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1

【关键词】 造纸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和资源之间的冲突也越发明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造纸工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造纸行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共识,即节能减排。造纸行业属于能耗大且污染严重的行业,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做好造纸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促进造纸工业快且好的发展的必然道路。

1 我国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现状与目标

1.1 节能减排现状

在我国,传统的造纸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有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造纸工业的污水排放量占我国重点统计企业污水总排放量的16%,有近37亿吨;污染物的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2%,有近160万吨。由于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在工艺和装备上还不先进,能量优化程度不高,我国造纸工业的能耗居高不下,污染严重,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需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

1.2 节能减排目标

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淘汰造纸行业落后产能1500万吨。规划到2015年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降到580千克标煤/吨纸,比2010年降低150千克标煤/吨纸;2015年纸浆综合能耗降低到380千克标煤/吨纸浆,比2010年降低80千克标煤/吨纸浆。规划到2015年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造纸行业氨氮排放量分别降低到64.8万吨和1.93万吨,与2010年相比均降低10%。

2 节能减排的对策

2.1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能源使用率

我国造纸工业能耗大、污染高,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设备落后。《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第三十八条提出,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能耗高的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制浆造纸适宜热电联产的有利条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1]。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型制浆造纸企业从国外大力引进先进的设备,例如RDH低能耗蒸煮、新型节能高速纸机器等。海南金海引进的Kamyr连蒸器,大大降低了吨浆耗汽,仅占传统的间歇蒸煮耗汽的40%,广东鼎丰引进的RDH间歇蒸煮技术甚至只占传统的间歇蒸煮耗汽的25%。纸机采用夹网成型装置快速脱水,提高纸幅脱水能力,可降低网部动力消耗;压榨部采用靴式压榨设备,通过加大压区宽度、提高压榨线压力来实现增加脱水能力,提高纸页出压榨部高度,可大幅度降低烘干部的蒸汽消耗量;真空系统采用告诉透平真空泵,可大幅度降低真空系统的动力消耗。上述节能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制浆造纸的综合能耗。

2.2 加强科学研究,引入制浆节能和造纸节能技术

要实现造纸工业的节能减排,就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更新技术,引入制浆节能和造纸节能技术。

(1)制浆节能。在造纸行业中普遍运用的传统间歇蒸煮方式会在蒸煮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但是其喷放时间非常短,不能实现高回收率,导致了大量热能的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Beloit公司利用连续蒸煮时会在蒸煮器械内扩散洗浆的原理,用蒸锅内洗浆系统的白水逐步洗浆,迅速的置换出蒸煮的废弃液体,来回收热能,从而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污染。这种快速置换加热间歇蒸煮能够大大节省蒸煮用汽,与传统的间歇蒸煮方式相比,大约能节省65%的蒸汽[2]。(2)造纸节能。当前造纸行业急需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吨纸的电耗、汽耗问题。除了选用先进的造纸装备外,还可以在造纸工艺技术方面加强研究,例如烘干部的供汽系统采用多段供汽系统和热泵供热技术,将供汽系统优化组合,可达到节约蒸汽消耗的目的。此外纸机封闭循环用水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度降低清水消耗量。

2.3 推行循环经济,对资源回收利用

造纸工业除了能耗高以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废弃物多,造纸工业的废弃物是否能回收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提高碱回收率。目前,碱回收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推广,已经能回收大量的碱和热能。但是,非木材纤维尤其是麦草的浆碱回收难度较大,通过研究改良,提出了几种措施:利用横管的方式连蒸制浆,提高麦草浆的质量,从而降低碱回收的难度;开发能大面积澄清白液的器械以减少碱的流失;利用封闭的洗浆系统,将挤压和扩散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黑液的提取率。(2)废水重利用。早年就有人研究过对造纸工业造成的黑液进行循环利用,分离黑液再用于蒸煮过废水,但是这样并不能实现零排放。废水必须通过循环处理才能达到回用水的质量要求。对于非脱墨废纸造纸废水可以使用生物处理系统来对其处理。生物处理系统的厌氧反应器可以接受固体液体分离处理的水,去除其中的大部分无用物质,而好氧系统则可以去除剩余部分,从而改善水质。循环水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水的循环利用,而且其成本低廉,完全可以大力推广[3]。

3 结语

造纸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属于我国基础原材料产业,它关系着我国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而且造纸行业的相关行业非常多,造纸业的发展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相当重要。但是传统造纸行业的高能耗、重污染是对当前资源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因而造纸工业的“节能减排”是刻不容缓的。当前,我国造纸行业在国家政策的督促下,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节能减排是一个长期且不容中断的工作,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以保护环境,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中国造纸工业持续既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新跃,张辉.大型纸机干燥部温湿参数动态特征及热能节约原理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9(4):15-26.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2

关键词:冷却循环水 节能 水泵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冷却循环水系统广泛应用于空调采暖冷热媒介配送,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热电、纺织化纤、生化制药、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艺冷却水输送,起到移去热量作用。泵类设备是冷却水输送最为通用的动力机械,其电力消耗巨大,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篇》所载,泵类装置所消耗的电量约占社会总发电量的25%。目前,冷却循环水领域普遍存在低效率、高能耗现象,造成能源极大浪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505号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20个百分点。

一 循环水系统低效率与高能耗原因剖析

从离心泵基本工作原理理论可知,水泵所耗功率与扬送的流量、水头成正比(水头等于系统的总阻抗)、与运行效率成反比。由此可知,节能型系统要求是以体现“合理的阻抗、最高的运行效率、合理的流量”为目的,但目前已运行的装置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1、冷却循环水主要用于换热设备的冷、热量交换和传送,根据热工与传热学理论,对某一特定生产装置的换热量是可以计算的,那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换热设备的传热性能,所需的合理循环水量同样可以确定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按需定量”。但目前现状是:系统回路普遍存在水力失衡现象或单纯的大流量现象,具体表现为“大流量、低温差”。

2、化工单元过程的理论告诉人们,表征离心泵流量、供给压头之间关系的水泵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反映管网系统不同流量下的压力损失)二者的交点,即为泵在实际运行时的工作点。对某一特定管路,如何准确地找到管路特性曲线,按合理的流量确定工作点并按最高效率原则匹配水泵,这是节能型设计之关键。但目前状况很难做到或做好,导致实际运行时的工作点严重偏离泵的高效区或不处于理想的高效工作点。原因有二:

1)、作为批量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泵是按一定规格型号系列组织设计制造的,泵的特性曲线只有设定的若干条,而管路特性曲线却是千变万化,对某一特定管路,在泵的设计选型时,就不能保证水力效率高,也不能保证工作点正好落在泵的高效率区间内。

2)、在现实情况下设计者往往凭经验,而不是根据管路特性曲线选泵,常常过于保守,以致严重依赖阀门调节运行,管路与泵匹配存在问题。同时,对已投入运行装置的管路特性曲线,也很少有人对其实施有效检测,管路与泵是否匹配从无评判,对泵的匹配进行有效调整则更少。

3、循环水系统都存在多种工况运行,泵站一般有数台泵组成,组合形式又有并联、或并联加二级串联等形式。那么,如何做好泵组搭配以保证应各种工况要求所扬送的流量尽可能合理、运行效率都处于高效区,这对设计过程及运行管理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课题,但目前对多泵组合泵站的设计普遍缺少节能优化,运行管理过程也缺少必要的节能技术手段,能耗的经济性处于盲目状态。

4、因设计、改造或运行原因导致系统管网各回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差异较大,存在因某局部阻力偏高而导致整体压头升高等现象。

5、当然引起高能耗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冷却塔及系统相关换热设备换热效能低下增加泵送流量,未能按负荷变化(和气候变化)有效调节流量 增加水送能耗。

二 循环水系统节能的技术思路与技改手段

1、技术思路:以最佳工况运行、最合理能耗为指导原则,从影响水泵能耗最根本的三大要素(管路阻抗、运行效率、输送流量)入手,凭借专业的参数采集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通过检测复核当前运行的工况参数和设备额定参数,准确判断引起高能耗各种原因,提出系统最佳配置方案和系统过程能量优化最佳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整改管网不利因素,优化调整系统换热装置,按最佳运行工况参数定做高效节能泵等,实现配置优化,消除因系统配置不合理引起的高能耗;通过安装变频节能控制系统,实现运行控制优化,降低因负荷较大变化引起的高能耗;标本兼治,综合节能,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2、技改手段:

1)根据热平衡原理及流量分配节点平衡原理,通过检测各换热装置及总供回水温差,再通过计算复核各装置的换热量,判断冷却水量供应及分配的合理性,最终找到系统的合理流量及流量平衡调整的参数。

2)通过一定的方法、程序,对运行中的管路在线检测,通过拟合,得到水力平衡调整后真实的管路特性曲线。

3)采用高效叶轮技术改变离心泵的额定点,使之适应工作点。过去的实践中人们主要注重如何改变泵的工作点,使之适应新的工况,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运行中改变泵的特性曲线,亦即改变泵的速度或叶轮直径,对于一条匹配的管路特性,上述方法无疑是有效的,但当管路特性曲线与原设计出入较大时,在原泵特性曲线基础上通过变频技术改变转速形成新的特性曲线,其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往往偏离泵的额定点,而处于低效运行区间,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这时便需求通过重新设计出特制的高效的叶轮,使其额定点正好符合工作点的对应Q、H、n值。

4)运用系统优化的思路,着眼于泵站适应变工况运行下的泵组最佳组合和管网优化,在保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使整体能耗最优。如对多泵组变工况运行的系统,从设计上如何做好泵组搭配,并采用具有自动寻优功能的变频节能控制系统做好运行管理优化;针对个别地方需用压头过高,采取局部加压的配置,避免整体压头升高耗费能量;通过检测找出管路阻力瓶颈部位,采取措施削除瓶颈,改进了管路特性曲线,强调实效,做到各项技术措施整合协调。

三 上述节能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利用上述节能手段,针对唐山市某钢铁公司1780高炉透平拖动装置冷却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系统原有配置六台1000kW水泵,常年运行2台泵。通过优化管路配置,剔除管路中的因阀门控制造成不合理的阻抗,通过重新量身定做高效节能泵,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根据季节因素进行便变况处理,年节电量达到880万度电。如表一所示

表一:

如今节能减排已成为基本国策,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技改也就成为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节能技术、节能产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实际,正为产品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电耗的下降带来碳排量减少,对企业来说不仅仅经济效益还有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关醒凡,主编. 现代泵技术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3

[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经济发展;经济转型

当前,“低碳”已成为热门词语。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的降低碳排放量40%的目标,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碳排放的治理力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面临新的选择,企业的排放问题将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决策。“碳税”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征,“可交易排放权”将逐步引入环保管理机制中。这一切都会让企业不得不思考一个全新的问题: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些政策与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要求面前,我国很多污染性企业、高能耗企业、一些经济结构模式还处于低端的地区,将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本,在市场竞争面前将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企业向哪里走?如何转变地区的经济结构?本文基于“低碳”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积极与消极影响,企业与政府如何适应低碳要求,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抓住机遇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低碳”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

1短期内会使一些区域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工业发展还依靠人力、资源吃饭,一些沿海二线地区的县级企业的重污染、高能耗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工业整体上还表现为粗放型的特征。东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重庆等很多内陆地区更是以资源消耗为主,在发展水平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优势工业还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化学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工业和机械工业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污染比较严重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的传统产业上,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弱。而这些地区正是碳资源排放治理的重灾区,同时这些能源型企业本来利润就极其微薄,资源的使用成本增加以后,将会更加不堪重负,所以,这些地区的转型成本是非常高的。

由于国家将会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使用,资源将成为更加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魏涛远与格罗姆斯洛德所做的一个课题的调查结果(表1),其中列出了征收碳资源税后第一年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0.4%和0.9%;就业下降了0.4%和0.8%,大约为240万和460万失业工人。

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不仅影响这些地区的企业,进而影响到就业问题,而且随着企业在低碳压力下完成转型,相应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将会提升,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会提高,同时一些能源型企业倒闭,部分企业外迁,从而这些地区的低素质劳动力将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长期看,负面影响应逐步降低。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在初期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转型的成功,经济创伤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得以愈合。一方面企业通过优胜劣汰,结构会得到调整;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会逐步抵消征收碳税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碳资源的使用成本的上升部分主要是政府调控实现的,这些成本会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回流到一些低碳企业以及企业转型期的护持。政府将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的换代升级。魏涛远与格罗姆斯洛德的课题调查还得出一个结论:征税后2020年的GDP仅下降了约0.1%(表2)。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积累逐步抵消了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

二、“低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低碳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人类生存质量问题,甚至是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面前,经济发展要服从低碳的要求是不容商榷的。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理解低碳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我们贯彻低碳理念于我们的行动之中。具体地说,“低碳”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企业及消费者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可以刺激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而提高效率,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说,低碳逼着企业往前走;另一方面,低碳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方式。随着转型期间资源价格的上升,购买者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对资源性商品的消费降低,例如对塑料制品、纸制品、燃油等的消费成本提高,将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商品,加大对替代商品的消费,这会从更深的层面转变人们对于高污染、高排放商品的嗜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对于产业投资的积极影响。随着我国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新的选择,短期会导致一些企业减少投资,甚至使一些外资企业撤回在华投资,但是在宏观上,这些企业正是我们需要逐步淘汰的企业类型,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增长过快的高耗能产业投资,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

3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根据2006年底由我国科技部、气象局、中科院等单位联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0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4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2.78%,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排放0.65吨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低碳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任务的准确表达,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着力追求的时代目标,开征碳税,加强治理。减少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4促进技术的更新与提高。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政策目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新的节能减排措施,促使企业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引导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引进、改造与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走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碳税的压力之下,经济结构的转型显得更加紧迫,置死地而后生将是能源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低碳”也使得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当前,我国的环保产业比较落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使得我们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受到严重破坏。低碳目标会刺激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低碳时代企业如何从容应对

企业要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应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观望;要提前思考和谋划应对的策略,尽早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为打好科学发展这一仗积极做好准备。

1提前做好战略准备与技术储备。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低碳政策的实施必定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过程,但是其趋势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前做好企业发展的规划,把企业的转型方向与步骤规划好,并按照规划的步骤积极进行设备、人员与技术的储备工作。提前准备就等于为今后的从容应对赢得了时间,可以有效地缓解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能够平稳地度过挑战期。

2逐步转变生产结构,有步骤地淘汰部分产品。具体来讲,企业要超前谋划,主动转变生产结构,每年预留一部分利润,有步骤地淘汰或替换一些资源能耗性的产品及其设备;同时,规划好企业需要逐步引入的新产品,并使已有产品向低能耗的相关产品延伸,逐步加大这些产品在企业产品结构中的份额,为未来的战略转移踩好“点”,以便适时地替换传统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变。

3逐步加大设备投入,避免陷于被动。一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结构的转变,从能源型企业转型为低碳型企业。而有些企业是无法转变的,如电力、钢铁、造纸、化工行业等等,这些企业无法通过转型摆脱对碳的消耗性质,而且国家的战略发展也离不开这些行业。但是,在低碳目标下,政府必将逐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加减排的压力。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将很有可能在政策正式实施的时候面临被动的局面。所以,企业应该提前主动投入,逐步向国家政策导向方向靠拢,避免被动局面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势下,一旦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企业的多年投入可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4增强“低碳意识”,把握政策方向,用好用足政策。当前,国家正在酝酿一些新的节能减排政策。据预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开征碳税,虽然征收方式与比例尚未确定,但是一旦实施,对企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一些地区政府也在酝酿“可交易排放权”制度,即政府将环境资源排放产权化,向企业出卖排放权,而企业如果通过技术改进,减少了排放,则其排放权可以出卖给排放量大的企业,取得经济收益。而那些靠购买排放权进行排放的企业,负担将加大,必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这一新的市场机制的引入,将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益问题,任何企业也无法通过政府的“关照”而继续“蒙混过关”。因此,企业应增强“低碳意识”,认真研究和把握政策方向,用好用足政策,为企业未来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四、低碳时代政府如何促进经济转型

1明确政策导向,促进企业限期转型。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是关键,政府要提前向企业传达低碳经济的要求并出台具体的时间表,让企业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进行技术改进、经济转型。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企业无法达到减排的目标,将被兼并或淘汰。地方政府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在招商引资等问题上避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应指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照统一部署制定企业自身的改革时间表。

2加大对企业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上要为企业减负,减轻其压力。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资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鼓励企业与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引导企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与东部地区先进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借助外力,加强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与换代升级。

3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政府要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的推广和普及。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要求,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严格控制过剩产能转移扩张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4

【关键词】SWOT分析,西部地区,低碳经济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各省仍然大都沿袭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凸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一、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十一五”期间,总体上西部经济快速平稳增长,2006—2010年西部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渐提高,2010年占到全国的18.68%,且西部经济增长波动幅度最小,长期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

另外,西北和西南地区能源资源占全国的53.7%,而且西部地区拥有丰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平稳发展、能源丰富是推动实现低碳西部的强劲支撑。同时,地方财政收入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为西部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甘肃、乌海、贵州贵阳等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区域,如甘肃的低碳经济已经顺应形势取得长足发展,节能减排初见成效,新能源开发也有巨大进步,已完成规划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同时,西部已涌现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卓有成效的典型企业,著名的有广西贵糖、新疆天业、四川天原等,这些企业厉行节能减排,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充分循环利用生产过程废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弱势(Weakness)分析

西部的工业是其主导产业,而能耗高的重工业又占绝对比重,长期粗放式发展使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尤为困难。同时,科技落后、留不住人才一直是困扰西部的难题。目前研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在西部还未起步,光伏发电产业中关键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风电产业虽起步早但由于技术落后和人才缺乏已落后于东部和中部。而西部地区财政失衡状况一直未得到改观。技术瓶颈、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阻碍了低碳经济在西部推行。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政府对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一直给予政策优惠。在开发西部过程中,通过综合规划、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手段进行积极引导,如2009年正式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作了战略布局。地方政府也重视低碳发展,相应对低碳经济各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引导,如贵州省已经确立“生态立省”和“环境立省”战略。而东部低碳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迅猛,低碳产业蓬勃兴起。

西部地区正处于有待进一步开发阶段,应当与东部、中部保持区域经济联系,进行低碳合作,应当积极应对发展与环保的矛盾。

(四)威胁(Threat)分析

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后,经济仍未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扭转。西部地区重工业、高能耗产业相对集中,长期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率低,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破坏。另一方面,政府机制并不健全,各地区政府对企业节能降耗多是采取行政命令,缺乏相应机制保障,相关法律制度很不健全,有些政府官员趁机进行权力寻租,这些都不利于低碳经济进一步实施。

二、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西部发展低碳经济,应当着力调整现存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研发先进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循序渐进地走低碳发展道路。

(一)S—O战略

西部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建设低碳城市是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对外联系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当通过周密计划、先进示范等措施循序渐进着力打造西部低碳城市;西部各企业应当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条件实现多元化生产的企业,应使企业内各生产工艺形成小循环,同时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形成产业间的循环链,上游企业生产制造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加以利用,形成互惠双赢的大循环。

(二)W—O战略

西部企业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十分落后,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可以节能降耗又能降低成本的低碳技术。而研发先进技术需要人才,西部企业必须创建能够吸引人才的发展平台。而政府应当力促投资多元化,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某些方面,可以成立扶持某些产业的专项基金,资助企业获得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不断完善西部金融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向低碳产业投入,对那些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但缺乏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予融资便利。

(三)S—T战略

实现低碳西部首先需要在全局做出规划,提出详尽的发展思路。西部地区应尽早放弃旧有粗放式发展模式,严格控制高能耗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整顿高排放、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企业。

西部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着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适当增加石油天然气比重,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商业和建筑方面也都要强化节能意识,推广节能办公设施和节能家用电器的使用,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

(四)W—T战略

为快速推动西部发展低碳经济,升级原有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必须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投资项目,注重评估各投资项目的生态效益,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因素作为市场准入门槛考虑,禁止污染严重的项目投入运作,建立节能降耗标准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参考文献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our cores of energy-saving, that is,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 guiding the consumption and utilizing renewable energy. Simultaneously, the paper also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concerned.

Key Words: energy-saving; core; existing problems; suggestion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相继出台,涉及83条具体条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作为基层的节能工作者,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如何把握方向、抓住重点、狠抓落实,很值得探讨。根据能源的属性和消费特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作者认为节能工作都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四个核心”:

核心一:“提高能效”,就是要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

能源为人类所使用,必须通过技术设备才能实现,如电能通过各种电器设备、油品通过内燃机、煤炭通过工业锅炉、液化石油气通过燃气灶等。因此,各种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高低,是评判设备节能与否的关键指标;各国节能产品使用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节能与否的关键指标。不断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加强推广使用高能效、低能耗产品,逐步淘汰各种低能效、高能耗产品,是节能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各国的经验表明,要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各种用能产品的能效,需要国家出台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低于标准的产品不能生产和销售,先进标准的产品(节能产品)要给予财税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并且标准本身要持续不断提高,同时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严格的执法监督来保证。

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效,是发达国家开展节能的普遍做法。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大部分的用能产品没有强制性的能效标准、或标准比较落后(我国目前共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仅20多项);二是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保证能效标准中的强制性能效限定值的有效实施,没有执法、没有处罚,现有标准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三是没有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节能产品的使用与推广乏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世界第二,且工业能耗居主导地位(占70%),我国各种用能产品繁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能效普遍低下(如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家用空调多为5级),提高用能产品能效的工作任重道远。当然,现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有一个周期问题,大幅度提高用能产品能效有一个过程,总之,从长远来讲,“提高能效”是节能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核心二:“降低能耗”,就是要降低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能耗。

如果把各种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都大幅度提上去了,是不是节能工作就大功告成了呢?也不是,因为即使是使用能效最高的用能产品,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生产工艺,其产品(或服务)的单位能耗也不同。如各种条件都一样的酒店,如果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分别为24℃和26℃,则提供同样的服务,空调能耗至少相差10%;同样的建筑物,节能建筑比不节能建筑在采暖或空调能耗上低50%;同样是钢铁企业,大型联合钢铁企业与小钢厂相比,吨钢能耗就小得多。降低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能耗,同样需要国家出台强制性的产品(或服务)生产能耗标准(如吨钢产品综合能耗、新建建筑节能50%等),并辅之以严格的执法来保证贯彻落实(高能耗产品生产能耗标准,应成为国家关停“五小”企业的依据所在)。转贴于

我国制定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的工作量也非常大,涉及产品多,但可先从高耗能产品(如钢铁、水泥、造纸、化工等)入手。5月份出台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三十二条特别提出,要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核心三:“引导消费”,就是要提倡适度消费、杜绝资源浪费行为。

如果“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两方面的工作抓好抓实,我们就能达到用最低的能源消耗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目标,单位GDP能耗自然就会降低,但是不是节能工作就到此为止了呢?也不是。

所有能源的消费可以按流转途径分为两种:一种用于生产(工业能耗和部分交通能耗),一种用于生活(建筑能耗和部分交通能耗)。前者的能源经过生产工序流转到了各种产品当中,如一个纸杯、一张桌子、一块瓷砖等,都具有能值,且在我国70%的能源进入了各种工业产品当中;后者是直接用于消费,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节约各种产品,也就等于间接节约了生产该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是一种间接节能。引导消费,就是要在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种资源(产品)的使用(或选择低能耗产品的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杜绝资源(产品)的浪费,实现间接节能,这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在。

尽管我国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各种资源(产品)的浪费比比皆是,比如商品过度包装、一次性消费产品盛行、政府公共资源浪费、餐桌上的浪费、劣质产品的能值浪费(同样功能产品其生产能耗基本相同,若因质量差异造成产品寿命缩减一半,则消费低质量产品就等同于浪费一半的产品能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中国,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假冒伪劣产品还屡见不鲜)等。“引导消费”能实现的间接节能潜力是非常大的,除了以上潜力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对传统物质产品(含有能值)的替代。如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文件、广告传单等物质媒介,而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信息媒体,则后者消费的能耗低、造成的污染小;如数码相机电子相片对传统相机使用胶卷的替代,使胶卷产业迅速萎缩,也节约了能源;据《厦门日报》报道,厦门港实施“电子疏港系统”,每年节约纸张达1200万张;政府通过电视电话会取代传统会议,市民通过网上购物取代现场购物,企业使用网络开会,则可大幅度减少交通能耗。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替代物质和能源的领域将越来越大。

(2)低能值产品对高能值产品的替代。在我们日常消费中引导消费者多消费低能值产品,同样是脸盆,塑料盆比铁盆更节能,塑钢产品比铝合金产品更节能(因为前者生产能耗低);在日常饮食中倡导多食用新鲜食品,因为反季节食品(如冬季食用夏季的食品、国内食用国外的食品)需要冷冻和运输能耗,且营养不一定好。

(3)产品出口的能值结构调整。过多的出口高能耗、资源性产品无异于间接出口能源(据了解2006年出口产品的能值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

我们引导大家过低能耗的生活,不是降低生活水平,而是寻找利用最少的能源满足我们现代生活的最佳途径,对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是非常关键的。我国已经大幅度降低了资源性、高能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房地产领域也出台了90/70政策(新开发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不低于70%比例),但总体上“引导消费”的政策研究还不够,措施非常有限,潜力还很巨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引导消费”的同时,等于减少了GDP总量(因为消费量减少),对降低“单位GDP能耗”目标的效果是有限的,但却能降低能源消费的总量,这也是单位GDP能耗目标的缺陷所在。

核心四:“使用可再生能源”,就是要大力开发各种可再生的能源。

节约能源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以上三个节能核心都集中在能源消费环节,大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等同于大量节约了化石能源,因此“使用可再生能源”是第四个节能核心。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配套措施尚未落实,特别是在财税支持方面力度不够,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能耗相当于电热水器的1/4)等产品,消费者不能得到政府补贴,生产商也不能得到政策支持。许多国际专家认为,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幅度提高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由此可见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范文6

关键词:节能减排;标杆管理;智能通风系统;蓄电池温控柜技术;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80-03

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体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自身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联通被国资委定为节能减排关注企业,寻求高效可行的节能减排管理模式和方法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联通北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北海联通”)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对移动网及基站能耗的分析,北海联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攻关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通过基站用电标杆管理,合理采用多种节能技术,该地区移动网络单基站每月能耗同比降幅27.4%,单载频每月能耗同比降幅31%,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1 移动网络节能减排策略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北海联通根据自身特点,以移动网络基站水电费为突破口,特别是空调能耗方面,积极实施“管理节能,科技节能”的双向推进,通过基站用电标杆管理,针对站型特点,综合采用新风节能系统、蓄电池温控柜技术、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机房隔热涂料等技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办法。

2 管理节能的创新与实践

精细化管理是基础,加强运行成本台帐的完善,排查高成本站点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实施降本整改,深挖潜力。

2.1 网络瘦身,积极进行设备退网及下电

积极推进机房部分退网数固设备下电,减少14个开关电源模块配置,减少2台空调运行,每月降低电费约1万元。完成中心机房的电力减容工作,将原容量为250KVA的变压器,减容变更成50KVA,每月节省无功功率损耗费用5000元。完成大灵通站点设备下电,每月电费节省约15000元。

2.2 最大化实施网络机房合并

先后完成9个大灵通与GSM网机房同址的搬迁,该项工作本年度减少水电租金支出4万元。

2.3 基站用电精细化管理,能耗对标成效显著

重点投资建设基站用电标杆管理,针对基站复杂的用电环境,开展用电量对标管理,避免跑冒滴漏。按照基站直流负荷、基站建筑类型,结合本地网络实际情况,将基站分为12类,每类基站至少选择5个基站作为标杆,标杆基站应为同类型基站中用电量合理、整体能耗较低的基站。标杆基站日常巡检工作,每月记录标杆基站用电量;非标杆基站在每次上站巡检时,要记录基站用电量,计算非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与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对标,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整改。

标杆基站认真做好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整改不合理用电环节,每月定期抄表记录基站用电量,多个标杆基站用电量数学平均,确定同类基站标杆用电量。非标杆基站在每次上站巡检时,要记录基站用电量,计算非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与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对标,发现异常,立即整改。对于新建的基站,各地市分公司在工程验收时,要将设备用电量测试纳入设备验收环节,记录设备资源和用电量等基础信息,作为今后本基站对标管理依据。

对标办法为非标杆基站用电量与标杆基站用电比对,对于存在异常的基站,在具体分析其耗能特性和节能潜力,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整改工作。

北海联通共计对51个较高能耗的基站进行对标检查,通过对标工作发现:部分基站开关电源模块配置过于充裕,需按N+1模式核减;部分基站空调存在温度设定过低(主要为利博特、依米康以及G13以前的美的网络空调等),需重新调整设定;基站开关电源为2000年左右生产,模块效能转换率较低,存在耗电比较严重的情况;部分基站蓄电池配置不合理,例如某基站直流输出15A,但配置了2组500AH蓄电池等等。

2.4 强化基础维护工作,大力实施机房整改,减少能耗支出

完成基站的空间隔断和窗户封堵,本年度降耗约1万元。全面进行空调检查清洗,提高空调制冷效果,并在不影响主设备和蓄电池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空调设定温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C。通过6-7月份的数据对比,平均节能率为3.63%,平均每基站每月节省电费约120元,本年度降耗约6万元。

3 科技节能的实践与成效

北海联通根据对标结果,针对高用电量的异常站点,进行了专项考察,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合理应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

3.1 新风节能系统

新风节能系统利用室外低温自然冷源冷却机房,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探测机房外的空气温湿度情况,当温度低于某个设定值时,开启进风单元的新风风门,进风风机将机房外冷空气吸入机房,排风风机将室内设备产生的累计热量排出机房,通过通风口的设计让室外凉空气在室内形成一个循环再排出到室外的降温效果。新风节能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新风一体机空调和智能通风系统。智能通风系统需要和基站空调配合使用,室外温度高时采用基站空调制冷,室外温度低时采用智能通风系统。

3.2 蓄电池温控柜技术

基站内设备对环境温度最敏感的是蓄电池,其使用寿命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常温状态下,温度每上升10℃,蓄电池的寿命将减少一半。所以工作环境温度对于电子装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而蓄电池恒温箱是专为蓄电池控温而设计的新型恒温装置,采用温控柜技术,将蓄电池环境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区间内,提高基站环境温度,有效降低能耗,保证蓄电池正常使用寿命。它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为蓄电池提供一个最适宜的局部恒温空气环境,使基站内空调温度可以调整到其他设备可以承受的32℃高温,从而大大降低机房或基站空调能耗要求。

室外型具有蓄电池的一体化基站,每站配置300Ah蓄电池,投资约1.2万元,未配置电池柜电池寿命1.5年,使用电池柜电池寿命6年,6年每站减少蓄电池投资约3.6万元,年均收益35%。

3.3 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

该技术原理为:对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翅片表面的处理,防止铝箔污染和腐蚀,防水排尘、免积污垢,使空调换热器翅片在纯铝的条件下工作,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减少基站高温引起设备故障次数,降低维护成本。

3.4 机房隔热涂料

该技术节能原理:在基站外立面喷涂隔热涂料,可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降低房屋外墙的温度,减少热量向房屋内部的传送,从而减轻空调的工作负荷,达到节能目的。

反射隔热保温涂料选用了具有优异耐热、耐候性、耐腐蚀和防水性能,采用纳米陶瓷空心颗粒为填料,附以二氧化钛作为反射材料,由纳米中空陶粒多组合排列制得的涂膜构成的,它对400-1800nm范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太阳热进行高反射,同时在涂膜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气微孔层来隔绝热能的传递。这样通过强化反射太阳热和对流传递的显著阻抗性,能有效地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从而降低物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隔热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在露天阳光下可使受辐射表面温度下降30%以上,温度最大下降幅度可达20℃以上物体里的空间温度可下降5℃以上。

针对目前北海联通基站的特点,我们对14个自建基站且太阳照射面积大运用了该技术,通过统计,此项技术平均节能17%。

4 结论

本文以北海联通现网基站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策略,详细介绍了节省基站无线设备耗电的新方法,并完成了实施效果的总结,实施效果证实基站的耗电量被有效的降低。

节能减排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北海联通结合自身情况,以移动网络基站能耗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的实施“管理节能,科技节能”的策略,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了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海联通将继续探索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为创建绿色通信网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璐.基于优化手段的基站主设备节能技术研究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3):564.

[2] 陆斌.构建绿色通信网络 四川联通节能减排策略与实践[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1):38-41.

[3] 饶中浩.通信基站空调的智能型综合节能系统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12):26-29.

[4] 陈健.研究节省基站无线设备耗电的新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2.

[5] 周红,樊耀东.基站节能技术综合评估[J].移动通信,2009,33(20):92-93.

[6] 林玉龙.无线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11(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