲,有些展拓之状,具有很俏丽的书姿;行书大字有弩张之态,笔势也比较放纵,有“刷字”的特色;草书九帖模仿晋人草书,同王羲之的《十七帖》路径相同。米芾晚年的书法作品笔画更加遒劲,在结构上也更加展拓。他的《向太后挽词》属于很少见的小楷书,楷中有行,同唐代的楷书不可同日语。米芾曾经说,行书十行不能抵楷书的一行。他对楷法的理解同唐代书法家不同,主张字的大小相称,要随字态而变化,不能盲目追求整齐划一。他反对“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做法,主张小字要同大字一样,笔画方面也要做到有锋有势。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2

【关键词】美术鉴赏 人文意义 美术

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二批科研基金项目计划(研究生项目12项):2013-32。

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情感,美术作品是倾注了美术创作者对生存、生活、人性、价值等人文观点的产物,优秀的美术作品必定包含了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着美术创作者对事物独特的审美眼光,并在表现美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融入对理想文化价值的追求,从这一点上讲,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创作者,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1-2]。

工科类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

美术鉴赏课在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不高,觉得美术鉴赏太抽象,现实生活中鉴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也不多,而且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的课程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要求高,学生不愿意花费多余的时间对美术鉴赏进行深入了解。最后,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情交流,致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致不高。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多元的审美观念,养成优良的精神文化品格,我们必须改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鉴赏过程中,营造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美术鉴赏中体现的人文意义

1.促进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

人类历史生活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伟大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产生。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这对于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豁达的人格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2]。美术鉴赏教育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世界优秀美术作品和多元优秀文化,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时代的文化含义,学会理解各民族艺术的价值,认同并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3]。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

如唐代周P的《簪花仕女图》,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大胆运用朱红、粉白等色彩,仕女们身穿纱衣长裙,挽着高高的花髻,高髻上簪牡丹,下插茉莉,让人物显得优雅、高贵、明丽。画家巧妙地将仕女手臂上的轻纱染成淡色,完美地展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给人以柔和、恬静的美感。

美术鉴赏课程带领学生欣赏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创作背景的美术作品,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喜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感受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的创作意图后,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异国他乡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充文化思想储备,懂得欣赏不一样的美术形式,形成多元的审美眼光。

2.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

美育可以使学生以审美的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高校美术鉴赏则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的体验便是在对作品的感知和价值评价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养成高尚情操[2]。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和,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梅花最令美术创作者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桃李在春光灿烂时争艳,而选择在天寒地冻、万物枯萎时,独自傲然挺立。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傲然挺立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就是那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为世人赞赏。

空谷生幽兰,兰花总是生长在深山野谷,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在南宋灭亡之后,宋人郑思肖隐居吴中,平素喜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叶,不着泥土,暗喻南宋大好河山被异族践踏,表明自己不忘故国,誓不与元朝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大凡生命和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中国人善于将自己一片真情负载于花草树木之中,从而使花草树木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这些不同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不知不觉的美术鉴赏过程中,弥补了学生审美体验的缺失,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水平[5]。

3.在审美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格和综合人文素质

美术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美术鉴赏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学习[4]。美术鉴赏中的许多优秀人物故事和艺术作品,对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6]。

齐白石家境贫寒,干过农活,学过木匠,绘画生涯从雕花木工和民间画开始,既摹古人真迹,又习诗文书法,游览名山大川,他谦虚朴实又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并济,工书俱佳。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他的画善于从经典样式中推陈出新,故而能直接感动人心,向世人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完美统一,使中国画受到国际的重视,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晚年先生面对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给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这些不畏贫寒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畏敌人,勇于对邪恶势力说不的民族精神,更深深触动了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艺术市场上的奇迹。晚年的吴冠中先生,生活非常简朴,一直“蜗居”在自己的袖珍书房里,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临窗的书桌和椅子,简简单单,这便是书房的全部。对待作品的态度,却不似对待生活这般随意,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去,也从不为金钱画画。吴冠中先生在取得了如此大的艺术成就后,仍然能够艰苦朴素地生活,不骄奢逸,不被金钱腐蚀,对自己的作品高标准严要求,试问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些美术大师的优良品格,就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灯塔,每当遇到现实的挑战而无从下手的时候,请想想他们曾为我们作出的表率,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总之,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对画画技巧的学习,它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不同的创作背景下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和故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特殊贡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分享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4],并逐渐形成了多元的审美理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平:《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文学教育》2010年第8期,第95-96页。

[2]解玺:《试谈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第53页。

[3]付:《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4期,第145页。

[4]陈颖魁:《让美术鉴赏教育散发人文气息探究分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1期,第191页。

[5]黄斌:《人文精神的体现――试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美与时代》2006年第7期,第89-91页。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3

[摘要]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创造性思维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4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

3.初步尝试写作小论文。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开篇激趣

(课间由几个美术爱好者创作《月夜水乡图》、《赵庄社戏图》、《归航偷豆图》作为背景。)

1.音乐感染。

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可跟着哼。

2.导语引情。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那时可以欢歌、可以笑语,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也没人追究,真的天真烂漫。甚至可以跑几十里路,只为看一出戏。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相信大家能找回童年。

【解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图画美、音乐美能满足学生的感情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阅读感知,复述课文

1.快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顺情节脉络。

2.简要复述课文。

三、自主选题

1.为学生提供探究课题。

投影课题:(1)思路剖析;(2)童趣感受;(3)真情感悟;(4)景物赏析;(5)语言品评;(6)人物鉴赏;(7)社戏考证(看社戏的时间、社戏演出的内容等);(8)反思评价(对本课是否有修改建议);(9)亲身实践(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写这个主题作文你会怎样来写)。

2.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以另外确定探究课题。

3.探究相同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4~5人为宜。

四、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1.老师简介“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小组讨论确定开展研究采用哪些方法。

2.老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必要资料。小组若需要可到图书室及网上查阅。可参考的资料有:《越谚・风俗部》、顾铁卿所著《清嘉录・卷三》、周作人的《鲁迅小说的人物・地方戏》、徐金的《鲁迅和绍兴戏》《朝花夕拾》的《小引》、《名作欣赏》中有关《社戏》鉴赏的篇章等。

3.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4.老师可参与讨论。当学生活动难以进行时,教师适时进行思维方法上的开导。

【解说:学生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帮助搜集资料、查阅文献,以便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适度介入讨论,要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

五、论文写作与评比

1.小组拟出研究性论文提纲,并讨论修正。

2.小组集体写作小论文。

3.写好论文后,小组开展互查、互评、互帮、互学活动。

4.把优秀论文拿到全班交流,并评奖鼓励,最后收集到《班级月刊》里。

【解说:论文的写作、交流、评奖、收入《月刊》等系列举措,能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增强成就感。】

六、反思总结

1.小组自我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也可为别组总结。

2.教师总结。

(1)教师提出学生对本课某些知识理解的偏差,并根据学生探究掌握的情况作适当补充。

(2)对合作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 文学鉴赏 能力养成 研究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但要掌握好基本专业性知识、专业性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文学鉴赏》注重的就是学生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越高,专业技能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文学鉴赏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种自身能力发展的培养,探求大学生的自身素养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是高职高专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主要理念。因此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能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目前,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停留在形式上、而不重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一言以蔽之,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背离了文学鉴赏本身的规律。教学中不能从实际出发,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多数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是“以讲为主”,而对比较先进的新教学方法则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权利和机会,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怎样才能培养、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文学鉴赏课》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求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学院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与岗位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这样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因素,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时代,重视的是科学技术,文学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渐渐的疏远,一方面是教育因素,学生来到高等职业院校后,学院重视专业课程的培养,强调专业课的实用性,不重视基础课,这种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影响很大,造成很多学生重理轻文,厚专业而薄基础,学生对文学鉴赏课同样也不重视。所以一定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一个合格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操,这是文学鉴赏所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视学习为苦事。兴趣对学习者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在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理解、欣赏、揣摩的兴趣,只有阅读,学生对文学作品才有的感知、感受,才能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是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多数教师在引导鉴赏文学作品时,往往就停留在文学作品的感性层面上,而对于作品的深层意蕴,往往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上。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审美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在创造过程中作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到艺术形象之中,创作出感性的客观形象和感性的主观形象。指导学生感悟形象,从形象中体会出艺术的美。

2. 审美文学作品的感情性

无论什么体材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性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离不开情感这个线索,文学作品是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文学作品的情感性是熔铸在文学作品形象之中的,没有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也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感情之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之时也就体味到了文学作品的情感性。

3. 审美文学作品的虚构性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搬,而是高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性的重新创造,这就是虚拟性,虚拟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属性,是文学形象创造的载体,虚拟性来源于真实性,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虚拟性、让学生体会到虚拟性在文学中的重要价值及虚拟性之美。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6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运用,但在许多地区,这种学习方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或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成效不明显;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学习被动地位,学生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必须加强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因此,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平台,挥洒青春风采的一片天地,充分体现“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在规范和谐的氛围中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校为本,以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对高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我们积极探寻一种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操作方法与模式,在强化实践、获得经验、提高教育效果方面下功夫。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强调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自主性,力求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生成问题和探究目标,教师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性,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就是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出发,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其教学实践与经验为基础,既关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更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课堂学习之本,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正确高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阶段及成果

第一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为课题宣传发动和初步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努力学习相关资料,寻求课题理论支撑点”。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积极搜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领会。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撰写了研究论文《创设情境教古诗――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于2011年4月发表于《师道》杂志,被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转载;蔡赞生撰写了《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于2011年6月发表于《汕尾教育》杂志;张远志撰写了《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获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郑昌适制作了《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课题深入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让每一次常态性的校本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2012年8月,课题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验收。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撰写的《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于2012年9月发表于《学园》杂志,《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告》,于2012年11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杂志;郑昌适制作了《一剪梅》网络课件,获陆丰市2012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一等奖。

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课题继续深入研究、调整阶段,研究重点是“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效能”。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研讨,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针对中期验收后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效能。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利用参加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中期汇报检查交流研讨会、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和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训研修等机会,与省内同行及专家学者交流研讨课题研究,从中汲取营养,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学到的理念、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取得进一步的成果。2013年4月,“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市级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郑旺吉主讲课题成果汇报课《祥林嫂悲剧原因探究》,并向与会专家、教师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获得一致好评。同时,受《汕尾日报・教育周刊》之约,郑旺吉分别于2012年5月12日和6月9日在该报“教研”版“教育问与答”栏目发表《高中生如何培养探究性鉴赏力》《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技法》,使得课题成果在全市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这一研究阶段中,课题组其他教师也分别在本校开设了课题成果汇报课,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将汇报课课堂实录和课例分析汇总编辑,形成“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资源。

第四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为课题纵深研究、总结提升阶段,研究重点是“整合研究成果,提炼理论价值”。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在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2013年7月,陈兆慈撰写的课题论文《高中散文自主阅读中语言鉴赏与习得》发表于《新课程学习》杂志。2013年10月29日,受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之邀,郑旺吉到上海市市北中学,为“国培计划(2013)”――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高中语文班全体学员和上海市市北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开设了课题成果展示课――李密《陈情表》“陈情”技巧自主探究,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老师们一致好评。2013年11月,郑旺吉在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培养项目“走进丰顺巡回大课堂”培训活动中,在梅州市丰顺中学支教,为丰顺县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开设了课题汇报课《定风波》语言技巧、蕴含哲理自主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课题研究后期,我们整合了整个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课题报告、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例分析等,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集,进一步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四、研究结论及价值

我们发现,目前在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指导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将本该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探究性鉴赏评价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试题式课堂提问”;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给学生“完全的自由”,不给学生丝毫的提示、点拨和指导;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将其引向另一个极端――完全脱离了文本,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使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通过研究,我们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探索、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空白艺术、多样技巧等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其次,必须善于引导质疑,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开放教学内容,提供自主探究的源泉;正确评价探究结果,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作为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即带着问题去阅读、鉴赏;要相信自己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自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样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主动地培养探究性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就自己对文章的质疑进行自我探究或合作探究;要善于从课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引申到课外的探究;要善于发掘、利用文学作品的“空白艺术”进行探究性鉴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实际,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该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本课题研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理性、人文的感性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第一现场展开实践研究,注重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的情绪调控和诱导,确立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项目内容及要求,探讨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切合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立足学情,立足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我们认为,所有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五、存在问题及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