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 生物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70-01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或译为个案教学法,是一种透过案例来进教学的教育方法,1870年首先由哈佛法学院提倡应用,1889年案例教学法成为哈佛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并且逐渐扩张至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之中。Kowalski在1991年指出案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讨论的教学方法,它除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案例教学法乃是由具有多元表征与潜在价值的案例,导引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透过尊重、倾听的批判思考对话,协助学习者跨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为及动机;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以案例作为教学材,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的教学方法;综上,认为案教学法是运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叙事体的方式呈现案,透过学生主动学习与课堂互动讨论,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增进学生高层次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的教学法[1]。
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质,归纳出五项要素:(1)教学材──以案例为主;(2)适用范围──教学主题或学科需能与案例进结合;(3)教学方式──主要以讨论、问答方式进教学;(4)师生角色──师生互为学习伙伴;(5)功能与价值──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并培养高层次的推理与思考的能力[2]。
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1 生物化学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上的作用;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对细胞间信息传导规律有所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理解深刻。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文词汇[3]。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体的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2.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生物化学具有渗透性强、联系广泛的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化学有兴趣,才会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在课堂中的生物进化过程理论,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模拟不清,知道其大概的内涵,但又不够明确,而且进化学知识零散的、抽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逐步说明生物拥有共同起源,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利用具体问题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由什么决定的(DNA),[3]最终又是通过什么表现表现的(RNA)。物种进化在DNA和RNA中会留下证据。引导学生自主从蛋白质的分子上去思考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细胞色素C氨基酸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愈近;相应的,亲缘关系愈远,氨基酸的构成相差就愈大的论断。又可以使学生在分子层上生物存在极大的同一性,来更加深入探讨生物共同起源理论。上述观点都是生物的分子层面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基石,通过教学案列,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紧跟老师思路,同时使得教学课堂流畅自然,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被触发,最终对教学的内容理解透彻,并能学以致用利用进化的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这样教学目标可以落实的很到位,教学效果得到最佳的体现[4]。
3 案例教学法教师的准备工作
3.1 案例的挑选
案例的选择要与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选择的案例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案例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等各种讲学方式,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及把我,提前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以期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3.2 提高综合素质
教室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视野,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授广博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的典型案例,查阅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临床的联系,这样对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的老师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对案例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方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充分,达到预定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抽象、复杂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采用此种方法,使得学生由原来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追求知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韩玉英,孙丽翠,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升本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87-188,191.
[2] 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39-142.
[3] 许红艳.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9-110.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09-02
为促进化工生产的高效、连续及科学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须将化工生产中各项工艺参数合理维持于某一最适当的范围内,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1]。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掌握化工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工业过程检测、控制方面有关知识,能在今后从事工艺技术开发、设计和生产时更好地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案例教学法是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现状分析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计算机、电子电路和化工工艺学等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由于学生的实际生产知识较为缺乏,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丧失,产生倦怠情绪,体会不到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难以升华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难以为自控设计提供正确的工艺条件和数据。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老式仪表逐渐被新型的检测仪表所代替,控制理论不断更新,但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时展,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要学生了解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应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践实例,体验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生产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2],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教学法,教师是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案例教学因独有的优势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在工学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3]。课堂上通过设置案例,同学们没事先查阅文献,会天马行空地进行分析,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共同研讨,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感性材料。
课程中有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较抽象,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习和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
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案例在编写时需要技能和经验,研究和编制一个好案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课时,同时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教师而言,案例选择要精,案例中要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被控变量的选择
在讲解简单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选择时,以糖化工段被控变量的选取案例进行教学的说明和示范。在课堂上首先讲解工业糖化的基本工艺流程[4]。
组织学生对糖化工艺分析,找出工艺的影响因素,讨论得到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糖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温度、pH值、时间、糖化酶用量、压力等。教师点评要点:被控变量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选取其关键因素,不需对每个因素进行控制;应是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节能等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工艺变量;所选变量应能直接测定,且测量和变送环节的滞后是比较小的因素;若不能选择直接变量作为被控变量,则应选择与之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工艺参数;被控变量必须是独立可控的;选择被控变量必须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以及目前的仪表现状是否能满足要求等。这些评论要点都是课本的重点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可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出其他被控变量选择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二)反应釜控制系统的设计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关键设备之一,反应釜内部化学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外界条件、原料添加量的变化、加热及冷却用水温度的变化等对系统影响较大,使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时变性、非线性和时滞性,因而是过程控制领域备受关注的因素[5]。学生通过对反应釜工艺的分析,发现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温度、压力,并确定温度为被控变量。对控制系统的设计也各抒己见,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控制以满足工业生产对产品质量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生产中,对反应釜的温度控制进行两部分的控制,一是升温控制,二是保温控制,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下所示。在升温阶段,需控制温度上升速率,同时由于温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采用前馈和反馈联合控制的方式。另外,在升温阶段,冷却水的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温度,为了确保升温速率,需要同时调节夹套冷却水量和蛇形管冷却水量,可采用温度―流量串级控制体系,已达到控制要求。在保温阶段,由于温度的滞后性,采用简单控制系统达不到系统对温度变化的要求。通过对反应体系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压力的变化超前于温度的变化,为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温度―压力串级控制系统。另外,在温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物料B的百分比含量越高,系统的压力越低,所以将物料B的流量加到压力控制器的输出作为静态前馈控制,补偿物料B的流量变化对压力的干扰[6]。通过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知道实际生产采用的是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而不是课本中的简单控制系统。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复杂控制系统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同时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图1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四、体会
1.选择和纂写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前
提。案例本身要具备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必须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准备。2.角色的定位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不同说法要加以肯定,应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化工仪表教材的滞后,能较好地反映检测与控制学科的发展与化工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旭辉,申轶华.化工生产中自动化控制仪表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1).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55-156.
[3]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4]王志坚.糖化工艺对啤酒发酵度的影响[J].酿酒科技,2004,(2).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92-0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医学高职高专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现代教育要求医学高专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计算机的运用在医学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医学高专的学生而言,显得很重要。
1 课程特点
1.1 课程内容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又可以称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此课程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开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系统、计算机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实训教学内容涉及到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的熟练操作、基础网络操作。从这些内容提要分析,课程教学包含的知识模块多、内容杂,按目前计算机发展都是要学习的。
1.2 课程计划学时少。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高专通识教育重要的部分,许多学校都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实施中,都有一个课程教学课时偏少的弊病。这种情况大致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部分学院重专业教学轻视公共课教学;二是一些学校认为学生都或多或少能够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没必要多开学时。
1.3 课程设计偏重理论。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许多学校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计划的设计,重视计算机理论基础概念的学习,实践教学也如是,较多学校为了应付计算机一级考试,提高过关率,都加强理论教学。
1.4 学生层次不一。高职高专的学生生源不一,一是学习基础不一,二是生源地不一。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一。部分学生不熟悉计算机操作,而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这些都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影响。
1.5 教学模式选择不一。计算机文化课涉及面广,内容多,很多教学反映教学难度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曾经在本课程教学中实践过。这些教学模式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在这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若能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实训教学,将能起到事关功倍的效果。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起源自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哈佛商学院倡导的案例教学法,当时是采取一种较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界和高校研究案例教学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各门学科都有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有其鲜明特征和优势:
2.1 案例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案例要和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案例能够有机地反映教学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的解答,教学中的知识内容等到教和学。
2.2 案例教学法激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对于来源于事实的案例分析和解答,学生总是兴趣很大,因为这些案例和他们息息相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总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开展团队优势,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让空洞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2.3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前的教学注重应试教育,往往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强调对于书本知识的教学。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囫囵吞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完了也许什么都忘了。至于从教学知识点学到了哪些有用的实践技能,根本无从谈起。
2.4 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传统案例教学过程,往往是老师在唱独角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的成效都是以考试为测试标准。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教学法鼓励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完成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培养。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3.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正好能够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在计算机文化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是根据教学知识所编写的典型案例。一是案例要结合实际,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实际操作需要,二是案例要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3.2 教师在编写教学案例时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所面临的实践需要,编好案例后,教师理清案例教学中的思路,解决如后问题:如何抛出案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案例过程中去掌握知识重点和操作技能。
3.3 在操作系统WINDOWS知识章节中,典型案例可以根据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来思考。可以列举建立多级文件夹管理医院科室信息为典型案例。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剖析案例的实际需要,即在实践中的实用性,然后分析案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要点,分析解决案例的操作技能,最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提出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操作步骤。
3.4 在办公软件OFFICE部分章节的学习,案例的列举很有实际意义。例如,在WORD章节,可以列举病案书写或毕业论文的编写。这些案例对于学生的吸引很大,学生的兴趣很浓。因为这两者都是医学类学生面临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EXCEL章节,可以列举医学课程上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作为典型案例。以前这些数据处理的工作通常是手工完成,现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EXCEL里的工具来完成这些数据处理。学生可以通过解决这些案例来掌握章节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一大助手。POWERPOINT章节可以列举毕业自荐书或学生会竞聘演讲案例。网络章节的案例可以列举完成宿舍局域网的创建,学生能够通过完成这些案例学习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同时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
3.5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主要模式时,也要结合其他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比如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时用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具体、直观。其他教学法可以和案例教学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4 小结
运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在这些教学模式中仁者见仁。在其他教学模式基础上重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好思路。案例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点。只要根据现实需要编制一个好的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调控工作,课程教学效果就好。
参考文献:
[1]司海峰,王亚玲,崔建弘,张燕.Java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之研究[J].硅谷,2008(07).
[2]陈法兴,马守义.AutoCAD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水利,2006(02).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医用化学 教学效率 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29-02
医用化学是一门综合化学知识与医学操作研究的学科,是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医用化学教学课时却有逐渐压缩的趋势,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成了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然而,教学过程组织是否高效,实际上是影响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改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效率。该文主要针对课堂效率提升的措施进行讨论。
1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专业学生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存在文理兼收的现象,导致部分文科生的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接受新的化学专业知识存在困难,从而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容易造成学生整体的厌学情绪。此外,大部分学生学科基础薄弱,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记忆不深,而初中的化学知识对医学专业的实用性较差,导致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与现有的课程体系相互接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医用化学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化学对医学的作用不大,因此忽视了这一课程的积累和学习。同时,大学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尚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度,在进行学习时常会感到教学进度过快、学习压力较大的情绪。
1.2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专业教师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是由化学专业的教师承担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这部分教师的化学素养较强,但在实际授课中对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清楚,容易导致教学重点出现偏差的现象,影响医学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许多实例也会出现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是理论复杂难懂的印象,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对于化学专业的教师了解现有的医学知识较为困难,而且由于学科素养的要求不同,化学专业的教师也会与医学专业的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导致教师教学效率的下降。
1.3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常常不能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互适应。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学生如果没有做好课外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也会对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无法及时理解和记忆,师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的满意程度都会下降。此外,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导致理论空洞,使学生理论知识记忆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导致实践操作时学生忘记理论学习内容。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验操作课程相对偏少,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2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
2.1 提升教师素养,做好课前准备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应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高中的教学体系只是涉及化学的基础知识,因而教师是学生学习和了解医用化学的主要指导者。教师需要在课堂外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丰富自身的医学和化学知识,通过积极探索,在不断总结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两种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课堂中运用实例为学生进行讲学授课,使自身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互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对医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医用化学的实用性。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对每节课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好提前规划,并以授课目标为依据准备需要的材料和教学案例,确保教学准备工作能够保证课堂高效、有序地进行。
2.2 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效率
许多学生适应了高中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的教学体系尚不适应,对于大学中深化的知识体系无法短时间内掌握,因而容易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对医用化学的相关知识产生排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做出调整,使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中的交流互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营造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组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手段。为此,我们在《医用化学》教学实践中就应当将应用多媒体展示该门课程化学知识的方法与用传统手段演示该门课程化学实验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将间接体验(看)和直接体验(做)相结合。通过这样优化实践性教学组织过程,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快速提升。
2.3 完善教学评价,建立交流机制
教学不是方向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就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解答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的深入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医学方向的专业化培养。因此,创新《医用化学》教学实践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同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的交流,课堂中教师可以在一定的周期内开展一次答疑活动,对学生近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进行集中的讲解和教授,同时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等丰富的交流形式与学生建立课堂外的交流机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此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自身的教学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可以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修整,并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完善教学体系。
3 结语
提升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实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学校的校医院实习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习的知识及时在实践中应用。该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讨论,并提出提升医用化学教学效率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从业则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丽丽,刘佳川.医用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11-112.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乙醇;教学案例;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61-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1课时,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
(2)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酒驾视频)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车纳入刑法处罚范围;它就是酒,其主要成分俗名酒精,学名乙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
【设问】想一想:关于乙醇你了解多少?
【学生讨论】燃料:酒精灯加热;饮料: 各种酒;医用消毒剂: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作消毒剂;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制造涂料等;化工原料:如制造乙酸等。
【活动探究】展示乙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向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振荡,观察现象;让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归纳及语言能力;同时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展示模型】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学生分析得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OH)取代;又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因此,乙醇既具有与有机物相似的性质,又具有与无机物相似的性质。
【板书】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引入新知】当烃分子上得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性质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和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板书】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举例:卤素原子(―X)羟基(― OH)等都是官能团,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结论】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OH),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取代基的影响:通过实验乙醇与钠反应要比水与钠反应缓慢的多,说明烃基对羟基有影响,由于乙基对羟基中O??―H键极性减弱,使羟基相对于水难电离出H原子,所以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活泼,反应较慢。
【板书】1.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H2
(乙醇钠)
【问题交流】从乙醇的结构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键,可发生多种断键组合,讨论乙醇还可能有哪些性质,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设计意图: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2.氧化反应:①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
【生活实例】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工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你知道么?
【学生实验一】实验3-3:向一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在刻度10左右)无水乙醇,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热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注意: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小心闻烧杯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并思考、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体会探究乐趣。)
现象: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由红变黑,迅速插入到乙醇中,变回红亮,同时闻到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2Cu + O2 = 2CuO (红色变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