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1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区别;发展
一、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20世纪诞生的一种艺术类别,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在电影最初出现的时候,它只是被看作低级游乐场里的玩意儿。然而随着时展,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越来越成熟。摄影机、录音机以及洗印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都给电影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可能,它们都是为电影艺术服务的重要工具。摄影与录音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电影艺术追求的并不是自然的复制,而是依靠它的独特的叙事手段、表现手段,可以比实际生活更集中、更强烈、更富于典型性地反映生活。事实说明:电影不仅是艺术,而且在电视发明以前,一直是群众性最广的艺术。
二、电视艺术
自贝尔发明电视以来,电视已慢慢被世人认可为第八艺术,于是电视艺术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并被广泛认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电视是一门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艺术,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的诞生。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特点:荧幕小,画面小,清晰度差。电视艺术在镜头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观赏特点,给观众以想象空间和介入机会,引人入胜;生活化特点,逼真反映生活。
三、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区别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对姊妹艺术,有着许多相似点和共同性。其主要表现在电影与电视艺术都具有大众性、综合性、造型性、运动性、逼真性、假定性以及组接性,但电影和电视毕竟还是两种具有质的区别的艺术样式:
1、技术手段
拍电影用摄影机、胶片,拍电视用摄像机、磁带,电影拍摄完毕,还有复杂的洗印,加工程序,才能制成影片。电视则直接录制在磁带上就行,对于拍摄结果,电影导演要等洗出样片来才能看到,而电视导演则借助于监示器,当场就可以看到。成本与周期也不同,拍一部故事电影成本超码在30万至100万元之间,而拍一部单本电视剧,则在5千元至2万元之间,一部电影故事片一般生产周期是一年左右,而一部单本电视剧只需要半个月时间,最快的速度只要三五天就可以完成。
2、观赏方式
电影观赏,一般是成百上千人相聚在漆黑的影院,是一种容易集中注意力,一气呵成的观赏方式,而电视剧则适宜于家庭小集体欣赏方式,环境气氛融洽。
3、艺术特点
电影比较强调视觉性,声音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电视剧由于屏幕小,视觉效果相对要差些。电视剧的对话通常要比电影多,电影常常以景入戏,擅长景物和场面的描写,而电视剧比较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电影的蒙太奇节奏通常要比电视剧快,电视剧常常以平缓的节奏来展开剧情。
四、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联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其实都是取决于三个方面,即这种形式的内在表现力,创作者对这种表现力的把握和挖掘、受众接受的方式和限度。从本质上说,电视剧与电影的差别并不在于其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从表现的效果来说,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电视剧也可以用胶片拍摄,电影可以更自由地采用远景全景和中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屏幕与银幕之间的大小差别也会逐渐缩小。同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和电视,二者更多在于播映方式和观赏环境的区别,电影更讲究意境的营造。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电视机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产品,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屏幕正朝着电影的长宽比例演进。随着电视的变化,电视所表现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在电视技术发达的美国,像《太平洋战争》《兄弟连》这样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是作为电视剧形式播放的。现在流行于互联网上的美剧英剧大多是采用边播边拍的制作形式,而且画面的清晰度与制作手法都是以电影的标准进行的,如全球热播的《吸血鬼日记》等。电影和电视技术层面的趋同也会带来电影和电视艺术层面的趋同,3D效果的影片已经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高清晰度的电影同样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的洪流下,电影应把握好自己的独具特色,发挥电影艺术的独特效果,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和传播受众。
参考文献:
[1]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2
关键词 科技进步;电影音乐;电脑音乐;音响器材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国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同时,科学文化事业,作为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获得了亘古未有的机遇,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
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快速发展,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的过程。在这个对科技的认识、学习、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得到更多的创造价值。当科技用于艺术生产或创作时,就形成了艺术生产力,使得科技在创造艺术价值的领域里获得了更高的回报,也为我们创造了美和艺术的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了陶器艺术,有了青铜艺术,有了摄影机,有了电影艺术,有了电脑音乐、电脑美术、电脑设计等等,这些都说明科技时刻在影响和改变着文化艺术。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电影艺术的发展恰恰展示和证明了科学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作用,可以说电影艺术与电影音乐艺术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促进、结伴而行的关系,与时代同步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科学技术是各个行业的灵魂,特别是电影艺术这种综合艺术形式,更需要科学技术来强化自身的驱动力。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价值和影响,与科技进步休戚相关。
一、音响器材与电影音乐
当今电影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发展的结果,毫无疑问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与观念的转变,人民大众对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理解变得尤为突出,特别是现代音乐与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使电影艺术更加具有实现性和超前的未来意识。
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录音机,从而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大大地增强了音乐的传播,为人们欣赏音乐带来了方便。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名叫埃米尔・玻里纳的德国移民者,是他于1888年发明了唱片,后经过多次改良,成为20世纪初期最主要的录音音乐的载体,并且成为电影艺术的主要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1925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电动麦克风,人声演唱逐渐与器乐交融,演绎着新时代的电影音乐。随之流行音乐的加入更加丰富了电影音乐的内涵,特别是流行歌曲的风靡使得它与电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战期间,德国的工程师们,在磁带录音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二战后,美国在电影艺术和流行音乐领域借鉴这一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至20世纪50年代,众多唱片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电影音乐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很多的经典电影音乐,多年以后影片的印象模糊了,但是电影中的音乐依然在人们心头萦绕。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技术的普及,各种音响器材的功能和效果的提高,活跃和增加了电影技术的革新,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加了人们的立体感受和多层次的欣赏乐趣。
70、80年代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在推动音响技术发展的同时,在电影艺术领域和流行音乐等方面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录音技术、唱片、磁带、乐器、麦克、演出音响等一系列产生与发展,对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大众文化传播,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
20世纪末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电声乐器诞生并且得到广泛使用,如电子琴、电风琴、电钢琴、电吉他等等,在音色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模仿和扩大乐器的音色,增强了乐器的表现力。直至大型的电子合成器的出现,使得高科技在乐器的应用方面走到了一个制高点,“人声、动物声、风雨声、科幻声、宇宙声,惟妙惟肖”。同时,也为电影艺术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空间,增强了电影艺术的传媒效果。
二、强势传媒技术与电影音乐
为什么某些歌词平庸、主题内容浮浅、演唱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掠走了大多数喜欢音乐的人的心扉?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少则几百块多则几千块,有的学生听说某某的演唱会,提前几个月开始省吃俭用,为的是省下钱来买一张上千元的门票,之后恐怕只有蹭饭和借饭卡生存了。只要精神食粮还是不行啊!流行音乐无可置疑地占有了大多数人的“休闲和娱乐”空间,这里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的广泛与形式多样。
自20世纪20年代广播业逐渐在美国普及之后,由于收听广播是免费的原因,使得广播业拥有众多的听众,影响了唱片公司的销售。随之影视作品的增多,特别是里面的音乐和歌曲的流传,曾经使音乐电影、电视流行一时。网络信息传输新技术的出现,对电影和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影和流行音乐不再局限于电影院和唱片载体形式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欣赏影片和音乐,还可以通过下载及多形式的播放欣赏,实现了新的传播的循环和新的消费方式。
网络传媒是一个特色舞台,网络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空间。电影艺术这种被人们早已认知的艺术形式,在网络这种新型的传播形式中受益匪浅。很多观众是在网上观看影片和熟悉电影音乐的,影片还没有欣赏,其中的音乐特别是一些歌曲,首先流行开来鲜为人知了。所以,新的发展形式使得音乐与电影艺术依然扮演姊妹关系。
新形势下旧有的电影模式在不断的更新和注入新鲜的血液,电影制作和音乐制作已经成为一家人。21世纪的电影艺术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它的商业利益和商业价值。一部影片从剧本、演员、拍摄,都伴随着一种商业利益的炒作,因为它的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介,影片的演员阵容,明星效应,加上网络,有线、无线等形式的宣传,影片在没有拍完、没有放映时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刚看片名“色戒”就足以震慑你的精神,后来才知道是“色界”顿感乏味了许多。感觉电影艺术的发展远离了电视群体的大众化,走向部分群体化与高消费的形式。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大众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大众的鉴赏水平,带动了大众的自身演绎与休闲的喜好,也是导致电影艺术走向个性化发展的原因。
三、电脑音乐与电影音乐
广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通过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步入21世纪的电影音乐,在体现剧情需要、人物需要、环境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电影音乐的自身特性、影响力及商业价值。所以,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电脑音乐对于电影音乐来讲都是有意义和有利益的。
电影音乐借助电子合成器、电脑、MIDI等设备和制作手段开始涉足音乐制作的领域。电子合成器的发明,使音乐创作变得简单而随意,减轻了作曲家在五线谱上的繁琐工作,使其工作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了。另外,在计算机上创作,可以即时审听、修改,然后再审听、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免去了请乐队进行试奏的劳师动众之举。流行音乐和电脑的结合,给流行音乐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3
关键词:三维动画;传统电影;动态视觉艺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逐渐拥有了突破传统电影表现能力限制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三维动画只受限于创作者想象力的巨大自由度,超越真实世界的丰富性,都注定了三维动画设计不能受制于传统视觉艺术表现技法的窠臼,需要迅速开阔创作思路,对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技法做出全面的补充与恰当的开拓。
一、三维动画的简单概述
三维动画是一门新兴的动态视觉艺术种类,与传统动态视觉艺术,如电影等有着异语同源的密切联系。当前三维动画的发展与电影制作相互依存的现实性使三维动画设计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对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有学习与继承的需要。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特点需要遵循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规律,同时由于技术的革新又产生出超越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力也较传统电影作品更富有广阔性和自由性;如何对传统电影艺术既有的制作形式和审美规律加以继承,使三维动画作品更符合电影艺术长久积累的艺术表现方式并适应观众的审美习惯;同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制作形式的局限性加以改进和拓展,使电影作品更符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欣赏视听艺术作品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当代三维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辨析三维动画技术对传统电影作品的继承与扩展,使三维动画与包括胶片、数字在内的电影作品相辅相成,独立而融合的发展新时代的视听艺术形式是三维动画的技术使命。
二、三维动画的发展现状
动画行业发展的快速和多元化,是和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包括:生物,影像,新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兼续并进的,也是与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密不可分的。
二十一世纪以来,三维动画技术在上世纪末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后,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艺术种类。但同时,三维动画技术更多的是与传统艺术一主要是传统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加以融合,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各种视听艺术作品。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实拍电影的差异与联系
目前由于三维动画技术性强的特点,世界范围内三维动画技术的提供者与传统电影艺术家相对属于独立的群体,这使得在利用三维动画技术的视听艺术作品,尤其是独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在融合性上面有所缺失。而这一点正是由于对三维动画技术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的共同点和独特性研究不充分造成的。
(一)我国三维动画技术是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正因如此,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电影艺术家对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的掌握需要更多结合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特点来对技术加以选择吸收。同时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特点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对传统电影艺术的历史特点进行总结,并对三维电影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理性认识。我国三维动画正处于商业化运作的初级阶段,成功作品相对稀缺,很多作品质量有待提高。在三维动画与电影结合方面,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电影对三维动画的强大表现力利用不够。三维动画艺术设计者对我国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艺术内涵及观众对传统电影的欣赏习惯研究不够深入。这不仅造成了我国三维动画作品表现力不足,题材狭窄,并在与电影作品结合以提高电影作品表现力进行开发的方向上进行的很不充分。
三维动画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电影艺术以及新兴并突破性发展的计算机数字影像技术的混合体。在构成这个体系的要素中,有多种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存在。这种结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三维动画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三维动画设计既要重视艺术性的创新,又要重视技术性的表现方式。
(二)三维动画是视听艺术的一种,是现代多媒体艺术中脱胎于传统电影艺术的独特类型
作为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三维动画在设计中必须符合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符合人们长久以来观看传统电影作品所形成的欣赏习惯;而技术性是三维动画得以构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之上的根基,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三维动画设计也必须运用自身拥有的几乎以几何级数超越传统艺术技法发展速度的新技术创造出传统电影无法达到的新艺术特质。
(三)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的电影画面结合的视听作品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三维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影内容的本身。在这种以形式为主导的视点下,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特效使得电影能够回归“奇观”性本质,甚至可以作为了一种独立的视觉表现艺术而存在的。
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电影特效的萌生。传统电影百年余的历史见证了电影特效这门特殊艺术的茁壮成长。并因为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传统电影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模拟特效的作品向全部由计算机制作的数字特效转变的过程中,所有人都看到了其在视觉效果上的强大和不可限量。今天,我们已经很找到一部电影没有运用三维动画特效。因此,人和电影制作者都不可能忽略三维动画在电影作品中地位,三维动画技术已经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维动画对电影作品来说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使三维动画与电影的结合更加融会贯通,避免使观众在观赏时有突兀感,又能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给电影作品插上强大的翅膀使之能为艺术家恣意发挥想象力提供更自由的空间?研究传统电影制作方式,传播方式,长久以来电影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习惯就是必然的选择。而打破传统电影拍摄过程的记录性本质,用三维技术的完全虚拟性构筑视觉艺术全新的表现技法也是三维动画设计者必需的创作出路。
从三维动画出现的那一刻起,三维动画与传统电影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三维动画作为动态视觉艺术的一种,与电影艺术异语同源,既具有传统电影从来不曾有过的巨大自由度与先进性,又不能脱离传统电影的艺术规律而独立存在。无论是完全的三维动画设计作品还是三维动画与传统拍摄结合的电影作品,都必须符合电影艺术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规律和欣赏特点。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对传统电影制作中的现实性,摄制方式,拍摄器材的物理特点和传统电影特定的拍摄模式要有选择的加以模仿才能符合电影艺术的即成规律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在三维动画设计中,应该利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以及非凡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去克服传统电影制作中一些无法克服的局限,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情况下,创造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三维动画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改进电影制作的方式来增强电影的“奇观性”,使电影的视觉效果既有创新又符合电影作品的艺术规律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在电影艺术的殿堂里书写新的篇章。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4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观察脑益康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裂解途径的影响,探讨脑益康改善AD模型大鼠症状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β-amyloid protein25-35,Aβ25-35)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用电迷宫刺激器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Aβ40/42表达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β-APP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方法测定大鼠皮层组织β位点剪切酶(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的表达。结果脑益康能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D大鼠脑组织Aβ40/42的生成;下调 AD大鼠海马β-APPmRNA的表达;减少AD大鼠脑皮层内BACE1蛋白的含量。结论脑益康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可能是通过抑制BACE1从而下调β-APP的表达而实现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益康 学习记忆 β淀粉样蛋白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β-分泌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是脑组织特别是海马区出现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SP)[1]。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是SP的主要毒性成分。Aβ主要来源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的裂解,β-APP在水解产生Aβ的过程中涉及3种分泌酶,分别是α,β和γ-分泌酶,其中β-分泌酶(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在生成A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被认为是防治AD药物的重要靶点。脑益康由制首乌、巴戟天等组成,有效成分多,药理作用广泛,可多系统、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采用Aβ25-35微量注射入大鼠海马建立AD大鼠模型,观察脑益康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内Aβ的生成、β-APPmRNA以及β-APP裂解途径中关键酶-BACE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雄性SD大鼠,SPF级,体重(230±10)g,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苏)2002-0022。标准鼠饲料常规喂养。
1.2 药物与试剂 脑益康由制首乌、巴戟天等组成(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颗粒剂,每克颗粒含生药1.98 g);脑复康(吡拉西坦片,南京白敬宇制药厂生产,批号20050812);Aβ25-35(Sigma公司,美国);Rabbit anti-human beta-amyloid 1-40/42 polyclonal antibody(CHEMICON公司);BACE1抗体 (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羊抗兔IgG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SP9001);引物(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免疫印迹化学发光试剂(BeyoECL Plus)(均购自海门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1.3 仪器 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美国Stoelting公司);Y-型(MG-B型)迷宫刺激器(张家港市三兴教学机械厂);冰冻切片机(LAICA CM1900,德国);PTC-100PCR仪(美国Bio-rad公司);Mini protein-3电泳装置(美国Bio-rad公司);Trans-blot转印槽(美国Bio-rad公司)。
2 方法
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用电迷宫刺激器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脑复康(0.4 g·kg-1·d-1)对照组,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1.73,3.45,6.90 g·kg-1·d-1)。其中,脑益康中剂量相当于临床用量,每组8只。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4 ml·kg-1)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颅顶部剪毛,碘酒和酒精消毒后,无菌条件下切开皮肤,分离颅骨外骨膜,显露前囟,记录前囟A(矢状轴)、L(冠状轴)、V (垂直轴)的坐标,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右侧海马CA1区位置,定位坐标:前囟后3.0 mm,中线右侧2.0 mm,硬膜下4 mm,在颅骨定位处钻一小孔,缓慢垂直进针至靶点,然后将5 μl Aβ25-35(用生理盐水将冻干粉状Aβ25-35稀释成2 μg·μl-1,37℃下孵育1周,使其变为聚集态的Aβ25-35)缓慢注入,注射速度为0.5 μl·min-1,留针5 min,以保证溶液充分弥散,再缓慢撤针,无颅内出血后缝合皮肤。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余操作同前。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进行,手术后大鼠分笼饲养。于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d,给药容量为0.1 ml·kg-1,脑复康脑益康均由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灌胃,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给予溶剂,连续30 d。
2.2 迷宫刺激器实验Y-型迷宫刺激器为三等臂式电迷路箱,三臂(Ⅰ、Ⅱ、Ⅲ)间的夹角为120°,臂长48 cm,宽16 cm,高19 cm,各臂末端均装有信号灯。箱底铺设铜栅,供通电刺激用。通过控制器开关,可使三臂交替作为安全区(不通电,灯亮)。于用药30 d后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验固定在上午8:00~12:00进行,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将大鼠放入迷宫刺激器的一臂,适应环境3 min后给予电刺激(60 V,持续2 s)。其余两臂中的任一臂给予灯光信号,示为安全区。大鼠进入安全区,为正确反应,否则为错误反应。第2次训练以此安全区作为起步区,并使大鼠停留在安全区1 min以巩固记忆。再次给予电刺激,以此类推,按方向(ⅠⅡⅢⅠ)依次改变安全区位置。学习测试:以测试达到连续10次中有9次(9/10)正确反应前所需的电击次数即尝试次数表示学习能力。记忆再现测试:学习测试完成24 h后以同样方法进行,以达到9/10标准前的尝试次数表示记忆能力。
2.3 取材方法和样品制备 将大鼠用2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剪开胸腔,暴露心脏,从左心室插灌注针至升主动脉,用眼科剪剪开右心耳。先快速灌注生理盐水150 ml至流出液清亮,再灌注预冷的4%多聚甲醛500 ml(先快后慢于1 h内灌注完)。灌注结束后迅速断头取脑,去除小脑和嗅球,4%多聚甲醛中后固定6~8h。将全脑依次移入含20%和30%蔗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梯度固定,置于4 ℃冰箱中至组织块沉烧杯底。取实验所需部位于恒冷切片机中在-20 ℃下冰冻连续切片,片厚30 μm。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按免疫组化SP试剂盒方法进行Aβ40/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0.01M 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Aβ40/42免疫阳性细胞在光镜下胞质和突起内有棕黄色阳性颗粒,计数每张切片4个随机高倍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作为计数结果。
2.5 β-APPmRNA表达检测 用Trizol试剂提取新鲜海马组织总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RT-PCR法测定待测的mRNA相对表达量。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PCR产物电泳条带光密度值,表达水平以待测mRNA与β-actin mRNA的光密度值之比来表示。APP的引物为:上游5’-GGATGCGGAGTTCGGACATG-3’,下游5’-GTTCTGACTCTGCTCAAAG-3’,产物为297 bp。β-actin的引物为:上游5’-GAGACCTTCAACACCCCAGCG-3’,下游5’-TCGGGGCATCGGAACCGCTCA-3’,产物为404 bp。
2.6 BACE1的Western-blot法检测 取大鼠新鲜皮层脑组织提取蛋白后,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取10 μg进行SDS-PAGE电泳,先在100 V电泳20 min,然后150 V电泳至溴酚蓝抵达胶底后20 min结束电泳,而后在350 mA的条件下转膜150 min,将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 ,5%脱脂牛奶室温包被2 h,加入1∶300多克隆兔抗BACE1和1∶2 000多克隆兔抗β-actin 4 ℃过夜;加入生物素化的二抗室温孵育2 h,ECL显影和图象扫描。
2.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利用Stata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各组数据均以±s表示,以P
3 结果
3.1 脑益康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Y型迷宫刺激器实验显示大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30 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触电时间比假手术组显著延长(P
表1 各组大鼠迷宫刺激器实验触电时间和正确反应次数的变化(略)
与假手术组比较,**P
3.2 脑益康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Aβ40/42沉积的影响Aβ40/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β40/42蛋白免疫反应产物为棕黄色细颗粒状,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细胞核为阴性。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层。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大鼠海马区阳性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加(P
表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Aβ40/42的阳性神经细胞数(略)
与假手术组比较,**P
3.3 脑益康对AD模型大鼠脑海马内β-APPmRNA表达的影响抽提大鼠海马总RNA,APP引物与β-actin同时进行RT-PCR,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扩增出了297 bp(APP)和100 bp(β-actin)条带。图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海马组织APP的条带表达与假手术组比均明显增高(P
表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β-APPmRNA的表达(略)
与假手术组比较,**P
3.4 脑益康对AD模型大鼠脑皮层内BACE1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层组织BACE1表达的结果显示,在70KD处可见BACE1的表达,各组BACE1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
表4 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BACE1的表达(略)
与假手术组比较,**P
4 讨论
目前供实验研究用的拟AD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与临床和病理表现完全吻合的模型还未被发现。本实验采用凝聚态Aβ25-35海马区立体定位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Aβ25-35是Aβ的毒性效应片断,其凝聚状态对神经毒性有决定作用,为了使Aβ25-35更好地在脑内弥散沉积,在使用Aβ25-35微量注射前先将它置于37℃下孵育7 d,使Aβ25-35在体外充分聚集,以凝聚状态进行海马定位注射, Aβ在AD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而且凝聚态的Aβ25-35的聚集性好,能够更好地沉积在脑局部,产生毒性作用,这样建立的大鼠模型更加接近临床的病理变化。造模后行为学测试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触电时间明显长于NS对照组大鼠,而前者的正确反应次数比后者显著减少,表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这说明该造模方法是成功的。造模后用不同剂量脑益康和脑复康治疗30 d后,再次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发现各治疗组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脑益康能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脑中Aβ的过度沉积在神经细胞变性过程中起中心作用[3]。AD的两大病理改变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目前SP和NFT的关联和在AD中扮演的角色还存在争议,但已有证据[4]显示Aβ的聚集是AD发病的始发事件,而且AD的其他病理特征如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以及随后的NFT的形成等都与Aβ生成及其清除的失衡有关。异常Aβ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在能破坏钙平衡,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增强谷氨酸毒性,诱导产生一氧化氮,诱导神经凋亡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海马和皮质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也是最易受Aβ毒性损害的区域。由于AD患者大脑海马、皮质等内有大量的Aβ的沉积, 神经元变性、死亡,而其中Aβ沉积量的多少与AD 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所以Aβ通常可以作为评价实验效果的指标之一。Aβ是一种难溶的蛋白质,由40~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由APP裂解产生[5,6]。APP蛋白半衰期短,由蛋白酶通过α和β两条途径迅速代谢。α途径由于切割位点位于Aβ区域内,所以不产生Aβ,而在病理情况下,非Aβ途径受抑制,Aβ途径被激活,β途径先由BACE1在671和672残基间切割,继而再由γ分泌酶在712残基附近切割而产生Aβ[7]。BACE1不仅起始了APP的淀粉样酶切途径,也是Aβ生成的限速酶[2],故BACE1的过度表达可以增加APP在β位点的裂解,而BACE1的下调则可以减少Aβ的分泌。所以任何影响APP和BACE1的表达及活性都会影响Aβ的生成与清除的平衡,从而导致Aβ的产生异常,促进AD的病理改变的形成[8]。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化法检测Aβ40/42在AD大鼠海马区中的沉积,结果表明脑益康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β40/42的沉积有减少作用,而Aβ的异常沉积则与AD模型大鼠脑内APP的异常代谢密切相关。本实验检测了AD模型大鼠脑内β-APPmRNA的水平,结果发现脑益康能下调β-APPmRNA的水平,表明脑益康能够在基因转录水平抑制AD模型大鼠脑内β-APPmRNA的过度表达。这一结果与脑益康使得AD模型大鼠脑内Aβ40/42异常沉积的减少相平行,说明Aβ途径被抑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又从蛋白水平检测了AD模型大鼠脑内BACE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脑益康能够减少AD模型大鼠脑内BACE1的蛋白表达,故特异性的剪切APP的过程受抑。以上结果说明脑益康对AD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降低BACE1的表达与活性,选择性的使APP通过Aβ途径的裂解减少,使得Aβ40/42生成减少,减轻神经元的毒性,减轻AD的病理变化而实现的,从而达到防治AD的目的。但是在BACE1参与的APP裂解成Aβ的过程中,具体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还有哪些因素参与了这个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ayer TA, Wirths O, Majtenyik, et al. Key fac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eta-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processing,metabolism and intraneuronaltransport[J].Brain Pathol, 2003, 11(1):1.
[2] Tandon A,Rogaeva E.Mullan M,et a1.Molecular 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role of β- am yloid and the presenilins[J].Curr Opin Neurol,2000,13:377.
[3] M aurel D, Sage D. M ekaoucheM, et al. Glucocorticoids up -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f 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n the rat suprachiasm atic nucleus[J].Glia, 2000, 29 (3):212.
[4] 盛树力. 老年性痴呆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53.
[5] Zhao L , Chen Q , Diaz Brinton R. Neuroprotective and neurotrophic ef2,ficacy of phytoestrogen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J]. Exp BiolMed (Maywood) ,2002,227 (7):509.
[6] Wang CN,Chi CW.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phytoestrogen on amyloid protein - induced toxicity are mediated by abrogating the ac2 tivation of casepase cascade in rat cortical neurons[J]. J Bio Chemistry,2001,267:5287.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5
[关键词] 数字电影艺术的产生;数字电影艺术的审美;数字电影艺术的未来
回顾电影历史,短短百余年,电影制作技术已经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遭到立体声道的一次次的技术革新,这一次次的技术飞越,给电影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无穷丰富的演变和美的意味情趣。新世纪,伴随着全球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电影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数字电影突破了思想与绘画、摄影机与胶片的技术基础,将电影数字技术化。数字技术与电影的结合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最初直接反映生活的画面,到创造性突出视觉奇观,再到银幕中隐含的特殊效果,使观众逐步体会电影的真实性。无论是电影幕后的制作,还是在电影载体的数字更新,无论是电影中主人公的灵魂形象或者是电影观众的欣赏认可,都彰显出数字技术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内外电影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数字电影艺术产生的价值意义
每当听到人们谈论好电影或是电影好时,笔者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电影?从赏析角度上看,一部经典大片的数字技术特效带给观众的视角冲击,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从主观上讲,我们首先总会以自己的审美需求为先准。然后强加于他人,希望别人也能赞同自己的观点。然而客观的眼光是一切真理的基础,进入数字电影时代,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观点,也已经黯然失色。从艺术表现上,我们总是喜欢积极的东西,数字电影带给我们的总是极富想象与超前的,具有挑战性与先进性的东西,这时对于欣赏者而言,主观评价的来源只是区别于对某个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而已。
数字电影作为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媒体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在电影只反映现实性的年代,许多传统电影制作达不到镜头需要,要借助电脑才能更完美。运用电脑技术将传统电影引入数字化技术后,会使影片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效果。电影数字化技术最大的好处,直白地说,那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电影创造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真实感。不论是《天下无贼》里刘德华用玻璃杯剥鸡蛋,还是《英雄》重李连杰的剑穿水珠,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的介入,这种出神入化的场面是不可能有的。据媒体报道,外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通过数字化技术,仅用200人就演绎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数万人参加的诺曼底登陆,当影片上映时,几乎没有人能感到是科学的巨大力量在推动着这场银幕上的战争。在这历史与现实、现实与电影之间,真实抑或不真实,真真假假没有人讨论,因为没有人否定历史!
总之。数字化技术所造成的影像奇观和科幻效果,尽管无法改变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但是它却已经改变了传统电影艺术真实的最终意义,给了我们思维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数字媒体艺术成就电影美学效应
数字化技术改变了电影本身的现实性和时空连续性。因而。在数字技术出现以前或者在数字电影还未曾与电影结合的时代,无论对电影的本身有多少种看法,一个最基本的也似乎是大多数理论家都赞同的,是电影的现实性本性。一些有影响的电影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里都曾经指出,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绝对的现实主义”。马赛尔・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断言:“电影艺术是高度‘现实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最能向我们传达现实感的艺术,因为它能最忠实地再现现实的外部特征……我觉得可以断言,电影是比任何其他艺术表现方法更为现实的语言,电影也许首先便是一种语言,甚至它就是现实本身。”
然而,数字电影的产生与飞速发展,已经逐渐湮灭了电影的这种现实性,它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另一方面,电影艺术美学形式发生转变,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甚至作为一门学科拿来研究。从数字电影中,生活美的真切,人性美的光辉,自然美的雄壮,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于是,便提高了我们的鉴赏美和认知美的能力,在这丰厚的美学中,数字技术的成就是无穷大的。
哲学上说。每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郡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即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社会背景,而数字电影的产生,又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形式。从艺术的角度上说,数字电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目前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支柱,它的成就并不只在技术上。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或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从观赏角度分析,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电脑艺术家们可以凭借影视制作软件打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和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自然景观、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以及各式各样心灵象征的意象。美国好莱坞《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等一大批科幻影片在全世界风靡,与其说是数字技术的成功,不如说是电影寻找到了表现心灵和思想欲望的新形式更为准确。因此可以说,数字电影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数字电影艺术情趣的培养与提高
我们观看一部电影作品,总是带着不同的主观色彩,有人喜欢画面艺术效果,有人喜欢波折的故事情节,而有些受众群众则看得更远、更深刻一些――它们寓意着什么,体现了什么?凡是美的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是数字电影并没有只浮躁地夸大现实,它在极力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将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愿望放大,加以理解运用,然后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是超理想的现实,更进一步。科幻片《E,t外星人》呈现给观众的是具有浓郁人情味的一面。它表现了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相互友爱,从而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未来这陌生世界的恐惧感。而《星球大战:魅影危机》和《最终幻想》等数字科幻电影,给观众以感官上愉悦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使观众以超常的视角去体会,从而满足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心理。因此,在数字电影中,一切科幻片甚至近些年来陆续出现的魔幻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我们欣赏表象,体会意境,却不为表象和眼前的东西所牵制,我们生活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早在1997年,迪士尼推出了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动画片《花木兰》,该片以中国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为题材,据说是经过上百位动画大师历时两年才完成的。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电影画面,其整体风格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元素,画面柔美轻巧,意境唯美悠远,极富东方韵味;其音乐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部电影巧妙地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获得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的普遍认可。他们的成功正 说明了,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是本着这样不断追求与创作而来的。
我们知道,欣赏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必然会经过感知、想象、理解与认知这三个步骤,这是审美境界得以塑造与提高的必然选择。数字电影的审美情趣只存在于受众人心里,它只会让你去感叹、去赞美、去理解、去想象。当受众认识到自己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欲望是什么的时候,这就标志着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数字电影是集技术、故事与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这三个层面共同作用。技术是保证电影质量的关键因素,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表现形式则是电影追求的最高层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好电影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这么简单,技术与故事情节必不可少。但电影表现形式犹为重要,它能开拓视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掘人们的想象力与能动力,并且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四、数字电影的未来之窗
数字技术的发展总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技术的进步将会把数字媒体艺术带向何方,这是一个无法预测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在为电影提供了制作技术的同时,也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纵观各发达国家,他们的科技文化发达。数字电影技术已经很纯熟,创作人员已从过去单纯地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以科幻、超现实、未来和宇宙为主题的电影已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前景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电影的数字化也已经成了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我们期待着日臻完善和更新的数字电影给我们带来更加完美的感观体验。虽然我国的电影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前景日趋看好,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许多经济技术要素与市场发展要素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数字电影院创下1.2亿元票房收入的最高记录,在全世界处于前列。目前,中国数字电影的拍摄、放映数量和票房产出皆创新高,发行、运营网络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数字影院建设正在加速展开。
数字电影实际上并不仅仅在改变电影的画面,它在改变着电影的全部制作方式、传输方式、发行放映方式。总而言之,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引进,整个电影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化,并还要不断变化着。数字艺术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是一件令世人瞩目的新鲜事,而数字电影就其影响来说,随着不同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它们反映的内容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因如此,数字电影才有更广袤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要及时把握现状,立足于丰富多样的事物形态,不断总结各种电影艺术产生的形式,归纳其发展规律,为电影业和电影美学的进一步生产实践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指导。
五、结论
电影艺术的诞生范文6
[关键词]电影艺术;运动的声画影像;媒介表现;接受主体
电影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本体性质论
艺术,是人类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四大方式之一。与宗教、实践、科学掌握世界的方式比较起来,艺术掌握的方式主要诉诸具体形象和抽象的情绪,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进行的审美体验、认识和掌握的最高形式。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放映了《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短片,制造出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电影发明终结,从此一门新兴的、惟一可以知道诞生日期的艺术出现在人类发展史上。
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为技术手段,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年轻艺术。[1]4各门艺术,媒介表现多种多样,文学艺术的媒介表现是语言与文字;绘画艺术的媒介表现是二维的平面上线条与色彩;戏剧艺术的媒介表现是外部形体动作与语言;音乐的媒介表现是运动着的乐音;雕塑,其媒介表现是三维中的点、线、面;而舞蹈艺术的媒介表现,是其外部的动作形体,电影作为艺术的媒介表现则是运动着的声画影像。可以发现,决定艺术门类的根本标志是该门艺术的表现媒介,而不是技术过程,七大艺术中,每一门艺术的任务是由它的媒介所决定,因此艺术媒介是由客观决定的,而不是主观约定的。
电影艺术的媒介表现是“运动着的声画影像”,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有根本的区别,其重要特征为灵动、具体以及直述,并且诉诸视觉感官,这就决定了电影不能像文学作品可以由创造主体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运用抽象的文字表达出来,由接受主体自行完成,电影媒介的具体性特征即人物、时间、空间的具体性导致影像永远是物质现实的影像,影片则通过布景介绍时代、社会、人物地位、季节。上场人物穿什么衣服,就表现了什么时代,穿古典服装当然是古代,穿袍子马褂当然不是今天。道具反映着人物的职业,反映着地方的色彩。工程师有丁字规、计算尺;美术家有画架;在电影《十五贯》里,一开始为了表现屠户,所以就有屠刀、案板。灯光,可以反映早上、黎明、黄昏或者晚上,因此接受主体只能接受编导给定的具体形象,别无选择。运动的声画影像,技术的生成条件决定了其所需要的形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拍到,不可能是抽象的人物符号。
电影的根本任务是叙事,构成了其基本的任务和规律,这与其他叙事类艺术在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是电影叙事任务诉诸本身独特的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在大众心理积淀的基础上最终走向了一般现实逻辑。运动的声画影像导致了电影的叙事机制在一般现实逻辑的层面上被划分为七种影像系统,即真实影像系统、抽象影像系统、象征影像系统、特殊文化影像系统、兼容式影像系统、神话影像系统、解构型影像系统。
电影《风声》在中间交代了五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室内有两个跟拍的长镜头,整个故事很干净、很利索。其好在于故事结构安排得紧凑巧妙,观众被电影的故事逻辑吸引进来,同时在思考着谁到底是“老鬼”。陈国富很好地利用了电影语言,将这些文字无法描述的美妙变为电影的独特性,让《风声》的叙事机制彻底抓住了认真看这部戏的观众的心,这说明观众对《风声》的叙事机制是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