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1
1月5日,国家发改委《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4-2016)》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任务分工》,具体安排了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纲挈领地为今后十五年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战略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征信机构建立征信系统,逐步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和实施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方案,并着力强调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
2.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
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可以说,央行通知的下发,彻底引爆了人们对互联网征信业的关注。一方面,上述八家公司纷纷砸实业务模块,创新产品服务,为获得个人征信牌照未雨绸缪。另一方面,随着牌照价值的不断显现,大量互联网大数据或金融企业开始布局个人征信业务,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目前,包括百度、京东、万达、小米金融、快钱、宜信等超过30家的机构均有意申请征信牌照。
3.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机制不断完善
6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信用中国”网站正式上线运行,此举是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该网站专门开设“信用信息共享”板块,整合和使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有的公开信息。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各部门纷纷整合现有资源,搭建统一的、综合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共享和协调的作用。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逐步搭建,今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也将成为主流。
4.互联网征信机构不断扩大数据源
除了政府政策推动和鼓励外,各互联网征信机构也在积极探究各种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自由数据库或寻求与各类信息源的对接与共享。6月,芝麻信用对外宣布已经和最高人民法院实现专线连接,实时更新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数据。芝麻信用与法院执行数据的共享,一方面可以将法院数据引入现有的芝麻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丰富互联网信用评估报告。另一方面可以在支付宝、淘宝、天猫及阿里小贷等领域限制或约束“老赖”行为,起到惩戒失信的作用。6月和7月,芝麻信用与北京银行、腾讯征信与浦发银行分别就征信服务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各方将在信用信息查询、产品研发、场景应用、反欺诈数据信息等领域开展合作。此种合作是双向的,一方面为互联网征信产品应用于传统金融业务作出了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也为传统金融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提供了共享机制。
5.国务院多文推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发展
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积累的信用数据,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强调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加快整合各类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对互联网征信而言,上述两份官方文件最重要的是对互联网征信,特别是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进行了肯定,并强调了政府公共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问题。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民营征信机构的出现,不仅能够丰富征信机构组织体系,更能将大量丰富的信息引入数据库,以此覆盖更多之前没有获得过信用服务的人群。同时,公共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则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6.征信机构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7月17日,商安信(上海)企业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征信公司,在市场和行业中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相比美国800亿美元的信用市场,中国征信市场目前规模才20亿美元,这和中国目前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完全不匹配,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当下,互联网征信已经成为市场上最火的概念之一,不仅政府在极力推动,在资本市场上也备受追捧。事实上,除了新登录新三板的商安信外,主板市场也存在一些隐性征信概念股,包括主营财务软件的用友网络,主营企业纳税信息的航天信息,依托社保业务构建民生信息化平台的易联众,主营银行信息化的银之杰以及从事第三方检测与验证的华测检测等。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征信认识的不断清晰,相信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将关注到征信领域,也有更多的互联网征信企业寻求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突破。
7.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终落地
7月18日,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央行联合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特别提出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鼓励从业机构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从业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允许有条件的从业机构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依然处在无监管、无门槛和无标准的窘境之中,被业界戏称为“野蛮式增长”。指导意见的出台,虽然对其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监管约束,但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其“正名”。在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征信也将迎来更加健康、规范的发展前景。
8.多部门联合惩戒失信行为
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税务总局等21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税务机关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18项联合惩戒措施。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单位联合出台《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工商领域失信当事人共同实施联合惩戒,惩戒范围包括安全生产、旅行社经营、国有企业监督管理、饲料及兽药经营、食品药品经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及娱乐场所经营等30多个重点领域。企业或个人失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约成本”过低,除诉讼外,其失信行为很难受到惩罚。联合惩戒机制的出台,就是力求不给失信行为存活的土壤,让失信当事人寸步难行,以此起到警示和杜绝的作用。
9.互联网征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随着八家机构相应的信用产品逐渐问世,其互联网征信产品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作为国内首家推出个人信用评分――“芝麻分”的芝麻信用,其应用场景更是不断深化。目前,芝麻信用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住宿、出行、租房、婚恋、签证和金融等多个领域。较高的芝麻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在一些社交、婚恋场景下,较高的芝麻分也能快速地增强对方对你的信任感。这些场景化的应用,充分体现出倡导和鼓励诚信的积极意义。互联网征信的大发展并不仅是简单地出具征信评估报告,事实上,民营征信或市场化征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自我繁衍”的能力,其发展壮大取决于征信产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便利性和高效性。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2
小李在Q省商务厅工作。一天,小李看到一封记者的采访报道。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消费作为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并提出要培育“六大消费热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这六大消费热点正是新常态下的消费新亮点。
看到这篇报道后,小李要向处长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性的关于培育“六大消费热点”途径的意见。
【试题】
假如你是小李,请把你的意见写在下面。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3
今年是《海淀区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的第一年。为此,春节前夕,本刊专访了海淀区金融办主任王歌红女士。
在王歌红看来,“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中期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
2008年4月,北京市了落实《北京市关于金融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海淀区被确立了“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定位。
同年12月,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金融办”)揭牌成立。旨在推进海淀区金融功能区和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营造核心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3个月后,海淀区迎来了国务院和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
“在海淀区建设核心区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中,区金融办作为科技金融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对核心区的科技金融进行了研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王歌红介绍了本文开头提出的计划诞生背景。
王歌红表示,区金融办将以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为目标,抓住示范区核心区的契机,推动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为此,区金融办制定了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主要内容是:着力构建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为核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租赁、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工具,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带动以中关村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企业集群的发展。
在过去的2009年,海淀区的金融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机构数量持续增加,多元格局初步形成。
王歌红告诉记者,2009年前三季度,海淀区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共1329家,比年初增加238家,其中银行业644家、保险业172家、创业投资140家、投资与资产管理115家、担保业84家、证券业81家等。机构种类及网点数目均居全市前列。
在行业效益、区域贡献方面,王歌红指出,仅2009年上半年,金融行业增加值预计110.54亿元,同比增长20.2%。1-8月份金融业资产总计45878.5亿元,增长54.9%。金融机构效益不断增长。
王歌红表示,目前,海淀金融政策形成体系基本形成了从早期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到起步期、成长期对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的支持,到成熟期对挂牌上市和信贷支持的一整套金融支持企业成长的政策。
打造海淀金融品牌
为塑造海淀科技金融品牌形象,区金融办通过参展金博会树立海淀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的整体形象;通过“京港洽谈会”、“全球PE北京论坛”等重要金融活动,对海淀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开展大力宣传。
记者了解到,通过举办“创业板上市酒会”、“股权投资机构集体入园仪式”、多次PE早餐会、“中关村PE大厦挂牌仪式”、“海淀区促进企业上市暨投融资政策会”等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有意来海淀注册的机构进行详细宣传讲解与上门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业板市场是中关村的一大亮点。
区域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获得较大发展。截止2009年12月,在海淀区成长的各类上市企业共有136家,约占北京市一半左右。
王歌红骄傲地说,目前全区符合“创业板”上市基本财务条件的企业超过700家,其中有上市意愿的企业约100家,已完成股改的约50家。
在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过程中,王歌红坦言,区金融办得到了国家及市委办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创投备案、信用信息共享查询、外地城商行准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示范区建设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面,也给予我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
为促进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王歌红提出了四点措施。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的支持。二是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已挂牌成立。三是组织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研究软件外包等行业企业打包发行债券。四是拟定《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探索完善现有政府信用信息的共享与披露,设立征信查询窗口等。
“计划到2012年,初步形成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用三年时间,使海淀区成为交易集中、投资规模大、世界知名股权投资机构聚集的地区;使驻海淀区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到300家,其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股权交易中心初现规模,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户我区,企业上市服务政策措施齐备。初步建成富有特色的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王歌红展望未来。
功能区聚集形成态势
在2008年4月,北京市的《北京市关于金融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出台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中关村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形成中关村金融产业的增长极。
“打造‘一新一圈一后台’(中关村西区为首都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西直门外商圈,稻香湖后台服务区),金融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王歌红兴奋地表示。
中关村西区内有国有大型企业总部6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7家、金融服务机构20余家。中关村西区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的优势自不待言。“前三季度,中关村西区金融机构实现税收1.07亿元,区级收入3556万元。”王歌红说。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三季度末,中关村西区共有金融机构54家,较2008年增加4家。
西直门外金融商圈入驻金融机构主要聚集于金融街延长线上的西直门北大街、中关村南大街、首体南路以及大柳树路。它全力建设以保险、证券、基金为核心产业的地区金融总部聚集中心。
“目前已初步形成对北京金融街承载力的有益补充,旨在为更多金融机构聚集海淀区提供有力的支撑。”王歌红告诉记者,2009年三季度末,西直门外商圈(一期)共有金融机构59家,较2008年增加2家。
而在中关村增强金融后台园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重任就落在了稻香湖金融服务区的身上。服务区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66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726万平方米,以中关村创新园为核心,主要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及国内大型机构后台建设服务。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升全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安全感为最终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创新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有效;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食品的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提高,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明显改善;食品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制度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有效整合,信息实现统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完备;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县农产品基地总面积的70%以上;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各类鲜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蔬菜合格率95%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合格率96%以上,畜禽产品合格率98%以上,水产品合格率96%以上;
县城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100%,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实施定点屠宰乡镇检验检疫率达100%,酒类批发市场备案率及随附单使用率达95%;
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具有100人以上接待能力的餐饮企业达到100%,学校食堂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0%以上,对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率达100%,对购进食品原料进行验收率达100%,对购进和使用食品原料建立台帐登记率达100%,餐具消毒合格率100%;
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持证率达到95%以上,其中集镇100%;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达到95%;
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100%;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食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100%,举报投诉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事故妥善处置率达100%;
公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对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知晓率达80%以上,公众对食品举报投诉渠道知晓率达80%以上;
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
三、工作措施
㈠强化乡镇及部门职责,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和目标考核中,健全组织机构。乡镇成立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村信息员协助监督管理员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工作,建立创建档案。二是结合自身优势,创建具有乡镇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园区,全力打造亮点工程。三是规范信息员管理,加强考核培训,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监督举报、案件协查、聚餐管理等方面应有的作用。四是强化农村自办宴席管理,对农村厨师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备案。
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做好放心消费县创建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定期组织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创建工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实施意见,并抓好督办落实。二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和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展开调查,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指导各部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三是整合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定期向社会创建工作信息和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等发展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分析,适时面向社会预警公告。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组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培训。四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从源头抓起,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经营单位实行进货报审登记,建立购销台帐,履行告知义务。市场供应必须有准入检测证明,对无检测、检疫证明的农产品不得入市。禁止生产、经营国家明令停用、禁用、已淘汰的或者未经审定的农业投入品。二是加强产地源头管理,建立准出制度。上市的农产品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检疫)合格证明等,同时,将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三是积极稳妥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查“三品”标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企业、农户的生产记录,针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产品质量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加强对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指导,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农业“三品”形象和公信力。
质监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一是严厉打击食品企业违法生产行为,结合年初工作计划,按照食品专项整治的部署,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依法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与获证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告知书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承诺书。三是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后的监管。严格年审、复核换证标准,对不按规范生产或生产不合格食品的企业督促整改。四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督促小作坊改善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五是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备案制度,杜绝非法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六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
工商部门要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一是要突出业主自律。全面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要强化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强化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导食品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记录或批发记录义务,切实把好食品进货关。食品经营户同工商所签订食品质量承诺书的覆盖率要达到100%。要把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变成食品经营户的自觉行动。二是要突出监管查处。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对经营各种问题食品的违法行为要严处,对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要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起一条食品安全“高压线”,长期形成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创新市场巡查方式。要细化巡查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巡查监管方案,采取集中巡查、重点巡查、分类巡查等科学、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巡查效能。要实行科学的巡查监管痕迹管理,建立、健全记载市场巡查事项和处理结果,并经巡查人员和食品经营者签字的市场巡查和日常监管档案。要充分利用全省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积极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食品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逐步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卫生部门要加强餐饮企业监管。一是组织开展取缔无证餐饮单位专项行动。结合“两年大变样”活动,对无证餐饮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确实达不到餐饮服务许可标准的餐饮单位,责令自行停业。对仍擅自从事食品经营的餐饮单位,组织力量开展集中取缔行动。二是餐饮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C级以下餐饮单位监督、指导,重新对其按照餐饮服务许可条件进行审查,促其增加硬件投入和加强软件管理,自觉上档进位。三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和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得到有效监管,开展创建“餐饮消费放心食堂”活动,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和厨师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经信部门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的专项整治,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加强检疫检验监管,对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生猪实施严格检查,加大对依法收缴并销毁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的执法力度;督促定点屠宰场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基本建立猪肉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严厉查处销售注水猪肉、病死(害)猪肉、腐败变质猪肉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巡查,对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业主,授予“放心肉店(案)”匾牌。二是抓好酒类流通的整治,加大对含酒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等酒类批发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酒类批发市场备案率及随附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对食品商店、食品添加剂市场以及专门从事食品仓储、运输和物流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落实酒类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和酒类溯源制度。
㈡深化信用体系建设
相关部门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每个环节确定5家进行试点。要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质量档案,加强对食品市场经营企业的帮助、指导,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检查力度,建立试点企业监管信息档案,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等级评定、奖惩、披露机制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标准。
㈢全面提升食品企业自律水平
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要强化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查找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各监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确定重点企业、重点抽检品种、重点食品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工作,提高地产加工食品抽验合格率。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切实增强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四、方法步骤
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工作从2012年5月开始,按照一年一考核、两年实现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目标的要求,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㈠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2、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创建工作。
3、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㈡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
1、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摸清本地区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
2、在全面开展“放心消费县”创建活动的同时,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逐步推广,深入扎实地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
3、加大食品市场的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整顿工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
4、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
5、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宣传活动。
6、定期督查创建工作,通报创建情况,适时召开创建工作交流会议。
㈢检查考核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
1、依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评估标准》进行自查。各部门自查自评材料于2012年11月15日前上报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查漏补缺,总结创建工作经验。
3、接受县政府组织的年度检查考核。
㈣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1、针对2012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对照《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评估标准》,细化工作措施,整改落实到位。
2、在2012年创建工作基础上,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3、县政府对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两年总体评估。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成效,成立县创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副主任,同志为成员。
六、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逐级分解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研究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措施,在严格履行监管环节分工职责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实效。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并于每月30日前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一月的阶段性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月工作目标和重点。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5
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杜绝各类伤亡事故。全年不发生各类人员伤亡事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生活、交通、消防等)。
2.遏制险性事件、防范责任事故。全年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险性事件,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火灾和设备事件,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其他责任事故。
3.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坚持“提前想到”的安全防控理念,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实行重大隐患领导分工负责和挂牌督办制度,杜绝因重大隐患的存在而受到惩戒。
4.规范安全投入管理。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预算)、管理、使用制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养护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杜绝违法行为。
5.严防安全生产失信惩戒。杜绝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而被国家有关部委实施联合惩戒和纳入“黑名单”、
6.配齐专职安全人员。。依据上级单位相关文件,切实抓好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包保责任、班组工前教育、一线员工收入与安全行为挂钩、重点管控、安全许可、应急救援、专职安全人员配备等工作的贯彻实施,确保全覆盖、真落实、见实效。
二、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根据市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及高速公路自身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安全养护部提高思想站位,将安全工作定位至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分为四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化;
第二阶段---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
第三阶段---达到安全管理精细化;
第四阶段---形成安全精细管理常态化机制。
2021年安全工作以上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集团《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为主线,以“杜绝伤亡事故、遏制险性事件、消除重大隐患”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关口前移、隐患即是事故的管理理念,以管控风险为主要切入点,以隧道安全应急管理为主要任务,将本年度定位为“安全筑基年”,分为三个中心任务来推进安全工作,一是建立制度体系、责任体系、风险和隐患两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五大体系,搭建安全管理总体框架,筑牢安全基石;二是过程中扎实开展责任落实、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及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在年底实现交通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三是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及恶劣天气的安全保畅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三、2021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落实制度体系建设
以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评价管理办法》及等各项制度、办法为导向,结合市交通委、应急管理局相关规定及公司运营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剖析分解,制定适用于运营期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规章标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达到安全制度全覆盖,扫清安全管理盲区,理顺工作流程。计划3月底前完成本项工作,总办会研讨后下发执行。
(二)落实责任体系建设
1、明确全员安全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及上级单位要求,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分各部门、各中心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编制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并完成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的分级签订工作,形成安全包保责任台账;对于服务区经营单位和加油站经营单位交叉作业的现象,组织签订三方(公司机关、服务区、加油站)安全生产协议,进一步细化责任划分。
2、强化监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安全责任落实的监管分月度检查和过程监管两种方式。一是安全养护部每月对各一线机构及合同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二是对每个中心指定一名安全养护部管理人员对口负责,参与中心及合同单位的安全会议、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及应急演练,对其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切实保证全员安全责任时刻落实到位。
(三)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两体系建设
1、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上级单位安全风险工作管理要求,建立安全风险调度机构,指定安全风险调度,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的收集、辨识、告知、防范等工作,发动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要求各中心主要负责人(主任、副主任)、管理员、安全员每月每人至少识别1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并上报安全养护部汇总;各合同单位每月上报不少于3条安全风险。各中心及合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核实本单位上报的安全风险,确保风险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养护部根据汇总的安全风险信息及相关专家意见,于4月底前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情况修订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手册》,确保风险识别到位,评估准确,控制措施有效。
2、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据市交通委及上级单位的相关要求,各中心及合同单位根据安全养护部下发的《隐患排查清单》,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单位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安全养护部,并将未整治完成的隐患在“隐患公示牌”予以公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根据本单位隐患排查公示情况,及时跟踪直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养护部联合其他业务部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患排查,对各中心及合同单位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开展各类安全检查
安全养护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一次月度安全检查,根据上级单位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特殊时段开展专项安全检查,采取不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的方式进行4次突击检查,全面有效的监督各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四)落实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落实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考试合格后方准予上岗,各中心及合同单位安全员要建立本单位全员安全培训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2、安全养护部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每月计划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其中2次聘请外部专家进行专业知识及安全运营经验教育及分享。
3、安全养护部建立专门的班前安全教育微信群、QQ群,实时监督开展班前教育,联合运用执法记录仪留存班前教育视频音像资料,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平台软件,要求班组接班前每位成员进行5道安全题目的小测试,起到加深安全印象,深化安全意识,切实做到提前告知风险、提前防范风险,杜绝“三违”作业现象的良好效果。
4、安全养护部利用教育培训平台软件,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80分以下60分以上的需经过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考核成绩60分以下的员工,安全养护部会根据情况上报公司申请换岗。
5、根据上级单位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全员持证上岗工作:
(1)公司领导班子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参加集团统一组织的安全“三类人员”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安全证书。
(2)公司各部门、各中心主要负责人(主任、副主任)、管理员、安全员参加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的安全人员考试,获取安全培训合格证,本项工作计划6月底完成。
(3)做好机电人员、机械操作手的证件复审工作,杜绝特种作业人员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
(4)强化对养护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管,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其立即进行更换。
(5)积极响应应急管理部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改革,充分调动全员考试取证,强化安全理论知识。
(五)落实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 第708号,第十条规定。计划整合清障救援单位、养护单位及路产中心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成员及分工,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并适时组织救援培训。
2、完善应急预案建设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于3月下旬完成公司综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4月中旬完成预案的专家评审并正式行文下发,4月下旬在交通委及应急管理局完成应急预案体系的备案工作。
3、开展应急演练
安全养护部计划于4月份和9月份分别组织开展2次重大活动保畅方面的应急演练,于6月份安全月期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以隧道火灾应急处置为主题,邀请交委、消防、交管、医疗及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开展。
各中心及合同单位需结合运营管理实际情况,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专项应急演练,并在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报安全养护部备案,安全养护部根据应急演练评价总结,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完善,三年完成一次修订。
4、加强联动,强化应急机制
安全养护部着力构建安全应急共管体系,深化与交警、路政、消防、医疗、地方政府等各方的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沟通协调,力求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长期勤务联动,共同开展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优势,切实打造安全畅通的高速公路运营态势。
(六)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标准化建设本身即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亮点,年度交通部逐渐将此项工作列为半强制性要求,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安全养护部在完善体系建设,并确保运转良好的前提下,于本年度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工作,以此激励公司安全工作趋于规范化,规范的管理更能有效规避各类不必要的风险,计划9月底完善资料后提交申请,11月底力争完成达标。
(七)认真做好重大活动及恶劣天气的安全保畅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范文6
[关键词]信用体系 信用危机 大学生信用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51-02
当前的信用主体无非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当国债不再被认可抢购、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个人信用资源就成为一个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长期以来个人信用资源的闲置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而开拓个人信用资源,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信用体系现状
(一)个人信用现状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0.25%-0.5%相比,我国企业坏账率是它的4倍;每年企业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1/2;另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平均水平不足10%,而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一般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0%-40%。同时由于银行对个人资信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目前纯粹意义上的个人“信用贷款”几乎没有。
以上种种,说明我国的个人信用问题严重,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发展迟缓,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从信息源头抓起,尽快完善信用评估管理系统。
(二)目前中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发展至今国内“个人信用信息”仍然只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旗下查询各银行汇聚的信贷数据信息,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公积金贷款、信用卡业务等,信用的概念被定格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数据较为单一狭窄,如果不发生借贷行为则无法反映其信用,显然,这种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诚信本质。
(三)大学生的信用危机
在象牙塔里,被社会宠爱的大学生也出现了诚信危机,考试作弊、伪造证书、简历掺水、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都将是未来的社会精英,他们诚信品质的养成,对整个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研究,试图就信用体制改革在高校做尝试性的探索。
二、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
培养学生诚信素质的过程可以通过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辅助实现:
一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机制。高校可以尝试建立个人信用登记系统,为每个在校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把每个信用亮点和污点都记录在案,并且通过科学的诚信考核体制,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
二是网络跟踪机制。大学生的个人诚信状况,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跟踪,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利用网络多领域全方位的进行行为监管,使失信者、欺骗者曝光并受到舆论谴责,同时也将承担更大的代价――失去申请助学贷款、评优等资格,并将跟随和影响未来就业、商业信贷行为。
三是查询跟踪机制,高校可以将前期信用信息及评级结果向用人单位或银行公开,提供咨询、查询功能。一旦大学生有了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上了“黑名单”,终将会在今后的求职、升迁、银行信贷等方面受到限制。这种终生跟随的印记会促使大学生们珍视个人信用,提高道德水准。
三、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构建详见图1,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相应软件的设立,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各种行为发生地联网,如教务处、团委、图书馆等部门将其行为录入,由软件进行评价,结果可供用人单位、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
首先建立在校生的个人信用档案库,设立信用评价模型。个人信用数据的输入来自于大学期间的各种行为,通过预先设定的数学模型,将各项信息通过设计的软件加权计算,最后得到一个信用分值,并判断该分值的信用级别和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即个人信用风险指数,对风险级别较低的发出风险警报,低于约定底线的直接记入“黑名单”。
(一)建立“学生诚信数据库”
本系统的数据库拟采用ACCESS格式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数据表:
1.信息表,用于存放学生的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
2.一级诚信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建立的各项诚信大类,如:上课记录、考试成绩、求职经历、等的编码和名称。
3.二级诚信子类表,主要是“一级诚信表”下的各项分类,如求职经历大类下面可分为若干子类:是否求职毁约、简历注水、用人单位评价等。
4.诚信明细表,表内详细录入了所有学生的各项行为,是本系统的主要数据表和评价依据。
5.诚信评价表,综合上述各项信用行为,合并得分并加以分级。
(二)系统设计
本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下应用VB6语言开发的;系统共包括以下六个模块,系统管理员分别通过各项分类录入数据,再根据的评分标准和权重计算得分并加以分级评定,结果可以授权给不同个体进行查询。
1.主页面。系统打开后自动进入主页面,此页面相当于整个系统的目录,点击可以进入其他模块。
2.诚信分类模块。主要功能是在已确定的每个诚信大类下面添加相应的小项,并对其赋予不同的权重。该模块的分类大项一般不需变动,小项为可选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有特殊要求,还可以增加可选项。
3.诚信记录模块。主要是数据录入功能。该模块可以显示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记录,系统管理员还可以进行增减、修改等操作,记录结果参照分类模块的权重即得到诚信分值和信用等级。
4.浏览和打印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浏览各项数据,并根据需要按照专业、学号、分值等来排序和打印结果。
5.学生查询模块。学生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后,系统将显示学生的各项记录和信用分值、信用等级。学生的权限仅限于浏览而不能修改。
6.使用单位(银行、政府、企业等)查询模块。经授权后,使用单位将获得登录密码,可以在此页面中根据需要查寻相关信息。
四、对系统的补充说明