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支架式教学案例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主要以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针对基础的知识和理论引导规培生进行学习和了解,对于此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系统性较强,但规培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规培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时处于较被动的状态,无法通过直观的方式激发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规培生的读片能力普遍较差,无法自主自发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案例式教学法中,针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根据规培生的个体差异性使用案例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充分将病历和教学目标等相结合,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兴趣,规培生自主的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并解决,有效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医药影像学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提高规培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价值进行分析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影像专业规培生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规培生均进行案例式教学法教学和常规多媒体教学。

1.2方法

为保证教学的效果科学性,两种教学方式均由同一讲师进行教授。在实施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中,讲师为规培生讲解疾病的医学名称、病因以及临床表现等,结合以上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类型和疾病影像学的表征,将其归纳总结,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在实施案例式教学中,结合规培生的个体差异性等多方面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消化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根据典型案例将教学时所需的课件和教案等进行准备,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以及综合性,在此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延伸知识以及前沿性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针对教学情况对教学思考问题进行适量的调整和增加,明确教学流程和计划,提前一周将相关疾病的案例资料通过网络等方式传递给规培生,使得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相关资料并提前结合所提供的的案例资料对疾病的理论知识等在网络中进行检索,能自主的结合提出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规培生的资料检索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讲师根据教学流程为规培生讲解本章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提供规培生案例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在阑尾炎的案例中,男性25岁,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高热并出现右下腹疼痛,其体格检查: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腹膜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右下腹肿块,接受站立位腹部平片、CT检查、B超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手术治疗后完全康复[1-2]。教师可针对此项病理的资料提出以下问题:结合患者查体资料,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诊断疾病是否存在联系?引发该病的病因有哪些?该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有哪些?该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引导规培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对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加强规培生的读片能力,将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并完全掌握章节的学习知识重点。可定期对规培生掌握影像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主要针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读片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考核,并针对规培生在考核中影响知识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逐一击破。针对规培生在学习中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针对错误点进行纠正,对于规培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应当予以支持,使得规培生大胆踊跃的发言,不轻易否定规培生的观点,适当的进行保护,培养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规培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学效果。

2结果

2.1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在医学影像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对于激发规培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规培生学习效率效果显著。

3讨论

在医药影像学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规培生的学习兴趣,与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不同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师起着引导者的角色带领规培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促进了规培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讲师根据案例资料提出问题,让规培生能自发的对问题展开思考并查阅资料将其解决,使得规培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解剖问题,有效提高了规培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临床实践等能力全面发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讲师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供规培生案例治疗使得规培生在课前能够进行相关的知识的预习和探究,提高了规培生搜集资料、信息判断等综合归纳能力,对于促进规培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规培生在查阅相关知识和资料时丰富其知识储备,促进了规培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阀,让规培生将学习的知识重点、难点与查阅资料时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合,使得规培生能充分掌握章节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保证了规培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需求,在不定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读片的考核中,案例式教学法有效提高了规培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了规培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4]。在案例式教学法中,规培生通过讲师提供的案例资料等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培养规培生积极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规培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临床思维的思维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良性结合,对于促进提升规培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培生查阅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疾病的临床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前沿性的知识有所接触,使得规培生对于疾病目前的研究有所了解,案例式教学法提升规培生教学满意度和联系临床能力明显好于常规的多媒体教学。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中,讲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医药影像学中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其具备完整性,但单方面的传授信息量如此大的知识,使得讲师以及规培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极少,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有待提高,导致医药影像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不甚理想。在此情况下,在医药影像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当下教学难的情况进行了改善,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得规培生与讲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加多,规培生不断转换为教学主体,讲师根据章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准备教案和课件时,结合规培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性,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根据提供的案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规培生根据讲师的问题主动自发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针对疾病的病名、病因、形成机制、诊断标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使规培生在对病例的基础知识影像学读片掌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让规培生在此过程中切身体验作为临床医师将患者的查体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相结合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结果的重要性,提高规培生对于知识记忆的归纳总结能力,对于提升规培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可见案例式教学法相较于常规多媒体教学,更能提高规培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重难点知识掌握能力。综上所述,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法较之常规对媒体教学学习效率更高,提高了规培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规培生的临床能力大幅提升,值得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鑫,宋娟,程美英,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影像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4):35-38.

[2]常莹,杨敬春,冷振鹏,等.案例分析结合PACS系统在急诊超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8,19(12):80-82.

[3]吴存刚,黄超.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在超声医学示教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10-12.

[4]段娜,陈晓,李静,等.CBL与传统教学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3):6-8.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理念 经验 成绩

一、选取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对比,本研究选择两位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类型不同的高中数学教师刘老师和王老师(化姓)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位老师的相似之处为:二位老师年龄、教龄相仿,教学背景相似,均为科班出身。不同之处在于:刘老师的教学较符合建构主义,更加注重师生共构式教学;王老师的教学则偏向传统,以讲述为主。

二、研究情境说明

研究的个案教师所任教学校为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该校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一所名校,该校一个年级有30多个班,一个班50个学生左右,全校6000多学生,校园规划合理齐整,各种设备齐全。学校较重视升学质量和升学率,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三、资料收集及分析

资料收集的内容集中在老师对教学过程的各项内容的看法与行动。资料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座谈,访谈(对象包括领导、教师本人、学生及教师亲属),教室观察,问卷。资料收集时候要做笔记和录音。资料分析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合分析,向相关专家请教探讨,与相关文献做对比,并将分析结果做分类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刘老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1)乐观的理念。经过调查,刘老师乐观的理念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经验。

日常教学中,刘老师觉得学校替学生想的太多了,由于升学压力,学生的平时作业很多,有时候到了高年级还要补课,造成学生的痛苦,依照该老师的看法,学生应该有自由和空间,而不是为了升学和成绩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兴趣,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考上重点大学,上好专业。

刘老师自己的高中生活是轻松愉快的,读书是她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前的生活虽条件不如现在,但没什么压力,学习起来也比较自由。而现代社会,信息通常,网络发达,诱惑较多,竞争愈发激烈,升学率又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感到很痛苦,所以在目前的环境中,让学生能感觉到快乐是很重要的。

(2)追求成就感。刘老师重视成就感与自己的一次高中经历有关。高一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也不好,家庭条件很差,坐在班级的角落里,自卑,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刘老师想帮助这位同学,于是刘老师就发奋学习数学,学会后给该同学辅导,在提高了同学的数学成绩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后来,他就专门教班上的数学很差的同学,并获到了很大的成就感,因为刘老师认为:“只有你做出来,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也为他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埋下了种子。

换个角度,追求成就感与父母和社会的期许有很大关系。虽然父母当年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刘老师希望达成父母的期望,这种不服输的人格特质,应该是造成她追求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3)逻辑思考,知识衔接,反复训练。刘老师本身对数学强调要了解公式的原理,能推导,切忌死记硬背。刘老师强调如果新课与学生的经验没有连接,学生会无法接受。刘老师还认为反复练习有助于概念的形成与熟练,重视练习的价值。

2.王老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1)注重权威。王老师重视权威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经验和初为教师的教学管理经验。王老师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习的数学老师,其父亲也是一名数学老教师,其认为数学绝对的真理。他非常严厉,在班上有绝对的权威。

王老师大学毕业任教之初,第一班级就是一个程度一般的高三毕业班。采取权威的管理方式大概也是王教师唯一的方法。结果效果不错,他肯定了如此的做法,自然也就延续了下来。

(2)注重考试与成绩。王老师重视考试的程度已经到了他觉得没有考试就无法教学的程度。让考试变成了学习目的,而教学只不过是升学的工具而已。重视考试成绩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影响:①自身的学习经验,②学校的影响。

①自身的学习经验。王老师的数学学习经验自述中,他说他初中时候数学也曾经很不好,后来通过强迫自己多加预习练习,成绩有一次进步很大,由此他认为成绩可以带动学习兴趣。

②学校的影响。王老师所在学校较重视升学质量和升学率,学校设立了月考,全校排名等一系列制度,各种攀比跟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年级之间。王老师在这所学校也难免受到这种氛围影响,感到压力很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影响王老师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意图价值尚未摆脱传统教学阴影,老师是权威的角色,偏重学生对事实、规则、计算与练习,以升学为主要目标。

(2)刘老师的教学虽然较王老师符合建构主义,但依然有些价值观牵绊着他的行为,如注重反复练习而不注重教学活动,注重程度统一确忽略普通分班的价值,注重数学可训练逻辑思考,但忽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法做到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

(3)王老师与刘老师从成功的数学学习经验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但二人的成因却不尽相同。刘老师重视乐观、因材施教、成就感,而王老师重视权威、考试成绩。

(4)二人更加愿意教实验班,遇到普通班则无计可施,无法引发学生讨论,这里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王老师受到的阻力更大。

2.建议

(1)教师培训方面:

①欲使教师改变教学,应该培养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让教师相信并重视改变,达到真正的改变教学。

②传统的教师培训多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的价值,故应改变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

③应培养数学教师重视正常分班的社会价值,数学不有少数成绩前段的学生可以学。

④应鼓励数学教师摒弃权威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避免一味的反复练习数学题目,抹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校方面:

①应改变传统的数学评量方式,教师评价方式,避免考试成为学习数学的目地。

②应注重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不应只一味鼓励升学造成的老师和学生压力,影响教学正常化。

③学校应真正实施并落实教研交流活动体系功能,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与研究,不致于造成数学教师教学匮乏。

④应落实常规分班,促使教学正常化,更因此避免因能力分班致老师与学生被贴上标签。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理论;高中化学

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化学教师追求的目标,要达到高效教学,教和学的方式都要变革。支架式教学就是一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模式。

1 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概述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工人在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以后,这种支持就被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中的隐喻,伍德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性支持。普利斯里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这种帮助。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的比喻正迎合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并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支架式教学法”。不同的专家对支架式教学下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定义源自于欧共体的“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该文件中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显然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2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2.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2.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2.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不同类型的支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践中该怎样具体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呢?下面对不同类型的支架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分别用案例加以阐述。

3.1 范例支架

范例即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高一化学讲解H2S性质时,通过投影:敦煌石窟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是艺术珍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美丽的“飞天”的脸为什么都是黑色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自然界中硫化氢搞得鬼。原来敦煌壁画是用碱式碳酸铅做白色颜料,用氧化铅做黄色颜料。本来“飞天”的脸都是用碱式碳酸铅绘成白色,或加氧化铅绘成淡黄色。日久天长,空气中的硫化氢跟碱式碳酸铅或氧化铅反应,逐渐变成了棕黑色的硫化铅。所以,现在看到的“飞天”的脸都是黑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家具涂上白漆后,显得明亮洁白,但一两年后变得棕黄了,时间再长又变得棕黑了。原因是有这些白油漆是用碳酸铅做颜料。空气中硫化氢跟油漆中的碳酸铅反应生成了棕黑色的硫化铅,这是渐变过程,先变棕黄,再到棕黑。通过这段材料可以初步了解硫化氢的一些性质。

3.2 问题支架

所谓问题是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完成某一目标所面临的未知状态。它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有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问题支架包括以下这两种情况:

3.2.1平行式问题支架

平行式问题支架是指问题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教学中设计以下平行式问题:

问题一: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二:把铜片换成碳棒,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三:把铜片换成铁片,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三: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四:把稀硫酸换成酒精,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问题五:将锌片、铜片分别插入装有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再用导线连接,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案例教学;项目实践;B/S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30-03

Teaching Teform of Program-designing Courses Based on Cases and Project Pratice

JIANG Yang,WU Xu-hua

(Zhejiang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curriculum should have new thought. Case teaching and project practi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curriculum, which has unprecedented advantag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author in the curriculum of B/S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of applied case teaching and project practice and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attention which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oncern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Case teaching;Project Practice;B/S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基本上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各门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可产生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法的提出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已经开发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其中,支架式教学法是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个知识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抛锚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到真实事件中感受、体验,从而获得直接经验,是以真实事件和问题为基础。

《B/S系统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今后从事B/S系统开发的重要专业课。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参与B/S系统的开发,就要求让学生在学校期间积累一定的B/S系统开发经验,为此在讲授《B/S系统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从案例与项目实践中获取实际经验。以前这门课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从基本语法、概念开始灌输,上机操作也是将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知识操作一遍。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语法,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但要尝试着开发一个小系统就无从下手,不会从实际问题去分析,从系统的观点去设计,鉴于此,《B/S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必须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病,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防止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该门课的教学,但它们又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程序设计类课程相对比较枯燥,没有实际例子很难教学,仅采用支架式教学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仅采用抛锚式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完成教师所抛出的“锚”。结合实际情况,在B/S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将两种教学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引入另一种的方法――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结合法。它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从作者自己开发的工程项目中抽象出功能模块为案例,由教师对功能模块“肢解”进行示范讲解,并提出相似新项目,由学生在课外或上机操作过程中分组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项目验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2 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结合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充分体现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2.省略开发语言,到当前市场上对asp.省略所开发的B/S系统,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了一定要学好这门语言的激情,这给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在课程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是用具体的案例来丰富课本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有感性认识。传统的教材和教学都是采用知识点一个个讲解,然后将它们串起来进行应用。这样做很难让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有系统设计的思路。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将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围绕案例的开发来讲授和运用知识点。

在讲授《B/S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作者采用的案例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同学录的开发(如图1所示),学生对同学录的业务功能比较熟悉,将他们熟悉的业务逻辑用程序表现出来,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减,在开展教学时学生的思维能跟得上教师。“同学录”从用户注册登录,到照片管理、留言簿、生活交流(BBS)等B/S系统常用功能进行了讲解。内容涵盖了表单控件、内置对象、、WEB服务等知识。案例教学中将这些知识点寓于功能实现中由浅至深讲解。按照业务系统的操作流程,先注册再登录,然后进行其它事务操作,在教学安排时,在用户注册中讲解表单控件及验证控件知识,然后登录模块中讲解内置对象,再在其它功能模块中讲解等知识。比如,照片管理中讲解文件上传、自定义控件知识,在首页新闻中讲解DataList控件,同学信息中讲解DataGrid控件,等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1 课程教学所用案例图示

2.3项目实践作为案例教学的最终检验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要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就必须有相应的检验方法。项目实践是由学生以教学案例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自主选择,采用分组、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的教学案例知识,并在案例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构,达到构建新知识的目的。

在《B/S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项目实践环节,学生选择了“2006年世界杯资料查询系统”、“学院师生互动平台”、“学院多媒体与机房管理系统”等简单的事务型系统作为实践项目,项目选取非常实用。每个小组有6名组员,基本上采用男女搭配、成绩好差搭配的原则。每小组设有组长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小组的协作学习。学生在“同学录”这个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实践项目各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协商解决各路难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质量比较高。

3 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法的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开展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法需要注意和解决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3.1精心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在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若想教好一门课,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出每堂课的教案,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开发能力,给学生以技术上的指导。教案是教师对所要讲的一堂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课堂进程写的教学案卷。使教师在上课前对所要讲的课有一个总体和具体的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多媒体课件是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媒介,可以将有关知识点精心制成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B/S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一门操作性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室进行案例边演示边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利用学生熟悉的2005开发了一个课件系统(如图2),课件系统利用Flash和数据库技术,通过语言完成,可以实现知识点的录入、显示,随机点名、随机提问等。课件重点突出,形式生动,概括性强,在课堂上为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作了铺垫。

图2 课件界面截图

3.2教学实施时要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双赢”的结果。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组织者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组织、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能否“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其角色定位是领导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为基础。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对项目实践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主动投入,勤思勤练,努力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强化自己的各项基本技能。

在B/S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不会从上课讲到下课,而是在上课伊始提出本堂课的知识点及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几分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采用互动式地解决这些议题。顺着学生的思维编码完成功能模块,即使明知学生的想法错误,也要先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在项目实践的时候,由“项目经理”负责该组的整体设计等,教师则负责他们协商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当他们对系统某个功能需求把握不好的时候,与他们一起思考、协商解决。

3.3谨慎选择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

一个好的项目是把真实需求引入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进行分析和学习。因此项目要具有实际需求性、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作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实例,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和典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作为学生实践的项目,必须具有浓缩性,反映实际需求,便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4注重对学生项目实践的评价

项目实践的评价,作为项目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要放在针对项目分析解决能力上,指向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其次才是项目完成的成果。将评价的重点定位在过程而不是成果,可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培养系统设计的兴趣。

4 结束语

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结合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实践项目,通过教师的案例讲解,学生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项目实践来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项目的实现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他们分析设计系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它在其它类课程中的适应性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A].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国家教委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1998,(3).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M].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4]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5]谢志江,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支架理论 英语教学 运用 注意的问题

一、支架理论的概念。

支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给学生,用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各种辅助物,就被称为支架。

支架理论的教学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Travelling at home”,这是一个时尚的话题,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旅游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这节课介绍了一套名为Daily English的教学光碟。所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几乎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而设计的。

1、Warming-up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问答讨论学生和老师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激起学生渴望用英语表达所想的内容,并复习与电脑相关的词汇;第二部分通过brainstorm讨论学习英语的途径;第三部分通过实物呈现和老师讲述来学习与话题相关的生词。Listening提供的两部分听力资料都是radio interview,第一部分是从总体上介绍Daily English,第二部分是介绍一些按钮以及它们的功能的。

2、Speaking提供的是关于“Asking for help”的对话范例,假设自己在使用’Daily English’,但是遇到困难了,向同伴询问如何解决。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读熟对话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对话中可以替换的词句,然后请一位学生与老师配合示范一个替换练习,再学生与同伴练习,最后表演对话。

教学过程:

一)预热(etudes)

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笔者开始搭建脚手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笔者创设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情境。

Step 1 Warming up

1)询问学生在家空闲时,做些什么。

Questions:

a) What do you often do when you’re free at home?

b) How often do you do that ?

2)告之学生我最喜欢在电脑上工作和游戏,并在屏幕上显示电脑的卡通图标,然后用其它图标引导学生说出电脑的用途。

What can we do with a computer?

Setp II Lead-in

1)在复习了与电脑有关的词汇后,教师用brainstorm的方式复习学习英语的途径。

T: What can help you learn English?

Ss: Dictionaries, English courses, singing English songs, watching films, computers, etc.

2)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将送给他们一件礼物,让他们猜测。

Today I will give you a present , it’s for you . Do you know what it is?

二) 探索(exploration)

Step III Listening 转贴于

the icons and their functions.

支架一、Guessing game

这部分书本上的练习是连线题,先填出按钮的名称,再与相应的功能连线。练习不是很难,所以在听材料之前老师和学生可以先玩guessing game,猜一下这些按钮图案的名称和功能,然后再听了校对答案,发现自己猜对了的学生会体会到成就感。

支架二、Pair work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For example:

A: When you click the “ear” icon , what can you do ?

B: Listen to people talking

通过对话练习,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这些按钮的名称和功能,并且学习语言是最终要说出来的,也是为本课最后的speaking 打下基础。

三) 独立探索(excursions)

教师提供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有一日能撤走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在提供支架的过程中,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地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生。

Step IV: Speaking

教师要求学生与同伴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对话范例和教师提供的表格进行对话练习。这是学生的输出部分(output)。

终上所述,在整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所搭建的一个个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语言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经验及兴趣等,重视关键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16-03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绝大多数是由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或软件工程等专业分化、扩展而成,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技术能力强,而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教育、心理方面的基础薄弱。很多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往往是技术取向,即“以技术支持教学”,把自身定位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在学校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这样,既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也不利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而在国际上,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已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AECT2005年提出“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根据这个定义,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技术支持者,而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开发者、利用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这样,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则意味着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然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应该同时具备较强的技术背景和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背景。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心理学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成效。对此,本文不仅对教育技术专业中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和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同时,介绍了实际教学改革的流程和措施以及改革效果,最后对整个教学改革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一、教育技术专业中教育心理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心理学教学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专业实践的影响较弱,理论和实践相剥离。学生缺乏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心理规律的深入了解,难以融会贯通,更难以建立起理论知识、教学实践和技术开发应用之间的联系。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目标上注重认知,忽视情感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独立的设计开发者相当重要。

2.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材内容设置与教育技术专业实践缺乏紧密联系。

3.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也就难以从实践角度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

4.教学评价以教师主导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参与,学生没有机会锻炼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要对当前的教育心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加强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实践应用技能上的作用,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上同时入手。

二、教学改革流程与措施

1.教学目标制定。根据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可分为如下三级目标:基本目标(认知技能):掌握基本教与学的规律。能识记、理解专业术语的内涵和重要的教学、学习理论方面的内容。中级目标(应用能力):应用和实践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能力。能基于基本教学规律对具体教学案例和材料进行分析;能运用教学规律指导自身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高级技能(综合技能):自主学习、合作和研究能力。掌握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和文献检索、阅读策略;能就专业词汇查阅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画出知识结构网络;小组成员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2.教材选取。教材能为领域知识的掌握提供稳定而基本的图式和框架,但认知弹性理论的提出者Spiro认为,知识结构的过于模块化和固化会阻碍学生的迁移能力,针对复杂和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应以多角度呈现信息,并利用能提供不同范例的多种研究案例。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桥梁学科,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显然,认知弹性理论倡导的学习环境设计和超文本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难以直接实现,而且会令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控制。为了帮助学生灵活建构知识、提升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在教材选择方面,本课程同时选用了两本特色各异、篇章结构迥然各异的教材,以国内教育心理学名家莫雷教授的《教育心理学》为主,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为辅。前者特点是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后者特点是侧重应用,实践性强,符合教育技术专业对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学的要求。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可以有效利用两种教材特点,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网络的不同体系。

3.教学方式调整。过去的教学常用模式为前半部分由教师讲授基础理论部分,后半部分由学生讲授专题。这种模式的初衷一方面考虑到基础理论部分非常重要,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背景可能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考虑到基础理论部分较难自学,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辅导。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简单将教学内容分割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教学实践的机会大大缩减。必须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使其也成为一个教学者和评价者,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审视,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反思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与渗透。为此,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结合三种教学模式: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达成其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在大学课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上,在教育心理学教学当中是否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还需要实证研究进行检验。抛锚式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意义建构)等教学环节,将问题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之上,令学生通过主动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维果茨基教学思想的支架式教学,亦推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针对传统的教师控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重新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通过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挑战和支持的环境,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强调儿童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发展。但是,由于经验、能力等的限制,学习者的自我建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讨论、提问等方式为学习者的学习发展提供方向,以减少学习者的许多无谓努力,使学习者能以最适宜的速度、合目的性地发展。然而,当学习者的能力增长时,教师必须将学习的管理权逐渐移交给学习者。综合上述教学模式,本次课程除8学时由教师精讲基本学习理论外,其余学时主要采用学生“自学—讲课—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其余章节。该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为:课前教师进行导学,提供学习重点、难点,以及案例和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学案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并准备课堂讲课;课程前半段随机抽取小组上台讲课;课程后半段进行组间讨论和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特色:①“自学—讲课—讨论”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种“从学到教”的角色转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理解深度提出了挑战,增大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压力,丰富了学生的直观实践经验,使之迸发出学习积极性,从而将课堂真正转变为学生的课堂;②“自学—讲课—讨论”方式深化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参与讲课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教材、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教学呈现方式进行选择,在讨论中他们还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这些体验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具有直观而又理性的认识,为他们未来对基于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③始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始时,以自愿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约4~5人。在课程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给予以下三方面的指导和监控:第一是奖励互赖,小组成绩将占总成绩的40%;第二是课堂展示,最后10分钟每小组需报告合作过程和责任分配;第三是评价整改,教师针对学生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给予具体解决建议。这些举措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④教师支持和学生合作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随时可以就讲课的内容与老师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对知识的理解,深化他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过程及课中讨论提问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理解误区,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反馈意见。

4.教学评价手段多样。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锻炼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评价内容包括“讲课”、“研究”、“识记”三方面,最终课程成绩由三方面成绩组成:“小组成绩”(课堂展示成绩)占40%,“个人表现成绩”(组内表现)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②评价主体从教师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如每节课给学生小组分发“课堂讲课评价表”,要求各组学生根据每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取各组评价得分和教师评价得分的均值作为“课堂展示成绩”;整体课程结束后,学生为小组合作效果和各组员表现进行评价,记入“个人表现成绩”中。

因此,新评价体制中弱化了对知识识记和教师评价的权重,着重通过日常作业的表现性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本课程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上同时入手,试图探索出符合当今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有三点经验值得推广:一是理论课和实践相融合。理论课不仅应当教授学生理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课程讲课、导学自学、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其根本在于肯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价值;三是教学改革是整体系统的流程。本次改革从低、中、高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选择。从目标到评价,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改革,确保了改革的一致性,从而在根本上为改革成功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9-12.

[2]贾志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5(7):73-76.

[3]盛群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联盟:促进学习者认知变化——与理查德·梅耶教授访谈[J].远程教育杂志,2008(10):21-26.

[4]郝宁.以教育心理学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51-55.

[5]钟震颖.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的评价与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8-101.

[6]刘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心理科学,2004,27(3):753-754.

[7]李康.试论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思想[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0-13.

[8]莫雷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7.

[9](美)Robert Slavin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36.

[10]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5-47.

[11]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6):52-53.

[12]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0(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