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21-01

校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各地体育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人一课”“每月一课”“同课异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在一节新教师汇报课上,笔者带领全体体育组成员仔细的观摩和学习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这节课,可以说准备比较充分、认真,准备活动十分全面,特别注意到颈部运动;结束部分音乐结合瑜伽,放松身心。整节课的结构完整,时间把握得当,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从学习的效果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有好多的学生用前额拱垫,身子瘫软倒在一边,不会的仍旧不会。课堂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组长从老师处领一张图解。每个小组的成员聚拢在小组长的周围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实际学习时学生并没有过多地研究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图解,到练习时,被学生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笔者拣起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误导吗?想必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一定是之前就会的。以下是该老师发给学生的图解(图1)。

【反思】: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想学并学会。前滚翻教学,教师的示范动作转瞬即逝,不容易给初次学习前滚翻的学生一个动作表象。利用图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十分必要且有效。教师认真准备了,准备的图解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丰富,但要去伪存真。比如,从图1中①和②的动作来看图1是头手倒立前滚翻,但是不全面的,②和③之间缺少头手倒立停稳的片段,因此被该老师误认为是前滚翻的图解。用这个图解作前滚翻图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好在学生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否则自主学习认真的学生仔细钻研错误的图解,认真模仿,加以练习,不光动作学不会,还会弄伤颈脖,多危险啊。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防止伤害她的自尊心,评课前笔者找她私下里交流一些问题,询问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点,她能够准确的说出,后让她看看图解。指出图1中①和②二个片段后,她恍然大悟。笔者重新给了她一张图解(图2),并和她重新探讨和强调前滚翻的技术要点中前滚时,要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同时告诉她探究性学习是在体育课堂中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解时观察的重点,比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先触垫。防止学生探究不出门道,抓不住重点。

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要进行集体纠错,并结合辅助练习。比如学生滚动缓慢,起不来。可以启发学生:一个圆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不会自动滚动,要想滚动必须给它向前的推力,因此要双脚蹬地,也可以垫高垫子的一端,从高处向低处练习前滚翻。一个正方体和球体,哪个更容易滚动?当然是球体,因此身体团紧,翻滚圆滑,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主动向前跟进。用下颏夹着一张纸练习滚翻,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解决学生用前额拱垫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要进行单个纠错。

此外,笔者建议她可以将学生以四列横队自然分成四组,把前滚翻的图解张贴在四个方向的靠牌上,并加上一些动作要领提示,这样利于学生观看和模仿。体育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少用器材和场地,少调动队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虽然笔者学校的器材十分充足,但是没必要每人一张体操垫。学生可以在垫子旁练习徒手操,不必要单独集中散点练习。最后还可以利于体操垫做垫上的瑜伽练习。至少两个人一张垫子,因为体操学习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练习者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着换托背部,另一手托大腿后部,推背帮助起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有了本体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促进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合理的布置器材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利于教师监控学生,利于练习内容的转换,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垫子摆成一个圆形或扇形。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2

项;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53―01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练习效果的好坏与否,与准备活动有着直接关系。要想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安排好准备活动,但传统的“跑跑步、伸伸腿、弯弯腰”的准备活动模式已不能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目的和原则,合理安排好准备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和作用

1.准备活动的目的。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为学习本课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好思想基础,防止运动损伤;教会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如何做准备活动,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活动的作用。在生理方面,未做准备活动前,学生身体处于相对的安静状态,其很难迅速投入到较为激烈的体育练习之中,并且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如,有些学生表现出精神不集中、动作不够协调;有些学生会感觉到头晕目眩、肚子疼痛;甚至有的学生会因受伤无法再活动等。这些状况,主要由身体器官不适应剧烈活动而引发。如果学生进行了合理的、一定程度的准备活动,不适症状则会减轻甚至不出现。在心理方面,必要的准备活动可以合理地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学习枯燥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其运动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二、准备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准备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应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身来进行。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使其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全身的器官能尽快地进入到运动状态,可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增强肌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如,准备活动中的徒手体操,必须按身体活动的要求由上肢、下肢、腰腹、全身部位的顺序来进行;从具体动作顺序来看,每套徒手操的动作应按照上肢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的顺序来安排。

三、准备活动的安排和注意事项

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专门性两种。由于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因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

1.一般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慢跑、跳、徒手体操等,也包括定位、走动、跑动的各种练习及各关节的活动与柔韧性练习等,其主要以集体同时进行的形式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在正式教学前,充分调动学生肌体的工作效率。如,一般性准备活动可以这样安排: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从慢走开始,而后快走,然后慢跑300米―500米,跑完后,再进行徒手操活动。在做徒手操时,颈、臂、手、腿、脚等应充分活动开。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3

中医案例式教学法是中医课教学的特点之一,在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习印象的作用,有利于理解与记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中医案例式教学法仍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式教学面临着新的改革。我们利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进行动态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特点

1.1 采集资料快速、简洁、完整

采用视频手段可以对诊疗过程实时采集,自动储存录像资料,并对一些特殊体征、典型舌象、中医处方实施拍照贮存,可以完成单次全过程采集,也可以对某一种疾病进行完整过程的多次采集,能采集到真实动态的诊疗过程。

1.2 单一式或组合式提取资料

可以按病名、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等单一方式提取资料,也可以采用组合式提取,如某医生治疗的某一种病及某种疾病疗效优者等任意多种组合提取,可以根据教师讲课的需要,来组合和整理资料。

1.3 有一定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能完成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及针对病因疗效进行自动分析,这一功能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还可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动态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1 片段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学过的某一具体问题,为了加深学习印象采用的。该法多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脾虚之齿痕舌、阴虚之午后潮红、腰椎管狭窄症之间歇性跛行等特殊体征,临床教师基本上都在临床遇到过,但讲课的时候很难给学生解释,而“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却可以迅速地将这些典型体征从资料库中调出,“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过程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某一章节学习完成,为了让学生能系统理解所学知识而采用的。利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单次诊疗过程,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了解怎样去应用这些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3 完整式案例教学法

利用某一种疾病的多次诊疗过程,让学生了解治疗疾病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临床痹证之行痹的多个患者的多次诊疗过程,就会发现针对不同的患者之同种疾病开方用药有很大的区别。行痹治疗虽以防风汤加减为主,但腰背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虚有关,加杜仲、桑寄生、羊藿等补肾壮骨;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合用。让学生理解中医“同病异治”的同时也充分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3 教学效果调查

我们把“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动态式案例教学法用于河南中医学院2003级骨伤本科班2007年第二学期的《筋伤学》教学后做了书面调查,学生普遍反映知识记得牢,印象深刻,充分理解了很多以前难以理解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项调查与2002级骨伤本科班2006年第二学期讲授《筋伤学》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相同学习内容教学后做对照,学生反映这种动态式案例教学法强烈激起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能让学生融入医生诊疗的环境之中。这说明“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动态式案例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调查结果见表1。表1 2个年级骨伤本科班动态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略)注:2003级与2002级骨伤本科班教学效果比较,P

4 小结

案例式教学法是临床教师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各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多,但细查之下发现,大部分教师用此法时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论据来佐证自己所讲的东西。殊不知,案例式教学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连接理论课和实践能力的桥梁[1]。简言之,学生学习时接触的是人的病,而在临床上接触的却是病的人,人的病和病的人看似一样,实则迥异。

学习时接触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疾病,而这个病是无数前辈在实践中反复锤炼进而升华成的一种理论,具有单纯性、概括性、一般性,是静止的东西。学习者一般会循概念、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去学习和认识某一个疾病。当学生毕业走向临床时,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人的病,而且还是一个个有着不同主诉、不同体征和不同特点的病的人,具有复杂性、具体性、特殊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静一动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同时又有联系,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实践的基础,而临床实践又是检验医学理论知识的标准[2]。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联系,除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外,动态案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一个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在门诊采集的动态案例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就要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考虑如何解决,然后与动态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方式加以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勤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静止的,“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案例却是动态的,一动一静,紧密结合,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案例在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教师用之得当,大有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4

天生石猴脱颖而出,探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被群猴大众推举为王,遂将“石”字隐去,冠名“美猴王”。这花果山上的美猴王天资聪颖,一日“道心开发”,要出去“学一个不老长生”。他折松作筏,取竹作篙,自东胜神洲出发,经南赡部洲,来到西牛贺洲。一路上,他趁着天风,飘洋过海,用心观察习学,也用心思考选择,终于在山中樵夫的指引下,找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识了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查问了猴王的出处来历,察看了猴王的体态举止,正式将这个学生命名为“孙悟空”。在教学过程中,祖师精心宣讲,收得“天花乱坠,土涌金莲”之效;悟空悉心听教,“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见状,并未简单地动怒呵斥,而是与悟空围绕着“修道傍门,皆有正果”这一主题,展开师生间的深入对话。祖师就“术”“流”“静”“动”诸门逐一做了讲解。悟空则根据自己的学情需要,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对话的结果,祖师为悟空留下了“盘中之谜”,悟空凭悟性打破了“盘中之谜”。他们便以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式开展了深入的个性教学。菩提祖师将“长生的妙道”、“七十二地煞变化”、“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的“筋斗云”等教学内容传授给悟空。悟空则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掌握了这些内容。

一日,悟空在全班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一般无二地变成一棵苍翠欲滴的松树。这样的学习成绩引发了同学们的欢呼。欢呼声惊动了祖师,祖师根据悟空的实际情况,便命悟空离开学校,“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也就是说,悟空从此学成毕业了。想当初,猴王飘洋过海求学来;到今,悟空腾云架雾回山去。在此后漫长的历程中――刀斩魔王、龙宫探宝、威镇阎王、大闹天宫……直至历九九八十一难保唐僧西天取经受封“斗战胜佛”,悟空随菩提祖师所学的本事,无疑为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就要充分地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猴王求学与菩提施教的案例,很生动地体现了这个道理。

就“学”的一方而言,猴王真是一个好学生。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高度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看他的表现,真是一以贯之,勤奋刻苦,心无旁骛。所以他能获得出色的成绩,为日后的建功立业,以及扬名立万,奠定了最初的和极为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英语;体验式教学

一、现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求

现代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词汇、语言的单向、线性的灌输,它更是课堂生态主体间一种信息和情感的多元互动体验。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种情感或认知的英语教学环境、“以任务为基础”营造一种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学习体验为重心”架设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平台。全面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活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

二、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1.学生情况

(1)无锡高等师范学院财金系2012级某班学生,班级共有学生42人,女生36人英语基础整体较好,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男生6人,性格整体比较腼腆,大部分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表达积极性不高。要求全班男女生分成7人一组一共6组。

(2)学生要求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英语教材第二册 Unit 6 watch for fun! Warming up和 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预习工作,在英语课堂上每一组要将各自准备的英语影片片段表演出来,并且让其他小组猜一猜他们各自表演的是哪部英文影片的哪个桥段,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电影类型的英语表达,用英语介绍影片各个角色和大概故事情节。

2.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英语课学习,使学生真正的体验英语学习情境氛围,学生不仅是他们节选的各个英语电影桥段的体验者,同时也是本次英语的主体体验者,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总结提高。

3.教学方式和评分标准

(1)本单元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电影,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电影类型的英语表达,通过课后节选小组喜欢的英文电影到学生自己模仿表演出其中经典的英文桥段,除了增强学生对英文影片的感性认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合作,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拓宽英语学习途径,让学生在体验表演中学习英语。

(2)教师通过各小组的表演,对各小组作出及时点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打分评价。

三、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案例总结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思维交流的工具,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现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点的同时,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优势,这要求教学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一种观察事物的视角,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1.学生主体

现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作为“全人”作为课堂主旨,教学者要充分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注重利用工具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教师要选取适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形成对语言知识的初步感知,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持久的内在动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这也有利于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英语学习者。

2.情境化合作体验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英语,而且须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该语言进行教学,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英语而掌握英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良莠不齐,教学者适时的给学生整体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比力求在短时间内压迫学生进入英语环境或记多少单词和句型更科学有效。在体验式英语教学中,“情境”,即教师为学生创造的语言交际活动较真实的场景和相应的交流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学,然后才可能好学。

3.体验式英语课堂提升空间

在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体验式英语教学对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有效的.学生通过在课堂和课后的英语实际体验,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拓展知识,提升英语综合技能 。在体验式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将真实的社会活动中的一些因素引入课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情景之中,学习者要明确所完成的各项语言交流“任务”是有实际意义的。高职院校的体验式英语教学中,必要地让学生阅读相关英文资料,了解一些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常用话语的英文表达从而将课堂语言活动与课外语言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相联系,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表达。

四、结语

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体验和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培养语言使用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平等、开放互动的高校英语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梅.《反思性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考》黑龙江高教研院,2011年第8期

[2]刘援.《让英语语言能力在“体验”中升华》中国大学教学,2003(7):43―44

[3]徐洪利.《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口》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6

(一) 理论背景和依据

1. 背景。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从现实看,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许多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中小学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的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当渗透心理教育。

2. 理论依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应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实现的。赞科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分量最重、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全面、最深刻,所以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学校背景

我校学生结构复杂,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比较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教育的也较多,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得到家庭的关心比较少,使得部分孩子学习中出现了脆弱的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小的思想倾向。所以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辅导显得极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1999年和2006年,我校相继提出“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目的是想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筛选,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对不同特征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心理疏导的要求与方法。两个课题分别于2004年和2011年成功结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校也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而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学校还应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有着深刻、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上述客观事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三) 本课题国内外现状的分析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阅历还没有,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障碍现象,产生“心理负效应”。

而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我国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模仿了美国的模式。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纵观上述研究现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准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小学1―6年级)科学可行的教育内容,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建构既能有效教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应该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二、 课题的界定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 什么是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素质”之“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心理过程”之“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四) 什么是“渗透性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端正学校教育思想,将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要以“学习为主导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学校、班级、家庭通力合作”为主导思想,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作用,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努力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光辉。

三、 实验目标

(一) 总目标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

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二) 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使教师能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能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 心理健康基本要义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要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实践标准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依据;从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上讲,心理健康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表现为辨证的发展性;从实践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也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2. 心理教育的渗透型课堂教学结构研究。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心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渗透,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心理教育的渗透性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明确问题,交流点拨,知识归纳;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3.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教师定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师去实施。 第二,激发兴趣。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学科成绩的好坏往往受个体兴趣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与认知之间关系,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第三,坚持表扬。表扬就是对学生心理上施加刺激,以产生激励效应。表扬就像阳光,没有它,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师爱,宽容的师德,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并以愉快的心情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云。第四,暂缓评价。不要轻易评价学生创新成果。教师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令人难以估量的。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学生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鼓励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言是正确处理学生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种种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广开言路,让广大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互相急论,引导学生无所顾虑地提出不同意见,同时再让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和解释。第六,教学相长。心理学上所谈的教学相长的心理相容原则就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师于课堂教学,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并将成为学生今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模式。

4. 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二) 操作方法

心理教育渗透策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依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课堂管理中进行有效渗透,使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交融在一起,备受学生欢迎,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2. 依托教学语言渗透心理教育。渗透心理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必要。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的情绪自我调控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富有爱的教学语言培养良好的心理气氛,以此缩短师生距离,使课堂保持教与学的热情。

3. 依托生际交往渗透心理教育。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上和谐的生际关系,适当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社会,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托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中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4. 依托随机事件渗透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适时开展活动,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事件的发生,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五、 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课题组组成了科研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3. 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4. 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六、 实验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学习国内外相关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反思我校前阶段实验研究的成果,提炼、升华,撰写“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成立课题研究组。

(二) 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6年4月)

组织相关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严格按方案的操作要点开展研究工作,按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成立低、中、高级段研究小组分专题开展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两次校级研讨、交流活动,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更正完善研究计划和方案,撰写好阶段性研究专题总结、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初步提炼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最佳互动模式,构建起区域性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系统。

(三) 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举行公开展示活动,全面整理和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的研究报告。

七、 成果形式

1. 专题研究论文、阶段性试验报告、课题实验报告、活动台账、学生个案、实验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