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1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大学生生源分布广,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也参差不齐。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一刀切”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最终英语学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头疼科目。分级教学的出现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分级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各级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让各级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所提高,以达到分级发展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分级教学是保证因材施教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若成绩优异,可以进入A班学习,成绩中等者分入B班,成绩一般则进入C班(有的学校只分A、B级)。班级人数则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有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对ABC班级学生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模式。这样的分级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紧迫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大多学校是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划分的,虽说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样的划分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入学考试、分班考试等。
2.教材选用不够合理。大多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使用同一本教材,只是在授课内容、作业布置、课堂要求等方面有所区分,这样看似是分层,效果却不佳。
3.考核标准相同。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份考试试卷,这样做不免有失公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减弱。
4.学校管理难度大。分级教学对自然班和英语班学生调整幅度大,范围广,给学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都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滚动式”动态管理,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难度相当大。
5.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学校对于四、六级过关率要求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会被分配到A班,学生成绩提高快,过关率高。但这种分配方法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效果的评判是看有多少成绩不佳的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提高成绩。
三、应对措施
1.应认真分析大学英语教学需求(needs analysis)。基于学校实际,系统地梳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专业(理工、文科、经管、艺术、体育)的学生,采取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艺术类学生为例,通过艺术生拍摄微电影、网络自主学习等方式,把大学英语和学生特长紧密结合,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学习。
2.应科学分级。各省高考试题难易度不同,用高考英语成绩分班显然是不合理的。出一套科学严谨的分级试题是分级教学成功的关键之处,也是每一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所面对的难题。
3.教材的选择和分级考试应符合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应选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材。如果不同级别的学生使用同一教材,分级教学就名存实亡了。针对A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应选择听说材料多、对读写能力要求高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分级学习的效果,不同级别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测试卷。同时,考虑到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三份试卷的难易程度,加以适当折算比例,以便更好地对成绩进行比较。
4.实行学生动态管理。为了增强竞争,提高B班和C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实行流动式管理。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将B班和C班学习进步快、成绩优异的学生调整至上一级学习,同样,A班退步的学生则调至B班和C班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完全符合个性化教学。为了使分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研读分级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成功案例,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最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2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方法;电子商务
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国家鼓励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电子商务课程是南京邮电大学面向海外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实行全英文授课。2018年9月,电子商务课程第一次开课。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模式、技术、安全、物流、供应链管理、隐私法律及发展趋势等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由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留学生对中国的成功企业非常感兴趣,因此课程中增加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但全英文授课增加了教学难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1课前充分准备
全英文电子商务授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笔者从2014年2月开始着手准备课程,到2018年正式授课,大约准备了3年半时间。通过精心比较和选用教材,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结合他们的前期和后续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结合每章的理论内容增加最新的案例教学,撰写授课计划。在正式上课前,笔者自己先讲一遍,掌握哪部分需要重点讲解、每个部分的时间安排以及对应的设问等细节。课程授课计划详细,设计形式多样,包括教师授课环节、互动问答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专题展示环节等。涉及的课堂问题包括复习部分和讨论部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授课内容的准备外,笔者还针对全英文授课的要求,查找相关课堂用语、专业术语的发音及通俗易懂的解释和对应的实例,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英文发音不标准引起的误解。
2提高英文授课能力
2.1提高英语能力。全英文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听voa等英语新闻和观看美剧。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在2017年自费购买51talk课程,持续半年坚持每周两次与外教进行一对一口语练习,保持阅读英语文献和外刊新闻的习惯。有了长期的准备和积累,笔者在正式课堂教学中表述顺畅,注意专业术语的正确表述和标准发音,从而促进了留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2加强对外交流。笔者注重自身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有过一年的美国生活经历,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平时关注本学科前沿问题,阅读国际权威期刊的文献资料,在了解专业动向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理解及语言表述能力,这对提升授课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完善授课方法
笔者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授课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化教学体系[1],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及行动学习等方法,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精神[2]。留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提问的特点,尤其适合情境化教学体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得到结论。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方法:3.1改进案例教学法。传统的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笔者借鉴案例教学法和行动学习的思想[1],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改进,首先注重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所选案例要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关注案例素材的时效性。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吸引,想要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案例的选择上,除了要融合国际视野外[3],还要注重体现中国特色。3.2注重增加课堂互动。针对留学生活泼外向、喜欢参与互动的特点,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应设计不同的问题,以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互动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及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课前的调研和准备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的国家背景、学习经历等,结合时事和案例,提出留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熟练掌握课堂互动英语,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3.3设置专题讨论环节。除课上的学生互动讨论外,教师还要组织定期分组讨论,提前布置讨论任务。如在学完第三章B2C模式理论介绍后,布置一项专题讨论,关于“在线找工作”这一内容,要求学生介绍常用的在线找工作APP或网站,并阐述它的利弊。再比如在“双十一期”间开展关于“双十一”模式、营销、安全、物流等方面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与“双十一”相关的内容。有的学生介绍了新的营销模式,有的学生关注客户反馈,还有的学生对近三年的“双十一”数据进行了分析。学生积极参与,分工明确,视角独特,结合本国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既学习了知识,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3.4章末翻转课堂。在每一章的总结部分,教师应结合本章讲解的理论知识,提出与实际相联系的管理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经过调研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制作PPT[4]。在下一堂课预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选择一个小组的学生讲解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余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将知识与管理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挑战,且课堂上的全英文讨论与交流,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英文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4改革考核方式南京邮电大学从
2018年9月开始开展工商管理留学生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考核方式采取本校本科生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核包括论文和实践操作报告,分别占35%。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具体和细化,总体效果不理想。留学生性格比较自由散漫,部分学生平时出勤率比较低,期末时提交了论文和实践报告就算完成课程。针对这种情况,要对课程考核进行过程化管理。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到50%,包括出勤率20%、在线学习10%、专题讨论10%、小组展示10%。将考核过程细化,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平时的学习参与度及表现,使其注重过程化学习[5]。
5反思总结———课后分析测评
在每节课后认真总结反思,包括课程时间的安排、授课内容的完成情况、出现的英语发音问题、学生互动环节出现的待解决问题和新的问题、案例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学生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个性化观点和建议等。定期发放作业和随堂测试题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经常缺席课堂的学生,及时联系班主任了解情况,定期反馈学生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的建议,及时做出调整。笔者在近三年的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在提高自身全英文授课和专业业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准备课前授课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等的内容与形式,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和问题。平时注重积累,提高自身英语表述水平,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结合留学生性格活跃、积极参加互动的特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尝试改革考核方式,定期进行教学总结。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学院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苏敬勤,高昕.案例行动学习法:效率与效果的兼顾[J].管理世界,2020,36(3):228-233.
[2]WILLISJ,CIFUENTESL.Trainingteacherstointegratetechnologyintotheclassroomcurriculum:Onlinever-susface-to-facecoursedelivery[J].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forTeacherEducation,2005,13(1):43-54.
[3]王良燕.新时代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8):24-29.
[4]达高峰,石雪妮.来华留学研究生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257-261.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3
一、把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
1.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速,否则就会有各级教育和投资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失去动力的严重风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的较好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在信息化发展已到一定阶段的大中城市的中学,如何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促进和鼓励这些学校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的较高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一件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首先,是评价问题,改变以教学质量为单一的评价指标。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必要时还应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评估指标”中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款,作为政府督学的依据,从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实际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专项检查,做到有章可依、常规落实。
其次,教育局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贵阳市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保持云岩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提出了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加速云岩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学人机比达到8:1,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的目标。计划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2.合理制定政策,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分阶段应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相关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市电教馆牵头为学校定制网络建设、教学系统等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方案,使各中学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改变当前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时东奔西走找方案,最终还是以公司的方案为学校的方案,所建系统只见硬件,不见教育功能的现象。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之制度化,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从源头和制度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中学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应用目标、师资培训等几个层面分别加以规划,做到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避免盲目建设。在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把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师资培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3.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要体现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
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平台,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应喧宾夺主,或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数字校园,促进学校个性办学特色形成的观念。中学校应借助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构建数字化校园,应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而不是以技术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保护学校的个性。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笔者想借贵阳第六中学在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说明,其数字化校园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如图1。
根据贵阳实验区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评价改革方案,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让评价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手段,使其立足现在,又着眼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网络、信息、计算机、交互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机制。
第二,从操作层面上进行评价组织、评价过程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形成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
第三,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为依据,按照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要求,建立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
第四,逐步完善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形成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关键在于有效资源内容的匮乏,而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
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贵阳市电教馆向各学校配发了国资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发动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符合教与学的各种资源,然后按照教学的结构进行管理,组成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共享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网管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的,同时他们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推广等工作,工作量很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提高认识,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方面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促进其他学科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正视实际现状,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这一学科,拓宽教学的内容、探索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成果,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采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可以采取一些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正如我们不能将学生当成一只容器单纯地灌输知识一样。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应从培养教师的目的出发,采取充分体现创造性、反思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多模式相结合培训体系。
目前,几种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如:网络式(net-workmodel)、导师制(tutoringmodel)、情景式(contextualmodel)和菜单式(menumodel)。这些培训模式既考虑了教师的所思所想,也考虑到教师的差异,值得提倡。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结合教师的实际并在实践中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供求矛盾,促进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合作、探究创新才是目的。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
1.个人自修和研究
这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
2.校本培训
这是指立足于本校资源,以本校为培训基地,由本校发起和规划的、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次数可多可少,形式灵活多样,如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观摩、还可以师徒结对等;内容较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培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果。
3.脱产进修
这对于学历、骨干、名师培训比较合适,同时,国家应该规定教师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一次的机会,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脱产学习的收获最大,并把这种学习看作是学校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如2010年所实施的“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
4.短期培训
这主要是指由各大专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师资培训中心等组织的有计划、大范围、短期集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如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薄弱学科短期集中培训”就属于这种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7%的教师希望脱产学习,支持个人自修和研究的占14.7%,愿意参加校本培训的占34%,有16.6%的教师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见表1)。
到目前为止,各类培训培养了很多骨干一线教师,很多培训过的教师在谈他们的感受时,都谈到这一培训对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提升,技术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等。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通过对典型个案学校的研究,提出解决中学教育信息化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学教育信息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4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教学模式学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F224.0
Abstract: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mphasizesthe ability trainingof students', this is only way that encourage students set learning goal by themselves and become the center of learning. Different from the studies which emphasis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is paper give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attern The research include th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process, class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as a dynamic whole one, and emphasis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Key words:Teaching model reformin Economics,Learner-centered
1 引言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华社)。这样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凸显了教育的实用性、科学性,也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的成果要通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加以体现,这意味着教师的责任不止在于教,更在于教会学生学。如果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无所得,则教育是无效和低效的。这是最先进和最根本的教学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能力要通过具体教学模式加以实现。目前教学模式尚没有严谨统一的概念界定。赫尔巴特(1806)提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阶段教学模式,虽因其机械化被质疑,却是第一次以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结构描述教学模式。基于这一模式,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组织和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成果信息反馈四个阶段。但国内一些学者将教学模式等同于课堂教学,将教学模式改革限定在教学方法改革[1-4],认为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尝试就是教学模式改革,提出通过案例教学、互咏萄А⒎抡媸导教学调动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研究局限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不完整的教学体系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也有学者指出学习是能力培养过程,学习模式包括发生学习需求到持续学习行为等多个环节[1,5-6],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型教学或基于论文创作的研究型教学。这些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或提供了解决课堂低效问题的办法,或改善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但没能将学生需求与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仍服务于教师,教学模式仍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学习过程的客体而非主体。
对文献的综述,本文认为国内现有教学研究和实践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将教学模式狭义化,过于关注教学方法,忽视教学目标导向及教学反馈环节,教学过程不完整;二是教学管理时将学生排除在教学设计之外,作为被动管理的对象而非共同参与目标设定、接受结果反馈的教学合作者,导致教学模式基于教师视角去设计和管理,没能将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参与。
2 “学为主体”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2.1 经济学教学现状
(1)经济学授课范围广,教学任务重。西方经济学(含宏观、微观部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课班级多,课时安排多,学分占比大。微观经济学多按周四开课,16教学周总课时64节;宏观经济学多为周三学时,16教学周总课时48节。一般为了在既定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按高鸿业版教材安排,微观部分11章,宏观部分10章)传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同时由于模型多,具有计量要求,经济学课程兼具了学习难度大、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再加上教学班级多,班级内学生人数多(45-90人),教师难以与学生有充分的沟通,教学反馈和互动不及时。师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教,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围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教学、分层教学等形式,尝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进行展示和讨论。这些改革往往侧重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等形式上的改变,而忽略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学理念的体现:即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性。一些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固然对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和改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但实施过程往往是教师安排教学讨论主题、安排分组,由学生展示和小组汇报,容易出现小组内分工不均匀,个别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机会,更多学生搭便车或以旁观者身份参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主体问题。
(3)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传统经济学教学评价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70%的方式评价学习效果,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与教学互动。但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由于经济学课程理论难度大,学生普遍卷面成绩低,为了提高总评成绩通过率,本应反映教学参与程度的平时成绩往往成为补救成绩。平时成绩不能及时反馈,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反而从正向激励变成反向刺激,形成“学好分不高,学坏也能通过考试”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4)教学管理不能顺应发展需求,学生自学部分缺失严重。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课堂互动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处于匿名、隐形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监管督促;而信息时代的信息量大,学生疲于流连各种社交软件和信息资源,能做好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的同学大大减少,很多学生反映事情太多没时间看书完成作业,但却有时间看微信、看小说甚至玩游戏,学习缺乏管理。另外,学生关心学习经济学如何利用,大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就业导向性进一步增强,考证类课程和实操性课程得到学生重视,而经济学这样的理论课程有什么用被学生反复提及,学习的浮躁情绪进一步增加。
上述问题导致课程学习中师生配合效果差,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部分不足,学生没能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是经济学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
2.2 学为主体的理论基础
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是实用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建设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取决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7-9]。建构主义理论一方面说明学生不只是知识接受者,也是知识加工者,是主动的学习者。另一方面说明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设定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确定或接受的学习目标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驱动力来源。由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这种知识建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而把教师定义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从而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习,而非教师传授知识,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
实用主义教学观是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是效果”思想,即“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实用知识”的教育科学化观念,也是时下流行的教学观念。实用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学活动具有实效性,改进学习状态,提高学生能力,同时能改善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各界。
结合上述理论,我们认为经济学学习只有将学生置于重要参与者位置,从学习目标设定到学习过程反馈都实现教学双方信息共享,经济学教学才能改变难教难学的现状。
3 学为主体教学模式设计与特征分析
3.1 学为主体的设定
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大多数学生不确定将要学习的理论内容因而难以有效设定目标。以往由于师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理解和认识的信息不对称,教师自然而然是教学控制者,但现在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资讯的能力大大提高,导致被教学的学习效果变差。但是,学生仍不具有完整掌控学习过程、合理安排学习进程的能力。此时,教师需要从掌控者转变为引导者,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需要转变为教学参与者,基于个人目标和需求主动参与教学。
如何去进行学为主体的转变,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学校通过采用大一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学习目标预设、不同年级间学习经验交流、毕业生返校信息反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参考信息,来帮助学生预判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效果,从而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教学管理主体提供基础。这些学校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但由于是个例经验没有被系统化和概念化。当这些思考与经济学教学结合,本文认为扩展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即向前延伸至新生入校教育,向后延伸至毕业生信息追踪反馈),基于学生职业规划和个体需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将比单纯重视课堂和经济学课程内容的教学管理更有效。
3.2 学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经济学教学中,应把行为管理作为核心,需要激发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且行为结果能正向反馈激励下一轮行为的持续。因而学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动机的激发:包括学生学习需求的分类和甄别;学生教学目标的自我设定;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学习效果的正向反馈形成的链式动机形成过程。
(1) 扩展的经济学教学
课程教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教育过程。当下大学生的核心关注是社会需求与就业导向。课程教育也必须体现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和服务,否则就与服务学生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经济学教学应提供典型的学生就业发展成功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发展方向,并将经济学教学的作用意义与学生自我发展密切联系。在入学之初和课程教学前进行学生学习意愿和发展规划调查,启发学生思考大学期间要完成的教育内容和自我规划,并将所需课程学习纳入自我发展中。
(2) 学生需求的激发与甄别
学生发展受个人禀赋和家庭环境影响,只有学生自我规划并形成经济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才能持续激发学习行为。在学生学习需求的激发过程中应考虑甄别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问卷、座谈、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大体需求类型,将相似需求的同学组合,形成学习合作联盟。目前的教学改革尝试中按学生未来发展将学生需求分为创业组、实务组和研究组。创业组侧重市场实践;实务组侧重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组侧重计量分析和更高层次经济理论学习。
(3) 差异化教学的尝试
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是学习效果提高的保证。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顾及不同学生,但是一刀切的内容安排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也导致大量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但基于需求分组后的教学尽可能的将差别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学生自学中。例如在案例讨论内容设置、教学内容按分组要求。
(4) 分组教学与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人刀唷⒖纬淌奔浣簦将差别化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落在实处的关键是学生分组学习和学生组内学习与互评。只有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和组内学习,将隐形和匿名的课下学习实体化、署名化,通过组内互评(占30%)和组长评价(占70%)这两个环节将学生参与度反馈出来,并将这一成绩定期反馈给学生,实现正向激励作用。
(5) 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
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按学生课堂学习(教师评分20%)、课下自学(组内评分80%)(含完成作业(40%)和组内分工任务(40%)、参与组内讨论(20%)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参与评分,且评分定时公布。
(6) 教学管理信息的动态反馈
通过学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不断按学生要求调整和修正分组机制、评分机制,并动态完善教学过程。
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都服务于这个核心。基于学生需求甄别、个性化教学内容定制、学生自我管理与和目标导向式学习、过程监督与引导、信息反馈与动态调整的多阶段螺旋式经济学教育模式,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管理角色转变、教学评价体系重设、教学效果反馈和动态教学模式六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3.3 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特征总结
参考文献
[1] 张益丰,周卫民. 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 77-80.
[2] 程博. 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角度[J]. 财会通讯, 2009, (9): 149-151.
[3] 李伯霞. 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5): 156-157.
[4] 闻超群,熊高强. 技术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6): 10-12.
[5] 梅虎,徐向龙,辛东东,等.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6): 186-189.
[6] 王庆喜. 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3): 48-52.
[7] 李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究――评《西方经济学》[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 (9): 68.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5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摘 要:本文在深入了解高校教学的总体状况,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进行的正确定位和可行性分析,并以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了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特点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项目式;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41-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沈建东(1987-),男,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就职于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将外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运用自如,这样的人才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此目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即需要在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出一套合理的项目式双语教学方法。
1.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有三种形式——浸入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即使用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先使用家庭使用的语言,之后逐渐对某些课程使用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入校学习即部分或全部使用家庭使用的语言,之后完全转变为非家庭使用的其他语言)。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普遍流行以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遵循的原则依然是因材施教,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项目”形式作为教学过程的方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该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习惯于处理一个完整的方式,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并通过项目完成的过程去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从而形成专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双语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项目式双语教学新模式,即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定位
(1)高职院校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来源于中职或专科学校、低于本科线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该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普遍特点是不重视、抵触甚至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而进入高职院校新的学习环境下,将面临着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学生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过高的学习要求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死板的教学方案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思考如何掌控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如何设计适合该类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双语教师缺失、适合高职教学的双语教材匮乏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双语教师需要兼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目前的高职培养体系中对该类教师的培训内容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市面上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寥寥无几,教师无法收集足够的资料用于双语教学,这给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
(2)高职涉外类专业项目式双语教学的正确定位
国家教育部要求本科院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旨在学生以英语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为主,同时拓宽国际视野。从现实角度分析,高职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过程。然而,针对涉外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是用于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而是以学生对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涉外类专业学科教学和外语语言学习的关系。教师要努力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英语和汉语是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锻炼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进行学科思维的能力。
3.实施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不少本科院校已经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这些示范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成熟。教育行业也在利用双语教学调研、举办双语教学比赛、开展双语教学研讨等各种形式不断完善我国双语教学体系,提出双语教学新思路。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事业发展部、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上海民办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2014民办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双语教学技能竞赛”,旨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民办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比赛过程中涌现出不少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不管是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还是双语教学竞赛中的成功典范,都值得高职院校深入学习,并应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开展高职类双语教学。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确实已经有效开展双语课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单证”、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结算”、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对涉外类专业开展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目前,以“项目”为形式、“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方式的项目教学法在各高职院校中已经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帮助学生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的技能。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广泛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项目教学法更彰显其独特的优势。高职教师充分利用校企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并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法。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学科基础薄弱,同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因此涉外类专业不少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如《国际贸易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针对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综合英语》公共基础课程,而到了二年级时段根据学生的涉外类专业特点分别开设《商贸英语》、《涉外会计英语》、《酒店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学院国际商务系应用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师资雄厚,互通有无,不少教师还具有丰富的外企工作经验,这在这两个涉外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同时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综上所述,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双语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值得大力试行推广。
4.高职涉外类专业实施项目式双语教学的特点
(1)侧重口语,精简语法
项目式双语教学属于非语言类教学,对涉外类专业课程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进行专业学科教学,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掌握才是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整个项目注入整个教学体系中,英语作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具,更强调其口语的表达,即沟通双发能够相互理解,并据此完成课堂任务,就可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错误,教师不需要像语言课一样详解语法知识,只需简单提示即可。
(2)侧重实践,概括理论
项目式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的课堂学习应更多地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实际项目,不可脱离实际、主观臆造确定项目。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按照完成现实中的逻辑顺序开展,这样整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在完成大项目下的各个具体任务之后,一起回顾总结,概括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3)侧重过程,分析结果
项目式双语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而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结果,来评价学生执行任务时是否出现偏差。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理解人们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为此,教师对结果的评定只是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而非唯一标准。
(4)侧重团队,关注个性
项目式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每个任务需要众多学生的紧密合作。实施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明确,目的要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个性特长和智力优势。考虑到涉外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每个小组需要有较好英语基础的成员带领团队有效理解双语教学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这种小组学习法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研究精神。
5.项目式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试点班的选择
高职院校涉外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会受诸多客观现实的限制,试行双语教学切不可面铺得过大。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涉外贸易方向在二年级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此时学生英语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对其开展项目式双语教学。
(2)教材的选择
高职教育基本还是以纸质教材为蓝本上开展教学,因此采用项目式双语教材才更适合实践教学的开展。目前市面上兼备项目式和中英双语的教材非常少。教师可以根据寻求校企合作,根据现实情况自编教材,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
(3)教师的备课
项目式双语教学能否有效推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一方面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所承担课程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比普通专业课教学多一倍的备课量,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4)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实行项目式双语教学的课程,课程量不宜过大,学生够用即可;进度不宜过快,学生消化才行。对于考核方式,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设立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如在小组学习中,根据每个小组的成员角色,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完成平时成绩的考核。期末考核可通过小组的英文总结报告及各成员在小组内部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评定标准。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高职教育国际化使得高职院校对涉外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成为大势所趋。诚然,高职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且有一定的难度,但广大高校教师应不断地探索、总结,选择适合高职的教学模式,在涉外类专业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情况适度调整英语在课程中的渗透力度,最终肯定能提升高职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玲敏.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及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月第31卷第3期.
[2] 顾佩娅,朱敏华.网上英语写作与项目教学法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12).
[3] 陆恩,徐秋萍,何剑霞,李琰艳.高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l2卷第2期.
[4] 胡舟涛.英语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8年 第2期.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创业 创业基地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依托创业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3JGB439)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素质、能力、创新、创业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独立学院毕业生也作为大学生毕业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也成为时代的骄子,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独立学院中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对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实现经济知识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与转化,进而向发达国家迈进,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创业型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掌握着最高级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创业资源,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我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创业教育理论还不够完善,甚至比较匮乏。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帮助大学生找出离开校园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法和建议。实现大学生从就业难到自主创业的一大飞跃,把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从宏观发展来看,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时的无序性与盲目性。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不仅变成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求职者,进而逐渐变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且成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协调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作为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创业者具备必须所需的专业、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协作,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的放矢,为全面实施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加强创业相关教育,能够从深层次调整创业者自身较为传统的心智结构与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冒险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此外,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高等学校的每年不断扩大招生,让本来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学生加霜,而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专注于需要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需要不断强化理论,掌握技能,实践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继续扩大,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的欲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的热情。
二、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与创业教育的推进:
(一)创业现状:
自从1990年以来,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逐渐高涨,但因为受到年龄、经验、能力等的限制,大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还处于纸上谈兵状态,在毕业后创业的成功案例更是如数家珍。对于许多高校来讲,创业相关教育还是喊得多,做得少。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也正处于初级阶段,除了高校和教师外,他们还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和背景相对较好,但从创业层次和领域来看,绝大部分从事的行业科技含量低,只有少部分涉足科技含量高的领域(例如:网页制作、软件编程、开网店等),与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背景更是相差甚远,远远没有发挥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推进:
现如今,要改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不良现状,必须对教育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革新,逐步构建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应该构建“培养目标 + 课程类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创业相关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该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发展及协作等,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讲解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现状,让他们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构建创业实践基地,搭建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如各地都应该分设有创业孵化园。同时,学校应该扩大对创业相关实践活动的投入,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此外,独立学院应该加强对创业教育方面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里面挂职,积累实战经验。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创业团队来校任教,最终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现阶段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以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也被称为独立的二级学院,是一个专门定义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组织的本科学校新的机制和模式。
(二)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规范、体现。另外,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董会的组成及人选由双方商定,院长由申请者推荐、校董会选举。
(三)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类型: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经过不断探索,独立学院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能力发展”、“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独立学院的社会认知度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差别:
独立学院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独立学院出现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在领域内创造出突出的贡献,这是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产生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当初的入学成绩低于一本、二本,高于专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因而社会和用人单位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综合素质,学习认知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在选拔人才上十分谨慎的,其最明显的表现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往往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条件来提高自己的门槛,将招聘对象更多的倾向于高学历、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明确表示不招收独立学院学生,这使得独立学院的一些优秀且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失去与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同台竞技的机会。
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殊性
(一)依托创业基地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由招生就业部、团委、教务科技部、各系部通体协作,在校内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鼓励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意向的学生带着项目入住到创业基地参加科研创作,并进行商业运营,为学生制定周密的培养计划,定期去实践场所实习,着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学校还预备有偿的提供一些可供经营的场所(如商店、格子铺等),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创建一些资金回笼快,风险较小的实体店,让学生真实的体会营运的艰辛,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这样既能巩固创业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由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活负担,一举多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形成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的创业指导。专门举办一系列的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主动与企业牵线搭桥,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可能的产业化。
(二)建设具备一定创业指导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现阶段,我院甚至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教育引导疏漏和师资力量紧缺的现象,许多创业教育指导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缺乏创业实践和社会实战经验,因此,建设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实有必要;我院在教师讲授创业课程的同时,适当的安排企业家、成功校友来讲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讲述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和缓解压力等等。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例如模拟炒股、模拟公式营运等实践活动,创造出利于创业学习的良好氛围。避免出现为了实施创业教育,让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帮忙代课的现象,这类教师大部分只参加过短期的创业教学培训,便开始上岗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法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创建多种多样的校级创业平台,打造创业基地: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一项互动性高,持久性长的实践性教育,现如今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创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决定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是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学院在校内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在场地、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沟通学习和提高的空间。通过现场业务模拟练习,培养学生寻找商业机会的能力,制定业务计划,组建了创业团队,风险资本融资和商业管理的形成。创业课程从一开始就渗透到整个创业教育过程,在课程内设计开设具有具体目标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四)建立创新创业协会营造校园和谐创业氛围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基地,也是从课堂走向实践,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创新性社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竞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促进教育跳出“围城”,转向到“校外”,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因此,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服务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高校内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