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程式要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4-0049-02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

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结语: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0-122.

[2]范蓓蕾.案例法:语文教育学教学的最佳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4-95.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强有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活动范围、通讯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能在知识社会存在和参与发展的基础。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加强科学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

2、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今天,信息爆炸性的增长使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没有智能工具的引导我们不可能管理大量的信息。智慧和直觉常会在浩瀚知识的海洋里遗失,信息的综合和生成数据本身一样重要,因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综合信息的能力。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探究已经被写入课程标准中,这势必对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巨大潜力,但儿童也会形成一些对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对5-12岁的儿童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既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授、轻亲身体验获得的偏向,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据中国科协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十年来停滞不前,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亟待提高。“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倡导的准则有利于克服这些方面的弊端,促进儿童自身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基础。

4.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借鉴与继承的需要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例如,1988年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先后通过教育改革条例,对5—12(11)岁的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并把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列为小学的三门主课,1983你美国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了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1996年美国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并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法国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GeorgesChqrpak将其引入法国,并进一步发展,称为“LAMAP”,意为“动手和面。美国的“handson”和法国的“LAMAP”,已分别经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再加上我国近三年做的“做中学”科学教育课题研究,都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研究。我们必须认真找到自身的差距,在继承、借鉴、引进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在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时尚名词。然而,对于“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学”、“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问题,教师的认识仍存在偏颇。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究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一批符合“探究式教学”本质特征的案例,更好地推进探究式科学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

探究:根据美国科学委员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试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有的知识;用工具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鉴别,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在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这些方面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是整合现有的国内外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以“水”主题为系列,本土化开发符合中国小学一~四年级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课题研究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1)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活动涉及到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基本概念。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结构。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以后图式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变化和丰富起来。同化和调节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种作用。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个体把客观纳入主体的图式之中,这只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调节作用两种活动的平衡。儿童每遇到新事物,在认识中总是试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儿童便做出调节,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直到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这就是皮亚杰所谓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也就是发生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环境是重要的。教师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并要求儿童。当儿童探索环境的时候,他们遇到能引起兴趣的事件,这些事件应具有适度的新奇,不很适合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于是促使儿童不断调整他们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对付问题的新方法。在这样的行动中,不是环境本身创造儿童的智力,而是儿童自己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出了新的认知图式

(2)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对儿童思维发展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其一、与皮亚杰相比,维果茨基同样强调儿童内在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的和生理的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但他尤其强调人际交往对思维发展的影响。社会中的一切,包括风俗习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前辈留下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行为规范等,构成了人类生活中的文化世界。这个文化世界既影响成人的行为,也影响成长中的儿童。而且任何社会都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使下一代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

其二、认知思维与语言发展有密切关系。儿童在社会性的语言交流中,才能发展自己的认识。

其三、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将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在了解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之后,应进而根据其可能的发展水平,找出其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协助使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达到最充分的发展。

这些观点的提出是我们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依据。

2、脑和认知科学的新进展

在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各领域内研究成果的支持下,一种新的学习观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理念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程以及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要旨可以简述如下:

Ø学习者个体自主建构知识。

Ø理解就是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

Ø关系的明确取决于先前所具有的相关知识。

有关教育的神经科学研究同时也说明了学生有些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建立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策略。一些概念要比另一些概念更难建立。说明应该尽早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应在他们巩固这些错误概念以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或是纠正错误的概念。因为可能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错误的概念不能被置换或是重新组织,而只是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抑制。专家们所以能较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了一些概念和模型。概念也是建构儿童认知的基石,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建立一些认知结构。由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也相应选择了一二年级的学生针对相应的概念开展做中学研究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已经有了一部分研究成果,特别是美国的“handson”和法国的“LAMAP”,已分别经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操作层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获得了一些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2、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实验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通过对各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制定“水“单元其中一个概念的解决策略(教学设计),尝试开发符合探究式教学特征的系列案例,并通过实践去探索,不断反复验证,提高案例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3、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研究中,在教师实践了系列案例后,依托教师自己实验的经验,再经过针对实际需要去学习理论、分析综合等过程,逐步总结出规律性认识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1、架构系统

根据课题方案所厘定的课题本质蕴涵、框架的研究策略,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包括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科学家咨询小组、实验教师团队等。

课题领导小组:区教研室的领导及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实施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课题指导小组:主要由南师大郝京华教授、江苏省教研室卢新祁老师、市教研室徐燕老师、区教科所陈立春所长组成。

科学家咨询小组:只要依靠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的叶善专教授(新课标修订组主要成员)、周建中主任、叶兆宁主任等担任。在自主案例开发与实施中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性给予我们大力帮助。

实验教师团队:我们首先选定了课题实验校(北小、附小、长小、小营、逸仙、宇花、月苑、成小),选定了素质优良的教师为实验教师,其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专业出生的研究生本科生3名。优秀的实验教师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各实验校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拟定的“水”概念图,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案例的开发与整理。

2、培训学习

课题组的培训学习分为以下几层:

一是对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学习:课题组所有成员阅读了美国《2061计划》系列丛书、法国《做中学黄皮书》(内部资料)、韦钰院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等书籍。

二是对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实践学习:各实验校在课题研究的第一年均实践了法国原版的《法国“做中学”经典案例》中的小学案例,在其中体会了探究式案例的精髓。

三是每学期参加由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和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组织的探究式教学案例培训,在“探究式”的培训中体验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四是参加法国等世界各国的专家培训。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先后有南师大附小单道华、北京东路小学吴京钧老师赴法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专项培训。近几年在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和江苏省教研室的组织下先后接受了五次法国、加拿大等国专家的现场培训,让课题组老师对国际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前沿、研究现状有了清楚的认识。

五是外出学习,先后组织课题组老师到北京、上海、云南进行了专项学习。

3、案例研发

根据计划,每所实验校负责开发相应概念的探究式教学案例,我们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形式有案例交流、听课研讨等。

(1)团队建设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师的素质决定本课题研究的水平,所以自05年以来,我区科学教师队伍整体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专职教师数有原来的28人增加到了40人,其中45岁以下的占到74%,专业出生的研究生7名,本科生4名。一来看出区教育局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二来看出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特别是在八所实验校,近几年增加了实验教师共4名,近几年成长了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优秀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真正促教师专业发展。

(2)行动实践

每所实验校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进度,每学期开学制定研究计划、教学进度表,共同开发案例,课前共同备课,课后共同反思。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组织两次以上的观摩、示范研讨、交流,督促各校做好案例开发的前期准备、中间资料的收集、之后的反思。每学年参加由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的相关案例、论文评比和课堂教学竞赛。扎实的研究过程让实验教师得到了锻炼。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对探究式科学课堂教学实质的认识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4

选题参考指南

本指南是以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各类又包含了若干参考细目。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拟定自己的论文标题,指南仅提供了可能的选题方向,仅供参考。其中,文中“XX”是指具体学科,如数学教师写论文时就可将它改为“数学”来理解这个细目。

一、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

(一)课程与教材领域

1.课程目标

(1)对XX“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认识。

(2)我国XX教学目标的演变。

(3)中外XX课程目标的比较。

2.课程内容

(1)XX课程传统内容更新的研究。例如,几何内容的改革等。

(2)XX课程新增内容的选择及可行性。例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选择;算法的内容选择等。

(3)中外XX课程内容的比较。

(4)关于XX知识的应用。

3.教材结构体系

(1)XX教材编写中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协调。

(2)中外XX教材结构体系、内容选择、核心概念处理、习题处理等的比较。

(3)我国XX教材的演变。

(4)我国不同版本现行学科教材的比较(结构体系异同,相同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等的比较)。

4.使用“课标”实验教材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二)教学领域

1.教学目标

(1)如何处理XX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2)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节XX课的教学目 1

标。

2.教学内容

(1)如何在XX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

(2)如何加强XX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XX教学活动。

(3)关于XX新增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4)关于XX课题学习、活动课、实习作业等内容的教学实践。

3.教学过程

(1)关于XX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践。

(2)关于XX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

(3)关于XX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4.教学方式

(1)关于XX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

(2)关于XX课外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实践。

(3)在XX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

5.教学案例

(1)XX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2)通过教学案例对XX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的理性思考。

说明:老师们一定要明确,案例不等于教学设计,虽然他可以是一节课,但更多的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片断,或是一个教育小故事。

所以,案例一般包括: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发生了什么事?发生的起因、过程与结果)、反思与研究。

(三)学习领域

1.学生的学习心理

(1)学生XX知识及其思想方法的认知发展特点。

(2)关于XX学科内容的学习心理过程。

2.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展学生XX思维水平。

(2)如何提高学生的XX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如何促进XX学困生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各种途径、方法。

3.学生的学习方法

(1)学生XX学习的方法。

(2)针对XX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

4.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

(1)如何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2)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动机。

(3)如何增强学生学的自信心。

(四)教师专业发展领域

1.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XX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2)新课程背景下XX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3)XX教师队伍现状与专业发展需求。

(4)对XX教师素养与高师院校XX课程设置的思考。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XX教师的自身素养。

(2)XX教师教学诊断能力与教学的机智。

(3)XX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

(4)如何通过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XX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不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1)如何提高XX新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2)如何促进青年XX教师的成长。

4.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

(1)XX教学研究工作的成绩、问题与改革方向。

(2)怎样通过校本研修促进XX教师专业的发展。

(3)在“以校为本”教学研修的背景下,关于教研机构与教研员职能、作用及工作方式。

(4)各级教研组织及学校XX教研组如何有效利用“课例”开展教研活动。

(5)XX教师研修活动的典型案例。

(五)信息技术领域

1.信息技术的功能

(1)如何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

(2)信息技术促进XX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变化的主要案例。

2.例谈与信息技术整合的XX教学内容适宜性

3.使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

(1)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范围,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

(2) 对信息技术价值的理解,教师、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4.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六)测量与评价领域

1.学生XX学业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如何改进XX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的模式,建立适应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考试命题机制。

(2)如何评价学生的XX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

(3)学生XX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测量、评价方法。

2.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工具和手段

(1)一堂好课的评价指标。

(2)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3.教师专业水平评价

(1)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标准。

(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评价。

4.大范围高利害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考、高考改革。

(2)中考、高考命题中如何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考试命题的科学化、命题技术的规范化、考试手段的现代化

(1)XX情景性、应用性、开放题等问题的命制与评价标准。

(2)XX试题难度的预测和控制。

(3)关于中考XX试题效度、信度、区分度分析,以及教育价值和导向性研究。

二、学前教育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如何理解《指南》的重要意义

(2)《指南》背景下如何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3)《指南》背景下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实践

(4)《指南》背景下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实践

(5)《指南》背景下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实践

(6)《指南》背景下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实践

(7)《指南》背景下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实践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1)如何运用《标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对《标准》中教师专业理念的认识

(3)对《标准》中教师专业知识的认识

(4)对《标准》中教师专业能力的认识

(二)教师专业成长

1.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

2.幼儿园教师职业认识与师德培养

3.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有效途径

4.如何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学习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

1.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如何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3.如何利用游戏活动开展各科教学活动

(四)幼儿园园本教研

1.如何促进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对园本教研形式的思考

3.园本教研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4.如何组织有效的园本教研

(五)幼儿园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探索

(六)家园共育

如何组织家长有效学习《指南》

三、综合

(一)素质教育

1.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调查

2. 各学段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的成功案例

3.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 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设计与教育培养过程、策略的实验

5.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6.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案例

7.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8.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9.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

10.“尖子学生”与“学困生”的培养问题

11.社会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1.教学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2.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助的实践

3.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

4.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5.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及培养

6.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7.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8. 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践

9.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

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

4.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5.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6.教师继续教育问题

7.教师自然状况(年龄、教龄、性别、身体、学历、家庭、社会地位)的调研与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8.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

9.关于教师的评价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

摘要: 有阅读习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阅读的学生,有阅读底蕴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师的阅读应该是丰富的,宽广的。中小学教师应阅读与课程标准相关的学科知识;阅读“无用之书”。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教学

阅读是提升人类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锻造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精神的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读书可以经世致用,可以修身怡心,读书能丰富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人生视野。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肩负着推广阅读的重任,所以教师首先要做阅读的人,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中外教育教学论著和相关学科著作以及中外名著,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思想境界与文化品位。教师的教育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

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必须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要把自觉读书、自觉思考、自觉研究、自觉写作相结合,以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化成长,也丰富自己的心灵和生命。把读书当成一种人生乐趣,把读书当做登堂入室的事情,“至乐莫如读书”,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培养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并最终做到从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从书斋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自然,读山读水,读景读人读社会,拥有一颗宁静而丰富的内心,快乐幸福的生活。

有阅读习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阅读的学生,有阅读底蕴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师的阅读应该是丰富的,宽广的:

一、阅读与课程标准相关的学科知识

一个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有熟练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情感鲜明,感情充沛,真正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心灵得到愉悦。课堂活动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与学生心灵的交流过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的时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开启学生心智的优秀教师。

只熟悉所教的教材,只了解教材中的那点知识,那么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即使他极其认真的准备教案,把教科书中要讲的东西极其细致的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下来,他的课堂也不会灵活生动,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讲述才会精彩,才不会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书本内容上,而是在课堂上有不随意识记,学习才能有趣而高效。比如学习教材《洛阳牡丹》一课,课文主要讲了洛阳牡丹的品种繁多、花色鲜艳及洛阳牡丹的传说,目的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的热爱。文字的优美已深深让人折服,让人陶醉。学完课文,我又找来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叹服于洛阳牡丹的美丽的同时,又更深一层的了解了洛阳牡丹的个性:“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的节日。”此时,师生的对牡丹的情感,由欣赏赞叹而升华为敬慕了,从洛阳牡丹的美丽和个性中,学习到做人原则。

二、阅读教育论著

教育教学论著也许读起来有些枯燥,甚至觉得不如一个教学案例更能指导教学工作,殊不知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背后,都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了解学生的欢乐和忧愁,了解学生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学时才能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历。同样的一个行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的可以交于班集体讨论,有的不可以,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的知识的评价教师要有相应的教育机智。一个深谙心理学的教师能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快乐共同成长。

三、阅读“无用之书”

不论教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学科之外的阅读爱好。生命中不仅有工作,还有生活。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生活应该是积极阳光的,阅读爱好应该是高雅有趣的。古今中外的名著林林总总,对教育教学也许没有多少直接的帮助,但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却是不可替代的奠基和建筑材料。看一个人的品位,更多的是看他业余时间在做什么。拥有书卷气的人,是值得人肃然起敬的。

这些著作的阅读,不仅带来身心的愉悦,有助于高雅气质的形成,也形成了个人厚实的文化底蕴,坚实的教育素养,更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源头活水,带给学生更深刻深远的影响,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正像一位优秀教师介绍备课经验时说的:关于备课,我用了几十年,但至于一节教材,我只用十几分钟。

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师者,范也。“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卢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诚实善良,教师首先要诚实善良;要求学生行为举止文明高雅,教师首先要行为举止文明高雅;要求学生勤奋上进,教师首先要勤奋上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做读书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