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苦碟子;心功能

中药苦碟子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蛋白酶的活性及镇痛和镇静作用〔1〕。另据报道注射用苦碟子可显著改善麻醉犬的心功能〔2〕。本文拟从心脏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冠脉循环和心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2008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以冠心病心衰为主要疾病住院的患者中,选择21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91例,女27例,年龄 60~85岁,平均(73.47±2.87)岁。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979)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心衰的诊断标准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选取心功能为Ⅱ~Ⅲ级者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有明显钠水潴留(重度双下肢水肿、严重肝淤血等)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基本治疗、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使用扩冠、抗血小板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的同等条件下,观察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毫升含总黄酮0.25 mg)50 ml+生理盐水250 ml,1次/d,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确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②采用美国 Cardiodynamics公司生产的BioZ.com系统,按标准连接并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输出量(CO)、加速度指数(ACI)、周围血管阻力(SVR)参数数值。对比两组参数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断 有效:心功能分级改善提高Ⅰ级或Ⅰ级以上。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大幅度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4%(92/1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78/108)〕(P

表2 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3 讨 论

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冠心病已逐渐成为其首要病因〔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大幅度改善,而且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苦碟子注射液能进一步加强冠心病心衰的治疗效果,有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作用。经治疗观察组患者CO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V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苦碟子能够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而治疗后两组ACI无明显差别,说明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苦碟子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的机制为:(1)通过降低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血管内皮素的水平〔4〕;(2)扩血管作用〔5,6〕。苦碟子改善心功能作用可能与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舒张功能有关。但是:静滴苦碟子有一定的钠水负荷,可能会加重心脏前负荷,故需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已纠正钠水潴留的情况下使用为佳。

参考文献

1 宋立人.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1.

2 刘 彤,丁晓飞,陈 光.注射用苦碟子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1701.

3 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上海市1980、1990、2000 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 (1):247.

4 卫 蓉,张雅丽,齐敏友,等.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2):578.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以信用为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信用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目前信用观念淡漠、信用体系混乱,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也同样面临信用缺失的尴尬境地。学校虚假广告、教师学术腐败、学生道德素质败坏等等教育信用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完善教育信用体系的管理机制是促使教育信用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教育信用”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 对信用的释义有四个方面,本文阐述的教育信用是针对教育系统中信用的多重属性得出的宏观概念:它既是人们经济活动领域普遍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易形式,同时也是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行为规则,因而是主观伦理上的诚实守信和客观法律上的按约偿付的统一。

按照信用主体的不同,一般学术界将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个人信用,教育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子系统有其自身的内涵与外延。根据教育本身的定义,教育信用就其主体而言是指学校、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机构代表在教育活动中信守规则、遵守诺言、实践践约;就其客体而言是指社会民众对教育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因此,本文所讲的教育信用是指教育领域中民事主体本身的履约能力及他人对其履约能力的评价与信任。

二、中国教育信用现状分析

1.教育信用

从社会文化根源来说,中国的信用更多的是一种伦理范畴,常与人格相关;西方的信用则更多是契约范畴,直接与利益相关。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文化当中德育信用好的传统,也要看到其在他律制度建设方面的缺位,辩证地看待我国当前教育信用的发展状况。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到来,由于体制机制的滞后性带来的市场失灵、社会动荡、道德沦陷等社会不正之风日渐盛行,并直接导致了社会大环境信用危机的出现,且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对教育主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与侵蚀。同时,针对教育领域内部而言,学校虚假广告、教师学术腐败、学生道德素质败坏等教育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同样引发了教育的信用危机,教育信用的严重缺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重塑教育信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

2.教育信用管理

教育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道德舆论有效监督和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稳定的必经途径,建立教育信用体系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教育信用的管理体系。同时,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信用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信用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必须先行。

目前,国外信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完善的信用管理w制,包括立法、管理制度、信息数据库设置等,甚至在某些院校设置信用管理专业、对部分社会信用管理系统的职业培训进行信用管理教育。我国信用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信用体系的建构对于信用管理教育具有示范性、先导性作用。

三、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探索

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ICM)”在设置信用管理学科课程的同时注重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要建立、健全教育信用管理体系必须结合信用管理的相关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包含信用获得、信用、信用监督、信用评价和失信惩罚等维度的教育信用管理体制。

1.教育信用获得机制

学校、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信用的主要参与者,其信用信息必须纳入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中来,从而在具体事务中对其进行真正的信用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采集核查制度,保障教育信用的获得。具体而言就是将三者涉及信用问题的信息依靠信用信息专门管理机构或信息采集网络系统等进行收集处理和管理,并综合各个提供机构提供的信息记录或采取信用采集问责机制等对信用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2.教育信用机制

信用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是对教育信用进行管理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的教育信用信息是客观真实的。这里我们引用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即教育信用信息管理机构为保障自身或其他部门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将教师与学生的信用信息和资料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布。它应包括历史记录的信用信息和不断更新的持续信息。

3.教育信用监督机制

教育信用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保障,而制度的推行则离不开监督,因此建立和完善教育信用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方法,使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信用的监督机制通常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的主体是教育体系内组成的专门的监督机构、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监督工作;外部监督包括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监督方式要灵活多样,如可建立公示制度、问责制度、奖惩复核制度、举报奖励制度或设立专门的投诉网站等等。监督内容主要包括检查督促教育信用管理部门的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纠正管理活动中违犯制度的情况、负责受理揭发检举和控告等情况的答复和处理等。

4.教育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评价机制是进行信用管理的核心,它能够把抽象的信用概念具体化,并通过反馈强化增强信用情感和体验,有效地指导信用行为。教育信用评价体系包括各教育主体的诚信纪录、诚信承诺、诚信评价、诚信档案等,是针对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一种评价和评估制度。信用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发挥教育信用评价作用的关键。

5.教育失信惩罚机制

教育失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失信的代价过低,失信行为惩罚过轻而守信行为激励缺失,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快建立教育失信的惩治制度,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教育集体和个体的信用档案,使得每个行为主体承担自己的信用责任与义务。

四、小结

社会要发展,教育需先行,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在信用问题上更应如此。教育信用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当前教育领域信用缺失的日益加剧,已经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中,惟有重建我国教育信用体系并通过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才能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国家真正的信用基础,构建诚信未来。

参考文献:

[1]阳姣.论信用概念的本质内涵与信用建设的基本途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章延杰,李薇,蔡志强.高校的信用教育与建设[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4(11)

[3]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4]金义华.高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信用;外包;大数据

一、企业信用管理外包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信用外包是外包的一种,指的是企业将其信用管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以发挥第三方主体优势的方式来节约自身运营成本并降低自身承担的信用风险。信用外包服务在今天得以产生并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行业分工的日益细化

行业分工的细化使得信用管理外包被发掘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二十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个经济主体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容量的扩大使得行业分工日益细化,一些丧失竞争力的产业日趋消亡,但同时有更多的产业被因不断扩张的需求而被创造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并且越来越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用管理外包就是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因为对专业的信用管理服务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终于致使一些专门的信用管理服务企业成立,并依托自身业务优势承接信用管理服务,所以说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行业分工细化是信用外包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化

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使得其有意将自身信用管理事项外包给第三方。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较之以往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谋求在某一个领域做大做强,而且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即企业不断增加其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类别,通过跨行业收购和兼并有效利用其所拥有的各项资源以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但随着企业经营范围以及涉及领域的日渐复杂,过去由企I内部人员兼顾企业信用管理或是不设专门信用管理人员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在信用管理方面不够专业,由非专业人员处理企业信用事务存在风险隐患,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额外风险,但追求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管理层也不愿意在自身明显不具有竞争优势且无法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明显的财务收益的信用管理上投入太多资金,因此主观上产生了将信用管理进行外包的需求。

(三)企业信用关系的复杂化

现代企业信用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专业的信用管理公司成为一种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不断强化,信用与市场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单纯的信用关系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相关的信用工具也被创造出来,大大增加了各经济主体进行信用管理的难度和强度。具体表现在企业层面上,就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所占用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信用管理的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就为信用外包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大数据对信用管理服务外包的影响

基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口号,希望各个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中能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获得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大数据”产业规模也越发庞大。在大数据时代即将或者说已然来临的今天,企业信用管理服务外包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一)大数据对信用管理外包所具有的优势

信用的产生建立在信用双方对彼此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同样要求其必须有准确而充足的数据作为支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用本身天然存在的隐患,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外包也可能会因和外包对象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委托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弥补信用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其合作编著的《大数据时代》中提出的,随着对大数据认知的不断深化,现今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而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处理,人们几乎可以得到一切想要得到的信息,依托于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大数据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使得人们对信息利用的有效程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充足并且准确的信息正是建立坚实信用关系和有效信用管理的基础。

大数据技术同时处理海量复杂的信息的特质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而得到对信息收集对象的置信度较高的整体评价,有效弥补信用外包双方在进行沟通和谈判时信息不对称的处境,从而减少企业将自身信用管理业务进行外包的成本。大数据技术的实时性也在不断提高,这则有助于信用外包双方在外包流程中及时沟通和了解,防范背叛和欺诈风险。

(二)大数据对信用管理外包发展的影响

对以接受信用外包为主营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而言,大数据技术所具有的在短时间内挖掘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意味着只要成功应用大数据技术,这些专业的信用管理企业可以节约大量的因信息收集和分析而占用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也就是说其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更为高效、高质而又价格更低的服务。

对于以将自身信用管理进行外包的企业而言,其可以花费更少的资金而得到更为专业的信用管理服务,在减少了因自身进行信用管理所占用的人力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因自身进行信用管理的非专业性而带来的风险隐患,此外,也有利于企业更加专注于经营主营业务,提高经营业绩。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我国信用管理工具的不断创新和信用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力的提升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有助于我国企业提高自身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6):647-657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4

科研诚信是指科技活动当事人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要求人们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表现为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科研诚信属于科技领域特有的一种职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覆盖整个科技领域,存在于科技项目立项,以及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和转让的各个方面。面对信用缺失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危害,中国提出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秩序的失信行为,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强化政府信用,重塑企业信用,构建个人信用,着力推进信用制度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惯例、比较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与此相适应,中国迅速推进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科学基金领域构筑阻挡不端行为的“三道大坝”

1999年8月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会议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文件规定,将本着“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以及现行科学基金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展开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资助工作及科学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检点是科学基金管理和使用的公正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还规定,监督检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被检查单位执行科学基金管理规定等情况,对有关单位或人员作出检查评价,其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监委会报告。监督检查的方式,可结合审计联合开展或单独开展,根据需要实施综合检查或专项检查。

同一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会议通过了另一个重要文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受理投诉和举报暂行办法》。文件提出,倡导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反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文件确定了投诉和举报的范围,还规定了具体的处理办法。

2001年6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异议期试行办法》。文件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通过互联网及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评审确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名单(含有关内容)公布后,其所在单位应同时将候选人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在候选人所在基层单位(一般为二级单位:大学为本系,研究院所为本研究室)范围内予以公布,便于了解其情况的科技工作者提出异议。文件规定,提出异议期限为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名单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文件还确定了受理异议的范围:(1)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受理和评审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有失客观、公正、合理的行为;(2)在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捏造数据、剽窃等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3)其他违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科技部牵头制定规范科技人员行为的政策法规

2002年5月13日,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的资格: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

2002年6月11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学术民主,倡导创新文化,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公开发表和充分讨论。

2003年1月29日,科技部颁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首先阐明了项目评估和项目评审的含义。接着分别对项目评估评审活动的组织者和承担者、项目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以及项目推荐者和项目申请者,各自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出具体规定。同时,确定由科技部法制工作机构、综合计划管理机构、科技经费管理机构和驻科技部监察机构,依据有关规定,负责对项目评估评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督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等违规行为,按照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分。

2003年5月15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五部委,为了规范科技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技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联合《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2003年9月20日,科技部根据《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这一文件,界定了委托方、受托方及被评价方等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行为主体,确定了他们的相应职责以及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提出专家遴选遵循随机、回避和定期换届原则,建立专家信誉制度,明确专家应负的法律责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据”的专家路线。进而针对科学技术计划、科学技术项目、研究与发展机构、研究与发展人员、科学技术成果的评价,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最后,以“法律责任”为题,指出怎样处理各种违规行为。

转贴于

三、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前面提到的文件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从不同角度,界定了科技计划项目和科学基金的申请者、评审者的职责与义务,进一步明确了他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预防和治理科技领域失信现象作出制度安排,也为形成科技信用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文件尽管已经大量涉及科技领域的信用问题,甚至提到了“专家信誉制度”等科技领域专有信用概念,但是,它们都没有明确提出“科技信用”一词。第一次以国家文件形式阐述科技信用概念的,是科技部在2004年9月2日颁发的《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

该文件本着“让守信者得到鼓励、让失信者付出代价”的目的,为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出基本框架。它阐明了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制度建设的意义,信用管理的对象、依据、原则、范围、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信用信息使用、信用管理在计划管理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从此,科技信用以自己特有的内涵,为信用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该文件由六个部分组成:(1)阐述科技领域引入信用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阐述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3)界定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对象是国家科技计划的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阐明信用管理的依据是项目合同、计划任务书与委托协议书、项目预算书等正式承诺、国家科技计划相关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以及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等。(4)提出建立国家科技计划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成国家科技计划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s)强调要重视国家科技计划信用信息的收集、记录与使用,把科技信用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6)对如何推进国家科技计划信用制度建设作出部署。

此后,中国又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推进和完善科技信用制度的文件及政策法规。其中主要有:

2005年,国务院以国发[2005]第044号文件形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第七部分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谈到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时,进一步强调推进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3+1”信用管理模式 图书批销 企业 应收账款管理 应用

现代企业竞争激烈,对商品流通企业来说,货物销售出去后,如果货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的经营周期不能顺利完成,就无法持续经营。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于图书批销企业图书品种繁多、退货率高、账期长,欠款金额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信用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图书批销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方式。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只体现在有价值交换的条件下;二是价值交换的一方对另一方存在滞后性。信用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金融融资、贷款、投资、贸易赊销、经济合作及服务中。

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用交易行为出现的经济损失。是价值交换滞后的一方未按照承诺履行价值回报,体现为价值回报的灭失或价值回报的缺损。信用风险在经济交往频繁的金融、投资和贸易活动中普遍存在。对于企业来说,信用风险通常表现为赊销拖欠、预付款拖欠、预支透支拖欠等行为。而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则来自于赊销拖欠,所以,狭义的企业信用风险就是指赊销带来的风险。

1、图书批销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角度讲,世界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中国市场也进入买方市场特征,商品过剩,赊销成为商业中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不赊销就无法竞争和生存,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就是赊销。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商品是剩余的,资金永远是短缺的,买方希望超越资金的限制更多地购买产品,扩大经营规模和效益。图书批销企业赊销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图书销售普遍存在铺货多、账期长、退货率高等特点。

图书批销企业赊销出现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客观原因、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客观原因:客户无力偿还(有意愿无能力)。占总信用风险的23%。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客户经营走向衰败,倒闭破产;扩张速度快,资金有限,无法按期筹措足够的偿付资金;买方偶然性原因(例如投资失误)出现财务危机而无法支付。客户恶意欠账和诈骗(根本无意愿),占总信用风险的11%;客户占压卖方的资金(意愿缺损),占总信用风险66%。外部原因:我国商业市场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没有建立惩罚机制和制约机制,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守信的成本。内部原因:销售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这是信用风险产生最根本的原因。

2、图书批销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图书批销企业一般都是粗放型销售,通常都是以提高市场份额作为企业经营目标;以销售额作为各项考核和奖惩制度的主要指标;赊销比例远远高于同业企业;大部分客户都轻松获得信用额度;赊销审批权限在各地经销商手中或业务员手中;没有与销售配套的管理政策。特点:销售额大,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同时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高、账款回收时间长,信用成本巨大。通常只有最基本的应收账款催收流程,缺乏完整的信用管理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前期信用管理阶段没有资信调查制度,对客户的分析评估方法简单、手段弱,没有建立客户授信制度;在中期信用管理阶段没有债权保障制度或者保障措施简单,外部服务滞后;在后期信用管理阶段应收账款管理薄弱,对应收账款采取的追收手段不规范、放账期限过长;在信用战略政策方面由于是粗放型销售,没有短中长期的信用政策,只强调销售而不重视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不进行信用培训,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或信用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在内部信用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各部门信用管理职责不清、纵向横向沟通渠道少。

二、“3+1”信用管理模式概述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模式大部分是以下两种情况:管理模式一,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控制赊销,优点是财务部门掌管企业“血液”,对其流量了如指掌,企业费用很低,信用评价数据很好看,缺点信用政策紧缩,企业销售业绩不理想,市场分额小,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管理模式二,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门,由业务部门负责赊销和信用风险,优点是业务部门在销售第一线,最了解客户信用状况,企业销售额很高。但是,信用政策扩张,企业各项费用巨大,利润很低,有时是负值。管理漏洞明显,腐败现象突出。

针对以上两种信用管理模式的弊端,我国著名企业信用管理专家韩家平、蒲小雷提出了“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

1、“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概念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是一套结合西方管理技术、中国市场信用现状和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的管理模式,由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信用管理专家提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将西方管理技术和本土企业管理文化紧密地结合。“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由四项内容组成,其中:“3”是指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企业前期信用管理:建立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企业中期信用管理:建立债权保障机制;企业后期信用管理:建立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是指1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部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培养信用管理人员。

2、“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

(1)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对所有客户都必须调查和掌握其信用资料。企业应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必须建立客户档案资料数据库,客户资料不能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对每一笔赊销进行评估,既评估账款的安全性,又保证最合理持有量的销售。

(2)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信用部门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3)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信用部门在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保证账款逾期后受到密切的关注,并在每一个时间段对客户保持不同的压力和惩处措施。在客户破产倒闭后,立刻处置债务人的财产。

3、一个独立的信用部门或信用人员

现代企业的科学信用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就是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独立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信用部门的优势:对外树立企业信用形象,坚决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内随时监控信用政策,并及时调整;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防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损失;信用部门的“红脸”角色和销售部门的“白脸”角色是收账的最佳方式。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信用管理部门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从信用政策的制订、修改,到企业总体信用额度的审批,高层管理者都应清楚地了解。

三、“3+1”信用管理模式在图书批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针对图书批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3+1”信用管理模式逐步进行改善,可取得明显的成效。

1、建立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信用部门及人员应根据图书批销企业特点设计客户资信调查表,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对于新客户,在系统新建客户资料前必须掌握比较完整的客户信息;对于老客户,也应定期调查和更新其信用资料。在图书管理系统录入并维护赊销客户的基本信用资料,主要包括客户行业分类、客户类别、注册资金、经营场地的位置及面积等,保证客户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根据重要性原则对每一笔赊销进行适当的评估,既评估账款的安全性,又保证最合理持有量的销售。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

在图书批销日常销售中难免会遇到客户信用条件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进行交易的赊销业务。这时,信用部门或人员必须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一旦发生客户破产等情况,及时启动债权保障机制,尽量减少损失。目前担保和抵押方式在图书批销行业较常采用。

3、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由于图书行业的销售特点,图书批销企业客户账期普遍在三个月以上,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信用部门及人员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按照催款及收账流程,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在催款无效的情况下启动收账程序。在整个收款过程中,要保证催收的连续性并做好记录,保证账款逾期后受到密切的关注,并在每一个时间段对客户保持不同的压力和惩处措施。在客户破产倒闭后,立刻启动债权保障机制,及时处置债务人的财产。

4、根据业务规模的大小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或设置专门的信用岗位

图书批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赊销业务规模的大小考虑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或设置专门的信用岗位。由信用部门或信用岗位起草、制订和修改企业信用政策及筛选客户、进行赊销审批、决定追收账款,参与起草、制订和修改企业信用政策并严格执行信用政策。图书批销企业应通过考核坏账率,逾期账款率、销售未清账期(DSO)、账龄分析等指标,对信用管理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督促其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图书批销企业应打破传统的赊销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3+1”信用管理模式,通过制订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债权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监督,保持应收账款的最合理持有,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信用管理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后危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统计, 我国已经作为紧随德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出口国。然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复杂性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种类繁多,主要来自合同风险、政策风险、固有风险、非关税壁垒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而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问题日趋显著,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大量海外坏账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且进一步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外贸企业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及其意义,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来源及其特征,探求信用风险产生原因,从而帮助出口企业建立可行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二、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外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信用风险的目的就是控制信用风险,扩大销售,发展优良客户,减少坏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率和坏死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出口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发挥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加强对国外客户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对信用状况做出动态评估,根据客户信用水平,量化客户信用风险指标,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就可避免损失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二) 有利于出口外贸企业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在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非信用证支付已经成为国际结算的主流。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在所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对信用证的使用。面对此种形势,部分出口外贸企业白白错失了许多贸易机会,正是因为没有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在信用管理的指导下做到较好的规避、转移风险的措施。因为尽快尽早的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非信用证方式进行结汇,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海外市场格局。

(三) 有利于出口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市场多元化

国家通过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来加强出口信用管理,在促进出口和保证本国资产安全之间进行动态调控,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上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来帮助这些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其逐步进入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国家还应帮助企业时刻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拓和占领风险较高、但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从而实现我国市场多元化。

(四) 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

首先,外贸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档案,完善的信用管理包括客户的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等。在建立风险档案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管理中的缺陷,从而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相应的也会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其次,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学习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的良好机会,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国外成熟的客户信用管理方法、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巧等,促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四、以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制造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现实事例进行案例分析

(一)xx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其发展历程

无锡xx工程有限公司注册于2003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以重型钢结构生产为主,各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安装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具有钢结构制作、安装一级资质,出口份额占据市场销售份额的40%左右。

(二)目前X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①片面追求出口贸易额,不重视信用管理。X公司长期一直追求贸易量、创汇额,不用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订单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工作。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时候没有依据信用状况分析,而是为了合同和订单满足客户尽可能的要求,对信用管理中包含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够重视。

②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X公司没有意识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没有引入相应的人才机制来进行信用管理。往往凭着感性上的一些认识,或者凭借公司对网络上的搜寻信息作为评判企业信用的标准。

③缺乏科学的选择和认真的合同评审制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钢结构行业国内竞争激烈,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处于不饱和状态,为争取订单,X公司在对外贸订单的结算方式,打价格战,以低价获得合同并且同时付款条件上过度宽松,在价格无暇考虑出口收汇风险,冒险签约出口,并且严重的是合同签订前,X公司没有对外贸合同条款以及客户的产品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忽略合同风险,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而更多的是由销售和管理人员凭借过去项目执行状况的感性认识来报价和签订合同,公司没有重视进口方在产品质量上的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忽略合同条款内容上的漏洞导致的风险:没有深入了解合同里的保险、索赔、免责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白。引起因产品质量、交货期或者合同条款的审读不清造成买方索赔等等贸易纠纷,甚至为一些不良买家进行恶意欺诈埋下了祸根。

以上问题的出现,更多的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要加强对外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原因。

五、针对以上X公司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化的顽疾,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信用风险制度的建立分为订单前期,执行中期和交易后期三个阶段。首先在订单前期,要深入调查和掌握新老客户的资信情况,以及新老客户所在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否有风险存在,了解当地的进出口贸易规则。有三种方式可以了解潜在买家和老顾客的资信状况:第一,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商务机构比如经济商务参赞处对买方进行了解,委托他们当地调查当地企业的资信情况;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中国境内的银行系统进行调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资历事先得到它的资信报告与借贷情况;第三种是委托国内外的专业的咨询机构和资信调查处进行调查。同时,加强对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法律法规的熟悉和了解,通过以上多种措施,量化潜在客户和老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风险评估,避免仅仅依靠买方商务人员的口头描述或者企业的主观印象来对客户进行判断。 如果X公司和行业内的众多公司一样,加强前期调查客户的资信偿付能力,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国际诈骗集团。例如目前的委内瑞拉,客户不需要空运提单就可以直接提货,出口企业就失去了货物控制权,造成采购客户收到货物后迟迟不付款。而在其他国家比如土耳其,海运货物到港后,客户45天内不提货,海关会对货物进行拍卖,而有些别有用心的客户,因为手持合同就会享受优先拍买权并且能够从当地海关低价拍得。因此,这个过程看似繁琐,但是一定不能忽视,尤其对于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开发的时候。

在订单中期要建立交易过程中的科学严谨的合同审查程序和管理制度。要严谨签约交易合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惯例,科学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注意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订单不顾风险,同时注意合同中关于品质,索赔,工期等重要信息。避免由于疏忽或者主观降低合同中的品质要求,造成买方后期可能强制要求的无休止的返工处理,甚至退货,取消清单,避免企业将来自吞苦果。以X公司钢结构制造型企业为例,应该严格按照订单执行标准,AWS(美国焊接标准),或者EN(欧洲焊接标准)规定的焊接,外观,油漆等等一系列工艺标准;同时笔者作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建议X公司应引入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推行的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培训,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对合同评审,材料采购,材料进场,生产,交付,合同执行完毕,打包,发货到最后合同应收账款,合同关闭等一系列流程进行集中高效的管理。从而从产品质量、合同履行、风险管控的根源上杜绝由于出口企业自身原因招致的信用风险。

交易后期,制造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信息的跟踪制度,为最大限度的获得应收账款,对于制造型出口企业而言,可以设立海外坏账追收方式:①聘请国外专业追债公司实施商业账款追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企业提供材料,由专业管理机构提供可行性的债务追收方案。②采用法律诉讼或者国际仲裁方式收回应收账款。而相对于专业商业账款追收公司,国际仲裁具有程序简便,结案较快,费用开始相对少,给予当事人充分自由权等特点

(二)充分广泛的利用金融工具来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

①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是世贸组织也允许这种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购买这种保险,可以在承保范围内有效地规避应收外汇账款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同性的贸易促销手段,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和防范外汇坏账的有效手段之一。

②企业要充分了解和使用福费廷业务。该业务是将买方远期付款给出口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飞仙和收汇风险完全转嫁给承接该业务的银行。它是由卖方承兑并经买方当地银行担保的无追索权的中长期应收票据的融资行为,通过此项业务,可以将远期账款变为现金销售收入,有利于解决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

③外贸企业可以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汇聚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与一身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信用风险和坏账损失。

④采用债权担保。债券担保是债务人委托保证人为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的风险转移方式。这种担保可以保证债务旅行,降低出口信用风险,保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促进资金流转。

六、结束语

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企业都要经历“走出去”的阵痛,这个过程是个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为了更好的使得企业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工作。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期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严明.我国对外贸易海外欠账的思考 [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198-199

[2]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007 国际商务财会

[3] 杨永刚,罗凡. 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年01期

[4] Jonathan L Cal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export behavior revisite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5, 25(2):367-387

[5]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