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1
身在甘肃天水的霍先生患了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本要启程上兰州甚至北京的大医院试一试,但这让霍先生一家非常为难,一来霍先生的身体非常虚弱,难以经受得起远途奔波,二来家人需陪同前往,算下来是笔不小的开销。此时,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网络发挥了它的效用,帮霍先生省去舟车劳顿和远途花销,在家门口就让联网的著名教授会诊确诊了。
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网络覆盖医院已由最初的100多家发展到1300多家,织就了全国最大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同时,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覆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省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联接起网络,远在外地的专家教授也可以为地处甘肃乡镇的患者会诊治病了。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写道:朱紫国国王患病,孙悟空为其诊脉,通过“悬丝诊脉”,诊断国王为“双鸟失群”之症。中国传说中的这种“悬丝诊脉”绝技一直透着一股深藏不露的神奇,让人对拥有此高超诊脉技巧的人心怀尊敬。现在,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几千公里甚至远在地球两端的人都可以进行诊断,让我国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我国地域广大,各省市地区发展不均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特别是医疗行业,更是发展迅速而矛盾也随之而来。纷繁立起的医疗单位、制药商、医疗器械生产商等之间所形成的泡沫经济网,使医疗行业内为争取利益而将服务商品化、经济化。另外,迅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与不够健全的医疗体制之间有矛盾,国家大力扶持让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县市乡村医疗资源和环境较差。
因此“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近几年备受政府和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在2015年1月26日《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上,总理问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你们做远程医疗吗?”李彦宏介绍百度已经在开展相关业务,通过互联网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的答复让总理点头称赞。
远程医疗重构医疗资源格局
远程医疗系统是综合现代通信技术、医疗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具体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远程医疗系统在业务层面实现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在应用层面实现手术室、医疗培训室、诊治室、放射室等科室的全面互通。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检查诊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以咨询会诊为目的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教学培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和以家庭病床为目的的远程病床监护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专家资源、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我国人口的80%分布在县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大多分布在大城市。
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省级医院,加重了市级省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最终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也能够接受大医院专家的治疗。另外,通过远程教育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医院医师的水平。
同时,远程医疗缓解了偏远地区患者转诊比例高、费用昂贵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边远地区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到外地就诊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住院医疗费等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颠簸也给病人身体造成了更多不适,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误了诊疗,造成了更大的痛苦。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病人在本地就能得到相应的治疗,大大减少了就诊费用。
因此近年来,国家对远程医疗应用非常重视,亦不断加大医疗领域的改革和投入。据《中国证券报》研究分析,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在2013年达到22.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8%,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95.8亿元,其中2015年将是远程医疗快速突破发展年。
IDC最新的《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IT市场2015年10大预测》也显示,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产业在2014年出现了突破式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健康管理等新的业务模式在经历了多年的孕育之后开始初具轮廓,并且开始冲击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IDC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说:“预计在2015年,由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驱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将会逐渐成熟,并逐步探索出盈利模式从而迎来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新业务新模式将会是传统模式的有效补充,并将非常有效地促进中国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找到痛点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首先是一个医疗行为,必须由医疗机构和具有医疗资质的人员提供。即远程医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B2B,就是机构对机构,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合作;一种是B2C,直接对医疗机构以外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15年春节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网络医院批准的医院。
获批“远程医疗”让从前只是在医疗机构内部即B2B模式的远程医疗转换为B2C模式,让医疗机构可直接面对患者。“网络医院”的最大看点在于,一直握在医院手中的处方已在通过正常途径流出。这源于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处方流出“开闸”,其中规定“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在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的药店中,患者可通过电脑视频和耳机与在线的医生进行对话,随时拍照上传到系统,供医生查看。同时,体温、血压、血糖等数据也可通过仪器上传,供医生断症。若开具了处方,纸质处方会从药店的打印机打印出来,上面有医生签名、患者病情等信息。通过这张处方,患者可以直接在药房买到处方药。
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CTO栗昕认为,国家从2009年开始就对远程医疗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远程医疗系统建成后都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真正地用起来。究其原因,更多是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医保政策的配合、会诊/诊断的收费标准、会诊费用的管理等,虽然各省都出台了相关的会诊收费标准,但是大都不规范、不严谨也不统一,有的价格非常低,基本没有办法维持运营。
不久前,在“第五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暨第三届智慧医疗健康中国论坛”上,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邰从越发表主题演讲认为,远程医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信息的对称性,“专家看到的患者信息应该跟基层医院看到的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发生误诊。”
为保证信息的对称性,他认为医疗相关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医疗系统)应尽可能地遵从相关国内、国外的标准,例如DICOM、HL7、IHE、ICD10、ACR等。传统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信息对称性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检验技术及IT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标准正在被推广和普及,信息对称性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以影像产品为例,现在的设备制造商和医疗软件提供商都会遵循DICOM标准。以往电子病历信息是通过手工输入、扫描、投影等方式传送,现在由于有了通用的标准(HL7、CDA),可以把电子病历的完整真实信息传送到专家端。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保证了病理图像的无损传输,还有远程心电、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超声/内窥镜示教等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成熟度目前还没有影像那么高,但基本能解决信息对称性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和准确性。”栗昕说道。
但在现实中,更多的远程会诊系统都是通过辅流技术(视频会议中实时传送课件、文档等信号,即使用辅流传输)实现远程视频会议,这在技术上就有两个问题:
首先,传输过来的信息不能保证跟在医院看到的完全一致。虽然现在视频会议可以做到高清,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色温、色差问题。医学影像等资料也无法保证信息对称性,非DICOM的影像无法进行诸如窗宽、窗位调整等操作,更谈不上三维重建等高级后处理。
其次,更大的问题是,所有的证据文档都在基层医院申请端,专家端什么都没有,一旦将来产生医疗纠纷,就会是一个大问题。十几年前,大家认为远程医疗就是远程视频会议,其实远程视频会议只是远程医疗的一个辅助手段,专家诊断的依据更多是基层医院提供的各种相关检查、检验信息和病历信息。而传统通过胶片扫描仪、实物投影仪等方式传输医疗资料给专家的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信息对称性的问题。因此,规范、可管理的流程才是保障。
栗昕说:“只有信息对称性无法保证远程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合理、灵活的流程设计才是远程医疗业务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卫生部2010年针对远程会诊业务了《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对远程会诊的业务流程做了纲要性规范。
除了规范流程,伴随全联接时代来临,为了方便医患互动、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华为智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远程会诊、远程接诊、床边会诊、移动查房、户外应急会诊、手术示教、学术研讨、远程监护、远程探视等远程医疗功能,具备看得清、看得全、体验好、易使用、安全可靠和开放融合优势,并能实现国家、省、市、县、乡多级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专家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在河南省,华为智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被应用于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工程的首个项目,构建了一套覆盖省级到县级的远程医疗平台,覆盖全省118个县,有效解决了河南省偏远地区看病难的问题。
在新疆地区,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也有创新性应用,对内整合本地医疗资源,对外联合北京、上海等地多家著名医院获取更多技术支持,以"外引内联"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满足远程会诊的业务需求,华为推出了新一代移动医疗推车,让远程医疗服务实现移动化应用,使得远程医疗能够从专业会诊室走出来,直接延伸到病房患者床边或手术室,可满足远程重症监护、患者托管、教学查房等业务应用,更便捷地服务医患人员。
推车可分主流和辅流同时支持两路高清1080P60帧的医学影像呈现,临场感非常强,小到头发丝的物体细节都能捕捉得一清二楚。内置的医疗图像采集器让接口功能大幅提升,可以同时接入多路医疗视频数据。
推车展台接入演示的医疗仪器包括:心电图设备,电子听诊器,电子耳镜,电子皮肤镜,生命监护仪等器械,这些动态采集到的检查数据都能非常清晰地通过医疗推车集成的视频会议系统共享给另一端的会诊室。
医疗推车还内置了一个医疗工作站可以连接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将病人历史静态数据(电子病历,CT,影像,检查报告)也一并呈现给远端的会诊室,这样即使不在同一地方的医生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与病人交流,看到病人的病理数据,实现远程会诊的目的。
相对于仪器和系统,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健康品牌东软熙康,更致力于面对不同的医疗体系层级,将远程医疗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来。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实国情下,小医院需要通过远程医疗来提高诊疗能力;大医院需要通过远程医疗来更好发挥医院和专家的水平服务于广大患者;医疗卫生的主管部门则希望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用远程医疗的手段来改变诊断能力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远程医疗的实现需要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音、视频压缩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建立标准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远程医疗的质量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之建设完成的远程医疗中心还可能因为业务量不足而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远程医疗被看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鸡肋”。针对这种情况,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推出数字化医疗器械、e-his、e-pacs的基础上,集中软件技术人员、通讯技术人员和影像处理技术人员开始着手构架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熙康立足于构建一个医院“即插即用”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缩短医院远程医疗的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并保证相关技术方案不断完善和升级:E-hospital PBX能够完成所有需求。医院的e-his、e-pacs只要接入E-hospital PBX就可以升级到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远程会诊系统功能。
E-hospital PBX不仅具备普通的网络交换的功能,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入,还具有数据中心、管理中心和会诊质量控制中心的功能,是一个建立在远程医疗业务流程之上的智能交换设备。
该设备集成了远程医疗中的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和相关业务流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医院在实施远程医疗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而将对应诊专家的组织、会诊过程的控制等医院拥有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项目交给医院自行管理,与此同时把远程医疗中和医院的日常运行关系不大的管理项目,如费用管理、会员医院管理等都纳入了E-hospitalPBX的功能范围,避免了因为开通远程医疗业务给医院带来管理上的繁冗。
E-hospital PBX一边接入大型综合医院,另一边接入小型区域性医院。大型中心医院在获得其他医院远程医疗协助的同时可为“会诊中心”受理其他小医院的会诊申请;而小型区域性医院则可通过接入E-hospital PBX获得远程大型中心医院的医疗协助。在保证功能完备前提下,尽量减少医院人力资源占用。
“互联网+”时代的远程医疗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都可以被吸纳进来。结合IDC最新的《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IT市场2015年10大预测》中的内容,未来远程医疗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医疗和健康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家庭保健和普通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新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将逐渐与医院的业务对接,医药分离、互联网医药营销、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医院,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生物科技开始进入日常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这些都使医院的管理业务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而医院处于上述种种业务变革的中心枢纽,上述变革都促使医院的IT架构进行升级和再造,这不仅是在硬件基础架构方面,同时也包括软件和服务模式。
其次,健康管理新形式不断涌现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进行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说在2014年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可穿戴健康管理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推出,服务交付将带动移动应用、云服务以及专业医生的参与,预计在未来的5年中将会产生约200亿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
同时,O2O业务预计将会在保健业务中快速展开,也使得保健业务、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几个层次开始衔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再次,医疗大数据试点项目增多,覆盖领域范围扩大
未来,大数据将不仅用于商业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等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还将成为医疗和健康的管理应用系统,用于未来记录每个人健康、保健、医疗等信息。
与此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等系统也是大数据系统的延伸。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医生参与大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分析方法也将获得突破。
最后,人口健康管理数据和医疗数据的重要性凸显,升级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2
锐取从2009年开始涉足医疗行业。将录播引入医疗行业并将之命名为通熟易懂的手术转播/手术示教系统。该系统在医疗行业应用最多的就是在医院内手术教学转播和医疗学术会议手术转播;Ncast在2008年开始在医疗市场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与探讨,不断配合医院做各类型培训活动及手术示教活动的测试,针对性地开发了适合医院使用的远程互动录播系统。满足医疗的手术示教、学术培训及远程会诊的应用需求;索尼专业系统集团则针对医疗行业专门推出了医疗录像机、医疗摄像机、医疗监视器、医疗打印机等众多产品,其中,全新推出的PVM-2551MC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OLED医用专业级监视器。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苛刻画面监视标准。
以下是相关公司医疗行业应用案例。与大家分享:
北京天坛医院
需求分析:作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天坛医院常年都有与神经外科手术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医院共有24间手术室,其中计划建设10间带有手术转播功能的手术室用于日常学术交流活动中的手术教学演示、疑难病例治疗示例、国际尖端治疗手法展示等。考虑到神经外科手术转播的要求,手术转播系统需将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术野图像、手术显微镜图像、导航仪图像、病人PACS资料图像等清晰完整地传输到医院内的三个大型会议厅、两个示教室、一个学术报告厅,并能将手术过程完整录制,在后期可通过网络点播。
系统建设:10间手术室根据每间手术室使用的医疗影像设备部署相应采集图像的编码器(导航仪使用高清编码器、麻控使用VGA编码器、手术显微镜使用标清编码器、手术室全景图像使用标清编码器);
示教教室/报告斤/大会议室内部署了专用硬件回放系统,接收手术直播和点播手术录像时可将手术室内的多个画面独立展示在多个投影幕上,便于不同科室的人关注自身需要的重点;
办公室/观摩室设置了硬件解码器,手术室内在进行手术时本科室内的其他医师可在办公室/观摩室利用解码器将影像输出到液晶电视,观看手术过程并可与手术室进行语音沟通,对手术治疗进行讨论和指导;
在医院内部及院外,利用IP网络和笔记本可登陆服务器接收手术直播和点播手术录像。
主要应用:利用院内的手术转播系统很多专家及医生可在会议室观看国外专家的手术手法并与会议室的医师进行沟通,对手术手法进行咨询讲解及培训。另外,很多疑难手术均全程录像,手术录像可供医师讨论学习也可以用于国际医学交流会议的交流素材。
项目总结:从客户的使用情况来看,锐取的录播系统在手术转播/手术示教的优势主要是能够以多路、高清图像完整的记录传输手术全貌。以往的转播、录制方式仅能转播记录手术中的一路图像,造成对于病人病情信息掌握不全,而锐取医学录播系统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个缺陷。
广东某医院
需求分析:某医院在广东省内有广州主院区和东莞、佛山两个分院,计划在主院区与两个分院区之间构建一套互动式手术示教系统,实现三地之间多间手术室的手术示教活动。
解决方案:每间手术室内配备一台Ncast MS-3000HD高清互动录播终端,配备3路1080p高清输入接口及两路1080p高清显示输出接口。手术室内安装2台高清摄像机,其中一台用于全景画面拍摄,另一台用于术野画面的拍摄,摄像机的控制可通过图像点击跟踪的方式进行远程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可通过高清大屏幕电视监看到本地视频图像、多参数监护仪/电脑信号及远端的视频图像,也可通过YAMAHA或ClearOne音频会议系统收听另外手术室/会议室的音频,并与手术室/会议室进行双向的音频交互。
系统建设:主院的网络中心内部署了12点并发的Ncast视频互动MCU,支持硬件视频互动终端接入及软件视频互动终端接入,以后需要再扩展多间手术室时,无须增加MCU的费用(12点内),只需按手术室的配置清单进行增加费用即可;
手术室内全景视频图像、术野视频图像及多参数监护仪信号均可传输到其他手术室/会议室及网络中任意的电脑上,支持100个点以上的直播;
双向交互及手术示教的过程可以同步录制下来,并支持本机回放功能;
整套设备连线非常简单,可随时移动到需要做交互或示教的会场,花几分钟时间接上网络(单个IP),即可进行互动示教,也可以与不同的医院进行交互;
项目总结:Ncast针对医疗行业推出的几款医学录播系统,除了传统的实时录制、实时直播、后期点播等功能外,增加了时移直播、分组录播、多音轨录制等功能;更具特色的是,针对手术示教及远程会诊的应用,Ncast研发的远程会诊系统把传统的录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合二为一,单一的硬件设备同时具备录播与多方视频会议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类似思科网真的“盈真”解决方案。
系统特点:AVA在为中华口腔医学会(CSA)提供的手术示教解决方案中颇具匠心地使用了摇臂操控摄像机,解决了摄像机安装在无影灯下无法找到最佳视角和手术细节方面的录制的问题。同时,系统建成后音视频组合灵活,录制、直播均可保持同步,后期制作对每个视频流均支持导出为独立文件;图像语音清晰流畅;无干扰式结构让主讲人能够专注于主讲的内容,不需要任何的操作去使用录播系统,录播系统自动记录演讲的内容;嵌入式的操作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更高,管理平台简洁易用,维护方便快捷、效率更高;系统扩展性强:前端信号采集能够方便地连接各种视频、音频,满足不同使用环境。
项目总结:输入接口丰富,可满足各种常用医疗接入需求;
支持高标清效果,音视频通过一台设备同步传输;
无需进行音频线、视频线、控制线布置,有网络就可转播;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3
当前的医疗服务面临几大明显阻碍。从医院层面而言,其担负着为区域内群众提供适宜医疗服务的职责,而近年来医疗需求的不断上升,使得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才短缺之惑,且医疗成本也不断上升;对于政府而言,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之困,50%的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而患者则为此承受了就医奔波之苦。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年轻的华为公司将此作为其发展愿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而在10年前,华为公司的掌舵者嗅到了医疗领域对于更好、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凭借自身优势,了解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华为企业领导者认为,远程医疗将是在现行体制下解决困境的适宜出路。
在6月7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上,华为公司了其新研发上线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方案从业务层、平台层、终端层三个层面完整展现了远程医疗产品,其业务实现了远程管理与(移动)会诊、诊断、监护以及医学教育、医护协作、慢病管理等程序。在大会期间,华为企业统一通信与协作产品线总裁赵勇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就远程医疗发展困境与趋势、信息安全、华为在远程医疗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等话题进行解读。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来讲,开展远程医疗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华为在医疗领域的中长期规划是什么?
赵勇:从技术角度而言,首先的困难就是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不同的用户接入了联通、移动、电信三个不同的运营商,因此这三家运营商之间互相接汇就成为了问题。其次是在视讯方面的问题,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很多家提供视频设备的厂商。这些视频设备要保留客户的投资,以前原有的设备在以后扩容设备后,也能无缝接入。再者就是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是否能在院内、院与院之间共享。
同时,我们很关心业务的安全性与持续性问题。因为医疗机构无论是通过5G网还是因特网,医疗卫生数据的安全性要首先得到保证。企业的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的标准,还要满足国家化标准。患者的信息都是秘密,安全性必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医疗活动本身存在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医疗活动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从社会层面而言,当然还存在患者就诊习惯、医师诊疗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机间的磨合,这些问题都能逐渐克服。
华为作为一家一直做信息通信技术(IcT)业务的厂商,我们正是看到了客户实实在在的诉求,才涉足医疗行业。因此,我们不断地将自己所掌握的IcT核心技术应用到医疗业务并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华为公司有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定位就是“被集成”。华为聚焦自身最擅长的IcT解决方案,在业务层有很多合作伙伴,通过开放API接口,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与医疗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这是华为的愿号。现在既然已经涉入医疗行业,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远在乡村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专家资源与高端设备。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的远程医疗方案提到“全方位”。您如何理解这一定位以及华为与软件供应商间的关系?
赵勇:全方位的概念就是端到端。其包含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比如在纵向上,远程医疗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如建设云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第二是视讯部分,远程医疗系统解决听和看的问题;第三是业务流程层面,患者的数据如何共享,流程如何升级、审核等,然后我们的合作伙伴做业务流程开发,把我们的设备予以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换个角度而言,所谓的“全方位”包括存储、传输、视讯等解决方案。每个环节中,华为都有相应的设备。华为的定位还是坚持做“被集成”,我们一直在强调设备的开放性。我对于开放性的理解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有更多的开发商和设备商在平台上;再者是各个设备、各个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事实上,我们这一产品和理念已经实现了很好落地,华为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的远程医疗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河南省内全部市县的远程互联,这是原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工程的首个项目,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一套远程医疗系统。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解读当前医疗信息化领域热议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赵勇:这些概念到现在已经不再是设想。现今新技术的出现让更多实际的应用逐步落地,一些大的变化正在出现。医疗信息化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这是医疗机构的现实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从而对数据的存储、提取与深度挖掘很必要。21世纪最值钱的是数据,数据和信息是未来的黄金。
云计算,实际上就是分布式的资源集。打比方而言,原来我们没有电厂,每家每户一个自发电,现在通过电厂把电力资源集中,每家每户只要把插头一插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就是这样,其计算能力相对集中,每家每户都可以享受没有天花板的计算能力。
未来的医疗是智慧的医疗。通过这三个概念的应用,我们应该搭建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平台。“感”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精准、及时采集各种人体关键生命体征数据;“知”的挑战在于如何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挖掘关键的生理特征,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行”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数据筛查模型,实现大规模的健康查询快速、准确的响应。在我看来,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相关人员讲到,其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一个优势是易用性。华为如何更好地提高远程设备的易用性?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4
走进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小儿外科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全新的查房视觉体会,医生们没有病历车,或者抱着厚厚的病历夹,甚至没有任何病历资料,手持一台平板电脑,打开电子病历系统,每一位住院病人的病历情况都显示在电脑上。当查到哪一床病人时,该患者所有的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等均可随时调出来。除此之外,医生还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开医嘱、写病历,完成各种医疗文书,使病历的信息更加及时得到更新。这就是应用移动医生查房系统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移动医疗渐成热点
事实上,移动医生查房系统只是移动医疗日渐升温的一个缩影。目前,包括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远程会诊等这些听上去颇带有一些科幻色彩的场景,在国内一些医院中已经并不鲜见。
“移动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我认为,目前国内移动医疗已步入启动期并将很快进入高速成长阶段。”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数字医疗行业中国区经理黄庆春说,“英特尔正是看到这一趋势在迅速推进,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通过创新覆盖医疗信息化多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医疗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贡献力量。”
黄庆春认为,目前移动医疗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四种:一是用于病人对自身医疗信息的了解;二是创建和存储病人的数据、医疗信息等;三是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协同;四是随时随地获取医疗信息。在黄庆春看来,在这四种场景中,都存在着广阔的移动医疗应用空间,而英特尔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落地和普及。
那么,作为一家传统的芯片厂商,英特尔究竟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做些什么呢?“第一,我们会给合作伙伴提供最新的英特尔架构设备,让他们去体验新的架构带给他们在应用领域上的不同。第二,英特尔可以帮助应用软件开发商将系统从传统的架构向新的架构迁移。”黄庆春介绍说。
京颐科技是英特尔在移动医疗方面的合作伙伴之一,谈到移动医疗,京颐科技执行副总裁邵华钢认为,目前移动医疗在两个层面所发挥的价值最大,“第一,通过移动应用优化医院的作业流程,改变医院平常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第二,便捷性方面,移动总比固定的便捷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肯定也提高了医院的生产效率。”
营造产业生态链
不过,邵华钢也坦言,虽然移动医疗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5
当天,国内第一例借助谷歌眼镜的消化内镜远程手术指导顺利完成。在沈阳参加“第七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的500名消化内镜医师通过谷歌眼镜的同步直播,以术者第一视角观看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冀明教授操刀的胆道直视下碎石和取石手术。手术期间,在大会现场的总医院内窥镜科主任麻树人教授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中心蔡强教授与主刀医师冀明教授保持沟通,不断对手术进行讨论和点评。
此次手术运用了被称为“全景望远镜”的SpyGlass胆道子镜光纤直视系列产品,其可为狭窄性胆胰疾病和胆胰结石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可视导向疗法。作为国际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于去年引入中国市场的创新性胆胰疾病诊疗方案,SpyGlass系列产品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突破了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无法直接进入胆胰管腔、以及传统子母镜易碎、操作性差且冲洗功能不佳的局限性,可引导器械在胆胰管内实施治疗并提供360度的管腔内视图。
作为本次演示手术的操作医师,冀明教授表示:“此次手术意义非凡。我们首次通过新兴科技谷歌眼镜向观摩医师展示了如何应用创新的胆胰疾病诊疗器械SpyGlass系列产品,进行直视下的定位、碎石和取石等关键手术环节,并可以让远程指导医师进行实时讲解,向更多消化内科医师展现了新兴诊疗技术和前沿医学应用。”
据蔡强教授介绍,“中国内镜医师由于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技能水平绝不低于国际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消化内镜的微创诊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熟练操作的医护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求。因此,对医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势在必行。谷歌眼镜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为处于不同地点的专家和青年医师提供更直接的医学指导和交流平台,帮助更多青年医师提高治疗水平。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范文6
Oracle iGovernment,从字面的意思就很清楚,它和政府IT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是针对政府部门未来的发展,以开放标准和服务导向架构为基础开发的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产品平台,可实现创新性、集成式和智能化的机构运行。
甲骨文大中华区应用软件总经理卢汝文表示,iGovemment的“I”字包括了创新性(Innovation)、集成性(Integ 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ce),政府行业可以通过这三方面的特性实现IT基础架构的现代化、提高效率和透明度、变革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方式。
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首先要实现的就是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人财物、包括政府采购这些环节上,其次,对市民服务的概念也在提高,把政府传统的管理性向为市民服务的方面转移。
以美国纽约市311市民服务中心为例,在没有增加入手的情况下,就对城市发生的事情有了很好的整体了解,而市民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与不同政府部门联系,80%的问题在30秒内得到解决。最后,通过智能化的角度能够把政府在过去十年里面的大量数据做一些分析,能够帮助政府未来的一些决策的制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依据。
Oracle iGovernment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一条超越电子政务的途径。尽管电子政务已经帮助很多政府机构向公众提供了大量信息并实现了关键的政府事务处理功能,但是机构运行一般还是由定制、独立以及每个业务流程特有的系统驱动的,这不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供由各部门单独部署的服务。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例管理等应用以提供共享服务,政府机构可以极大地改善提供服务的方式、收集大量反馈信息以提高绩效并降低成本。
以创新性为例,OracleiGovemment本身就有一些创新特性,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国内外一些客户已有的一些创新功能,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其次在技术层面,甲骨文亚太医疗卫生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经理杨国学表示,全面支持医疗行业HL7标准是一大优势,竞争友商只是在实现数据交换方面层面实现了这个标准,这只能局部应用在医院远程会诊中,要实现现在医疗行业中的健康档案统筹,进行实时的业务分析以及决策支持,就需要在数据整合及存储上支持HL7,帮助医疗机构整合异构数据、整合业务管理,形成统一视图系统,利于医疗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