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1

摘 要:信息通讯技术( ICT)凭借网络的发展飞速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与人们生活、人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环节,ICT 在其中的投入运用为教育教学的变革创造了条件。本研究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学习分析理论,聚焦于ICT辅助下设计特定的修辞专题案例,通过“多媒体智能互动测训平台获取、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中操作数据和痕迹,可视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操作时间、思维路径,找到学生解决修辞问题存在的弱点,文章尝试在ICT的辅助下优化传统的中学修辞教学方式,快速有效的提升修辞能力。

关键词: ICT;修辞教学;修辞能力;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31-05

一、引言

ICTc教育的整合已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关注将ICT应用在教育范畴内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提高传统教育的教学效果,取长补短,达到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1]。

修辞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美的水平,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而中学进行修辞教学是提升中学生修辞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语文修辞教学中,教师教授方式主要还是偏重理论知识讲解,注重题海战术,并且采取人工批阅等低效率手段,常常忽视学生解决修辞问题过程中的个性问题和学生个人修辞方法的差异,评价也仅仅局限于用对错的结论性成绩来判断学生掌握与否,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学生成绩的波动,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对学生的语言修辞能力的判断存在较大的误差。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涉及中学生语文修辞教学的论文很少,还没有涉及基于ICT辅助修辞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阶段。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修辞教学方法,测评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ICT辅助运用到语文修辞教学中,可以打破学校和课堂的地域范围,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习惯学习和思考,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个别反馈;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快速的获取学习测试结果,通过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采集关键信息,展开数据分析,来发现学生修辞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发生的变化,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快速有效提升其语言修辞能力。因此,ICT辅助修辞教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ICT辅助能有效帮助语文教学创新

目前,ICT辅助语文教学已经是教育改革一种重要趋势,ICT辅助语文教学是将ICT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ICT是完全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是我们在使用ICT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必须明确的。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不要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交流。目前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正确对待ICT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明确ICT的辅特征,才能充分将ICT与语文教学高效融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ICT辅助下的语文教学,教师不再主动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是运用概念和知识,借助ICT辅助的功能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来产生属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从被动走向参与,它意在学生的主动投入,以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研究。本研究认为ICT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的帮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ICT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第一,利用ICT可以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深入到其中就能使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更能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语境教学使语文知识成为看得见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第二,在传统课堂上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擅长于表达,导致他们在有了自己的想法时也因为害怕畏惧而不敢开口,使得学习中的“交流”这一环节不能被很好地执行。这一弊端在 ICT 理念的运用下可得到很好的解决,在ICT 的理念下,师与生之间完全“平等”。不仅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也能对教师的思维进行补充总结,充分达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网络平台讨论交流是ICT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借助网络聊天平台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以便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任务练习的过程中,若学生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聊天平台讨论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若同一知识点或者修辞技巧提问较多,教师则正确引导再现学习资料、纠误等进行解决。学生每次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在聊天平台上有一个交流评价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策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稳定的学习策略,同样也提供学生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终在这样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利用ICT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ICT进行语文专题模块化的案例设计,对语文知识进行细化和重难点分类,比如高中修辞专题可根据大纲要求分为修辞格类型辨析、修辞句子的理解、修辞句子的鉴赏和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四个模块,学生通过模块化的训练教师可以清晰的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集中辅导和下达针对性的任务练习,有目标的逐一突破重难点,在学生练习时利用ICT可以更快速客观的利用数据分析找到学生弱项,以便更好的实现个性化教学。

3.利用ICT打破学校和课堂的地域范围

利用ICT可以实现学生课后的巩固练习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传统的语文讲授时任务的训练和评价都是教师亲自完成,学生回家只能完成纸质作业练习任务,不能及时的反馈学习结果,但利用ICT辅助语文教学就不同了,学生在家里同样可以利用案例库学习和巩固课上的知识点,而且可以和教师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课后的辅导和反馈等。

4.利用ICT改革评价机制

ICT的运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评价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考试,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操作数据和痕迹展开分析,找到学生解决修辞问题存在的弱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并可以方便、持续的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吸取其有用之处,改变我们对考试的某些看法,改进我们单一的评价方式。

三、基于ICT的修辞专题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是ICT教学的关键。本研究案例设计平台支撑是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它是一种基于认知理论的以人工智能模型为核心算法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估系统。它能还原使用者的思维过程、所用时长等,并最K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分析。该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力求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一个以ICT为依托,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和互动特色的教学环境。

1.设计内容分析

为了快速有效提升其语言修辞能力,本研究案例设计对象为高中语文中的修辞专题,高中新课标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要求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表达作用和鉴赏语境效果。表1是高中新课标教学大纲对修辞专题知识的能力要求。

2. 设计思路

在中学语文修辞教学大纲要求下,针对高中学生修辞能力的提升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修辞专题案例,以下是本研究基于ICT的修辞专题案例设计思路。

(1)创设良好的修辞语言信息化环境

陈汝东修辞观:“修辞就是人们依据具体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可见,修辞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需要在传情达意的具体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艺术的深切感知与体验,从而学会锤炼和修饰语言。本研究在ICT辅助下构筑信息化的语文修辞教学环境,创设运用修辞技巧描写的语言情境材料,情境材料中贯穿修辞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修辞使用的情境,将修辞的解析和关键词的分析结合起来,使其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情境,在信息化的修辞语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复习相关的修辞知识。在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上将以问题描述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一段情境材料,通过求解描述引发问题思考,如图。

(2)根据修辞能力要求,设计任务系统模块

信息化修辞案例库设计按照修辞能力要求将设置为四个模块的任务:修辞格类型辨析、修辞句子的理解、修辞句子的鉴赏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以便教师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针对性辅导和下达任务。

(3)根据能力层次设置语言材料的观测点

在四个模块案例任务中根据修辞手法解题规律设置多个语言观测点,根据观测点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充分思维含量的不同层次和多角度的修辞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修辞思维得到发展,为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评价。

(4)由语言材料观测点构成信息采集点

要把内容的学习及考查的语言观测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将设置的语言观察点构成信息采集点,以便将学生利用关键词解决修辞问题时的痕迹记录下来,通过多媒体互动测试平台采集关键数据信息,展开数据分析,来发现学生学习薄弱项和发生的相关变化,为针对性教学提供判断的客观依据。因此基于ICT的修辞专题案例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具体案例设计

本案例试图展示一个ICT辅助下可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中学生语文修辞专题的开源案例,为了具体实现运用ICT技术分析学习过程,在多媒体互动测试平台上我们把相关修辞手法基本定义、特征、运用规律等设置为图书馆,将创设的修辞语言环境材料设置为问题空间,将相关能力层次的考查细化为修辞手法辨析、语境理解和表达效果的问题描述,在ICT技术支持下,利用策略路径的思想将修辞语言环境中的观测点逐个考查;将信息项设置为关键项和干扰项两部分,根据创设的多条路径的选择,以便记录痕迹和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同一个专题中每个案例的修辞语言环境是一样的,但是案例中修辞知识的学习路径编排要多样化,设置有用项和干扰项,以便多维度考查能力的提升过程,所以在学习路径方面,从传统的浅层学习的统一规格、统一步调、统一检测的教学“工厂”式的学习路径要转向规格多样、路径多样、评价多元的学习路径,以便多媒体互动测试系统对学生路径进行数据采集。实际案例的呈现如表2所示。

四、基于ICT的修辞专题案例教学应用模式

“十二五”课题已经完成在多媒体互动平台上产生数据图的研发工作,所以本研究利用该平成高中修辞专题信息化案例设计,对试点学校的学生进行测试。ICT教学系统中主要有两个角色,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利用ICT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也更加方便。图4为基于ICT的语文修辞教学应用模式。

教师端:教师首先根据高中新课标教学大纲对修辞专题知识的能力要求将总教学任务目标设置为小模块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练习案例,完成信息化修辞专题案例设计,然后应用到修辞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前测综合练习任务布置并在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上查看学生学习数据报告就可分析出学生学习进度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的情况,诊断学生的修辞能力水平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再下达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强化练习,在薄弱环节的提高上多花时间和精力,而不必像传统作业方式那样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的无意义练习上,最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检测学习结果。

学生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修辞专题知识复习、四个模块练习、强化练习和综合测试等不同的学习任务,结合前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内化,学会总结练习遇到的问题。

师生交互:教师制定任务目标,提供练习任务,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两个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彼此之间的隔阂需要通过交流平台的师生互动来完善。学生在做训练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最终使学生内化相关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快速有效的提升修辞能力。

五、总结

本研究在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设计修辞专题信息化案例,设计过程中强调修辞语言环境与技术要素的结合,在修辞语言情境下,学生通过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让自己的语言修辞能力得到升华,在平台强大的数据库技术下,帮助学生将内隐的知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外显能力。借助ICT强大的支撑,教师可直接根据平台数据可视化图形的分析,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直观快速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干预反馈,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本研究的下一阶段,将会继续完善修辞专题的案例设计,并抽取高中学生进行实践做深一步实证研究。相信ICT将成为推动语文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杜华. 基于ICT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魏顺平.在线学习自动评价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3):38-45.DOI:10.3969/j.issn.1009-458X.2015(3).

[3]魏晓.中学修辞教学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

[4]刘香玉.国际ICT教育应用有效性指标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研究

在阅读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必要通道。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放在了教学最主要的位置。阅读能够使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可以说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实用的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让小学生学好阅读,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阅读是语文的心脏,它要求学生眼耳手脑等共同劳动,调动各个感官学习。一方面,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识字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识字,增大语文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得多读书,多看文章,由此可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优秀写作水平的必要前提。

2.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难题

1.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他们弄明白了难题,我们才算完成任务。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只在乎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他们上课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来授课,自己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由此一来,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阅读能力也无法提高;另外,老师没有注意和学生互动,使得小学生厌恶语文学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课后的问题和答案上面,没有从根本上教学生怎样正确地阅读。小学生还处于对一切知识都茫然的阶段,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阅读。但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仅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问题,讲解完问题之后就结课了。根本没有带领学生去阅读,也没有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

3.小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去找答案。把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准。但是对阅读过程中的技巧,以及是不是分段,标每段序号这些小细节从来没有评价过,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自己阅读的目的仅仅在于回答问题,做对题就够了,忽略了阅读的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写作水平也在不断降低。

三、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表现才真正影响着整节语文课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大纲,在课堂上要先学会听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先将学生的难题解决,再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本当作一种辅助工具,教学的重点要稍微脱离课本。要懂得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答案是人为定的,不能根据固定的答案来禁锢住学生的开放思维。

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由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转变为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习惯是否正确。阅读课上教师要问问学生有没有进行课文的分段,是不是在每段之前加了小标题,是不是画出了每一段的中心句等等。教师要对那些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加以表扬。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慢慢地提升上来了。

四、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案例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先教学生怎么读,怎么解释。然后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进行段落分段,并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在学生读完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每一段的中心句。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讲文章创作的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破壁”以及“黑洞洞”的言外之意。在讲完背景之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看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一些,不能禁锢他们的思想。对于课后的问题也是一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着弊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自身所能,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3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平台;教学实践 ;C/S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99-02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其信息质量却在逐年下降,错误数据、重复数据、陈旧数据、虚假数据都在逐级递增。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各高校图书馆都开设有《文献检索》课程。

《文献检索》课程的传统教学因为授课时间的有限以及课后师生交流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检索实践能力,故此,部分高校图书馆设计并建立了对应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希望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提高实操能力。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其校园网内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54课时);上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图书馆就制作了面向本科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18课时)及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课》(36课时)的网上电子文本;另外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均制作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我院图书馆也在2015年自主研发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系统,该系统包含学习资源、课程资讯、课程动态、练习测试、作业管理等功能。此系统拟希望以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库作为基础,通过校内网实现课程资源库的实时共享、在线辅助学习,以此改善学生学完不用、知道不会用的境况,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2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平台的功能分析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系统是采用B/S模式,便于在校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员等用户通过校园内部网络访问的方式构建的,其总体功能分为6个模块:课程咨询、课程安排动态、学习资源、练习与测试、学生作业管理、后台管理。其中学习资源包含教学大纲、课件、网络资源及常见问题及解答功能,练习测试包含在线练习及在线测试功能。

该系统首先建立了课程学习的相关资源库,结合我院专业设置的特点,收集整理了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常见问题及解答、练习测试题库、课程资讯、课程最新动态信息等。主要模块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工具构建,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学习资源模块:以网络、多媒体的方式实现我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网络资源”、“常见问题及解答”的在线共享功能;

课程资讯模块:包括我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课程简介”、“主讲教师”、“教材”的介绍;

课程动态模块:实现我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相关课程变动及更新情况,具体如:课程开课安排、教师教课通知、考试通知等。

练习测试模块:实现客观题的在线练习及测试,主观题的在线练习功能。因本课程所涉及的主观题,其正确解题操作及答案具有多样性,故通过给定正确解题操作作为参考的方法,辅助学生在线练习主观题。此模块,学生可以在线选择在线练习及测试,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练习及测试的情况,以及更新管理练习和测试题库的功能。

作业管理模块:通过网络化作业管理的方法,实现我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作业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教师可通过名单下载指定作业,并将收作业情况以及作业成绩实时反馈给学生。

该平台的建成主要以辅助传统课程教学为目的。加强学生的检索实践技能,使其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上通过相应模块达到知识掌握的能力,具体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源模块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练习测试模块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提高实践能力。

3 教学平台的应用方案建立

为强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不让其成为普通的浏览、上传下发的简单应用,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进行推广及利用。通过对教学平台基本功能的分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拟建立以下几种教学辅助方案待实施:

3.1举办信息检索竞赛,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热情

每学期或每年举行一次信息检索竞赛,前期可邀请数据库厂商到馆举办培训或本校(外校)图书馆教师做专题培训。竞赛内容设置不同专题,补充和提升课堂知识点,可以以学习生活应用、当前时效信息为切入点来设置题目。此题目的设置需要集合所有文检教师的力量和平时的经验积累来拟定。竞赛设置为初赛和决赛,采用集中答题的形式以期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初赛考察学生对文献数据库的熟悉程度和实际的文献检索能力,可借助教学平台中的“练习测试“模块或设计在线测试问卷来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决赛。决赛考察学生的课题分析、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等综合能力,采用分组,现场竞赛抢答的方式进行。竞赛完成后,教师需对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和难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参与者和优胜者,可在今后或在学的文检课程考核成绩中适当加分。

3.2 “练习测试”,设置单元测试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

在教学大纲中,其最核心重点的内容就是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的学习,并对这几项内容的学习加入了上机操作课时,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上机操作课时,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拟取消原有的以作业当练习的操作课时,采用单元测试来完成实践教学。

在单元知识讲解完成后,由教师拟定由浅入深的题目,设置多套测试卷,利用系统采取学生学号登录随即抽题的方式,在课堂内规定时间在线测试完成,以此消除作业时间的任意性和抄袭现象,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用此单元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较以往的作业成绩更真实准确。

3.3 “作业管理”,采用小组协作式完成作业,激发学生的竞争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核心课程内容完成后,为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拟采取定题分小组作业完成的形式来实现考核。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资源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兴趣来确定学生协作作业的任务主题。根据任务主题数量和班级人数,划分协作小组可设每组3-4人或4-6人不等,划分小组可由教师指派或学生自由组合,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均担任一定任务如检索资料、分析筛选资料、成果制作、演说等,并在作业中说明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有所收获。学生作业通过教学平台中“作业管理”来提交给教师,教师收集作业后确定专门的作业成功展示时间或讨论课,在此时间内,每组代表演示小组作业成果,根据小组数量,每组演示时间控制在4-5分钟,每组演示后教师给予点评。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和上进心,同时让学生共享资源共享成果。

3.4 加强教学平台中“教学资源”的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常规教学以课本教学为主,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应推广宣传学生使用各种教学资源。除却原始的课本纸质学习,可集合教师在网络中收集教学资源,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选择整合上传到教学平台中“教学资源”中,也可自己总结或精选一些信息检索的技巧方法,其中。在平时的课题教学中,可向学生推荐或介绍这些相关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集学习资源、练习测试、作业管理和网络自动答疑模块为主,实施以上几种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紧、练习时间少的缺陷,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图书馆在其中需发挥主导作用,把《文献检索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供指导和活动方案策划。

参考文献:

[1] 陈兰萍:网络教学中的学生作业与情感交流[J].电化教育,2006(10):55-57.

[2] 李建华, 西广明.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25-27.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他人学习中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案例教学法开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完成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

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5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提问 教学行为

一、研究目的

研究表明提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都是以提问为中心的。在新课情景导入环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探究互动环节,提问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面更有针对性;在巩固双基环节,提问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更重要的是,规范的提问能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一线教师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进行整理、分类,找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频率和学生回答的类型、频度,通过对设问方式、所问问题等的纠正与改进,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通过录播室与录像机,将《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这一课堂的各种师生问答行为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个人回答或集体回答、提问语调等记录下来,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记录。之后笔者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并结合课堂实录中地理教师提问的目的,对教师在课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将提问分为识记性提问、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创造型提问六种有效提问类型,并且将重复性、口头禅式提问等归为无效提问类型。统计教师在堂课中就这七种提问类型中涉及的数量及学生回答情况,并针对本节课中设计不当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反馈,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本次课例研究选择晋江某中学具有八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某一高三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该教师在高一、高二地理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在高三前阶段即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储备。该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题,答好综合题。从已有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严密、答题不规范的毛病。为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却没办法准确运用?能否通过教师在课堂有效的提问引导对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纠正?这是本校高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着力探讨的问题。

从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试卷讲评课在高三课型中所占的比重几乎过半,因而讲评课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三教学,更影响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选择授课内容为《高三第一次质检综合题小题评析》片段教学作为研究案例。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该片段教学用时18分钟,记录师生用语共计约5500字,其中教师用语约5200字,学生用语约300字。其中教师用语中有几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如“什么”出现135次、“怎么样”出现54、“对不对”出现65次、“是不是”出现44次。在课堂观摩时可以发现,这些词已经成为该老师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的存在,让本节课的语速整体偏快,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如果扣除因口头禅带来的重复用语,无效用语如“审什么”“先一定要做到的是什么?”这类用语部分共计2300字,本次讲评中有效词语锐减为约3000字,将这部分教师用语中的问题按认识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表1 师生有效提问的类型和数量

如上表所示,教师在整堂课中有效提问总数为35个,其中记忆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一半,使用“识记性提问”时,教师有适当提高要求、增加条件,提醒和帮助学生思考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如题中“指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教师适时提示学生分别从纬度、地势的高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这四个方面分别思考受其影响下太阳辐射可能呈现的变化规律,再提示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太阳辐射是否符合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回答积极性较高,教师基本能够了解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使用理解型提问和应用型提问时,没能够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当降低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则不能够准确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9个理解型问题中学生只回答了4个,其他问题变成授课教师自问自答,使有效的提问变成了无效的提问。

(三)结论

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塑造人才。有口头禅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学科语言。此外,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记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有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做到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法;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何谓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1908年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从最初到现在的一百年里,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事实也证明,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习者引人教育实践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挖掘其教育机智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总和。”[1]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2]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视野,掌握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势必要求老师和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都要有所准备。因此,案例教学能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结果来看,无论对老师、学生及新课程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详细论述如下。

首先,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呈现信息,学生则是机械地记忆、理解并存储信息,这一教学过程是一种单向性的流动方式,老师在自我陶醉的同时,往往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有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意愿也经常与授课内容不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会发现学生有厌学的情绪,这种厌学情绪的表现可谓五花八门,也许学生不会直接冲撞老师,但他们会出现一些冷对抗,如上课看课外书、打瞌睡、说话、逃课等种种行为,有的甚至出现弃学的现象。毫无疑问,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案例教学法则是将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自由讨论、思考的学习空间。在一个有鲜活的案例情景中去教学,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因此,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案例,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必须在课外查阅相关的资料,再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因此,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观点,最后,进行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再有,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在找标准答案,而是在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案例教学法对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不仅对学生的知识面有要求,老师更是应该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只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勤于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编选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概括、归纳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再有,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设计应生动一些,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感性大于理性,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在课件中插入动画片或一些图片,这样教学过程就显得更加的立体,易于学生理解。总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仅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而且不断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促使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这一意义上说,案例教学可以做到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第四,案例教学法对促进新课程改革有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新课改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其中,转变方式即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通俗来讲就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改进和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以及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3]从平时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几乎可以满足这几方面的要求。对于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说,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结语

一直以来,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案例教学法是对这一话题最有力的回应。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是一种创新,更是对个体发展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李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