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1

摘要:社区化职业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共生发展的载体,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路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三个方面阐释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实践,分析其办学理念与目标、办学主体与功能、办学管理与运行的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个案;特点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SQJY04)

作者简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学模式

当前学术界关于“办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春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办学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是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理解办学模式,前者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后者聚焦于某所学校。并且,提出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示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1]郭景扬教授认为,办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管理的艺术结构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学者由于研究立场、视角的差异,致使该概念存在理解差异,要彻底明辨该概念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办学模式”从字面上可拆分为“办学”和“模式”两个词语。“办学”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创设、兴办、管理学校,可知“办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创办过程,即从无到有的新建过程;(2)经办过程,即从有到优的科学管理与良性运作的过程。办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经费筹措、师资选聘、考试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模式”一词在我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温州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2]赵庆典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饶坤罗认为,“模式”就其外延来讲,就是指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或发展范式;就其内涵而言,应是理论化、标准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2]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各家观点,可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职业院校能够以社会化开放化作为指导性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将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规范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

(一)办学路径

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道路,这条路径由一些关键事件连接。研究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历史中找出学校办学的机制构成,把握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1.初成阶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前身是上海市闸北区业余大学,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务社区依靠社区,才能生存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当时称为“区服务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开展为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学校转型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学院领导仍然清醒地认为,学院既是高等职业学校,又是所在地区的社区学院,不应该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与社区架设桥梁,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

2.核心发展阶段。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附设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2002年,学院与闸北区社区紧密关联起来,专门成立了为社区服务的部门——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学习指导中心(简称“两中心”)。该部门作为学院下属部门之一,服从学院和闸北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为:(1)承担沟通学院内部与外部,为区提供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职责,承担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为闸北区提供政府决策咨询;(2)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3)指导服务闸北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4)作为全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库,即代表学院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站、指导站、信息站、服务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学院召开以“社区发展与高职教育”为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两中心”在学院领导下,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沟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辐射周边服务社区,结合社区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服务方面表现突出。2008年,闸北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可以说,学院在服务社区的理念及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生积极参加特奥会、世博会志愿者,学院团委组织敬老爱老、学雷锋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发展。这一阶段,学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场地开放到办班开课,从孤立服务到与社会公益机构、基层政府等合作的完美过度。2014年,学院在院内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整合学院各系部优势力量集中为区服务。学院在各个方面尽高职所有、为社区所需,学院服务社区,也从社区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熟悉本土环境的资源,在发展社区的同时,也全面发展了学院。

(二)办学经验

1.开放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成立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于闸北区的职业教育学校,而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认识到学院位于闸北区,是闸北社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院不只做好围墙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放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学院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舞蹈用的舞蹈房,这个舞蹈房在学生不上课的时候,开放给居民学习舞蹈使用。学校还安排许多实验室、机房,空闲的时候安排社区的小朋友们参观学习,让他们提前对做实验有个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充分调动高职师生资源,为社区居民开设钢琴班、摄影摄像班,素质拓展班,吸引周边居民参加学习,并与阳光之家、居委会联动组织开展居民学习活动,开发了居民学习指南。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学习,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平台。

2.结合专业特色举办特色活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有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系、应用艺术系5个系20多个专业。在为社区服务中,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本专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创造性地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服务了社区,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训练。2008年,在学院、系以及彭浦镇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系慕心社与闸北区小海豚早教中心结成服务对子,协助该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募心社成员在校内完成培训后进入志愿者岗位。随着小海豚服务基地的建立,学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务基地数已达多所。通过在普陀区悦苗寄养园和彭浦镇阳光之家中开展的服务活动,学前教育系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参加社会服务,不仅为学前系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也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闸北区大宁剧院隆重开幕。学院礼仪社的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担任此次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其中11名同学参加了会所晚宴礼仪接待,另14名同学担任主会场的贵宾引导、嘉宾入席引导等礼仪活动。这样的礼仪服务活动,不仅为办在社区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帮助支持,也使职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从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服务。学院由“两中心”牵头,发挥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龙头作用,组织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积极效果。组织全区8街1镇社区学校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在对闸北区人文风俗、居民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社区学校班级——社区居民学习团队”互动模式的研讨、座谈会,指导社区学校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进而满足居民丰富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学院高职大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从社区的实际需求从发,设计服务项目,为区域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在对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社校联合、整合资源、服务社区的办学模式。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区域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区化。主要表现在建在社区、脱胎于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从学院的办学路径和办学经验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采取社区化办学模式,从其结构形态上有“两中心”这样专门为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中,紧密与社区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走社区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居民基本学习服务、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

一直以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把高职教育与服务社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理论培养与社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学院资源开发与社区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社区化办学模式在多方共赢的状态下日趋完善。

三、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目标

1.社会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开放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秉承“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在生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校规模、就业指导等方面科学预见区域的发展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环与外界发生紧密的链接,应当树立开放化的理念,破除独立办教育、封闭办教育的境况,尽快使自身融入社会,与企业合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

2.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当倡导“民富区强”,这是由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本质共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职业性,遵循“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原则。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性教育,应当承担促进社区发展、致力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养出的学员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养。“区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与社会要素的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素养,凸显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与文化优势。

(二)办学主体与功能

1.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社会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办学与有效运行需要社会力量提供物质设施、资金经费、师资队伍、法律制度、实习基地、教学场所等。因此,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理所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区域性教育事业,应当鼓励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对话,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职业教育灵活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服务社区的办学功能。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努力方向,通过促进学员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社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维护社区政治环境稳定和谐。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员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局面。(3)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昌盛。职业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教育传承、传播、创新科技文化、职业岗位文化、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来濡染学员,激励社区文化持续地生成与更新。(4)实现社区民众素质提升。社区化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广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素养。

(三)办学管理与运行

1.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决定着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多头领导、缺乏统筹的管理局面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过低、发展方向不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特征逐渐得到认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法人和个体等应该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高效的管理体制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动态全面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组成要素及影响职业教育运作的外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外化的体制,它是职业教育持续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4]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投入机制。在职业院校新建阶段,需要解决资金、设施、场地、师资等要素的来源问题。(2)竞争机制。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办学效益。(3)约束机制。为保证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地运作,职业院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检查体系。(4)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需要政府给予地位认可、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有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而且,在具体运行中应当动态地遵循,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从对东丰县办学模式的调查中引起的几点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

[2]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2.

[3]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4.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2

近来学校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黄海潮的要求写教育教学案例,尤其是有效提问与有效教学案例。看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案例之后,发现有一些案例的写作方法还没有掌握,有必要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

较多教师的教学案例就是教案加分析。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个案。是对单一的,典型的对象进行非完全的解剖分析。

特性是什么?

教学案例的第一个特性是具有典型性,是对个别的教学情节或者教学的事件或者教学的行为的剖析,需要剖析教师,剖析学生,剖析环境,剖析方法,剖析问题,剖析行为,剖析理念,剖析影响。是解剖“麻雀”式的,因为案例虽小,但也五脏俱全,案例就是这样。

教学案例的第二个特性是分析性。分析与反思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不同点是反思的角度常常单一化,甚至狭隘化,而分析要求将典型性的特性进行相对全面的分析。

第三点,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所谓真实,就是教学案例不是假想,不是预设,而是教学行为的真实再现,可以是实录,可以是回忆,但不能假设。既然是真实的,所以教学案例是优缺点的共同体,不一定是一堂有效教学的成功案例。尤其是有成功又有失败的案例,分析的可能性才更强。所以,案例的基本特性是以事实说话。

第四点,教学案例具有深入性。教学研究需要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我在暑期培训讲座中提出的由“想”到“法”的过程,我认为就是案例的深入性过程。对自己的一个案例能深入地去“想”,在“想”之后产生了“法”,这样就能真切的进行分析。

第五点,教学案例具有多样性。所谓的多样性,一是分析的多样性,二是形式的多样性。分析的多样性,是指教学对象和被教育对象的不同,所以,案例的分析是多样的。形式的多样性,是我认为怎样写的关键。

怎么写?

一,叙事追踪法

叙事是这类案例的基本行文格式,追踪是案例叙事的一个过程性,资料性的再现。对一个学生,一种课型,一种文体,一种学法进行系列追踪。假期中在培训中听到的李迪就是这样的成功者。

二,课题研究法

确立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统一引领下进行案例的筛选,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有效提问中可以对课堂问题的确立数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提出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主次问题进行研究。 三,夹叙夹议法

案例分析在课堂案例的叙事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插入性反思分析,一边叙述案例,一边进行理性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在课堂实录性案例中。

四,实录反思法

首先进行教学案例实录,在实录过程的最后进行理性反思。注意,不能变成教案加反思这样的形式。应该是课堂教学案例实录,然后进行教学案例的反思。 五,问题引入法

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思维的基本模式来进行写作。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思维的迟缓或者思维注意力的涣散等为问题,然后再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索,最后寻找出有效提问的基本路径。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统计学已成为高职院校财经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学有着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框架内容,也有着独特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探究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定位

所谓高职,亦即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我国大陆,当前的高职教育主要还是专科层次。它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它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所观察事物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学既是一门科学,亦是一门艺术。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其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力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要将统计学的基本理念、思路及分析方法和技巧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高度融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统计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在教材的选用问题上,部分高职院校因客观或主观因素未选用本层次的适用教材,取而代之的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难免造成层次脱节。当今教材市场亦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难免出现选择不当的情况。教师教学经验问题上,部分教师因经验不足或水平受限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容易导致层次不清,侧重不明。学生学习基础问题上,不少学生基础薄弱,在学习如概率论、抽样估计、指数分析等问题上显得较为吃力。教学方法问题上,一些院校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他们不愿或不便采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效率低下。自然影响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激情,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施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一部分院校,统计学虽有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悉心讲授,但忽视了技术和方法的操练和具体应用环节,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呈现空白或相当薄弱,这无疑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着如重视不够、师资配备不力、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体系不系统等问题。以上问题并不难解决,本文重点探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

三、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方法探析

谈及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一定要高度理解并深入贯彻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政策,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挖掘高职学生具体情况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并遵循统计学学科的教学规律,谋求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要做好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崇高的道德、超凡的品格、高贵的气质、幽雅的风度是首要的。同时,教师还应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学科知识和前沿信息,精通学科的框架结构和知识体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方式方法值得借鉴、引用。对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部分,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不惜精力把重要理论的渊源和来龙去脉讲清讲透。对于方法技能部分,要重点加强实训和操练,突出实用性。根据具体需要,可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头脑风暴法教学、换位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可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听取讲座、观看图像影片等形式丰富知识信息。可综合利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实训演练等多种教学平台开展教育教学。

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要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此,可考虑以下方式方法。

第一,突出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自发学习,深入研究,努力拓展,强化技能,注重实效。比如,安排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收集并整理今年我省高招的信息、设计关于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问卷、抽样估计食堂馒头的重量、对郑州市商品房销售额进行指数分析等,将理论知识自觉应用于具体实践,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与技能体验。

第二,案例分析法教学。案例分析法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分析思辨能力。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比如,在学习数据收集和描述时,可运用“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分布及构成分析”案例;在学习线性回归时,可运用“郑州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案例;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运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GDP的变化”案例等等。可选择全部或一定比例的学生就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发表言论,一方面,激发了思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应注意,案例分析法不能乱用、滥用,漫无边际的案例分析会适得其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实地考察法教学。这是非常好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可以直接领略统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形,在观察中获得感知,这种东西是课堂上无法学习和领悟到的。比如,通过对统计部门的实地考察来领会统计工作流程、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观察与体验来品味统计调查方法等。

第四,情景模拟法教学。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条件,模拟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具体场景,让学生来体验不同统计调查方式的选择、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等。

第五,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多媒体具有信息丰富、演示便捷、形象生动、技术先进等优势,要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更为灵活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期师生共益。

参考文献:

[1]时晓文.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8期

[2]申荷珺.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07.10

[3]王珂珣.浅谈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3期

[4]兰星.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今日财富,2011年第5期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环境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启迪,合作分析讨论典型案例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具有其自身许多优点,如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更是一种民主式教学,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若生搬教材,照本宣科,就会因内容显得枯燥而使学生厌学,生动、鲜活、典型的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有把书本知识同时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死知识”变成有趣直观的具体情境,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教学过程遵循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教学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想学、我爱学、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典型案例不仅仅是案例,还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它既需要学生独立的分析,也学要同学间相互交流、探讨。这都有赖于那有趣的典型案例,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参与中学到知识。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积极参与的价值,主体地位得到发挥的作用。

三、便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典型案例的创设是教师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与当前的具体案例结合,因此是服务于教学的。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断结合教材去理解就会降低理解的难度很快解决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这样通过创设案例情境,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够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自己参与得到的知识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应用得好。

四、便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品质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主阵地,一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而通过符合实际的、新颖的、贴近学生的典型案例随即进行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只要科学地创设典型的案例,就能赋具体知识以政治生命,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案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要让所有的优点都得到发挥就要求教师会合理的选择典型案例,要求教师做到:

一、勤于学。

不断的提高理论修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典型案例的提出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因为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和理论观念,所以教师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二、敏于事。

处处留心皆学问,留心身边、关心身边的事你就可以找到可以开展探讨的话题。每日的新闻,社会中的例子,校园中的具体事件,课本中的材料等等经过加工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话题。

三、善于思。

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的根本要求。因为教师在发现和提出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时需要认真思考;在师生共同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得出知识点时也要思考;对案例的解决的程度,总体效果如何需要反思。因此思考和反思是典型案例研究的灵魂,并且还可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的质量。

我认为运用典型案例教学,最关键的是精选案例,应该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因为典型案例的运用目的,不仅在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我认为精选案例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更可信。如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当地的重大事件,学校里学生比较关心的事件,绝不可选择学生都认为没有兴趣的、过时的、没有价值的材料。

二、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知识的核心内容,对完成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江苏南通市启东南苑中学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它开创了美国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所谓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其内容做出一定的判断,以此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性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就翻译课而言,它作为英语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当中,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然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到翻译课堂中二者能否很好地融合,以及二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融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进

一步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将案例教学引入到翻译课堂中无疑是对翻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首先,案例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中则是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其次,就翻译课堂本身的发展而言,翻译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变革。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则是翻译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保持翻译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方法。

2.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进

一步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案例教学模式下,翻译教学内容围绕着案例开展,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发散性,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翻译教学内容涉及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与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则进一步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其对英语句式进行关键信息提炼和核心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翻译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无外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有着

一定的资源基础。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高校英语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各种案例,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案例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另外,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不断地开发完善,使得翻译课堂可以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有着

一定的理论基础。尽管案例教学作为西方舶来品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使得理论界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出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理论界的一些学者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随着案例教学模式在许多院校的翻译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实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在慢慢地接受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在转变。实践的理性发展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为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同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保障。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是对我国翻译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翻译教学又一次新的突破。

倘若能够将案例教学模式成功地引入到翻译课堂当中,那么这无异于我国翻译教学的一次重要跨越。本文就案例教学模式引入翻译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翻译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者:唐巧惠 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