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1
问题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走向物理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本节课摒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采用了用问题引导学生“教”教师“学”的方法;目的是希望给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对电功率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次课堂教学,虽然只用了十个问题,但题题递进,既不繁琐,有紧密相连,让学生自己把整节知识掌握到位。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电能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五、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图片展示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引入电能表观察交流认识电能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收集家中电费通知单。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会学些什么内容,和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联系。在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起了高压电网、发电站、电费通知单,说到家里要用好多电,什么时候用得最多……已经明显的对和生活相关的“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的多媒体资料,引入新课教学。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结合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能否说出这是什么发电,并说出它们分别是把什么能转换成什么能?
(此问题一是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二是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是否到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就热烈的讨论起了这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风力发电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师: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能,不是风能,来发电的。
水力发电是把水的位能转换成电能的。
火力发电是把燃料燃烧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对第四个感到疑惑)
师:第四个是地热发电,它把地下的地热能转换成的电能。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发电呢?(学生交流后回答)
还有核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师:电能的来源只有发电机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电池,比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纽扣电池
【教师总结】1.电能的来源:发电机和电池;
2.电源的本质:把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3.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师:发电厂每天都发那么多电,这些电都到哪儿去了呀?(学生在下面回答,用电器消耗量)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适时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增强自信心。在这个环节中,明显感觉到学生自信起来,回答问题积极了许多)
生:电灯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电饭煲把电能转换成了热能,电风扇把电能转换成了动能。
师:4.用电器的实质: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2.电能的不同单位间怎样换算?(学生阅读教材)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学生能力进一步得到老师肯定)
生: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焦耳,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师:千瓦时是度的学名,是常用单位,而焦耳是国际单位。请同学们看一看大屏幕,了解一下一焦耳的电能和一度电能有些什么作用,并计算一下,一度电能让微波炉工作多久。(学生动手动脑)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抄下的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结合教材电能表的内容弄清:
1.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2.你家的电能表的铭牌上各项内容的意思。
(生分组阅读、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生:电能表用来测量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生:电能表读数时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读数时要注意,上面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电能表并不能直接显示消耗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这一段时间前后两次电能表的读数的差。比如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应该用这个月末电能表的读数减去这个月初的读数。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讨论电能表铭牌上各数据的含义。
(学生踊跃发言,师强调指出“600r/(kw·h)”的含义)
(请学生介绍新型的电能表,师尽可能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发言)
三、课堂小测(用投影)
1.小明家中的电能表月末的示数是3706,月初的示数是3646,这个月他家用去了多少电能?如果电费为0.45元/度。这个月他家应交多少电费?
2.我家的电能表铭牌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它的表盘转过了75r,问我家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能?
(培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2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3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教学;有效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48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生活化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1.1 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还是前导课程,并且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和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紧密结合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培养,是培养会计人员上岗基本能力的课程。
1.2 会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1.2.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来到学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理解。很多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相关专业还是一无所知。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为了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的现状,正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靠近。高职院校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相应的课程也得到了调整。
1.2.2 课程过于抽象
大多笛生会由于基础会计内容枯燥,教师的教法单一,对会计课程没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会计课程的理论较为抽象,对刚入门的很多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障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形成在未来考证中又屡屡失败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在当下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是比较明显的问题,往往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师填鸭式的完成,效果并不好。
1.2.3 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会计类教师没有在一线企业参加过会计岗位工作,不具备充分的会计职业经验,导致在课堂教学时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大多数都是依赖于课本教材,对里面的专业术语只能照搬,不能做出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这会让刚进大学的大一学生,在接触会计专业时就会失去信心,在心理上排斥对课程的学习。
1.3 生活化案例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的优势
生活化案例教学,是指在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中,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理论知识实践生活化。生活化案例的教学设计特色就是,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熟知的事情进行课堂的探讨分析,最终理解基础会计中的那些抽象又枯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在简单的生活实际中,完成枯燥的理论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课程里的知识,最后明白基础会计的学习到底在完成一些什么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找到和掌握未来岗位职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生活化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 生活化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案例的设计很重要。很多教师都苦于不知道怎么讲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尤其是材料采购核算业务的知识。如果按照书本讲概念、做题,学生的理解能力总是有滞后性,甚至不明白,到后面学生索性就不听了也不会了。怎么才能把材料采购这个单元讲授好,笔者选取了网上购物的生活案例进行实证教学探索。
2.1 引入铺垫案例,导入学习目标
生活化的案例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如何将案例过渡到书本知识,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导入情景来完成。在讲解材料采购核算业务时,教师不仅要引入会计科目账户,还要区分付款方式及材料成本的核算等。讲授这一堂课时,可以先轻松问问同学们有没有网上购物的经验。很快学生就开始参与回答,引发了兴趣。接着继续问:什么时候付钱呢?学生可能会答:买的时候付的;看到货了再付的;先付了点定金。再接着问:网上完成订单了,以后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了吗?学生答:不是啊,还要验收;是啊,是我的资产啊,只要我不退货。继续问:那你买的产品多少钱啊?学生答:好多钱;加了运费挺贵的,等等。然后再告诉学生今天刚刚所讲的都是今天的学习目标。①材料采购(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②材料采购成本的成本构成和核算;③材料采购费用的分摊。
2.2 巧用生活案例,分解单元知识点
有了前面的情景导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完成。对于一些简短的专业术语,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或者简单的比喻,以达到深入浅出,一语中的的效果。
2.2.1 账户的设置
在同学们课前的回答中,教师再梳理一遍。学生在平时的网上购物中出现了这样四种付款方式:直接支付、货到支付、付一半后再付一半、支付定金。那么企业的采购支付方式也是类似的,教师需要设置的科目就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然后借助PPT完善账户的记账规则的介绍。完成一组账户的介绍,以同样的方式梳理出: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的区别以及账户记账原则。
2.2.2 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和核算
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万维网,真实地演示购物一次,选择有邮费的。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购物,将购物的全程经历了一遍。然后问学生:这个商品需要多少钱。学生在疑惑中不知道要不要算邮费,教师可以增加新的案例。例如:你觉得学校的5元/斤的苹果贵,于是你要坐公交出去买4元/斤的。那买回来的1斤苹果到底花了你多少钱?2元公交费要不要计入。学生在询问中思考会得出答案:需要。按照这样的节奏加入新的小案例将材料的采购成本整理出来。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买价+采购费用(其中采购费用就是用不同的小案例增补的:运杂费、挑选整理费、材料损耗费、关税等)。
2.2.3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摊
企业的采购过程中有时不止采购一种原材料,那么采购费用怎么分摊,如何计算。同样是通过网上购物的案例来完成。问问学生有没有一起网上购物过,在同一家店买的如何分摊费用的。这里可以给学生先假设好,请两个学生在课堂讨论:一人一半。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出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两件,或者其中一个同学的衣服很贵,你怎么办?将学生的回答引到n堂教学中。企业的材料采购也是如此,不同情况选择的分配标准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得了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标准:按重要分配、按价值分配、按体积分配等。
2.3 分配案例角色,加深知识理解
生活化案例教学不但要完成知识点的讲授,还要进一步设置好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所以在基础会计的材料采购业务核算的教学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分配角色的方式,例如:采购业务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财会手工实训室中,分组仿真扮演:A企业生产水果罐头,B企业是果园,种植各种水果。最终来完成整个采购业务,并形成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
3 生活化案例教学设计效果评价与反思
通过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案例的实证教学探索,可以发现,生活化案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对于枯燥、抽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列举生活化案例,能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案例中设计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部分,不但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还能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生活化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知识灌输性的学习,通过对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方法,创新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案例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化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但并不一定适用于课程中的所有章节内容。
总体来说,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仿真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课堂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的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案例生活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25).
[2]黄秀霞.高职《财务会计》“生活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24).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提问 教学行为
一、研究目的
研究表明提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都是以提问为中心的。在新课情景导入环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探究互动环节,提问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方面更有针对性;在巩固双基环节,提问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更重要的是,规范的提问能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一线教师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进行整理、分类,找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类型、频率和学生回答的类型、频度,通过对设问方式、所问问题等的纠正与改进,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通过录播室与录像机,将《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这一课堂的各种师生问答行为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个人回答或集体回答、提问语调等记录下来,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记录。之后笔者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并结合课堂实录中地理教师提问的目的,对教师在课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将提问分为识记性提问、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创造型提问六种有效提问类型,并且将重复性、口头禅式提问等归为无效提问类型。统计教师在堂课中就这七种提问类型中涉及的数量及学生回答情况,并针对本节课中设计不当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反馈,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本次课例研究选择晋江某中学具有八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某一高三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该教师在高一、高二地理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使学生在高三前阶段即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储备。该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题,答好综合题。从已有的学生答题情况看,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严密、答题不规范的毛病。为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却没办法准确运用?能否通过教师在课堂有效的提问引导对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纠正?这是本校高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着力探讨的问题。
从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试卷讲评课在高三课型中所占的比重几乎过半,因而讲评课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三教学,更影响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此我们选择授课内容为《高三第一次质检综合题小题评析》片段教学作为研究案例。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该片段教学用时18分钟,记录师生用语共计约5500字,其中教师用语约5200字,学生用语约300字。其中教师用语中有几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如“什么”出现135次、“怎么样”出现54、“对不对”出现65次、“是不是”出现44次。在课堂观摩时可以发现,这些词已经成为该老师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的存在,让本节课的语速整体偏快,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如果扣除因口头禅带来的重复用语,无效用语如“审什么”“先一定要做到的是什么?”这类用语部分共计2300字,本次讲评中有效词语锐减为约3000字,将这部分教师用语中的问题按认识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表1 师生有效提问的类型和数量
如上表所示,教师在整堂课中有效提问总数为35个,其中记忆性提问共占总提问的一半,使用“识记性提问”时,教师有适当提高要求、增加条件,提醒和帮助学生思考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如题中“指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教师适时提示学生分别从纬度、地势的高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这四个方面分别思考受其影响下太阳辐射可能呈现的变化规律,再提示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太阳辐射是否符合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学生回答积极性较高,教师基本能够了解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使用理解型提问和应用型提问时,没能够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当降低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则不能够准确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9个理解型问题中学生只回答了4个,其他问题变成授课教师自问自答,使有效的提问变成了无效的提问。
(三)结论
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塑造人才。有口头禅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学科语言。此外,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记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有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做到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6
会计专业知识在应用方面的实用性较强,然而现阶段面对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相关教育人员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改变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之势。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内容,学生将案例与知识进行结合,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为此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教学案例
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会计教学时,其前提是要选择合理的会计教学案例,将教学案例与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1]。教师挑选合适的会计教学案例,不仅体现出会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案例能够开拓学生思维。会计教学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不仅可以作为教学案例使用,还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应用于生活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会计教学案例时,要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在教学案例中融入会计最新论点与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案例分析的同时理解会计知识,深化会计理论。教师通过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水平,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实践中应用会计理论。
二、合理设计会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
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提高课堂效率,则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分析案例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全面发挥学生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意识。教师在进行会计课堂教学时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其一,教师要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如果会计教学案例中没有涉及到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却能够从案例中分析到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这时如果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会计案例,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案例中蕴含的会计知识理论,实现会计案例分析的高效教学[2]。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会计水平。其二,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分析一则较为复杂的教学案例时,案例中蕴含着十分繁琐的会计知识,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详细探讨案例中关于会计的相关知识,以及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不仅能够实现会计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在教学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方面知识时,面对企业中涉及到的多种会计结算方式,教师如果一味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在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反,如果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所涉及到的企业会计结算方式全部融入案例中,以“某企业的财务会计结算”的案例呈现于课堂,这是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对会计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水平,在小组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对会计的结算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会计课堂教学效率。
三、确定会计课堂教学方向
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希望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在提高会计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会计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定期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评[3]。所以,教师在开展会计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确定会计教学的教学方向,还要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会计案例内容进行明确,进而通过案例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水平。明确会计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向,教师要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是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水平,其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优化会计知识结构,通过案例分析形成归纳知识的能力,进而将学生的会计学习能力、案例分析、会计理论实践运用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在组内对案例进行分析,当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可以将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陈述,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与总结。在这期间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点评时,要一步到位,点明关键,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点评了解到自己认知中存在的缺陷,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自己的点评呈现会计专业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内容进行点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会计知识理论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同时也将书本理论与实践项目进行了一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日后会计工作中对于事件的处理。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进行点评,其一要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肯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二要对回答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会计案例分析能力,提升会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