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本人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然后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探索学生如何好学、懂学、会学数学。在学习、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本人体会到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的问题产生不平衡,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4张一样的圆形纸片作为饼,问:将4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2个);再将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1个);再将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手势表示),有的学生说用"一半",有的学生将伸出的手指弯去上关节,用下关节表示说是几个饼。再问:这一半或半节手指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学生觉得疑惑,老师及时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方法自主化
学习方法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发展性目标。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对知识内涵感悟的淋漓尽致。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做到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滚一滚等多种活动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认识。
四.学习评价情感化。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语言,如尊重、信任、赞扬和表扬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批改作业时,可以记A、B、C三档,作业认真、准确率高的为A档,学期结束进行汇总,看哪个同学得到A最多,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测验时,进行星级评价,进步快的同学得到的红星多,学期结束可评价哪个同学进步最快;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给予"华罗庚"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本人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大量的直观的,直接的接触、感知及在教师引导下,促进其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了解,进而提升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接第153页) 第二,教师在案例讲解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掌握学生在基础方面的差异,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探讨中,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
第三,对学生自由发言的程度要进行适当的掌控。一方面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心态,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允许学生做出各种假设或者是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有的学生胆小,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动作,他就会有勇气站起来。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过程进行适度的把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施爱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与思路解说[J].读与写(下旬),2010(11)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不拘细节;教学细节;精彩数学课堂
众所周知,“不拘小节”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但是“小节”不等于“细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什么是教学细节呢?教学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与突破,也许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个错误。
曾有人说:“现代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铸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育人有效。同样的道理,精彩的数学课堂怎么可以“不拘细节”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就需要关注细节。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了精彩数学课堂为什么不可“不拘细节”,以及如何关注细节的一点思索。
一、“关注细节”与“不拘细节”的差别——真是大
【细节一】 “唱反调”
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细节:一些学生会提出与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唱反调”。“唱反调”者的意见提出之始,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课堂教学“乐章”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他们标新立异的想法,极有可能就是“乐章”中最抢眼、最精彩的。
如下是两个唱反调的片段:
【片段一】
在复习第一册钟表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时候,有一钟面的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偏右一点。(原因是画得不够准确)
师:这是什么时刻?
生:3时。
(有一生在位子上嚷嚷着,似乎有不同的意见。)
师请该生回答,生:分针没有指到12,不是3时。
师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争辩,马上给以回击:“这个钟面画得不好,实际上分针是指向12的。”
【片段二】
同样的情况,有一生有不同意见,师给了他发表看法的机会。
生:分针好像没有指向12,不是3时。
师没有马上反驳,而是亲切地说:“那你认为是什么时刻呢?”
一年级的孩子只是认识了整时和半时,对于这个钟面具体的时间是不知道的,于是就说:“分针过了12,应该是3时多一点吧。”
师:哦,也就是刚过3时啦。
从这两个片段不难看出,第一位老师“不拘细节”,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而第二位老师则不同了,他就非常关注学生的回答,关注这个唱反调的细节,从而打开了知识学习的新局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唱反调”的学生就开创了课堂的精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因为教师关注了细节,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看来“关注细节”和“不拘细节”的差别确实大!
二、如何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数学课堂——留心、挖掘、预设
教学细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关注这些细节呢?通过以下几个教学案例,阐述个人的一些感悟。
1.留心细节,课前预设
【案例】 特级教师林富良“圆柱的认识”
当学生操作完,汇报了圆柱“高”的有关知识后,林校长不失时机地问道:“日光灯管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表述?”
生:“人们常用‘长’来表述。”
林校长又问道:“一元硬币也可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那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呢?”
生:“人们通常说成‘厚’。”
这时,所有学生兴致都很高,林校长接着问道:“我们有些同学家里挖的水井同样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人们又怎样说它的‘高’呢?”学生们迫不及待地齐答:“深——”
【感悟】 “高”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属于纯数学知识,而林校长正是留心到了这个细节,才会课前预设细节,设计了看似不起眼的三问三答,它虽然平淡无奇,却又是一般人难以想到的。许多教师在教的时候没注意,再加上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数学知识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林校长就巧妙地通过“长、厚、深”这三个字,纯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连在一起,为学生日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所以,精彩的课堂必须先留心一个个教学细节,然后再去预设。细节是可以预设的,这种预设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把握,来源于对学生的真情体察和呵护,来源于对课堂的熟练驾驭,来源于细心的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并精心地筛选和运用这种教育细节。
2.挖掘细节,把握精彩
“上帝在细部。”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这些细微之处就要老师去深入挖掘。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而“不拘细节”则错过了精彩。对细节的关照与提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育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诠释。关注细节,让数学生动起来,关注细节,让课堂精彩起来,关注细节,让师生成长起来。那么精彩数学课堂怎么可以“不拘细节”呢?
参考文献:
[1]雷玲.听名师讲课[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3
形考任务11(综合作业)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要求:2000字以上)。
答题要求:选题要结合21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情况,针对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看法。
答案: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一、学习数学以拓展学生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来观察、发现、了解现实世界,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认真观察实验、大胆尝试猜想、小心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
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内核。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四种基本类型。
这些品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得以改善和提高。优秀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准确地调整思维的方向,善于从旧有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跳出来,能做到另辟蹊径,曲径通幽。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一题多解,就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缜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应当鼓励学生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可以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精密计算、逻辑论证。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数学事例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数学问题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些品质和
能力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二、钻研数学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关键并不真正取决于他们智商的绝对高下,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应环境,是赢得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素质形成中起着平衡调节作用。
问题是数学产生、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而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弥足珍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趣味的学科,如著名的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诱发了多少天真儿童的好奇心,激活了多少数学天才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使学生体验到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的绝好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温室中形成。有位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此作出过这样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三、感知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美表现为它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勾股定理以一个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其简洁与概括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如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令人赏心悦目。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例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推陈出新,引人无限联想。
四、体验数学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
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学硕士导师更愿意招录理工科的学生,这样做不是因为律师工作或语言研究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数学课上形成的诚信观是持久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学生们将来在工作中减少随意性;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表达简明扼要。总之,我们不应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也许很少有机会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作为数学教育者应该着眼于
提高人的素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
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
2.
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
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
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共40分,每个20分)
案例分析:用所学理论分析一则数学教学案例。
答题要求:案例分析必须包括分析和修改两部分,分析要提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理论分析,修改要详尽。
答案:
分析:1、本课的配题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事入手选题,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应该说配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很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课堂的时间等于空耗。
3、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常常出现习题做了很多,但是在遇见题还是有困难,习题的动能没有发挥。
修改:
1、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在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删除(二)(四)两组题,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是应
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从教材设置的“教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案例设计: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一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答题要求:案例来自世纪教学,特别是来自自己的教学经历。针对案例,对其进行方法提炼且将此方法进行再应用。案例分析必须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名称、教学目标、案例陈述、教学过程)、方法探究、方法再应用、教学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数学 课堂 远程资源 教学体会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年底我校安装了远程卫星IP数字接收系统,从而改变了以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根教鞭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自从开始到远程教室上课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改观,由以往的死气沉沉变成今天的朝气蓬勃。学生乐于学数学,并深深地爱上了远程教育,老师上起课来也得心应手,远程教育让小数课堂充满活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几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1.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
中央电教馆《同步课程资源》栏目内容丰富,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知识扩展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的良好的补充。教师借助媒体素材轻松完成新授后,可有重点的扩展一些习题内容,或和学生一起欣赏有趣的图形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扩充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可以把许多课下的练习移到课上做,把许多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教学完一年级的认识元、角、分后,我利用课件演示元、角、分的人民币,此外我还演示了一些我国以往的元、角、分的人民币,为了增强小朋友的兴趣。课堂上我还增设了一些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外币种的图案,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牢牢记住图案内容,既积累了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2.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拔一拔,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远程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突破教材难点,把握重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我在教小数二年级上册时,我先让学生尝试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紧接着我又追问那么摆二个三角形呢?有的同学说用6根,有的同学说用5根,当同学们议论纷纷时,我用课件演示了二个三角形只要用5根就行了,当同学们轻松摆完老师规定三角形图形后,我又安插了摆一个正方体要用几根火柴,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在实践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喜悦。
3.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走出去”和“请进来”固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好途径,然而因为经费问题,受到了人数和次数的限制。中央电教馆中心围绕当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聘请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开设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等的《专题报告》栏,精选了特级教师的教学示范课例优化组合成《教学案例》栏目,提供了大量信息技术、计算机知识等方面技能的培训。开设了《培训教程》栏目。这些教师发展资源成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了解教育发展最新动态的直接通道,成为了教师感受高水平教师上课的课堂气氛,领悟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平台,成为了教师熟悉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载体,这种通道、平台、载体作用会使学校教研活动克服以往难以逾越的障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利用从中央电教馆网站中下载的课件,将圆柱与长方形的联系以动态演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后互相讨论圆柱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及如何导出圆柱的面积公式,形成了一种“问题――发现――创造”的教学过程,他还说:“真没想到,临近退休还学会了电脑”。把示范课的听与评引入教研教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案例》《空中课堂》《课程辅导》等栏目提供了著名教师的讲课录像和专家讲评,教师可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可以亲耳聆听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老师们潜移默化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4.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设展示数学个性的第二课堂
远程教育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媒体,因为有了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在摸索中慢慢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已经不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占主体,而是有了更多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童心是天真无邪的,是大胆开放的,学生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远程教育的资源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为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新成果、富有趣味的智力游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地打开感官的窗户和思维的闸门去探索未知空间,开阔视野,引入时代的“活水”,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我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认识时、分”的课,课堂上我利用课件让同学们亲身感觉1分钟究竟有多长,然后我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意义,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拍球、写字、读文章、画画等。紧接着课件播放我国国歌让同学们猜它有多长时间,最后让一位喜欢唱歌的同学唱一首他喜欢的歌全班同学边听边猜测时间,如此一来一节数学课同时也掺插着语文、音乐、思品、美术、体育等,学生不会再觉得一节课四十分钟漫长得像一年,多种课程同时上,不再为上数学课而上数学课,减轻了学生身心的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班许多同学在课后主动到电教室学习了不少有关“时、分”的习题及游戏,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富有个性的生命激情飞扬,创造性思维尽情翱翔。
5.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转化师生角色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我校现在开展的模式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5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范文6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