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学习能力;管窥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学科内涵要义的高度“概括”和内在“精髓”,是教师组织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锻炼提升学习技能的有效“载体”。教育学认为,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学教活动的追求目标,其中重要任务和活动之一就是做好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借助于数学问题这一“阶梯”,推动师生二者之间在学教进程中“顺利前行”、“进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数学问题为主要抓手,以师生深入活动为形式,推动教学进程和学习进程,实现师与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其中需要科学设置数学问题,高效组织问题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教师组织开展的问题教学法活动中,实现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的“双提升”、“双进步”。如何实现问题教学法运用的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是初中数学教师孜孜探求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之一。本人现就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作简单的论述。
二、问题教学法有效运用的功效
笔者认为,要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最大程度的放大问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切实认清和掌握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功效和深刻意义。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以及认真查阅学习相关教学典籍, 本人深刻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科学、合理运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深刻功用:
一是有助于吸引学生主体的有意注意。 众所周知,情感是学生主体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案例的先导条件和思想基础。学生只有保持积极、能动的情感,才能更加深入、更为集中的参与和配合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典型性、生动性等具有明显情感激励功效的数学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感知和体味,能够贴近初中生情感“发展最近区”,引发初中生思想“共鸣”,从而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探究新知识、解析新问题的讲解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知识点讲解之中,仅靠教师的单独讲授,难以引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知情感,教师通过借助于数学问题的情感属性和激励作用,采用数学问题教学法策略,设置出“某商店采用有奖销售的方法进行商品促销”等具有显著生活意义的教学案例,并且通过电脑和电子画板等多媒体器材,予以直观、生动地展示,让初中生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心理上发生变化,情感上产生刺激,主动开展学教实践。
二是有助于推动学生主体的互动交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育学认为,双边互动有利于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情感的增进、有利于观念的碰撞、有利于效能的提升。众所周知,互动交流不是无目的、无目标的随意性双边活动,而是有目的、有的放矢、有所指向的实践活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初中生与教师进行深入谈话、讨论、探讨等双边活动,构建起“桥梁”和“纽带”,使得师与生二者之间的双边互动更为流畅和顺利,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围绕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解答策略、解答过程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此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数学问题双边交流的探讨活动更为深入和透彻。
三是有助于锻炼学生主体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宜的平台和有效载体。数学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主要抓手,同时,也为学生的数学实践锻炼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数学问题教学法要紧紧抓住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将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析能力等学习能力渗透进问题教学法进程之中,通过组织初中生分析题意、推导思路、归纳方法等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技能,使初中生在问题教学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略以及探求路径,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
四是有助于锤炼学生主体的思想情操。乐于学习、敢于克难、勤于思考,是学生学习进程中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初中生面对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实践探析等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在锻炼提升自身数学技能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实践的“乐趣”,情感和心理上也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认识到了思维分析的重要性,克难求进的可贵性,内心自觉升腾起能动学习、辨析公正、全面善学的良好学习素养和数学品质。同时,在探析问题案例的进程中,初中生协作互助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是借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示数学问题。课堂需要充满活力,需要充满时代气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运用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对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信息媒体充满强烈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初中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态,能动的进入参与其中。数学问题表面看似是由数学语言和图形符号组成的有机整体,实际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内涵和大量的信息内容。因此,教师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重视对现代化教学器材的使用,在设置数学问题时,将多媒体教学器材应用其中,通过投影仪、电子画板、教学课件等器材,将抽象的、呆板的数学问题内容,予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呈现,或将现实生活中关于此方面的现象、案例,借助于多媒体器材予以展现,以此展示数学问题的生动特性、形象特性,提升数学问题的吸引力,催生初中生主动学习、能动探析的学习潜能,为问题教学法深入实施打下情感根基。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抓住轴对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了“飞机、风筝、电动门”案例,同时借助电脑、电视、投影仪、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进行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让初中生能够从直观上感受数学问题的内涵以及现实生活意义,从而内心产生认同感,保持积极情感参与问题探析。
二是抓住数学关键核心,设置典型数学问题。任何教学策略,其首要目的和根本任务都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学生主体更加深刻、更加深切的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及其丰富内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是数学内涵要义概括的有效载体和展现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典型数学问题的认知解析,能够更为深切的认知和掌握其内涵和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法运用前,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切实找准数学知识点,认真研析数学内涵、全面掌握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此设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学问题,使设置的数学问题成为该节课数学课堂知识点的生动代言,并且能够通过设置的典型案例,窥得该节课教学要义、教学要求的“真容”和“精髓”,保证数学课堂的实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预设活动,认识到该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药品高价位的关注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了“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200元下调至128元,求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的案例,在新课讲解环节进行呈现,组织初中生进行分析思考。初中生在感知分析这一典型的数学问题中,对该节课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学习要求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掌握,为深入学习探究知识点以及难点重点等教学内容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是贯穿课改发展要义,强化主体探究实践。学习能力培养,是任何时期,特别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和最现实目标。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辛勤的锻炼和艰辛的实践。初中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渗透和浸入着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动。“以生为本、能力为要”,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学科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教学要义和教学核心。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自然要遵循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渗透和落实到平时的问题讲解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活动来取代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而应该尊重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抓住新课标的根本要义,提供紧密联系教材要求、体现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发初中生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初中生开展动手动脑等实践探析活动,承担起问题题意的分析、解题思路的探析以及解题过程的评析等任务要求,使得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始终伴随初中生的亲身实践探究活动,逐步 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在直角ABC中,以AB的直角变为直径作圆O,与斜边交于点D,E平分BC。(1)求证:DE是O的切线;(2)连接OE和AE,试问当∠CAB为多少度时,AOED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探析:该问题条件中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等内容,需要运用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教师指导:在解答这一类型问题时,关键之处是要正确认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师生归纳:要根据问题条件中的关系,正确判断出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等直线与圆的位置的三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课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类型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组织初中生围绕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探究和分析讨论活动,围绕如何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或策略,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协作互动和探究实践,以此锻炼和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分析和探索研析等方面数学能力。
四是延续问题教学环节,注重数学思维辨析。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并不止步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环节,而是包含了解题过程及其教学结果的研析和评判等后续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法进程中,要将评析数学问题解答效果及学生表现作为其重要后续环节,一方面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效果以及现实表现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尽量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适当予以积极肯定的指导,对其存在问题引导初中生自我辨析,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在存在问题的辨析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组织初中生个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认真的研析和交流活动,在各自深思和群体辨析的双重活动下,获取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解析问题方法,推动初中生“行稳致远”。
四、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作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实践进程中,要紧扣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发挥问题特性,科学设置和实施问题教学法,使问题教学法成为师与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设内容还请各位同仁予以指证,并期望在有效数学教学的探究进程中,深入教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⒖嘉南住
[1]龚黎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年12期
[2]杜生德,杜金花.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J].浙江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2
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离不开数学问题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问题教学已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学指出,问题教学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搭建了有效展示的“平台”,为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提供了具体呈现的“载体”,同时也为学习对象的数学能力、数学品质培养创设了锻炼实践的“舞台”.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教学纲要等,就如何开展高效问题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经验.但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方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入探研.
二、问题教学的误区
一是将“提问”等同于“问题”.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内含要义的“精华”.而提问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时,未能将“提问”与“问题”二者内涵有效地区分,将二者进行等同,将提问作为问题教学的一种形式,导致初中生对提问内容和问题案例不能进行区分,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解析效能事倍功半.二是“教师讲解”取代“学生探析”.问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过分放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整个问题教学活动作为个人“表演”时间,取代学生应该承担的思路探析、问题解答、方法归纳等任务,越俎代庖,新课改所提出的“学生第一,能力核心”要义未能有效体现.三是弱化忽视“反思研析”活动.既要让学生对掌握的知识经验“知其然”,又要让学生对获取的学习精髓“知其所以然”,是问题案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学生要能够反思和辨析.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忽视学生反思、辨析能力的训练,弱化忽视反思研析活动环节,以教师的指点评价予以取代,降低了问题教学的效能.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设置典型生动的案例.典型生动的案例,能够将教材内容精髓、教师教学意图以及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有效、具体的呈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问题教学活动进程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师要将问题设置作为问题教学有效开展的准备环节和基础工程,根据知识点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目标要求,设置出典型生动的问题案例,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的探知潜能,为问题有效教学做好“铺垫”.如数学学科生活性显著,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概率”案例课教学中,教师设置“商场开展促销活动,购买达到一定数额,进行顾客摸奖”生活案例,以此拉近初中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认知上获得美的熏陶,形成积极主动的探析情感.二是提供实践探析的时机.问题教学的目的,就是锻炼和培树学习对象探究实践、思考分析的良好数学学习技能.问题教学活动的实施,为初中生锻炼自身数学学习技能,提升自身学习素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载体和充足的训练时机.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教学变为学生实践探析的时机,留出充足的学生感知问题内容、分析问题条件、找寻解题思路、展示解题过程等实践时间,让初中生在充足的亲身实践和教师指导中,数学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和进步.三是延伸问题案例的外延.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征,决定了教师在问题讲解中,不能就题讲题,蜻蜓点水,而应该利用数学案例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特征,创新和加工现有数学问题,通过变式训练、一体多问的形式,将问题内涵有效挖掘,具体呈现,提高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认知和掌握的深度和程度.
四、结束语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
一、引言
在农村初中学校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向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对学生的态度与习惯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并且其与积极向上的学生风貌、良好的校风都有着直接关系,可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力、美术、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落到实处,也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生命力、是否可以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公认等方面。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品德教育对学校工作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保证、动力、导向的意义。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性形成、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中对学生最为重要的便是老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校德育小组与班主任更是对塑造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健康个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初中学生的主流思想道德状况是健康、积极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初中学生可以从更便捷、更多的渠道获得信息。虽然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优良品德方面仍受到发扬及赞同,同时那些高尚却又空洞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价值观教育仍未受到质疑与改善。本文对某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为现今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1.农村初中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自私化
随着学生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一些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严重误导着学生。有些学生多会用互相利用与等价交换来评价人与人的对待关系。21%的学生将 “各人自扫门前雪”认为是正确的。
2.农村初中生的道德观现实化
经调查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法的同学占10%,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法的同学占74%,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说法的同学仅占1%。而在调查如何对待考试中作弊时,有认同“人人均可作弊,并不算什么错误”观点的同学占10%,认同“偶尔作弊一、两次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作弊”观点的同学占22%,认同“作弊是迫于无奈,不算是道德问题”观点的同学占45%,认同“作弊是道德问题,是不诚实的作为”观点的同学仅占38%。
调查结果可以说明,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的基础上,并不是十分健康的发展,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就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否则教育只是一句空谈。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及时到位的了解学生,只有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便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效果,这样在我们的今后的教育改革工作中才能事业功倍。
三、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
1.合理运用各种德育的方法
教育人员需了解德育的艺术性,方式方法的复杂性,避免随意性,合理应用各种德育方法。①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维护,提高实效性;②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③做好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行培养;④慎用处罚与批评,以表扬为主;⑤结合学生实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找准切入点,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2.举例典型事件进行德育
由于初中教育中有着较多的学生违规事件,而这些违规事件则恰恰是用来教育学生的有效案例。与班级实际情况相关联,挑选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现场道德教育,会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当代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其思想发展会受到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影响下,多会变得自私,缺乏谦让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而笔者通过多次进行典型事件进行道德教育,使班级逐渐形成了团结、谦让的风气。
3.深入情感的德育方法
当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树立信任平等的学生观。老师不再是令人生畏、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压制的对象。彼此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亲近、相互理解。
4.渗透到教材的德育方法
科目教师应该以自身的科目为主,谈谈科目教学中的德育。将德育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将德育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学习到丰富的书本知识,又能接受道德教育。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道德便是热爱祖国,应该对学生进行从小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以提高凝聚力与民族素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教育人员应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与初中生身心相符的德育内容,并且教师也需要对加强学习理论相关内容,熟练应用多种德育方法以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的目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出台一些适宜的措施,以培育农村初中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Ma Meiyu,Liu Fusheng,Yang Liu,et al.The Influencing of Electronic Games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1:461-466.
[2] 张克维.浅析农村初中德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1):168.
[3] 易高峰.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奉节县农村初中为个案[D].西南大学,2006.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一、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
思维能力是学习对象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内涵,是学习对象智力水平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解题活动教学,忽视思维能力水平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水平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主动思维意识淡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大棒”的驱使下,忽视学习对象思维能动情感的激发,采用单一、单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不能将自身具有的引导、指导特性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数学学科隐含的丰富情感教学资源,营造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的潜能和欲望,导致初中生不愿开展思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活动。
二是缺少思维实践活动时机。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变革为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活动,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受到压制,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经验,缺少自主探究实践的活动时机,面对实际问题“手足无措”。
三是解析方法不够灵活。部分初中生在感知、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案例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掌握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策略,围绕问题案例解答要求,不能正确对问题条件及解题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析,对解答问题的思路不能进行科学、全面规划。特别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能根据已掌握的解题方法进行“变通”和创新,不能运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问题案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案例教学中,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好几种,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对如何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产生疑惑,不能结合问题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判断方法证明其全等,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判断的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四是综合归纳技能薄弱。数学学科知识点关系紧密、关联深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囊括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问题,在问题案例解答中经常出现,但初中生在解析该类型问题案例时,运用多种解题策略或解题思想方法等技能素养还较低,综合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思考判断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的思维技能较薄弱。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针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有效解决。
一是利用丰富的情感资源,挖掘主动思维潜能。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其发展进程及自身内容有着显著而鲜明的生动特性、现实特点、应用意义和趣味特征。数学学科的丰富情感资源为消除初中生思维活动的“消极”思想,坚定主动思维信念,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学生引入到主动思考、分析、探析问题的活动中。生活性是数学学科的最基本特性,任何社会、生活领域总能找寻到数学知识的“踪影”。同时,初中生对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充满“亲近感”,成为驱动和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抓手。如在“正比例函数”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为其创设了“电信公司设置不同方案销售通讯费用”、“工人师傅向游泳池注水,注水时间和水位高度之间的关系”等现实生活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带着积极情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案例。
二是搭建实践探析载体,提供思考分析时机。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探究的活动进程。初中生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少直接实践、探析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腾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搭建具有实践探析意义的活动载体,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的活动时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转化为思考探究的方法经验,指导学生深刻地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案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形成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经验技能。如在“如图,矩形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为(2,3)。双曲线y=k/x(x>0)的图像经过BC的中点D,且与AB交于点E,连接DE。求k的值及点E的坐标”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探析问题条件内容后,根据解题要求,展示其思考分析过程:“根据B的坐标,以及四边形ABCO为矩形,确定出BC中点D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k的值;根据E在反比例图像上,且B与E横坐标相同,确定出E坐标即可。”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实时指导,在其解答活动后,引导、指导其归纳总结解题策略。此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思考、分析、解析问题解答思路、解题策略的实践探究活动,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5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思品教学承担着知识普及思想引导的双重功能。初中生已经进入了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更为叛逆,思想与观点也在经历着激烈的碰撞,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更好地抵制腐朽思潮的侵蚀,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思品学科在这一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笔者在初中思品教学中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究与尝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开展理想责任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融入初中生活
小学与初中阶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发展时期,学生除了在生理、心理发展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之外,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压力、学习节奏等方面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会明显地感觉到学习节奏变快了,学习任务加重了,学习压力更大了。这样的环境转变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的不适应,甚至出现消极情绪,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结合思品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责任教育,让他们明白初中阶段所面临的形势、压力以及如何更好地转变为合格的初中生。例如在《我是中学生了》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学习目标、任务的差异,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具有哪些差别,让他们明白,进入初中阶段标志着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将承担更多的压力,将接受更多的挑战。同时,初中阶段也是人生发展中最为宝贵的一个时期,一分一秒当倍加珍惜,今天的努力学习,今天的负重前进,将为明天的辉煌与成就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在思想上顺利地从小学生过渡到中学生,并且增强了“我是一名中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充满信心去面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这样的教育引导在转变学生理念,促进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二、教育学生友爱谦让,学会克制冲动与人正确相处
初中生性格冲动,易暴躁,与人相处过程中容易做出过激举动。近年来,许多地区相继发生了多起青少年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案件,这些惨痛的教训当引起广大教师的思考。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友爱谦让教育势在必行,要让他们学会克制内心的冲动,正确对待问题,在与人相处中友爱谦让,从而从自己做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了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分析。一是相互谦让、友好相处的案例,另一个则是青少年为这一小事大打出手、致人重伤的负面案例,以这样的两个案例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友爱谦让是一种美德,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许多学生在经过对比讨论之后纷纷表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要克制住各种冲动,要与同学及其他人员友好相处,这样的教育引导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启迪直面青春诱惑,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相互吸引
早恋现象是广大初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头疼问题,有些教师视学生早恋如猛虎、洪水、野兽一般,谈之色变,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进行穷追猛打,结果却适得其反。对待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更加细心地研究,采取更为妥善的处理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遮遮掩掩的话题直接摆上桌面,和学生大大方方地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吸引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引导。如在《相逢在花季》的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男女生应当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这一专题讨论,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人进入青春期以后的生理变化,让学生明白此时对异性的好奇、吸引是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没有这样的现象反倒是不正常的,消除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神秘感与羞涩感。其次,从初中阶段的目标任务着手,引导学生明白初中阶段并不是播种爱的季节,而是学习提高、成长成才的奋斗时期,初中阶段的每一分钟都应当运用到学习提高上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男女生关系相处上,引导学生要将这样的懵懂吸引埋藏于心底,同学之间应当以兄弟姊妹一样相处,大家相互帮助,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豁然开朗,对于消除早恋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法制理念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他们成为法盲,凡事不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要求自己,有些行为甚至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非常危险。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强化了法制理念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保护好自己。例如在《法律护我成长》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列举了与青少年生活学习相关的十个违法典型案例,如顺手牵羊带走同学家贵重物品,同学之间出现纠纷致人伤残等等,这些案例都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这些案例中,笔者教育学生要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手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违法的事情。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排查,自己乃至周边学生或是校园内存在着哪些不良风气,这些风气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应当如何去纠正。在学生的讨论中,大家对当前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的盲目讲义气、易冲动、崇尚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潮风气进行了深刻剖析,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理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上了一道防火墙。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以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志新.让思品课教学“活”起来[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09)
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2-02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成为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我校是一所偏远山区中学,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具体表现在有些学生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有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加之近年来优秀摘要: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无大的差异。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教师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期待所有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最终使得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能够到达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2-02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查,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有: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当、经济的大发展和拜金风气大涨、教师自身素质和落后老套的教学方式、学生不爱学习或者不会学习缺失学习原动力如;学习方法不当;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存在情感障碍;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体质、体能差,影响学习;心理素质方面。以上是影响学生兴趣的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因素;培养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要培养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以爱心铺路,教学生树立信心,教师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四步一体教学模式;在知识方面寻根求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改变评价机制。在目前的山区中学,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有所提高,经过研究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组长:杨贵成(校长,负责全面工作)负责人员组织,设备供应,后勤保障,资金支持。
主持人:李芳(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课题的具体实施)。
资料员:杨永霞(教育科研处副主任,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组员:刘冬旭 刘丽华 付荣 侯敏(组织实验前的问卷设计及调查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数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的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绝大多数教师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1.问卷调查报告。结合课题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了《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部问由课题组成员刘丽华主持核查、整理,然后用电脑进行统计,算出各类选项的百分比。数据统计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共同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对汇总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数据显示和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问卷反映出的信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问题,由课题组成员撰写了调查报告。
2.初步形成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四步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四步为: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动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成发展;总结练习,整体提高。一体是以“活动”为主体。(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这是教学活动的初级阶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进而产生强烈探索的欲望。(2)激活动力,自主探索。教师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合作交流,促成发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修正、补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
3.初步形成个案研究报告。前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有意识地收集课堂中有价值的教学案例。第二,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对收集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反馈,使案例研究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三,强化对典型案例的再研究,将案例所得再回到实践中,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论文等,以作为资料保留。主持人李芳撰写的论文《在“案例研究”中成长》在保定市组织的初中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付荣、杨永霞、杨贵成、李芳也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数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