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痛风 世罕泉 血尿酸值
Gout patients the effect of drinking Shi Han Quan observation
ZHANG Hong-Xu WANG Pei-Pei QI Ping GUO Jing-Kun YANG Dong-Xia
【Abstract】 ObjectiveDrinking in patients with gout,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i Han Quan . Methods Select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gout among 71 cases were observed. Given food and water directions, around drinking Shi Han Quan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uric acid, uric acid before and after the drinking water for comparison. Result Rate of decrease in blood uric acid after drinking water was 81.7%,significant drinking water before and af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uric acid,down to th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following total number of 25.4%. Conclusion Drinking Shi Han Quan natural soda water on reducing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gout has a significant supporting role.
Keywords:Gout Shi Han QuanUric acid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88-03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若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就会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过高时,即以钠盐的形式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炎症疼痛的一种疾病即痛风。血尿酸为其主要生化指标[1]。
对于痛风中西医均有治疗方法,但都不能治愈。有报道,弱碱性水可以矫治痛风。世罕泉水是一种天然的苏打水,呈弱碱性,它有碱化尿液,抑制尿酸形成的作用。本文将观察世罕泉天然苏打水对痛风患者高血尿酸的矫正作用。
1观察内容与方法
1.1被选对象基本情况:
观察组(选择志愿免费饮水者)71例,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4岁,60岁以上仅5人。对照组6人,均为确诊的痛风病人。患病年限分别在5年以内,6~10年,10年以上。选择条件为血尿酸的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已确诊为痛风的患者。
1.2观察内容:
1.2.1空白对照组:选取确诊痛风患者6人,进行10天的饮自来水观察,检测并记录每人的血尿酸值。
1.2.2观察组:71人进行饮世罕泉水4周观察,在4周内每人每天分次共饮用1500ml;
1.2.3检测饮前及饮后的血尿酸值;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
1.3观察方法:
1.3.1检验委托单位:省武警医院检验科
检测方法:尿酸酶法
检测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U―400)
1.3.2比较饮水前后血尿酸值的差异。
1.3.3建立个人资料档案,记录每日饮水量,观察前对志愿者提示饮水要求,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与被观察者定期(5日左右)进行沟通和指导。
1.3.4效果判定标准。
血尿酸值正常参考值:
男:≤416μmol/L
女:≤339μmol/L
本观察自拟标准:
有效:血尿酸下降≤49umol/L
显效:血尿酸下降≥50umol/L
1.3.5 效果判定依据: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u检验法。
2结果
2.1观察组血尿酸的下降效果比例。
血尿酸值下降的比率:在本次71人观察实验中,血尿酸下降值≥49mol/L者58人,占总观察人数的81.7%(P
2.2血尿酸下降的效果判定
由表1、2可知,饮水前后血尿酸均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饮用世罕泉水后患者的血尿酸数值有显著性下降。
2.3显效率
痛风病的好转以血尿酸值高低衡量。现将下降的绝对值分2组,即分下降值≤49μmol/L;≥50μmol/L两级。下降绝对值≥50umol/L者为显效。
由表3可知:下降值在≥50μmol/L的患者有44人,即下降的显效率为62%。总有效率为81.7%。说明世罕泉水对痛风的食疗效果显著。
2.4血尿酸下降至正常的比例
观察的71人中血尿酸下降到参考值以下为18人,占总人数25.4%,其中男性17人,女性1人,分别占男女总观察人数的25.8%和20%。
饮前血尿酸数值在500μmol/L以上,饮后降到参考值以下的男性患者有4人,占男性总观察人数的6.1%。可见,原血尿酸过高的病人,下降到正常值以下人数很少。
2.5饮世罕泉水与用药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71人中,仅有3人用药,有68人不用药,其中血尿酸值下降者有55人,占总观察人数的77.5%。可见单纯饮用世罕泉水,不服用药物,即可有显著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足以证明世罕泉水对痛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6症状变化:
饮水前有明显疼痛症状者15人,饮用世罕泉水四周后症状均有好转。其中有3人1周见效,7人2周见效,2人3周见效,1人4周见效。追踪观察,有个别患者每年季节性发作,饮用后到季节没再发作。
3讨论
随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脑力劳动者和营养状况良好的人群发病率较高,这与超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及经常性的高嘌呤饮食有关,如过多的摄入海鲜食品、动物内脏、啤酒等。痛风为终生性疾病,所以合理的、综合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饮用碱性水及健康饮水会十分有益。
3.1所见效果
痛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2]。大多数痛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减少和消失与血尿酸降低是一致的[3]。本观察的血尿酸值下降值的总有效率为81.7%,下降的显效率为62%。可见世罕泉水对痛风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血尿酸下降至正常的比例占总人数25.4%,无论男女,下降到正常的均为少数。饮前血尿酸数值在500μmol/L以上,饮后降到参考值以下的男性患者有4人,占男性总观察人数的6.1%,此次观察大部分人不吃药,单纯饮用此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世罕泉有降低血尿酸值的作用,起到了辅助食疗作用。
3.2世罕泉水与碳酸氢纳泉的作用
世罕泉水是一种天然的苏打水,具有碳酸氢钠泉的功能,但不能等同于碳酸氢钠泉。因为其碳酸氢钠含量尚未达到碳酸氢钠泉医疗泉的水平,固体成分未达到1g/L的水平(约1/2左右)。苗健等在《微量元素与相关疾病》中,对碳酸氢钠泉的医疗作用这样描述,“饮用时能减少尿酸形成,能排出泌尿系结石”[4],可见此类泉水对痛风病的矫治已是成熟的方法。
3.3世罕泉水对痛风的功能
上述血尿酸下降的良好效果,分析原因:其一,此水按欧洲与日本的标准以HCO3- 计算,含量达到340mg/L,呈弱碱性即认为有医疗作用,使其具有碱化尿液,抑制尿酸形成的作用;其二,此水为小分子团水与负电位水,国内外研究已证明其对人体有一定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它有溶解尿酸结晶,抑制尿酸形成,利于代谢产物―尿酸盐的分解与排出的功能,可降低痛风症状与痛苦,对关节炎有矫治的作用。其三,小分子团结构等物理性质,与碳酸氢钠的弱碱性共同起作用,加强了此水对痛风食疗的辅助矫治作用。饮用此水的效果要优于饮单纯天然苏打水,本文目的就在于观察其综合作用,帮助人们近一步的了解世罕泉水潜在的功效价值。
本研究表明,饮用世罕泉水对于治疗痛风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但饮用四周能降至正常参考值者不多。标准及方法为自拟,具有可行性。但对照选择限于条件存在不足。本次观察未选到足够的服药患者做对照观察,但也能看到此水有降低血尿酸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圣川.痛风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23.
[2] 野间昭夫. 老年者临床检查的基准值. 最新医学,1978,33(5):868
[3] 方卫纲等.北京地区部分人群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781.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疗法;痛风康
2008年1月~2010年10月, 我们采用痛风康内服方合痛风外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痹阻型60例, 并与安慰剂组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26例, 女4例; 年龄30-67岁, 平均(59.62±10.14)岁; 病程0.5~ 16年, 平均(5.26±1.71)年, 治疗前血尿酸( 551.35±65.32) umol /L。对照组30例, 男27例, 女3例; 年龄31-68岁, 平均(57.42±12.11)岁; 病程0.3-17年, 平均(6.,11±2.23)年, 治疗前血尿酸( 544.84±65.32)u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痛风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制定:①关节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②有痛风结节,结节含有以化学方法和偏光显微镜证明的尿酸盐结晶。③符合以下几项中6项:炎症于1天内达高峰;1次以上的关节炎发作;单关节炎;患处关节皮肤发红;第一趾关节肿痛;一侧的中趾关节炎发作;一侧的踝关节炎发作;可疑痛风结节;高尿酸血症;X线可见关节内的非对称肿胀;X线片见非侵蚀性的骨皮质下囊泡;发作期关节液细菌培养阴性。凡符合①、②、③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中医湿热痹阻型的诊断标准[1]:跖趾、踝、膝等处单个或多个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肿灼热,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难于行动,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于痹证范畴,湿热痹阻型。
2方法
2. 1药物组成
治疗组:痛风康颗粒:由毛冬青30g、萆20g、车前草20g、荆芥10g、山慈姑6g组成,各味中药按比例制成每包5.53g颗粒剂。痛风外敷方:由毛冬青30g,虎杖30g,白芷10g,石楠藤10g,冰片6g组成,将各味药物打成药粉,制成每包80g的外敷方。
对照组:痛风康颗粒安慰剂:由痛风康颗粒加赋形剂制成,药物和赋形剂比例为1:9,每包安慰剂只含十分之一的药物。痛风外敷方安慰剂:由痛风外敷方加赋形剂制成,药物和赋形剂比例为1:9,每包安慰剂只含十分之一的药物。
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痛风康颗粒, 1包/次,2次/日,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疗程5天。痛风外敷方加入蜜糖10g及开水适量调成膏状,加热至40℃~45℃,待温度降至可接受程度后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6h/次,1次/日,疗程5天。
对照组:服用痛风康颗粒安慰剂, 1包/次,2次/日,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疗程5天。痛风外敷方安慰剂加入蜜糖10g及开水适量调成膏状,加热至40℃~45℃,待温度降至可接受程度后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6h/次,1次/日,疗程5天。
卧床休息,提高患肢,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饮足够的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 3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木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木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3结果
3.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1 11 8 0 100
对照组 30 0 5 8 17 43
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岭南地区多湿多热的特点,南方地区痛风急性发作期病机多为湿热内蕴,下注关节,瘀血阻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具有抗炎、镇痛、利尿等作用的中药通过各种作用机制,对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症状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毛冬青提前并经结构改造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IA)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输卵管炎所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对抗粘膜上皮的坏死,抑制炎症的浸润,减轻炎症的发生[2-3]。荆芥所含的含d-薄荷酮及白芷所含的香豆素类成分,均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其提取液具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4-7]。车前草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尿量,促进输尿管的蠕动,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由于排尿的增加,可加速尿酸的排泄,起到了“利湿”的作用。
痛风康颗粒中萆祛风除湿、利尿通淋,车前草清热利湿,两者对湿热毒邪下注所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清利之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而起到清热祛湿之效; 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荆芥是常用的祛风之药,同时具有理血的作用,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品中酌加风药,能起到加强祛除流窜肢体关节之湿热浊毒的功效。山慈姑味甘,微辛,性寒,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有助于通畅经络,消散湿毒之邪,减轻关节肿胀。
痛风外敷方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之症状,经外敷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之效,主要由毛冬青、虎杖、白芷、石楠藤、冰片、组成。方中以毛冬青为君,取其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虎杖为臣,其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活血祛瘀,清热,利湿,解毒,对于湿热瘀阻经络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可谓对症下药之首选,可助毛冬青共凑清热利湿解毒之功。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消肿之功效;石楠藤味辛,性温,归肝、脾、小肠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痛。两者既可通络止痛,又兼祛风除湿,用于方中可加强消肿止痛之疗效,是以为使药。佐药冰片,味辛、苦,性凉,归心、肺脾经,具有较强的辛散之力。方中佐以少量冰片,是取其为芳香之品,散热止痛之效显著,《本草纲目》曰“其气先入肺,传于心脾,能走能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条达而惊热自平,疮毒能出”,利用其走散之力,除通经透毒外出之外,尚可将方中诸药之药气引经直达病所,疏散至肢体关节,以达药效。
本研究提示,痛风康颗粒剂和痛风外敷方能很好的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具有良好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友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第一版:662
[2]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 现代中药学大词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一版:421
[3] 乔宛虹.毛冬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5):104-105
[4] 周丽娜.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35-1936
[5] 吴婷.荆芥现代研究概况.江苏中医药,2004,25(10):64-66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3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2-0083-02
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风湿病是指用行气、散结、活血、软坚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方剂,治疗痰瘀互结、筋膜粘连、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或皮下瘀血、郁积成块、破结不散的方法[1]。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法治疗风湿病,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应用
1.1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鹤膝风”、“历节”等范畴。《素问・痹论篇》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普济本事方・风寒湿痹白虎历节走注诸病》说:“此病多胸膈生痰,久则赤肿,附着肢节,久而不退,遂成历风。”人体正气亏虚之时,易感外邪,痹阻于经络关节,气血流通不畅而致痰瘀蕴阻,久之则瘕积聚,不易消散。临床表现为周身关节肿痛僵硬,尤以双手关节为重,伴有活动受限,畸形变,功能障碍。笔者常选用以软坚散结为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辅的治疗原则。
案例1:患者,女,55岁,2002年3月来诊。主诉:四肢关
节肿痛反复发作8年,伴双手关节梭形肿胀,晨僵,活动受限。查类风湿因子:582 IU/mL。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8年来曾间断口服强的松、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病情稍有改善,但均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不能长期坚持,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查:舌质黯红有瘀点,苔薄黄,脉滑。辨证为痹证日久,痰瘀互结,痰凝筋骨。处方:海藻20 g,昆布20 g,牡蛎20 g,鳖甲10 g,威灵仙30 g,穿山龙20 g,红花15 g,赤芍15 g,秦艽20 g,羌活20 g,独活20 g,路路通20 g,鸡血藤3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海藻、昆布、牡蛎、鳖甲软坚散结,其余药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服药1月后症状缓解,间断随证加减治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1.2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病名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先提出。《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诸病源候论》曰:“积聚痼结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杳,牢痼盘结者也。”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湿成痰,痰瘀互结阻于关节,阻碍气机运行而成“痹”。大多学
者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阻于关节为标。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骨骼等处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应属于中医“积聚”、“痞块”范畴。临床上笔者常选用以软坚散结消石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
案例2:患者,男,40岁,2004年12月来诊。主诉: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2 d来诊。查血尿酸636 ?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服用秋水仙碱及乐松片出现恶心呕吐而停药。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滑数。拟方:海藻20 g,昆布20 g,鳖甲10 g,白芥子1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30 g,土茯苓15 g,薏苡仁20 g,赤芍10 g,红花10 g,山慈菇20 g,泽泻20 g,延胡索15 g,威灵仙2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低嘌呤饮食。方中海藻、昆布、鳖甲、白芥子软坚散结,金钱草、海金沙化石消石,其余药味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服药12剂,患者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又于缓解期内间断服用以软坚散结消石为主,滋养肝肾、健运脾土为辅的中药,血尿酸降至357 ?mol/L。随访2年,病情未见复发。
1.3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骨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中藏经》认为本病多由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肾,或嗜欲不节伤肾所致,其曰:“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现代医学则认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损害关节软骨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上,骨性关节炎患者大多为年老之人,且有长期劳损病史。年老之人肝肾不足,筋骨关节失养,加之长期劳损,或不慎感受外邪,致气血不和,瘀血内生,痰瘀搏结,凝聚骨节,聚滞为积而成骨痹。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时有肿胀,双膝关节在上下楼或蹲起时疼痛加重。笔者常采用软坚散结、补肾壮骨、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法。
案例3:患者,女,62岁,2000年10月来诊。主诉:四肢关节沉重疼痛已10年,时常伴有双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双手远端指间关节可见赫伯登结节,双膝关节可触及骨摩擦音;浮髌试验弱阳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双侧膝关节髌骨后缘骨质增生变尖,局限密度减低。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查患者舌质紫黯,苔薄少津,脉沉细。拟方:白芥子20 g,鳖甲15 g,海藻20 g,昆布20 g,红花15 g,桃仁15 g,杜仲20 g,牛膝20 g,补骨脂30 g,骨碎补30 g,独活20 g,秦艽20 g,狗脊20 g,威灵仙2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白芥子、海藻、昆布、鳖甲软坚散结,其余药味补肾壮骨、祛瘀通络。服药2月后,四肢关节肿痛好转,间断调理巩固疗效,同时配合口服补钙制剂,注意劳逸结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当人体正气亏虚,六之邪侵袭人体,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跌扑外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流通不畅,血不得行、津不得布而为痰为瘀,痰浊瘀血彼此互为影响,层层相因,凝聚成块,日以积大,形成瘕、肿块、结节等[2]。《灵枢・百病始生》谓:“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丹溪心法・积聚痞块》说:“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均说明积聚、瘕多由痰瘀凝聚而成。
在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中,正气亏虚是发病的根本,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如痹证日久,痰浊瘀血着骨不去,反复作用于患病关节,导致关节肿大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此时单纯选用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之法,往往疗效欠佳,加用软坚散结之品方能很好地攻除结滞日久的瘕、积聚,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
笔者在遣方用药时常选用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化痰破积。海藻,《本草便读》云:“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昆布,味咸,《本草汇》谓“能化老痰”。鳖甲软坚散结、滋阴潜阳,《神农本草经》云其“主心腹瘕坚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能抑制动物结缔组织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3]。白芥子能祛经络之痰,并能利气散结,能够吸收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所以对风湿病患者伴有关节腔积液者尤为适用[4]。牡蛎能软坚以散结块,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能净化瘀血,提高免疫力[5]。此外,笔者在选用软坚散结药物组方治疗风湿病时还喜用威灵仙一药,以其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之功消痰破积。
如前所述,中医学认为风湿病的病因为虚、邪、瘀3个方面,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常为虚实夹杂。所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多攻补兼施。一般情况下,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应分清主次。软坚散结、化痰通络终归是治标,在病情缓解期,我们还应运用补益正气之法,如:补益气血、补益脾胃、温补肝肾等,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助正气,达到正气存内,邪无留处之目的,从而减少风湿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蔡辉,姚茹冰,郭郡浩.新编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217.
[2]于俊生.痰瘀相关学说与疑难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8.
[3]雷载权,张延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31.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西藏;慢性肾衰;病因分析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代谢废物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病程不可逆且呈进行性加重,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因此了解慢性肾衰的病因分布变化,对原发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避免和减缓慢性肾衰的关键之一[1]。现将我科2003年3月~2009年4月的26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原发病病因进行总结分析,探索本地慢性肾衰的病因特点,为该病的防治寻找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8例,男148例,女120例,男:女=l.23:1,年龄14~72岁,发病年龄高峰段为46~68岁,病程1月~12年,血肌酐173~2100mmol/L,血尿素氮9.6~87.8 mmol/L,血红蛋白49.8~157 g/L,肾小球滤过率3~82 ml/min,全部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等尿毒症症状。全部病例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内科学》第六版关于CRF的诊断标准,均根据病史、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RF。
2 结 果
268例慢性肾衰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居首位,共97例(36.19%);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共68例(25.37%);高血压性肾病34例(12.69%);痛风肾24例(8.96%);梗阻性肾病17例(6.34%);慢性肾盂肾炎12例(4.48%);狼疮性肾炎7 例(2.61%)、慢性间质性肾炎4(1.49%)、多囊肾3例(1.11%)、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0.75%)。
3 讨 论
CRF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多数患者直到肾功能严重不全时才被发现。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预后差,死亡率高。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呈逐渐增高趋势,因此了解本地慢性肾衰的病因变化,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对防治CRF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近几年我院的268例肾衰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发现糖尿病肾病是本地区CRF的首要原因,占36.19%,与西方国家的30.0%接近,且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因此我们应该引起对糖尿病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衰在本研究中居第2位,占25.37%。与国内的既往研究不同,如上海华山医院的587例中378例占64.4%[2]。分析可能原因: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与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比较及时和规范,避免或延缓其发展为CRF,故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CRF所占的比例下降。因此,加强卫生宣教、定期尿常规检查是早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CRF的有效手段。
高血压肾病所致CRF为第3位占12.69%,较西方的22.7%[3]低,但与我国叶任高等[4]的6.5%相比较高。这可能与随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有关。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8%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大约10%的高血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因此,加强高血压的宣传,严格控制血压是避免、延缓高血压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位居CRF第4位病因为痛风肾病,占8.96%,发病率是很高的,虽然这方面国内暂无相关研究,但尤其应当引起重视,分析原因与西藏高原的高尿酸血症高发病率有关,尿酸增高原因可能是本地区人群进食肉类食物,特别是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牛羊肉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有关。其次,高原缺氧使体内乳酸浓度增高,竞争性的抑制血尿酸的排泄,引起尿酸增高,以及高原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产生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增多,内源性细胞分解产物增多,也引起血尿酸增多[5];年龄方面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也是尿酸增高的原因。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导致了痛风肾的发生。因此,在高原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宣传教育,提倡多运动、避免肥胖及低嘌呤饮食(低肉食、低蛋白)、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对高尿酸症的防治以及防治痛风所致痛风肾病以致肾衰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慢性间质性肾炎即药物性肾损害占1.49%,与以往统计的20%有明显下降,这与医学进步有明显关系,可能与临床药物使用的逐步规范化及人们对药物副作用的警惕性增加相关。梗阻性肾病占6.34%,发病率不高,与国内的报道的3%相近[3]。慢性肾盂肾炎占4.48%,与上海华山医院的14.8%相比虽有明显下降,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这类原发病的诊治。其他的如过敏性紫癜肾炎、多囊肾、狼疮性肾炎所致CRF发病低,可能与本地人口少,发病率低有关,但对其原发病的防治也不能忽视。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268例慢性肾衰的病因分布,病例样本相对较少,也没有分析年龄、种族等因素,因此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仅能说明本地的情况。但这对我们了解本地慢性肾衰的病因概况,及时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CRF的原发病,从而减少CR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陈 楠,阎祝三,等.慢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1997,17(6):323.
[2] 李士梅主编.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600.
[3] 袁平霞.1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0):2182.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医 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症 观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率越来越高,将病发率的年龄也逐渐降低。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代谢紊乱症状,大多是肝肾亏虚证、中医痰瘀交阻证,通过各大中医院的临床研究,采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就。
一、临床资料
高尿酸血症又称作痛风,是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由肾脏疾病和血液疾病引起的痛风性及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大多数的患者多是伴随着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多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是由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状。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观察
(一)运动膳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中医治疗中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患者的自身调节休息非常重要,中医应叮嘱患者在治疗前注意合理膳食和控制体重,并进行适度的运动,通过每天一定量的排汗进行精神放松,减轻自身的身体和精神压力。接着采取常规性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每日清晨按时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药物辅助降压,提高降压的有效性。
(二)从调补肝肾入手,兼用祛痰湿通经络治疗
中医对治疗的方式加以改善,从调补肝肾入手,兼用祛痰湿通经络治疗,采用生石决明、丹参、何首乌、桑寄生、威灵仙、土茯苓、夜交藤等各30克,并掺入石菖蒲、杜仲、山萸肉、郁金各9克,加上熟地15克。然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其中比如,眩晕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入天麻和钩藤,头痛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入白芷,心情急躁和心悸失眠的患者还需要加入柏子仁和莲子心等。对于腰疼腿疼的患者需加入怀牛膝,夜间尿频的患者需要加入益智仁等,这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然后用水煎好进行服用。
(三)观察指标,连续治疗
接下来就是需要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的指标变化,并且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连续的有效治疗。根据患者的指标变化范围进行处方药的决定,和药物计量的决定,提高治疗效率。
(四)对观察进行疗效评价
观察过程会出现三种评价标准,一种是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变,效果非常显著,血压和血尿酸指标都已经恢复正常或快要恢复正常;第二种则是稍有效果,患者通过治疗,临床的症状稍有改善,血压和血尿酸的指标有所改善,接近正常;第三种就是没有效果,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的各项指标都没有变化,完全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可能会有些恶化。对观察进行有效的疗效评价,并进行记录跟进。
(五)统计学分析数据
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将观察的过程变化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作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伽马2进行检验,计量的资料采用t进行检测,最终以P小于0.05的差异作为有效的有意义结果。
三、结果
(一)临床效果研究
临床通过治疗观察进行效果研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一系列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进行药物的选用和治疗的方法,对症下药进行稳定有效的长期中药治疗,改善血压和血尿酸的各项指标。并根据统计学中的数据统计观察有显著效果的人数比例,体现中药治疗的效果和意义。
(二)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血压和血尿酸指标在治疗前后时有所不同的,表明治疗是有所改善的,研究治疗后血尿酸指标相对治疗前有较大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对照后发现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合理膳食为之后的治疗有积极的铺垫作用,使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精神压力,不会出现过度紧张导致的血压急速升高的现象,之后在配合降压药物的治疗和中药针对性的选择治疗,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状况和并发症状,进行有效稳定的中药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指标,使得患者能够有明显的恢复和改善,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让中国传统的医疗措施和治疗方法能够得到我国人民的信任和期待,提高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针对性。
四、结语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在中医学术中,病源是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证。脾脏、肝脏、肾脏的不足加上五志过极、阳动生风、阴虚阳亢等,会使得症状贯穿在整个发展之中。总之,脾肝肾的不足是高血压产生的本质,那么风、火、痰、瘀则是标,高尿酸血症是因为过度嗜酒、外感、恣食肥甘、过度劳累所导致的湿毒痰瘀痹阻经络。因此需要进行标本兼顾的中医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峰.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01).
痛风的医疗方法范文6
【摘要】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传达给学生,让形态学的知识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若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从属地位,合理使用,定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点睛之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寄生虫学检验 教学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要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各阶段的虫体、虫卵形态以及生活史、实验室诊断等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形态、繁琐的生活史形象简洁地呈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 寄生虫学检验传统教学方式
寄生虫学以形态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根据课本文字的描述,老师的讲解,再结合书本上的插图或挂图把寄生虫的虫体、虫卵形态在脑海里有个感性的认识。加上实验课上虫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虫卵形态的观察,学生能够对某种寄生虫的知识得以掌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挂图和课本的插图都是按照课本文字描述很规则地画出来的,然而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观察到的形态和标准形态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检和漏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2 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寄生虫学检验的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把生活中很微小的、不常见的虫体、虫卵形态印入脑海。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某一寄生虫的虫体形态、虫卵形态、虫体进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等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填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文、音效的整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
2.2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寄生虫学检验是检验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寄生虫病的认识就很浅薄。
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点,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渐渐地学生兴趣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如在蛔虫的教学当中,对于并发症之一的“蛔蚴性肺炎”这个知识点学生就难以理解。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进入人体后寄生部位在肠道,为何能够引起肺炎?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虫卵进入人体后在人体里的移行过程在人体模型图片中用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蛔虫的移行途径,对于并发症中的“蛔蚴性肺炎”的发病机理也容易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转贴于
2.3扩大视野,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以及老师的挂图,甚至教学标本玻片中的虫卵、虫体形象都很规范、很典型。但是,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会发现,实际标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形态和教材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检或漏检。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知识面、信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图书、网络等有效工具尽可能地把寄生虫的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鉴别。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综合理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减少误检和漏检,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信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
3 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进度,学生眼睛祛浊健肾散降低血尿酸作用明显,临床疗效优于通益风宁。
2 外治法
2.1中药外敷 由显采用自制痛风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91.25%,起效最快时间为5h,最慢14天,平均外用3-4剂膏药即可见效。马春应用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患者52例,总有效率96.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2中药熏蒸 徐慧等采用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愈显率71.4%,优于对照组(外搽扶他林乳胶剂)48.0%。使用方法:将上药(除芒硝外)加冷水3000ml浸泡20min,煮沸30min后,滤出药液倒入桶中,芒硝放入溶化,先熏后洗患肢。每日一剂,每天一次,时间为30min。
2.3针刺疗法 王勇等运用循经取穴结合刺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方法:脚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太溪、昆仑;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上肢,加取双侧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强刺激后,适当留针20-30min,出针时不闭针孔,并点刺病变局部出血数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针局部刺血放血数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3 综合疗法
张学山等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本病,中药内服根据辨证风湿热型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风寒湿型用蠲痹汤加减,瘀血型用化痹通痹汤加减,同时运用双柏散加红糖、温水调膏外敷,治疗痛风患者76例,总有效率96.15%。
4 结语
综观上述文献,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些许问题值得重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多从分子水平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究痛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寻找中医药改善和逆转本病的作用靶点,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形成有效并受到人们信服的规范化中医药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