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1

这次会议是对20**年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20**年质控工作,同时对26个自治区级质控中心20**年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刚才,各质控中心主任汇报了质控中心所做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从2009年以来,我区相继设立了29个专业的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时间有长有短,多数质控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质控组织、制订工作方案、确定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质控工作制度、开展质控专题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质控活动,质控工作基本进入常态运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质控网络逐步形成。在自治区级质控中心的影响下,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先后成立了一些市级质控中心,各医院成立了内部质控部门、质控组织,全区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质量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各医疗机构已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工作重中之重,树立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全面参与质量控制的局面巳初步形成。三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各质控中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专业质控指标及诊疗规范,制定了我区专业质控标准,20**年已汇编成册,下发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今后全面、深入开展质控工作提供了可衡量的指标。四是医疗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通过建立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进一步增强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大质控工作的力度,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区医院的医疗质量。

二、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不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年9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以第10号主任令,颁布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办法》共分8章48条。核心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重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确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专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肯定了质控中心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工作中发挥的主要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不管是卫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质控对象,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积极探索实现政事分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自我管理”三结合的原则和思路不会改变,而且要不断完善。在现阶段我委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

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拓展自治区级质控专业范围,希望三级医院继续积极申报成立如骨科、心胸外科和肿瘤科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实现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各医疗机构要成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设立质控部门、建立全院质控组织和科室质控小组,确保每位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院内质控组织和网络。要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在全区逐步形成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为平台、院内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为主体的医疗质量控制组织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三、自觉履行职责,创新方法,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水平。

自治区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尤其是质控中心主任要带头组织认真研究提出本专业质控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拟定专业质控方法和程序。要积极开展本专业质控工作,建立专业的质控信息资料数据库,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评价质控对象的质控信息,及时反馈分析评价结果,对相关专业质控对象纠正偏离的情况进行监控与指导。要半年向我委和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上报相关专业医疗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要积极从事质控研究与学术交流,参与区内外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承担与质控有关的教学或培训。

各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医院要大力支持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积极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人员,全力帮助质控中心完成我委交办的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任务。

宁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医院管理协会,具体负责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宁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要加强与自治区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日常沟通与协调,积极提供好服务;认真做好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半年与年度质控信息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定期编印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简报。对需要设置和调整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或中心主任,要组织评估与初审。

四、把握质控重点,深化内涵,切实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实效。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千头万绪,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不一样,不同专业医疗质量标准不一样,同一专业不同病种的质量控制要求也不一样。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样如此。医疗工作的规律就是要遵循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一系规章制度、诊疗指南、诊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等,这些都是在血的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最有力的依据。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医疗工作的规律,突出质控工作重点,不断深化质控工作内涵,注重质控工作实效。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逐步建立完善质控网络体系。自治区各专业质控中心要协助指导建立本专业市级质控中心。目前护理、院感质控中心已建立市级质控中心。二要建立和完善本专业质控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各级质控中心要认真梳理自身职责,切实提高履职意识,将工作重心转向诊疗标准规范制定、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质量考核上,全面提高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一是完善诊疗标准规范体系。本专业及其所属科室已建有国家或自治区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制定我区的医疗质量控制手册(细则)和标准;尚无国家或省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完成我区诊疗操作规范或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制订工作。二是加强质量控制与考核。临床类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

2个病种进行临床质量控制,要从本专业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费用相对稳定、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至少选取2种制订临床路径。护、药、检、放、感染等专业辅助支撑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本专业3个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考核。质控中心对每家质控对象进行质控考核均需编制质控报告,明确质控结论,每年至少考核1-2次。三是优化现行的指标质量控制方法。各质控中心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的运行实践,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质量管理需求,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组织修订本专业质控指标体系。要及时做好与质控对象的沟通,及时做好汇总、统计、分析、评价、反馈工作,加强对质控对象的纠偏监控与指导。对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与调整,坚持持续改进,切实发挥这种方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三要继续实施排名和通报制度。去年年底自治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药事感染控制中心对全区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排名,并进行通报,同时抄报当地党委、政府。今年还将选派

3-5个自治区质控中心对本专业进行检查、排名。

这次对质控中心进行考核,是委里第一次对各质控中心进行考核,以后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对考核的情况进行通报,考核优秀的质控中心,委里正在积极筹措经费,争取给予奖励。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2

一、落实管理制度,动态人力调配。      

1、护理部作为职能部门,较好地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较好的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2019年上半年完成指令性任务17项调配护理人员22人次。

2、联同人事科完成招聘护理人员8名,并进行了岗前培训及考核。

3、2019上半年,共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8人次。

4、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完成了内科传染病区结核病护理小组的组建,并积极投入工作。上半年各科护理人员弹性调配共7人次。

二、持续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制定了2019年镇坪县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及护理质量考核办法,修订了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及各专科质量指标,并已下发。

2、制定了2019年护理分层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定期进行护理大查房2次、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演练培训2次,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

3、重新修订了新的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了培训。

4、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底线,降低医疗风险,巩固“二甲”创建成果,于2月1日成立了“医护应急总值班中心”,每晚由医护总值班对全院各病区进行查房(重点对新入、手术、病重、有医疗纠纷隐患的患者),及时排查和解决了各科室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安全隐患。

5、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护理部联同医务科、设备科共同制定了2019年急救技能培训方案,于6月10日、6月11日完成了对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6月30日前完成了对部分科室的考核。

三、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患者满意度。

1、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2月15日成立非临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导诊、分诊、便民、预约、出院随访、门诊医师签约、分级协同诊疗、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享受最便捷的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的提升。

2、自3月26日起,药械科试运行对临床科室的药品进行下送,从内科开始试运行,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理念。

3、血液透析室于4.11日上午在透析大厅成功举办镇坪县医院首届“肾友会”暨血液透析室开诊一周年纪念活动,为在治疗或准备治疗的患者讲授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取得良好反响。

4、为了隆重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我院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核心制度的掌握,在护理岗位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了先进护理单元、优秀护士长及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于4月初至5月8号前,积极组织完成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评选出了3个先进护理单元、3名优秀护士长、10名优秀护士,在5.12颁奖晚会上给与了表彰。

四、2019年上半年护理质量各指标达标情况。

1、患者满意度均值为95.1%。

2、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率均值为73%。

3、静脉输血规范执行率100%。

4、患者有效身份识别执行率100%。

5、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6、健康教育落实率≥9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合格率100%。

五、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

1、自今年4月份起,妇产科开展宫腔镜检查,目前完成检查13余例,手术室护士与妇产科护士对该类检查患者的护理到位。

2、6月份开始启动全县乡镇卫生院集中物品代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3、外二科开展延伸护理服务2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更换鼻饲管及口腔护理。

六、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改进方案。

存在不足:

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夜间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2、个别科室一级质控力度不够,对专科指标的质控方法欠正确,对管理工具的运用不熟练。

3、部分新入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素质较差,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根据患者动态增长及科室护理人员变动情况,继续向人事科申请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工作,逐步将夜间分级护理落实到位。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3

20__年妇幼卫生主要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0;

住院分娩率>98;县级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0;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9;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98。

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主管局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基层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领导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一)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二)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三)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四)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一)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二)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县级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县乡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三)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一)由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相对稳定基层指导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二)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三)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四)第二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进行一次调查指导,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五)进一步完善与基层的业务联系机制,帮助基层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基层妇幼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为基层提供服务,帮助基层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六)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5~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查治工作,在人力、技术、物力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西屏镇农村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 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一)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层干部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行政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继续在制度、经济等方面鼓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根据业务技术建设的需要,切实处理好工学关系,妥善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对口专业的学习培训,争取安排1~2名业务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临床进修。各科室也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经常性组织病案分析、业务交流等学习,进一步活跃学习氛围。

(三)注重发挥保健专业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乳腺保健、男性生殖保健、儿童营养检测、计算机智力评价及生长发育评价等业务技术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10~12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电教设施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六)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宣传自我、推销自我,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与信任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为自我发展打好社会基础。

六、重视经济核算,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实施成本效益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分配改革制度,是充分调动全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全年业务总收入争取达到230万,药品收入的占比不超过50。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按质优、价廉、合法的要求,切实做到因需用药,尽力避免因医药费用较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既要按合理成本支出的要求,又要适应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做好收支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所的物资、必须填报采购计划,实行按需定人采购、定人保管、定人发放、并建立物资帐。各科室所需物资应定人填单领取,财务做好发放登记和数额统计,逐步实行成本核算。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病案 信息化 质控 风险

病案是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

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病案的管理也从简单的实物管理扩展为卫生信息范畴,即从简单对病案资料进行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变成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对病案资料质量进行监控,为患者、医务人员、监管机构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病案管理不断向数字化、规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2010年在全国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及推广,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构建的信息平台使病案管理出现革命性变化。很多医疗机构开发出各类病案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有的定位为满足医疗机构自身的临床信息交换[1],有的定位为利用计算机系统高速的运行速度,使病案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均大大提高,既可作病案的终末管理,又可在病案的形成过程中参与管理,进一步推动病案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流程以图1为代表。

图1 病案信息化系统职能流程框图

开发使用过程还停留在关注信息存储介质、速度及提取上,对病案的质量及风险关注不足。更没有上升到面向临床路径病案管理层面。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从建立、形成到归档、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按照各项工作预定标准和要求衡量需要达到的程度。病案质量包括病案管理质量和病案书写质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病案专业人员对病案的收集、整理、统计等管理水平,后者是指医护人员对病案内容的书写水平,反映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3]。

1 病案电子化转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并存

现阶段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尚待确认,电子病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还无法完全取代纸质病历。医生书写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两2种媒体的不统一、资料不完整、甚至差错。有的医院解决方式为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录入病历的各项内容,然后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人工签名后由病案室回收归档保存,同时电子病历通过HIS传输至病案室归档,存储到服务器或载体上保存。2种病历档案并存,存在着时滞及真实性等问题。

1.2 对重要信息记录不完全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医护人员书写病案中存在着病案首页填写不完整,入院记录主诉描述不全、体格检查不全面、遗漏重要阳性体征、病例分型错误、病程记录不全还有各种各样的护理缺陷等问题,这些在纸质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通过电子化流程的嵌入予以规范预防。在纸质病历管理中对归档时间有严格要求,24小时内归档,3日内归档率等,在电子病历归档时间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及适当的管理措施。

1.3 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低问题仍难以解决

卫生部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并规定需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而随着按病种付费模式的建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也展开研究和应用。对疾病编码的要求将大幅提高。秦安京[5]对北京地区23家医院16个病种近11万份病案调研,发现病案存在重要的诊断编码错误、漏写辅助诊断编码等问题,提出必须加强疾病分类培训。

临床医师书写疾病的诊断名称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病史、解剖部位、临床症状等记录不完整不规范都会导致分类编码的准确,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最终诊断与实际病历记录不一致,如诊断与病情记录不相符、与出院情况不相符、与病理不相符、与影像结果不相符、手术名称与手术记录不相符等都影响编码质量。赖昕[4]在对福州、成都等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中了解到78.3%的医师对ICD编码不熟悉或比较不熟,72%的病案管理人员比较熟悉或很熟悉,但作为病案管理人员ICD编码应是掌握的基本知识,而医师熟悉编码对于临床诊断也有极大的意义。在电子病历书写中引入字典或提示等功能可以提高医护及病案管理人员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知。

1.4 质量监控体系与已有的管理体系冲突

纸质病案管理以病案室为主,电子病历运行依托于信息系统之上,病案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就产生了问题。医政部门对临床病案质量的监控也起到重要作用,对病案书写的质量监控由临床科室医师和专业质控医师分级把控,多主体并行的监控方式不仅加大沟通成本,也模糊了权限边界,导致诸多弊端。

2 病案电子化过程中风险点

2.1 病案真实性维护

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历内容的记录、修改以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应当是唯一和真实的,不可变的。而在信息化存储方式下,修改原始记录简单易行,而且由于在网络中不同的医务人员对电子病案的操作权限是不同的,其身份的确认仍以密码等简单手段为主,病案系统开发的重要工作就是完善电子环境下技术手段,满足电子病案系统对完整性、签名确认和不可抵赖性的要求。

2.2 医疗信息安全及患者隐私管理

信息化存储使病案资料的复制及携带非常便利而且隐蔽。在纸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质检、归档、存储、借阅、复印利用等。实现电子病历后,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如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签收、归档、质检、调阅、复制、取证、追踪、定期备份等,尤其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电子病历档案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查阅、修改、拷贝、删除等不良操作[6]。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无形资产。

2.3 与医保、医疗监管及其它医院管理系统的衔接

我国病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多是HIS功能的简单扩充,且各系统之间难于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患者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便利性差。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临床路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选择50所医院进行试点,大力推广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病案管理的要求更为复杂、精细、准确。

2.4 双轨运行易产生漏洞带来法律风险

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并存,电子档案不仅易改且需打印签名,很容易发生纸质病历档案中医护入员及患者或家属签名不及时或者漏签等现象,这些因素都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5 过渡过程中管理体制倾斜易造成隐患

虽然现阶段是双轨运行,但电子病历终将取代纸质病历,目前各医院投资的重点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纸质病历预算呈递减趋势,削弱纸质病历管理的倾向也很明显,如拖延解决库房面积问题、降低库房标准、减少设备投人、减少人员编制或安排非专业人员从事病案管理等[7]。但与此同时,电子病案管理还没有形成稳定有序的体系,规章制度也待完善,人员、机构也没有经过锤炼。旧系统被打破,新系统尚未健全,影响病案的有效管理。

3 发挥病案信息化管理优势提高质控及风险防控水平

除便于查询、便于存储、便于共享、传输速度快等优势,电子病案系统通过标准化模板的导入,既提高临床医师的病案书写速度,减轻重复劳动、也使专业术语更加规范,诊断名称更为统一。格式标准化,无须经过人工修整,可直接装订存档。提高临床和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纸质病历档案要等病人出院后才能由科室提交病案室,病案的质控与医疗统计滞后,病案质量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位于流程的末端,电子病案系统中,病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汇总、综合查询统计,通过实时系统督促前端的质量控制,变末端管理为环节管理并及时反馈,达到环节控制的目的,提高了管理质量。

国内医院的病案质量监控已从二级或三级病案监控体系升级为四级监控[8-9],可以通过流程设计将表1中的各级职能嵌入信息系统中。

表1 四级质控职能

监控级别 质控环节 负责人员 职责

一级监控 运行质控 病房主管医师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对每份病案在出科前进行自查并签字

二级监控 环节质控 科室质控医师 出科前病案的质量审查

三级监控 终末质控 病案科

专职质控人员 进行环节抽样质控,成立专家评定病案质量小组定期不定期下病房审查

四级监控 终末质控 业务院长、

医务科 定期检查抽查住院病历及归档病案,确保病案质量

增加病案辅助填写、字典等功能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改善病历信息不全现象,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识。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记录、提示功能降低病历记录时滞,控制病案记录及反馈时间。

病案管理处于转型过程中,应当把握发展趋势前瞻性防控风险,建立电子病案系统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辉.病历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 王鹏.病案流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4.

[4] 赖昕.面向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 秦安京.疾病分类编码准确是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保障[J].中国病案,2007,8(7):10-11.

[6] 于金华. 病历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探讨[J].档案与建设,2012,(3):71-72.

[7] 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2013,29(3):192-194.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5

内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20xx年已经过去,回顾过来一年的工作,在医院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各兄弟科室的帮助下,通过全员的努力,科室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室人员学习培训情况

近一年来科室工作局面一直面对人员紧张问题,但大家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不仅配合完成进修工作,而且积极开展在院的继续教育,除参加院内讲课外,举行科内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动态,常规诊疗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再重温,及进修学习后经验总结,全员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科研意识不断强化,以中西结合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思考、总结以达到专业技术层面的提升。

二、科室管理方面

科室管理工作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认真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管理,让质量意识渗透到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防微杜渐把医疗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端正服务态度,做好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对诊疗工作意见及患者治疗后反应,使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强化职业教育,开展诚信服务,廉洁行医,认真履行行风建设,服务承诺:团结协作,共同奋进,开展锐意进取,奉献爱心活动,倡导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营造和谐病区,服务质量得到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其次,对患者的治疗力争完备,除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得到规范治疗外,把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做精做细,让每位来诊患者得到不是一次诊疗服务,而是结交一生共同捍卫健康的朋友。认真贯彻执行“新农合”工作的相关政策,立足工作实际,最大限度使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并保证患者得到合理治疗,有效遏制医疗费用攀升,科室质量管理工作日常化,强化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医疗文件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做到随时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医疗风险降低到最底线。

三、存在问题:

由于科室工作的特殊性,紧张工作节奏,有时部分同志工作懈怠,热情不高,缺乏耐心,不能正确对待患者质疑,忙于应付日常工作而缺乏严谨性,工作中有疏忽现象,主要表现在医疗文件书写存在问题较多,各项记录登记不全等,诊疗患者不够细致,导致诊疗方案的确定有欠缺。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为了更好地完成下一年度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强化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学习,切实提高全员专业素质,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完善心血管病专科建设,规范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能力。扩大影响,完善专科建设,进一步拓展科室业务范围。 2.深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维护患者的合法权利,贯彻执行各项医院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避免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端正服务态度,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加强实习医师、轮转医师的培养工作,在工作中贯彻治疗、医学、相结合,提高整体水平,勇于承担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工作,为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做贡献。

内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20xx年在医院领导班子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消化肿瘤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树立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结合科室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保证了科室护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将2013年护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护理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

3、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护理基础知识》。

4、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及抢救药品目录。

5、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6、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

二、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落实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服务,文明用语。

2、每月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7%以上,也多次获得患者的表扬和锦旗,同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措施。

3、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4、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黑板报宣传,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预防、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常识等知识。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月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通过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每个护士都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功能障碍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2013年全年护理住院病人X余人,抢救病人X人,一级护理病人共X天,无护理并发症。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急救物品进行“五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七、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了消毒隔离制度。

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科室坚持了每月定期对病区、治疗室的空气培养,也坚持每日对治疗室、病区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病区治疗室均能坚持“84”消毒液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内定期用“84”消毒液拖地,出院病人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清理床头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八、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护理有时候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服。

2、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较多。

3、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够强,无菌操作时有不带口罩的现象,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4、护理文书书写有时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等缺陷,特别是护理记录简化后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这是我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5、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九、明年展望 我们在保持原有的成绩的基础上,将继续努力:

1、继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2、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流程与质控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3、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创优质护理服务;

4、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减少因脑梗塞所致的致残率,提高脑梗塞患 者的生活质量。

5、健全护理“质量、安全、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做到 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方案范文6

[关键词] 输血安全;输血管理;供血库;监管;指导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22-02

血液安全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为全面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整体战略,即: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有效地检验和加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采供血机构除更好地做好血液采集和检测,提供充足、安全、便利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及成分,保证输血安全外,还需对临床能否合理正确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给予更多关注[1]。加强临床输血管理,高度重视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是实现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基层供血库建设和管理是安全输血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供血机构应在加强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策略促进开展有效的临床输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领导加强临床供血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的建设

提高对输血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性,依照《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以血站专家技术指导供血库各项业务、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有效监管服务体系[2-3]。充分发挥供血库作用,指导临床更加规范,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更好地为临床输血服务。

2 各医疗机构应加大对供血库投入

供血库设置应独立,由所在医院负责管理,中心血站负责业务指导,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根据本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血库设置基本标准及各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血库环境设置、业务用房的卫生学要求应符合基本标准,配备具有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的输血技术人员,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的上岗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能够胜任输血检验和管理工作[4];配备完善的输血检测和储存设备;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各环节输血工作制度,建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对储血设备、冷链及试剂等进行质量监督,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各项业务包括临床用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入库,核对,储存,血液发放、临床输注、输血监护、输血效果评估等进行全方位业务指导。

3 供血库业务工作的指导,规范血库操作技术

血库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用血安全及输血治疗效果,输血检测管理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要求开展输血前的检查项目,同时建立各项试验标准的操作规程,规范各试验环节、质控方法等,以保证受血者用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保证临床安全用血,血库至少应开展如下检测项目,①ABO血型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②不规则抗体筛选;③交叉配血试验(凝聚安试验、酶、抗人球蛋白实验);④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⑤输血指征相关指标检测(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凝血时间等)[1];质管和质控人员对血液的检测、贮存、运输设备及试剂耗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监控,对设备严格管理,做好定期的维护、监控、校准和验证, 血液储存应使用专用储血冰箱,24 h温度监控,确保冷链的有效运转,血浆及冷沉淀的融化应在专用水浴箱中以正确的温度进行,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使用。某些乡镇医院不具备条件独立设置供血库,开展输血检测业务,其输血前检测业务应由相应区域县级医院供血库完成;应建立血站供血科与各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计算机联网,以掌握各供血库的库存情况,监督各血库应有的库存量,合理核定库存,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血液发放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准确发放,严格核对,外观检查合格才放行;做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遵守生物安全规则,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完整保存输血前各项检测、监控、消毒和管理记录。

4 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管和指导

由输血专家提供临床输血咨询和技术支持随时指导临床用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不合理用血病例进行专家讲评,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输血技术服务,全面提高临床输血医疗水平。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十分普遍,存在问题较多,为数不少的来血站自取血的乡镇医院、民营医院不具备对输血工作的规范管理,几乎不存在合理用血,多是盲目用血,随意用血,并不是真正需要,自取血一般少于3单位,多见人情用血,安慰血及以营养为目的地滥用血浆,对一些慢性病人随意应用血浆红细胞,可用可不用的血液也随意夜间输注;县乡级医院不少医护人员对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规格、适应证不了解,输注方法不正确,使用剂量不能很好掌握,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很不全面。某县医院妇产科大夫要求为产后出血病人输注2单位冷沉淀,血库人员建议按10单位输注,最后医生坚持输注5单位;某乡镇医院妇产科大夫医嘱为一产后妇女输注全血1 200 ml;某职工医院夜间要求计划外送血,是为1 d前输过血的骨折病人补血。虽然三级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比较注意知识更新,输血知识掌握较好,县级医院次之,仍存在输血前的检查不规范,临床输血病历不够完善,输血指征掌握不严,血浆明显滥用的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少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不了解,输血风险意识、安全输血知识缺乏,输血观念陈旧,对成分输血概念模糊,输血安全存在隐患,输血风险加大。因此,强化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意识,规范临床用血医疗行为,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和输血技术知识,树立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输血观念,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规范,是确保输血质量、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必要输血的重要措施。

5 加强临床输血全程监督检查

临床用血应遵循临床输血基本程序和输血政策, 科学规范用血管理程序与用血有关的各项申请、表格及各项记录,建立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单、不良反应回报单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流程。构建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输血治疗过程、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处理的用血管理体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输血前告知,对于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必须先以告知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尽说明用血的必要性以及血液虽已经专业机构严格检测,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局限,不能排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可能,输血前将不可避免的或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或意外详尽告知患者,不但体现了对患者合法权利的尊重,而且会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有利于维护其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也可督促临床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输血[3]; 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严格输注操作技术,输注前后认真核对,客观及时地记录输血每项内容,做到记录完整准确。做好血液输注的监护工作,在输血前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确保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监测,严密观察输血过程中受血者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4]。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治疗方案,使受血者的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做好记录,查明原因。

6 举办各类临床输血知识培训班

定期举办血站系统及各医院血库和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及新动态讲座,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常识及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的理念[5]。加强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的培训,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技术指南,不同学科全血和成分输血指征、各种成分制品的性质特点与贮存条件,紧急情况下血液相容性输注等基本输血知识,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如何限制使用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风险,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输血方法[6]。作好围术期的血液保护,节约和保护宝贵的血液资源也是临床合理输血重要的方面。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输血风险意识的教育,使之认识虽然血液检测及血液成分去除白细胞技术病毒灭活技术快速发展,输血也越来越安全,但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窗口期和新出现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威胁还难以消除,因此输血难以达到绝对安全,输血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制定相应培训目标和方案,实施定期的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的培训,对每次的培训效果都进行评估,实施定期考核等。使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疗效,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S].2006-04-17.

[2]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14-215.

[3]张钦辉,高峰,朱永明.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

[4]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30.

[5]毕云芳,张利祥,樊晶.2000-2004年天津市临床供血情况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5,10(4):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