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范文1
一、巧用微课资源,让课堂导入变得生机盎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的动力才会强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将微课技术融入生物课堂之中,尤其是导入的环节。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引出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生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比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的时候,我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吃饭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这些食物和水到了人体内以后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学生们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将本课的内容制成了微课,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亲身感知这些生物知识。紧接着,我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同学们,这是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你们想不想详细的了解这些知识呢?”学生们的回答异口同声:“想。”就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以视频、图片等刺激学生们的听觉与视觉。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微课资源,让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它虽然具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但是知识点却比较零散,再加上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致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久而久之,让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科望而生畏,甚至对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微课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食物网》一课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对其中的动物植物感兴趣,但是却不能清楚的了解各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搞不懂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与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将大自然中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画面清晰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演示的过程中,还配上了形象的声音。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当他们看到逼真的捕食画面时,脸上明显出现了各种表情,有兴奋、有惋惜、有同情、有害怕……当视频播放完以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对食物网的知识记忆犹新,久久不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微课的容量虽然小,但是它的时间要求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内容紧扣教学的主题,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逼真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更加轻松高效。
三、巧用微n资源,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是非常微观抽象的。在讲解有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很难用语言将其描述清楚,学生更是听得似懂非懂。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生物是非常不利和,时间久了,学生遇到的障碍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甚至对生物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知生物知识。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配上适当的解说,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突破重点与难点。
比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一课的时候,我利用微课技术成功地突破了重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很难用语言讲解清楚,所以我借助微课的形式将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组成以及呼吸道在呼吸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微课,很快就掌握了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微课中的呼吸模型演示,学生们也能通过观察总结出其特点。对于接受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生物学 课堂活动教学 教学设计 案例研究
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新的课程理念、课程观、教材等不断涌现,有学者明确提出“新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1];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2]。
我们通过对N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自新课改以来,83.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变;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常规的讲授、演示及课堂练习等类型外,有83.3%的教师会组织“课堂讨论”活动,75%的教师会组织“观看影视录像”活动,50%的教师组织过阅读活动,25%的教师组织过辩论活动活动;分别有16.7%的教师组织过游戏类、或知识抢答、或小组比赛;只有8.3%的教师组织过角色扮演。
课堂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科教学的新常态。
1.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内涵
“知行学说”是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本源,并认同知行统一。在《实践论》中对知行进行了辩证分析,强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西方,活动教学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反映在教学上要重视儿童个性、人格和学习兴趣。活动教学思想在西方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做中学”、皮亚杰主张从活动中学等。
根据活动教学视野中活动的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征,我们认为: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丰富学生情感,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设计与案例
根据中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通过文献法,并结合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中学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分为语言交往型、操作体验型、探究型三种类型。
2.1语言交往型
语言交往型活动是基于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强调对话双方角色互为主体性,主张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共同交流、相互促进、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在表现形式上,语言交往性活动可以分为:游戏型、表演型和竞赛型三种形式。
2.1.1游戏型活动
游戏型活动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拼图游戏、填字游戏等。
游戏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确定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活动―总结。
例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学(确定游戏活动),在分析各个经典实验时,学生已初步领悟到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出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ask,think,try,run,answer,catch the truth,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字游戏(游戏活动)。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Attract(“吸引”的意思)。总结并引导“正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吸引着一代代科学家不畏艰难,奋勇探索,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3]。该环节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人类已经完全了解和掌握了光合作用吗?能否人为提供CO2和H2O,在光照后产生O2和有机物呢?
在生物学教学中,消化和吸收[4]、生物生存的环境[5]、遗传基本规律[6]、减数分裂[7]等,都可以穿插运用游戏活动教学。
游戏型活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但开展游戏型活动教学要依据生物学课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挑选合适的游戏种类,设计游戏活动过程,研究游戏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等等。老师要及时指导,教会游戏方法,纠正错误、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必要时,教师亦可参与游戏,融洽师生情感。
2.1.2表演型活动
表演型活动教学是指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查阅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设计剧情,师生参与表演的活动教学方式。包括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
游戏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设计表演―角色分配―开展表演活动―总结评价。
例如,“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就可以尝试应用角色扮演活动教学。在课堂上,先利用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课前安排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接下来进行各种器官的认识,采用角色扮演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并进行表演。首先角色A带着道具走上讲台:大家好,我是五官之一的鼻,别小看我哦,离了我可就遭了,为什么呢?一是不美观,二是我还是呼吸的起点。我有两个孔是与外界相通的,并且在孔内就是我的腔,在腔内有黏膜,在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能分泌黏液,别以为黏液讨厌,它可是保护神,在大冷的冬天,寒气逼人,阵阵冷空气从我的鼻孔吹入,是我分泌出的黏液慢慢温暖它,并吸取了部分灰尘、细菌,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了,减轻了对肺的刺激。还有,我的腔上部黏膜内有许多嗅细胞,能够感觉周围的香味、臭味,我的贡献可大了。接着,及时展示了“鼻”的课件,并点拨了相关知识,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接着分别是角色B(扮演咽喉)、角色C(扮演气管)、角色D(扮演肺泡)上台表演。等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对各角色扮演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奖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8]。
在生物学中,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袁隆平与贾思勰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表演。当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0]等难点内容也都可以运用表演活动教学。
表演型活动教学既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又有利于完成对原有知识的重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更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表演型活动教学时,教师应选择有趣味性和表演性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实时指导。
2.1.3竞赛型活动
竞赛型活动教学是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掌握生物基础知识为目标,通过竞赛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记忆思维,让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包括必答题、抢答题、猜谜游戏,也包括与电视节目(如开心辞典等)相结合的形式。
竞赛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设计竞赛活动―制定竞赛规则―开展竞赛活动―总结评比。
例如,在学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复习小结课上,可以借鉴江苏卫视的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的比赛规则,设计“一站到底”竞赛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包括必答题、抢答题、读图分析题等形式,难易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生已经事先得知要进行游戏比赛,在课前就做了充足准备。在竞赛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果出奇的好[11]。
其实,在学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教师可采取知识抢答的方式进行复习;微生物的代谢[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3]等内容中也可以应用竞赛型活动教学。
竞赛型活动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但在开展竞赛型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出好竞赛题,设计好竞赛环节,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竞赛的娱乐性,力争全员参与。
2.2操作体验型
操作体验型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根据操作过程中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制作型和观察型等。
2.2.1制作型活动
制作型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运用于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制作模型和实物模型等。
制作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材料准备―开展制作活动―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制作程序,如结构模型的大小(包括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确定使用的材料,讨论设计方案,确定制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分工,结构模型的检查与修补,展示制作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等。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学生对DNA分子组成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为以后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信心[14]。
在生物学中,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制作、草履虫模型制作[15],设计并制作生态瓶[16]等知识都可以应用操作型活动教学。
生物模型的制作,有助于将书本知识立体化,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技能和创造力。但在开展制作型活动时,由于制作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准备,老师应事先布置制作任务,作品的原料必须比较容易找到。尽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做好评价与评比。因耗时耗力,制作活动不宜开展过频。
2.2.2观察型活动
观察型活动教学是通过学生观察生物学模型或生物学现象及其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
观察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确定观察目标―实施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交流与表达。
例如,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区分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采用让学生做贴画的活动。把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做在一张纸签上,再让学生利用纸签去贴。这个观察游戏活动成本投入很少,而产出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十分感兴趣。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对种子的基本结构有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通过观察,区分出了两种种子的不同结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17]。
在生物学中,血液循环图解[18],花的结构[19]等都可应用观察型课堂活动教学。
观察型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第一手资料,发展科学思维,学会实践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在观察时,教师应明确目的,切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观看,并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感官或科学观测工具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共同解决。观察后应及时总结,共同讨论。
2.3探究型
探究型活动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选择研究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等多种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
探究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内环境的三个理化性质及其正常值范围,然后展示“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看,哪些成分超出了正常指标?(学生积极分析数据,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学生:我发现化验单上除了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酷超标外,肌醉测定值也超出了参考范围。但奇怪的是在肌配的后面没有注明超标的箭头符号。是不是教材印错了?
学生继续追问:老师,肌配是什么?它怎么产生的?肌配超标了此人的健康会出什么问题?
“老师,为什么在抽血查肝功前不许进食呢?”
在经过一阵热烈讨论后,教师请学生总结刚刚讨论的内容,得出结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也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将意味着人体某些器官的机能改变。”[20]
在生物学中,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1],DNA分子结构[22],种子萌发过程[23]等重难点内容也能可以应用探究性活动教学。
探究型活动教学可以突破传授知识结论的倾向,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寻求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但在实施探究型活动教学时,教师需要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学会推理和验证的方法。
总之,教学是一种活动。虽然探究型活动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耗时也较长。因此,它必须与语言交往型、操作体验型活动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发挥各种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优势。在新课程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才能真正把生物学课堂教学组织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李秋菊,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周先进,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是什么[J].天中学刊,2008(3): 8-10.
[3]姚亭秀,韩宏杰.“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01:36.
[4]邱燕华.“游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J].成才之路,2014,26:48-49.
[5]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07:16-17.
[6]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07:16-17.
[7]童春水.高中生物游戏教学法[J].中学生物学,2003,01:17-19.
[8]叶桂金.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16:150.
[9]张宝平.表演展示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95-196.
[10]雷美华.不费“力”的学习――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J].新课程(中旬),2013,05:82.
[11]黄裕花.游刃有余,戏动人生――生物游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考(综合版),2013,10:69-70.
[12]夏虹,韦慧彦,王育水.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新形式――竞赛式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02:46-47.
[13]陈文娟.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堂导入――血疑、原音重现、开心辞典与寻宝[J].中学生物教学,2011,03:45.
[14]王晓玲.使学生灵巧的双手动起来――生物模型制作竞赛活动的启示[J].生命世界,2009,12:80-82.
[15]李智苹.生物模型制作――开启学生创造力的大门[J].中学生物教学,2011,05:23-24.
[16]任守运.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模型制作”课题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12,09:43-45.
[17]谢鸿章.初中生物游戏教学例谈[J].学周刊,2012,09:176-177.
[18]张先桂.观察活动与观察能力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8,09:11-12.
[19]郭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121.
[20]马婧.高中新课程生物探究教学案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1]薛密.高中生物指导性探究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2]张晓燕.高中生物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设计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3,0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